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9/2024
《當值背後》除了成為了三聯選書外,亦有幸成為了商務選書,感謝各書店的支持和推介。
有關醫生在醫院On Call呢個topic好似已經好濫?不單電視劇一套接一套,也有不少醫生出過書寫醫院的on call生活,尤其是實習醫生。
然而不同年代、不同病人、不同社會現況、不同人寫出來的內容(無論資訊、感情、行文方式)都不一樣。小編特別鍾愛Dr Who的表達方式,你有沒有想像過醫學書也可寫得像小說一樣好看?(往日小編也愛區樂民醫生的書,同樣出色,但就似散文多一點~)
小編一直覺得這跟Dr Who愛做劇場有關,行文的節奏拿捏得很好,個案改編的故事總是很生動緊湊,妙語連珠,但又不乏醫學知識穿插當中。例如令小編印象最深刻的一個case是一位中年女士在街上暈倒被送入急症室,可是在病人身上找不到任何身份證明文件,查不到病人病歷,那怎算好?最弊係病人看來是中風,如果不把握「黄金時間」打溶血針,有可能性命不保;但如果病人近期曾做手術或正在服用抗凝血藥,打溶血針會有很大風險;同時病人又神志不清無法溝通,那究竟打定唔打針好?最後Dr Who究竟點樣搵到病人資料,就讓小編賣個關子🤫,只能說那一章的內容的追看性真的媲美偵探小說,緊張得令小編捏一把汗💦
為了保護病人私隱,書中故事當然經過改編,甚至加插了「虛構」的故事內容,但又難保現實中不會出現這些情況,畢竟有時現實比小說可以更精彩。
說了這麼多,就是希望未買《當值背後》的讀者,不妨到書店看一看,若喜歡Dr Who的文字,亦可以趁機買返Dr Who的前作《醫囑背後》;若愛看《醫囑背後》的讀者,更要看《當值背後》,這本疑似續集並未跌watt,行文依舊爽快精煉說重點間中有少少mean,同時可再了解多一點醫學知識「看門口」,又能對香港的醫療制度(福利)和限制有多點認識,不用再道聽塗說,了解多啲即使再問醫生都可能溝通得順利啲~
Dr Who
#當值背後 #商務選書 #醫學知識 #醫療制度 #香港醫療 #公立醫院 #內科
【 #醫療前線】 述說的,都是公院醫生背後的真實故事
任職香港公立醫院內科醫生的作者,以Dr. Who在醫院當值一整天故事作框架,承接前作《醫囑背後》主題,藉著不同病人個案講解香港醫療服務、制度和限制,並加插不同的醫療知識,令讀者產生共鳴同時,亦可以更加理解醫生或醫院裡不同部門的工作,並消除一些有關醫療服務的誤解,甚至更有效地跟醫務人員溝通和使用本地醫療服務。
上回提要,說到內科被稱為「醫院垃圾崗」,今次就來帶大家看看我們的病人究竟是如何出現在內科病房。其他專科找不到病因、其他專科不處理、急症室認為有可疑的病人,統統都會被收來內科。真正的奇難雜症沒有幾個,真正的內科問題也不多,一番調查後,診斷可以是其他專科問題,更可以是病人的心病、社會的積患。
平常脾氣再好的醫生,在當值期間也可以和腦退化病患一樣化身狼人。大家可能會問:怎麼醫生好似永遠也不見影、怎麼醫生好似永遠也忙碌、怎麼醫生好似永遠也心情欠佳,大家看一看我們當值一整夜工作,再想像每星期要這樣當值一兩次,便可能略知一二。
#商務選書
▍ 《當值背後——一個公院內科醫生與Night Food離離合合的故事》
| 作者: Dr. Who
| 出版: 花千樹,2024年7月
✎﹏﹏﹏﹏﹏﹏
▍ 購書地點:
| 商務印書館尖沙咀圖書中心
(尖沙咀彌敦道83-97號華源大廈地下25號舖M樓及1樓全層)
✎﹏﹏﹏﹏﹏﹏
the PLACE 藝文散策【藝文生活志】
翻開生活的文本,閱讀形形式式的故事。
▸ Facebook|Instagram:.theplace
#藝文生活志 #藝文散策 #當值背後 #花千樹 #公立醫院 #內科醫生 #香港醫療服務 #制度和限制 #醫療 #醫生 #醫院 #誤解 #內科
花千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