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05/2025
📖證主網路書房📖-新書快報🎺
書名:寬恕是真的可以嗎?
作 者:史密德
出 版: 亮光文化
購買連結:https://ccbooktw.cyberbiz.co/zh-TW/products/寬恕是真的可以嗎
內 容:
我們心裡,是否都藏著一個永遠沒法寬恕的人。無論他是否還存在你生命裡,但他造成的傷害,卻切切實實仍在。然後,那切骨之痛,總是會突然湧出來,彷彿又再次把你吞噬。
我們發現要擺脫對傷害的記憶,脫離因懷恨所導致的悲慘生命,唯一的方法就是原諒製造傷害的那個人。 也惟有我們自己得到醫治,才有可能恢復我們與帶來傷害者的關係。
那些極深的傷痛原本不該是我們要承受的,卻像水一般從已死的過去流進了活生生的現在。也許是朋友的背叛,也許是父母的虐待,也許是配偶在寒冷中遺棄了我們,這些傷痛不會隨著升起的朝陽而痊癒。 我們但願在某個時刻可以回到受傷的一剎那,將傷痛從生命中切除。有些人很幸運,好像他們分泌遺忘腺素的腺體天生就比較發達。他們從來不會懷恨,也不會記得舊傷。對他們來說,明日的到來使痛苦的昨日死去。然而對大多數人來說,我們卻發現痛苦的過去隨著記憶不斷滾動,我們卻束手無策。
真的束手無策嗎?
寬恕似乎不是自然的舉動。我們的正義感告訴我們,做錯事的人應該付上代價,然而寬恕是一種愛的力量,能夠打破自然法則。
問問自己以下的問題:我要如何做才能寬恕錯待我的人?
誰值得寬恕?有人不應在寬恕的界線內嗎?
我要怎麼做呢?
我為什麼甚至要嘗試去寬恕?我會得到好處嗎?這樣公平嗎?
史密德教授要請你和他一起來探索「寬恕」旅程上他所找到的解答。
你將會明白:
.寬恕會經過四個階段,若是我們能夠完整走過一遍,就能到達修復關係的最終點。
第一階段是心受了傷:若有人對你造成極深的痛苦,讓你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而你無法忘記,那麼你就是被強迫進入了寬恕這個旅程的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是萌生恨意:你無法擦去自己有多麼受傷的記憶,而且無法祝福你的敵人有好日子可過。有時候甚至希望傷害你的人也能跟你一樣痛苦。
第三階段是接受醫治:你有了那一對「神奇的眼睛」,能夠用嶄新的眼光看待傷害你的人。你的記憶傷疤癒合了,推開了襲來的痛苦,重獲自由。
第四階段是恢復關係:你邀請傷害你的人重新進入你的生命中。若他也能真誠相對,這份愛會將你們推向一段全新且修復的關係。
.那些難以寬恕的人。
我們很難寬恕看不見、摸不著,或甚至不認識的人。或甚至,我們也很難寬恕那些不管我們饒不寬恕他,他都不痛不癢的人。也有些人實在太過於邪惡了,以至於我們很難寬恕他。
而,最困難的,或許是寬恕我們自己。
.寬恕,怎麼做
邀請你一起,來看看平凡人是如何用自己的方法原諒他人。當然,別人的方式,甚至是細節,不見得一定和你的方法一樣。然而,看看別人怎麼做,可能對我們會有幫助。不要期待什麼小撇步或技巧,而是多注意尋找一些訊號跟提示。記住,可沒人說,原諒是一件簡單的事。
.寬恕的理由
我們應該這麼回答:因為原諒是在這個不公平的世界中,找到一個比較好的公平之道的唯一途徑,原諒是用愛推翻不公之痛的神來一筆,愛也帶來了盼望,讓我們可以從這極不公平的痛苦感受中得到痊癒。
這是一趟自我療癒的旅程,也是一條情感解放之路。讓我們較容易去寬恕、不少時候我們內心是十分混亂的,而寬恕也並不代表憤怒就會一掃而空,可最終是寬恕人的得到寬恕帶來的最大自由和釋放。
誰需要看這本《寬恕,是真的可以嗎?》?
1. 曾經被傷害的人
2. 曾經傷害過身邊人的人
3. 想使自己在人際關係中更堅強的人
真心推薦
*吳永成牧師 火把教會主任牧師
*李志鴻博士 亞洲大學心理學系 副教授/改革宗長老會忠孝教會 牧師
*林凱沁博士 知名心理課程講師
*施以諾博士 輔仁大學醫學院職能治療學系 專任教授
*區祥江博士 香港中國神學研究院輔導科教授
*蔡元雲醫師 香港「突破匯動青年」會長
(以上按姓氏筆劃排列)
*寬恕是選擇而忘記是結果。——吳永成 火把教會主任牧師
*寬恕,然後遺忘,這真是良方,卻無法寫在紙條上傳給你。——李志鴻 亞洲大學心理學系 副教授
*寬恕,是一帖藥!的確可以帶來很大的療癒力。——施以諾 輔仁大學醫學院職能治療學系 專任教授
*每個人心中深處的人際關係裂痕,寬恕始能忘記,忘記才能活得自由——蔡元雲 香港「突破匯動青年」會長
作者簡介:
史密德(Lewis B. Smedes),著名作家、倫理學者和神學家。
他在加州的富勒神學院(Fuller Theological Seminary)任神學及倫理學教授達廿五年。他是十五本得獎書籍的作者,包括Forgive and Forget一書。
———————————————-
書名:為何總覺得自己不配任何美好?
作 者:史密德
出 版: 亮光文化
購買連結:https://ccbooktw.cyberbiz.co/zh-TW/products/為何總覺得自己不配任何美好-以恩典治癒深藏內心的羞恥感
內容簡介
羞恥感,是一種揮之不去的悲傷,
但是它也可能是一股尖銳的痛苦,
在你感覺最好的那一刻刺傷你。
不健康的羞恥感,
讓我們覺得自己不配被擁有,
或不配擁有我們自己。
這也就是為什麼當我們的羞恥感得到醫治時,
最明確的健康跡象就是我們有能力重新擁有自己。
如果你長期覺得自己不符合期望,一種壓在我們靈魂上模糊、不確定的負擔,阻礙我們為著生命的美好而感恩,奪去我們內心的喜樂。
好消息是,羞恥是可以被治癒的,作者相信治癒羞恥感最好的開始是透過屬靈經歷,具體一點說,經歷奇異恩典是治癒羞恥感的最好開始。
羞恥是沉重的,恩典卻是輕省的。恩典帶來的輕省,並不會除去所有把心靈向下拖的沙袋。它之所以能產生輕省,是因為挪走一個非常沉重的因素——身為一個不被接納之人的焦慮所帶來的沉重。恩典除去健康羞恥感的內在威脅,給我們勇氣,找出不健康羞恥感的源頭,明白那是自己不應該感受到的痛苦,並採取行動,徹底將之從我們的生命中除去。恩典釋放出生命中最輕省的感覺——被接納,完全、毫無保留的被接納。
熱切推薦
香港中國神學研究院輔導科教授//區祥江博士
Lewis從人性的角度入手,捕捉羞恥的面貌,包括羞恥感在情緒角度的近親如內疚感的分別、指出羞恥感有所謂健康與不健康之分,也為我們找出羞恥感的來源,除了家庭和社會之外,原來我們自己甚或教會也是我們羞恥的製造者。
「突破匯動青年」會長//蔡元雲醫生
我最喜歡的一段是「恩典的輕省」:從羞恥中得解脫,讓我們不單學習接納自己,更有勇氣「與羞辱我們的人共舞」。
作家、輔大醫學院職能治療學系精神科專任教授//施以諾博士
羞恥感,是一個很有深度的心智議題,但很少有書籍有系統的來談這個話題。而當我看到亮光文化這本《羞恥與恩典》時更讓我覺得驚豔,因為作者史密德教授竟從「恩典」的角度來切入去談「羞恥」……並教導我們從恩典的角度去勝過不必要的羞恥感。
鴻福堂集團執行董事//司徒永富博士
看畢此書,相信你會和我一樣恍然大悟,原來羞恥也不一定是壞的東西。
跨媒體音樂人、歌手//張崇德博士
《羞恥與恩典》這本書內,作者所談及的也就是這些「羞恥」,而作者在這本書內給了讀者一個很大的出路,就是「恩典」。
作家、「QLAM福音事工」同工//林茗棣 Q.LAM
本書裡描述羞恥感的這一段話深深打中我:「它是一種揮之不去的悲傷,但是它也可能是一股 尖銳的痛苦,在你感覺最好的那一刻刺傷你。」
精神專科醫師、鋼鐵人醫生//許超彥醫生
作者深入淺出地介紹不健康的羞恥感和相關的解方,豐富的人物故事讓人很容易產生共鳴,平易近人地敘說上帝的恩典帶來多麼不可思議的醫治。
原書名:《羞恥與恩典》
作者簡介
史密德(Lewis B. Smedes)
著名作家、倫理學者和神學家。
他在加州的富勒神學院(Fuller Theological Seminary)任神學及倫理學教授達廿五年。他是十五本得獎書籍的作者,包括Forgive and Forget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