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英出版社

時英出版社 一家有特色的出版社.出版以 人文社科為主

新書出版:《蒲陽之鷹》- 陳澤群和他的師兄弟們 上中下三冊                                       序                                   周志興 抗日戰爭,敵強我弱,這場...
30/05/2025

新書出版:《蒲陽之鷹》- 陳澤群和他的師兄弟們 上中下三冊


周志興

抗日戰爭,敵強我弱,這場戰爭,註定是長期的、慘烈的;為此,中國空軍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空軍軍官學校、空軍軍士學校,雖然培養了多期的飛行人員,但大多犧牲在戰場上了,後繼無人,在此生死存亡的關頭,高層想到:要從小培養飛行員,作為長期抗戰的打算。於是;應運而生的成立了空軍幼年學校。
我有幸能成為空軍幼年學校的一員,在此度過了五個年頭,對這個學校是熟悉的,在抗日戰爭的洪流中,空軍幼年學校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這朵浪花,也轉瞬而逝了。
事過了八十多年,居然還有人想起它、關心它、記述它;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空軍幼年學校所代表的不僅僅是一個學校,而是一種精神,是一種「誓死報國不生還」的精神,在當今物欲橫流的社會,這種精神已經很少見了。
讀了這本書,讓我想起了這一代的熱血華夏兒女,在風雨飄搖,國家將亡的時刻,挺身而出,他們是我民族的脊樑!
歷史會記住他們的!
周志興,94嵗,空幼四期,當年空戰英雄「王牌飛行員」周志開之胞弟。周志開犧牲後,母親周王倩綺女士毅然將特優撫恤金轉贈空軍教育事業,並將年僅十三歲的幼子送入空軍幼校,時被稱之為「空軍母親」。

《蒲陽之鷹》讀後感

陳建北

放下著者奉獻給我們的浩瀚巨卷,首先我們腦海裏就浮現出這段關於一群十幾歲的「天之驕子」,在二次世界大戰全面開打的艱苦背景下,在中國偏僻的四川省灌縣,在國民政府的精心呵護和養成下,成為有獨立人格和體魄的青年軍人的有趣歷程。
他們的確是一群天之驕子,因為他們都是被空軍部門按飛行員養成標準 ,從中國非淪陷區的各個角落千挑萬選而淘洗出來的尖子。作者生動展現了他們成長中的有趣經歷:例如跌宕起伏的選拔經過、初中階段的童軍生活、求知和探索的趣味、同學和師長的教學相長、以及和社會的初步互動和接觸、高中階段準軍官氣質的養成。等等的記敘,讓我們可以共享他們的童年,瞭解戰時中國大後方的民眾生活,並給予我們很多啟迪。
這還僅僅是浩瀚巨著給我們帶來較為輕鬆閱讀感的上半卷;著者在下半卷中寫了這批青年在抗日戰爭勝利後經歷了國共兩黨因為政見不同而爆發的戰事,學子們分別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而有了不同的人生際遇。而著者特別濃重的筆墨則落在現實體制下的那批同學的坎坷人生中。所以下半卷的閱讀則是一種沉重而更富有思索的體驗。
本書作者以全新的視角,將我們中華民族近一百年的滄桑史劃分為四個時代即救亡時代、信仰時代、知識時代及文藝復興時代。在下卷「知識時代」第二章補白性質的「似曾相識鷹歸來」這部分,隨著幼校兄弟在八、九十年代初的大團圓,那也就是涉及到相隔四十多載,在彼此的耄耋之年兄弟彼此相望,對未能相聚的袍澤的關懷,作者追記了,例如像陳懷,鄒寶書、李南屏,葛光遼、張立義、葉常棣、鐘天樂、王厚熾及蔣維宣、余建華、沈天鴻等同學的人生蹤跡,相信隨著本書的出版和作者的跟進,這份名單會越來越長。正如伯特蘭羅素(Bertrand Russell)所說:「人的一生就像一條河流,....., 最終無聲無息地融入大海。」 這將是一份涓涓細流的名單,一份人生四季生命的頌歌而長留讀者的心坎。我想起「約翰 克利斯多夫」結尾的鐘聲,英雄和平民的歸宿正是讀者期望看到的,也成為大作堂皇而餘音繞梁的結尾,也是作者在書中和採訪遊記中屢屢期望和殷切展望的真正意義上的中華民族的文藝復興時代。
此書以紀實文學題材,所述真人真事,是歷史,卻比經院歷史真情有趣;是文化,但比一般文化凝重豐盛。著者對抗日英雄高志航後代分居在臺灣和大陸兩姐妹的採訪、對飛虎隊英雄空幼一期陸建航的採訪及空幼校散佈在世界各地蒲陽前輩及台灣大鵬學弟諸如饒遠平、杜正華、田定忠的遊記採訪,也都在引領讀者走進歷史真相的梳理和中西文化的探索中,附錄文稿中作者對「派右」的動力來源及文革根源的追問和探索,更以廣闊的哲思及廬山之外的視角,為讀者展示出多方位的思考空間。讓我們感謝她篳路藍縷的求索,使其作品散發出史者的光芒。
近年來海峽兩岸社會跟隨著世界大勢的波瀾變幻,無論在政治、經濟、民生等各方面,都經歷著各種滌蕩起伏,無時無日沒有停止過。這不是壞事:民眾在其中學習民主,學習當國家的主人。歷史就是這樣:它的脈絡往往是隱藏在每日喧囂而光怪陸離的庶民生活中的。閱讀歷史,然後清晰地看清彌漫在周圍的氛圍,為了自己和後代,在需要你的時候做出你理智的決定。這是我的殷切期望。讓我們努力!
現實社會每天的變動印證著本書提供的養料永遠對我們有益;本書展現的歷史記錄,特別是那些充滿血淚的細微回憶,鋪就了民眾對未來的期待和借鏡,是不會改變的。
我不信奉社會發展決定論,但古今中外、歷史給於人們的借鏡已經足夠足夠。關鍵同樣是在我們自己,在學會基本思考邏輯之後,值得以我們的所聞所學,將歷史的借鏡織補到我們自己的知識經緯中。思考,再思考,來踐行我們的人生,而這將是有價值和樂趣的人生體驗。
在這方面,要再一次感謝作者提供給我們進行思考的豐富養料。請記住她艱辛的求索,並等待她有更多新作和新的思考成果將奉獻給我們!

【上冊】
救亡時代

目錄
序言 周志興 /1
《蒲陽之鷹》讀後感 陳建北/3
代前言 蒲陽英傑,生命之重/7

第一章 烽火童年,遙望父愛/13
(一)天澤生靈,潤物無聲/13
(二)遙望父愛,讀魯迅文章/16
(三)燈火闌珊處/19
(四)相遇鳳凰裡/24
(五)女扮男裝/28
(六)一個時代(日本集體精神 VS中國自由精神)/29
(七)「五月雪花」/32
(八)驚醒駙馬夢—「相思鬼」的來歷/36
(九)遙相祝福/39
(十)第一篇雜文/41
(十一)永固我金湯/44
(十二)竹林世界,戰歌鏗鏘/47
(十三)滅此朝食/49
(十四)永世情義/50
(十五)責己進德/51
(十六)倭寇不滅,何以爲家/53
(十七)壯志凌霄/55
(十八)青青子衿,悠悠我心/62

第二章 青蔥少年,志在衝天/79
(一) 雛鷹的搖籃/79
(二)「君子協議」-作育群雄/81
(三) 交通路9號體檢站/92
(四) 金榜題名/96
(五) 踏上蒲陽之路/99
(六) 相送小壯士,別離情無限/101
(七)蒲濱之路/104
(八) 蒲陽號角/116
(九)丙種空勤/124
(十)同樂會/128

第三章 德與時進/131
(一)朝斯夕斯/131
(二)錦心繡口/134
(三)逼上梁山/135
(四)登峻嶺,親近鄰/138
(五)「邵寶」區隊長/140

第四章 蒲陽魔果/143
(一)踏雪尋梅/143
(二)蒲陽魔果/147
(三)半夜槍聲/149

第五章 學與歲馳/151
(一)葡萄的味道/151
(二)雛鷹的詩篇/155
(三)豪邁似劉過/160
(四)一管在握,玉出昆山/164
(五)蒲陽一景/167
(六)化險爲夷 情同手足/171
(七)幼校四川話/173
(八)鴨子上樹/176

第六章 蒲陽春秋/181
(一)老狼和小狼們/181
(二)元宵燈謎/190
(三)青城山螢火會/191
(四)捉蝨燙蟲/197
(五)枉爲人師/198
(六)「開明專制」/200
(七)開堰盛典/201
(八) 論年則幼 用志不岐/206
(九)宏爾造詣/208

第七章 小工神聖,創造世界/213
(一)沖大河/213
(二)興建游泳池/217
(三)小工神聖,創造世界/221
(四)入水典禮/224
(五)勇者必勝/226

第八章 風雲際會/233
(一)空軍新生社/233
(二)彭行被捕/235
(三)題秋鷹圖/236
(四)名士風流大不拘/239
(五)驪歌初唱,勞燕分飛/244
(六)大家庭/248
(七)仙樂飄飄/256
(八)風雲際會/264
(九)禁閉室詠嘆調/268
(十) 虎賁少年,赳赳雄鷹/272

第九章 二期滄桑/279
(一)投石運動/279
(二)逼上梁山283
(三)2.5期事件/287
(四)送別恩師/290
(五)自治隊/293

第十章 青春之歌/295
(一)北斗讀書會/295
(二)蒲濤讀書會/299
(三)虹社/302
(四)公章風波/303
(五)四民主義/304
(六)「滿載」而歸/310

第十一章 蒲風節沐/313
(一)「迷你」惹笑聲/313
(二)闖牆記/315
(三)作壁上觀/317
(四)三進三出(禁閉室)/318
(五)禮義廉恥,兄友弟恭/320
(六)龍蛋精神/322
(七)球來,瘋了!/323
(八)不言之教/327

第十二章 第二課堂/331
(一)會飛的滑翔機/331
(二)航模飛機大賽/333
(三)飛機哥哥/338
(四)飼養熱/343
(五)校鷹/345
(六)「波士哥」們/347
(七)風塵三俠/350
(八)悸動的春/352
(九)義演話劇/355
(十)宰豬插曲/358
(十一)舉賢不避親/361

第十三章 蒲水浪花/363
(一)「別吹燈!」/363
(二)臘肉失蹤記/364
(三)懸案/366
(四)魚水情深/368

第十四章 蒲陽外篇/371
(一)河畔葬禮/371
(二)三星伴月/377
(三)依依姐弟情/379
(四)精神庇護所/383
(五)鴿市奇遇/386
(六)少年大爺/387
(七)教官俱樂部/390
(八)殘荷月夜/392
(九)七人伙食團/394
(十)可愛的小蜜蜂們/398
(十一)限時離境/400

第十五章 蒲陽弦歌/403
(一)劍外忽傳收薊北/4073
(二)《吃飯歌》/408
(三)音樂人生/410
(四)薪火相承/414

中冊第二部 青春時代
目錄
第一章 十字岔道/1
(一)書畫情緣/1
(二)小人物狂想曲/3
(三)AlohaOe,何時再相見?/4
(四)擷英送別/8
(五)蕭隨曹規/12
(六)虹社畫展/14
(七)先知後覺/15
(八)分道揚鑣/17
(九)畢業小傳18
(十)告別蒲陽/19

第二章 青年時代,夢載遠方/23
(一)築新夢/23
(二)離經叛道/25
(三)在朝飛將,在野作家/26
(四)放跑汪魯子/28
(五)蔚藍色的深情/32
(六)遠方的夢/35

第三章 夢裏花開/39
(一)特別的一天-中國農民會/39
(二)實業救國/42
(三)秋波餞行/44
(四)夢裏花落/47

第四章 風聲鶴唳 蒲情依依/49
(一)「6.25」之夜/49
(二)報考大學/52
(三)軍統調查/60
(四)蒲情依依/61
(五)巧遇李才/64

第五章 梳翼筧橋/67
(一)岔路口上/67
(二)梳翼筧橋/70
(三)薇園聚會/73
(四)南國春夢/75

第六章 時代洪流/79
(一)誰識時務?/79
(二)送走學弟/81

第七章 火種/83
(一)駐守敵人心臟/83
(二)旖旎春光不勝情/85
(三)一起到台灣臥底去/86

第八章 瞬間風雲/89
(一)羽翼初折/89
(二)瞬間風雲/91
(三)飛向台灣/92
(四)東窗事發/93
(五)告別台灣/94
(六)抉擇/96
(七)爭取停飛/97

第九章 蒲陽學潮/101
(一)杭州飛鴻/101
(二)患難見真情/102
(三)中秋風波/105
(四)成都太平寺/107
(五)三.七學潮/109
(六)不說,就是你!/118
(七)古怪歌/120
(八)禍從天降/121

第十章 金蟬脫殼/125
(一) 絕處逢生謝恩師/125
(二)金蟬脫殼/127
(三)蒲陽情緣/129
(四)「胡志明小道」/130
(五)「誓詞」何去?/132

第十一章 抉擇/135
(一)抉擇/135
(二)賈善人「大開天路」/137
(三)有家不得歸/140
(四)Cowboy - 考大學的牛仔/141
(五)重慶易幟 /144

第三部 信仰時代/149

第一章 歸帆載夢辭崗山151
(一)天下更始/151
(二)凱旋的雄鷹/153
(三)踏上舟山/155
(四)偷渡火線/157
(五)以包裹寄回國/158
(六)重訪杭州/159
(七)創作團歌/161

第二章 朝聖之始/163
(一)相逢南大/163
(二)革命熔爐/163
(三)蛻變之旅/167
(四)革命「邏輯」/169
(五)「理性之光」/171
(六) 赤膽紅心/172

第三章 夢幻之間/175
(一)燈火闌珊遇故知/175
(二)夢幻之間/176

第四章 華東軍大/179
(一)相會上海 -牧野/179
(二)華東軍大/180
(三)凶吉難測/181
(四)「訴苦」教育/183
(五)皖北隔離/185

第五章 解甲歸田/189
(一)資遣復員/189
(二)藍天之夢,似近尤遠/189

第六章荒誕歲月/195
(一)橫禍飛來 -廣州 林釗落馬/195
(二)幽幽鬼門關/198
(三)神奇的釘子/201

第七章濺淚花 雜文人生 – 振翅初翔 –武漢/207
(一)鲁迅筆法/207
(二)淚灑未名湖/210
(三)披肝瀝膽 激揚文字/215
(四)微微暖風吹大地/218

第八章杜鹃啼血 刹羽陽謀 承欽頒桂冠-1957/223
(一)極目楚天/223
(二)陽謀中舉/224
(三)《倚牆為生的人》/224
(四)雙包案/227
(五)患難之緣/233
(六)高天滾滾寒流急/235
(七)牆上忙人/238

第九章 蜩螗之年/245
(一)弄巧者跋扈/245
(二)武漢三大右派之誕生/246
(三)緣何天外橫禍又飛來-廣州林釗/251
(四)極右分子,百死莫贖/255

第十章 改「善」歲月(1958-1962)/261
(一)陽謀陰謀皆是淚 -太淺,太淺!/261
(二)鐵山勞教/263
(三)天下興亡,「勞教」有責/267
(四)登上「紅專」講臺/268
(五)信差使者/269
(六)偷着「慶」國慶/271
(七)「愚君政策」/272
(八)堤上苤藍/274
(九)陳一言獄中離逝/276
(十)青春若再,我當何如?/279
(十一)鴻鵠將至乎?/280
(十二)演戲成真,勞教無期/282

第十一章 賤民生涯 長歌當哭(1963-1979)/285
(一)春秋筆法/285
(二)「鐵山歸僑」/286
(三)哀莫大於「心不死」/288
(四)欲加貓罪,何患無辭?/290
(五)此地無書三百卷/291
(六)下車伊始的「文化盲」/294
(七)更名風波/297
(八)謝少白猝然辭世/298
(九)渡盡劫波,人心在/301
(十)鄉下「黑郎中」/304
(十一)網開一面/305
(十二)《記取集》/307
(十三)皈依/309
(十四)青眼認舊容/310
(十五)長歌當哭盼天明/313
後記:討論 信仰時代 回顧「陽謀」實踐始末/ 315

下冊 知識時代
目錄

第一章 覺醒/1
(一)日落西山/1
(二) 恩宣改正,執教立人/2
(三)年輕的「白髮老師」/4
(四)復出文壇,馳騁長報/7
(五)歷經劫波初「相認」/10
(六)真金的光芒/11
(七)縱橫《武漢晚報》/12
(八)執教「太學生」/14
(九)紫氣東來/17
(十)黃鶴樓去人不空/19
(十一)向未來索賠/21
(十二)「無書三百卷」齋/22
(十三)無讀不丈夫/23
(十四)墾兒離世/24
(十五)埋葬一個時代/27
(十六)並非虛擲的青春/29
(十七)遺囑的遵違/30
(十八)戀山的小草/31
(十九)人生若衹如初見/33
(二十)哀莫大於心不死/35
(二十一)燕子/37
(二十二)真金的光輝/39
(二十三)人生是篇大文章/42
(二十四)脫「文化盲」/43
(二十五)詩書滋味長/45
(二十六)「破膜」之誼/46
(二十七)西窗新燭/47
(二十八)破冰之旅/49
(二十九)埋沒的蒲陽情,破土見光/52
(三十)朝聖之旅/55
(三十一)蒲陽還願/57
(三十二)離愁千滴淚/58

第二章 似曾相識鷹歸來/63
(一)似曾相識鷹歸來/63
(二)袍澤情深,傷悼戰友–陳懷、鄒寶書/71
(三)相逢一笑泯恩仇–余建華/80

第三章 夢裏花落知多少/83
(一)「衣冠塚」外的幸存者-張立義/83
(二)夢裏花落知多少–宋慈和、張子俊–黃京和/94
(三)假戲真演,戲中有戲–王厚熾/95
(四)上天無路,下地無門–王厚熾 /101
(五)重見光明-王厚熾107/
(六)澤群哭天樂/112
(七)癡情笑他早蔫華髮-蔣維宣/118
(八)「柔腸俠骨」-沈天鴻/123

第四章 破涕爲笑/131
(一)一介良民/131
(二)冷藏/133
(三)金蘭相會/135
(四)三面鏡子/137
(五)千里神交/140
(六)道義之交/143
(七)老湯之薑/147
(八)「沙洋歸僑」話新春/149
(九)求愛「註冊」/153
(十)破涕爲笑/159

第五章 夕霞滿天/161
(一)一錘定婚/161
(二)「心是口非」/164
(三)「林姑娘」禁煙/166
(四)靜穆的溫馨/169
(五)眼神的力量/171
(六)舉案齊眉/171
(七)不忍掛出的婚照/173
(八)天倫樂章/174
(九)送別舊友/176
(十)夕霞滿天/178
(十一)魯迅礦前一勺汲/179
(十二)秦淮河畔看輓聯/181
(十三)預製輓聯/183
(十四)吳開斌臨終贈書/186
(十五)雜差謝幕/188
(十六)靈堂續緣/190
(十七)澤被後繼/191
(十八)永恆的紀念/195

附錄一:空幼金秋旅及採訪文集/199
題記/199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有深度的文化旅行,不但能擴展我們生命視野的長度,也能擴展我們生命情感的寬度和厚度。

(一)繼往開來 - 記三峽之旅/199
1.聽父輩說抗日
2.初訪空幼,結「忘年交」
3.方巾一條,承蒲陽情,弘大鵬義
4.驚濤拍岸處,興千秋偉業
5.匡扶邦家,歌聲回響神州,盼家國統一
6.回眸百年滄桑,圓中國夢,重拾文化自信,走向世紀
輝煌

(二) 空幼青島滬杭金秋之旅-聆聽歷史故事和文化尋根
之旅 /215
1. 天涯此時,紅日鋪路
2.軍歌蕭蕭,仙樂飄飄
3. 快樂歌唱,詩意飛行
4. 聆聽經典歌曲,感悟歷史滄桑
5.「弘道門」前,文化尋根
6. 登泰山,望盡天涯路
7. 喜晤莫少瀾
8.人生易老心不老,青山依舊情更濃

(三)昆明訪問記--訪「飛虎隊」英雄陸建航先生和「空中
戰神」高志航之女高麗良、高友良女士-/262
1. 抗戰老兵,民族的脊梁
2. 敬懷父親,呼喚母親
3. 祝親人平安,盼家國統一,願世界和平

附錄二/313
1. 對朱修大哥的一點回憶 陳建北 /313
2. 一所消失的小軍校 饒遠平/319

後記一 醒來 迷誤有時/329
讀書討論:/339

後記二 空幼校名留青史 蒲陽情薪火相承/341
1.兩岸史話
2.歷史的連綫
3.論年則老 用志不移
4.九十自祭 心系故園

尾聲/365
參考文獻/367
讀書目錄/371
鳴謝/375

本書分為三部分。第一篇「因緣生法:解釋與意見書」,集錄我在大法官任內參與作成解釋(計90件)並隨同各該解釋一併發表的「個別意見書」計70件。按大法官解釋的聲請案件為數甚多(含每年新增案件與歷年未結案件),然而經大法官決議「受理」,並作成解釋...
15/05/2025

本書分為三部分。第一篇「因緣生法:解釋與意見書」,集錄我在大法官任內參與作成解釋(計90件)並隨同各該解釋一併發表的「個別意見書」計70件。按大法官解釋的聲請案件為數甚多(含每年新增案件與歷年未結案件),然而經大法官決議「受理」,並作成解釋者,可謂鳳毛麟角(約僅占聲請案總數的百分之五);有些聲請案雖經決議受理,並經冗長審議,最終因未能獲致可決的「特殊多數」,而無法作成解釋,只得(無限期)擱置。由於每一件得來不易的解釋皆源於具體的個案(通稱「原因案件」),恰似佛家所謂「因緣生法」。
第二篇「有始有終:三件補遺,庶幾無愧」,計收錄一件針對「不受理決議」所作的「不同意見書」,以及兩篇(我卸任大法官以後)針對兩件發生在任內的爭議性解釋所寫作的學術評論。三件補遺共同記述著一段刻骨銘心的往事。故事始於我大法官任期的後半,即蔡英文總統提名並任命的七位大法官(含院長、副院長)就任之初。〈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748號解釋深度解析〉一文,原係2019年12月中旬(是月下旬COVID-19爆發,全球陸續鎖國),應日本北海道大學邀請,所作的主題演說。按釋字第748號解釋【同性二人婚姻自由案】乃許宗力法庭初試啼聲之作。鑑於同婚議題極具爭議,為強化解釋的公信力,參與審查的14位大法官當初曾經協議:願盡力將每位大法官的意見納入解釋中,俾以「全體一致同意」的方式作成解釋,我因此乃未發表個別意見書。詎於正式通過該解釋的大會中,仍有兩位大法官提出不同意見書。為期完整紀錄個人釋憲學思的心路歷程,並使外界明瞭該案審議的種種考量,爰將該文一併輯入本書。其次,2018/10/05會台字第一三三九八號(監察院聲請解釋黨產條例違憲案)不受理決議〈湯德宗大法官不同意見書〉記錄2018年10月5日多數大法官如何無視司法院歷來之解釋先例,拒絕受理監察院聲請解釋「黨產條例」違憲案的故事。該「不同意見書」原文(內文)計有100段,最後在多數大法官極力「規諫」下,我忍痛決定僅「公開」其中約三分之一的內容,至全文則「附卷存參」(實際上形同不對外公開)。此番痛苦的經歷讓我深刻體會司法獨立的重要,也不由得羨慕當年陶淵明雖身處亂世,猶能發「田園將蕪胡不歸」之嘆!最後,時移勢易,司法院終於2020年8月作成釋字第793號解釋,正式宣告「黨產條例」全部合憲。由於歷史已然翻頁,當年多數大法官極力「規諫」我不得公開不同意見書全本的理由已不復存在,為期「盡忠職守、有始有終」(就職誓詞),我決定甘冒大不諱,以教授身分撰寫〈再審黨產條例—兼論大法官釋字第793號解釋〉一文,說明當年「規諫」的真相,並就大法官精心鑄造的釋字第793號解釋展開批判。
第三篇「主題導讀:湯大法官個別意見書分類解析」,乃承政治大學法律系廖元豪教授及台北大學法律系黃銘輝教授精心擘劃,並蒙國內15位重量級憲法學者共襄盛舉,就本書所收錄的個別意見書,依所涉主題,分門別類撰寫之「主題導讀」。經此導讀,原本就個案所撰寫的「個別意見書」,遂呈現出體系的面貌,因而強化了本書的學術價值。
關於本書之編輯體例,需補充說明幾點。第一、每件解釋除了冠以傳統的「釋字案號」(例如釋字第###號)外,並依司法院官網之記載,增列「案名」,以利識別。惟大法官解釋在傳統的釋字案號之後增列「案名」,係始於2012年6月29日公布的釋字第700號解釋。因此,本書所輯錄的前此解釋(釋字第691號解釋至釋字第699號解釋),其「案名」悉為本人所自擬。第二、司法院官網公告之大法官解釋均附有「爭點」一欄,惟其並非大法官「解釋」之一部分,且在釋字第748號解釋以前,並未經大法官審閱。為求精確,本書所收錄之釋字第748號解釋以前諸解釋(即釋字第691號解釋至釋字第747號解釋),其「爭點」乃本人參酌司法院官網所載,修正而來。至釋字第748號解釋以下各件,其「爭點」既經全體大法官審議,爰予照錄。第三、自釋字第745號解釋起,因蔡副院長多次於審查會中籲請大法官配合「裁判書類白話文化」政策,大法官爰將解釋中原以國字書寫的「數字」(如二、),一律改成「阿拉伯數字」(如2.)。倘因此造成讀者不便,尚祈 諒察。

02/01/2025
情報的藝術上下冊第二版出版了!        情報界是個非常封閉、保守的體系,不但彼此不知工作的內容,「應該一輩子保密」的觀念使得許多前輩不願意交代寶貴的經驗,更不願意提起失敗案例的教訓,而這正是我國情報工作與學術進步有限的地方。離開公職雖...
02/01/2025

情報的藝術上下冊第二版出版了!
情報界是個非常封閉、保守的體系,不但彼此不知工作的內容,「應該一輩子保密」的觀念使得許多前輩不願意交代寶貴的經驗,更不願意提起失敗案例的教訓,而這正是我國情報工作與學術進步有限的地方。離開公職雖然讓我失去了絕大多數舊有的關係,卻使得我有更多的時間閱讀與思考,過去的種種疑惑讓我設法從國外大量公開的經驗中尋找答案,結果發現,相對於國外,我國的情報工作不只是資源薄弱,在觀念與訓練上更落後許多。
這本書是作者從當年入中央警官學校起,歷經四十多年的所學、所見、所做,及看到時代演變帶來的環境改變、觀念改變、做法改變,以「十年磨一劍」的精神,所做的反思與整理。雖然有些看法有些人會有不同的意見,但民主國家的情報工作正是要保障民主基礎的思想與表達自由,如果這本書能提供給仍然關懷我國情報工作但觀念、訓練、與決心不足的人士參考,那就是這本書最大的價值了。
非常感謝當年帶領我們進入情報工作這個莊嚴大門的莊心田、杜陵等多位老師的苦心教導,他們當年為國家的努力與奉獻,及退休後仍然孜孜不倦、誨人諄諄的精神,仍然是我們後輩的典範。
作者:
蕭台福
中央警官學校四十期公共安全系畢業,美國中央密蘇里大學行政管理碩士,曾任國家安全局國際情報處副處長。
【著作】
情報生涯30年(時英出版社,2007年被查禁)
工商諜戰(香港文革歷史出版社)
情報得藝術 上下冊(時英出版社2015年)
【譯作】
諜戰風暴(時英出版社,2014年)
目 錄
自序
新版序
【上 冊】最新版
第一篇 情報理論
第一章 概 論
第一節 情報學的形成
第二節 情報是資訊
第三節 情報是活動
第四節 情報是組織
第五節 情報獨立性與情報政治化
第二章 情報作業程序
第三章 情報資料搜集指導
第一節 情搜需求的產生與情搜指導的目的
第二節 情搜指導的程序與管理
第三節 情搜指導發生的問題
第四章 情資搜集
第五章 情報編寫
第一節 情報報告
第二節 情報研析報告
第三節 情報本文編寫的技巧
第六章 情報通聯
第一節 通聯方法
第二節 通訊加密
第三節 死轉手
第四節 情報通聯注意事項
第七章 情資處理
第一節 情資解譯
第二節 情資分發
第三節 情資登記
第四節 情資鑑定
第五節 情報資料庫的建立
第八章 情資研處
第九章 情報分發與運用
第一節 情報分發
第二節 情報運用
第三節 急情通報
第十章 情報運用的意見回饋
第一節 意見回饋
第二節 情報工作績效考核
第十一章 情報工作與危機處理
第十二章 情報人員
第一節 情報人員的共通條件
第二節 情戰人員的條件
第三節 情研人員的條件
第四節 情報行政人員的條件
第五節 情報人員的考選
第六節 情報人員的專業訓練
第十三章 情報管理
第一節 情報機關的管理
第二節 情報作業的流程管理
第三節 情報機關的監督
第十四章 情報事務革命
第一節 緣起
第二節 情報事務革命發動原因
第三節 從我國的角度看情報事務革命的迫切性
第四節 情報事務革命推動方式
第五節 情報事務革命可能結果
第六節 顧客取向與市場機制的情報工作
第七節 私人機構情報活動的運用

第二篇 情報工作實務之情報研析
第一章 情報研析
第一節 情報研析報告的寫作
第二節 情報研析的方法
第三節 情報研析的困難
第四節 情報研析的改進
第二章 情報判斷
第一節 情報研判的方法
第二節 情報研判的困難
第三節 國家情勢判斷
第四節 預警情報
第五節 情報研判的改進
第六節 機率數字對情報研判的改進
第三章 情報研析與政策選擇
第一節 情報研析與決策的關係
第二節 情報研析與情報政治化
第三節 情報研析與專業研究
第四節 國家情報簡報官
 
第三篇 情報工作實務之情報謀略
第一章 情報謀略的定義
第二章 情報謀略的決策
第三章 情報謀略的內容與執行
第一節 情報謀略的案例
第二節 政策導誤和影響決策
第三節 半軍事行動
第四節 暗殺、制裁和綁架
第五節 離間分化
第六節 輿論戰、假消息與欺敵
第七節 資訊戰
第四章 拒敵欺敵
第五章 情報謀略的爭議

第四篇 情報工作實務之國際情報合作
第一章 國際情報合作的特性
第二章 國際情報合作的負責組織
第三章 國際情報合作的內容
第四章 國際情報合作談判
第五章 國際情報合作的原則
第六章 建立國際情報合作的考量
第七章 國際情報合作的未來
第八章 禮賓接待作業

【下 冊】最新版
第五篇 情報工作實務之情資搜集
第一章 前言
第一節 情資搜集的特性
第二節 情資搜集的要求
第三節 情資搜集的依據
第四節 情資搜集的要領
第二章 情資搜集的方法
第一節 公開資料搜集
第二節 人力搜集
第三節 技術搜集
第四節 科技蒐情
第五節 國際情報合作
第六節 情報行動支援
第七節 情資搜集方式的爭議
第三章 情資搜集人員的身分掩護
第一節 身分掩護的種類
第二節 非官方掩護機構的設置
第三節 身分掩護的設計要點
第四節 使用掩護身分的意外
第四章 情資搜集的發展趨勢

第六篇 情報工作實務之諜報佈建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佈建的定義、目的、名詞解釋
第三章 佈建的分類
第四章 佈建作業循環
第五章 物色
第一節 對象的條件
第二節 吸收到反間的疑慮
第三節 物色的方法
第六章 查核
第一節 查核的目的
第二節 查核的方法
第七章 接觸與評估
第一節 初步接觸
第二節 交友技術
第三節 網路溝聯
第四節 發掘動機
第五節 評估
第八章 吸收
第一節 吸收的形式
第二節 認知
第三節 化名與代名
第九章 訓練
第十章 運用
第一節 聯繫
第二節 指導
第三節 聯繫指導的原則探討
第四節 考核
第十一章 給付酬謝
第一節 酬謝的方式與原則
第二節 給付金錢的原則與取據的技巧
第十二章 停止連絡與恢復連絡
第一節 失聯、停聯與斷聯
第二節 失事情工關係及家屬的撫慰
第三節 復聯
第十三章 佈建支援與要求
第一節 佈建支援
第二節 提出要求
第十四章 諜員情報應注意的問題

第七篇 情報工作實務之反情報
第一章 反情報工作的定義與內容
第二章 反情報工作體系
第三章 反間諜
第一節 反情報和反間諜
第二節 反間諜案件偵查
第三節 反間運用
第四節 檢驗投誠真偽的方法
第五節 不受歡迎人物
第六節 交換間諜
第七節 對己方失事案件的應對
第八節 對被俘釋回人員的清查
第四章 反滲透
第一節 安全調查
第二節 政治庇護
第五章 反洩密
第一節 資訊安全防護
第二節 反洩密與言論出版自由
第三節 反洩密與吹哨者法案
第四節 個人安全與保密綜合建議
第五節 反竊聽
第六章 反破壞與反暴亂
第一節 實體與心理安全維護
第二節 人身安全防護準則
第三節 反暴亂
第七章 反顛覆
第八章 反恐怖
第一節 傳統與新興國際恐怖主義
第二節 國內恐怖活動與國際恐怖活動
第三節 恐怖案件的偵查
第四節 反恐的發展與反思
第五節 我國的反恐做法與檢討

附錄 參考書目
新版序||謹以此書獻給心健兄

十七年前,當我把我十餘年情報教學的自編教材彙集成冊,由心健兄的時英出版社出版了「情報生涯三十年」之後,國安單位立刻採取了從印刷廠、出版社、個人家中搜索扣押的行動,並對我個人提出了違反國安工作法的告訴。在爾後三年打到三審的言論自由官司中,心健兄一直默默地動用他個人的力量支持我,而也正是這場訴訟,讓我跟心健和心頤兄弟建立了十餘年「革命的情感與道義」。
十年前在「情報的藝術」一書出版後,鑒於科技的快速發展對情報工作產生的巨大衝擊,及國內情治機關對於情報學術的守舊、因循、落後於世,讓我產生要修訂內容、介紹新知的想法。心健兄對於我的想法頗為鼓勵,並提供他的看法。憑著十年磨一劍的精神,在「情報的藝術」出版十年之後,新版的內容又將呈現於世。只是四月初意料之外地,心健兄猝然離世,未能見到這本新版的問世。
現在「情報的藝術」一書新版的問世,除了是一個情報界的老兵最後的心意奉獻,也是對一位摯友的紀念。
蕭台福 2025/1/1

今天是814空軍紀念日轉貼一篇文章空軍幼校的初始         一個消失的小軍校-空軍幼年學校      作者 空幼校友會 饒遠平    中華民國空軍幼年學校創建於民國29(1940)年,今年正逢八十周年校慶。學校早於42前的民國67(1...
14/08/2024

今天是814空軍紀念日轉貼一篇文章空軍幼校的初始

一個消失的小軍校-空軍幼年學校 作者 空幼校友會 饒遠平

中華民國空軍幼年學校創建於民國29(1940)年,今年正逢八十周年校慶。學校早於42前的民國67(1978)年結束。這所在大陸招收了6個期班、在台灣招收了18個期班的小軍校故事,可能已漸漸被國人所淡忘,即使這樣,但身為空軍的一份子應該要有所認識,從政府遷台後的七十年間,大都是由這所小軍校培育出的空地勤人員,來捍衛著台海領空的安全,實踐我空軍的忠勇軍風。現分三個階段撰寫,投稿中華民國的空軍月刊,讓現階段的空軍軍人對空軍幼年學校的歷史及其對國家的貢獻能多點了解。
壹、創校時期的四川蒲陽空軍幼年學校
自民國26(1937)年「八﹒一三」全面抗日戰爭爆發後,中華民國空軍飛行員奮起迎擊日本空中寇盜,在保衛領空的多次戰鬥中,竭盡全力,奮起抗敵。至民27(1938)年十月的武漢保衛戰結束,戰區由沿海內移,更突顯制空權在戰爭中重要性,我空軍數量不足的弱點愈加明顯地表現出來。在戰前,中國空軍飛行員主要依靠杭州筧橋航校培養,學生來源則部分從陸軍官校遴選運動健兒、部分來自民間大學和高中畢業生。上述學員普遍存在年齡較大或身體較差得弱點,執行飛行任務的耐力及戰鬥力不夠堅強,如持續這種招生辦法難以保證航校有充足而合格的飛行生來源。壯大我空軍力量,考慮長期抗戰的需要,鑒於西方強國多從少年中培養軍事飛行人員的經驗,民國28 (1939)年參謀總長白崇禧和航空委員會主任周至柔、委員張治中等人建議成立空軍幼年學校。精選十二~十五歲,體能、資質各方面優秀,小學畢業的少年兒童入學,施以六年中等教育及奠定學飛基礎所需之各種訓練,強化體能後直升航校學習飛行。經慎重考慮,航委會選定保定軍校第三期出身,曾在美留學的汪強將軍任教育長,主持建校籌備事宜。
汪強教育長於勘定校址時曾首先考慮成都,後改定灌縣風景區。但實地視察時,當地人士以目標太大,害怕引來敵機轟炸,危及川西灌溉樞紐的都江堰且在此風景區耗費巨資有違勤儉節約原則,最後在黨國元老任覺五先生幫助下,擇定灌縣東北的蒲陽鎮租賃當地豪紳唐家五個院子及道觀大明寺現成房屋作為校舍。直到民國30(1941)年秋季以後,為接納逐年之新生人學,始陸續建築新校舍。仍本勤儉節約之原則,就地取材,如大禮堂亦不過是竹筋泥巴牆、、稻草頂,卻是精心設計,一處處一排排的井然有序,而為培養空軍之雛鷹搖籃由是興焉。
蒲陽空幼招收第一期新生的通告,是在民國29(1940)年七月公布的。總共招生三百名,設招生委員會總管其事,分重慶、成都、昆明、貴陽、桂林、芷江、衡陽、南鄭八個考區進行,各設招生站具體經辦。招生採公開進行的方式。報名只規定年齡限制和學歷、健康要求,無其他限制。報名後進行體檢、筆試和口試,最後張榜公佈錄取名單。以後從1941年至1945年,招收二至六期新生,辦法亦均相同。唯考區設置數目略有增滅,設點地因戰爭形勢變化略有變易,而招生人數五、六期各增為五百人之多。當時少年兒童報考情況至為踴躍,都懷著救國家、救民族,當一名飛行員,打敗日寇的雄心壯志,盼望能獲得錄取。而事實上這種嚴格的報考錄取辦法,確使不少一心報國的少年兒童,不能實現當一名空幼生的心願,但它卻保證了幼年生的素質。
為了使學生學習好各門課程,教育長經由各種管道,從全國各地以至南洋,禮聘有經驗的校長、名教師、教授來校主持教務和擔任課程。在他的重視下,當時空幼好些課程的教師就是本門教科書的著作者。有陳充恩這樣知名的教育家,楊承元、傅簡克這樣的名教授,音樂家王雲階、武術家張英健、畫家譚學楷、書法家吳丈蜀、作家牧野、童軍教練鄭子超等先後來校任教,其中許多與空幼同終始,堪稱一時之選。
學校的教育方針和第一任教育長汪強將軍有著極大的關係。畢業於保定軍校第三期炮兵科,後赴美留學就讀內史維爾州立大學。民16(1927)年返國,任長沙青年會總幹事;抗日戰爭前,於南京陸軍軍官學校出任該校體育總教官;及至「八.一三」全面抗戰爆發,赴蘇州前線任炮兵總指揮;後又擔任湖南省傷兵管理處處長,迄至籌建空軍幼校。這一不平凡的經歷,造就了他多方面的才幹與能力,能準確抓住培養空幼學生成為飛行員的教育方針 :首先以空軍先烈高志航、李桂丹、閻海文等事蹟來啟發愛國情操、民族自覺、大無畏犧牲精神教育。
六年的學制中,初、高中各三年,除一般的學科外。初中階段按童子軍教育規定,學習了野營、徒步行軍、識別地形地物、旗語通訊、星象觀察等科目。在勞作科目中學習了基本木工、金工技術,同學們製作的飛機模型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高中階段,由飛行軍官講授航空知識、飛行原理、氣象學和空軍戰史等科目。每周一次的滑翔課深受同學喜愛,可謂中國滑翔運動之先河。
汪教育長十分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他從國內各高等院校聘來名流學者,舉辦專題講座,開拓同學新知以彌補課堂教學之不足。學校鼓勵學生對科學、藝術等興趣,成立了各項社團讓學生學習發揮所長。又特別重視體育運動,創校之初即由同學設計施工、自行勞力興建游泳池,讓大家在此學會游泳後於蒲陽河大顯身手;幼校的籃球有多支隊伍,戰果享譽成都、重慶兩地。是同學們至今津津樂道的往事。藉此,耳濡目染,潛移默化,與管教訓三方面的教育相配合,最終使學生達到德、智、體、群諸方的均衡發展。
在校期間,馮玉祥、白崇禧、張治中、李濟深等軍政領導人及美、蘇國際友人相繼來訪,對學校教育、訓練、學生精神儀態,多有好評。
五個寒暑過去,民國34(1945)年八月對日抗戰勝利,政府有將空軍幼年學校遷移南京之議,遂停止招生。當時幼一期已提前畢業(改五年制),在校仍有二–六期學生,並恢復六年制繼續施教。民國36(1947)年七月幼二期畢業;民國37(1948)年七月幼三期畢業。眼看幼校教育的成果即將展現之際,遂因國家局勢遽變,學校奉命遷台作業準備。並於民國38(1949)年二月先從灌縣蒲陽場,遷移至成都太平寺(原空軍通訊學校校址),與原設於四川銅梁之「空軍入伍生總隊」合併改稱:「空軍預備學校」作為遷校臨時待命之處。
原空幼校四、五、六,三個期班學生則由預校之原入伍生總隊幹部接管,形之於往後的管、教、養、訓諸方面,與之前蒲陽場有相當大之差距。因時局急遽惡化,學校經費拮据,在校之三個班次學生,因受大環境影響情緒急躁,自難安心求學,終引發學潮事件並造成許多同學遭受開除。致短見之輩懷疑國家耗此巨大財力是否值得,更懷疑幼校學生將來畢業其服務精神能否達到理想。空軍幼年學校便在這種低調影響下遭到結束之命運。民國38(1949)年六月遷台至台灣東港大鵬灣基地,動身前遣散不願赴台的各期同學近七百人。遷台後的同學則繼續實施教育直至民國四十(1951)年五月二十八日幼六期畢業時,學校也就隨之結束了。 總計一至六期招收入學1968位同學,完成學業而畢業的有1042位同學。
遷台的蒲陽同學,自幼校畢業1042位同學中,有944位進入空軍官校學飛,總計有362位完成飛行訓練、40多位成為領航兵科;其餘六百多位分別轉入機、通、及其他專長兵科,亦有多位考入民間大學或陸、海軍官校就讀。
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奮鬥,最後在軍旅中獲晉將軍者計57人。其中晉升上將者有四人,分別是: 一期趙知遠曾任副參謀總長、副部長;一期華錫鈞曾任航發中心主任;三期林文禮曾任空軍總司令、參軍長: 六期唐飛曾任空軍總司令、參謀總長、國防部長、行政院長;難能可貴的是在地勤軍官中計有:王石生中將;虞尚仁、杜劍青、高愉生、劉宗本、榮光、韋有鵬、范岌熒等少將;另有在國安局任副局長的王誼中將、在情報局任副局長的吳萬鍾將軍、在海軍的陳重廉將軍、在陸軍的曹興敏將軍等。
除以上在軍方傑出的蒲陽校友外;在民航界則有近百人任機師、及許多學者、科學家和各行專業的領導人、亦有定居海外的同學從事科研文教及經商成功出類拔萃的也為數不少;留居中國的蒲陽同學中有位居院士、科學家,中、大學校長、院長等職。有近三百多位同學被評為正、副教授和其他高級職稱,亦有在政府、部隊、醫院及企業體任職的領導幹部。簡述各業成功者如下:
一、航空界:
一期:陳家儒局長,駐美空軍武官、空軍聯隊長、訓練司令、交通部民航局局長。
五期:王石生博士、中山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兼航發中心副主任、漢翔航空工業公司首任總經理、行政院飛航安全委員會委員。
六期:袁行遠局長,官校校長、空軍副總司令、民航局局長、飛安基金董事長。
二、各業界:
1.文學:二期陳澤群(散文家有小魯迅之稱)、四期汪魯子(作家)。
2.史學:一期劉遼、三期潘武肅、四期陳斯駿。
3.教育:二期黎完模、李志舟、湯仕禮。
4.詩人:三期韓存仁(筆名羅門與其妻筆名蓉子,為詩壇伉儷)。
5.音樂:二期岑歡德(歌唱家)、四期袁承義(小提琴家)、
五期魯玉鵬(中廣高雄台名主持人)。
6.劇作:一期陳德騏(筆名陳召)。
7.影視:四期吳榮本(藝名吳風)、盧憲孔(藝名盧迪)、五期牛德增(相聲)、
六期趙群。
8.畫家:二期周詩成、王獻亞、三期張介。
9.科學:一期段一士、(物理學家)、范家福(數學、地震學家)、
三期傅京孫(中研院院士、圖形識別論創始人,第五代電腦之父)、
何焯彦(高溫材料工程專家)、四期廖明椿(鐵道地震學家)、
五期謝任之、六期涂劍穆(原子科學家)、何達民、李圭白(水利學家)。
10.農業 :五期區晉漢(熱帶農作物專家)。
11.體育:四期謝鈞貴(第一屆台灣健美先生)。四奇易本志(撞球奇才)。
六期劉紀榆(第二屆亞運角力國手、第三屆亞運拳擊國手)。
12.新聞文化:三期馬嗣明、彭宗淵、四期伍伯逵、林畢湘、李漢棠。
13.英文長才:二期祝文成、三期彭中淵、李銀波、四期陳宗鏜、劉隆平、
六期張家鏞、王敬承、朱邦德。
14.工商:四期龍鴻鈞(工業局長)、一期湖法中(國際航運、貿易)、
五期劉正中(駐法代表)、四期蔣傳富(駐泰外貿代表)。
三、獻身雷虎享譽國際的蒲陽空幼菁英 :
計有11位:三期:梁龍、唐毓秦、周林峰、黎國華、許大木;四期:張復、
李學禮;五期:呂廷文、李南屏;六期:袁行遠、席德隴。
1.曾擔任領隊者計有2位:梁龍、張復。
2.殉落的雷虎空幼成員亦有4位:呂廷文、周林峰、黎國華、席德隴。
四、特殊任務部隊的蒲陽空幼戰士 :
(一)、偵照部隊:
一期:王天保、王太佑、陳書澤、宋俊華。
二期:鄒寶書、陳懷(殉職)、林佐時。
三期:王兆湘(殉職)、梁樹權(殉職)、馮紀、何建彝、吳光宇、
   張瑞、鄭國維、孫梓華、唐普慶(殉職)、吳寶智。
四期:佘錦澤(殉職)、唐剛正、陳桂清(失蹤)、王錫爵、曾祥華。
五期:余建華、李南屏。
六期:金懋昶(殉職)、施啟曙。
(二)、黑蝙蝠中隊(34中隊):
一期:聶經淵(殉職)、戴樹清。
二期:李功鎣、李宏慎、許懷勳。
三期:馬甦(殉職)、蔡文韜(殉職)、岳昌孝(殉職)、沈裕立(殉職)、
葛光遼(殉職)、曾德成(殉職)、庾傳文、鍾書源、許文貴、龍秉富。
四期:趙彥飛(殉職)、王振輝(殉職)、李金鉞、王錦南、何光昭、盧維恆、
李德元、黎菩強。
五期:葉震寰(殉職)、劉抑強(殉職)、夏福瀛(殉職)、趙成就(殉職)、
薛登舉(殉職)、蕭建高(殉職)、歐陽可儉(殉職)、徐啟信(殉職)、
嚴中(殉職)、馬文援、楊黎書、呂錫雄、熊民壽、金宗鑑、汪國勳。
六期:沈康侯(殉職)、李文駿(殉職)、王守信(殉職)、
   王川高(殉職)、鄒立徐、楊美安、陳典聰、黃滌生、孫材敏、朱壽康、
黃志模、劉鴻翊、王國璋、楊傳華、何祚明、范元俊、劉厚生、黃放夷
(三)、黑貓中隊(35中隊):
一期:郄耀華(殉職)、華錫鈞、王太佑。
二期:陳懷(殉職);
四期:張立義(擊落被俘)、王錫爵、劉宅崇。
五期:李南屏(殉職)。
五、捍衛台澎奮戰長空空戰勇士群像 :
一期:戴樹清、華錫鈞、王太佑。
二期:田熙三、關永華。
三期:董光興、林文禮、錢奕強、劉體權、梁龍、吳寶智。
四期:張崗陵、劉宅崇。
五期:葉李榮、劉憲武、余建華、李南屏。
六期:歐陽漪芬、秦秉鈞、毛節盛、宋宏焱、張燄明、席德隴。
空軍幼年學校成立的宗旨是培育抗日的空中戰士,日本在空幼人尚未學成之際,宣佈無條件投降,舉國歡欣。萬沒想到由於國共相爭,內戰使兩岸分隔,幼校遷至台灣。遷台初期風雨飄搖雙方衝突未曾停息,這邊高唱反攻大陸,那面高喊血洗台灣,倘無韓戰,有美國第七艦隊的協助,很有可能要面臨血洗的命運,韓戰給予台灣喘息與整軍經武的契機,也給予中共壯大海空軍和實戰的機會。民國四十二年(1953)起我蒲陽空幼的飛官們已全部投入飛行線,而中共的三軍也加緊準備,大有隨時渡海的可能。制空權的爭取是台灣存亡的關鍵,在這制空權的捍衛中,我蒲陽空幼362位飛行、40餘位領航兵科同學中,為國捐軀者多達146位,台灣幸賴有英勇的空軍戰士,以大無畏的犧牲精神奮戰長空,而其中多為我蒲陽空幼人,他們奮勇迎敵捍衛了台澎金馬,保存了中華民族的民主自由,營造了進步和繁榮,進而促成對岸的改革和開放,對國家民族而言他們的貢獻是無與倫比的,犧牲的空幼戰士更是應該名留青史,我們應一起向他們敬禮。

貳、在台東港大鵬復校的空軍幼年學校(已刊)
叁、「蒲陽情深 大鵬義重」的空幼校友會(待續)

新書:藍衣社之內幕-中華復興社的存廢與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黨政權之興衰作者:劉健群1902年—1972年3月17日原名懷珍,字席儒,貴州遵義人。國民革命軍北伐任第一路軍總指揮部秘書武漢市總司令行營辦公廳主任南昌市總司令行營辦公廳主任開封市總司令...
04/01/2024

新書:藍衣社之內幕-中華復興社的存廢與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黨政權之興衰

作者:
劉健群
1902年—1972年3月17日
原名懷珍,字席儒,貴州遵義人。
國民革命軍北伐任第一路軍總指揮部秘書
武漢市總司令行營辦公廳主任
南昌市總司令行營辦公廳主任
開封市總司令行營辦公廳主任
廣州市總司令行營辦公廳主任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訓處長
中央軍官學校政治部主任
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
三民主義青年團副書記長
第一屆立法委員
第三任立法院長

人們到今天,有的只知道復興社與CC同爲蔣先生下面的兩個小組織,有的以爲復興社乾脆是蔣先生極權政治下的暴力集團。是藍衣社,是法西斯一類的反動政治工具。由前言之是不登大雅的小器,由後言之似乎會誤其爲民主政治的障礙物。如此而不辯復興社一段光榮的歷史和崇高的理想,將從此蒙上不潔的誣毀而冤沉海底。我是這一組織負過相當時期主要責任而且深知道其中來龍去脈的人。如果我不記述,別的人知其偏而難識其全貌。所以當我還健在的時候,應該把復興社的內容,經過作爲忠實恃平的記述。這是我不可諉怯的責任。在宇宙全體生命說來這是細如牛毛,沙粒般的小事。就中華民國來說應該是一件不大不小的大事。
總之,這一組織的特點(1)是秘密的(2)擁護蔣先生爲領袖(在中國領袖之名自此始)(3)他自認爲是唯一革命的集團,他主張復興中國革命,改造中衰的中國國民黨。
中華復興社,不是這一組織的全部名稱。而是這一組織最初步的外圍組織。他最內層的組織名叫三民主義力行社。社之下分爲(a)革命軍人同志會(簡稱軍會)來吸收軍人,與(b)革命青年同志會(簡稱青會)吸收文人,同爲力行社的外圍組織。軍會青會之外才是中華復興社。力行社選拔極嚴。自始至終不過數百人。軍青會不過數千。而復興社乃是將及十萬的集團。到後來復興社的活動,已經是子壯於母。超過力行社的力量。軍青兩會漸失其重要性。因三層的組織運用,甚不靈活。有無必要,實在大成問題。而且復興社不但人數多,人才也比較多,所以自然而然組織的活動以復興社爲最活躍了。

目錄:

(一)為何寫此一頁哀怨史
(二)先從正名說起
(三)組織的時代背景
(四)組織的行動
(五)與蔣先生契識之一段因緣
(六)所謂政治訓練班
(七)武漢行營
(八)華北宣傳總隊與北方各部隊
(九)病倒廬山與鄉村建設計劃
(十)上海學潮
(十一)廣州之行
(十二)也過問了廣西之事
(十三)與馬占山結忘年交
(十四)組織奉命解散個人下野入山
(十五)組織解體是重大的失敗根源
(十六)我所了解的蔣先生
(十七)所望於反共的國家和哲人
行憲第一屆立法院幕後政情實錄
(一)為什麼要競選立法委員
(二)回到家鄉被選民感動了
(三)到立法院最初的志願
(四)俱樂部應運而生
(五)傅斯年成了神主牌
(六)童冠賢爆出了冷門
(七)廣州與南京復會之爭
(八)在矛盾之中代下去
(九)在重慶
(十)在成都
(十一)到了海口
(十二)從服務到同情
(十三)派系的念頭根深而蒂固,童之去職,第七艦隊。
(十四)檢討之說從何而起
(十五)從調查到離職
附件一:當時社會基礎及組織的要點
附件二:

新書:新解鬼谷子-中國智慧的禁果關於《鬼谷子》一書的來源,有謂是我們中國在戰國時代,蘇秦之「合縱」和張儀之「連橫」,兩個政策的實踐經驗總結而來,再加上他們的老師言論所述等,且由蘇秦加以整理和記錄,而完成了《鬼谷子》一書,這是一種說法。南北謂...
26/10/2023

新書:新解鬼谷子-中國智慧的禁果

關於《鬼谷子》一書的來源,有謂是我們中國在戰國時代,蘇秦之「合縱」和張儀之「連橫」,兩個政策的實踐經驗總結而來,再加上他們的老師言論所述等,且由蘇秦加以整理和記錄,而完成了《鬼谷子》一書,這是一種說法。
南北謂之縱,東西謂之衡。消除南北的矛盾,六國合作抗秦,這種策略叫「合縱」,主要提倡人物是蘇秦。而消除東西矛盾,與秦國合作以自保,而分別抵抗南北的敵人,這種策略叫「連橫」,主要倡導人物是張儀。
蘇秦(?~前三一七年),出生於洛陽一個貧窮庶民之家。他從鬼谷老師門下畢業後,先遊說於秦而無功,導至他窮困不堪,一副狼狽樣的回到故鄉洛陽。家人都不理他,他傷心感嘆說:「妻不以我為夫,嫂不以我為叔,父母不以我為子,皆秦之罪也。」從此他日夜苦讀,苦思他的老師鬼谷的論述,終於悟出「合縱之策」,他自己也功成名就。
某日,蘇秦為遊說楚國而路過洛陽,家鄉父老對他態度完全改變。「父母聞之,清宮除道,張樂設宴,郊迎三十里。妻側目而視,側耳而聽。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謝。」蘇秦曰:「嫂何前倨而後卑也?」嫂曰;「以季之位尊而多金。」蘇秦嘆曰:「嗟乎!貧窮則父母不子,富貴則親戚畏懼。人生世上,勢位富厚,蓋可以忽呼哉?」
蘇秦概括《鬼谷子》一書,其中心思想就在「揣摩」二字,鬼谷之學就是「治人兵法」。到底鬼谷子是誰?
關於鬼谷子,最早的記載是司馬遷的《史記》,在《蘇秦列傳》中說,「蘇秦者,東周洛陽人也。東事師子齊,而習之於鬼谷先生。」
鬼谷子在我們中國歷史上,是一位顯赫而又極神密的人物,道家奉之為「谷之真仙」。他是縱橫家的鼻祖,精通政治、外交、兵法、奇門八卦,他因四大弟子(蘇秦、張儀、孫臏、龐涓)叱吒風雲,因此整個戰國時代,幾乎就是鬼谷子在背後下的「一盤大棋」,且「棋局」又深深地影響到後來二千多年的中國政局。
鬼谷子除了四大著名弟子外。據傳,毛遂、徐福、甘茂、司馬錯、樂毅、范雎、蔡澤、鄒忌、酈食其、蒯通、黃石、李牧、魏繚、李斯等都是他的弟子。鬼谷子是奇才、全才,其學問高深莫測,據聞只要深悟一門,便可以縱橫天下了。
在《東周列國誌》(明.余邵魚著),有較多關於鬼谷子和四大弟子事蹟的記載,集中在第八十七回到第九十一回:
第八十七回:說秦君衛鞅變法 辭鬼谷孫臏下山
第八十八回:孫臏佯狂脫禍  龐涓兵敗桂陵
第八十九回:馬陵道萬弩射龐涓 咸陽市五牛分商鞅
第九十 回:蘇秦合縱相六國 張儀被激往秦邦
第九十一回:學讓國燕噌召兵 偽獻地張儀欺楚
以上鬼谷子事蹟在第八十七回,另四回可算四大弟子運用鬼谷老師學問,出去闖天下交出的成績單,最後導至我們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一統。此種統一的制度和思想,成為往後兩千多年的國家定制,未來也會是!

卻說周之陽城,有一處神秘之谷地,名叫鬼谷,山深樹密,幽不可測,似非人所居,當地人稱之「鬼谷」。谷內最深幽處有一隱者,自號「鬼谷子」,姓王名栩,晉平公時人,在雲夢山與宋人墨翟,一同採藥修道。那墨翟不畜妻子,發願雲遊天下,專一濟人利物,拔人之苦厄,救人之危難。
惟王栩潛居鬼谷,人稱「鬼谷先生」。其人通天徹地,精通諸家學問,一是數學,宇宙星象,在其掌中,占往察來,言無不驗;二是兵學,六韜三略,行軍佈陣,神鬼莫測;三是遊說之學,舉凡人事、政治,明理審勢,出詞吐辯,萬口莫當;四是出世學,修真養性,服食導引,卻病延年,冲舉可俟。
用現代語言說,鬼谷子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國防、軍事、兵學、政治、外交、國際關係,乃至神學、哲學等,無所不通,無所不精。他住鬼谷,不計年數,慕學其數的弟子不知多少,先生來者不拒,去者不追。
按〈東周列國誌〉第八十七回,最後說「鬼谷子亦浮海為蓬島之遊,或云已仙去矣。」筆者高度存疑,這個「蓬島」正是今之中國邊陲之台灣省,因為有些文獻稱台灣古名正是「蓬萊仙島」。
鬼谷子傳世之著作有《鬼谷子》、〈本經陰符〉、〈持樞與中經〉。《鬼谷子》世傳有十四篇,其第十三、十四篇已失傳,餘十二篇為本書十二章,分別是:捭闔、反應、內揵、抵巇、飛箝、忤合、揣情、摩意、權術、謀術、決術、符言。
《本經陰符》七篇收入本書第十三章,〈持樞與中經〉為第十四章。《鬼谷子》一書從內容看,在中國諸子百家中極具特色,歷來被稱為「智慧禁果、曠世奇書」,乃至「中國第一詐書」或「第一謀書」。無論如何指稱,都難以包容該書之全部意涵,它是亂世之學說,亂世之哲學,亂世政治鬥爭之無尚大法,講求實用主義,以進取爭勝之寶典。
《鬼谷子》已流傳數千年,在歷史上有正負等不同評價。但不可否認的,作為一部「謀略學全書」,一直為歷代之軍事家、政治家、外交家等,及所有企圖爭天下的人,列為「必讀寶典」和「必修功課」;乃至進入現代社會後,該書之思想精華仍廣泛運用在政、經、軍、心,甚至人際公關、國際外交、大國爭勝等領域人士所必讀之智慧寶典。本書深入註解,力求將我中華文化珍貴之寶典,再承續發揚,古為今用。順帶一說,本書作者已出版之著編譯作品,均放棄版權,贈為中華民族之文化公共財,在中國(含台灣)地區內,任何出版單位均可印行,嘉惠歷代炎黃子孫,是吾至願。(中國台北蟾蜍山 萬盛草堂主人 陳福成 誌於佛曆二五六六年 公元二零二三年春)

目錄
序:關於鬼谷子與《鬼谷子》

第一章  捭闔
第二章  反應
第三章  內揵
第四章  抵巇
第五章  飛箝
第六章  忤合
第七章  揣情
第八章  摩意
第九章  權術
第十章  謀術
第十一章 決術
第十二章 符言
第十三章 本經陰符
第十四章 持樞與中經

新書上架
19/10/2023

新書上架

書名:將軍的眼淚,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6269721252,頁數:400,出版社:時英,作者:曹國柱,出版日期:2023/09/30,類別:文學小說

新書介紹:               將軍的眼淚-大唐聖音和吹炮公寓作者簡介:    曹柱國,安徽合肥市,    一九八八年到香港定居,為香港作聯永久會員, 中國戲劇文學學會理事, 香港泰吉影業公司策劃顧問,編劇。    作品散見兩岸報刊...
17/10/2023

新書介紹:
將軍的眼淚-大唐聖音和吹炮公寓

作者簡介:
曹柱國,安徽合肥市,
一九八八年到香港定居,為香港作聯永久會員, 中國戲劇文學學會理事, 香港泰吉影業公司策劃顧問,編劇。
作品散見兩岸報刊,有散文小集《司芬克斯的謎底》等文史專著問世,曾因大型戲劇《燕王靖難曲》獲第四屆戲劇文學銀獎,小品《潛伏》獲文化部小型劇碼二等獎,黃梅短劇《藿香正氣丸》獲二○二○年安徽省優秀原創戲目獎,散文《合肥大酢肉逸話》晉入世界華文文學佳作選等。

目錄:
序: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寒山碧
長篇小說:將軍有淚
短篇小說:海市蜃樓
短篇小說:阿拉木汗妳在哪裡!
散文:合肥德和錢莊的吉光片羽
散文:在祖母身邊的歲月
散文:一代芳華-從六女中走出來的合肥姊妹
散文:合肥大鮓肉
戲曲劇本:燕王靖難曲
黃梅短劇:藿香正氣丸
後記:最後的嘆息

序/寒山碧
曹柱國先生年齡與我相若,結緣於晚年。我記不清楚是二○○四年秋我第一次競選,或二○○七年秋競選連任?僅記得我競選﹁香港藝術發展局﹂文學界代表時,他在台下向我發問,提出一些關於文學創作和出版自由等問題。我坦誠地回答我將竭盡所能衛護創作和表達自由,因為愛好自由是文藝工作者的天性
。他是﹁香港作家聯會﹂的會員,他們會的一位理事正是我的競爭者,可是會後他對我說,他投了我一票,還動員其他朋友也投我一票。在這場競選中我幸運勝出可是在我擔任掌握資源分配的﹁藝發局文學組委員會﹂主席期間︵兩屆共六年︶,他沒有向﹁文學組﹂申請任何資助,私下他也沒有再找我。直到我卸任已不再有任何權力了,他才來參加我召集的每月一次﹁文友茶敘﹂,可見他是一個不懂得趨勢附炎正派耿直的老實人。
月前他發來︽將軍的眼淚︾的電子稿,希望我為他寫個序。一個文化人在垂暮之年想印行自己之著作,了卻心願,很易理解。我粗略看一遍︽將軍的眼淚︾,我的感覺是:這部書雖標明﹁長篇小說﹂,卻不可作純小說來看,因為作者有很多話要說,只是藉小說來說事,藉小說來說史,尤其說﹁北洋軍閥﹂史。誰都知道,一九四九年後,﹁北洋軍閥﹂在中國大陸被說得一無是處,是貪污、腐敗、無能,不堪一擊的軍隊。︽將軍的眼淚︾實際是為北洋軍閥平反,特別是為皖系平反,說出許多被掩蓋已久,大家都沒有想到的史料。民國初年,段祺瑞任國務總理的北洋政府,曾一度派遣海陸軍︵皖系︶,進入外東北,庫頁島,海參崴和唐努烏梁海,以及外蒙古,救護同胞,收復領土,恢復中國主權,這是國民黨、共產黨都無法做到的,可是這段歷史被掩蓋了。外蒙古現在成為外國,其責任不在北洋軍閥,而是北洋政權的繼承者。
將軍的眼淚︾如果寫成歷史或傳記,可能更加有說服力,但寫史或寫傳有很多限制,為了說事方便,作者選擇用小說的筆觸來寫。很明顯作者真正的目的不是說故事寫小說,所以不太注重小說的規範,不太重視人物性格的塑造,不太注重細膩的描繪人物性格而是專注重大歷史事件的敘述。小說開頭寫得不錯,寫出民國初年人民的生活情況和社會氣氛。作者駕馭語言的能力不錯,語言也算豐富,可惜由於太專注於說史,以致鋪陳太闊太廣,對故事情節和人物性格沒有費太多心思去精雕細刻。故而,我認為本書不可當作純小說來看,而是要看它話中之話,言外之言,景外之象。讀者如果對民國初年北洋軍閥主政這段歷史有興趣,可依小說的相關章節去翻查歷書以求證。是為序!

「 大唐 聖音 」是 一張古琴 ,「 吹炮公寓 」只是清末安徽合肥縣裏 一羣擡轎子吹喇 嘛爺們 祖成的職業行會。這兩個原本 風男牛 不相關的物事,卻因「 吹炮公寓 」的 組創 人俞 揚和而聯繫到 一塊兒 , 因為 、俞老爺 子是 那張名為「 大唐聖音 」古琴的傳人。
光緒二十四年,穎川大旱,赤地千 里顆粒鈿收,嵇康故里的古琴聖手俞揚和 , 便帶領著 日常紮堆兒 一塊擺弄響 器的發燒友們,舉家就食於 三固故地廬州古城,就是那曹 魏名將張遼大戰逍遙津的合肥縣廬州府 。
俞揚和為嘛帶領他那些摯友,拖家帶口兒從淮北徒步跋涉逃荒到巢湖之濱合肥?因廬州府周邊歷來為魚米之鄉,膏腴之地,百姓們活命的糧食不缺,二是所謂同光中興的名臣李鴻章乃廬州合肥人,帶挈著淮軍發源地廬州 成了冠蓋 雲集、將 星璀璨的一方執土。因此,肥水之濱,方圓百里,紳耆仕宦人家婚喪嫁娶,免不了都得勞動專營紅白喜事的「 吹炮公寓」裹老少爺們來操辦 。這樣俞揚和同他的穎川弟兄們的嚼谷就有了基本保證,拖家帶口的弟兄們,就能在這襟 正帶淮的廬州 府生存下來,這可以説是數百年來水旱災 禍頻繁的淮北人民向南方遷徙的常態。
喜歡爬梳古籍舊典的學人都知道,魏晉時代,穎川地區是建安又學的搖籃, 那個「 竹林 七賢 」人皆 盡知 ,既然 那兒竹林葳蕤 , 穎水廿甜 , 足証魏晉時期的淮河兩岸,穎川平原決不是今天這個樣貌,應該是土地膏沃、人文薈萃的昌明之邦。為什磨俞揚和同他那幫弟兄非得演釋十八世纪的《流民圖》, 就是水旱天災、戰亂人禍,把那片竹璧婆娑,琴音 揚和的昌明 之地變成了黃 泛區。
災惠黎民苦、戰亂 百姓傷,祈吩廟堂之上的尊神能在這張大唐傳下來的古琴上,哈人。

26/08/2023

在北京執業的符律師

Address

新生南路3段88號3樓之 1
台北市
10673

Opening Hours

Monday 09:00 - 17:30
Tuesday 09:00 - 17:30
Wednesday 09:00 - 17:30
Thursday 09:00 - 17:30
Friday 09:00 - 17:30

Website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時英出版社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Business

Send a message to 時英出版社: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