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07/2025
《末日青春,荒原之後》新書分享會
陳栢青提到:這是本非常好看的小說,主要是處理到運動後的小說,討論後來的我們面對這個社會的變遷,我發現竟然有人可以寫出來,讓我非常驚豔,內心也很複雜。所以我今天準備了很多問題要問。
高博倫回應時說2017年開始寫這篇小說,本來是中篇小說,原本只是想寫一個人騎著機車探索城市,但後來發現越寫越偏向鄉土,自己無法寫出鄉土味,所以寫得很痛苦。雖然得國藝會補助,也只是寫完結案。直到發生一件大事,就是疫情,也發現自己滿30歲了,很焦慮,因此小說轉向從騎機車探索城市,變成焦慮三十,寫疫情之下的台中。
陳栢青再次提及後來發現自己羨慕又嫉妒的地方是「誠實」,例如寫運動,不是寫崇高,而是寫傷害,是非常貼近我們這個時代某個集團意識,寫出了時代的一面,有一種感覺就是好像也寫出了自己。
太陽花運動後,是香港運動,香港作家很快寫出各種運動的想法,但台灣在這方面,卻是很少,雖然有許恩恩,但還是會讓人疑惑,台灣是不是民族性的關係,感覺不像島嶼另一端作家那麼積極。
「寫運動不是沒人寫,很多會化成詩,不見得會寫人、而是寫運動傷害,或是組織狀態。」博倫這麼回應。
#末日青春荒原之後 #高博倫
#末日青春荒原之後 #高博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