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07/2025
【1975期 ‧ 頭版專題】
請你留低一起做見證——古洞村清拆倒數
從上水火車站下車,在旁邊的小巴站乘搭51K小巴,在古洞菜站下車,便抵達古洞村。現時村外的路段已開始施工,沿途能看見不少地盤和水馬。隨著政府收地計劃陸續推進,村內大部份商舖已結業,只有零星幾間士多仍營業,主要招待附近的地盤工人。
政府在今年3月18日宣佈古洞北/粉嶺北(新界東北)新發展區餘下階段發展,根據政府公佈的最新遷出限期,餘下居民除了部份已在5月前遷出外,其餘須於11月前撤離。今期專題訪問了4位與古洞結下不解之緣的人,聆聽他們面對遷拆死線前的心聲。有留下來的居民擔心在搬遷後會失去多年的鄰舍關係;有年輕信徒選擇把握光陰,盡可能留下回憶;有牧師則表示有村民的遺願是在教堂舉辦安息禮;而服務村民多年的社工指,遷拆對村民如同喪親,希望陪伴他們到最後一刻。
▍ 何嫂:留下來的村民
今個月便99歲的何嫂,自1956年來到古洞,迄今將近70年,被稱為古洞的「活字典」。祖籍廣東興寧的何嫂,是上世紀50、60年代移居香港的客家人,跟丈夫和兒女一同搬到古洞,在昔日的墟市行人路旁養豬種菜,「自己種自己賣」,街坊稱呼她為「何師奶」。至於為何現在會叫「何嫂」,她笑言是菜檔搬進古洞街市的招牌名,因而得此稱謂。面對11月搬遷的死線,她仍舊跟其中一名女兒住在教堂旁的寮屋,甚少出門。
雖然何嫂生性樂觀,但也曾為收地一事發聲,其中一個原因是與村民之間的關係。她與其他長者組成「耆英組」,曾向時任房屋署署長羅淑佩遞交請願信,要求集體安置村民在上水彩石邨,惟政府未有理會。何嫂指,除了第一期的村民成功爭取集體安置在寶石湖邨,餘下她認識的,則分別遷到彩園邨、天平邨、翠麗花園、彩石邨等,各散東西。……
▍ 殷瑜:留存回憶 難忘鄰里關係
……教堂和古洞村將於11月清拆,殷瑜指難免感到不捨和無奈,「好似啲回憶冇晒」,惟事情發展至今,只能配合政府收地。新界東北發展已開展超過10年,但政府遲遲未向村民公佈具體搬遷日期,位於收地範圍內的靈合堂同樣受到影響,直到去年才獲告知須於限期內搬走。「你冇expect過會嚟得咁突然,係知道會收,當消息真係確實咁嚟到,你個感覺就會更唔同。」殷瑜的感受或許都是其他村民的心聲,「啲嘢真係冇啦喎,覺得個人好空,好似有啲嘢係補唔番,就算畀好多錢,呢啲都買唔番。」……
▍ 陸振耀:村民遺願是在靈合堂辦安息禮
……不少村民在古洞度過大半生,靈合堂作為村內唯一能舉行安息禮的教堂,假如隨著古洞村一同被清拆,村民便如同被奪去歸宿。陸振耀指,曾有幾位村民向他表示想在靈合堂舉行喪禮。「他們未必是在古洞出生,但在村裡活了過半人生,有些更活了超過60年,這裡便是他們的家,在這裡辦安息禮會很開心,村民的家屬也會感覺較舒服。」……
▍ 呂家進:陪伴村民至最後一刻
……政府收地意味著整條村的人都需要搬遷,失去家園。村民能夠順利安置,便視乎政府能否提供妥善的安排。呂家進表示,政府原先並沒有妥善的安置方案,現時搬遷安排的改善都是由村民自發爭取。由於當時安置房屋尚未完成興建,第一期居民爭取集體安置在寶石湖村,以「免入息審查」的方式上樓。現時專用安置房屋快將興建完成,寶石湖村的居民可以選擇搬至專用安置房屋,或以正式租約入住寶石湖村。目前政府提供給餘下村民3個方案:第一是申請輪候公屋,第二是可遷往房協轄下於粉嶺百和路及洪水橋的專用安置房屋,第三是現金賠償。惟呂家進指,中心早前曾收集村民的意願,發現沒有長者選擇房協轄下的專用安置房屋,原因是「租金對長者太貴,而且冇收入,政府嘅津助得4,000蚊,成副身家就攞晒嚟交租,但仲未計水電煤」。根據房協公佈的資料,以洪水橋的安置房屋為例,1至2人單位的租金約3,700至4,000元,即使長者依靠政府資助,也難以應付生活開支。……
……古洞村餘下的逾千戶居民須在11月前遷出,中心也將完成歷史任務。呂家進表示在搬遷的最後一天,正打算舉辦一個告別會,邀請舊同事、街坊一同見面。不論有信仰與否,他鼓勵人們在清拆前到訪古洞,留下紀念,指記憶是一種歷史的見證和承傳,正如電影《玩轉極樂園》(Coco)中的信息,「真正的死亡是當你被忘記。古洞可以不死,當有人做記錄或見證,或口傳歷史……最少你把重要的事流傳下去。」
訂戶閱全文:
———
|訂閱《時代論壇》,盡覽全部內容|
http://subscribe.christiantimes.org.hk
https://subscribe.christiantimes.org.hk 疾風中企硬,戍樓匯眾聲。訂閱《時代論壇》,盡覽印刷網上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