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報月刊 The Mirror

  • Home
  • 鏡報月刊 The Mirror

鏡報月刊 The Mirror 香港《鏡報》月刊是徐四民先生(已故全國政協常委、香港特區大紫荊勳賢)?

香港《鏡報》月刊是徐四民先生(已故全國政協常委、香港特區大紫荊勳賢)和海外僑胞及港澳知名人士於1977年8月創辦的,以政論為主的高質素綜合性月刊。《鏡報》創刊30多年來,始終堅持「振興中華、誠實敢言」的宗旨而贏得海內外讀者的褒揚。

《鏡報》是深受社會各階層重視的愛國愛港刊物,為香港的順利回歸和「一國兩制」事業的實踐作出過積極的貢獻。為此,前國家主席江澤民曾親筆為《鏡報》題詞:「以弘揚正氣之筆,寫愛國愛港之情」。國家的現任領導人和有關部門對《鏡報》也有不少勉勵和表彰。

由於《鏡報》辦報宗旨順應時代潮流,風格獨特,因此深得廣大讀者的歡迎。30多年來,鏡報象徵「鏡」的角色,如實反映海外事件,讓國內人士觀察和認識;亦如實反映中國內地事件,讓國際人士觀察和認識,在輿論界起到了明辨是非,匡正視聽的作用。鏡報除了在港澳有大量讀者外,還遠銷東南亞、歐美、澳洲和非洲等地,更是少數能夠進入中國13億人口生活中的境外刊物。

【法治為綱 科學理念引領改革——湖州“兩山”理念提出20周年系列報道之一】文/顏菁 鏡報高級記者  王繹為 鏡報記者“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是湖州20年的成功答卷:從理念到實踐,湖州正以更昂揚的姿態,朝著“生態文明典範城市”的目標奮力...
14/08/2025

【法治為綱 科學理念引領改革——湖州“兩山”理念提出20周年系列報道之一】
文/顏菁 鏡報高級記者

王繹為 鏡報記者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是湖州20年的成功答卷:從理念到實踐,湖州正以更昂揚的姿態,朝著“生態文明典範城市”的目標奮力前行,這份來自太湖之濱的綠色傳奇,正在續寫更加璀璨的篇章。從今天起,鏡報將以系列專題進行深度報道。

時間回溯到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湖州市安吉縣余村考察時,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點燃了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燎原星火。

二十載光陰流轉,湖州,作為“兩山”理念的誕生地和堅定踐行者,以二十年如一日的制度探索與創新,將這一理念從思想火種淬煉為驅動高質量發展的磅礴動能:湖州于2019年成為全國首個地市級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于2022年成為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于2024年成為首批國家碳達峰試點城市……

從立法約束到市場激勵,從單方面環境保護,到立體化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湖州打通了“源頭保護—過程管控—成果轉化”的制度鏈條,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複製的“湖州模式”。

生態法治堅定綠色發展路線

回頭看來時路,曾經的安吉,是浙江20個貧困縣之一。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安吉走上“工業立縣”之路,造紙、化工、建材等高污染產業促進了經濟發展,同時,也給安吉人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生態危機。

涸澤而漁的發展方式難以為繼。面對日益惡化的生態環境,安吉決定對污染企業進行徹底治理,陸續關閉了礦山和水泥廠。然而,這直接導致縣經濟大幅縮水,安吉走到了“要保護還是要發展”的十字路口。

2005年,習近平同志對安吉餘村的生態發展路線給予了高度評價,“緑色發展的路子是正確的,路子選對了就要堅持走下去。”給余村、安吉縣,乃至整個湖州市,打了一劑強心針。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湖州的生態法治工作,沿著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這條主幹道前行,以良好的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

2016年,湖州出臺《湖州市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條例》,這是全國首部生態文明示範區地方性法規。並以此作為“牽引龍頭”,逐步構建“1+N”的生態文明立法體系。

涵蓋綠色金融改革、美麗鄉村建設、生態旅遊促進等數個生態文明領域,共十餘部地方性法規陸續出臺,為全市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法治支撐。

2022年底,湖州在浙江省首創推出法護綠水青山政法綜合體,持續打造預防、打擊、修復、建設“四位一體”的生態司法保護模式。

近年來,湖州市執法司法實現“全鏈協作”,推出門聯合執法事項;數智平臺賦能生態警務,線索移送、辦理反饋實現線上協同;“司法碳匯”助力價值轉化,以認購碳匯方式來履行修復生態環境義務。眼下,湖州法治正聚點成網,為生態建設保駕護航。

2024年4月,湖州赴北京發佈《湖州市生態文明典範城市建設促進條例》,這標誌著湖州的生態文明法治建設邁上嶄新臺階。

從生態環境保護,到形成覆蓋生態治理、生態經濟、生態文化的生態文明建設體系,湖州正向“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目標趨近。

今年8月4日,湖州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出臺《湖州市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法治化實施方案》,聚焦重點難點問題,通過法治手段系統集成、協同發力,加快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

綠色考核體系激勵幹部能動創新

“法護兩山”給湖州確立前進道路,但如何因地制宜,將綠色發展路徑走出差異性?對此,湖州在幹部考核、評價制度上大做文章,先後落地兩個“率先”。

2004年,湖州在全國率先開始建立“綠色GDP”考核體系。簡單來說,綠色GDP考核是一種將環境成本考慮在內的GDP計算方法,其目的是鼓勵企業和地方政府在經濟活動中注重環境效益,通過實現可持續發展。

2023年,湖州率先在全國範圍內,頒發首個地市級“生態鼎”。這是湖州在生態文明領域設立的最高獎項,也是檢驗各區縣、各鄉鎮(街道)的工作實績的重要標準。

2023年9月4日,湖州市高水平建設生態文明典範城市暨美麗湖州建設推進大會召開,湖州市委書記陳浩在會議上指出,要以更深歷史縱深回望綠色發展鏗鏘足跡,以更強使命擔當持續擦亮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誕生地這塊“金字招牌”,朝著加快打造“六個新湖州”、高水平建設生態文明典範城市的目標勇毅前行。頒發“生態鼎”,是要激發全市上下建設生態文明典範城市的緊迫感、主動性。

通過推行、完善綠色考核評價體系,湖州實現了兩大正面效益。

一方面,這要求各區縣在進行招商引資時,需要著重考慮企業、項目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為湖州產業結構向低碳化、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基礎支撐。

長興縣的工業全域有機更新、能耗“雙控”攻堅等組合拳,提升了綠色低碳的發展水平;德清縣的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車聯網先導區等科技創新項目,增強了綠色動能的支撐力;吳興區妙西鎮的慧心穀綠奢度假村、長頸鹿莊園等文旅項目,打造了生態經濟的優勢產業……

另一方面,湖州市實現了政績觀的轉變,使得改善生態環境、增強地區可持續發展能力此類潛性的工作業績,能夠被看得見,從而推動了政府用人標準由“經濟發展”向“協調科學發展”變化。

生態價值轉化為經濟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部分。湖州要確保生態優勢源源不斷為經濟發展動能,完備的生態產品價值轉化制度必不可少。

然而,生態產品的價值核算是重點難題。方法體系不統一,不同研究人員採用的指標類型不一樣,就造成同一生態系統的評估結果不一致,不同類型的生態系統的價值評估難以對比。

對此,湖州採取分層次核算的方法。在安吉縣初步試點,開展生態產品基礎信息調查,在此基礎上,深入探索行之有效的價值核算辦法。

2023年10月,湖州市介紹發佈《特定地域單元生態產品價值評估技術規範》地方標準。“依託‘湖州市生態產品數字化平臺’,開展工業、農業、旅遊等領域核算,參考項目開發屬性選取核算指標,利用高分遙感、無人機航攝獲取基礎數據,針對項目開發進行生態價值影響評估。”湖州市發改委相關人員介紹。

據悉,湖州目前已開展核算項目179個,生態產品價值超80億元,為生態產品市場化開發經營提供決策參考。

在交易變現環節,湖州以市場化運營為抓手。

迭代“兩山合作社”平臺,推動資源多業態運營,吸引青年入鄉發展,帶動社會投資近200億元,帶動村集體增收1.6億元;將生態修復形成的生態產品價值增量,折算到生態旅遊資源開發經營權價格中,通過市場交易得以實現。

當山水重煥新顏,湖州昭示的不僅是“綠水青山”的永恆價值,更指出一條實現“金山銀山”的制度變革路徑:以生態法治錨定方向,以幹部考核激活治理,以價值轉化提供動力。這方水土的探索,已然昇華為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綠色治理新範式。

08/08/2025

盧寵茂局長蒞臨主禮翡翠絲帶擊退乙肝2025活動,香港乙肝基金會主辦

【數字金融新紀元 | 王善良:合規是RWA與穩定幣發展的加速器】◎訪談者/王善良律師  大成金融行委會WEB3研究中心主任、RWA研究院法律合規院院長◎主持/高璐 資深媒體人◎文字整理/鏡報記者 魏文鵬◎視頻/「香港鏡報YouTube頻道」...
04/08/2025

【數字金融新紀元 | 王善良:合規是RWA與穩定幣發展的加速器】

◎訪談者/王善良律師 大成金融行委會WEB3研究中心主任、RWA研究院法律合規院院長
◎主持/高璐 資深媒體人
◎文字整理/鏡報記者 魏文鵬
◎視頻/「香港鏡報YouTube頻道」、Facebook、華人頭條、微信公眾號

隨著香港8月1日正式實施穩定幣臨時法案,以及全球RWA(現實世界資產通證化)市場的快速發展,香港正積極建設國際Web3和數字資產中心。《鏡報》本期專訪RWA研究院法律合規院院長王善良律師,深入探討RWA和穩定幣的法律合規挑戰、全球發展趨勢,以及香港如何把握新一輪金融科技機遇,訪談由主持人高璐主持。

從RWA盛會到穩定幣風口

高璐:大家好,歡迎收看《鏡報》的視頻專訪節目,我是主持人高璐。今天我們邀請到RWA研究院法律合規院院長王善良律師。王律師您好!能否請您先用簡單幾句話,介紹一下什麼是RWA?

王善良:RWA是Real World Asset的縮寫,中文叫現實世界資產通證化。它指的是把現實中的資產通過一定方式搬到區塊鏈上,以發行代幣的方式,實現現實資產的全球流動性。

高璐:您曾發表過「RWA法律合規是RWA的加速器而不是絆腳石」這一演講,在業界引起很大反響。您為什麼這麼認為?

王善良:RWA的合規非常重要。過去的經驗說明,只有合規,事情才能走得遠、走得深。法律合規能增強參與者信心,為創新提供明確框架,也促進RWA項目落地。不合規會導致項目中途停止,浪費資源和機會。RWA涉及跨國法律,只有合規才能參與國際合作,否則容易被各國追責。所以合規是加速器,而不是絆腳石。

穩定幣是連接傳統金融與數字世界的橋樑

高璐:您提到穩定幣是RWA的基石。能否簡要介紹一下什麼是穩定幣?

王善良:穩定幣是相對其他波動性較大的虛擬資產而言的。它通常掛鉤美元、港幣等貨幣或黃金等實物資產。香港目前也在推動掛鉤港幣的穩定幣。穩定幣不僅是支付工具,還有其他功能。

高璐:和Visa、MasterCard等傳統支付方式相比,穩定幣有何優勢?

王善良:目前穩定幣市場規模約2500億美元,但年交易額超過20萬億美元。穩定幣交易速度快、成本低(幾乎為零),以秒或毫秒計算,全年無休,對傳統金融支付帶來巨大挑戰。

高璐:穩定幣如何連接傳統資產與數字世界?

王善良:穩定幣是現實世界資產和鏈上資產的橋樑,相當於RWA的血液,解決流動性問題。沒有流動性,RWA就無法運作。它也是連接Web2到Web3世界的關鍵,這一橋樑作用將越來越重要。

香港立法領先,打造數字資產中心優勢

高璐:香港8月1日開始實施穩定幣臨時法案,您認為這個法案的亮點是什麼?

王善良:香港的穩定幣條例立法較早,監管全面且明確。比如採用「相同業務、相同風險、相同監管」原則,通過金融管理局許可和監管。香港可以發行港幣穩定幣,也建議發行離岸人民幣穩定幣,實現雙輪驅動。這為香港建設國際Web3中心和數字資產中心提供了重要支撐。

高璐:不同國家法律體系差異很大,RWA如何實現全球認可?

王善良:RWA的全球流動性必然涉及多國法律。雖然各國對RWA的看法和合規要求不同,但有些基本原則是全球一致的,比如反洗錢(KYC)、反恐融資等,這是所有金融中心和機構都必須遵守的。

RWA項目的合規深水區

高璐:RWA項目在合規方面需要注意哪些關鍵環節?

王善良:RWA項目合規主要有兩條線:資金線和數據線。資金線涉及底層資產的評估、審計,代幣的發行,以及後續可能的DeFi質押等操作。數據線涉及資產的租賃情況、收益情況等數據如何上鏈,以及跨境合規問題。兩條線都要合規,項目才能健康運作。

高璐: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如何辨識RWA項目的真偽?

王善良:投資者需要審查幾個關鍵點:第一,底層資產是否真實可靠;第二,資產是否經過合法的評估和審計;第三,收益來源是什麼;第四,發行方和資產持有者的關係。香港正在建立RWA發行的登記系統,未來所有RWA項目都要在指定機構登記,這將大大保障投資者權益。

高璐:像摩根大通這樣的傳統金融機構進入RWA和穩定幣市場,您如何看待這一趨勢?

王善良:傳統金融機構的進入是非常積極的信號。他們帶來的不僅是資金和技術,更重要的是信任和流動性。這有助於整個行業的規範化和專業化發展,也標誌著RWA從邊緣創新走向主流金融工具。

給年輕從業者的建議

高璐:對於有志於投身這個行業的年輕人,您有什麼建議?

王善良:年輕人要沉下心來學習底層技術,Web3所有的創新依靠底層技術來支撐;要有耐心,堅持長期主義,不要被行業的一些誘惑所迷惑。只有真正掌握了技術和合規,才能在這個新的金融時代立足。同時要保持學習的心態,因為這個行業變化很快。

高璐:非常感謝王善良律師的精彩分享,希望通過今天的訪談,能讓更多人了解RWA和穩定幣的發展前景,也期待香港在建設國際金融中心、Web3和數字資產中心方面取得更大成就。

02/08/2025

擦亮眼睛:RWA項目合規的深水區

02/08/2025

香港立法領先 打造數字資產中心:專訪王善良律師 第二集

02/08/2025

合規是RWA與穩定幣發展的加速器:專訪王善良律師 第一集

25/07/2025

香港國安法頒布實施5周年特別訪談 第三集:加強青少年國安教育 向世界講好香港國安故事

25/07/2025

香港國安法頒布實施5周年特別訪談 第一集:國安法的社會成效非常顯著

25/07/2025

香港國安法頒布實施5周年特別訪談 第二集:國安法重視人權 同時增強投資者信心

【看好香港,投資者的信心是對國安法的認可】今年是香港國安法實施五周年。5年來,香港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社會秩序穩定,經濟發展迅速,香港鏡報本期訪談邀請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委員、香港立法會議員梁美芬,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委員...
25/07/2025

【看好香港,投資者的信心是對國安法的認可】
今年是香港國安法實施五周年。5年來,香港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社會秩序穩定,經濟發展迅速,香港鏡報本期訪談邀請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委員、香港立法會議員梁美芬,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委員、香港立法會議員李浩然和香江智匯秘書長、香港教育大學教授顧敏康探討香港國安法的重大意義和顯著成效以及未來面臨的挑戰,討論由顧敏康教授主持。

香港國安法的社會成效非常顯著
顧敏康:香港國安法實施五年來,對香港的積極作用是有目共睹的,現在請兩位就香港國安法的成效發表見解。
梁美芬:很高興可以跟大家分享五年來的一個經驗,我認為國安法通過以後效果非常顯著。上一屆立法會,國安法還沒有落實,大家想想是什麼情況。立法會裏除了鐘聲,就是打鬥的場面,幾乎一個議案都沒辦法通過。很多人肆無忌憚,無論他是議員還是教授,都是拿著一堆對年輕人有欺騙成分的材料去宣傳。整個社會,上學教學,都不能正常。但是今天一切都恢復了。我在這裏做節目不用害怕,不需要保安來保護。做生意不會再怕說了一個什麼意見,馬上汽油彈就飛過來,大家想一下是什麼情況。國安法就是定海神針。
李浩然:國安法對香港社會的穩定作用,是顯而易見的。過去十多年,香港經歷很多社會動亂,導致正常生活都沒辦法進行,更不用說經濟發展了。香港國安法以及維護國家安全條例通過以後,經濟基本已經恢復了,我們要開始面向未來。最近香港金融業準備推出穩定幣,如果沒有穩定的條件,基本是不可能的。同時我們也在推很多重要的支柱產業,比如說創科,如果沒有一個穩定的環境,就沒辦法吸引優秀的人才來香港。香港是一個國際大都會,比如說香港是除法國以外最大的一個法國群體居住的地方,有很多人在香港比較混亂的時候離開,現在慢慢也回來了。我們看到越來越多不同國家的人聚集在香港,任何人都是追求一個穩定和安全的生活,所以香港現在的環境吸引了更多的人才,就是國安法給香港帶來的最實質性的變化。

弄懂國安法及其執行機制
顧敏康:國安法和國安條例在香港生效執行,尤其是國安法實施五年,對於這兩部法的法律體系,或者說宣傳的進一步完善,有什麼看法?
李浩然:香港過去對於國家安全概念很模糊,也很陌生。殖民統治的英國,不會為香港立一個國家安全法,它從來考慮的都是英國國家安全。香港其實從殖民時期開始,有大量跟國家安全相關的法律藏在不同的條文裏。比如說維護國家安全條例,有超過60%的條文罪名,原來就已經存在香港的法律系統裏面。從這個角度來理解,國家安全法在全世界任何一個體系,任何一個國家都非常普遍,美、英、日、韓都有國家安全法。國家安全法就是一個非常普遍的法律,只是香港過去處於特殊的被殖民管制的時候,這個概念故意給模糊了。很多民眾不一定明白,為什麼我們有23條,又有國家安全法,又有維護國家安全條例,他們之間的關係是怎樣的?基本上23條是一個大帽子,他對於香港應該要立一些法律來防範一些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給了一個方向。2020年,由全國人大常委會訂立的香港國安法,包括分裂的、顛覆政權的、恐怖活動的以及勾結境外勢力的四個罪行。但是23條裏面還有一些要求,當時的立法是不包含的,所以在去年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立法,就把沒有滿足23條要求的餘下的一些罪行都包含了。2020年訂立的香港國安法,加上去年的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共同組成了香港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體系,也滿足了基本法23條的要求。
梁美芬:我們三個都經常推廣國安法和根據基本法23條立法的維護國家安全條例。我們現在是兩個制度兩個法,有國安公署也有香港的國安委。透過最近的一個附屬法律,已經厘清關係,但在推行過程中,仍然要關注很多方面。這兩個法有些東西還沒有寫的很清楚,中間如果我們不做好宣傳教育,普通人看到成文條例,理解不了很多在普通法裏面才懂的東西。我幫過兩個案例,是關於法輪功的案子,我是做專家意見,最後法庭沒有接納所有三位權威專家的意見。案情我不說,最主要指控的不是法輪功的人,而是反對他們法輪功口號的人,他們的口號國安法和國安條例是不容許。但是,這一批愛國人士給告了,檢控他們比方說把那個設置港獨內容的杯子拿走放在垃圾箱旁,結果以破壞財物告他們刑事罪。比方說手機寫著威脅國家安全的內容,結果寫的人沒事,把它拿到一個地方放好就有問題。有幾個人因為受不住香港法庭審案,他們就寧可認罪,這是什麼道理?我很愛護我們的警隊,但是這個案子,從檢控這批愛國人士的時候,就說不是警方的責任,你要去律政司,非常不公平。他們是單純的愛國的人士,結果弄到牢獄之災。所以必須要懂憲法、基本法、國安法之間的關係。你不能隨便找一個普通的刑法,那國安法在哪里?憲法在哪里?

國家安全是保護一個整體的概念
顧敏康:我們現在法律有了,執法的過程中,還涉及到對法律的理解。執法程式如何合理的推進,把一個案子使得全社會感覺到公正公平。
國安法頒佈以後,很多人擔心市民的權利、自由如何得到更妥善的保障,怎麼處理“合理批評”與“危害國安”之間的關係,平衡好兩者的關係。
梁美芬:國際社會對國安法和國安條例可能有些偏見。我想越熟悉國際法,就越知道香港國安法和國安條例是多麼維護人權和言論自由。國安條例裏說明是要保護無罪推定,保護人權。我們的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第二條特別講到,要維護基本法39條提到國際人權公約當事人的權利。國安法是完全符合國際標準,是充分參照西方國家、特別是普通法國家所有最新的發展都考慮吸收進來。英國美國的國安條例要辣的多,甚至是把一個人只要懷疑就可以抓,我們沒有跟他們同樣的做法。所以,我們要多宣講,跟國際的practice越比較,香港是更好更寬鬆。希望大家不要隨便聽到什麼沒憑沒據就蓋帽子。有國安法之後,我們才能好好的做生意,才能恢復一個正常的政治和經濟穩定的社會,才能發展。
李浩然:國家安全法所針對的,都是一些非常嚴重的犯罪行為。我們可以看到,在整體立法過程裏,對於人權的保護,對於人的自由的保障,是擺在一個非常高的地位,通過立法,對於國家安全、社會穩定,以及個人權利和自由,做了比較好的平衡。
法律的作用就是給個人的權利和自由比較合理平衡的保障,你享受你的自由不會傷害到我,我享受我的權利也不會傷害到你,這是法律最根本的一個定義。我們講社會安全、人身安全、國家安全,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範疇,國家機器運轉不了時,不可能談任何自由的人權。
顧敏康:香港過去一些人對於自由的理解,也是有誤解的,他可能認為自由是絕對的。其實國安法也好,其他法律也好,都是提供了一條紅線,你在不超越這個紅線的前提下,可以充分保障自由。
李浩然:是的,國家安全要維護的就是防止一些人來破壞全體國民的安全,是保護一個整體、保護更多老百姓的概念。

投資者的信心,是對國安法的認可
顧敏康:國安法、國安條例頒佈以後,香港社會秩序穩定,國安法對香港經濟、營商環境帶來的積極效應。您既是學者,又是立法會議員,同時也是一個重要的企業領袖,這方面把您的獨特見解跟我們分享一下。
李浩然:恢復社會穩定以後,香港的FDI創了新高,將近1200億。從商界的角度,為什麼願意去一個地方投資?很簡單,因為對這個地方有信心,能在這裏賺到錢,投進去的錢是安全的,可以拿得回來。如果全世界有大量的錢願意到香港來,意味著看好香港未來的發展。最近非常多的基金來到香港,有些基金在疫情期間去了比如說新加坡,最近都回來香港了。全球有大量的資金來香港,一些實業的投資,或者股票市場的投資,實際上已經是非常明顯的信號。近年來,香港股票市場作為國際規避風險的作用比過去明顯了,也說明投資者對這個地方是有信心的。實際上也是對國安法的一種認可。
梁美芬:沒有國安法之前,香港沒辦法發揮一國兩制最大的優勢。在一國兩制的制度下,香港在國際上是最自由的經濟體。稅務政策、中英文雙語服務、熟悉普通法也熟悉中國法律的專才。這種優勢在之前沒辦法體現出來,各地來的人到機場都沒辦法進來,開車回內地又被敲詐八千塊錢,這個不是香港。現在我們回到真正的香港,東方之珠的香港。很多國際投資,必須是向政治穩定的地方走,必須是到稅務低的地方去投資。香港是一流的投資環境,一國兩制最大的優點已經顯露出來,我們歡迎世界各地的投資者來到香港,法制的香港,就是投資者最需要的。

國安教育最理想的狀態是內化
顧敏康:加強國安教育,重塑青少年價值觀,維護國家安全意識,在這方面您有什麼見解?
梁美芬:十幾歲的人為什麼會仇恨自己的國家?當然是我們的教育出了問題,我相信這些人給洗腦了。一個手機,裏面很多碎片化的資訊。我們應該有一個國家安全意識去瞭解各類型的影片,不希望他們由此誤墮法網,不知道這些東西的危害性有多大。我們要有更高的科技,才能detect到源頭問題。內地這方面的科技真的是超越我們,他們在堵截源頭方面比我們香港的技術高很多,我覺得我們得跟人家合作。實際上並不是要阻止什麼,而是認識多了,各行各業自己、自己公司、自己做的事才不會誤墮法網。
李浩然:一個法律,最好的狀態是一個人內化的狀態。比如說香港是一個法制社會,大家都很認可,因為大家都把守法放在心裏,也成為我們的行為規範。國安法也一樣,國安教育最理想的狀態就是把對於國家安全的意識,內化到每一個人的心裏。要做到這一點,從教育的角度,首先要知道什麼是國家安全法,知道這個法的目標是什麼。第二,就是要有意識相信這套東西,成為自己的想法。香港國安法的第四條提到關於教育的問題,提的不是國安法教育,是國安教育以及守法的精神,希望大家有國安意識以及要守法。有了這個意識,就會更多去關注以及明白為什麼要守法,是為了全體國民,也是為了自己。

培養國家意識,維護國家安全
顧敏康:國安法頒佈五年以來,西方國家的看法很多是負面的。我們執行國安法以後,也有很多成就,怎麼說好這些故事,或者說未來,我們怎麼應對非傳統的國安威脅?
梁美芬:首先我們要有韌力,有信心,要多在西方傳媒講。實際上現在西方對於他們一直以來相信的民主制度,已經是崩潰的。在這種環境下,我們最好走自己的路,因為走得通。我們需要國家安全,我美國的親戚朋友都不知道香港當時是這樣,現在以為香港還在亂。我們可以透過鏡報這種social media不斷的講,不厭其煩的講,講我們真正的情況。不一定天天掛著國安招牌,最近我為什麼推動對外交流合作?跟他們講香港真實的故事,讓他感受到國安法真是幫了香港人。實際上我認為是救了香港,我們不能用一種思維偏見,就拒絕國家幫我們。有很多外國朋友也很愛香港,但是剛才我們說的話,他們可能從來沒聽過,只有一些反對我們的人去跟他講,所以我們必須要開更多這種頻道。
李浩然:面對未來,我們對於國家安全還有很多的需求。我們總體國家安全重點的安全領域,開始是16個,現在是20個,主要都是因為科技帶來的一些新的需求,包括數據安全、太空安全、生物安全,這些新型的安全需求都是新科技所帶來的。比如說數據化的區塊鏈化的貨幣時代,香港非常快速的回應時代的需求,已經訂立了關於穩定幣的相關立法。傳統的貨幣都是中心化的,有一個央行來發行貨幣,但是穩定幣以及很多新型的數字貨幣是去中心化的,利用的是區塊鏈技術,這種情況下,金融安全肯定跟過去不一樣,會有新的需求誕生,也包括立法。對於科技所帶來的新的安全需求,會進一步有一些相關的法律來構成一個更加完整的對於國家安全保護的一個體系。
維護國家安全條例訂立的時候,政府做了一個諮詢,把不同的普通法做比對,我們定罪的標準跟國際上的法制,包括量刑總體是還輕的。一比較,非常清楚。同時,要給老百姓看到國家安全的重要性。隨著國際局勢的惡化,這個世界並不太平。但在我們國家,在亞洲地區,總體來說還是比較平穩的,所以很多國際資本流到亞洲地區來避險。老百姓很多時候不太明白國家安全跟自己有什麼關係,如果沒有相關的法律作為保障,沒有相關的國家能力來保護我們,我們會不會也面臨同樣的爭端?很多事情好像離我們很遠,但實際上也很近。國際上所發生很多事情,恰恰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反思。香港市民要珍惜國安法頒佈以後帶來的社會穩定、經濟發展這樣良好的局面,應該更好的培養國家觀念,國家意識,自覺維護國家安全。
顧敏康:非常感謝梁美芬議員、李浩然議員發表的精闢見解,我們期待以後有更多的機會探討這方面的問題。

【無視美國「關稅亂流」 只見「一帶一路」漩渦】蔡威  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媒體主編中國在全球南方(Global South)的戰略佈局眾所皆知,也被視為與美國及其盟友相對的組織戰術,結盟已開發中國家為主體的「全球南方」,抵禦已開發國...
21/07/2025

【無視美國「關稅亂流」 只見「一帶一路」漩渦】
蔡威 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媒體主編

中國在全球南方(Global South)的戰略佈局眾所皆知,也被視為與美國及其盟友相對的組織戰術,結盟已開發中國家為主體的「全球南方」,抵禦已開發國家為主體的「全球北方」。如今,已對全球經濟產生正面助益,包含亞投行的成立、中巴經濟走廊,並與東南亞、印度洋、中亞、西亞甚至到歐洲國家的對接,早已開啟地緣政治上的全新篇章。
隨着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再度掀起一波民族主義的「關稅大戰」,全球貿易體系陷入風雨飄搖,過去所謂全球北方的的聯盟體系,同樣難逃關稅大刀;發展中國家與新興市場,反而應更珍惜一帶一路所提供的基礎建設機會與區域整合藍圖。然而,卻有台灣官方媒體推出專題評論,以極挑剔視角審視中國所推動的「一帶一路」倡議,刻意強調單一失敗案例、財政風險與地緣挑戰。世界各國正在面對全球秩序重組,我們不妨從政治、經濟以及台灣自身視角,重新檢視這種唱衰「一帶一路」的評價,是否過於片面詮釋,以致錯失辨析全球南方的可能契機。
美國主導的全球北方陷入「關稅之亂」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以來積極重啟關稅,外界形容是秩序的摧毀者再度上場,今年四月陸續宣布要對各國施以「對等關稅」,透過極端貿易政策對全球金融市場造成衝擊,反映的是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政策升級。特朗普第一屆執政對約3800億美元的進口商品課徵關稅,但第二屆政府課徵的關稅總額恐將超過1.4兆美元。
特朗普對於墨西哥、越南、歐盟等國產品也不手軟,如同一場「全域經濟戰」全面開打,無疑重啟2018年關稅之亂的惡夢,特朗普當年對中國商品課稅超過3600億美元,導致全球供應鏈失序、農產品出口重挫、汽車製造業被迫外移。國際貨幣基金(IMF)也曾指出,特朗普關稅戰對全球GDP年成長造成至少0.8%損失,隨着特朗普回歸執政,強推國族主義「高額關稅」,對已脆弱的全球北方體系無異再次重擊,特別是歐洲與亞洲盟邦,恐因被「綁架」於美國單邊政策而進退維谷。
由此可知,全球北方體系陷入保護主義、地緣政治與規則失靈的「去全球化」漩渦。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不論過去以美國為首的全球北方,南方世界早已開始透過加強區域合作、投資基礎建設、去美元化等金融安排來另起爐灶,反觀「一帶一路」恰好填補了這個秩序真空。
中國「一帶一路」與全球南方的磨合蛻變
一帶一路的契機在於降低他國基礎建設赤字與區域整合動力,根據世界銀行數據指出,2040年全球基礎建設融資缺口約為15兆美元,其中多數集中於亞洲與非洲地區,「一帶一路」正是回應這一缺口的中國方案,自2013年啟動以來投資已超過一兆美元,超過150個國家地區,基礎建設包括公路、鐵路、水壩、港口、通訊與數字基礎建設。
台灣卻有特定媒體刻意採用負面報道,忽略一帶一路合作國家的政局不穩、財政脆弱、內部問題等,強調如寮國鐵路(稱為「換得三瓶啤酒」)、斯里蘭卡機場(變成「穀倉」)、埃及新首都(淪為「空城」)等失敗案例,強調是與合作中國導致,直指透過商業模式來洗產地。事實上,「一帶一路」早已進入「品質提升日程」,過去「鋪馬路、建港口」的重資本合作模式,逐漸轉向「數字、綠色絲路」等軟性整合。
與負面報道形成對照的是,諸多國家在一帶一路中已獲得了實質利益,例如寮國「中老鐵路」,連接中國雲南,大幅提升兩國之間的貨物運輸效率,促進了彼此的貿易和旅遊業發展。衣索比亞的亞的斯亞貝巴,「吉布地鐵路」提高貨運效率超過一倍,躍升非洲工業出口走廊。印尼與中國合建「雅萬高鐵」成為東南亞首條高鐵,雅加達到萬隆從3小時縮短為40分鐘,明顯提升地區互聯互通。全球南方國家運用一帶一路開啟多邊合作,不乏各種成功參與案例。
此外,不具全球南方鮮明色彩國家,包含希臘比雷埃夫斯港在中資管理下成為地中海貨櫃樞紐;塞爾維亞借由中國貸款升級高速公路,而與中東歐形成物流通道。這都說明一帶一路不是單一模式,而是因地制宜的「合作拼圖」。
台灣「新南向」神話下的唱衰戲法
賴清德上任後拋出「脫中入北」的政經策略,延續民進黨當局的「新南向政策」,強調台灣朝向「自由民主」、「高端技術」、「歐洲聯邦」的全球北方,意圖從供應鏈、產業、金融與文化切斷對中國的依賴,卻忽略了地緣現實。台灣與中國經濟連動度依舊頻繁,2012年簽訂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以來享受「關稅讓利」,每年約莫超過1000億美元出口直通大陸;歐洲市場雖有潛力,但其政治風險、文化障礙與物流距離遠不如東亞地區。
民進黨以「脫中入北」作為兩岸冷戰話術,要將台灣嵌入「全球北方」民主陣營,以合理化對中國政策的對抗姿態。然而,在全球南方陸續轉向多邊自主與區域發展的結構下,這種新南向可能讓台灣陷入戰略孤立。回顧歷史,台灣對中國經濟的態度從李登輝時代的「戒急用忍」、陳水扁時期的「積極開放、有效管理」,到馬英九「大膽西進」等政策,始終圍繞着如何平衡「風險」與抓住「機會」。蔡英文上任即推出「新南向政策」,企圖擺脫對中國的經貿依賴,而強調與東協、南亞、紐澳合作。根據中華經濟研究院數據,新南向貿易比重始終未超過中國市場三分之一,顯示出實質影響力有限。台灣政黨歷經政策迴盪,從「大膽西進」到「雁行理論」的空轉,再以「脫中入北」最為空洞。
賴當局如今悄悄暫緩「北進歐洲」的假旗行動,刻意忽略「南方路線」的結構優勢,也未提出有效策略,彌補一帶一路或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等區域整合機會。更荒謬的是,台灣官媒竟將寮國等國基礎建案失誤過度放大,藉此醜化中國一帶一路,企圖掩飾自身缺乏區域戰略的根本事實。
去除「冷戰迷思」 看見一帶一路的未來契機
台灣官媒無視美國「關稅亂流」,只見「一帶一路」漩渦,刻意揭露特定項目的失敗價值,過度集中於負面敘事,隱匿對中國整體戰略與各國制度演化的理解,使其評論基於意識形態輸出,繼續炒作中國恐懼論,無法理性評估一帶一路的演變、磨合與調整過程,承認中國在全球南方所扮演的關鍵角色。
美國特朗普重返政壇,迫使全球北方陷入「關稅崩解」困境,中國與南方國家的互聯互通,強化基礎建設成為維繫全球供應鏈與穩定市場的關鍵命脈。然而,一帶一路,可能不是完美藍圖,卻在今日混亂的政治經濟中提供了穩定的可能,唯有去除冷戰迷思,才能看見全球南方的未來契機。

烽火記憶 筆墨山河 香港各界紀念抗日戰爭勝利80週年大型圖片及書畫作品展
18/07/2025

烽火記憶 筆墨山河 香港各界紀念抗日戰爭勝利80週年大型圖片及書畫作品展

Address

香港灣仔告士打道227-228號生和大廈2樓全層

Opening Hours

Monday 10:15 - 17:00
Tuesday 10:15 - 17:00
Wednesday 10:15 - 17:00
Thursday 10:15 - 17:00

Telephone

+85225769288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鏡報月刊 The Mirror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Business

Send a message to 鏡報月刊 The Mirror:

  • Want your business to be the top-listed Media Company?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