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5/2024
《退休人士的人際關係社交需求》,林冠良,《專業人員與社會發展文摘》2024年 4 月
摘要
退休生活的重要一環就是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和社交生活。根據發展心理學理論,人在不同生命階段都有不同的社交需求。本文將探討退休人士的人際關係社交需求,並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首先,我們將討論 艾瑞森(Erikson) 心理社會發展理論中「自我完整感對絕望感」這一階段對退休人士的啟示。其次, 我們將分析勞拉·卡斯滕森 Carstensen's Socioemotional Selectivity Theory中「情感性社交目標取向」對退休人士的意義。而馬斯洛需求理論可以為我們深入理解長者社交生活提供有益的分析框架。最後,我們將根據上述理論提出一系列有效的解決方法,包括建立退休者社交小組、鼓勵參與志願服務、利用科技促進社交等。通過這些方法,退休人士能更好地滿足其人際關係社交需求,提高生活質量。
關鍵詞: #退休人士; #人際關係; #社交需求; #發展心理學
1.引言
退休生活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個人的人際關係和社交生活。人在不同生命階段都有不同的社交需求,這與發展心理學理論不謀而合。本文擬根據艾瑞森 Erikson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和卡斯滕森 Carstensen的情感性社交目標取向理論,探討退休人士的人際關係社交需求,並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2.Erikson's 心理社會發展理論
艾瑞森 Erikson 提出人的心理社會發展經歷8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相應的心理社會任務需要完成。退休人士正處於第八階段「自我完整感對絕望感」。在這一階段,人們開始回顧自己的一生,評估自己是否過有意義和圓滿的人生。如果他們感到自己活得有意義,則會獲得自我完整感;反之,則會產生絕望感。
對於退休人士來說, 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非常重要,特別是到了「自我完整感對絕望感」,老年人會透過主觀的生活和所感受的人際關係的經驗去過渡這人生階段的任務。因為人際互動能夠幫助他們回顧和評價自己的一生,從而獲得自我完整感。相反,若缺乏人際互動, 他們很容易陷入孤獨和絕望的情緒中。因此, 退休人士應努力維持和發展各種人際關係, 如家庭關係、朋友關係、鄰里關係等, 豐富自己的社交生活。
3.卡斯滕森Carstensen's情感性社交目標取向理論
卡斯滕森 Carstensen 指出,人在不同年齡段有不同的社交目標取向。年輕人更關注知識和信息的獲取,喜歡擴大社交圈;而老年人則更傾向於尋求情感滿足,更看重親密關係。這種「情感性社交目標取向」在退休人士身上表現尤為明顯,在經歷過數十年的人生,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有一定的感受認知。
退休後, 人們不再受工作角色的束縛,有更多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家庭、朋友等親密關係中。他們更注重與親近的人建立深厚的情感聯繫,獲得情感支持和生活意義。而對於陌生人或不太熟悉的人,他們則往往興趣缺缺。因此,退休人士應重點發展家庭成員、老朋友等親密關係,並適當擴大社交圈,滿足自己的情感社交需求。
4. 馬斯洛提出,人類有五大基本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實現需求。這些需求是分層和相互關聯的,較低層的需求得到滿足後,個體會逐步轉向追求較高層的需求。個體受到內外部因素的影響,會不同程度地表現出這些需求。
4.1.生理和安全需求:對於長者來說,基本的生活所需,如住房、醫療、經濟保障等,是保證其生存和安全的前提。社交生活為長者提供物質和精神支持,有助於滿足這些基本需求。
4.2. 歸屬和愛的需求:退休後,長者常面臨社交圈縮小、家人朋友逐漸遠離的問題。積極參與社交活動,培養新的人際關係,有助於填補心理空虛,獲得歸属感和被愛感。
4.3.尊重需求:社交參與為長者提供自我價值的肯定和認同,增強自尊心,滿足他們的獲得他人尊重的需求。社交活動中的角色扮演和地位也能提高長者的自我尊重。
4.4.自我實現需求:一些社交活動,如學習、義工、娛樂等,有助於長者發掘自身潛能,不斷拓展自我,實現自我價值,滿足自我實現的需求。
以馬斯洛理論來說,退休初期:生理、安全需求較為穩定,社交活動較為頻繁,以培養新的人際關係為主,滿足歸属和尊重需求。中老年期:身體機能逐漸下降,更加關注醫療、照護等需求,社交圈較為固定。自我實現需求相對較強,體現在探索新興趣愛好等方面。高齡期:生理、安全需求更加突出,社交圈進一步收縮,偏好一些低強度、簡單的社交活動。自我實現需求相對減弱,歸屬和尊重需求仍是關鍵。
5.解決方案
根據以上分析,可以提出以下幾點解決方案,以幫助退休人士更好地滿足人際關係社交需求:
5.1 建立退休人士社交小組
鼓勵退休人士加入或組建各種社交小組,如棋藝俱樂部、園藝協會、讀書會等。這些小組能為退休人士提供定期的面對面交流機會,滿足他們的情感社交需求。同時,小組活動也有助於擴大退休人士的社交圈,結識新朋友。
5.2 鼓勵參與志願服務
退休人士可以積極參與各種志願服務活動,如關懷獨居老人、協助公益組織等。這不僅能讓他們發揮自身經驗和才能,獲得自我價值感,而且也能擴大社交網絡,結識志同道合的新朋友。
5.3 利用科技促進社交
隨著科技的發展,一些線上社交工具如視頻通話、在線論壇等越來越普及。退休人士可以利用這些工具,與遠在他鄉的家人朋友保持聯繫,甚至認識新的社交夥伴。同時,政府和社會組織也可以開發針對退休人士的線上社交平台,滿足他們的社交需求。
綜上所述,維護退休人士良好的人際關係和社交生活,對於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非常重要。長者在不同生命階段,其社交生活呈現階段性特點,反映了其需求結構的變化。因此,為滿足長者社交需求,需要因人而異,採取差異化的政策和服務措施。這裡提出的解決方案,如建立退休人士社交小組、鼓勵參與志願服務、利用科技促進社交等,都可以有效幫助退休人士滿足其人際關係社交需求,實現自我完整感,度過美好的退休生活。
#智醒退休 #退休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