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社區報 - University Community Press

大學社區報 - University Community Press 大學社區報 University Community Press

網址: http://cusp.hk

【即時新聞/圖輯】樺加沙後的中大超強颱風樺加沙襲港,中大多處有樹木倒塌,路上亦有大量樹葉及樹枝。利黃瑤璧樓旁及保健路有塌樹,工友已於晚上到場處理;伍宜孫書院至逸夫書院之間的路段、新亞書院學生餐廳、情人路及眾志堂旁有樹木倒榻,阻擋主要通道。校...
24/09/2025

【即時新聞/圖輯】樺加沙後的中大

超強颱風樺加沙襲港,中大多處有樹木倒塌,路上亦有大量樹葉及樹枝。

利黃瑤璧樓旁及保健路有塌樹,工友已於晚上到場處理;伍宜孫書院至逸夫書院之間的路段、新亞書院學生餐廳、情人路及眾志堂旁有樹木倒榻,阻擋主要通道。

校巴主要幹道並未受塌樹影響,於晚上改掛三號強風信號後開始照常行駛。

#樺加沙 #香港 #中大 #香港中文大學

【報社 O Night!】「大學生」究竟是什麼?當我們成為大學生又背負了什麼?而作為香港的大學生,我們又該如何面對這座城市獨有的矛盾與掙扎?以上種種的問題,在2025年的今天或許仍需討論。我們也希望在一同梳理思緒的過程中,你也能分享自己對大...
21/09/2025

【報社 O Night!】

「大學生」究竟是什麼?當我們成為大學生又背負了什麼?而作為香港的大學生,我們又該如何面對這座城市獨有的矛盾與掙扎?以上種種的問題,在2025年的今天或許仍需討論。我們也希望在一同梳理思緒的過程中,你也能分享自己對大學的期望、落差與掙扎。

無論你是想認識關心校園和社會時事的朋友、或是對報社的編採工作有興趣,我們都誠邀你一起加入討論。

日期:26/9(五)
時間:1900-2130
地點:報名後通知

報名link in bio

*截止報名時間:活動當天下午五時
*報名後會在活動當天有專人通知你
*如有任何查詢,請直接於Instagram聯絡我們

【九月校園散打】在校園角落尋找左撇子友善的椅子文/左翼狙擊手搜/左翼狙擊手、右jaau1人圖/符當我第一次在人文館看見一張桌面在左邊的寫字板椅時,我相當震驚。儘管作為一個左撇子很早以前我便覺得不便,也覺得應該要有這種椅子。但過去我上課的大多...
16/09/2025

【九月校園散打】在校園角落尋找左撇子友善的椅子

文/左翼狙擊手
搜/左翼狙擊手、右jaau1人
圖/符

當我第一次在人文館看見一張桌面在左邊的寫字板椅時,我相當震驚。儘管作為一個左撇子很早以前我便覺得不便,也覺得應該要有這種椅子。但過去我上課的大多數Lecture Hall裡根本沒有類似的椅子,Mid-term時被逼用著那塊專為右撇子設計的寫字板椅,奮筆疾書兩個多小時也是家常便飯。人文館的例子令我好奇,到底中大還有多少教學樓有這類型的桌椅?我和另外一位編輯決定走訪中大各個課室調查。

*調查中的課室只包含Lecture Hall和只提供Arm Chair(俗稱雞髀櫈)的課室,其餘有提供長方形桌椅的則不包含在內。
*完整調查結果己上載至Google Sheet,link in bio

∎最有人文精神獎—人文館(?)

人文館的Lecture hall(NAH12, 115, 213)每行最左邊的座位都設有專為左撇子設計的寫字板,可見在設計座椅之初,已考慮到慣用左手的同學的需要。

中大其他教學樓的Lecture hall(包括人流最多的YIA、LSK和CYT)則沒有這種設計。當校方在設計Lecture hall時,似乎沒有通用準則規定課室內該有多少張左撇子友善的寫字板,造成只有部份課室和Lecture hall有這種桌椅。

我們向校園發展處及多元共融事務處查詢中大是否有任何課室設計的指引或準則,若有相關準則的話,又是否有規定左手寫字板的數量,並得到以下回覆:

校園發展處表示:

1. 近年,大學在建設課室及講堂均備有左手寫字板桌椅,供慣用左手的同學使用。而在講堂固定式座椅方面,附有左手寫字板的座椅一般會設置於該行的左邊第一個座位。
2. 附有左手寫字板的桌椅大約佔所有座位的8%。
 
多元共融事務處則回覆:

大學物業管理處會根據課室大小,安排一至三張設有左側寫字板的課椅供同學使用。如有需要,同學可向相關設施管理單位尋求協助。謝謝。 

*我們於本月初向物業管理處及校園發展處進一步查詢課室左手桌椅分配指引,以及會否於未來增加左手使用者使用設施的比例,惟至今未得到回覆。

∎無法逃離的......右手中心主義

雖然看到某些課室塞了一兩張供左撇子使用的桌椅,但根據校園發展處和多元共融事務處的回答,校方似乎都並沒有規定課室內該有多少張設有左手寫字板的椅子。此外,他們的回答更不符合我們的調查結果。在這次調查中我們看到校方未有充分考慮到左撇子同學在使用寫字板時的實際經驗,用左手寫字並不是什麼罕見的情況,但在中大裡仍然出現一堆只提供右手寫字板的Lecture hall。

更核心的問題或許是:在空間設計時,有沒有充分考慮到所有空間使用者的情況。在理想情況下,我們是否應該先列出一些準則,包括視覺、聽覺、肢體障礙這些較為明顯的無障礙設計,以及左右、身高,甚至文化背景等一系列較為隱藏的無障礙設計?這個問題絕對值得校方重視和改善。

∎結語—寫字寫得舒服係人權!

前些時間(8月13日)是國際左撇子日。源於美國人Dean R. Campbell察覺到社會上對左撇子的忽視,決定成立「左撇子國際」組織 (Left Hander International),並將成立的日子(8月13日)定為「國際左撇子日」。每個左撇的人無一倖免地都曾經被逼改用右手寫字,寫字時又發現老師寫的筆順不同,甚至無法用鉸剪剪開東西。各種工具從來不是為左撇子設計,他們的經驗似乎都從未被重視。

替換現有的桌椅和規定課室內左撇子友善座椅的數量,對校方而言絕非難以實行,這篇文章亦不是什麼偉大的發現。但比起單純地讓這個問題浮上水面,我更希望讀者一起反思生活中有沒有類似的例子,一樣被忽略,不合理卻又在生活中一再重演的經驗。

∎後記—究竟「左jaau1」正字係咩?

單純以書面語「左撇」表示「左jaau1」其實並不符合我們平時用粵語說話的習慣,但我們也好奇「左jaau1」的正字到底是什麼?我們向研究粵語正音的黃念欣教授請教。她提供了幾個在網上考察到的例子,並如此回覆:

粵語的確有許多有音無字的現象,左jaau1應是其一,所謂正字或本字,可能是更多是由字義與日常用例去推理的。

在日常寫作中,如要寫到左jaau1,在很正式的現代漢語場合,我會用「左撇子」或「慣用左手」;真要寫粵語,我會用「左優」。

首先,意義上,的確意指「使用左手為優」;讀音上,優與jaau1亦近。此外,亦「左優」最沒有貶義,態度上最為正確。

反觀其他可選擇的用字︰「拗」、「撓」、「搲」等手字旁aau韻母的動詞,都令人誤會左jaau1與動作相關,但實際上慣用左手者沒有以上任何特定的動作或形態。即使讀音有相近之處,我認為亦不宜作為jaau1的本字。

另外的「㕭」及「囿」,前者為犬聲、多聲、惡聲或感嘆詞,意義差太遠;後者同樣應是由音近推論的字,意指「局限」,但如前所述,意帶負面,似指用左手者「囿於」、局限於使用左手,個人認為亦不宜作本字。

【代校園學生交通服務諮詢小組學生代表轉發】撞車、溜後、險撞途人中大校巴嘅安全底線到底喺邊?搭過校巴嘅大家麻煩幫幫手填份問卷!https://cubus2025.pse.is/cubus2025(link in bio)———————————...
12/09/2025

【代校園學生交通服務諮詢小組學生代表轉發】

撞車、溜後、險撞途人
中大校巴嘅安全底線到底喺邊?

搭過校巴嘅大家麻煩幫幫手填份問卷!

https://cubus2025.pse.is/cubus2025(link in bio)

————————————
本人為校園交通服務諮詢小組本科生代表張浚謙。

本學年校巴服務由新承辦商冠忠巴士負責,各持份者對校巴服務之爭議亦顯著增加。

其中更不乏各種意外報告,尤其校巴與其他車輛或路旁物件發生碰撞,經常在斜路溜後、甚至乎駕駛判斷失誤,以上種種都令人對校園安全產生憂慮。

部分情況已遠超新承辦商「磨合期」或「路線不熟」可以解釋的範圍,而是威脅校園安全的隱患。

為了將校園交通問題清晰、有力地反映予校方及承辦商,期望閣下能花幾分鐘時間填寫問卷,記錄您目睹或經歷的情況,藉此共同督促改善。

報社O night 要人!無論你係想寫文、整圖、出版,抑或對社會、校園議題有興趣,甚至只係想喺中大搵到關心社會嘅同學傾偈,我地都歡迎你嚟O night!我地除左想介紹報社比大家認識之外,亦想喺今次O night 帶領大家思考一啲重要問題:喺...
10/09/2025

報社O night 要人!

無論你係想寫文、整圖、出版,抑或對社會、校園議題有興趣,甚至只係想喺中大搵到關心社會嘅同學傾偈,我地都歡迎你嚟O night!

我地除左想介紹報社比大家認識之外,亦想喺今次O night 帶領大家思考一啲重要問題:喺資訊量爆炸嘅今日,我地應該點樣選擇自己接收資訊嘅渠道?唔同媒體報導嘅遣詞用字、切入角度同詳略取捨會點樣影響我們對於社會事件嘅理解?

日期:15/9(一)
時間:19:00-21:00

報名link in bio

*截止報名時間:活動當天下午五時
*報名後會在活動當天有專人通知你
*如有任何查詢,請直接於 Instagram 聯絡我們

希望到時見到你!!

【校園即時/圖輯】由聯書院學生會工作小組舉辦,為期三日的中大藝墟由今日(10/9)起直至本周五(12/9)於百萬大道舉行。開放時間為上午11時至下午6時。中大藝墟是中大傳統,不同興趣學會和幹事會把握此一年一度的機會透過藝墟宣傳和招募下莊。小...
10/09/2025

【校園即時/圖輯】

由聯書院學生會工作小組舉辦,為期三日的中大藝墟由今日(10/9)起直至本周五(12/9)於百萬大道舉行。開放時間為上午11時至下午6時。

中大藝墟是中大傳統,不同興趣學會和幹事會把握此一年一度的機會透過藝墟宣傳和招募下莊。小組透過社交媒體貼文表示希望「傳承藝墟傳統,給予各中大同學一個發掘潛能與興趣之機會,同時亦希望令校友回來母校回憶青春歲月,使藝墟成為中大人的節慶。」

是次藝墟一如以往設有學生及明星藝人表演,今日的表演學生團體有CC Band。而明星藝人方面有Wantamnam和PER SE。

第一日下午天氣陰涼,人流逐漸增多。

#香港中文大學 #中大 #藝墟 #2025

太古可樂輕率解僱工會理事 今逾180位僱員響應罷工上月初一名太古可樂香港(下稱公司)一名可樂車隊司機發生交通意外,公司表明因未受民事索償,拒絕為該司機提供法律支援。太古飲料(香港)職員總會(下稱工會)自意外發生發起行動希望公司能為提供支援。...
05/09/2025

太古可樂輕率解僱工會理事 今逾180位僱員響應罷工

上月初一名太古可樂香港(下稱公司)一名可樂車隊司機發生交通意外,公司表明因未受民事索償,拒絕為該司機提供法律支援。太古飲料(香港)職員總會(下稱工會)自意外發生發起行動希望公司能為提供支援。惟公司於9月4日下午決定解僱該司機,工會隨即籌備罷工,今逾180人響應,並有以下要求:

1.承諾不會追究是次參與工業行動的同事;

2.承諾取消解僱涉事車長決定;

3. 承諾對外勤同事工作上遇到檢控作出法律支援及承擔:

4. 承諾取消車隊 telematic設備以作監控用途。

工會稱該涉事員工已為公司工作十八年,公司僅以內部安全指引「倒車時未有穿戴安全帶」作出解僱決定,且上述條文沒有違反交通條例,懷疑因該司機為工會理事而針對性進行解僱。工會總幹事溫柏堅亦稱公司未有披露該涉事同事的調查報告、調查小組成員名單等。

另外,工會亦要求承諾取消telematic設備作為監控用途。telematic設備為公司於車輛上設立的動作識別系統,原意提醒司機行車安全,駕駛行為異常時會發出警報。數年前公司安裝該系統時曾向工會承諾不會將該系統用作懲處司機駕駛行為。惟是次事件中公司使用telematic記錄對該涉事司機進行檢控,違反當初承諾。

勞工處職員到場協助談判。截止兩點,資方未回應四項訴求,稱會發警告信予未復工的僱員。

 #大學校園 #外判勞工*十分感謝讀者提醒圖片和內文錯別字,現在糾正後重新上傳。【即時】 浸大與清潔外判承辦商惠康環境服務公司的合約將於2025年7月31日結束,「惠康」轄下約200名外判清潔工必須與新外判公司莊臣控股有限公司重新簽約[註1...
01/08/2025

#大學校園 #外判勞工

*十分感謝讀者提醒圖片和內文錯別字,現在糾正後重新上傳。

【即時】

浸大與清潔外判承辦商惠康環境服務公司的合約將於2025年7月31日結束,「惠康」轄下約200名外判清潔工必須與新外判公司莊臣控股有限公司重新簽約[註1],與莊臣的新合約本應於明天8月1日生效。然而莊臣於7月24日才與工友進行首次簡介時,指「重新聘用」工友,需工作三個月後才有有薪假期,經工友爭取後取消試用期安排,清潔服務業職工會形容承辦商交替安排非常倉猝,只有一星期讓工友決定簽約留住工作或是離職,此舉會削弱勞工爭取其合理待遇的機會。現時大部分工友尚未簽約。

於簡介會上,莊臣開出的合約日更月薪為$13899,加幅僅僅較原薪酬多出$0.32,工友不滿合約安排與薪酬。

清潔服務業職工會收集約105名浸大工友的聯署,並於今日早上,由清潔服務業職工會會長黃迺元前往清潔外判商莊臣公司遞信,要求改善工作待遇,有以下訴求:

一、要求莊臣提高工友薪酬,工友薪酬不得低於舊公司,爭取4%薪酬升幅。

二、增加勤工獎福利,建議以現時浸大保安員勤工獎$800為藍本。

三、定期召開工友、校方、外判承辦商三方會議,保障勞工權益。

黃迺元表示,這次接觸浸大物業處和莊臣公司時屢次聯絡不果,一直沒有機會對話,唯有前往外判公司遞信,浸大於2017年外判商換標時亦有發生爭議,黃認為目前難以向校方、外判商反映意見,建議浸大處理應建立公開、透明、直接的勞資溝通渠道,「咁唔洗下下都要上承辦商寫字樓遞信嘅。」
莊臣公司人事部沈經理接信時回應,指會將意見反映並推動三方溝通,短期內再與工友開簡介會。

黃最後重申,了解莊臣作為大公司,業務繁廣難免疏忽,但相信其有能力做得比現時更好。「希望工友薪酬有返合理嘅加幅,按通脹加薪4%;校方多年嘅外判制度,相信總有檢討過,『咁浸大會唔會有機會營造一個友善的勞動環境』?譬如定期進行三方溝通。」


註1:外判服務轉承辦商時的常見做法,由新承辦商接管後與原有服務的工人簽新合約。

編輯「失」手記文/綠絲絨、V、孤獨寫文、各種男人請閱覽上圖或到 ➡️https://cusp.hk/?p=10616 閱讀全文(link in bio)在此特別鳴謝:豆包、金魚、阿華、哲學系系會、哲學系校友會、陳可樂、Alicia、Kari...
21/07/2025

編輯「失」手記
文/綠絲絨、V、孤獨寫文、各種男人

請閱覽上圖或到 ➡️https://cusp.hk/?p=10616 閱讀全文(link in bio)

在此特別鳴謝:豆包、金魚、阿華、哲學系系會、哲學系校友會、陳可樂、Alicia、Karine、Luna、L、Prof. Saulius Geniusas、Prof. Hayden Kee、Thelma 協助及受訪。

*圖片標題「紀」應為「記」,感謝讀者提醒。

什麼令受害者沉默?──純男班底與性騷擾調停/投訴小組文/哲學長髮男正如厭女問題(詳細請參閱〈寄生在更衣室的厭女症〉),我們在著手準備專題之初並沒有想過要探討性騷擾問題。但到了訪談時,多位受訪者都不約而同地說起了系內的性騷擾情況,不論是自述親...
20/07/2025

什麼令受害者沉默?──純男班底與性騷擾調停/投訴小組
文/哲學長髮男

正如厭女問題(詳細請參閱〈寄生在更衣室的厭女症〉),我們在著手準備專題之初並沒有想過要探討性騷擾問題。但到了訪談時,多位受訪者都不約而同地說起了系內的性騷擾情況,不論是自述親身經驗抑或是引述他人經驗,令我們意識到這問題是多麼常見。

根據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的網站,性騷擾是指「不受歡迎而帶有性意味的冒犯行為」。而「不受歡迎」被界定為「令對方感到不安、被冒犯、被侮辱、受威嚇或不被尊重。」因此,不受歡迎的肢體接觸、性邀請、談論性行為、性器官和咸濕笑話、詢問性經驗、帶有性暗示的動作、跟蹤尾隨、不當追求、偷窺偷拍以及傳播裸露色情影像等行為都可能構成性騷擾。

中大性騷擾事件的官方數據並不公開,我們無法掌握中大的整體情況,故未能判斷哲學系的情況是否特別嚴重。但我們能夠肯定的是,系內的受害同學都很抗拒向官方求助。在避諱談論性的文化和貞操觀念依然存在的香港,受到性騷擾本已難以啟齒。況且,即使受害者鼓起了勇氣向他人求助,還要面對被冷淡對待、被質疑甚至被指責而受到二次傷害的風險。但除了這些性騷擾受害者們共同面對的困難外,我們更聽到其他顧慮。

她們都坦言因為系內只有男性全職老師而沒有向系方求助。亦有受害者表示因為性騷擾調停/投訴小組(下稱小組)的程序繁多、對投訴人並不體貼而沒有向小組求助。我們聆聽到受害者糟糕的投訴經驗,反映的是中大現行的防止性騷擾政策未必能確保小組成員能夠恰當處現性騷擾事件,但這點卻很影響調停與調查程序能否公正進行,以及受害者的求助意願。

■ 不求助但老師很有心!?
十多年前,Karine由入學的迎新營直至畢業都一直被系內的男同學A針對性地語言性騷擾。當中包括貼近Karine的臉後以猥瑣的語氣和表情對她評頭品足、提及她的私隱部位、詢問她的性生活狀況、描述自己對她的性幻想及提出性邀請。

Karine自小遭受家暴,令她輕視了性騷擾的嚴重程度,亦養成了不敢反抗的性格。她曾向系內朋友表明A的行為,但他們都對性騷擾的意識不足,僅認為A的行為只是開玩笑,令她不肯定自己應否求助。

哲學系的全職老師全是男性,Karine在學三年期間只遇過一名女助教。當被問道當時有沒有想過向系方求助時,她說:「我點樣同一個中年男人,尤其係我22歲、23歲,我點樣去同一個40、50歲嘅男人講『A問我係唔係處女?』」「我唔係覺得佢哋幫唔到我,而係我覺得好尷尬,所以我就冇同佢哋講。」直到畢業後,她才在校外朋友的鼓勵下向小組求助。

由於向小組求助的過程極不愉快,Karine在社交平台上發文訴苦,部份的系內老師表示關心,其中一位更道出了她的困境:「當年你們還是三年制,我作為老師不太有機會認識同學們,除了少數。特別是哲學系全是男性老師,女同學遇到問題較難找到系內老師申訴。」這位老師表示:「如果當時我知道這件事,我一定會去找A談話。」她認為有些老師是有心想保護女同學的。

全文可於網站閱覽➡️https://cusp.hk/?p=10616(link in bio)

與Department 對話文/V■ 前言透過與不同受訪者對話,我們看到哲學系性別問題與學系的人員構成、文化和教學息息相關。有見及此,我們邀請了系方對話,希望了解他們對這議題的看法和措施。而系主任 Saulius Geniusas及助理教授...
19/07/2025

與Department 對話
文/V

■ 前言

透過與不同受訪者對話,我們看到哲學系性別問題與學系的人員構成、文化和教學息息相關。有見及此,我們邀請了系方對話,希望了解他們對這議題的看法和措施。而系主任 Saulius Geniusas及助理教授 Hayden Kee亦爽快答應。

■ 學生男女比例

Geniusas 同意哲學系本科生男生比較多。現時本科生一共有111人,其中女性佔34人;研究生則一共有42人,其中女性佔13人。本科生及研究生的男女比例都同樣約為7比3。他表示學生性別比例失衡的問題正在改善,譬如今年新生中的女性比例有所上升,達42%左右。若果成功聘請女性全職教員,性別比例相信會更為平均。

■ 對厭女言論的零容忍

面對系內的厭女言論(詳細請參閱〈寄生在更衣室的厭女症〉),Geniusas感到震驚之餘,亦深感忿忿不平:「我對於有男同學說出女性應該留在廚房之類的說話真的感到非常震驚,這絕不是誇大其詞。這種評論不僅令人難以置信,而且十分愚蠢。」旁邊的Kee 亦不敢相信這些言論是出自哲學系學生。

他們向我們確認這些言論的出處和普遍程度。我們澄清按我們所知,這些言論多出現在O camp和學生聚會中,未必是系內的常態。Saulius強調這些言論應該是絕對不能被容忍的,學生在聽到後應該通知系方。Kee表示他們不會被邀請參加學生之間的聚會,亦不懂粵語,對於不肯定可以如何介入改變系內的文化而感到沮喪。

■ 我們十分努力招聘女性全職教員

我們指出一部分女性受訪者之所以轉到其他學系,是因為在哲學系內感到微妙的不適。

Geniusas認同女學生的不適感是一個大問題。他認為當中的原因是系內沒有女性全職教員。在當前追求性別平等的時代,哲學系顯然有些落伍。他指系方正努力改變現狀,系內每次會議都會討論這問題。

不過,Geniusas強調改變系內教員的性別比例困難重重,原因是系方僅收到很少女性學者的申請。「明明有很多有資格的女性人選,但她們的申請只佔了全部申請的10%。」

2023年,系方曾錄取一名女性申請人,並提供了其他同級教員從未得到過的豐厚待遇。然而,這位申請人拒絕了,因為她希望能獲得更高的職位。但這會對其他資歷跟她差不多的教授不公平,令他們覺得自己的工作不被重視。就算系方同意了她的要求,大學高層亦不會批准,因為她的資格和經驗並不足以勝任更高的職位。以上事例反映學系要成功招聘優秀女性學者的難度。

「你們可能會想,為甚麼沒有女性教員?我和我的同事相處多年,我可以肯定這不是有意為之。」Geniusas 指出招聘教員時,比起性別,系方往往須要考慮其他更重要的因素,如申請人的研究領域、經驗等。此外,他認為學系之所以只收到很少女性學者的申請,也許是因為哲學系是「全男班」。我們其中一位編輯曾在與一名女性訪問教授的聊天中得知,對方因為自己同事全是男性而感到孤單。卻步的女性學者心中可能有着同樣的憂慮。

儘管招聘全職女性教員上不順利,Geniusas表示系方嘗試邀請更多女性訪問教授。近年哲學系的女性訪問教授比以往增加了不少,如上學年的Giovanna Colobetti、Jessica Wilson,和今個學年的朴素晶、Claudia Baracchi。這些女性訪問教授在中大開授不同的課程,讓學生能夠體驗女性教授的課堂。系方表示他們在下學年也邀請了女性訪問教授。

系方表示現時已物色到合適的女性學者,並推薦予大學高層。在招聘教授的程序上,學系無權作決定,只能向大學高層推薦人選,並待他們決定。他們表示現時所有跡象都顯示她有很大機會受聘,並希望她可能在下一學年加入學系。Geniusas誠懇地說道:「我希望如果你們兩年後再來訪問,我們能邀請一些傑出的女性同事參加討論。我們正非常努力地進行這項工作。」

全文可於網站閱覽➡️https://cusp.hk/?p=10616(link in bio)

寄生在更衣室的厭女症文/哲學黃右男由於這個專題始於我們對哲學系中男女同學比例失衡、多年來缺乏女老師、轉系同學多為女性、女性鮮有在堂上發言等現象的不解,我並沒有預料到會在訪談中聽到系內的厭女問題。當我從多位在不同年代入讀哲學系的受訪者口中聆聽...
18/07/2025

寄生在更衣室的厭女症
文/哲學黃右男

由於這個專題始於我們對哲學系中男女同學比例失衡、多年來缺乏女老師、轉系同學多為女性、女性鮮有在堂上發言等現象的不解,我並沒有預料到會在訪談中聽到系內的厭女問題。當我從多位在不同年代入讀哲學系的受訪者口中聆聽到相關經驗時,確實有點瞠目結舌。
受訪者的經驗反映哲學系中的厭女症似乎不能被理解為個別事件,而是由來已久、橫跨多年的問題。厭女症仍普遍存在於社會上,但系內似乎有某些因素令厭女症特別容易在此滋生。

並不是要對女性有厭惡情緒才構成厭女。厭女症(Misogyny)是指對女性的仇恨、蔑視或偏見,譬如要求女性具備陰柔氣質、認為男女生理和心理結構已決定兩者的分工、過份重視女性的外貌等。

■ 哲學傳男不傳女?
Alicia 在2000年代初入讀哲學系。她指當時系內部分圈子盛行着互相吹捧的風氣。這些圈子雖然也有女性成員,但以男助教為中心,男同學亦佔大多數,導致由男性主導。凡是對某個哲學家或某套理論有多一點了解,又或自稱短時間內讀完某本著名哲學書的同學都會成為那個圈子的吹捧對象。Alicia對這種風氣感到反感,意識到自己和他們不合。

當時同學間仍流傳着「男生適合讀抽象理性的學科,女生適合讀抒情感性的學科」的性別定型觀念。儘管年代久遠,但她模糊的記憶告訴她系內的師生普遍不會覺得女性有天份讀哲學,遇到成績好的女同學只會認為對方是個「勤力的乖學生」、「某哲學家的粉絲」,但不會是一個懂得獨立思考、抽象思考、在哲學上能有所成就的人。她曾因為在「邏輯學」考試中考獲滿分而被部分男同學在背後譏諷為李天命【1】的擁躉。現在回想起,她無奈之餘又哭笑不得。

當時同學之間崇尚閱讀經典哲學著作。哲學經典有些已有過百年歷史,不少是以古舊的歐洲語言寫成。在這種背景下,懂外語、能直接閱讀原文的同學自然更受吹捧。Alicia中學時便自學了德文,理應十分符合被吹捧的條件,但她的學術能力卻因為女性身份而被同學們無視。

她回憶起在一次系內讀書會中,有位對德國哲學家康德的哲學頗有認識的男同學被其他同學吹捧為要「接康德的棒」,意指他可以繼承康德的哲學。接着便有一位男同學開玩笑地說:「接康德的棒棒。」對方可能只是想說咸濕笑話,但也許是因為想起他們對女性學術能力的貶抑,Alicia 在訪問中戲謔地挖苦道:「好似暗示要有男性性器官先能夠掌握哲學知識。」

這種「看不起女性學術能力」的厭女想法並非恰巧出現在她那幾屆。比她約遲十年入學、現為哲學系校友會成員的可樂指,當時有老師曾在課上說過類似「我哋系嘅男同學能力比較好。不過如果女同學生得靚嘅話就冇所謂,師兄會幫你做功課」的說話。所幸的是,這種想法似乎被封存在那個年代,至少我們沒有從年輕一代的受訪者口中聽說到。

Alicia 在中大完成了學士和碩士學位後到了香港大學升讀哲學博士。或許因為那裏更為西化,在師生之間不見有「女性不會出人頭地」的偏見。

【1】專門講授數理邏輯的著名香港哲學講師。2005年退休前任教於中大哲學系。

全文可於網站閱覽➡️https://cusp.hk/?p=10616(link in bio)

Address

Hong Kong

Website

https://linktr.ee/cuhkstudentp?fbclid=PAAaaJb2NCkfr-13r1OO7HmW4ILD4Aw4pCHZAcfdG_0A04QN-KoGIPALXO3b8_aem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大學社區報 - University Community Press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Business

Send a message to 大學社區報 - University Community Press: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