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3/07/2025
五六月,我們在台灣、美國碰見了好多人,我們在烏克蘭的紀錄片後對話,我們在公開的、閉門的空間裡交換想法。吸收了各式各樣的情緒跟疑問。
我們最近,J&H,一起休息了幾天,休息是為了更確定想往哪裡去。實體活動都是賠本的,但為什麼我們還要做?硬的內容沒有業配、沒有流量,為什麼我們還要正職工作之外一集一集的錄?就像很多人說,你為什麼要去烏克蘭,可能冒著危險自願的進去、把內容擴散到不同的媒介,有人會覺得你一定別有用心吧,否則為什麼這麼積極呢?
要處理很多的猜測,要確認我們自己想做什麼,要再看不見成效的當下享受沒有回報的耕耘,這些都不容易。
回頭看我們做的內容,都聽過了,答案其實就出來了。
烏克蘭在回應俄羅斯的侵略跟壓迫,三年多來有許多發現、經驗、找到的對應方式,如何細緻地聽見他們的經驗,細緻不暴力的用一句「今日XXX明日XXX」帶過,真的去討論政策的制定、民間的心理、多方協力的機制等等的,這是我們想持續關注的,例如資訊戰的這集。
台灣之所以無法有效的回應資訊戰,是因為我們對敵手的理解不一、民眾不一定有資訊管道、甚至沒有空間可以討論,所以我們成立了新單元「中國?」雙週報,選讀來自全球與中國有關的研究、報導,也提供來自中國的聽眾,分享的平台。讓人的聲音被聽見,讓全球理解中國的多元視角,有更多機會存在於華語的資訊環境裡。
得這麼做,是因為有更多行為者,想要霸佔我們對中國的認知,而他們是與中國政權協力的。說得出這句話,是因為有數據作為證據。請聽,「中國官媒如何使用館長?」那集。
最後,我們察覺到被國際孤立了許多年的台灣,有些人實在不了解國際組織是什麼,建議可以聽聽行內人行內話那一集,或許可以理解J之前的工作。放在那些扎扎實實建立民主底蘊的工作之前,不必要的言論跟口水,該蒸發。
錄著錄著,每一集都是學習,我們在變動快的世界中每一天可能都遇到問號,我們一起找答案、找資料,然後分享給更多人吧。
就像做了共筆分享給大家的那種同學一樣,如果你也覺得想在這個時代中,活得有底氣,遇到莫名其妙的帳號跟言論時,心裡有底、有依據,於是情緒跟認知可以踏實,歡迎收聽,歡迎一起,讓這個社群、這個節目,成為我們幫助彼此陪伴彼此的地方。
這也是我們沉澱之後的答案,更明確認識自己想做的是什麼,或是說,回到午營咖啡剛成立時的初心,是的,我們一直以來就是那樣的人吧,也希望交到更多這樣的朋友。
節目在YouTube跟podcast平台上都聽得到,搜尋 # #不好意思請問一下
請在不同平台上追蹤我們,保持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