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09/2025
【 #香港同志電影展|
《 #未果》《 #白裙底》打破傳統界線:在愛慾與善惡之間,我選擇了坦誠】
全文:https://ly.hkfture.com/cyiFA
「參展有沒有人麼特別體驗,其實我們今天都是第一見面,暫時不是有很多經歷可以分享到⋯⋯」坐記者面前的兩位新晉導演蔡家軒(Henry)與蔡潤澤(阿澤),言談間帶點青澀,說到首次參與同志影展,一下子有點語塞,相視而笑。
第36屆香港同志影展於9月12日開幕,今年新增「港產短片」單元,精選四部由香港新晉導演執導的短片於公映。Henry與阿澤分別執導《未果》與《白裙底》,探討戀童癖好與性別疑惑,讓情感流動在喜歡、愛與慾望之間。
▮ 探討戀童疑惑 是罪人/善人?
「我以前聽過一句說話,慾望的源起是無分對錯,但你選擇如何去處理你的慾望就有分對錯。這部戲我想講善與惡。」Henry鏡下的《未果》,講述一名獨居老人與鄰居小男孩共同渡過的一個晚上,然而老人心底卻一直藏著與生俱來、對孩童的慾望,「我看過韓麗珠作品《黑日》,內容談及人是沒有辦法選擇自己生下來是什麼物種,都是我們要承受的命運。」
不過,這部不是犯罪片,沒有血腥與暴力,只有善良帶來的一點溫馨,「戀童癖的身分是與生俱來,他要承受苦難,但是否代表他不能成為一個善良的人?」Henry 的構思,是從丹麥導演Lars von Trier執導的《性上癮》取得靈感,當中有一個戀童癖的角色,但他一直隱藏慾望,遠離小孩。
Henry對這個角色特別深刻,「我們會預設戀童癖是個侵害兒童,有危險的人。其實世界上會唔會有更多會努力藏起慾望不去犯罪的人,多於真的會犯罪的人?」在《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中,特別將「戀童症」與「戀童傾向」區分,前者會對兒童作出行動或令人有負面感受,後者則沒有。
「用這個問題開始思考這個故事,因為我想探討一個沒有犯過罪的戀童癖,如何在世界中生存,用什麼方法去嘗試得到愛。」但這題材並非人人能接受,Henry表示,《未果》是他在浸大的畢業作品,校方曾把作品遞交至內地的平遙國際電影節,但題材過於敏感被拒,「我諗同志影展應該是最能接受我作品的地方。」
▮性別定型對「喜歡」的壓抑
「比起慾望,我會更加想用一個簡單的字,喜歡。」對比起《未果》,阿澤執導的《白裙底》相對沒有太多的思想掙扎,故事中的小男孩愛上芭蕾舞者身穿的白裙,就只是喜歡着自己身穿這件衣服的模樣,「這份喜歡是與生俱來,我們可以喜歡身穿藍色衣服或黑色衣服,其實是很中性(Neutral)的感受。」
阿澤解釋,他以小孩作為主角,原因是孩提時代未受社會的影響,可以直觀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可惜,男孩的這份喜歡並沒能維持很久,生於傳統華人家庭,父親對於男孩有種莫名的期待,期待他能身穿球鞋在籃球場上大殺四方,「社會對於男性的定義、形象就是要剛強、運動型,讓父親成為一個不是特別開明的角色。」
最終,男孩被逼放下這份喜歡,亦帶出阿澤想說的話,「在成長過程中,可能會有人說過你穿某件衣服很醜,你就不去穿了,這些感受是很多人都會有,這樣可以更好地讓人理解一些難以說出口,或怕自己跟別人不一樣的感覺。」
採訪 / 劉彥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