
11/08/2025
《男性的弱點》 新書分享會完滿結束
多謝大家支持🎉
2025年3月,新光戲院的霓虹燈正式熄滅。那一刻,許多人以為屬於它的故事終於畫上句號。
李居明先生在告別時說了一句令人動容的話:「喺未來日子裡面,我希望可以有好多新嘅文化形式去演出,能夠繼續延續新光精神。」
這並非空談。
同年4月,他正式宣佈接手嘉禾黃埔戲院,並將其改名為「新光黃埔影藝城」,預計於8月16日正式開幕。舞台換了地方,精神卻沒有斷——新光精神依然在香港延續,並以另一種形式繼續發光發熱。
其實,香港人一向如此——慣於在艱難時代,總可以另覓出路。
沒錯,當下的香港,風高浪急,經濟下行,執笠嘅執笠,但香港人的特質,不就是在困境中尋找出路嗎?由當年一個小漁港,到今日的繁華城市,靠的就是這股韌力。
唔好賴天賴地賴人,不如先做好自己;唔好忘記香港人的特色與素質,唔好乜都鬧。
有人做硬膠嘢唔好笑,因為正是這種「傻勁」,先可以 keep 到啲嘢唔會消失。憑著對事情的熱愛和堅持,一些珍貴的精神與文化,才得以在這片土地上延續。
作者灘叔在新書序言中嘆言:今日香港,仍有人堅持寫書、出書——你話,係咪「痴線」?
這個時代,最容易的,就是「咩都鬧」。颱風預警早了,說妨礙了仔仔畢業禮;遲了,又質問點解唔一早通知。馮德倫當年組合叫「Dry」,被問點解唔叫「Wet」;若真改成「Wet」,恐怕又會被反問點解唔叫「Dry」。
非黑即白,橫豎皆錯。永遠有人話你唔啱,但對件事,一啲幫助都冇。
「吊命」就是香港人的核心特質之一——有人做,就幫手打吓氣,唔好淨係放負。實體書要存續,舞台要延綿,電影要開場,靠的從來不是孤軍奮戰,而是整座城市的集體韌性。
晚年的香港人,和這座城市一樣——或許皺紋加深,或許傷痕累累,但骨子裡,依然有股「唔信邪」的傻勁。
在艱難時代,先做好自己;唔好忘記,香港人的特質一向如此——絕處,總可逢生。
#咩叫唔求學好,亦唔求學壞
#做好自己先啦
#唔睇紅姐等同社會脫節?
#咁寧願好甩
以上為分享會部分內容改編,多謝作者灘叔分享了書中延伸內容。
最後要感謝 #誠品香港 以及工作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