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2025
🏮 跑馬地,一場穿越時光的溫柔革命
站在聖彌額爾墳場的古老石階上,指尖撫過1848年的碑文,我突然明白——這才是真正的香港。不是維港的霓虹,不是中環的匆忙,而是跑馬地街角飄來的陳皮香,是老師傅修補沙發時哼唱的粵曲,是百年廟宇裡未曾熄滅的香火。
✨【街坊好賞你】不只是一場活動,而是一場文化復甦運動
當AI技術遇上百年唐樓,當數位藝術滲入街市煙火,跑馬地正在經歷一場靜默卻深刻的蛻變。作為見證者,我想帶你看見這些細節:
▸ 在Proof Café,店主Manu跟我說每天4:30收工都會把賣不完的麵包捐給慈善機構,在香港其實很多暖人暖事,很多人不知道香港是慈善機構註冊密度最多的城市。
▸ 蔭記梳化的沙發叔邊跟我們分享一部60年代購入的衣車(古董),邊告訴我:「這些都是當年爸爸留下來的老客人的單,比現在的人更長情。」牆上掛著很多以前的舊皮板式,這裡都在訴說香港家居史的變遷。
🍂 最動容的瞬間
在黃泥涌街市二樓,「銖記大排檔」老闆娘跟我訴說三代被大排檔和街坊生意養大的日子,風沙雞的味道很棒,因為這是人情味。在新昌明食店,老闆榮哥仔幫我下魚蛋粉,他說「很多人移民走了,回來香港第一時間打電話過來問-你們還開著嗎?」 魚蛋粉真的很好吃。
📜 給旅人的建議,跑馬地宜放慢腳步好好欣賞每個角落。
1️⃣ 請你放慢腳步:在Cotton Lane Café點一杯「Ginger Latte」,老闆會告訴你真正的生活是可以慢下來享受晨昏光影變化,慢一點或許妳會看到多一點精彩的瞬間。
2️⃣ 打開感官:週三清晨去印度廟,聞著酥油燈混和茉莉花環的氣息,聽祭司吟唱梵文,他們歡迎大家來體驗,切記要脫鞋和尊重別人的規矩
3️⃣ 親手觸碰歷史:到協和里防空洞撫摸竹筋混凝土牆面,那些凹凸不平的痕跡,是1941年3000個避難市民的求生印記,二戰的痕跡清晰可見。
🌌 我從賞遊地平台從新認識的跑馬地
昨天發布會後,我覺得很不真實,從0到1,45位嘉賓來到Cotton Lane cafe,見證我們幾方聯手打造的地區活化Campaign,大家津津樂道,說這是他們沒看過的跑馬地。回到家,深夜我獨自聽著1940年代的老爵士音樂,看著每一個商家的訪問視頻,我很感動。作為一個文化科創的Founder也是一個愛探索在地文化的博主,這個街區最迷人的矛盾——既守著百年傳統,又擁抱科技新生。
📝 後記
我昨天說:「我們不是在創造景點,而是在拯救即將消失的集體記憶。」那些AI生成的明信片、藝術家繪畫重現的老街景,終將成為下一代香港人的文化臍帶。 賞游地的使命簡單而深遠,是用科技記錄與保存小區里的人文智慧與故事,讓這些故事成為全球旅人的文化橋梁。此次計劃不僅希望將跑馬地推向國際舞台,更是賦能本地文化產業在數字時代中可持續發展。
💬 與我分享
你曾在哪個街角,遇見過「活著」的歷史?
(我的答案:在慕情日本料理看見張國榮最愛的座位,那份菜單三十年未變)
#香港文化基因 #科技傳承記憶 #跑馬地時光機
感謝 @李碧儀議員 和 @吳澤森議員 的努力,讓跑馬地的小店和多元文化被更多人看見。大家有空就去跑馬地探索一下吧,後續我會陸續發佈更多商家訪問的視頻,歡迎下載「賞遊地APP」探索香港獨特文化。
(本文同步收錄於《全球100個你值得發現的隱小店》 書稿中,2026書展發佈)
This campaign supports the digital upgrade of 20 cultural landmarks and locally-run businesses, including 13 restaurants, cafés, and artisan shops through 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