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聲號

眾聲號 「眾聲號」是一個本地紀錄片平台,讓喜歡紀錄片的人可以互相吸取養份

【眾聲Playlist|歐亞紀錄片週推介《最後老竇》】這是一個出門需帶字典的老人家的大冒險,是一個善良的長者(他一生做過的壞事,只是年輕時曾怒罵的士司機)的驚喜故事;這是Filip 與父親之間的共同回憶,是愛,也是父子的最後旅程。 導演、製...
17/07/2025

【眾聲Playlist|歐亞紀錄片週推介《最後老竇》】

這是一個出門需帶字典的老人家的大冒險,是一個善良的長者(他一生做過的壞事,只是年輕時曾怒罵的士司機)的驚喜故事;這是Filip 與父親之間的共同回憶,是愛,也是父子的最後旅程。

導演、製片人Filip,是瑞典電視台的著名的節目主持人,也是片中主角之一。他的父親是一名法文老師,以為父親退休後會迎來精彩新一頁,豈料老人家竟沒精打采地長期窩在家中的安樂椅, 母親提深知長此下去,他必會加速衰老。

Filip知道爸爸很喜歡法國,昔日每年夏天全家都會自駕遊到法國旅行。父親的眼中,法國一切都是美好的。為讓爸爸重拾對生活的熱情,他聯同好友為爸爸安排個獨一無二的法式旅行。他們更找來一輛當年家庭旅行用的同款車自駕遊,由瑞典駛到法國,誓要復刻經典場面,冀重燃父親心中那團火。

可惜完美的安排,在第一天就出亂子,老父跌倒住院,是否繼續行程都成問題。整趟旅程,都充斥著這些驚險與驚喜,有笑有淚。

最感人一幕,老父千辛萬苦終於到達法國邊境,Filip 見父親光看到法國的標誌,就已面露微笑,所以決定讓爸爸坐在車上掌肽盤,他和朋友合力推車,讓父親「駛」進法國境內一圓心願,看著老人家的笑容,隔著熒幕都能感受到那份喜悅。

整套片用上戲劇性的配樂融入法國的美景,而主角竟是那個推著助行器的老人家,恰巧成了一個有趣鮮明的對比。

然而無論場境怎樣復刻,眼前老態龍鍾的父親再不是當年的強人,接受人生中的無能為力,是父子各自需面對的必修課。接受最愛的人已年老體衰,然後活在當下、活好當下,或許就是Filip這趟法國之旅最大感悟。

每個人與父母都有一趟 (有形無形的)「旅程」,當中的情節或不相似,唯其中的情懷大抵相近。就讓這部95分鐘暖心的溫情小品,先為你打開行程的第一頁。

⏰放映場次:
27 Jul (Sun) / 1:00 PM / IFC
1 Aug (Fri) / 7:50 PM / PE

🎬Trailer Link: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SuhlEw4258

📍想知更多《歐亞紀錄片週》資訊,可瀏覽以下網址:
售票網址:https://www.cinema.com.hk/tc/movie/special/32
歐亞紀錄片週網址:https://bc.cinema.com.hk/festival/eadf2025/
網上小冊子:https://bit.ly/EUAsiaDocs2025booklet

**換票證已送完,謝謝參與**
🔥同場加映
送《歐亞紀錄片週》戲飛
送飛方法:
1.LIKE「眾聲號」FB專頁/IG,Like和Share此Post
2.留言選一套你想看的《歐亞紀錄片週》紀錄片,即可獲贈《歐亞紀錄片週》換票證一張,名額有限,送完即止。

17/07/2025

【送《歐亞紀錄片週》戲飛】
****換票證已全數送出,謝謝各位參與****
🔥送飛方法:
1.LIKE「眾聲號」FB專頁/IG,Like和Share此Post
2.留言選一套你想看的《歐亞紀錄片週》紀錄片,即可獲贈換票證一張,名額有限,送完即止。

《歐亞紀錄片週2025》由歐洲聯盟駐香港及澳門辦事處與百老匯電影中心合辦,今年紀錄片週將15部發人深省的歐洲紀錄片帶到香港的電影院,同時呈獻五部亞洲紀錄片。這一系列的紀錄片深入探討各種主題,涵蓋環境保護、人權、LGBTIQ+、長者照顧、性別平等和面對戰爭的堅韌等範疇。

🎞完整片單:
▶️開幕電影《森林保衛戰》Once Upon a Time in a Forest | 芬蘭
▶️《她的漫活日常》Behind the Lines|比利時
▶️《捷克愛的故事︰平面設計篇》Identity: A Czech Graphic Design Love Story |捷克
▶️《說出他們的名字》Das Deutsche Volk|德國
▶️《忘記和記》Don’t Forget to Remember|愛爾蘭
▶️《獸父這一家》Saturno|西班牙
▶️《看我今天怎麼戰》Viktor|法國
▶️《穿越時空的發現號》/《變形記之木歌物語》Lisca Bianca / Metamorfosi – Story of a Song of Wood |意大利
▶️《黨的大導演》The Propagandist |荷蘭
▶️《烈火圍城》To Close Your Eyes and See Fire|奧地利
▶️華沙電影學院紀錄短片精選 Warsaw Film School - Documentary Highlights|波蘭
▶️《逐水飄流》The Melusinas at the Edge of the River|葡萄牙
▶️《最後老竇》The Last Journey|瑞典
▶️《流離之驅》Stray Bodies|瑞士
▶️《有種堅瓷叫烏克蘭》Porcelain War|烏克蘭
▶️《寫不得夏娃》Writing Hawa|阿富汗
▶️《直男脫單大作戰》The Dating Game|中國
▶️《Punk到盡頭便是酷》Queer as Punk|馬來西亞
▶️《夜狼來了》The Wolves Always Come at Night|蒙古
▶️《街上眾聲喧嘩》Streets Loud with Echoes|哈薩克

📍更多資訊可瀏覽以下網址:
售票網址:https://www.cinema.com.hk/tc/movie/special/32
歐亞紀錄片週網址:https://bc.cinema.com.hk/festival/eadf2025/
網上小冊子:https://bit.ly/EUAsiaDocs2025booklet

歐亞紀錄片週2025
🗓日期:2025年7月22日(二)至8月10日(日)
📍地點:
百老匯電影中心
PALACE ifc
PREMIERE ELEMENTS
票價:$95
百老匯電影中心會員可享戲票優惠︰$76(百老匯電影中心場次)和$80(PALACE ifc及PREMIERE ELEMENTS場次)
持有效的全日制學生證者,可享優惠價$45購買學生票。
百老匯電影中心會員憑百老匯院線手機應用程式戶口內之電子優惠劵,可享《歐亞紀錄片週》戲票買一送一優惠。

#歐亞紀錄片週2025
#紀錄片

【「聲音說故事」活動精華(二)|變數與可能——紀錄片的聲音設計】除了劇情片外,Cyrus亦為不同紀錄片進行收音與聲音設計的工作。講座中,Cyrus以自身經驗,分享了紀錄片收音與聲音設計中的限制與可能性。在技術的處理上,Cyrus直言紀錄片比...
10/07/2025

【「聲音說故事」活動精華(二)|變數與可能——紀錄片的聲音設計】

除了劇情片外,Cyrus亦為不同紀錄片進行收音與聲音設計的工作。講座中,Cyrus以自身經驗,分享了紀錄片收音與聲音設計中的限制與可能性。

在技術的處理上,Cyrus直言紀錄片比劇情片具有更多限制。不像劇情片那樣能夠拍到滿意為止,紀錄片的拍攝通常不像預期,而且規模較小。「紀錄片的拍攝一般比較簡單,可能都是在相機頂掛一枝麥克風,拍攝一些環境聲;訪問或者有人說話的時候,可能最多就是夾一支麥克風在他身上,我們大部份收集到素材就是這兩種,但對紀錄片來說其實已經足夠,後期已經可以做很多東西。」受條件所限,有時收回來的聲音不盡人意時,Cyrus笑言自己會用那些插進電話就能用、幾百元的小麥克風:「一次在深水埗北河街、基隆街一帶拍攝時,很多人在買菜、叫賣;那些店舖不斷廣播:十元三件......我站在十字路口,立刻拿麥克風出來錄音,收集這些隨機的東西。」在紀錄片的拍攝中,經常會遇到不太理想的情況,沒可能永遠都帶著整副工具在背包。即使這些小麥克風的質素不算很好,Cyrus卻認為那一刻首要考慮的是內容:「紀錄片中,內容是最重要的。只要那個聲音的質素不是說不見得人,而且只是用作環境聲的話,其實只是一種環境的協助呈現。」紀錄片的拍攝,經常存在大量變數,作為收音師及後期聲音設計師,Cyrus亦需要將這些變數考慮在內,在收音時隨機應變。

參與不多紀錄片製作,讓Cyrus認識到紀錄片的敘事,比想像中存在更多可能性。「我曾為一套尼泊爾紀錄片作早期聲音設計,大概是講在喜馬拉雅山脈旁邊的一條村落,到了冬天時,村民都會因為寒冷而集體搬回城市,唯獨兩位老婦永遠留守在村落,因為她們嫁給了同一個丈夫,丈夫死後各自給她們留了一間屋子,她們害怕一旦走開就會被對方霸佔屋子。」Cyrus笑言這樣戲劇性的情節「好好玩」:「她們兩間屋的距離大概相差30米左右,二人經常在露台互相看著對方、對峙;導演說大婆有一隻狗、幾隻羊;二奶就有不知道多少隻馬......她們一定要分清楚自己的資產,這件事我們要在紀錄片清楚交代,所以其實我們單是設計那些動物的叫聲就很好玩,因為在兩位婆婆對戰的時候,我們怎樣令觀眾找到兩家人的視角,就只能用動物的叫聲,即是那些雞啊、動物啊叫得很近,或者在30米外的叫聲的時候,用這些方法去找到她們二人的分別,透過聲音去呈現出那個物理空間的狀況,從而帶出二人的對峙狀態。」有趣的「情節」,為Cyrus帶來了更有趣的聲音設計經驗。

藝術源於生活。紀錄片雖以「紀實」為重任,但有時所謂現實,往往會出現比戲劇更戲劇化的變數與可能性。紀錄片的真實與動人之處,往往來自於細節的捕捉,而聲音正是這種細節的重要一環——它不僅是技術的體現,更是敍事的延伸,為紀錄片的呈現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

#眾聲紀錄節
#聲效設計

#紀錄片

【「聲音說故事」活動精華(一)| 立體空間呈現——劇情片的聲音設計】從電影系畢業後的鄧學麟Cyrus,十多年來一直為紀錄片與劇情片進行現場收音及後期聲音設計的工作。講座中,Cyrus分享了自己為兩種不同影片形式設計聲音時的經驗,探討了非虛構...
27/06/2025

【「聲音說故事」活動精華(一)| 立體空間呈現——劇情片的聲音設計】

從電影系畢業後的鄧學麟Cyrus,十多年來一直為紀錄片與劇情片進行現場收音及後期聲音設計的工作。講座中,Cyrus分享了自己為兩種不同影片形式設計聲音時的經驗,探討了非虛構與虛構影片之間各自發揮空間與界限。

以劇情片而言,Cyrus直指聲音和影像是一個很好的分工。「聲音的存在,則是要讓觀眾知道畫面的外面和人物的內心發生了什麼。」Cyrus播放《看我今天怎麼說》中女主角素恩畢業的一場戲,以內裡素恩所聽到「㪐㪐㩿㩿」、嘈雜紛擾的聲音作例,「這場戲中除了對白聲外,其他聲音和聲效都是『做』(後期設計)出來的。我們想要營造的是一種被人群淹沒、只能勉強能聽到對話的狀態,而為什麼所有東西都那麼大聲、那麼『爆』?不只腳步、就是連花束的紙聲、那些車經過、旁邊的相機的快門聲,這些聲音都是我們加進去的,而且聲音都很大,為什麼會這樣?」Cyrus提到會這樣設計,是因為導演黃修平想為觀眾建構出人工耳蝸的體驗:「在人工耳蝸的世界裡,聾人朋友是沒有辦法判斷距離的,所有的聲音對他們來說都是一樣,沒有前後遠近之分。所以在畢業禮當下發生的事情,對素恩來說是『炒埋一碟』的,一切都是那麼吵、那麼大聲,所以她才會那麽不舒服,這就是我們想要做到的效果。」相反,大排檔的一場中,則是素恩初次接觸手語的場景:「大排檔那場很關鍵,就是由很喧鬧嘈雜的一個氣氛,進入一個不需要聲音去輔助他們溝通的模式。這也是與畢業禮那場類似的設計,透過聲音再去凸顯出這個對比。」在劇情片裡,聲音設計就是從無到有,去呈現出畫面無法帶給觀眾的另一個世界,「因為收集到很乾淨的素材,所以我們可以將它們分層,每一樣都可以處理、都可以變,甚至到了最後,能變成與我們最初預設中完全不同的意義。」

雖然劇情片為 Cyrus提供了更多的發揮空間,但放映的場地卻會影響到Cyrus在聲音設計上的實際考量。「聲音設計中,我們最大的課題是如何擺放、呈現空間,究竟我們在設計一個怎樣的空間給觀眾去體驗整個作品?那是一個戲劇的空間,或說是反映現實的物理空間。」Cyrus直言在設計前,他都會先問導演會在什麼地方放映:「因為可以很不同,譬如你在戲院放映,就是一個很專注的空間,我們可以更任性地、沒有那麼大包袱地去設計,因為觀眾一定是會安坐在一個漆黑的密閉空間;但如果導演說是在社區放影或是一些戶外場地,可能我們就要向實際方面考慮,就是以觀眾能夠閱讀、清晰易明為主,將一些東西(的聲音)放前一點、大聲一點。在室外或者放映設備不是那麼好的空間,清楚是比較重要。」放映場地的不同,Cyrus在聲音設上的優次考慮亦會不同。

「影像是一個平面。」而如何為觀眾呈現出一個更立體的空間,去協助其了解劇情和角色的內心世界,則需要聲音的各種輔助。正是由於不同平面間的互相配合,立體才得以形成;或許在戲劇中,聲音與影像的關係亦是如此。

#眾聲紀錄節
#聲效設計

#看我今天怎麼說

【「紀錄片不只《鏗鏘集》工作坊」精華(二)】分享精華|紀錄片導演之路擁有不少紀錄片製作經驗的黃肇邦,作品涉獵不同社會議題,皆展現出濃厚的社會關懷。課堂中,他分享了自身成長經歷與際遇如何影響其創作觀,以及導演本人與其作品不可割裂之關係。肇邦笑...
17/06/2025

【「紀錄片不只《鏗鏘集》工作坊」精華(二)】
分享精華|紀錄片導演之路

擁有不少紀錄片製作經驗的黃肇邦,作品涉獵不同社會議題,皆展現出濃厚的社會關懷。課堂中,他分享了自身成長經歷與際遇如何影響其創作觀,以及導演本人與其作品不可割裂之關係。

肇邦笑言自己成長於「龍蛇混雜」的葵涌邨:「每座大廈八層樓高,沒有電梯,一個單位大概一百呎大,沒有廁所,沒有廚房。基本上是在這樣一個環境下長大的,但我很嚮往那個年代的生活,因為那裡童黨、黑社會、精神病患者,什麼人都有,這些都是我的朋友。因為居住環境差,所以那時所謂的公共空間,就成了一個可以『霸地盤』的地方,我們很Organic,有什麼需求,就有什麼樣的供應。」成長於龍蛇混雜的基層地區,讓肇邦從小得以觀察形形式式的基層生活,成為他日後作品中社會關懷的重要根基。「之後由中五去到大學,我不斷打工,做了不同工作:傳菜、餐廳、賣波鞋......所以我與人交流為何會比較強一點?因為我做Sales,做傳菜,見識過不同人,有各種交流的機會,也看過各種的行為。所以我認為作為一個創作者,很多時候需要講人性,你要覺得人的陰暗面,都有善良的地方。若你永遠只認識某一個面向的人,其實你的創作的水平,或者你涵蓋的範圍,都會有限。」在成長的過程中,肇邦見盡人性的各種面向,啟發其對社會、人性的思考和理解,內心社會關懷的種子逐漸萌芽。

基於這樣的成長經歷,促使肇邦日後的紀錄片作品基本都圍繞着社會弱勢社群。從第一部紀錄長片作品《子非魚》,將鏡頭對準新移民基層孩子;到後來逐漸引來關注的作品《伴生》,紀錄了將逝長者與照顧者之間的生死牽絆。越來越多的作品,喚來越來越多的關注及曝光機會,肇邦卻直言:「當更多人認識我,更多人欣賞我的時候,我就不想做這些,我想做一些很純粹的記錄。」直至在2017年的時候,肇邦在Facebook上,看到患罕見結節性硬化症的36歲單親媽媽池燕蘭女士於立法會上,控訴僵化醫療制度的片段:「我真的不想死,我不甘心,我只有三十多歲,是否就要給這個病折磨至死?」片段為肇邦帶來震撼,促使其拍攝成了《3 cm》,以傳統的訪談形式,紀錄了結節性硬化症和其他罕見疾病患者掙扎求存的故事。肇邦直言以訪談方式作拍攝主調的決定,無疑是大膽的:「但《3 cm》讓我意識到,我的創作生涯不是為了達到某一個成就,得到某一個獎項和欣賞;而是為了讓人感受到,我怎樣去做我關心的主題,以及在做的過程中,我自己如何有所進步:這是我最關心的。」在紀錄的道路上,肇邦慢慢摸索出屬於自己的意義與方向,直至擺脫導演、職業和行業帶來的束縛,自由地做自己真正關心的主題。

回顧了整個紀錄片導演的職業生涯,肇邦談到作這麼長的自我介紹之原因:「為什麼我要說我自己呢?因為作者是很重要的,作者和作品,我覺得很難分割。」關於導演的身份,肇邦提到可分為三種:第一種是Creator,創作出這個作品的人;第二種是Survivor,為了在職場上維持導演這份職業,所以做出來的東西會有一定程度的框架;最後是thinker,是透過一套作品引導大家思考的人。「若你重新去看一個導演的所有創作,你會慢慢看清這個導演的人格,在認識過後,你們的問題、你們的批評、對作品的理解也可能會有不同。」即使導演身份會為創作帶來一定程度的限制,但肇邦始終選擇秉持原則與信念,堅守自己真正關心的拍攝主題與個人風格。透過肇邦的紀錄片作品,我們能看到的不僅是對弱勢群體的關注,也是肇邦對自身成長與社會現實的深刻反思,或許,這種人文關懷與創作信念,便是其作品顯得尤為動人的原因。

黃肇邦笑言自己成長於「龍蛇混雜」的葵涌邨,讓他從小得以觀察形形式式的基層生活,成為他日後作品中社會關懷的重要根基。「之後由中五去到大學,我不斷打工,做了不同工作:傳菜、餐廳、賣波鞋......所以我與人交流為何會比較強一點?因為我做Sales,做傳菜,見識過不同人,有各種交流的機會,也看過各種的行為。所以我認為作為一個創作者,很多時候需要講人性,你要覺得人的陰暗面,都有善良的地方。若你永遠只認識某一個面向的人,其實你的創作的水平,或者你涵蓋的範圍,都會有限。」在成長的過程中,肇邦見盡人性的各種面向,啟發其對社會、人性的思考和理解,內心社會關懷的種子逐漸萌芽。

#眾聲紀錄節
#紀錄片
#十方之地

#伴生
#子非魚
#黃肇邦

🔥尚餘少量名額🔥【「聲音說故事」工作坊 - 《看我今天怎麼說》音效師示範如何用聲音變魔術】🔴報名連結:http://bit.ly/4kCYUXy👨‍🏫導師:鄧學麟  |電影《看我今天怎麼說》音效師,參與紀錄片作品包括《只是影畫》、《十方之地...
09/06/2025

🔥尚餘少量名額🔥
【「聲音說故事」工作坊 - 《看我今天怎麼說》音效師示範如何用聲音變魔術】
🔴報名連結:http://bit.ly/4kCYUXy

👨‍🏫導師:
鄧學麟 |電影《看我今天怎麼說》音效師,參與紀錄片作品包括《只是影畫》、《十方之地》
🔊內容:
電影《看我今天怎麼說》描述的是一個沒有聲音的世界,音效師是如何用聲音創造一個沒有聲音的世界?音效設計師Cyrus鄧學麟選取電影部份片段,在工作坊即場示範聲音如何帶領觀眾投入故事。除了電影,Cyrus還選取了幾套他有份參與的紀錄片作實例示範。
「聲音就是描述空間。」音效設計師鄧學麟如是說。讓平面的影畫變得立體,靠的就是音效設計師調控聲量的大小遠近,乾淨抑或粗糙,高音低頻,每一個細節都能創造不一樣的氛圍,就如一個躲在幕後的魔術師。

🗓日期: 2025年6月14日(六)
⏰時間:1500-1730
📍地點: 太子區 (活動地點將於報名後通知參加者)
📣收費:$150,持有效學生者$100
*鳴謝天下一集團有限公司和利希慎基金提供《看我今天怎麼說》電影片段以作工作坊之用
#看我今天怎麼說

#眾聲紀錄節

【「聲音說故事」工作坊 - 《看我今天怎麼說》音效師示範如何用聲音變魔術】🔴報名連結:http://bit.ly/4kCYUXy👨‍🏫導師:鄧學麟  |電影《看我今天怎麼說》音效師,參與紀錄片作品包括《只是影畫》、《十方之地》🔊內容:電影《...
01/06/2025

【「聲音說故事」工作坊 - 《看我今天怎麼說》音效師示範如何用聲音變魔術】
🔴報名連結:http://bit.ly/4kCYUXy

👨‍🏫導師:
鄧學麟 |電影《看我今天怎麼說》音效師,參與紀錄片作品包括《只是影畫》、《十方之地》

🔊內容:
電影《看我今天怎麼說》描述的是一個沒有聲音的世界,音效師是如何用聲音創造一個沒有聲音的世界?音效設計師Cyrus鄧學麟選取電影部份片段,在工作坊即場示範聲音如何帶領觀眾投入故事。除了電影,Cyrus還選取了幾套他有份參與的紀錄片作實例示範。

「聲音就是描述空間。」音效設計師鄧學麟如是說。讓平面的影畫變得立體,靠的就是音效設計師調控聲量的大小遠近,乾淨抑或粗糙,高音低頻,每一個細節都能創造不一樣的氛圍,就如一個躲在幕後的魔術師。

🗓日期: 2025年6月14日(六)
⏰時間:1500-1730
📍地點: 太子區 (活動地點將於報名後通知參加者)
📣收費:$150,持有效學生者$100

*鳴謝天下一集團有限公司和利希慎基金提供《看我今天怎麼說》電影片段以作工作坊之用

#看我今天怎麼說

#眾聲紀錄節

【印嘢Saturday-高壓下的創作】一連兩星期的版畫工作坊已完成,導師華欣從社區觀察和記錄的角度切入,版畫除了是一門藝術,也可以為時代做記錄。香港有版畫藝術家曾為已清拆的天星碼頭和菜園村創作版畫。華欣在工作坊上也展示了一幅由「點印社」製作...
01/06/2025

【印嘢Saturday-高壓下的創作】

一連兩星期的版畫工作坊已完成,導師華欣從社區觀察和記錄的角度切入,版畫除了是一門藝術,也可以為時代做記錄。香港有版畫藝術家曾為已清拆的天星碼頭和菜園村創作版畫。華欣在工作坊上也展示了一幅由「點印社」製作的大型版畫,這是她和一班朋友花了一年時間的共同創作。版畫繪畫的是油麻地一間已結業的小店,畫布刻滿了不同人物和店內外的風景,也是社區記錄的一種。華欣分享了藝術家William Kentridge的話:「繪畫不僅僅是「美麗記憶」,它必須是真實世界某樣東西的印記。它不需要精確的描繪,但必須代表一種觀察,不是像情緒那種抽離的東西。」

學員今次在工作坊的創作也是一個小型的社區記錄,他們走進一個隱藏於鬧市中的山頭,觀察一草一木、街坊的互動,還有很多有趣的裝置,充滿民間智慧。學員創作的版畫各有主題,都是這個小社區的一個小角落,將各人作品拼湊在一起就成了這個社區的風景。「多謝你哋令我知道冇創作經驗的朋友都可以不同方法紀錄!大開眼界!」,「版畫將看似平凡的觀察及畫作,轉化得更有「故事」和情感,好玩!」學員如是說。

版畫過程製作繁複,構圖、拓印、刻版後,終於可以在版面滾上油墨,嘗試動手印。版畫的印製原理是透過壓力讓油墨吸附於紙張上,所以施加多少壓力,如何施加壓力,成品都有所不同。當然還有紙張的質感和油墨的多少,都會影響印製效果。學員掀起紙張一刻,充滿驚喜。有的效果不夠理想,導師說大家太斯文了,要再多一點壓力,要high pressure。用力多壓幾下,平均在版面上施加壓力,效果的確好很多。誰說高壓下不能產出有創意的作品。

更多《眾聲紀錄節》活動:
「紀錄片進階班」
🔴詳情及報名連結:http://bit.ly/4k0fssD

【「紀錄片不只《鏗鏘集》工作坊」精華(一)】《公開試當真》:電影與Youtube之別第一次做紀錄電影的贊師傅(梁奕豪),把YouTube 真人騷《公開試當真》剪成長片搬上大銀幕。一樣的素材,面對不一樣的媒介與受眾需求,如何影響其呈現方式?在...
27/05/2025

【「紀錄片不只《鏗鏘集》工作坊」精華(一)】
《公開試當真》:電影與Youtube之別

第一次做紀錄電影的贊師傅(梁奕豪),把YouTube 真人騷《公開試當真》剪成長片搬上大銀幕。一樣的素材,面對不一樣的媒介與受眾需求,如何影響其呈現方式?在剪接上又有什麼不同考量?課堂中,贊師傅分享了《公開試當真》中的製作經驗。

贊師傅提到二者的主要分別,是角色與情節上的編排。「在Youtube中,很明顯我們的主角就是阿康;但在電影版中,我們更聚焦於許賢的角色,去探討他為什麼要開始這個拍攝?拍攝中,他留意到阿康什麼?然後再由阿康的身份,或者阿康面對的東西,去看回(許賢)自身。」贊師傅提到會有這種分別,是因為兩種媒介的受眾與形式上的不同。「做Youtube 片其實就是要吸引人去觀看,於是你要安排更多『爆位』、『笑料』,內容要更直白一點,要去想如何吸引人一直看下去;但電影版就是,你付了錢入場看,基本上就會一直看下去,所以在編排和調配上能有更多空間,讓我們能把焦點放在許賢身上,讓他去想自己為什麼會逼阿康溫書?原來是因為當年他也是這樣被逼,所有東西,就是從阿康身上,尋回自己。」雖然在Youtube上有娛樂上的考量,但贊師傅亦試圖在這些「笑料」中放入多一層訊息,結合娛樂性和啟發性:「我覺得笑料是一個引子,讓你去完成這件事,並不是單純為了笑而做的。就好像影片內的燒notes,為什麼要燒notes呢?大家會覺得燒notes畫面很好看,但在我的角度想的卻是,這是一個火化的儀式,就像親人離世一樣,你要去做一個儀式去忘記某種東西,然後我們就把這個訊息放進了燒notes這個畫面裡。」Youtube與電影,前者講求娛樂性與速食性,後者則有更多空間去刻劃角色與訊息,在種種限制下,贊師傅嘗試從中取得平衡,去表達心中訊息。

另一個分別則是電影語言。課堂中,贊師傅播放片段,為大家展現同一情節中,Youtube版與電影版中音樂與剪接上的分別。「Youtube世界中,電影語言是被放棄的,你要告訴觀眾你要做什麼,因為YouTube可能就只是吃飯時開來聽聽聲音,觀眾未必經常會看着畫面,所以所有的事情都要直白地服務觀眾,要用最直白的方式去呈現,在音樂上,這個位置煽情,就用多一點煽情音樂;而對白上也是,沒有多餘的對白,去令整件事豐富一點。 」 至於電影版,「電影版有一個時間去給你呈現電影語言,我們拔掉音樂,就算是很煽情的情節我們也不打音樂,然後用很多長鏡頭,對白中也留有很多呼吸位、停頓位。」贊師傅認為,有時紀錄片的真實性建基於「流暢度」:「有時候人說話未必那麼流暢,因為人說話就是偶爾會㪐㪐㩿㩿,但你反而會在這些不怎麼流暢的位置中看到真實的情感;但我們在YouTube片中,你會覺得這種不流暢是不協調的,是會讓人覺得,為甚麼我要看這條片。」在《公開試當真》中,這種電影語言上的分別道出了兩種媒介各自的特點與界限,為紀錄片的呈現手法帶來不同色彩。

在《公開試當真》中,贊師傅為大家示範了即使是同一個題材,同一堆素材,由於媒介與受眾需求的不同,最後帶出的訊息與效果亦不盡相同。可見在紀錄片的製作之路上,尚有更多的可能性留待大家發掘。

更多活動:
「6月紀錄片進階班」
詳情及報名連結:http://bit.ly/4k0fssD

#眾聲紀錄節
#紀錄片
#公開試當真
#贊師傅

【落區畫畫Saturday】版畫工作坊第一堂到戶外考察,導師華欣帶學員走入一個隱藏於鬧市的角落取材,觀察四周的環境,選取大家感興趣的畫面,以速寫形式紀錄下來。學員觀察入微,取材都很有個人風格,有些會被顏色吸引、有些對線條同圖案特別敏感,也有...
25/05/2025

【落區畫畫Saturday】
版畫工作坊第一堂到戶外考察,導師華欣帶學員走入一個隱藏於鬧市的角落取材,觀察四周的環境,選取大家感興趣的畫面,以速寫形式紀錄下來。學員觀察入微,取材都很有個人風格,有些會被顏色吸引、有些對線條同圖案特別敏感,也有人喜歡觀察人和人之間的互動。每幅速寫就像一個定格,紀錄了大家當下的觀察和感受。期待下星期將這些定格做成版畫。

Address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眾聲號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Business

Send a message to 眾聲號:

Shortcuts

  • Address
  • Alerts
  • Contact The Business
  • Claim ownership or report listing
  • Want your business to be the top-listed Media Company?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