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發現

跟著發現 以藝文方式回顧與香港相關的重要日子與人物,尋回香港經歷過的大小事情,尋找香港失去了的大小人物。傳閱香港,發掘具有歷史意義的資訊,保持香港體溫,歡迎pm報訊,向網民傳閱與歷史相關的資訊與話題。

網店開張
10/08/2025

網店開張

文化工房

13/07/2025
【發現出路】放榜在即,相信不少同學會擔心成績未如理想而對升學去向感迷茫。為此,香港都會大學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HKMU LiPACE),2025年7月11日在葵興校園舉辦「課程資訊日」,由院長曾德源博士及課程統籌講解該院課程特色,旨在使考生...
12/07/2025

【發現出路】放榜在即,相信不少同學會擔心成績未如理想而對升學去向感迷茫。為此,香港都會大學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HKMU LiPACE),2025年7月11日在葵興校園舉辦「課程資訊日」,由院長曾德源博士及課程統籌講解該院課程特色,旨在使考生更了解進修前景。

曾博士指出LiPACE課程著重發展職業專才教育的高級文憑課程,學生能在此充分習得應用技能,畢業生除了能投身職場,亦會採取「2+2」升學途徑,升讀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UGC)資助課程、自資院校及海外學位課程。他認為相較於其他課程,該學院優勢有三:

一)國際化經歷:曾博士指出LiPACE重視學生的「國際化」的經歷。「隨著經濟結構及發展路向轉變,香港正面向世界更多國家的機遇,」因此該校務求能在本地即能提供學生最多國際經歷,達致「在地國際化」。加上該校亦多有國際學生就讀或交流,除本地少數族裔學生外,來年LiPACE與意大利Fondazione Jobs Academy作學生交流計劃,足見該校積極與國際融合。另外校園內設有「日本語言暨文化研究中心和室『有朋軒』」、「Yogashala瑜珈教室」等揉合不同國家文化的區域,冀盼學生體驗各國文化薰陶。相信學生定能擴充國際視野。

二)個人學習經歷及升學輔導
LiPACE同樣重視學生的個人學習經歷,曾博士明言:「教師的工作不僅是在課室裏教學,也不只是提供情緒關懷,而是需要為學生提供升學輔導,助他們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前途。」他透露,雖然學院課程內容為職業導向,然逾6成畢業生會選擇繼續升學,因此尤為重視學生的升學輔導。應屆醫學護理高級文憑畢業生Kelvin下學年將升讀香港理工大學護理學學士課程。他坦言「自己學習能力稍弱,在LiPACE學習難免感壓力,但講師在課後仍誨而不倦,盡量解答學生疑難;且課程內容確能銜接外界護理行業的實用知識,更有助堅定投身護理行業的志向而發展」。

三)合作夥伴網絡
曾博士強調「高級文憑是要讓學生擴充自身專業範疇的目光」,因此LiPACE亦積極尋求香港內外之合作夥伴網絡,合作性質不限於實習機會,更強調合作機構間的學術交流。如本年推出的數碼商業實務高級文憑課程與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合作,讓學生可以跨境學習,體驗大灣區中多元商業文化及技術應用。

現時LiPACE為考生提供了16個全日制高級文憑課程,其中近半獲得SSSDP資助,與UGC撥款資助的大學課程學費相若。鑑於課程強調職業導向,因此當中不乏讓學生趨之若鶩的專業。當中便以犯罪學高級文憑及寵物護養及生活服務高級文憑最為罕見,LiPACE亦提供眾多特殊教室模擬實習工作環境,讓學生更能融入專業環境練習,訓練技能。如葵興校園設有專為犯罪學學生練習用的「犯罪現場鑑證室」,該專業同學可在兇案的模擬現場學習如何蒐證及調查案件,當中血跡型態、毛髮及纖維分析的內容在香港大專課程皆是難以習得,不僅讓同學興趣發展另闢蹊徑,亦是為他們日後任職法證科學及紀律部隊相關行業奠定基礎。

(by小編梁銘熹)

11/07/2025

【 #書展好書速遞】利用過去被忽略的一手史料,重構香港西學巨擘陳藹廷精彩的一生。:《西學為用:中國第一次現代化改革下的陳藹廷》 潘傑 著

香港華人怎樣為晚清中國現代化改革作出貢獻?

在百餘年前的香港,有一位傑出的年輕報人陳藹廷,創辦首份由華人主持的中文報《香港華字日報》,打破外國人把持報業的局面,為中國新聞現代化揭開新章。他心繫民族及國家未來,渴望清廷自強運動能夠令國家變得富強,扭轉衰頹弱勢。然而,隨着其新聞工作經驗的累積,他逐漸察覺到中國的改革運動施行不得其法,民族復興遙遙無期,覆亡威脅卻無處不在。

面對民族繼興,陳藹廷在思考:他個人有何長處?如何為國家現代化出力?他的決定是:放棄香港舒適的生活,跑到改革最前線,憑藉其西學才能,為推動民族復興出力。於是,他參與中國的外交改革,遠赴古巴設置領事館,讓數以萬計的被虐華工重獲新生,再返國投身實業工作,竭力協助民族工業發展,然後轉戰鐵路建設,於種種不利條件下爭取外國貸款,其間又參與中英貿易談判,為維護國家利權殫精竭慮。

陳藹廷反映香港早期華人的傑出成就,他們以民族復興為己任,並以其西學知識及經驗,在嚴峻的挑戰下幫助國家推動變革。本書是筆者前作《報業先驅:陳譪廷及其〈香港華字日報〉》的延伸,前書闡述陳藹廷在香港報業發展史上的角色和成就,本書進一步探討他如何以其西學才能,為晚清中國現代化改革作出貢獻的史實,兩書並讀,將能全面理解陳藹廷的生平事蹟,見證他推動香港報業發展與國家改革的精采一生。


潘傑著作一覽

📌《西學為用:中國第一次現代化改革下的陳藹廷》
頁數:280頁
開度:168 x 230 mm
定價:港幣138元
🈹展場限定價:$110.4

📌《報業先驅:陳藹廷及其《香港華字日報》》
頁數:296頁
開度:168 x 230 mm
定價:港幣138元
🈹展場限定價:$110.4

———
📌香港書展2025
⏰16-22/7/2025
📍三聯攤位 1E-B04
🈹 現場新書8折;精選圖書3本或以上7折,部份限量半價發售;特價圖書低至$100/4本

#陳藹廷 #陳言 #香港精英 #西學巨擘 #晚清改革 #華字日報 #中文報紙 #西學為用 #報業先驅 #潘傑 #書展 #香港書展2025 #三聯出版

11/07/2025

【珍貴文物】近日,考古人員在寶雲山金馬倫大廈基座(前日軍忠靈塔遺址)發現當時興建忠靈塔御鎮祭時埋在基座中的日本刀以及其他器物。古物古蹟辦事處正跟進發現,並將對外公布相關報告。今日《明報》詳細報道事件,並引述@香港歷史研究社關於御鎮祭及相關日本刀的詳情。有關報道及香港忠靈塔歷史背景,詳見留言連結。

帖文照片顯示1945年二月底美軍拍攝的忠靈塔,以及被埋的日本刀。即將出版的新書《鷹眼之下》亦有收入此照片。

[Relics Found] Recently, archaeologists discovered a Japanese sword and other artifacts at the foundation of the Cameron Building (former site of the Japanese War Memorial) on Bowen Hill. These items were buried in the foundation during the enshrinement ceremony when the Memorial was built. The Antiquities and Monuments Office is following up on the discovery and will release a related report to the public. Today's Ming Pao features detailed coverage of the incident, quoting the Hong Kong History Research Society regarding the enshrinement ceremony and providing details about the Japanese sword. For the report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Hong Kong's Japanese War Memorial, please refer to the links provided in the comments.

The photos in the post show the Japanese War Memorial photographed by US forces in late February 1945, as well as the buried Japanese sword.

十分突然的消息。敬悼前輩🙏
04/11/2024

十分突然的消息。敬悼前輩🙏

資深報人鄭明仁離世。1977年香港浸會學院傳理系畢業,歷任電台和報館記者、採訪主任、總編輯。開設「老總書房」,是香港收藏舊書的專家。RIP 🙏🏻

Address

Hong Kong
00000

Telephone

+85292229560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跟著發現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Business

Send a message to 跟著發現: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