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文化副刊

中時文化副刊 中國時報文化新聞版、人間副刊、開卷版,為您提供最具質感的文學創作、?

31/07/2025

溫馨提醒:

#第46屆時報文學獎最後一天收件嘍

#小說散文新詩
#晚間十二點截止

短篇小說組:多元廣納各類型小說,舉凡愛情、動作、推理,奇幻、驚悚、科幻、寓言皆可。小說字數一萬二千字以內。
散文組:字數四千字以內。
新詩組:不限主題,行數六十行以上,一百行以內。

上傳時報文學獎官網者以臺灣時間當日午夜12:00為準)
登入時報文學獎官網(https://prize.turnnewsapp.com),填寫報名表並上傳參賽稿件就完成,

 #爾雅五十.經典五十 #不是懷舊經典依然年輕 #我們都是看爾雅的書長大的1975年7月20日,爾雅出版社成立。社址最初設於北投公館街,76年因業務擴張,新址遷移至廈門街一一三巷。77年因三位原始股東中有兩人退股,爾雅遂改由柯青華(作家隱地...
19/07/2025

#爾雅五十.經典五十
#不是懷舊經典依然年輕

#我們都是看爾雅的書長大的

1975年7月20日,爾雅出版社成立。社址最初設於北投公館街,76年因業務擴張,新址遷移至廈門街一一三巷。77年因三位原始股東中有兩人退股,爾雅遂改由柯青華(作家隱地)獨資經營。隱地曾多次提到:「爾雅的第一個十年,是文學出版最好的光景」,因為當年新書起印量從8000本起跳,爾雅的創社梁柱之一,王鼎鈞《開放的人生》等「人生三書」,總銷量就超過了60萬本。彼時文化界人士都知道,「文章發表上兩報,文學出書找五小」:兩報指《中國時報》與《聯合報》;「文學五小」即1968年創立的純文學、1972年創立的大地、1975年創立的爾雅、1976年創立的洪範與1979年創立的九歌。⋯⋯ --楊宗翰

#那些年我們一起讀的爾雅經典
https://push.turnnewsapp.com/content/20250704700607-260115

 #歡迎挑戰60行以上中長詩 #一首百行以內的詩必須掌握什麼技巧?請看  #第45屆時報文學獎新詩組三位評審的建議: #白靈:五十到一百行的詩要有完整的結構,語言不要碎片化,意象要能集中、精準;詩的結構能否前後貫串,回行不要太多,意象能夠前...
17/07/2025

#歡迎挑戰60行以上中長詩

#一首百行以內的詩必須掌握什麼技巧?
請看 #第45屆時報文學獎新詩組三位評審的建議:

#白靈:五十到一百行的詩要有完整的結構,語言不要碎片化,意象要能集中、精準;詩的結構能否前後貫串,回行不要太多,意象能夠前後連繫。
#李進文:選題時要去思考,用什麼形式去寫,比方說社會議題寫得非常抒情,會讓人覺得格格不入;當詩的長度拉長時會更突顯扞格、不流暢。其次是結構,最重要是要鬆緊有度,長詩一定要特別思考「節奏」,不然詩拉長時會不好看,好不好看對長詩是很重要的。看大量的長詩其實是耐力的考驗,若突然看到很精采、很有情節的,這會吸引人想要去看。第三,長詩基本上要集中命題,文字要把握詩美學上的簡潔。另外,我會留意長詩裡有沒有留白與空隙。如果沒有留白,讀者就無法去介入、參與這首詩,然後跟作者一起去思考。所以長詩反而要用減法,不要塞太多東西,很多跟歷史有關的題材長詩就會有這種情況。最後一點,長詩還是要有內在的故事,有故事性的詩才會好看。
#羅智成:五十到一百行,這是大部分台灣的詩創作者最不熟悉的長度,能看到不同的創作者使用各種方法來滿足篇幅。有些會用組詩的形式;有的是會刻意拖長,刻意做更多類似賦格的重疊;很多為了拉長而造成敗筆增加,就是想講的越多,做的動作越多,其必要性反而會再降低。
 我最看重三件事情──面對這樣的篇幅到底作者的結構能力,布局能力,以及節奏感。簡單講,就是作者有沒有考慮到讀者的呼吸。若用短詩的密度來寫五十到一百行的長詩,會讓人幾乎無法呼吸,像撞牆一樣。以我來看,在每首功力接近的情況下,能影響進入最後排名的關鍵,我會更考慮是否能讓讀者讀得很舒適。我讀詩這麼久,很怕大家越來越覺得讀詩是一件痛苦的事,讀長詩就是加倍痛苦的事情。大家忘掉讀詩的樂趣已經好久,所以我這次會去找一些讀了會讓我鬆一口氣的作品。

#第46屆時報文學獎收件中
#7月31日截止
#新詩今年是六十行到一百行

#徵文辦法
https://prize.turnnewsapp.com/way/

#投件方式
https://prize.turnnewsapp.com/signup/

第45屆時報文學奬短篇小說首獎得主賴怡:謝謝幫我試讀愛子的朋友,特別謝謝曉陽對標題的建議。永遠感謝身邊所愛的人們一直很支持我寫作。在寫小說的世界裡,我只是個東倒西歪的幼兒,為每一天的發現而驚奇,試著發聲說話,試著堆沙成堡,天黑時經常空手而歸...
08/07/2025

第45屆時報文學奬短篇小說首獎得主賴怡:

謝謝幫我試讀愛子的朋友,特別謝謝曉陽對標題的建議。永遠感謝身邊所愛的人們一直很支持我寫作。

在寫小說的世界裡,我只是個東倒西歪的幼兒,為每一天的發現而驚奇,試著發聲說話,試著堆沙成堡,天黑時經常空手而歸,但每一篇的旅程都令我深深滿足。希望愛子有娛樂到大家,也希望未來能繼續寫好看的故事娛樂大家。

首獎作品分享
(上)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50113000678-260115

AlKO愛子(中)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50114000655-260115

AlKO愛子(下)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50115000683-260115

#第46屆時報文學獎等你喲
#七月卅一日截止收件
#小說散文新詩任你投
#期待每一顆文壇星星
#下一個首獎得主就是你!

人躺著的時候,與站著的時候,是不同的人格。我在那些起不來的早晨悟出來這道理。醒來後躺著滑手機,偶爾瞥一眼螢幕右上角的時鐘:先是該化妝的時間,然後該出門的時間、該擠上公車的時間、該打卡的時間,每組四位數

《金剛經》是他為眾生平安、皆大歡喜的祝禱。「祇樹」(Jetavana)、「給孤獨園」(Anathapindadarama),是佛陀在舍衛國講經說法的林園,由祇陀太子與給孤獨長者共同供養。祇園是樹,給孤獨園是地,兩者合為一處共修之地,千年之後...
19/06/2025

《金剛經》是他為眾生平安、皆大歡喜的祝禱。「祇樹」(Jetavana)、「給孤獨園」(Anathapindadarama),是佛陀在舍衛國講經說法的林園,由祇陀太子與給孤獨長者共同供養。祇園是樹,給孤獨園是地,兩者合為一處共修之地,千年之後,這名稱仍深植信眾記憶中。蔣勳將這段《金剛經》典故作為創作核心,自2021年陸續完成油畫與書法創作,用畫筆描繪菩提林下的寧靜修行,以文字書寫佛法的空靈與慈悲。

https://prize.turnnewsapp.com/%e6%9c%80%e6%96%b0%e6%b6%88%e6%81%af/%e6%96%87%e5%8c%96%e6%96%b0%e8%81%9e/5290/

#蔣勳
#祇樹給孤獨園
#中央書局

展出期間自6月13日~8月17日止
蔣勳|衹樹給孤獨園|書畫展
台中中央書局一樓展出(台中市中區台灣大道一段235號)

悼詩人鄭愁予(1933年12月4日—2025年6月13日)附圖係去年六月端午節人間副刊曾刊出詩人的作品,願詩人一生奔馳於詩路的馬蹄安歇《賦別》/ 鄭愁予這次我離開你,是風,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擺一擺手一條寂寞的路便展向兩頭了。念此際你...
15/06/2025

悼詩人鄭愁予(1933年12月4日—2025年6月13日)

附圖係去年六月端午節人間副刊曾刊出詩人的作品,願詩人一生奔馳於詩路的馬蹄安歇

《賦別》/ 鄭愁予

這次我離開你,是風,是雨,是夜晚;
你笑了笑,我擺一擺手
一條寂寞的路便展向兩頭了。
念此際你已回到濱河的家居,
想你在梳理長髮或是整理濕了的外衣,
而我風雨的歸程還正長;
山退得很遠,平蕪拓得更大,
哎,這世界,怕黑暗已真的成形了……

你說,你真傻,多像那放風箏的孩子
本不該縛它又放它
風箏去了,留一線斷了的錯誤;
書太厚了,本不該掀開扉頁的;
沙灘太長,本不該走出足印的;
雲出自岫谷,泉水滴自石隙,
一切都開始了,而海洋在何處?
“獨木橋”的初遇已成往事了,
如今又已是廣闊的草原了,
我已失去扶持你專寵的權利;
紅與白揉藍於晚天,錯得多美麗,
而我不錯入金果的園林,
卻誤入維特的墓地……

這次我離開你,便不再想見你了,
念此際你已靜靜入睡。
留我們未完的一切,留給這世界,
這世界,我仍體切地踏著,
而已是你底夢境了……

 #第46屆時報文學獎徵文起跑 #你寫了嗎 #辛金順 多少年後,我總會記起那段星光的路,在文學獎的青石板徑上,彳亍前行的身影,彷彿前方有夢,以詩作為一種召喚,往前尋去,就能撥開重重迷霧,找到了光,可以照亮夢想的方寸之地,也讓創作找到可以繼續...
20/05/2025

#第46屆時報文學獎徵文起跑
#你寫了嗎
#辛金順

 多少年後,我總會記起那段星光的路,在文學獎的青石板徑上,彳亍前行的身影,彷彿前方有夢,以詩作為一種召喚,往前尋去,就能撥開重重迷霧,找到了光,可以照亮夢想的方寸之地,也讓創作找到可以繼續往前的勇氣。因此,文學獎成了我在台期間,殷望可以證成 自己,在創作上並非只是一個平庸之輩。雖然──
 雖然我並非是常常為了文學獎而創作的人。
 是的,因為慵懶,或性格使然,我常在文學獎截止日過了,才想起要參加某某文學獎的徵文,或在截止當日,才會想要動筆,尤其越接近郵局拉下鐵門的五點前,腎上腺素的分泌度就越旺盛,但因為時間緊迫,往往寫到後來,總徒然興廢,擲筆而去。或許是有所求吧?所以在創作中才會患得患失,評估著行筆中的作品會不會獲獎,一旦過 不了自己評審的關卡,或感動不了自己,筆尖自會嘎然而止,前功盡棄了。
 但想參加文學獎的心還是渴望的,尤其是歷史悠久的兩大報文學獎 ,像兩大光柱,吸引著各處逐光的創作者,希望能在光照下自己的身影被顯現,並且被人看見。
 而當時兩大報文學獎是以開闊的視野,開放給全球華文創作者參加 ,使得競逐的場域無限擴大,也更具代表性。而且獲獎的作品,過後都會編成精美的文學獎得獎作品集,公開擺售。所以每到七月,常會看到網路上一些創作朋友相互探問的私語:「你寫了嗎?」
 你寫了嗎?我想起每年都會購買的兩大報文學獎得獎作品集,那些獲獎者的照片,像諸神排列在文學獎的殿堂上(但後來聽說,有些獲獎者投稿該報副刊,還是照樣面對退稿的噩運),成了寫手們的夢望 。因此參加兩大報文學獎並獲獎,不只徵示著取得了晉入台灣文壇的一分認證儀式,同時也是一分世俗榮譽,以及在自我創作的寂寞氛圍裡,支撐繼續創作的一股無形動力。
 然而每年立願要參加兩大報文學獎的我,每年都「錯失」了機會。另一方面,也常自我安慰,沒參加也好,無所得也無所失,畢竟想從幾百人的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也不是件簡單的事。及至2006年第二十九屆時報文學獎時,也是臨時抱佛腳的,在截止日的下午四點開始動筆,想說三十行的詩作在一小時內如果可以順利完成,則就投寄參加,不然就繼續「錯失」下去。因此那首〈注音〉,就是在「課虛無以責有」,邊想邊寫之下,於五十分鐘內寫成。然後再以連走帶跑的 方式趕去校內的郵局投遞出去。
 如今回想,那簡直就像一場夢,遙遠卻臨近的,可以觸摸到創作那 一時刻的心跳聲,與敲在鍵盤上的每一個ㄅㄆㄇㄈ和ㄉㄊㄋㄌ相互競 逐,彷彿在那聲音背後的時間,也在競逐中飛快的消逝,然後成為一 道難以磨滅的記憶,關於語言、關於文學,關於夢。
 也關於詩。
 ........................
 然後呢?
 然後,我只想問:「時報文學獎來了,你寫了嗎?」
--本文精摘自詩人辛金順2018年文章<你寫了嗎>

第46屆時報文學獎於七月一日開始收件,七月卅一日截止
現在,你可以開始寫了!

#短篇小說一萬二千字以內
#散文四千字以內
#新詩六十行以上一百行以內

#徵文辦法在
https://prize.turnnewsapp.com/homesection/5226/

 #悼念永遠黑衣黑褲帶著一抹微笑、對攝影的堅持始終如一的老同事、攝影大師  #林國彰記我的攝影同代人─林國彰 - 藝文副刊 - 中國時報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40522000663...
07/05/2025

#悼念永遠黑衣黑褲帶著一抹微笑、對攝影的堅持始終如一的老同事、攝影大師 #林國彰

記我的攝影同代人─林國彰 - 藝文副刊 - 中國時報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40522000663-260115

鏡頭記錄真實 攝影家林國彰辭世
https://push.turnnewsapp.com/content/20250507700428-260114

一九七九年在臺南學甲慈濟宮上白礁慶典的廟會上,我拍到的第一代電子花車,畫面中有一個雙手高舉相機的人,被我納入成為照片中的元素之一,這人叫林國彰,當時我們彼此不認識。1970年初,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政治風

蔡詩萍:跑步和寫作一樣,難在「開動」我總感覺,跑步最有意義的啟發是:「只要肯出門,就激勵自己了。」一旦克服耍廢心態,漸漸的累積馬數,也就不知不覺的改變了自己,不知不覺的激勵了自己。https://push.turnnewsapp.com/c...
21/03/2025

蔡詩萍:跑步和寫作一樣,難在「開動」

我總感覺,跑步最有意義的啟發是:「只要肯出門,就激勵自己了。」一旦克服耍廢心態,漸漸的累積馬數,也就不知不覺的改變了自己,不知不覺的激勵了自己。

https://push.turnnewsapp.com/content/20250321700639-260115

#中時開卷
#蔡詩萍
#馬拉松

跑步,大概是我看過最激勵自己的運動了。 我是指,那種自己親身經歷、參與,而非只是旁觀者的運動。 若指純粹旁觀者,那馬拉松未必適合,因為時間太長,不如其他運動項目快速有感受。 跑步適合孤僻,也適合熱鬧。...

這本小書只送不賣,它款款說池上,悠悠談老屋,慢慢與人結緣,倘你有幸獲得了它,在沐於陽光中的池上蔣勳書房翻開它,關於作家蔣勳與一間老屋、一個日籍校長隔世相逢的故事就此展開。 #堀尾一彥 #蔣勳書房 #池上 #中時開卷
14/03/2025

這本小書只送不賣,它款款說池上,悠悠談老屋,慢慢與人結緣,倘你有幸獲得了它,在沐於陽光中的池上蔣勳書房翻開它,關於作家蔣勳與一間老屋、一個日籍校長隔世相逢的故事就此展開。

#堀尾一彥
#蔣勳書房
#池上
#中時開卷

這本小書只送不賣,它款款說池上,悠悠談老屋,慢慢與人結緣,倘你有幸獲得了它,在沐於陽光中的池上蔣勳書房翻開它,關於作家蔣勳與一間老屋、一個日籍校長隔世相逢的故事就此展開。一本小書 認識老屋細探老屋身世

小沙彌九歲,家在四川,隻身來自甘孜。幾天前就約好了要給父親打電話。九歲的他隨家鄉人來此已經一年,幾天前曾和爸爸通了電話。告訴父親他準備出家,要當和尚。想好了嗎?想好了。你想好了,你就決定。我們過幾天再通個電話,看你有沒有改變。「今天你就是要...
12/02/2025

小沙彌九歲,家在四川,隻身來自甘孜。幾天前就約好了要給父親打電話。

九歲的他隨家鄉人來此已經一年,幾天前曾和爸爸通了電話。告訴父親他準備出家,要當和尚。

想好了嗎?

想好了。

你想好了,你就決定。我們過幾天再通個電話,看你有沒有改變。

「今天你就是要告訴爸爸你的決定?」我說。

他點點頭,明確的說:「我告訴他我決定了,我要當和尚,就在這裡不回去了。」

「你想好了?」我問。

「想好了,早就想好了。」篤定的。

小孩一臉星眸。⋯⋯⋯⋯

#凌拂
#此生為作和尚而來

#人間副刊

此生為作和尚而來(上)
https://push.turnnewsapp.com/content/20250210700540-260115

此生為作和尚而來(中)
https://push.turnnewsapp.com/content/20250211700637-260115

此生為作和尚而來(下)
https://push.turnnewsapp.com/content/20250212700638-260115

1 二○○三年我在印度達蘭薩拉,小小一團人安單於大昭寺。我的客室內一張單人床,書櫃牆面全是經卷,直直疊到天花板,每一卷皆有泛著老沉歲月的繡幔包覆,灰噗噗的繡幔雖老,不掩經卷大願深涵的熠耀光華。小室極其.....

Address

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303號
Hsinchu
303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中時文化副刊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Business

Send a message to 中時文化副刊: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