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 Action 健康動力

Health Action 健康動力 《健康動力》
集醫療專題訪問、健康專欄文章於一身,定期舉辦健康講座

《健康動力》雜誌全書共分六大主題:

-「封面故事」及「醫學專講」透過訪問專業醫護人員,讓讀者掌握最新醫療科技及藥物資訊。

-「非常人物」則從感性角度,窺探受訪者的內心世界及人生理念。

-「健康活動」綜合健康講座的精華內容,同時亦請來運動教練及專家撰文分享運動的正確方法及相關知識。

-「輔助治療」及「仁心人述」則分別由治療師、營養師及醫生親筆撰寫,圖文並茂教育公眾如何防治疾病及保持身心健康。

【黃金歲月 肌不可失!全面營養守護肌肉】醫學專題講座肌肉流失是指肌肉量減少的現象,通常與年齡增長、缺乏運動、營養不良等因素有關。 肌肉流失會影響身體功能,降低活動能力,增加跌倒和骨折的風險,甚至可能導致肌少症。是次免費實體醫學專題講座,由註...
24/07/2025

【黃金歲月 肌不可失!全面營養守護肌肉】醫學專題講座

肌肉流失是指肌肉量減少的現象,通常與年齡增長、缺乏運動、營養不良等因素有關。 肌肉流失會影響身體功能,降低活動能力,增加跌倒和骨折的風險,甚至可能導致肌少症。是次免費實體醫學專題講座,由註冊營養師講解肌肉流失成因、症狀及預防方法。

日期:2025年8月29日(星期五)
時間:晚上7時至8時30分
地點:香港青年協會大廈25樓多功能廳(香港北角模範里街尾,港鐵鰂魚涌C出口,轉右手邊)
主講嘉賓:詹偉欣小姐(香港認可註冊營養師)

查詢及報名:5403 6121
網上報名:http://www.healthaction.com.hk/html/node/42729

#健康講座 #醫學專題講座 #健康

【控糖迷思大解密!控糖飲食輕鬆學】醫學專題講座血糖過高、或是糖尿病患者,又要如何控制血糖呢?實際上,想要控制血糖,控制飲食便是最重要的事情——而且控糖的飲食並不意味著清淡飲食,而是要聰明的選擇食物!是次免費實體醫學專題講座,由註冊營養師拆解...
24/07/2025

【控糖迷思大解密!控糖飲食輕鬆學】醫學專題講座

血糖過高、或是糖尿病患者,又要如何控制血糖呢?實際上,想要控制血糖,控制飲食便是最重要的事情——而且控糖的飲食並不意味著清淡飲食,而是要聰明的選擇食物!是次免費實體醫學專題講座,由註冊營養師拆解食物背後的營養素跟飲食原理,就能讓自己的吃健康又開心,同時控制好血糖!

日期:2025年8月27日(星期三)
時間:晚上7時至8時30分
地點:溫莎公爵社會服務大廈1樓禮堂(香港灣仔軒尼詩道15號)
主講嘉賓:詹偉欣小姐(香港認可註冊營養師)

查詢及報名:5403 6121
網上報名:http://www.healthaction.com.hk/html/node/42728

#健康講座 #醫學專題講座 #健康

【痛楚如觸電?「認識周邊神經痛」】醫學專題講座每年大約有1%人口患上各類周邊神經病變痛症。神經線長期受壓、勞損退化、新陳代謝疾病等會導致周邊神經線受損。周邊神經受損最常見病徵是感覺功能出現異常反應,若不加理會,受損情況只會繼續惡化。港大醫學...
24/07/2025

【痛楚如觸電?「認識周邊神經痛」】醫學專題講座

每年大約有1%人口患上各類周邊神經病變痛症。神經線長期受壓、勞損退化、新陳代謝疾病等會導致周邊神經線受損。周邊神經受損最常見病徵是感覺功能出現異常反應,若不加理會,受損情況只會繼續惡化。港大醫學院一項研究顯示,本港大概有9%的人口患有神經痛。隨著時間推移,周圍神經病變的症狀可能會急速出現或漸漸加劇。是次免費實體醫學專題講座,由專科醫生講解周圍神經痛症成因、類型、症狀及治療方法。

日期:2025年8月22日(星期五)
時間:晚上7時至8時30分
地點:香港青年協會大廈25樓多功能廳(香港北角模範里街尾,港鐵鰂魚涌C出口,轉右手邊)
主講嘉賓:官東樑醫生 (骨科專科醫生)

查詢及報名:5403 6121
網上報名:http://www.healthaction.com.hk/html/node/42727

#健康講座 #醫學專題講座 #健康

【近視未現,防患未然:兒童近視控制由「OA」開始】醫學專題講座香港兒童近視問題愈來愈嚴重,根據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兒童眼科計劃調查發現,本港患有近視的兒童比患有遠視或散光的多。6歲的初小兒童當中約有18%患有近視,而到12歲小學畢業時,近視率已...
23/07/2025

【近視未現,防患未然:兒童近視控制由「OA」開始】醫學專題講座

香港兒童近視問題愈來愈嚴重,根據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兒童眼科計劃調查發現,本港患有近視的兒童比患有遠視或散光的多。6歲的初小兒童當中約有18%患有近視,而到12歲小學畢業時,近視率已急升至62%,近視比率大增三倍。近視往往跟先天遺傳有關,近視具一定遺傳性,如果父母有近視問題,子女患有近視機會就愈高;而不良用眼的習慣亦是導致近視的原因,如長時間近距離閱讀、使用電子產品,或於燈光昏暗的環境下看東西,用眼過度大大增加近視加深的風險。

是次講座,由眼科專科醫生及註冊視光師主講;為讓家長更了解子女的視力狀況,出席兒童有機會獲得免費專業的「兒童近視控制及風險評估」(包括度數、角膜弧度及眼軸長度),歡迎家長帶同子女出席。

日期:2025年8月24日(星期日)
時間:下午2時 至 4時30分
地點:香港旺角遊樂場協會 - 優才發展及交流中心麥花臣場館3樓遊協禮堂(旺角奶路臣街38號)
主講嘉賓:劉韋形眼科專科醫生、高嘉莉眼科專科醫生、註冊視光師

查詢及報名:5403 6121
網上報名:http://www.healthaction.com.hk/html/node/42726

#健康講座 #醫學專題講座 #健康

【控乙肝 防癌變】肝癌為本港第三大致命癌症。2023年的死亡個案達1408宗,佔癌症死亡總數的9.5%,當中乙型肝炎為主要成因。乙型肝炎可透過藥物長期控制,並大大降低肝癌風險。不過研究發現,近半患者並不自知患乙肝,可能因此錯失黃金治療期,你...
21/07/2025

【控乙肝 防癌變】

肝癌為本港第三大致命癌症。2023年的死亡個案達1408宗,佔癌症死亡總數的9.5%,當中乙型肝炎為主要成因。

乙型肝炎可透過藥物長期控制,並大大降低肝癌風險。不過研究發現,近半患者並不自知患乙肝,可能因此錯失黃金治療期,你是否當中的高危分子?

想知更多,可瀏覽:
https://ebook.sportsoho.com/HA176_emag/

【中大銀屑病關節炎研究重要突破 成功修復受損關節骨頭】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最新研究發現,透過抑制一種由免疫系統細胞產生的小分子蛋白「白介素-17」,可以預防與銀屑病關節炎相關的關節受損。研究團隊利用先進的影像技術,密切監測銀屑病關節炎...
07/07/2025

【中大銀屑病關節炎研究重要突破 成功修復受損關節骨頭】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最新研究發現,透過抑制一種由免疫系統細胞產生的小分子蛋白「白介素-17」,可以預防與銀屑病關節炎相關的關節受損。研究團隊利用先進的影像技術,密切監測銀屑病關節炎患者的關節隨時間的變化,證實抑制白介素-17的生物製劑蘇金單抗(secukinumab)或能修復部分已侵蝕的骨頭和預防異常骨質增生。

據估算,香港約有22,500人患有銀屑病,佔整體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三,當中百分之三十同時患有銀屑病關節炎。銀屑病關節炎可引起關節疼痛和腫脹,尤其手指和腳趾,部分患者亦可能出現背痛。關節持續發炎會導致骨侵蝕,肌腱周圍更可能出現異常骨質增生。普遍認為,銀屑病關節炎引起的關節損傷是不可逆轉的。銀屑病關節炎與自身免疫系統過度活躍有關,當中涉及一種名為「白介素-17」的細胞激素蛋白。

是次研究的通訊作者、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講座教授及風濕科主管譚麗珊教授解釋:「銀屑病關節炎患者的活動能力會因關節受損而減弱,影響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動,導致生活質素下降。雖然目前有多種治療銀屑病關節炎的方法,但它們在預防或逆轉骨侵蝕方面並不一樣有效,加上醫學界缺乏臨床數據證實哪一種治療方法能長期有效預防因銀屑病而造成的關節受損。」

中大醫學院研究團隊於2020年5月至2021年8月期間,從香港四間來自不同聯網的公立醫院,招募40位銀屑病關節炎患者進行了一項雙盲及隨機對照研究,研究他們在接受蘇金單抗治療或常規治療的一年內,疾病控制及關節受損狀況。患者被隨機分為兩組:白介素-17抑制劑治療組及安慰劑組(對照組)。兩組均採用「目標為本治療方針」,使用額外藥物控制病情的活躍性,如果患者未達到特定目標,團隊會為他們調整治療方案。研究人員使用高解像度外周電腦斷層掃描(Xtreme CT),為患者進行骨質檢測,監測他們關節受損的變化。

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在接受一年的治療後,關節疼痛和腫脹均有減輕;但在改善皮膚症狀和發炎指數方面,白介素-17抑制劑治療組較對照組的表現優勝。另外,百分之五十五的白介素-17抑制劑治療組患者成功達至疾病的最低活躍程度,安慰劑組則只有百分之三十一。影像檢查顯示,白介素-17抑制劑能減低骨侵蝕和異常骨質增生,而安慰劑組則沒有顯著變化。接受白介素-17抑制劑的患者,骨侵蝕部分得到修復的情況近乎是安慰劑組的三倍,而異常的骨質增生也顯著降低。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博士後研究員鄭梓灝博士表示:「綜合而言,兩組患者的疾病管理均有所改善,但白介素-17抑制劑治療有助修復患者的關節受損,並防止骨骼進一步變形,有效治療銀屑病關節炎。」

30/06/2025

初為父母,寶寶的健康無疑成為生活的核心。爸爸媽媽可能常擔心寶寶過敏的高風險因素、小敏感的表現等等。

婦產科專科董志偉醫生解構寶寶小敏感風險的成因,例如有家族過敏史、母乳餵養不足、剖腹產出生等。寶寶消化系統尚未發育成熟,或較難消化大分子的牛奶蛋白,所以容易引起寶寶腸胃不適、紅疹等小敏感反應。母乳是最好的,不過如果媽媽餵哺母乳有困難,亦可以考慮使用部分水解蛋白配方。

腸道是免疫系統的「主戰場」,所以養好寶寶腸道是建立長遠健康的「第一道防線」 。 現時一些部分水解配方針對性地添加了源自健康寶寶腸道的益生菌 及 益生元(例如 SYNEO含有 益生菌 BBM-16V 和益生元 GOS/FOS 9:1 組合),有效提升寶寶腸道內益菌的數量,降低害菌的比例,臨床實證能夠緩解過敏症狀達 52%。

【想拆解小敏感寶寶風險的成因? 如何從腸道健康出發,降低過敏風險?即刻睇片!】

27/06/2025

寶寶喝完奶後時常腹脹、便秘或吐奶,面對這些「肚肚敏感」症狀,許多新手父母在育兒初期都曾為此困擾。現時越趨普遍為寶寶轉用部分水解配方奶粉,希望能幫助減低過敏機率。

兒科專科何蓉蓉醫生解說,對於免疫系統仍在發展中的寶寶來說,3歲前比較容易出現牛奶蛋白過敏。當寶寶接觸到牛奶蛋白時,身體可能會誤認這些原本無害的物質為有害的入侵者,進而啟動免疫反應,釋放組織胺等化學物質,引發皮膚紅疹、腸胃不適、甚至呼吸道症狀等過敏表現。

何醫生進一步建議,揀選部分水解配方時可選擇針對性地添加了源自健康寶寶腸道的益生菌(如短雙歧桿菌BBM-16V)及益生元(如GOS 和 FOS)。臨床研究表明有助為小敏感寶寶築起免疫第一道防線,提升腸道好菌數量,降低壞菌數目,從而減低寶寶過敏可能。

【想知部分水解蛋白配方實際對寶寶有什麼好處?應怎麼選擇適合高過敏風險的寶寶呢? 即刻睇片!】

25/06/2025

BB皮膚敏感、腸胃不適可能與牛奶蛋白過敏有關?

兒童免疫、過敏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陳偉明醫生指,想增加BB對牛奶蛋白的耐受性,部分水解蛋白配方可以透過「預消化」技術,將牛奶蛋白切割成更細小的分子,幫助寶寶更容易消化和吸收,令到免疫系統逐步適應。 寶寶如確診對牛奶敏感,建議必須諮詢醫生意見,使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作過敏治療。除了戒口及準備一些即時使用的緊急藥物外,目前亦有針對牛奶蛋白過敏的最新治療方法——口服脫敏療程。

口服脫敏療程原理是將免疫系統逐步訓練,透過一些藥物令免疫系統過敏反應減低,亦在同一時間訓練免疫系統慢慢適應牛奶蛋白。在此適應期間,部分水解蛋白配方或可以用作一個過渡配方。部分水解蛋白配方無論是口感和味道,都和普通配方接近一樣,所以寶寶亦比較容易適應和消化。

另外,值得留意的是,口服脫敏療程需要過敏專科醫生去監察和治療,所以很多時候需要在醫院進行。如需更多資料,可以向你的醫護人員查詢。

【想拆解常見寶寶對減低與治療牛奶蛋白過敏的迷思? 即刻睇片!】

【港人低估肥胖真相 錯判風險隨時引爆心血管炸彈】肥胖問題已成為全球的頭號健康殺手之一。根據衛生署數據,本港超過半數成人超重或肥胖,當中又以中年港男(45-54歲)最肥,且近四成有中央肥胖。肥胖不單影響外觀與心理,更與三高、心腦腎血管問題等慢...
24/06/2025

【港人低估肥胖真相 錯判風險隨時引爆心血管炸彈】

肥胖問題已成為全球的頭號健康殺手之一。根據衛生署數據,本港超過半數成人超重或肥胖,當中又以中年港男(45-54歲)最肥,且近四成有中央肥胖。肥胖不單影響外觀與心理,更與三高、心腦腎血管問題等慢性疾病密切相關。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於今年1至5月期間進行「肥胖與心臟健康」問卷調查,成功訪問555位市民,並委託香港浸會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分析數據。調查結果顯示受訪者BMI超標(>23)和中央肥胖的的比例達54%及34%,當中24%超重人士更以為自己沒有肥胖問題,又以男性及長者超重不自知的情況更顯著。僅22%受訪者知道BMI超過23就屬超重,不足一半知道中央肥胖的定義,即男性腰圍90或以上/女性腰圍80cm或以上。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義務司庫陳穎思醫生指,大部分受訪者連肥胖標準都不清楚,容易低估自身健康風險,因而沒有及早減重改善健康。「肥胖不只是體重數字,更會令各種疾病風險暴升,包括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2至3倍,肥胖相關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更激增近7成。低估肥胖的真面目會導致許多人以為自己「健康無憂」,錯失及早介入的機會,延誤減重行動。」

調查分別有86%及75%受訪者採用運動和飲食控制來減重,而且認為有效,但有一半自稱飲食健康的受訪者卻仍然超重,香港心臟專科學院會董陳裕豪醫生續指,肥胖患者應採取階梯式科學減重,「首要是改變生活方式,包括運動、飲食、行為改善及心理支援,若未能達標便應進一步尋求醫學輔助,採用藥物治療幫助減重,情況嚴重的可以考慮接受代謝手術。」他又解釋,經醫生處方的減肥藥物可以安全輔助減重,特別是嚴重肥胖患者,維持健康的體重,才能有效拆除心血管炸彈,以及預防其他肥胖相關疾病。

#港人肥胖 #心血管 #三高 #科學減重

【改善更年期症狀;從日常生活調整做起】醫學專題講座更年期是女性踏入人生另一階段必經的過渡期,女士一般到了45至55歲之間,會產生各種生理及心理轉變。除了停經之外,更年期常見的症狀包括出現潮熱及陰道乾涸,亦伴隨有心悸、頭暈、易倦及失眠等情況。...
24/06/2025

【改善更年期症狀;從日常生活調整做起】醫學專題講座

更年期是女性踏入人生另一階段必經的過渡期,女士一般到了45至55歲之間,會產生各種生理及心理轉變。除了停經之外,更年期常見的症狀包括出現潮熱及陰道乾涸,亦伴隨有心悸、頭暈、易倦及失眠等情況。由於身體需要適應女性荷爾蒙水平的轉變,情緒可能會變得鬱結或容易感到煩躁。這些症狀可持續數年,部分女士或會感到困擾。是次講座,婦產科專科劉醫生會帶大家及早認識更年期的症狀及影響,減低因身體轉變所帶來的身心壓力。

日期:2025年7月19日(星期六)
時間:下午2:00 – 3:30
地點:九龍旺角彌敦道688號旺角中心5樓(九龍旺角彌敦道 688 號)
主講嘉賓:劉仲庭醫生 (婦產科專科醫生)

查詢及報名:5403 6121

#健康講座 #醫學專題講座 #健康

Address

San Po Kong

Opening Hours

Monday 09:00 - 13:00
14:00 - 18:00
Tuesday 09:00 - 13:00
14:00 - 18:00
Wednesday 09:00 - 13:00
14:00 - 18:00
Thursday 09:00 - 13:00
14:00 - 18:00
Friday 09:00 - 13:00
14:00 - 18:00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Health Action 健康動力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Business

Send a message to Health Action 健康動力: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