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8/2025
飯糰的永久保存版來了!感謝編輯團隊支持我「用368鄉鎮食材創作368顆飯糰」的願望,「地味飯糰」專欄正式啟動~~
大家好,我是裏路文化現任總編何欣潔。自今年開始,我將與新任編輯團隊共同負責《地味手帖》的製作與出版工作。
在8月20日時,我們已經正式推出改版後的《地味手帖NO.19:小鎮的冰店》,它擁有可愛而美味的封面、專業而有趣的內容。然而,抱著這本被大家稱讚為「好可愛」的的刊物,我的心底卻有一些違和的話想與大家說說。
今天,是《地味手帖NO.19:小鎮的冰店》正式上市的第三天,也是台灣核三公投與罷免投票的日子。
隨著開票結果底定,各家媒體開始製作專業的圖表,告訴我們:這個鄉鎮有多少人投了同意罷免、另個鄉鎮又有多少人不同意核三公投案。在地圖上,台灣的368個鄉鎮市區,看起來多麼像不同形狀的色塊。
這些不同形狀的圖案,組合在一起,我們叫它「台灣」;將地圖的尺度拉遠,更多密密麻麻、不同尺度與分區的小單元,聚集成我們生存的「世界」。
如果粗略地以台灣解嚴(1987)-柏林圍牆倒塌(1990)-金馬解除戰地政務(1992)這一系列事件作為分界點,在過去的將近40年間,生活在台灣的人們,開始大面積地擁有認識台灣、探索世界的權利。
而如今,這樣的黃金年代,似乎正在慢慢地向我們關上大門。甚至連「台灣」這概念本身,其面容的輪廓都在出現變化。這變化也許令人期待,也或者為我們帶來危險。
總之,在2025年,我們腳下的土地正在不安地騷動著。這騷動將展現在許多不同的面向,其中一個面向,是「地方」開始成為一個令人困惑、有必要再認識,甚至偶爾令人畏懼的概念。
在我所負責的另一個出版社,離島出版所推出的《鎮長週記》一書中,我們追問:「地方政治」難道只能有一種樣子嗎?「地方勢力」難道總是必須與「進步價值」站在對立面嗎?又或者,所謂的「地方被滲透」究竟是什麼意思?
幾乎也同樣是自40年前開始,台灣推廣的社區總體營造 / 社區營造 / 地方創生,是否讓我們長出更多力量來回答這些險峻的問題?這些社區 / 地方的進步力量,是否還足以讓我們回答接下來更艱難的問題?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我們需要怎樣的新語言來回答這個問題?
我相信,站在《地味手帖》原有的基礎上,我們當前的改版工作,可以幫助台灣回答這一問題。而台灣要回答這一問題,不能僅僅只是從台灣本地來探索這個問題,也需要畫出許許多多條輔助線,從世界各地出發,用不同的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
這個巨大的夢想,或許不是一、兩期刊物可以完成的工作。但唯有我們大膽出發,才有抵達終點的機會。在主編歐佩佩的共同策劃下,我們將回歸「地味」本旨,以「食物」為封面主題,展開我們的冒險。
在最新一期的《地味手帖》中,我們訪問了:
台灣通勤第一品牌 的主持人李毅誠,回顧一個從「台灣紡織王國」來到台北的男孩,如何在伸港給他的安全感之上,成為全台灣最會聊天的podcaster(之一);
在花蓮萬榮鄉支亞干部落生活的 阿改玩生活 Apyang Imiq,如何一步步回到部落工作、生活、寫作,同時將原本「說不出口的性向」活成眾人也漸漸接受的日常;
收錄由 吳音寧 寫就,悼念台灣雜糧復耕行動者、浪漫的雲林水林男子蔡得黃(菜刀)的訃聞。
我們製作了:
重磅「小鎮的冰店」專題,深度訪問新北馬崗阿萬柑仔店的石花凍、台南鹽水銀鋒冰果室「姻緣冰」的故事、高雄旗山「小露吃」返鄉的掙扎與甜蜜滋味。
與此同時,邀請在澎湖、金門、馬祖、花蓮、台東、彰化生活的工作者,推薦他們心中最愛的「巷仔內那碗冰」,說真的,裡面一定有你不知道的厲害口袋名單!
嚴選台灣好物,來自苑裡 藺子 的乾燥花器。他們在傳統的藺草工藝上做出努力,讓藺草在不同的使用場景中,發揮出全新的魅力。
以「地味飯糰」專欄,支持 #一口台灣地味飯糰計畫 ,讓 土鍋飯糰 Donabe Onigiri 飯糰師樊穆妮「用368鄉鎮食材創作368顆飯糰」的願望,可以跟更多人分享!
邀請蘇凌 蘇菜日記 執筆「全球地方」專欄,以她在南印度「過新年」的離奇故事,擴寫我們心目中對「地方」與「新年」的定義;
真的非常好看的專欄作者陳茻、廖瞇、林家瑜,分別從台灣的北海岸、東部小鎮,乃至於日本的老屋宇宙裡,提煉地方生活的真味,回答「在地方生活」究竟意味著什麼的大哉問。
於「地味學堂」欄目裡,我們前進馬來西亞,邀請多年來深耕華人新村議題的蔡依霖(我想她應該不可能九點睡覺),為我們介紹一個多元民族國家裡的「地方」風景;
最後,在「日本地味」這個概念下,我們繼續延請過往《地味手帖》的專欄作家蔡奕屏介紹佐賀的地方設計旅行,她傾盡全力進行深度採訪、介紹好店好物;
而編輯部也內舉不避親,嚴選了東京近日的話題中文書店:飛地·離島書店,介紹它的成立理念與始末,邀請大家在東京抵達自己的離島。
最後,有兩個紮實的欄目,試圖對「地方」進行理論與靈魂的拷問:
台灣最早掀起「319鄉鎮旅行」熱潮的 微笑台灣319鄉+ 雜誌總監李佩書,與我們進行深度對談,直球回答了「假如我是台灣主掌地方創生政策的官員,我會執行怎樣的改革政策?」
面對2025年的瀨戶內藝術季熱潮,我們邀到了一篇毫不留情、絕對毒舌的書評,討論「地方藝術季」與「地方」之間的緊張關係。
我相信,以一篇又一篇的報導 / 評論為引子,我們可以共同編織這塊全新的綿密網絡,接住所有的不安與凶險,讓我們重新找到安身立命的故鄉,也能從故鄉出發,抵達世界上的所有地方。
與此同時,我們也要邀請大家,買一本《地味手帖》、與朋友分享《地味手帖》的消息,關注我們在各平台的粉專,一起加入這個以「地味」為名的計畫,跟我們分享你所認識的地方,我們百無禁忌、絕不設限、一定好玩!
《地味手帖NO.19:小鎮的冰店》馬上買!
支持各地獨立書店之餘,你可以在這些平台購買:
博客來
https://reurl.cc/0WWk06
誠品
https://reurl.cc/QaaNAo
Momo
https://reurl.cc/z55ORV
讀書共和國
https://reurl.cc/koo9Y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