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2025
新手妈妈记得要看哦
怀孕是一段身体和情绪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对于许多女性来说,这也是情绪障碍风险增加的阶段,尤其是抑郁症。2024年1月发表在《营养学期刊》(The Journal of Nutrition)上的一项重大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认识。这项研究来自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的“APrON妊娠营养与健康研究队列”,共纳入近2,000名孕妇。研究发现,在孕中期铁和维生素D水平较高的女性,在孕晚期更少出现抑郁症状。
研究人员在孕中期测量了参与者的铁和维生素D血液指标,包括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肝素(hepcidin)和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以评估铁状态,以及25-羟维生素D₃(25(OH)D₃)及其表异构体用于评估维生素D状态。在孕晚期和产后3个月,使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估抑郁症状。
研究发现十分明确:铁储备越充足、维生素D水平越高,孕晚期的抑郁症状评分就越低。更值得注意的是,若铁和维生素D双重缺乏,孕妇出现抑郁症状的风险显著升高。即使维生素D充足,但若铁水平偏低,风险仍然上升——这凸显了铁在调节情绪方面的关键作用。
从生物机制来看,这一结果是有理论依据的。铁是神经递质(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血清素)合成的必要元素,这些物质直接影响情绪稳定。而维生素D则在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和抑制神经系统炎症反应中发挥作用。缺乏这些关键营养素可能导致脑功能失衡,从而增加患抑郁症的风险。
更重要的是,这项研究为孕期营养干预提供了明确方向。铁和维生素D缺乏在孕妇中非常常见,尤其是在孕中后期胎儿快速生长、母体需求激增的阶段。幸运的是,这两种营养素都可以通过饮食、生活方式调整,甚至补充剂来有效改善。
要补充铁,建议优先选择含血红素铁的动物性食物,这类铁吸收率较高。例如:牛肉、羊肉、鸡肝、鸭肝、沙丁鱼、凤尾鱼、蚬类、蛤蜊等海鲜类。如果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也可以摄取菠菜、豆腐、扁豆、南瓜籽、天贝(tempeh)等,但这些属于非血红素铁,吸收率较低。此时可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柠檬、彩椒、草莓)以提升吸收效率。
至于维生素D,最天然的来源其实是阳光。只需每周几次在阳光下直接暴露面部、手臂和腿部10至30分钟,就能促进体内合成足量维生素D。不过,这受限于季节、肤色、衣着、使用防晒霜等因素。因此,也建议从饮食中摄取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例如:蛋黄、三文鱼、鲭鱼、沙丁鱼、鳕鱼肝油等。此外,部分牛奶和植物奶(如豆奶、杏仁奶)也经过维生素D强化处理。如果血液检测确认维生素D不足,医生也可能建议服用补充剂。
这项研究强调了一个长期被忽视的事实:孕期营养不仅关乎胎儿发育,也深刻影响母体的心理健康。通过检测铁和维生素D状态并及时干预,有望成为预防产前抑郁的低成本、高收益策略。
虽然这项研究为观察性研究,尚不能断言因果关系,但其样本量大、检测方法科学、统计分析严谨,结果具有高度可信度。未来可期待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这些发现,但目前已有充分证据支持:优化孕期铁和维生素D水平,是改善母体情绪、降低抑郁风险的重要步骤。
总结来说,这项研究再次提醒我们,铁和维生素D不仅是营养素,更是孕期心理健康的“保护因子”。无论是通过均衡饮食、晒太阳,还是必要时使用营养补充剂,女性都可以主动掌控自己的情绪健康。对医生、营养师和孕妇本人而言,这都是一个清晰明确的行动信号:从怀孕早期就关注营养状态,让母婴都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