誌 hk.feature

誌 hk.feature 記錄香港 香港有誌

【 #油蔴地重建之新填地街木工匠| #郭記木器雕刻】由新填地街往佐敦方一直往前行140米,我們找到替「泗祥號」招牌重鋪金箔的老字號郭記木器雕刻。木雕老鋪於1983年創立,四十年來哥哥郭一邊與弟弟郭一天兩兄弟坐在店外的小木枱,凝神貫注雕木器,...
20/09/2025

【 #油蔴地重建之新填地街木工匠| #郭記木器雕刻】

由新填地街往佐敦方一直往前行140米,我們找到替「泗祥號」招牌重鋪金箔的老字號郭記木器雕刻。木雕老鋪於1983年創立,四十年來哥哥郭一邊與弟弟郭一天兩兄弟坐在店外的小木枱,凝神貫注雕木器,早已成為新填地街的風景。

72歲郭一邊是郭氏第五代傳人,祖籍「木雕之鄉」浙江東陽人,父親於文革時來香港發展,他16歲時亦受文革影響而輟學,留在內地承父業投身木雕業,辛勞學習雕木、上油、貼金箔。1988年,郭一邊南下與弟重聚,一起打拼。香港勝在有滿天神佛的自由,關帝、觀音像、佛像、地主祖先碑、招牌牌匾與木刻,均是郭氏擅長的制品,其作品遍布香港寺廟佛堂和教堂。

記者訪問當日,晨早9時郭一邊拿起食指長的木印章,在印章上從容地雕刻符靈字樣。不消一小時,字樣已隱約見到。郭氏手巧眼靈,跟記者說:「我老了,眼睛不行,近視有350度!」入行56年,近視也不過是350度。

「如此高難度的木章,你們收多少錢?」
郭一邊笑言,收一千元以下,這個只收8百元,目前做到多少便多少。

雖然郭記雕刻已紮根香港四十餘年,在行內甚有口碑,但也敵不過文化變遷。時移世易,生意人不做牌匾,百姓家亦少放神靈雕像,生活上少了很多木雕製品。郭一邊舉例說,從前木雕的左龍右鳳曾是酒樓標記,但他已有三十年沒有做過,目前有龍鳳擺設的酒樓已寥廖無幾,加上很多木雕品已由內地廠房製作,現時較普遍的木雕製品是地主和神主牌。

木雕工藝在香港已成為夕陽工業,郭氏靠侄兒郭健軍傳承,而郭一邊亦坦言子女經常勸他不要操勞,他可能兩年後退休。

(編者按:2023年市建局推出油蔴地重建計劃,可預視新填地街即將變天。百年前填出來的街道盛載着百年木器店的歷史嫉及木工匠的技藝。趁城市面貌還未改變,我們於7月聯同插畫家慧惠舉辦活動,教導學員即場寫生,記錄匠人的模樣。)

插畫/

【支持獨立報道 | 記錄香港 香港有誌】
$65(輕量電子會員) / $90(電子會員) / $135(紙本會員)
∎ 每月訂閱《誌 HK Feature》:https://hkfeature.com/加入會員
∎ 支持《誌 HK Feature》在地採訪:https://hkfeature.com/support

20/09/2025

【 #誌影像|香港基督教工業委員會—— 
回應Foodpanda工傷索償案件,拆解兩大謬誤】

一宗Foodpanda的工傷索償案,車手獲賠百多萬元,工人歡呼。該案件是否代表外賣員與平台的僱傭關係已被確認?為何仍然有很多受傷的車手向平台索償,但連申請法緩這一關也過不了?

【 #油蔴地重建 之新填地街木工匠|百年木器店  #泗祥號】「我和爸爸都在廣華醫院出世,全港木製船具,我百分之一百,我們是最後一家!在油蔴地超過百年,你話我對油蔴地有無感情?」「泗祥號」第四代傳人何國標(Louis)現年65歲,承傳三代、逾...
20/09/2025

【 #油蔴地重建 之新填地街木工匠|百年木器店 #泗祥號】

「我和爸爸都在廣華醫院出世,全港木製船具,我百分之一百,我們是最後一家!在油蔴地超過百年,你話我對油蔴地有無感情?」

「泗祥號」第四代傳人何國標(Louis)現年65歲,承傳三代、逾百年的「木製滑輪律囉」技藝。時移世易,油蔴地從避風塘變成今日的商廈林立的街道,僅果欄、上海街、新填地街至廟街南一帶仍保留舊區的風貌。然而,隨時代變遷,「泗祥號」在「鐵木律囉 船舶木器」的業務上已作出改變,轉做「冷氣喉餅 電工木料」,製作中央冷氣系統中藏於天花的冷氣喉管木製用品(俗稱:木餅喉碼)和拍賣木槌。

早於約三十年前,土地發展公司(市建局前身)收購雲南里(窩打老道8號)重建,何國標捧著祖母二戰時木造金漆招牌搬到新填地街196號現址。2022年政府推出「油蔴地及旺角發展計劃」,將油旺打造成「都市核心圈」,油蔴地果欄被劃為五大發展地點之一,泗祥號亦在其範圍之中。何國標指出,樓上單位陸續被收購,預計小店難逃「被發展」的厄運。

油蔴地避風塘曾是船具鋪林立之地。何國標的爺爺何長隨師傅由廣州來到剛填海的新填地街落腳,兩師徒合製木滑輪「律囉」,該木件是漁船揚帆與吊運巨型貨物必用的拉桿輪軸。

何長傳承木製「律囉」技藝,在新填地街206號創辦了「泗祥號」,舊牌匾為「泗祥記鐵木」。其中「泗」字代表那四條包圍家鄉順德北滘的河涌,寓意「百河交錯、水網密集」。根據1927年《香港商業人名錄》,創辦人何長已在律囉商店的東主名單之中。到了八十年代,「泗祥號」遷至新址新填地街196號,店內仍保留著上世紀四十年代木製的「泗祥號」金漆招牌。百年老店當中,泗祥號的金漆招牌保存得甚好,金字仍然閃閃發光,何國標說當年搬鋪,委託鄰鋪郭記木器雕刻替招牌重鋪金箔才可保存
招牌的光輝。

(編者按:2023年市建局推出油蔴地重建計劃,可預視新填地街即將變天。百年前填出來的街道盛載着百年木器店的歷史嫉及木工匠的技藝。趁城市面貌還未改變,我們於7月聯同插畫家慧惠舉辦活動,教導學員即場寫生,記錄匠人的模樣。)

插畫 /

【支持獨立報道 | 記錄香港 香港有誌】
$65(輕量電子會員) / $90(電子會員) / $135(紙本會員)
∎ 每月訂閱《誌 HK Feature》:https://hkfeature.com/加入會員
∎ 支持《誌 HK Feature》在地採訪:https://hkfeature.com/support

19/09/2025

【 #誌影像|葵涌邨追了28年的夢】

長者鄰舍中心,對於很多人來說是陌生。

規劃署的發展標準規定每2萬人口就應該在鄰近地方建長者鄰舍中心,方便處理長者個案,亦給老友記作伸展活動與聯誼。

葵涌邨有3.5萬人口,60歲以上長者多達8千人,為何也沒有一個鄰舍中心?葵涌居民權益關注組為居民發聲多年,用了20年爭取電梯,以解街坊每天行百步梯之苦。不少成員年過七旬,人生最後一段路只盼望可以爭取到一個就近的鄰舍中心。

《施政報告》令他們大感失望⋯⋯

採訪/ 林永聰

#葵涌邨

 【支持獨立報道 | 記錄香港 香港有誌】
$65(輕量電子會員) / $90(電子會員) / $135(紙本會員)
∎ 每月訂閱《誌 HK Feature》:https://hkfeature.com/加入會員
∎ 支持《誌 HK Feature》在地採訪:https://hkfeature.com/support

【隱蔽長者|長者住在一個社區,還是一個孤島?銀髮街坊在急什麼?】全文:https://ly.hkfture.com/sRtER葵盛東邨於8月揭發一名長期獨居的77歲長者袁婆婆,其屍體在家中已腐化成骨。由於房內傳出異味,房屋署職員登門才發現袁...
18/09/2025

【隱蔽長者|長者住在一個社區,還是一個孤島?銀髮街坊在急什麼?】

全文:https://ly.hkfture.com/sRtER

葵盛東邨於8月揭發一名長期獨居的77歲長者袁婆婆,其屍體在家中已腐化成骨。由於房內傳出異味,房屋署職員登門才發現袁婆婆已離世骨。據報道指,其他同輩鄰居以為婆婆已失蹤一年多。

關注組表示,袁婆婆孤獨死的情況是人間悲劇,以往在邨內曾有聽障長者聽不到拍門聲,多得長者朋友之間互相幫忙,替他設立發光門鐘;亦指出有一位長者有腰痛問題,全靠當日幸得長者朋友上門探訪,才能報警求醫。長者鄰舍中心是長者的保護網,若長者消失數天或更長的時間,至少有其他人知道,可避免像袁婆婆的悲劇重演。

社署於2003年重整長者社區支援服務,將長者綜合服務中心提升為長者地區中心,並將長者活動中心提升為長者鄰舍中心,給予60歲以上長者使用。根據規劃署最新的《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每17萬人口應設立一間長者地區中心;而每1.5至2萬人口的「新建或重建住宅區」,應設立一間長者鄰舍中心,其淨作業樓面面積應為303平方米。按關注組提供的資料,社署反建議尋找10平方米的「合適處所」,其面積違背《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

現時於長者地區中心工作的社工方俊文(化名)指出,長者地區中心與鄰舍中心的設施及服務不同。鄰舍中心的宗旨是服務邨內長者,並提供上門探訪服務,因此鄰舍中心的設置應該是「落樓就可以去到嘅地方」;而鄰舍中心的規模至少需要相當於兩個議員辦事處,約700平方呎。「一間房用於處理個案輔導,一間房用於活動,還需要同事的工作空間,(社署對葵涌邨給予)100平方呎的建議實在不合理!」

方俊文指出,長者地區中心大多是「一區一間」,中心地點較為偏遠。儘管每個地區中心均設有隱蔽長者服務團隊(STE,Supported Transition Engagement),但據他所知,每個團隊僅有約2至3名社工負責,難以全面服務及尋找區內的隱蔽長者,「3名社工怎樣找出沙田隱蔽長者⋯⋯」。此外,有些長者未能符合長期護理服務的資格或行動不便,仍需靠鄰舍中心找出隱蔽長者。

方俊文還透露,地區中心應該出動出外與長者溝通,但目前只是按個別長者中心的機構做法,有些中心會「主動出擊」上門探訪,部分中心不會這樣做,他們探訪不少長者,均形容自己身處於「孤島」。

採訪 / 林永聰

【支持獨立報道 | 記錄香港 香港有誌】
$65(輕量電子會員) / $90(電子會員) / $135(紙本會員)
∎ 每月訂閱《誌 HK Feature》:https://hkfeature.com/加入會員
∎ 支持《誌 HK Feature》在地採訪:https://hkfeature.com/support

【 #施政報告.長者鄰舍中心|在插針樓建鄰舍中心,舊區長者怎麼了? 】全文:https://ly.hkfture.com/sRtER香港人口老化,老區均有增建長者鄰舍中心的聲音。打開新一份《施政報告》,特首李家超決定興建3個新的長者鄰舍中心...
18/09/2025

【 #施政報告.長者鄰舍中心|在插針樓建鄰舍中心,舊區長者怎麼了? 】

全文:https://ly.hkfture.com/sRtER

香港人口老化,老區均有增建長者鄰舍中心的聲音。打開新一份《施政報告》,特首李家超決定興建3個新的長者鄰舍中心,並以「公建民營」的模式營運,消息指以將軍澳日出康城與及啟德天璽•天作為試點。公屋舊區心急如焚,也換不了樓下設置一個長者鄰舍中心。

據2021年人口普查,葵涌邨(南/北)60歲以上達8,765人,佔葵涌邨總人口23%,即每4名居民中便有1名60歲以上長者;70歲以上人口佔全邨近10%。居民早於28年前便爭取在鄰近位置設長者鄰舍中心,惟政府決定於距葵涌邨約800米、即將落成的大窩口道新公屋地點興建長者鄰舍中心。

七旬居民看似好夢成真,抗爭多年的葵涌居民權益關注組(下稱:關注組)成員張繼炳卻搖頭輕嘆,他要步行半小時才能抵達新建成的鄰舍中心,長者中心形同虛設。今年6月,社署回覆關注組,已物色一個百呎的前互委會辦事處作為葵涌邨長者中心,關注組批評此為施捨。

張繼炳批評,政府所推行的「居家安老」亦淪為空談:「現在政府說重視『居家安老』,院舍為後援只是得一個『講』字。」

採訪 / 林永聰

【支持獨立報道 | 記錄香港 香港有誌】
$65(輕量電子會員) / $90(電子會員) / $135(紙本會員)
∎ 每月訂閱《誌 HK Feature》:https://hkfeature.com/加入會員
∎ 支持《誌 HK Feature》在地採訪:https://hkfeature.com/support

【 #香港同志電影展|《 #未果》《 #白裙底》打破傳統界線:在愛慾與善惡之間,我選擇了坦誠】全文:https://ly.hkfture.com/cyiFA「參展有沒有人麼特別體驗,其實我們今天都是第一見面,暫時不是有很多經歷可以分享到⋯⋯...
18/09/2025

【 #香港同志電影展|
《 #未果》《 #白裙底》打破傳統界線:在愛慾與善惡之間,我選擇了坦誠】

全文:https://ly.hkfture.com/cyiFA

「參展有沒有人麼特別體驗,其實我們今天都是第一見面,暫時不是有很多經歷可以分享到⋯⋯」坐記者面前的兩位新晉導演蔡家軒(Henry)與蔡潤澤(阿澤),言談間帶點青澀,說到首次參與同志影展,一下子有點語塞,相視而笑。

第36屆香港同志影展於9月12日開幕,今年新增「港產短片」單元,精選四部由香港新晉導演執導的短片於公映。Henry與阿澤分別執導《未果》與《白裙底》,探討戀童癖好與性別疑惑,讓情感流動在喜歡、愛與慾望之間。

▮ 探討戀童疑惑 是罪人/善人?

「我以前聽過一句說話,慾望的源起是無分對錯,但你選擇如何去處理你的慾望就有分對錯。這部戲我想講善與惡。」Henry鏡下的《未果》,講述一名獨居老人與鄰居小男孩共同渡過的一個晚上,然而老人心底卻一直藏著與生俱來、對孩童的慾望,「我看過韓麗珠作品《黑日》,內容談及人是沒有辦法選擇自己生下來是什麼物種,都是我們要承受的命運。」

不過,這部不是犯罪片,沒有血腥與暴力,只有善良帶來的一點溫馨,「戀童癖的身分是與生俱來,他要承受苦難,但是否代表他不能成為一個善良的人?」Henry 的構思,是從丹麥導演Lars von Trier執導的《性上癮》取得靈感,當中有一個戀童癖的角色,但他一直隱藏慾望,遠離小孩。

Henry對這個角色特別深刻,「我們會預設戀童癖是個侵害兒童,有危險的人。其實世界上會唔會有更多會努力藏起慾望不去犯罪的人,多於真的會犯罪的人?」在《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中,特別將「戀童症」與「戀童傾向」區分,前者會對兒童作出行動或令人有負面感受,後者則沒有。

「用這個問題開始思考這個故事,因為我想探討一個沒有犯過罪的戀童癖,如何在世界中生存,用什麼方法去嘗試得到愛。」但這題材並非人人能接受,Henry表示,《未果》是他在浸大的畢業作品,校方曾把作品遞交至內地的平遙國際電影節,但題材過於敏感被拒,「我諗同志影展應該是最能接受我作品的地方。」

▮性別定型對「喜歡」的壓抑

「比起慾望,我會更加想用一個簡單的字,喜歡。」對比起《未果》,阿澤執導的《白裙底》相對沒有太多的思想掙扎,故事中的小男孩愛上芭蕾舞者身穿的白裙,就只是喜歡着自己身穿這件衣服的模樣,「這份喜歡是與生俱來,我們可以喜歡身穿藍色衣服或黑色衣服,其實是很中性(Neutral)的感受。」

阿澤解釋,他以小孩作為主角,原因是孩提時代未受社會的影響,可以直觀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可惜,男孩的這份喜歡並沒能維持很久,生於傳統華人家庭,父親對於男孩有種莫名的期待,期待他能身穿球鞋在籃球場上大殺四方,「社會對於男性的定義、形象就是要剛強、運動型,讓父親成為一個不是特別開明的角色。」

最終,男孩被逼放下這份喜歡,亦帶出阿澤想說的話,「在成長過程中,可能會有人說過你穿某件衣服很醜,你就不去穿了,這些感受是很多人都會有,這樣可以更好地讓人理解一些難以說出口,或怕自己跟別人不一樣的感覺。」

採訪 / 劉彥汶

【支持獨立報道 | 記錄香港 香港有誌】
$65(輕量電子會員) / $90(電子會員) / $135(紙本會員)
∎ 每月訂閱《誌 HK Feature》:https://hkfeature.com/加入會員
∎ 支持《誌 HK Feature》在地採訪:https://hkfeature.com/support

【2025同志電影節|導演鄧鈞洋:從《洞》裡尋找真誠、安全的家】全文:https://ly.hkfture.com/UoegC這次是藍首次踏入男同志桑拿,面對身邊的一切,他感到很新奇,卻又帶點不知所措。他遇上了飛,一個看起來從容不迫、對這個...
16/09/2025

【2025同志電影節|導演鄧鈞洋:從《洞》裡尋找真誠、安全的家】

全文:https://ly.hkfture.com/UoegC

這次是藍首次踏入男同志桑拿,面對身邊的一切,他感到很新奇,卻又帶點不知所措。他遇上了飛,一個看起來從容不迫、對這個地方十分熟悉的男生。藍問飛,為什麼會在這裏?飛回答:「在這裏找到在家裡找不到的東西。」

飛找不到的,也是導演鄧鈞洋(Owen)想要找到的。Owen的作品《洞》(Cave),於今年香港同志影展港產短片單元中首次公開放映,同時也是他在香港演藝學院的畢業作。對於這份作品,他只想問一條問題:「到底『家』是什麼?」

❛流連愛慾尋找安全感

「想要找到在家裡找不到的東西」,是飛決定每天流連桑拿的原因,「我本來投射進去的是那種人來人往,桑拿是進去解決需要就離開,或者在交友軟件上與人談天、約炮,是一段很速食的關係。我們在這些關係上有種快速交易的感覺。」

飛透過這種關係方式去找尋在原生家庭中缺失的感覺,而Owen也曾成為過飛,因缺失父親而有過戀父情結(Daddy issue),「我有個想法是,在原生家庭缺失的東西,就在親密伴侶中找回來,但後來發現這不是一個直線的因果關係。」

「但當下他們(藍與飛)就是遇到一個人,然後真誠地跟人產生連結,可以走出某些痛苦。」故事最後,二人都能與對方坦白,儘管不知道會否再次見面,但有時一個瞬間,就能為自己帶來安慰,「《洞》就是我對於『關係』的理想投射,人由對外來的他者不信任、懷疑、好奇、不理解,然後慢慢嘗試接近、發問、能夠訴說、展露、理解、產生連結。」

❛校方曾要求刪性愛片段

《洞》導演Owen向本刊透露,4月1日突然收到老師向他轉達校方「行政命令」,要求他刪除片中約5秒的男同志性交片段。

Owen曾就此事與今年1月上任的電影電視學院院長林均乘會面,林院長向Owen解釋校方認為香港社會未必接受男同志性愛鏡頭,同志題材亦比其他國家敏感,性交鏡頭或會令觀眾「過份去Focus一些東西,或被⼈誤解了⼀些東⻄」,擔心男同志性交片段被「放大」。

Owen則指不明白校方為何覺得「同性性交」會引起社會爭議:「他(院長)說要跟社會文化、脈絡接軌,又問我們覺得在香港拍同性戀觀眾是否接受到。不過,林院長與學生的對話中否認刪片的「行政命令」是他的決定,但他並沒有清楚交代誰作出相關的決定。

經過一輪商議,Owen與校方達成共識,以Focus Group的形式,找到20個不同階層、年齡層的觀眾進行一次試映,並讓觀眾觀影後填寫問卷,如沒有因性愛片段感不適,鏡頭便不用刪除。最終觀眾並沒有感到不安,性愛片段亦不需要「捱剪」出街。

演藝學院向本刊則否認電影電視學院要求對影片作出刪剪,學院「從藝術與技術層面提出意見和建議」。

採訪 / 劉彥汶

【支持獨立報道 | 記錄香港 香港有誌】
$65(輕量電子會員) / $90(電子會員) / $135(紙本會員)
∎ 每月訂閱《誌 HK Feature》:https://hkfeature.com/加入會員
∎ 支持《誌 HK Feature》在地採訪:https://hkfeature.com/support

【《同性伴侶關係登記條例草案》遭大比數否決 政府被批評漠視民意和法庭裁決】2025年7月,政府向立法會提交《同性伴侶關係登記條例草案》(下稱《草案》),草議同性伴侶在海外登記婚姻或民事結合關係後,可在香港登記承認雙方法律關係。今午在立法會大...
10/09/2025

【《同性伴侶關係登記條例草案》遭大比數否決
政府被批評漠視民意和法庭裁決】

2025年7月,政府向立法會提交《同性伴侶關係登記條例草案》(下稱《草案》),草議同性伴侶在海外登記婚姻或民事結合關係後,可在香港登記承認雙方法律關係。今午在立法會大會恢復二讀三讀程序,最終以14票贊成,71票反對被否決,1票棄權,《草案》遭到否決。

《同性伴侶關係登記條例草案》源於2023年終審法院在《岑子杰訴律政司司長》案中裁定,政府須在兩年內建立一個「替代框架」,承認同性伴侶關係並賦予核心權利,否則違反《香港人權法案》第 14 條保障的私隱與家庭生活。

案件主角岑子杰表示,議案被否決是意料中事,「顯示到法庭的判決不被尊重,亦證明政府的憲政責任是未完成的,這樣會令社會觀感認為香港沒有堅守法治精神。相信政府真的是堅守法治,他們應該在憲制責任上盡快交『功課』。」

對於《草案》在立法會被否決,「萌家香港」表示「極度遺憾及失望」。「萌家」重又重申,香港LGBTQ+ 成年⼈⼝的⽐例平均 9%,至少有54萬人口,⽀持性傾向歧視⽴法的⺠意⾼達七成,⽀持同性婚姻的⺠意⾼達六成,政府及⽴法會絕對有充分理由通過現時草案,並著⼿研究保障更全⾯的法例。

「萌家香港」又表示,根據早前調查結果,LGBTQ+ 社群在缺乏法律保障下,他們的權利不獲尊重,議案結果甚至影響他們的去留。調查結果顯示,36%表示處理⾝後事⽅⾯遭遇困難;當被問及法律不承認關係的影響時,超過⼋成回應者認為需要⽐他⼈更努⼒規劃未來,超過六成 LGBTQ+社群回應者表⽰⻑遠不會留在⾹港。

「婚姻平權協會」發聲明表示失望,否決《草案》是表示「法庭裁決可以遭忽視、個人尊嚴不受重視」,向國際社會發出令人擔憂的訊息。

【 #同婚替代|伴侶離開之後 50歲同志迎來的「從今以後」】2021年一天,祁勳13年的伴侶從單位一躍而下,令他悲慟不已。他短暫搬出酒店的同時,伴侶的家屬已私自換鎖。祁勳在屋裏只取回一張遺囑正本,從此不能進入自己的家。有幽閉恐懼症的伴侶生前...
09/09/2025

【 #同婚替代|伴侶離開之後 50歲同志迎來的「從今以後」】

2021年一天,祁勳13年的伴侶從單位一躍而下,令他悲慟不已。他短暫搬出酒店的同時,伴侶的家屬已私自換鎖。祁勳在屋裏只取回一張遺囑正本,從此不能進入自己的家。

有幽閉恐懼症的伴侶生前叮囑,死後骨灰不想困在骨灰龕,祁勳亦只能向家屬傳達遺願。在法律上沒名沒份的伴侶,未能看到他最後一面、說最後的話,更不能為他安排身後事。一夜間,連二人愛巢也變得不屬於自己。縱有遺囑又如何?幾年間,祁勳從沒有一個身分去爭取任何東西。

祁勳苦等3年終獲伴侶死亡證,家屬需要他繳交管理費與殯葬費用,其遺囑的確認程序才剛剛開始。一場真實版《從今以後》,所揭示的是現今婚姻制度對同志伴侶如何不仁與不公。

縱使周三《同性伴侶關係登記草案》有可能獲立法會通過,同志又獲得多少保障?

香港法律共有21個範疇,超過100個項目,會因應個人的關係狀況而存在差別待遇。範疇包括:反歧視、破產、子女、公司、補償、罪行、刑事事宜及囚犯、死亡、僱傭、房屋、入境和公共福利等。

《同性伴侶關係登記條例草案》加上過去的司法覆核案勝訴判決所涵蓋的權利,只是過百項差別待遇例子之中的十分之一。祁勳希望議員積極修訂草案,令制度更完善,為同性伴侶關係提供更實際的保障。

細看祁勳這4年的折騰,請看全文:https://ly.hkfture.com/eGqPH

採訪 / 伍詠欣

(作者同為「萌家香港」的共同創辦人)

【支持獨立報道 | 記錄香港 香港有誌】
$65(輕量電子會員) / $90(電子會員) / $135(紙本會員)
∎ 每月訂閱《誌 HK Feature》:https://hkfeature.com/加入會員
∎ 支持《誌 HK Feature》在地採訪:https://hkfeature.com/support

【 #同婚替代|立法會周三審議草案 組織倡無視性別的伴侶制度】今年7月,政府向立法會提交《同性伴侶關係登記條例草案》,草議同性伴侶在海外登記婚姻或民事結合關係後,可在香港登記承認雙方法律關係。經過休會期後,立法會將於本周三(9月10日)恢復...
08/09/2025

【 #同婚替代|立法會周三審議草案 組織倡無視性別的伴侶制度】

今年7月,政府向立法會提交《同性伴侶關係登記條例草案》,草議同性伴侶在海外登記婚姻或民事結合關係後,可在香港登記承認雙方法律關係。經過休會期後,立法會將於本周三(9月10日)恢復草案的二、三讀。

關注性/別小眾權利的「萌家香港」於今日發布一項名為《不同性別社群如何理解及保障伴侶和家庭關係》的問卷調查結果,問卷於5月至8月期間在網上平台進行,共收集到544份有效回應。

☐僅五成人選擇登記伴侶關係

數據顯示,有超過六成性/別小眾回應者難以享有配偶福利(69%)、未能以「家屬」身份接受社會支援服務(67%)及無法申請公共福利(66%)。儘管已在海外註冊的同性伴侶目前在港能享有遺產繼承權,但問卷數據指出仍有三成半人在遺產承辦及處理伴侶身後事上遇困難。

另外,調查結果顯示,基於香港現行制度,只有接近五成性/別小眾回應者會選擇海外登記或登記為法定伴侶,另有4成會選擇採取現有法律手段去保障伴侶權益,如訂立遺囑、訂立持久授權書、開設聯名名戶口等。萌家香港成員伍詠欣表示,有回應者文字交代其選擇,「有人寫了頗心痛的一句『制度如此也只能如此』。」

因此,有8成回應者認為需要比其他人更努力規劃未來、7成人會對未來感憂慮。伍詠欣指,根據中大2017年研究顯示,香港每3名LGBT受訪者者中,有接近1人出現中度或嚴重程度等抑鬱症狀,而生活上的困難則會影響社群的心理健康。

☐建議設立「任何性別的二人皆可登記」伴侶制度

萌家香港就《同性伴侶關係登記條例草案》提出數項建議,包括設立本地制度承認及撤銷關係、 以通用定義擴大法律保障範圍,以及設立「任何性別的二人皆可登記」的伴侶制度。

問卷調查發現高達98%回應者支持於現時設立同性婚姻或伴侶制度。伍詠欣表示,回應者有同性戀者,亦有一成半為異性戀者,當中有三成四的人能在香港制度下結婚,「但他們依然來填寫問卷,我們覺得1971年實施的婚姻條例難以滿足到現今社會對關係的理解。」

因此,萌家香港建議設立一個不論性別皆可登記的伴侶制度,能承認並保護所有形式的互助承諾關係,在不改變婚姻定義的前提下設立創新的法律制度,再由政府定期檢視制度,按需求完善條文。

採訪 / 劉彥汶

【E-Magazine ISSUE 18 —— 茶布遺民 去蕪存菁】會員下載:https://ly.hkfture.com/HGBOk編者話:2025年在拼砌消失的地圖嗎?在剛過去的炎夏,各區傳出不同老店結業的消息。根據本刊不正式的統計,一...
08/09/2025

【E-Magazine ISSUE 18 —— 茶布遺民 去蕪存菁】

會員下載:https://ly.hkfture.com/HGBOk

編者話:2025年在拼砌消失的地圖嗎?

在剛過去的炎夏,各區傳出不同老店結業的消息。根據本刊不正式的統計,一半以上的結業新聞是源於市建局重建,當中亦涉及店主意興闌珊、傳承困難,以及違反建築條例或需更新茶餐廳牌照等因素。前者局方一向「有破無立」,縱使鏟平舊區後偶有保留舊樓連結社區的設計,但掏空了該區的人與物,歷史隨之消失。

5月與實習記者第一次訪西港城,原來二樓門面多年來也掛著「花布街」作招徠,可惜已經無人記得它的源起。細問之下,大部分布店老闆均是布街遺民,一條牽連著國際布料貿易歷史的街道,舊報紙僅有零星的記載。雖然布街於1991年「上樓」至西港城,在過去三十多年,甚少有人自他們那裏作出深入的口述歷史,今次本刊在<茶布遺民>希望留到一鱗半爪,以回應深水埗布棚的稀有存在,伴陪香港布業走最後一哩路。

讀者會發現,今年我們記載消失的街道新聞特別多。事實上,不是我們故意找這個題材,是歷史找我們去記載。早於拆卸囍帖街、天星碼頭的歷史告訴我們,眼前物件一瞬即逝。不足十年,我相信,人與物隨時光流逝,「花布街」與九龍城舊街道的記載將會是無從說起的地區歷史。

主編關震海

【支持獨立報道 | 記錄香港 香港有誌】
$65(輕量電子會員) / $90(電子會員) / $135(紙本會員)
∎ 每月訂閱《誌 HK Feature》:https://hkfeature.com/加入會員
∎ 支持《誌 HK Feature》在地採訪:https://hkfeature.com/support

Address

Hong Kong

Telephone

+85266076147

Website

https://hkfeaturemalls.com/,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74dlxt600i501trdaez6n5n/platforms,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誌 hk.feature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Business

Send a message to 誌 hk.feature:

Share

記錄香港 香港有誌

每一個地方也有屬於它的誌,每個專題記者也有他關心的本土專題。專心記錄本土的專題,在地採訪,疏理香港歷史,做一本屬於香港人的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