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 年 空 間 > 雜 誌

< 青 年 空 間 > 雜 誌       ↓
 有 個 窿 🔲 嗰 本 雜 誌

《 青 年 空 間 》 雜 誌 上 有 一 個 正 方 形 小 洞,貫 穿 了 整 本 雜 誌,是 屬 於 讀 者 獨 有 的 空 間。在 閱 讀 雜 誌 的 時 候,希 望 你 們 能 憑 藉 想 像 力 和 自 己 的 感 受,去 填 寫 這 個 屬 於 你 的 小 空 間,完 成 那 個 同 樣 屬 於 你 的 故 事。

當 你 細 閱 每 個 故 事,以 你 的 生 活 填 寫 屬 於 你 的 空 間,你 便 會 發 現 雜 誌 的 主 角,就 是 你 自 己。

一 個 個 本 地 青 年 的 小 故 事,從 平 凡 裡 看 出 不 平 凡 的 共 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全 港 最 多 派 發 點 的 免 費 青 年 雜 誌 //

廣 告 合 作 : 3 7 5 5 - 7 0 9 1

30/08/2025

#製作組採訪 #社區空間
無人認領遺體下葬服務,體面走過人生最後一程

沙嶺公墓,每年超過200副無人認領遺體葬於此,在警方確認遺體無人認領後,會按標準程序,接收遺體和下葬。在七年後仍無人認領,會將其掘出並進行火化。同一年離世的先人在火化後會被合葬於同一公墓下,上面只豎着一塊寫著年份的石碑。因為無人認領,先人就應淪為一串數字?必須無尊嚴地下葬?..

影片:Orange
| #製作組 / 111% Production Team | Catherine.Ella.Nicole.Orange.Susan
────────────────
#089期 #青年空間雜誌 #有個窿嗰本 #110製作組 #青年空間雜誌製作組

 #製作組採訪  #社區空間無人認領遺體下葬服務,體面走過人生最後一程沙嶺公墓,每年超過200副無人認領遺體葬於此,在警方確認遺體無人認領後,會按標準程序,接收遺體和下葬。在七年後仍無人認領,會將其掘出並進行火化。同一年離世的先人在火化後會...
29/08/2025

#製作組採訪 #社區空間
無人認領遺體下葬服務,體面走過人生最後一程

沙嶺公墓,每年超過200副無人認領遺體葬於此,在警方確認遺體無人認領後,會按標準程序,接收遺體和下葬。在七年後仍無人認領,會將其掘出並進行火化。同一年離世的先人在火化後會被合葬於同一公墓下,上面只豎着一塊寫著年份的石碑。因為無人認領,先人就應淪為一串數字?必須無尊嚴地下葬?

香港聖公會聖匠堂安寧服務提供的「護慰天使」喪親者支援服務,為無人認領的先人辦理身後事,包括上香、出殯、上位等,讓他們能夠體面地走過生命最後一段路。

「護慰天使」服務的註冊社工黃嘉誠表示機構處理過的無人認領遺體年齡由40歲至100歲不等。在他們處理過的個案中,最多是70至80歲的老人家。「無名氏」不限於露宿者,部分獨居者因各種原因與家人關係變得疏遠,最後無人辦理喪事,都會由綜合家庭服務中心轉介到「護慰天使」安排後事。甚至有有獨居老人隨著他們身邊的親友相繼離世,生活圈子愈來愈窄,只剩下他們獨自面對死亡。

在移民潮的影響下,兩老留在香港而子女未必能夠回港,配偶逝世後,會擔心自己的後事無人辦理,故近年「護慰天使」的處理個案漸增。

「護慰天使」的服務內容
「護慰天使」喪親者支援服務團隊由機構社工組成,同時推動社區人士參與關懷喪親者的義務工作,而其中一項服務是處理存放在公眾殮房無人認領的遺體。

當接到綜合家庭服務中心轉介,義工便會幫忙認領遺體,跟長生店聯絡,商討籌備喪禮事宜。喪禮完成後,無人問津的遺體會被火化,義工亦會幫忙進行撒灰儀式,為先人的生命畫上句號。不僅於此,社工和義工會不定期到沙嶺公墓掃墓和獻花,感覺世界上仍有人努力記得這群被忘記的人。

陪伴先人走過最後一程
義工伍潔儀憶述曾經協助一位在家中離世的100歲伯伯處理身後事,與社工的交流之中了解到伯伯是一個高知識分子,遺物之中,包含不少與學習相關的東西。當中轉介社工的行為令伍潔儀很是感觸,縱使只是跟進了伯伯的個案數個月,他亦願意一直跟進伯伯的身後事,陪伴伯伯離開。

社工黃嘉誠亦曾處理過因「以老護老」產生的相關個案。起初是一位伯伯找義工幫忙處理太太的身後事,因為其他親人皆葬於粉嶺和合石紀念花園,因此他希望安排太太在和合石紀念花園下葬。但在太太出殯後僅僅一星期,他就發現伯伯在家中離世。黃嘉誠為伯伯進行身後事安排,尊重其願,將他與太太一同葬於和合石紀念花園內。黃嘉誠希望縱使是較弱勢社群,也能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他們對身後事安排的意願「我相信對佢嚟講會少一份擔心,亦都可能會走得更加輕鬆啲。」
────────────────
生死這一環往往都會讓人忌諱,而無人領認的「無名氏」就更加容易被社會遺忘,慶幸社會上有一群有心人願意為一眾「無名氏」提供服務, 令他們可以離世後依然有名有姓,依然有人記住, 而在生者亦能夠安排身後事,減輕面對死亡的顧慮。

| #製作組 / 111% Production Team | Catherine.Ella.Nicole.Orange.Susan
────────────────
#089期 #青年空間雜誌 #有個窿嗰本 #110製作組 #青年空間雜誌製作組

27/08/2025

#製作組採訪札記 #小店空間
果膠紋身,兩星期的仿真紋身體驗

果膠紋身(Jagua Tattoo)是一種源自南非的天然仿真紋身技術,使用的是從南美洲亞馬遜雨林特產水果哈瓜的天然果實提取的染料。當中梔子成分會與皮膚角質中的蛋白質反應,改變角質的顏色,能在皮膚上停留8至14天,並隨著角質代謝脫落。

在基隆街與石硤尾街的交界處,有一間「果鳩紋身」店,街頭放著深水埗常見的膠椅,供客人靜坐等待果膠師,讓果膠師為他們設計獨一無二的圖案、繪畫屬於他們的仿真紋身。店舖兩面以落地玻璃窗望向兩條街道,兩條街道來來往往的人,總有幾個會被店舖獨特的設計和氛圍吸引,主動走近認識果膠。..

影片:Eunice
| #製作組 / 111% Production Team | Eunice.Jasmine.Venus
────────────────
#089期 #青年空間雜誌 #有個窿嗰本 #111製作組 #青年空間雜誌製作組

 #製作組採訪札記  #小店空間果膠紋身,兩星期的仿真紋身體驗在基隆街與石硤尾街的交界處,有一間「果鳩紋身」店,街頭放著深水埗常見的膠椅,供客人靜坐等待果膠師,讓果膠師為他們設計獨一無二的圖案、繪畫屬於他們的仿真紋身。店舖兩面以落地玻璃窗望...
26/08/2025

#製作組採訪札記 #小店空間
果膠紋身,兩星期的仿真紋身體驗

在基隆街與石硤尾街的交界處,有一間「果鳩紋身」店,街頭放著深水埗常見的膠椅,供客人靜坐等待果膠師,讓果膠師為他們設計獨一無二的圖案、繪畫屬於他們的仿真紋身。店舖兩面以落地玻璃窗望向兩條街道,兩條街道來來往往的人,總有幾個會被店舖獨特的設計和氛圍吸引,主動走近認識果膠。

「果鳩紋身」店的由來
果膠紋身(Jagua Tattoo)是一種源自南非的天然仿真紋身技術,使用的是從南美洲亞馬遜雨林特產水果哈瓜的天然果實提取的染料。當中梔子成分會與皮膚角質中的蛋白質反應,改變角質的顏色,能在皮膚上停留8至14天,並隨著角質代謝脫落。與Henna(另一種古老的彩繪技術)類似,果膠紋身最初主要用於南美土著部落,繪製圖騰和傳統圖案。但隨著其在全球的流行,設計風格愈來愈多樣化。在香港,果膠紋身店近年的興起,讓人們能夠體驗這種藝術手繪。

「果鳩紋身」店取自果膠紋身的諧音。店內三位果膠師Mani、Tin Yan和Kiki的相識緣於共同喜愛畫畫。Mani是一名紋身學徒,也是香港迪士尼樂園的兼職地畫畫師,畫果膠紋身和擺市集的經驗約為五年。Mani因尋找香港自製的純天然果膠,而認識到有十年玩果膠經驗的Tin Yan,目前他們店內使用的果膠也是由Tin Yan人手製作和調整。最後,Kiki是熱愛創作和體驗不同事物的女生,也是教小朋友畫畫的導師,因為朋友介紹而認識Mani和Tin Yan,並接觸了果膠紋身,目前畫果膠紋身經驗約為八個月。

由工作室成為地舖
三人本來打算一起開工作室,卻忽發奇想不如試試租地舖做果膠紋身。Mani多年擺市集的經驗,累積了一定的客群數目,有信心即使地舖生意未如理想,也能夠把地舖變成私人工作室,於是他們抱著「最壞的打算就是把地舖變成私人工作室」的想法,開設實體地舖營業。在深水埗街頭走過看見覺得合適的店面,作了最壞打算的三人沒有多作其他的思考,正好在Tin Yan生日前一天正式租下地舖,拿到鑰匙。由以往的固定客群預約,到小店散客的Walk in,受歡迎的程度到需要現場派籌,意料之外的新嘗試帶給他們意想不到的收穫,果膠紋身比他們想像中更被社會大眾所接納。

小店面蘊藏的巧思
三位果膠師的小店名為「果鳩紋身」,是一間如同玻璃小屋般的地舖。Mani分享因為想被更多人看見,所以店舖兩側均採用落地玻璃窗。玻璃窗設計就像雜誌的封面,而店舖內的人與設計就是雜誌的背景。他們在落地玻璃窗貼上他們的理念和關於果膠紋身的資訊,希望能夠讓更加多人認識果膠紋身。店內的小裝飾品全部由三位店主精挑細選,連店舖頂部的店舖名稱也是他們親手設計和繪畫的。 當中店舖名稱裡令人注目的「果鳩」二字,除了是果膠的諧音之外,更是一種鳥類名稱。Tin Yan分享這象徵果膠紋身不會一直停留,會隨著人體新陳代謝而掉落,就像雀鳥會因為季節變更而離開一樣。他們希望來來往往的客人能夠像雀鳥一樣,開心地來到這個地方,滿足地離開,「在這裡感到自在,就像家一樣的地方」。

當中店舖名稱裡令人注目的「果鳩」二字,除了是果膠的諧音之外,更是一種鳥類名稱。Tin Yan分享這象徵果膠紋身不會一直停留,會隨著人體新陳代謝而掉落,就像雀烏會因為季節變更而會離開一樣。他們希望來來往往的客人能夠像雀鳥一樣,開心地來到這個地方,滿足地離開,「在這裡感到自在,就像家一樣的地方」。

地舖裡的有趣故事
果膠紋身看似是年輕人之間流行的一種藝術設計,但Tin Yan卻分享他們曾經遇過一個爸爸帶著自己的小朋友來體驗。原來小朋友對果膠紋身沒有太多的想法,他只是掩飾,爸爸才是那個真正想體驗的人,想自己嘗試果膠紋身。最後果膠師在他身上畫上海賊王圖案的「紋身」,以果膠去滿足他一直想紋身的想法。

會消散的果膠紋身?
Mani繪畫果膠的滿足感,源自於為客人實現他們一直不敢去做的永久紋身,希望能夠儘量滿足到客人的「紋身夢想」。更重要的是,對比永久性的紋身,果膠紋身更能表達當下的自己。果膠紋身只有兩星期的時限,可以避免日後感到後悔而不知所措的問題。而且製作時間比傳統紋身短,能夠更即時地把當下的想法繪畫出來,也可以作為一個短期提醒,把自己當前的狀態繪畫在肌膚上。
────────────────
「我相信紋身不是「左青龍右白虎」或者黑社會的象徵,而是一個健康表達自己的工具。」
「我不會為到看見自己果膠紋身作品的消散而感到可惜,因為這本來就是一種即興、隨意的創作。

| #製作組 / 111% Production Team | Eunice.Jasmine.Venus
────────────────
#089期 #青年空間雜誌 #有個窿嗰本 #111製作組 #青年空間雜誌製作組

06/08/2025

#製作組採訪札記 #藝文空間
從保安堅叔重塑富德樓的藝術情懷

「你係去邊層㗎?今日一、四、九、十、十二、十四樓有開,隨便參觀!」曾到訪的人耳邊有沒有響起這句熟悉的對話?甫踏入富德樓,一把洪亮的聲音令人為之一振。他是堅叔,富德樓的「看更」。..

富德樓
灣仔軒尼詩道365-367號

影片:Matthew
| #製作組 / 111% Production Team | Agnes.Eva.Matthew.Ziky
────────────────
#089期 #青年空間雜誌 #有個窿嗰本 #111製作組 #青年空間雜誌製作組

 #製作組採訪札記  #藝文空間從保安堅叔重塑富德樓的藝術情懷「你係去邊層㗎?今日一、四、九、十、十二、十四樓有開,隨便參觀!」曾到訪的人耳邊有沒有響起這句熟悉的對話?甫踏入富德樓,一把洪亮的聲音令人為之一振。他是堅叔,富德樓的「看更」。平...
05/08/2025

#製作組採訪札記 #藝文空間
從保安堅叔重塑富德樓的藝術情懷

「你係去邊層㗎?今日一、四、九、十、十二、十四樓有開,隨便參觀!」曾到訪的人耳邊有沒有響起這句熟悉的對話?甫踏入富德樓,一把洪亮的聲音令人為之一振。他是堅叔,富德樓的「看更」。

平行線的起點
坐落灣仔軒尼詩道的富德樓以孕育多個藝文組織聞名。然而,藝術此等慢活情調需要細味,與眾多生活節奏急促的香港人仿似兩條平行線從不交錯。堅叔也不例外。他對富德樓的認識始於報紙招聘,上班首天才首次踏足富德樓。對於富德樓,他亦坦言開初對其認識不深。居於葵青區的他,每天朝七晚七,按其職責早晚巡樓,其餘時間安坐於地下大堂。

不諳藝術的他,本以為就此完成每日的職責便歸家。大概他也從未想過,兩條錯開的平行線會漸漸地開始交錯。

相互相成的連結 平行線顫動
「四樓 (Umami Culture Lab) 係整麵包嘅,近半年先搬入嚟,佢哋上個星期先請過我食蛋糕同曲奇餅,入面仲有香蕉同果仁,幾好食㗎。」「十二樓『臨時庫存』,會主動教我用手機,所以我去得最多,不過主要都喺佢哋一兩點返嚟嗰陣問。」堅叔對每層詳細的介紹,是租戶一點一滴與其纍積的點滴。不少租戶也會主動與堅叔聊天,漸漸地讓他瞭解更多富德樓的理念及不同租客的性格。藝文租戶之間消息流通,有賴堅叔的溝通。他說:「富德樓係個少有難得嘅地方,畀班年輕人舉辦展覽。」

「行多一步」 平行線交會
因此,與其抱著每日無所事事的心態,堅叔開始每天多做一步。儘管長途跋涉,堅叔仍於每天天未亮時就出門,提早於六時十五分抵達,並開始巡樓。於兩年前入職的短短一個月內,就能記熟各戶,慢慢地能耐心且精準地向訪客介紹當天所有開放的樓層及活動,將他們介紹至更多待人發掘的藝文空間。

訪客說:「原本打算去(十四樓)書店,但原來富德樓仲有其他展覽,且各具特色。」富德樓的訪客多元,除了年輕的本地人和內地人,亦不乏長者和外籍人士。儘管眾人語言和背景不同,但堅叔始終如一的善意與指引,導向各藝術工作者獨具匠心的藝文展示,讓富德樓為訪客帶來源源不絕的驚喜。他笑言,在一次當值期間,有位內地旅客跟他說:「阿伯,你上埋『小紅書』喎。」連他自己也不知道,原來自己微小的舉動早已成為富德樓為人熟悉的標誌之一。

平行線的延續
「我鍾意呢個地方。」儘管每天來回路途遙遠,但富德樓獨特的魅力、藝文工作者忠於自我的堅持、各方慕名而來的訪客離開時的笑容,也使堅叔決定留守在此。或許,在不知不覺間,兩條平行線漸漸交錯邁向對方。香港藝文百花齊放之時,仍有不少幼苗含苞待放;大家的支持和回饋,一一化作幼苗茁壯成長的養分,讓它們植根於這片土地。

Let’s Go!堅叔巡樓路線
不如讓堅叔帶我們探索富德樓這個獨特的藝術空間吧!

14/F ── 艺鵠書店
堅叔:「十四樓書店,好多人會由呢層開始行,一層一層咁洗樓行落去。」
富德樓多年藝術創作的起源,提供空間讓創作者發揮自我,其選書與裝潢譜成了不少城市人的休憩之處。書店同時亦不定期舉辦工作坊及分享會,讓更多元的藝術擦出新火花。
#富德樓藝術創作的起點 #城市綠州

12/F ── 一坪半
一坪半是全港首個提供性別知識及理論課程的平台,每月舉辦三次活動,為多元性別群體提供交流機會,同時冀令社會更了解多元性別與社群的議題。
#性別議題 #交流空間 #避風港

10/F ── 1999 Art Space
堅叔:「呢度會定期搞唔同嘅藝術展覽,多啲嚟睇啊!」
1999 Art Space由一位年輕藝術家所創立,其創作融合多方面元素,個人特色鮮明。此藝術空間亦不定時邀請其他創作者舉辦展覽,因此訪客能在此感受多元藝術風格。

4/F ── Umami Culture Lab
堅叔:「佢哋之前請過我食佢哋整嘅香蕉蛋糕㗎,好食!」
Umami Culture Lab是結合麵包與清酒的藝術空間。兩位主理人出身於影像製作,透過結合個人興趣及專業,打造一個愜意的藝術空間,讓創作者舉辦工作坊及展覽。
#飲食與文化交融的藝術空間 #清酒與麵包 #發酵 #選物店

1/F ── 字字研究所
書店以U型動線設計,書店創辦人盼望入口方向的茶道書籍,能使讀者心境先平靜下來。右轉為社會文化區,再轉右是戰爭主題區。空間由簡入繁,就如飲食層次由淡雅茶香到厚重議題,踏訪如嚐滋味。
#飲食主題書店 #隱藏路線 #小巧思
*註:字字研究所將於九月遷出富德樓

富德樓
灣仔軒尼詩道365-367號

| #製作組 / 111% Production Team | Agnes.Eva.Matthew.Ziky
────────────────
#089期 #青年空間雜誌 #有個窿嗰本 #111製作組 #青年空間雜誌製作組

01/08/2025

#製作組採訪札記 #慢行空間
在深水埗轉角尋找童年 嘉頓山浪漫行山日誌

嘉頓山,又名喃嘸山,屹立於九龍深水埗,地理位置極方便。山高約90米,嬌小玲瓏,對行山新手而言非常友善。..

交通:深水埗D2出口 → 途經桂林街 → 沿美荷樓旁的樓梯直上 → 15分鐘後登頂!
難度:1

記得攜帶蚊怕水和電筒!行山亦要注意安全,記住不要留低垃圾,愛護環境。

影片:Helen、小笑俠
| #製作組 / 111% Production Team | Daphne.Helen.Ivy.Yoyo.小笑俠
────────────────
#089期 #青年空間雜誌 #有個窿嗰本 #111製作組 #青年空間雜誌製作組

 #製作組採訪札記  #慢行空間在深水埗轉角尋找童年 嘉頓山浪漫行山日誌 嘉頓山,又名喃嘸山,屹立於九龍深水埗,地理位置極方便。山高約90米,嬌小玲瓏,對行山新手而言非常友善。於是,我們浩浩蕩蕩地爬上山頂,並記下沿途所見。山下的懷舊小街巷原...
31/07/2025

#製作組採訪札記 #慢行空間
在深水埗轉角尋找童年 嘉頓山浪漫行山日誌

嘉頓山,又名喃嘸山,屹立於九龍深水埗,地理位置極方便。山高約90米,嬌小玲瓏,對行山新手而言非常友善。於是,我們浩浩蕩蕩地爬上山頂,並記下沿途所見。

山下的懷舊小街巷
原本打算到訪新開張的嘉頓麵包咖啡店,卻碰巧遇到復活節假期沒有營業。於是,我們只好沿著往嘉頓山的路上到處逛逛。卻無意發現石硤尾村旁有一扇彷彿通往八、九十年代的時光之門。推門而入,熟悉的零食香氣撲鼻而來,瞬間將我們拉回童年那無憂無慮的夏日午後。在炎炎夏日下吃到冰菠蘿,只是5元就能買到不言而喻的幸福。長大後變到好像很難快樂,但菠蘿冰卻令我們好像回到了那個簡簡單單就可以感到快樂的時光。再往裡面走去,現在再玩小時候的「彈彈波」已要蹲下來了。旁邊同時擺放了幾部新式夾公仔機,有種時代錯配的感覺,十分有趣。離開前,我們還看到結帳櫃檯下方擺放《九龍城寨之圍城》中的眼鏡糖,有些小孩拿起眼鏡糖放在眼上扮演戲內的劇情,可愛極了。

「予樂屋零食」
雖然這次無緣到訪嘉頓麵包咖啡店,但意外發現這條懷舊老街,像是一場時光旅行。每一家小店、每一款零食、每一聲笑語,都勾起了心底深處的回憶。或許,這就是香港的魅力—在繁忙的都市中,總有一些角落,藏著溫暖的舊時光,等待著我們去發現、去珍雖然這次無緣到訪嘉頓麵包咖啡店,但意外發現這條懷舊老街,像是一場時光旅行。每一家小店、每一款零食、每一聲笑語,都勾起了心底深處的回憶。或許,這就是香港的魅力—在繁忙的都市中,總有一些角落,藏著溫暖的舊時光,等待著我們去發現、去珍 #青年空間雜誌製作組藏。

登上嘉頓山
離開這條小巷,我們繼續往嘉頓山的方向走去。
深水埗的嘉頓山,原名喃嘸山,海拔不過百米,卻承載著無數基層故事與萬家燈火,這座小山丘因山腳的嘉頓中心而得名,見證幾代人成長,目睹深水埗的滄海變遷、戰後難民住木屋區的艱辛。

行走在嘉頓山的步道上,感受到自然的氣息,從山頂望出去,昂船洲大橋在夕陽的映照下閃閃發光,深水埗和石硤尾的舊式屋邨如同時間的印記,述說著過往的故事。這裡不僅是一個觀賞日落的好地方,更是人們心靈的寄託,讓人忘卻城市的喧囂,沉浸於自然的懷抱之中。在嘉頓山的山頂,高樓聳立的景色令人心醉,雖然整個平台被樹蔭遮擋,但沿途的斜坡和樓梯卻是拍照的理想地方。如果想同時享受到夕陽的光輝和城市的燈火璀璨,建議大家在黃昏時間登山,無論是與伴侶享受浪漫時光,還是與朋友一同捕捉美景,嘉頓山都會成為難忘的回憶,留住屬於這座城市的動人瞬間。

路線及注意事項!
這條路線相當方便,新手都能輕鬆抵達。由深水埗港鐵站出發,經過D2出口,沿桂林街直走,便能看到遠處的美荷樓,沿著美荷樓旁邊一條樓梯直上,約15分鐘便可到達山頂。對於新手,這簡單的路線無疑是帶來成功的喜悅。落山後,周邊的特色咖啡小店也會為行程大大加分,與朋友悠閒地品味咖啡,讓人倍感愉悅。

交通:深水埗D2出口 → 途經桂林街 → 沿美荷樓旁的樓梯直上 → 15分鐘後登頂!
難度:1

記得攜帶蚊怕水和電筒!行山亦要注意安全,記住不要留低垃圾,愛護環境。

| #製作組 / 111% Production Team | Daphne.Helen.Ivy.Yoyo.小笑俠
────────────────
#089期 #青年空間雜誌 #有個窿嗰本 #111製作組 #青年空間雜誌製作組

 #解憂空間人性的研究,剖析凡人福爾摩斯對於喜歡研讀推理故事、執著於尋找真相的人來說,「夏洛特.福爾摩斯」這個名字一點也不陌生。福爾摩斯是19世紀英國的小說作家亞瑟·柯南·道爾筆下的神探,不但以高強的破案能力為名,更因他的獨特的人物魅力而吸...
26/07/2025

#解憂空間
人性的研究,剖析凡人福爾摩斯

對於喜歡研讀推理故事、執著於尋找真相的人來說,「夏洛特.福爾摩斯」這個名字一點也不陌生。福爾摩斯是19世紀英國的小說作家亞瑟·柯南·道爾筆下的神探,不但以高強的破案能力為名,更因他的獨特的人物魅力而吸引了一眾推理迷。「冷酷孤僻的天才」、「不可一世的偵探」、甚至「瘋狂的癮君子」⋯⋯很多人喜歡把福爾摩斯神化,更把他當成「天才」的樣板。今次,讓我們拆解神探身分背後的福爾摩斯,用貼近人性的角度進行深度剖析,你或會發現,他的各種面向與身邊的你我他有幾分相似呢!

--------------------------------------------------------

✘ 神奇的全知能力
✔︎ 觀察作為第二天性
── 「你確實看了,但卻沒有觀察。二者的差別很大。」

在故事中,我們多次見到福爾摩斯展現他的「全知能力」:透過信紙辨認出委託人的真實身分,在案發現場檢查二十分鐘便可詳細描述兇手的外貌特徵等,然而這並非超能力。福爾摩斯形容「觀察」是他的第二天性,第一次與華生見面便看得出對方從阿富汗回國,令華生驚歎不已。事實上,他由一開始便偷偷收集線索:手腕膚色黑白分明、左臂活動不自如、如醫者的風度但氣概卻像軍人一般—拼圖一塊接一塊,從而得出結論。柯南・道爾本人是一名醫生,據說他創作出福爾摩斯的靈感來自19世紀幾位醫者,當中包括他的指導老師約瑟夫·貝爾,以及神經學專家威廉·高爾斯。高爾斯的觀察力很強,他教導學生看診時需從病人走進房間便開始觀察,留意對方的姿態、步行方式,不可放過任何一個細節。這有助判斷病症的起因,從而作出更有效的處方。

--------------------------------------------------------

✘ 冷酷無情的反社會人格
✔︎ 自閉症候群傾向
── 華生嚷道:「你真是個機器人,一架計算機!有時你簡直一點兒人性也沒有。」

福爾摩斯並不是一個善於交際的人。即使面對尋求他協助的波希米亞國王,他閉上雙眼,攤坐於安樂椅上,用慵懶的態度與對方對談。華生形容他性格高傲、自負,經常因為過於直率而得罪他人。他亦有不少「冷血」行為:鞭打屍體、刻意毒死小狗、欺騙他人的信任,亦很少對他人表現同情。但他卻會因調查遇上挫折而極度懊惱,也會因為自己推理正確而欣喜若狂。

在影視版本中,福爾摩斯曾稱自己為高能反社會人格,但有不少讀者甚至專家嘗試把他診斷成自閉症譜系障礙患者。自閉症人士一向被標籤為「冷血」,但相反地,他們往往對特定的事情充滿熱情。就如福爾摩斯對推理的熱愛,他們著迷於特定範疇的興趣,熱心於鑽研相關知識,只是基於共情、述情能力的障礙,使他們的行為意圖被誤會。當然,沒有人能夠真正診斷一名虛構人物,但他有自閉傾向的可能性讓我們從另一個角度認識自閉症患者的特徵。

--------------------------------------------------------

✘ 毒品作為破案好夥伴
✔︎ 依賴可卡因成為致命弱點
── 「這是可卡因,百分之七的溶液。你要試試嗎?」

回溯至柯南・道爾寫下作品的社會背景,19世紀初的英國社會對可卡因的認識尚淺,服用可卡因並沒有道德或法律的限制。福爾摩斯形容自己無事可做時會變得心緒不寧,為追求精神刺激而每天三次把高濃度的可卡因注入前臂,使自己的大腦保持高速運作。然而,柯南·道爾作為醫學專家,他透過華生向福爾摩斯和讀者警告可卡因的負面影響:加劇器官組織變質,導致身體長期衰弱,總有一天害他失去天生充沛的精力。可卡因亦使福爾摩斯呈現前所未見的脆弱,在作品後期他面孔陰沉、眼窩深陷,華生更形容他對毒品的熱愛「差點斷送了他的事業」。即使在華生的幫助下他漸漸戒去毒癮,但他對毒品的執迷依然潛伏。

再厲害的神探也有必須學習的課題,福爾摩斯面對毒癮的掙扎讓我們看到他脆弱的一面,也令他更貼近人性。

--------------------------------------------------------

認識到福爾摩斯的多面性後,有否覺得他與我們距離變近了?柯南·道爾寫下了虛構的角色,卻讓讀者在現實生活中反思人的複雜性。最聰明的靈魂也有致命的弱點,讓我們學會以寬容的心,欣賞每個人獨特的光芒。

好治癒 Whole Wellness
由香港青年協會全健綜合大樓策劃的「好治癒Whole Wellness」社交平台,運用風格治癒的文章、圖像與影片,推廣多元全健生活理念,在社會營造身心靈健康的氛圍。

FB:好治癒 Whole Wellness
IG:

// 最新一期出咗啦!
// 089期【超越現實 ── 虛構與現實的新時代,你還分得清真假嗎?】
#青年空間雜誌 #有個窿嗰本
#089期 #超越現實 #福爾摩斯 #華生 #柯南道爾 #血字的研究
--------------------------------------------------------
Follow支持〈青年 空間〉雜誌:
FB:.spot.magazine
IG:
雜誌免費派發點 // 郵寄雜誌到家 bio

 #插畫空間AI只是輔助─ 傳遞的是感情和故事|插畫家Kevin T. 《四眼青蛙》是藝術家Kevin用AI輔助創作的漫畫系列,已經出了500集。「我其實沒有特別標榜是AI漫畫。我覺得AI只是方便、省時的工具,不重要。重要是漫畫傳遞的感情和...
22/07/2025

#插畫空間
AI只是輔助─ 傳遞的是感情和故事|插畫家Kevin T.

《四眼青蛙》是藝術家Kevin用AI輔助創作的漫畫系列,已經出了500集。

「我其實沒有特別標榜是AI漫畫。我覺得AI只是方便、省時的工具,不重要。重要是漫畫傳遞的感情和訊息。正如一部電影有實景有CG,重要的是讓觀眾投入故事。如果觀眾覺得在看CG技術的話,這部電影已經失敗了。」

插畫家簡介 :
Kevin T.
最近一年多開始創作漫畫,但我算是一個「畫師」嗎?
有人認為,一定要用紙筆墨、全手繪的才算繪畫,用AI就是造假。我尊重這些情感。
同時,我也很感激一些前輩漫畫家,看出我用心創作、不是胡鬧的,願意視我為同行,給我鼓勵支持。
我是甚麼,由讀者決定吧。作為新人,低頭做好每一幅作品便足夠。

// 最新一期出咗啦!
// 089期【超越現實 ── 虛構與現實的新時代,你還分得清真假嗎?】
#青年空間雜誌 #有個窿嗰本
#089期 #超越現實 #四眼青蛙 #畫師
--------------------------------------------------------
Follow支持〈青年 空間〉雜誌:
FB:.spot.magazine
IG:
雜誌免費派發點 // 郵寄雜誌到家 bio

// Feature 4 //「最後一次」騙案虛擬的力量一方面為生活帶來方便與發展,但另一方面,也有不法之徒濫用這一種力量,詐取我們的感情和金錢。基於「家醜不可外傳」的觀念,受騙者普遍不願意分享他們的慘痛往事,這次,學生法仔(化名)勇敢站出...
18/07/2025

// Feature 4 //
「最後一次」騙案

虛擬的力量一方面為生活帶來方便與發展,但另一方面,也有不法之徒濫用這一種力量,詐取我們的感情和金錢。基於「家醜不可外傳」的觀念,受騙者普遍不願意分享他們的慘痛往事,這次,學生法仔(化名)勇敢站出來講述自己的受騙經歷,希望通過真實案例喚起大家的警覺。同時,我們也向專門從事網上青年外展服務的uTouch社工請教,請他們就如何防範網絡詐騙、受害者心理重建等議題提供專業建議。

待之以誠 還之以詐
2024年,學生法仔因為想結交朋友,開始使用網上交友軟件,結識了騙徒A。其時騙徒A當然不是插著「我是騙子」的旗幟與法仔接觸,而是以朋友的身分與他相交,投其所好,很快便取得法仔信任。

隨著關係升溫,騙徒A建議與法仔互傳私密相片。因為雙方條件看似一樣,法仔不疑有詐,輕易便將照片交給對方。如此來回了數個回合,騙徒認為已經獲取足夠材料,於是揭露自己邪惡的真面目,向法仔索取贖金,不然便將他的私密照片公開。

受騙的法仔晴天霹靂,因害怕家人擔心及責罵,身邊又缺乏可以傾訴的朋友,他未有即時求助,而是委屈地交上贖金。那金額之於學生不菲,他為這件事還借了點錢。

誤信奸人,又蒙受金錢損失,法仔當然心有不甘。輾轉他找到uTouch網上青年外展服務的社工Zoey幫忙。Zoey囑咐法仔報警。一般而言,警方會請受騙人提供三份文件:行騙對話訊息、轉帳紀錄以及銀行發出的證明書。有齊這三項證據,一旦警方捉到行騙者,便有較大機會取回被騙走的財產。

受騙 又再受騙
報警,等待警方的消息,以為故事到此告一段落,沒料到更糟糕的事還在後頭。法仔在網上群組發現有人聲稱可以幫忙追回受騙錢財。經接觸後,對方要求一定金額,用作處理法律文件及追討書信等事宜。雖然有點不合情理,但法仔的心態有如溺水之人抓著救命草,甚麼也顧不上便付款。

這下可慘了,接頭人收錢後非但沒有成果,還一而再、再而三地向法仔要求追加資金。為甚麼這麼可疑,法仔依然滿足對方的要求呢?被問到這個問題,他指關鍵在於對方一再強調「這是最後一次」。自覺損失甚多的法仔很受這句說話觸動,總盼望「最後一次」之後,一切都可以恢復如初。然而不理智的盼望往往只會將人導向更險峻的境地,法仔就這樣一步一步陷進更深的騙網之中。..
(完整文章請於網站或實體雜誌上閱讀)

// uTouch社工防騙錦囊 //
.近年常見的青年受騙案例有哪些?
1. 網上情緣騙案:騙徒先從社交媒體尋找目標並結識受害人,迅速建立關係後以不同藉口騙取金錢(為對方支付醫療費用 / 對方急需現金 / 為對方支付運費手續費)。
2. 裸聊勒索:在社交媒體結識受害人,誘使其進行裸聊,期間錄製整個過程,威脅將受害人裸露片段透過社交媒體轉發,向對方勒索點數卡、加密資產或要求轉賬到外地戶口等。
3. 網上兼職騙案:以低門檻輕鬆賺錢引誘受害者,誘導完成虛假任務後支付一小筆薪金並騙取個人資料、金錢或敏感資訊。
4. 網購騙案:騙徒假扮賣家售賣貨物並聲稱有特別優惠(門票 / 電子遊戲機 / 遊戲內產品 / 玩具),收錢後失去聯絡。

.有哪些預防騙案的方法呢?
1. 了解騙徒手法:小心網上兼職廣告,查證公司背景,避免參與刷單或預付費用的工作。如果真的受騙,應盡快報案,提供證據,並向銀行申請追回款項及尋求協助。
2. 保護個人資料:不隨意提供身份證、銀行帳戶、地址、電話等敏感資訊及個人資料,使用正規招聘平台驗證工作真實性。若資料洩露,立即聯繫銀行凍結帳戶及更改密碼。

.朋友跟你說他被騙了,應該怎樣處理?
切勿幸災樂禍,也不要指責受害人,劈頭就鬧受騙者愚蠢。要知受害者大多抱持自責及羞恥的心理,能夠向外求助,其實已經鼓起不少勇氣,所以千萬不要落井下石,反而應該認同他們的勇氣,鼓勵他們盡快報案,需要時再找社工輔導。

.我已經識穿電話騙徒的真面目,不如玩弄一下他?
AI科技愈趨發達,有不少案例是騙徒收集通訊者的聲音,再交給AI模仿其聲音,用以詐騙通訊者的親朋好友,所以如果察覺電話另一邊的人是騙徒,請果斷收線吧!不要偷圖一時玩樂,暴露更多個人資訊。

────────────────
立即加uTouch Telegram bot
體驗三大功能:
1. 網絡交友模擬體驗
2. 面具下的我(網絡形象及情緒健康的關係)
3. 親密關係體驗量表分析(依附類型測試)

FB:uTouch
IG:

受訪者︰法仔、uTouch社工
撰文:Fung
插畫:.p

// 最新一期出咗啦!
// 089期【超越現實 ── 虛構與現實的新時代,你還分得清真假嗎?】
#青年空間雜誌 #有個窿嗰本
#089期 #超越現實 #防騙 #騙案 #網上情緣 #裸聊 #兼職騙案 #網購騙案
--------------------------------------------------------
Follow支持〈青年 空間〉雜誌:
FB:.spot.magazine
IG:
雜誌免費派發點 // 郵寄雜誌到家 bio

// Feature 3 //虛構與真實之間,寫作應往何方? 科技的進步,尤其是AI的發展,為創作帶來不少衝擊和挑戰。文學、攝影、電影等藝術媒介似乎再也不是人類的專利。AI生成的文本、照片和影片被廣泛使用,優秀的甚至可以混淆視聽,到底甚麼是...
15/07/2025

// Feature 3 //
虛構與真實之間,寫作應往何方?

科技的進步,尤其是AI的發展,為創作帶來不少衝擊和挑戰。文學、攝影、電影等藝術媒介似乎再也不是人類的專利。AI生成的文本、照片和影片被廣泛使用,優秀的甚至可以混淆視聽,到底甚麼是真實?甚麼是虛構?置身於大數據時代的我們,應如何在自己的創作與AI生成的作品之間找到平衡?文學能夠以怎樣的形式存在?對我們又能帶來哪些幫助和影響?透過與作家曾繁裕博士的對談,了解到作家創作時的構思,以及如何透過虛構,引發我們對真實和未來發展的思考。

虛構中追問真理
作為任教於浸會大學中文學系的學者,亦是散文和小說作家的曾博士,對文學有著濃厚的興趣。由中學時期的散文寫作,再到後來轉向小說。他認為小說的有趣在於,沒有現實經歷也能透過文字建構出來。當生活枯燥乏味,缺少可寫作的題材時,也能套入對世界的看法,以文字形式抒發。

對曾博士和大部分創作者而言,小說是一種情緒宣洩的方式,亦是和世界溝通的橋樑。他認為除了傳遞真理、尋求共鳴,能夠堅持自身理念並令人信服才是最深層次的寫作目的。尤其在資訊雜亂的時代,作者們在思考甚麼是有意義的同時,也需要打磨說服人的技巧,並在虛構的文字中,不斷追問真理。

虛構和現實在同一個光譜上,想說的真實和隱藏的虛構會交錯重疊。
── 作家 曾繁裕

小說的構思 虛實的邊界
以曾博士個人的作品《後人類時代的它們》為例,他因受到AlphaGo圍棋大戰的啟發,人工智能的完美和冰冷使曾博士思考人類在「後時代」的價值,所以創作了這個以機械人主導世界的故事,探討了人和非人的界線。

提及到虛構和現實之間的界線,他認為絕對的真和假並不存在。兩者的關係更像是「光譜」,是相對的。至於為何要透過虛構的故事表達自己真實的看法?他說,當文字被公開時,作者要承受來自於現實周圍的壓力,讀者在看書時容易對號入座。而真假摻雜,能夠讓作家在面對詢問中,有了推搪的辦法。這樣更印證了「想說的真實」和「隱藏了的虛構」會交錯重疊這一個說法。

文字的維度
在我們這世代,影視替代文字似是必然的進化結果。相對於看書,影像需要的文化體力較少,享受門檻較低。即使如此,曾博士相信「文字所承載的密碼更為豐富」。不似照片和影片,文字本身不帶有任何感官體驗,例如聲音和畫面。這樣的紀錄為讀者提供了無限的聯想和還原空間。他以張愛玲的小說為例,指出書迷抗拒電影改編歸因於,她文字本身具有的美感和只能用文字承載的中心思想,是難以用任何形式還原或復刻的。電影提供了豐富的觀看體驗,當中的聲音和畫面卻成了限制。因此曾博士形容文字的價值是「以低維度思考高維度的東西」。

科技浪潮下的我們與文字
文字逐漸被邊緣化,不僅是因為影視的取替。科技尤其AI的發展也加深了文字失去原有價值和影響力的危機。人工智能無疑使人類生活更為方便,特別節省了數據搜尋的時間。然而,它們務求以最為快捷和準確的方式完成任務,這間接簡化了我們的大腦思考模式,使人類趨向工具般的理性。
..

科技發展雖然為文學創作帶來挑戰。但曾博士認為:「相比起阻止或減慢被科技取替的過程,我們應著重反思文字能夠以怎樣的形式出現並對我們產生影響力。」他認可AI的能力,指就算是涉及人類情感複雜萬分的尷尬處境,現時的人工智能也可以輕易模仿出來。他把AI應用加入課程,訓練學生們使用科技產物,卻也不忘提醒他們要多了解AI的局限:「它們的一切行動,都缺乏主動和自我。只能被動地執行人類的指令。」

他進一步解釋,AI在資料處理時,會傾向篩選出「最優」或「最完美」的答案。但現實生活中,人類的情感和經驗,往往並非來自於那些所謂「最好」的東西。相反,人性中負面,甚至醜惡的一面,更能夠觸動人心。而只有本於真實去創作的文學,才能夠坦率地表達「惡念」,才能夠連結讀者和創作者之間的情感。

文學在數碼時代的意義
資訊泛濫、虛擬世界的像真度愈來愈高,有時會讓徘徊於網絡和現實的新世代無所適從:我們於虛構世界中獲得的情感和體驗,能否被視為真實的一部分?其實如曾博士所言:「真假並無絕對」,與其為尋找絕對的真與假而煩惱,不如花更多努力在無常中尋求屬於自己的定位。

面對演算法單一化的資訊轟炸,和思考簡化的惡性循環。曾博士認為唯有多接觸文學,透過閱讀「逆流而行」,才能突破這個時代劃下的框架,不至於迷失在科技的洪流當中。

FB:tsangfanyu

受訪者︰曾繁裕
撰文:Coco
相片:Nick

// 最新一期出咗啦!
// 089期【超越現實 ── 虛構與現實的新時代,你還分得清真假嗎?】
#青年空間雜誌 #有個窿嗰本
#089期 #超越現實 #曾繁裕 #作家 #後人類時代的它們 #散文 #小說 #文學
--------------------------------------------------------
Follow支持〈青年 空間〉雜誌:
FB:.spot.magazine
IG:
雜誌免費派發點 // 郵寄雜誌到家 bio

Address

Hong Kong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 青 年 空 間 > 雜 誌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Business

Send a message to < 青 年 空 間 > 雜 誌:

Share

Category

Our Story

| 免 費 青 年 雙 月 雜 誌 | 有個窿◽️嗰本雜誌 雜 誌 以「空 間」為 主 體 概 念,設 計 上 特 意 開 了 一 扇 窗,貫 穿 整 本 雜 誌;意 念 源 自 「留 白」,讓 讀 者 每 一 頁 都 擁 有 屬 於 自 己 的 空 間。在 閱 讀 雜 誌 的 時 候,希 望 你 們 能 憑 藉 想 像 力 和 自 己 的 感 受,去 填 寫 這 個 屬 於 你 的 小 空 間,完 成 那 個 同 樣 屬 於 你 的 故 事。 雜 誌 內 容 主 要 圍 繞 生 活、文 化 等 主 題,透 過 走 訪 社 區 不 同 人 和 事,引 發 讀 者 更 多 思 考 空 間。 當 你 細 閱 每 個 故 事,以 你 的 生 活 填 寫 屬 於 你 的 空 間,你 便 會 發 現 雜 誌 的 主 角,就 是 你 自 己。 雜 誌 於 2 0 1 0 年 8 月 推 出 創 刊 號,為 全 港 最 多 派 發 點 的 免 費 雜 誌,除 了 在 本 港 逾 4 3 0 間 中 學 及 各 大 學 派 發 外,亦 有 在 各 大 小 Café、商 場 及 書 店(如 朗 豪 坊、商 務 書 局)等 地 方 派 發。 #青年空間雜誌製作組 #文青必讀 *廣 告 及 免 費 訂 閱 : 3 7 5 5 - 7 0 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