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評論

香江評論 坐看香江風雲,洞覽九州丰韻。

16/11/2023

#高交會

【日本「旅遊順差」原因在哪?】香港和英國均現「旅遊逆差」,是否沒有地方實現「旅遊順差」?有的,日本正是其中之一。日本觀光統計最新資料顯示, 9月份錄得逾218萬人次到訪,這個相較其他地方通關較遲的國家,訪客人次已恢復疫前的97%。至於日人外...
16/11/2023

【日本「旅遊順差」原因在哪?】

香港和英國均現「旅遊逆差」,是否沒有地方實現「旅遊順差」?有的,日本正是其中之一。

日本觀光統計最新資料顯示, 9月份錄得逾218萬人次到訪,這個相較其他地方通關較遲的國家,訪客人次已恢復疫前的97%。至於日人外訪方面,9月份則僅僅超過100萬,雖然旅客淨流入錄得龐大「順差」,但較諸疫前同月有逾175萬人次外訪,即恢復率不足60%,凸顯日人外遊意欲仍嫌低迷。這段期間,日圓兌美元貶值多約四成,既大大刺激了訪日需求,同時亦削弱了日人外訪動力,此消彼長之下以致「順差」擴闊。

香港作為訪日旅客的第四大來源地,固然貢獻了日本本地旅業復常,但其實港人訪日人次尚未完全恢復。期間貢獻最大的乃是韓國訪客——以9月為例,疫前有20萬人次到訪,今年則急增至57萬人次,這多少與韓國國力提升呈正比關係。至於來自中國內地的旅客,則受簽證政策及核污水事件等影響,同期由近82萬人次大減至32.5萬人次,即僅恢復了40%。如前所述,英國外訪人次尚未恢復,訪日人次更只恢復了60%;而期內人次升幅超過50%的,除韓國外,尚包括墨西哥和中東。

總體來說,東亞仍為日本最大旅客來源,單計韓國,以及中國內地、中國台灣、中國香港四地,今年9月份已佔所有訪日旅客人次的65%,而2019年更佔68%。

#日本 #旅遊順差 #訪日旅客 #商報圖說 #香江評論

 #習近平訪美    #拜登
15/11/2023

#習近平訪美 #拜登

【英國人外訪 未恢復疫前】以消費額計算,在扣除通脹前,不論境外客到訪,抑或英國人外訪,英國旅遊業已恢復到疫前水平。然而,換以旅客人數計算,情況則不一樣。英國國家統計局最新資料顯示,7月份訪英旅客人次為388萬,按年增約12%,但較疫前即20...
15/11/2023

【英國人外訪 未恢復疫前】

以消費額計算,在扣除通脹前,不論境外客到訪,抑或英國人外訪,英國旅遊業已恢復到疫前水平。然而,換以旅客人數計算,情況則不一樣。

英國國家統計局最新資料顯示,7月份訪英旅客人次為388萬,按年增約12%,但較疫前即2019年同月的415.5萬人次,仍少了約7%。至於英國居民外訪方面,同期更僅從864.7萬恢復至741萬,還少了約14%。綜合來說,以出入境旅客人次計算,作為暑假旺季的7月份,英國錄得高達約740萬的淨流失或「旅遊逆差」。事實上,2019年訪英人次為4085.7萬,英人外訪有9308.6萬人次,即一年淨流失量逾5200萬人次。

按到訪目的劃分,訪英度假的人次已幾乎完全恢復了,探訪親友亦然,但商務為由卻尚未恢復,最新7月份仍較疫前少約28%。除經濟因素外,遙距工作普及亦是一大主因。

按目的地分類,由疫前到疫後,英國人的外遊熱門地皆是歐美,高佔整體的八至九成。換言之,即使英人外訪尚未恢復,對其他地方的影響,則相對較小;而轉個角度,也代表亞洲等地在爭取英國旅客方面,誠有頗大空間。

#英國旅遊業 #旅遊逆差 #訪英度假 #商報圖說 #香江評論

14/11/2023

#村超訪港 #明星足球隊 #霍啟山

【英國呈現「旅遊逆差」?】香港人北上消費趨熱,令人擔心會否出現「旅遊逆差」,即流失消費力較內地客南下的還要高。可惜,香港入境處只有人流統計,由統計處到旅發局均無市民外訪消費持續性調查,所以坊間只能援引2015年的某個一次性調查作出估算。至於...
14/11/2023

【英國呈現「旅遊逆差」?】

香港人北上消費趨熱,令人擔心會否出現「旅遊逆差」,即流失消費力較內地客南下的還要高。可惜,香港入境處只有人流統計,由統計處到旅發局均無市民外訪消費持續性調查,所以坊間只能援引2015年的某個一次性調查作出估算。

至於英國,則有持續性數據可供參考,當地其實也呈現「旅遊逆差」,不論疫前抑或疫後。

英國國家統計局上月底剛發表數據,橫跨2019年至2023年7月情況。與疫前比較,境外旅客訪英消費金額恢復疫情前,以最新7月暑假為例便有34.2億英鎊,較疫前即2019年7月的30.9億英鎊還要多。另一方面,英國居民外訪消費,同期亦由59.5億英鎊升至65億英鎊,雖然亦勝疫前,但流入與流出之間的「逆差」,也同時從28.6億英鎊擴大至30.8億英鎊。

事實上,除了疫情期間,英國相關「旅遊逆差」每月均涉15億英鎊至45億英鎊。2019年首7月的「逆差」便達187.7億英鎊,而今年首7月則增加到215.9億英鎊;以2019年全年「逆差」為338.7億英鎊計算,便相當於GDP的1.5%。

最後須補充一點,由於英國期間通脹嚴重,故實質消費額須在名義消費額上打個折扣,故仍難言外人訪英或英人外訪的力量完全恢復。

#北上消費 #旅遊逆差 #英國 #消費 #通脹 #商報圖說 #香江評論

13/11/2023

#黃日華 #香港明星足球隊 #榕江村超聯隊

【做好準備 應對床蝨危機】林文漢肆虐歐洲的床蝨已傳至鄰近香港的韓國,有網絡圖片甚至顯示,香港機場快線列車也有床蝨。港鐵隨即高溫清潔車廂,環境及生態局亦與機管局、港鐵、酒店業界召開會議,商討對策。無論如何,床蝨總會隨飛機、船舶等交通公具傳播至...
13/11/2023

【做好準備 應對床蝨危機】
林文漢

肆虐歐洲的床蝨已傳至鄰近香港的韓國,有網絡圖片甚至顯示,香港機場快線列車也有床蝨。港鐵隨即高溫清潔車廂,環境及生態局亦與機管局、港鐵、酒店業界召開會議,商討對策。無論如何,床蝨總會隨飛機、船舶等交通公具傳播至不同地區,香港作為一個有着廣泛對外聯繫的國際大都會,完全幸免於蝨患似乎不切實際。關鍵在於作好準備,將影響減至最低。

根據媒體報道,歐洲早前已經床蝨為患,例如法國不少學校、醫院、電影院、公共交通工具均現蝨蹤,當地輿論亦開始擔憂可能會干擾明年舉辦的巴黎奧運。在毗鄰法國的英國,部分城市出現床蝨,居民苦不堪言。總之,這種體積細小、容易匿藏於行李的害蟲已對不少地區造成困擾,大家都希望除之而後快。

有專家指出,雖然床蝨不會傳染疾病,更不會致命,但大家絕不應掉以輕心。事實上,蝨患沒有季節性,全年都可以發生,如果人類被叮咬,往往痕癢難當,嚴重的話可導致紅腫休克。可見如果不受控,可以演變成一個公共衛生問題。另一方面,蝨患也會影響一個地方的經濟表現,特別是會打擊遊客出遊意欲,近日便有本港遊客因韓國出現蝨患而改變行程。旅遊業是香港經濟的命脈之一,現在處於疫後復蘇階段,我們實在承受不起另一次打擊。

千方百計降風險

那麼大家應該怎樣應對呢?在個人層面,鑒於床蝨一般藏於狹小的裂縫中,市民應多檢查壁櫥、行李、家具等是否有床蝨跡象,特別要注意外遊回港後,不要馬上將行李箱帶入寓所,要預先在屋外清潔消毒。在政府層面,當局肩負把關重任,必須高度警惕,出台有效防範措施。具體而言,對於來自床蝨高危地區的乘客,入境處應要求他們在入境時進行行李消毒,做好源頭堵截;機管局和航空公司應在機場向抵港遊客派發小冊子,加強公眾教育;環境及生態局、運輸及物流局等相關部門,應與海外衛生部門加強聯繫,特別是與高危地區建立通報機制。只要做足防範措施,相信便可降低風險,即使床蝨真的「殺到埋嚟」,也可以減少損失。

#床蝨 #歐洲 #韓國 #香港 #林文漢 #香江評論

10/11/2023

有片|香港前景一片光明!

自全面恢復通關以來,香港經濟走上了穩步復蘇之路,惟過程總有曲折。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預料今年本港經濟增長逾3%,略低於原先預測的3.5%至5.5%,顯示復蘇勢頭的確有所放緩。

當中固然有周邊情況難以控制的負面因素,然而從總體來看,香港基礎實力強勁,依然活力充沛,本地建設正全力加速,政府「搶企業」、「搶人才」進展良好,為推動創新發展提供動力。

香港更擁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機遇處處,本港的獨特地位和角色亦得到世界各地投資者的充分肯定,毋須悲觀失望。

香港社會應堅定信心,積極進取,更好結合「有為政府」和「高效市場」,採取主動作為,渡過短期難關,以及做好中長期發展規劃並有效落實,為港創造新的發展優勢和空間,進一步促進經濟持續復蘇。

凡是當下,皆屬未來。國際金融峰會的與會人士規模及陣容鼎盛,證明國際投資者信任香港,看好香港發展。本港要做好自己,只爭朝夕,創新有為,進一步激發「興」的動能,全力推動經濟加速向前。

#香港 #疫後復蘇 #搶企業 #搶人才 #國際金融峰會 #香江評論

 #中美關係  #止跌回穩
09/11/2023

#中美關係 #止跌回穩

    中美交流基金會今日(9日)舉辦香港中美論壇2023,主題為「中美關係:變局與進展」,中國駐美國大使謝鋒及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Nicholas Burns)分別透過視像致辭。謝鋒表示,近來中美關係出現止跌企穩的積極跡象,強調重...

【發展程度愈高 生育率愈低?】全球生育率大勢向下,如何是好?Our World inData引述一項研究指,由聯合國編製的人類發展指數(HDI)愈高,即隨着醫療、教育、生活水平提高,生育率則愈低;然而,當指數達到一定高度,生育率則會回升。該...
09/11/2023

【發展程度愈高 生育率愈低?】

全球生育率大勢向下,如何是好?Our World inData引述一項研究指,由聯合國編製的人類發展指數(HDI)愈高,即隨着醫療、教育、生活水平提高,生育率則愈低;然而,當指數達到一定高度,生育率則會回升。

該項研究刊於2009年《自然》,比較了不同地方於不同時期的人類發展指數與總和生育率。結果顯示,無論1975年,抑或2005年,發展程度都跟生育率呈明顯反比關係。然而,當HDI反映的發展程度升至0.85至0.9之間,生育率則會回升,到0.95左右的生育率更升至迫近人口替代率的2.1。換言之,繼續推動發展,或是突破生育率持續下跌的一條出路。

根據聯合國資料,2021/22年度HDI超過0.85的地方共有44個,超過0.95的亦有5個,包括以0.952高踞全球第四的香港。當然,發展程度與生育率不存必然的因果關係。按照聯合國數據,HDI首十位的地方,其餘九位的總和生育率即使高過香港的0.75,不過普遍僅介乎1.5至1.8左右;而且,自2010年後,即研究刊出後,相關地方的生育率更見拾級而下,扭轉此前十年的普遍上揚趨勢。

值得留意的是,HDI不同GDP,經濟發展好了,不直接等於醫療、教育、生活水平等社會配套變好。締造有利生育社會環境,對鼓勵生育肯定有正面作用。

#生育率 #發展程度 #商報圖說 #香江評論

 #蝨患肆虐
08/11/2023

#蝨患肆虐

功能介绍 香港商报创刊于1952年,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中文财经报章。关注港澳暨海峡两岸,聚焦环宇财经风云。

Address

Hong Kong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香江評論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Business

Send a message to 香江評論: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