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8/2025
多維治理築牢執法防線 打擊“水客”活動成效顯著
【即時新聞】保安司司長辦公室網站“安全與您”欄目發表文章,展示打擊“水客”活動成效顯著,違法活動持續收斂。
“水客”活動長期以來是澳門社會關注的問題。因內地與澳門在商品稅制、供應量及價格上存在差異,衍生出“水客”活動群體,其利用通關便利攜帶物品至內地賺取報酬,規避稅收的同時,嚴重破壞兩地經濟秩序,擾亂合法企業的正常貿易。
面對“水客”問題,澳門海關始終保持高壓打擊態勢。隨著執法力度加強,“水客”活動模式不斷調整,從關閘地舖的現金交易、現場取貨,轉向工廈隱蔽經營、車輛移動倉庫等模式;借助社交平台組織分工,形成科技化、組織化運營體系,甚至利用長者、學生等弱勢群體掩護;運用“螞蟻搬家”式少量多次運輸,或依託“澳車北上” 及“單牌車”等政策,通過跨境車輛走私,手段更趨多樣化。
針對這些新特徵,澳門海關創新治理策略,通過全鏈條打擊、跨區域協作、科技賦能等手段,取得顯著成效。
立體執法體系構建:精準打擊全鏈條
澳門海關實施覆蓋全流程的打擊策略,形成多層次防控網絡。包括源頭堵截,依託風險評估系統強化進口貨物抽查,嚴懲未合法申報、規避檢疫的行為,從供應端切斷“水客”貨源。
打擊市內水貨集散點方面,聯合治安警察局、勞工事務局、巿政署、衞生局、藥物監督管理局等多部門開展跨領域執法,重點打擊工廈內隱蔽水貨點,瓦解其倉儲與物流體系。工廈單位雖設有監控和把風人員,但通過聯合突擊檢查,有效搗毀多處窩點。
口岸截查方面,持續在各口岸加強行動部署,對懷疑從事“水客”活動人士和跨境車輛的檢查,並按情報分析其最新的態勢,調配人員在口岸開展針對性行動。
區域協作與科技賦能:提升執法效能
透過聯絡機制與鄰近地區的執法部門進行情報互通,交換涉及“水客”活動的信息,以便各地更有效地掌握線索,從而搗破“水客”團夥。同時針對“水客”活動的高風險目標進行風險分析研判,落實聯合行動部署,共同遏止珠澳口岸“水客”活動。2025年1月至6月,澳門海關向內地海關通報4,985宗可疑案件,為聯合執法提供關鍵依據。
為更有效應對口岸“水客”活動案件,海關在口岸配備非侵入式掃描設備,快速識別人身綁藏、隱蔽夾帶等行為;通過大數據分析和自動化風險管理系統,對出入境人員、貨物進行風險等級劃分,精準鎖定高風險目標。另外,海關透過與治安警察局的協作機制,2025年上半年,治安警察局依據風險篩查,向海關移交2,779名高風險人員,大幅提升截查效率。
打擊成效顯著:違法活動持續收斂
2024年1月至2025年6月,澳門海關在打擊行動中成果頗豐,源頭查獲13宗案件,涉案貨值253萬澳門元;市內查獲的違法案件共392宗,檢控436人,案值約3,701萬澳門元;關閘海關站、青茂口岸澳門海關站、港珠澳大橋澳門海關站及橫琴口岸澳門口岸區海關站累計查獲6,526宗違法案件,涉及6,533人。
2025年上半年與2024年同期相比,4個陸路口岸的違法案件減少511宗,降幅達21.19%。其中,步行攜帶案件減少476宗(下降20.46%),跨境車輛案件減少35宗(下降41.18%),“水客”活動的主要渠道均受到有效遏制,充分證明打擊行動的針對性與有效性。
長效治理:社區警務與普法教育
海關積極推動社區警務工作,與社會團體持續深化關務聯絡機制,了解社區存在的“水客”活動問題,加強收集社區情報,警民合力,共同維護澳門經濟秩序和治安環境。
通過官方網站、社交媒體、社區講座等渠道,宣傳《對外貿易法》相關規定。2020年至2025年7月,累計舉辦49場講座,覆蓋業界、學校、酒店等各行業共12,176人,提升公眾法律意識。
青少年是社會未來的棟樑,為防止青少年被不法份子欺騙及利誘從事“水客”活動,海關與教育及青年發展局建立聯絡機制,當海關截獲青少年從事水客活動的案件時,會即時透過機制通報教青局共同跟進處理。雙方並持續進行社區及校內宣傳教育活動,循多渠道強化青年學生遵紀守法意識,進一步保障青少年的安全和權益。
澳門海關為維護社會經濟安全與穩定,全面落實“科技強警”方針,運用風險管理系統和大數據分析提升執法精準度,深化與周邊地區的執法合作,透過情報共享和協同打擊,對“水客”活動作針對性的部署。未來,澳門海關會密切關注“水客”活動態勢,及時調整執法策略,實施全方位的管控,遏止“水客”活動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