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營聚樂部

午營聚樂部 不好意思請問一下 by 午營咖啡

是咖啡店也是podcast (feat致昕)
賣咖啡豆掛耳包
也記錄好故事
每集開錄前記得一起來提問

https://portaly.cc/abreakcafe
(303)

媒體報導:
Shopping Design 《午營某營就來坐的厝邊咖啡館》 https://goo.gl/q5k4QO

小日子:https://goo.gl/fmrxie

Pepe:https://goo.gl/pQ3I8m

美食饕客:《美好值得堅持》 https://goo.gl/TM5xZ6

五六月,我們在台灣、美國碰見了好多人,我們在烏克蘭的紀錄片後對話,我們在公開的、閉門的空間裡交換想法。吸收了各式各樣的情緒跟疑問。我們最近,J&H,一起休息了幾天,休息是為了更確定想往哪裡去。實體活動都是賠本的,但為什麼我們還要做?硬的內容...
03/07/2025

五六月,我們在台灣、美國碰見了好多人,我們在烏克蘭的紀錄片後對話,我們在公開的、閉門的空間裡交換想法。吸收了各式各樣的情緒跟疑問。

我們最近,J&H,一起休息了幾天,休息是為了更確定想往哪裡去。實體活動都是賠本的,但為什麼我們還要做?硬的內容沒有業配、沒有流量,為什麼我們還要正職工作之外一集一集的錄?就像很多人說,你為什麼要去烏克蘭,可能冒著危險自願的進去、把內容擴散到不同的媒介,有人會覺得你一定別有用心吧,否則為什麼這麼積極呢?

要處理很多的猜測,要確認我們自己想做什麼,要再看不見成效的當下享受沒有回報的耕耘,這些都不容易。

回頭看我們做的內容,都聽過了,答案其實就出來了。

烏克蘭在回應俄羅斯的侵略跟壓迫,三年多來有許多發現、經驗、找到的對應方式,如何細緻地聽見他們的經驗,細緻不暴力的用一句「今日XXX明日XXX」帶過,真的去討論政策的制定、民間的心理、多方協力的機制等等的,這是我們想持續關注的,例如資訊戰的這集。

台灣之所以無法有效的回應資訊戰,是因為我們對敵手的理解不一、民眾不一定有資訊管道、甚至沒有空間可以討論,所以我們成立了新單元「中國?」雙週報,選讀來自全球與中國有關的研究、報導,也提供來自中國的聽眾,分享的平台。讓人的聲音被聽見,讓全球理解中國的多元視角,有更多機會存在於華語的資訊環境裡。

得這麼做,是因為有更多行為者,想要霸佔我們對中國的認知,而他們是與中國政權協力的。說得出這句話,是因為有數據作為證據。請聽,「中國官媒如何使用館長?」那集。

最後,我們察覺到被國際孤立了許多年的台灣,有些人實在不了解國際組織是什麼,建議可以聽聽行內人行內話那一集,或許可以理解J之前的工作。放在那些扎扎實實建立民主底蘊的工作之前,不必要的言論跟口水,該蒸發。

錄著錄著,每一集都是學習,我們在變動快的世界中每一天可能都遇到問號,我們一起找答案、找資料,然後分享給更多人吧。

就像做了共筆分享給大家的那種同學一樣,如果你也覺得想在這個時代中,活得有底氣,遇到莫名其妙的帳號跟言論時,心裡有底、有依據,於是情緒跟認知可以踏實,歡迎收聽,歡迎一起,讓這個社群、這個節目,成為我們幫助彼此陪伴彼此的地方。

這也是我們沉澱之後的答案,更明確認識自己想做的是什麼,或是說,回到午營咖啡剛成立時的初心,是的,我們一直以來就是那樣的人吧,也希望交到更多這樣的朋友。

節目在YouTube跟podcast平台上都聽得到,搜尋 # #不好意思請問一下

請在不同平台上追蹤我們,保持聯絡。

20/06/2025

昨天上架的那集,叫做中國官媒怎麼使用館長,爬梳了IORG建立的資料庫,2022年至今,中國官宣上出現的館長,是什麼樣子。

1600多條內容,有一千條,來自過去這幾週的館長中國行。

我們請chatgpt替我們摘要了節目內容作介紹,以下給大家參考:

---

**🎧 節目名稱|中國官媒怎麼使用館長**
*── 解析 2022 年至今,中國官宣平台上「陳之漢/館長」形象演變*

---

**🔹 一、節目緣起與目標**

* 🎯 **研究範圍**:

* 運用 IORG 大數據,蒐集 2022 年初至今,中國政府支持的官媒(官方網站、社交帳號)中,所有提及「陳之漢」或「館長」的報導,約 1,600 多條。
* 🔍 **兩大研究脈絡**:

1. 2025 年 6 月 15 日起的「館長中國行」報導焦點
2. 2022–2025 年間,館長在中共官媒上的角色演變
* 💬 **延伸觀察**:

* 選取具代表性的官媒報導,追蹤中國網友在微博、評論區的真實反應,嘗試還原「資訊高牆」背後的多元聲音。

---

**🔹 二、本次「館長中國行」重點報導**

1. ❤️ **人情溫度篇**

* 「台灣網紅館長被大陸同胞暖到想哭」
* 「大陸最美風景是人」
* 粉絲親手寫家書,館長感動落淚:「兩岸血脈相連」
2. 🏗️ **基礎建設篇**

* **高鐵體驗**:稱讚「比台灣機場更大更舒適」、全程直播打卡
* **宮廷宴**:沉浸式古裝體驗,館長驚嘆「開眼界」
3. 🇨🇳 **愛國愛家篇**

* 館長怒轟台灣政府:「台灣也是我家,不准我回不去」
* 在四行倉庫前感慨:「兩岸和平最可貴」
4. 🕵️ **政治隱喻篇**

* 透過館長言論,間接批評民進黨、唱和「非綠陣營要整合」、「美國賣台廢鐵」等論調

> *出現平台:人民日報海外版/北京日報/海峽導報/環球網等,皆以「商品化」手法放大館長形象。*

---

**🔹 三、角色演進回顧(2022–2025)**

* 📅 **2022 年初(14 篇)**:首見「館長請雞排慶祝蔡英文勝選」,被定位為「綠營一隅」。
* 🕶️ **2022 年底**:塑造成「黑網紅」,帶有「黑道背景」、成為攻擊工具。
* 🗳️ **2023 年 8 月**:大選前大量登版,館長呼籲「非綠陣營整合」,被廣泛轉載。
* 🎉 **2024 年各大事件**:

* 支援韓國瑜、柯文哲、黃國昌語錄引用
* 批評台海軍演、嘲諷台制潛艇「永不下潛」
* 推薦「政治不正確」遊戲《黑神話:悟空》
* 對台灣媒體、政客情緒化開嗆
* ✈️ **2025 上半年**:行前多次喊話「要去中國旅遊」、擔憂被抹紅,成為官宣熱點。

> *館長從健身房老闆、網紅,逐步成為「兩岸議題代言人」、官媒的「輿論放大器」。*

---

**🔹 四、中國網友回應**

* 🙄 負評:

* 「館長早被收編,只圖流量」
* 「牆頭草、投機分子」
* 👍 正評:

* 「浪子回頭金不換」
* 「讓台灣人認識真實大陸」
* ⚖️ 整體兩極對峙,但共識是——館長話題性十足,帶來廣泛討論。

---

**🔹 五、節目思考:資訊高牆與「兩個中國」**

* 🛡️ **官方新三樣+AI 引擎**:在欠薪失業、消費疲軟並存的現實中穿針引線。
* 📵 **50 年來的兩岸隔閡**:網路、手機並未完全突破資訊高牆。
* 🌉 **網紅跨境行走**:館長、鍾明軒等人仍受官方行程牆限制。

> *真正認識中國,需要更多元、公開的管道,才能看見被官方「牆」隔絕的另一面。*

---

**🔹 六、結語與呼籲**

* ⏱️ **40 分鐘高效剖析**:1,600+ 條官宣資料,一次看懂:

1. 網紅如何被國家機器「綁架」
2. 兩岸輿論場的操弄邏輯
3. 資訊開放的重要性與網紅×官媒合作的反思
* 🙋‍♂️ **邀請討論**:香港、台灣、大陸的朋友,你們如何看待館長此行?

* 在這「雙向高牆」中,怎樣才能讓資訊更自由、更真實?

---

🔗 **收聽連結見留言** | 🎧 **訂閱我們,不錯過更多深度解析**

夏天準備來了,我們準備已久的  #南方週末 要登場了。來高雄過週末,這一次,想約你到高雄文學館聽故事。在超過七十歲的古典建築裡,這裡曾經是高雄市的總圖書館,也是葉石濤當時主張並爭取出的「地方文學館」。什麼是地方?什麼是文學館?走進生活跟校園...
12/06/2025

夏天準備來了,我們準備已久的 #南方週末 要登場了。

來高雄過週末,這一次,想約你到高雄文學館聽故事。在超過七十歲的古典建築裡,這裡曾經是高雄市的總圖書館,也是葉石濤當時主張並爭取出的「地方文學館」。

什麼是地方?什麼是文學館?走進生活跟校園的文學館員是怎麼樣豐滿著我們的生活?在工業區、港口、民主聖地的幾種地景之間,藏著你不知道的高雄:出禁書的在地出版社、勞工之間的文學雜誌、港口跟眷村為背景的創作故事。

第一場對話除了文學館資深企劃蔡宜家,我們也邀請到文史工作者陳坤毅。坤毅是午營的老朋友,更是高雄在地研究建築地景的重要專業工作者,他與文學館的關係始於對這棟建築的興趣和期許,接著與文學館團隊以出版、考察、建檔等方式,記錄高雄城市的發展,映照文學裡地方的身影,連結過去、現在、未來。

而在地緣政治衝突加劇的時代之下,地方和文學,是什麼樣的意義?

第二場活動,我們邀請在地刊物《誌村鑑》書系顧問謝仕淵老師、衛城出版總編輯洪仕翰,在致昕分享了烏克蘭戰爭下出版業的現況跟行動後,我們開始對話。

拿著筆的人們在這個時代,從地方出發,耕耘、瞄準著什麼?我們將完成什麼任務或寫下什麼故事?烏克蘭、台灣、俄羅斯的寫作者們,彼此交出什麼作品,在這個時代定位自己、與讀者共度?

南方週末,透過兩場以上的連續對話,環繞著關鍵字一起聊聊想想。首發活動,邀請你來到高雄文學館,讓週末美好。

報名連結見留言。

設計:胡筱琪
合作夥伴:高雄文學館

各位早安,好久沒發文了。J編過去兩週在美國,有幸去了西雅圖、灣區、華盛頓特區跟紐約,共六場活動,認識了不少朋友。在那之前,我們在台灣也有六場,五週之內聽見了好多不同的想法,有台灣的、中國的、香港的朋友,跟我們看著烏克蘭的紀錄片,討論現在跟未...
11/06/2025

各位早安,好久沒發文了。J編過去兩週在美國,有幸去了西雅圖、灣區、華盛頓特區跟紐約,共六場活動,認識了不少朋友。在那之前,我們在台灣也有六場,五週之內聽見了好多不同的想法,有台灣的、中國的、香港的朋友,跟我們看著烏克蘭的紀錄片,討論現在跟未來。

其實每次出國工作,都更期待回來。在美國的時候就開始期待本週末高雄文學館的開館活動。

這是我們最近實現了一個願望。有聽節目的大家應該記得,我們回到高雄時立下心願,想多跟在地夥伴一起做些什麼。老天爺應該有聽我們節目吧(?),留言一,是我們走進高雄文學館的開箱特集,文學館員的一天長什麼樣?高雄的文學館,去旗津、在工業區的歷史文物、在眷村的作家們,還有在地的出版社的書庫裡,創造了找到了好多好像是文學、好像是生活、全都是故事的寶藏,然後用靜態的展覽、動態的活動,以及一年一年的青年文學獎,讓好的東西豐滿大家的生活,讓大家的生活用圖像、散文、小說等等的,落成生活裡的顏色。

這個週末,我們跟文學館討論了許久,開了幾次會,準備了連續兩場活動,邀請大家一起來高雄過週末。( 見留言二: 高雄文學館開幕對話:世界與在地、文學與生活、台灣與烏克蘭 ft. 陳坤毅、謝仕淵、洪仕翰、高雄文學館團隊 )

我其實想起在美國華盛頓特區最喜歡的一個地方,馬丁路德圖書館。

去的那天,在圖書館的門口,有一個攤位,放著一疊一疊的CD,一個媽媽帶著兩個幼稚園左右的小朋友,聽著攤位上的哥哥講什麼是饒舌、什麼是soul。攤位旁邊,一個非裔女性跟著音樂的節奏、拿著麥克風隨意吟唱,要大家靠過來。走進圖書館,全透明的一樓,圖書館的角落是一場活動在進行,新書的作者就在那裡舒服的跟市民們聊聊。往上走,一層一層空間介紹著非裔族群的文學、音樂、藝術。

我其實是要到樓上的一個空間,與一群LGBTQI社群的夥伴碰面,他們要帶大家做音樂劇的初體驗,當天要唱的歌是吉屋出租的主題曲,市民們就在圖書館裡的不同空間,把生活變得惹人喜歡。

如果你還沒去過高雄文學館,如果你還沒有看過他們的活動,歡迎一起走進來,跟我們聊聊。從台語課到讀書會,從圖像創作的工作坊到各類文學創作的對話,這裡都有,就在高雄中央公園的一角,生活在這裡的冷氣房跟古典的建築、大片的落地窗下,熱熱的發光。

真的,很喜歡在台灣不同角落歡喜地耕耘著的朋友們,那種快樂好踏實,不管是看著國中生寫出了自己的詩,還是聽見了高雄工業區裡的勞工文學雜誌的故事,一直一直有人在我們的家園裡好好的整理、耕耘、讓文化開花,很希望更多人聽見這些一點一滴的故事,這是我們準備了週末的兩場活動和開箱文學館的初衷,也是收穫。

#往美國出發了(舊金山、西雅圖、紐約、華府)各位週末好。昨天是我們烏克蘭巡迴六場的最終場,從嘉義回到高雄的車上,塞車,到家都凌晨了,但也在車上好好的回味了一下昨天到討論。五座城市、六場放映,每一場都不同,氣氛、題目、實體活動大家彼此協作出的...
25/05/2025

#往美國出發了(舊金山、西雅圖、紐約、華府)

各位週末好。昨天是我們烏克蘭巡迴六場的最終場,從嘉義回到高雄的車上,塞車,到家都凌晨了,但也在車上好好的回味了一下昨天到討論。

五座城市、六場放映,每一場都不同,氣氛、題目、實體活動大家彼此協作出的結果,我們有機會成為六場四百多人的共同交集,有幸成為那個聽見了六場討論的節點,很開心。

六場的大家有共識:這次的放映只是開始,雖然我們兩個累到癱,但接下來的計畫已經展開,台灣本島和離島的朋友們,請期待。

但首先,明天我們要先往美國前進,以下是接下來兩週,致昕在四座城市的相關活動,有兩天的睡覺時間是在飛機上度過的,希望屆時臉色不要太蒼白、腦袋清晰。

美東、美西的大家,在想什麼、想討論什麼呢?很期待聽聽大家的想法。

以下為活動訊息,相關報名請見留言區或洽各主辦單位:

🌎 5/27 舊金山灣區

來自戰地的箴言:極權侵略,自由社會如何長出韌性與防線?(華語)

🌏 5/31 西雅圖

民主韌性X數位真相 :劉致昕 X 杜奕瑾
(華語+即時英語字幕翻譯)

🌍 6/1 華府@季風書店

資訊高牆下的故事使者們:德國、烏克蘭、巴勒斯坦的真實故事
(報名請洽季風書店)(華語)

🌎 6/2 華府

Technology and Civilian Innovation in Defense: Rethinking Resilience in the Taiwan Context (英語)

🌏 6/7 紐約@熱風

從世界現場到台南咖啡店,午營致昕的紐約分享

02/05/2025

這是一個帶點歉意的活動前通知:

#在飛彈掉下來和沒掉下來的時候:烏克蘭街訪&紀錄片放映映後talk系列活動,六場活動於開放報名兩天後已全數額滿。

我們收到不少訊息,以及表明站著也要來的朋友訊息,心裡感覺複雜,但烏克蘭朋友們知道了很暖心,謝謝地球這一端的人們,願意付出時間心力關心戰事的進行。

也謝謝台北場的陳方隅、台中場的吳曉樂,出人出力,主動協辦台北台中場次,讓我們人到、把分享做好就好。謝謝嘉義的勇氣書房、台南的Room A、筱琪、高雄的in89駁二電影院,以及應邀的講者們:哈哈台、高雄好過日、陳冠彰、阮劇團品潔、阿愷之聲。

謝謝你們願意來,明天(5/3)是第一場了,希望六場活動都順利,期待相見。

#注意事項

*來之前先看一下哈哈台的烏克蘭街訪,除了高雄5/17那場,其他都不會在現場重播。

*兒童可來,但烏克蘭紀錄片有描述戰爭罪、戰爭畫面,請未滿十八歲者由監護人同行,不適合的內容可先迴避。

*活動現場不附飲食,也不鼓勵飲食,紀錄片不適合。

*現場「不開放」站票,現場沒有售票。要照顧大家的安全、報名者的權益。

*有看到訊息喔,但我們必須顧顧荷包、找機會睡飽,才會思考加場的可能。有場地的夥伴可以先跟我們聯繫。

#各場活動資訊

🍀 5/3 台中 feat. 吳曉樂 14:00 - 16:00 (13:30進場)地點:南園酒家
🍀 5/7 台北 feat. 陳方隅 19:00 - 20:30(18:30進場) 地點:思享森林咖啡共享空間 (有報名問題請洽粉絲頁:週三青年日x台灣公共策益)
🍀 5/17 高雄 feat. 哈哈台 Lawrence 19:00 - 21:00(18:30進場)地點:高雄in89駁二戲院
🍀 5/18 高雄 feat. 高雄好過日 Claudius 19:00 - 21:00(18:30進場)地點:高雄in89駁二戲院
🍀 5/21 台南 feat. 午營好朋友 19:30 - 21:30 (19:00入場) 地點:臺南市康樂街21號3F Room A
🍀 5/24 嘉義 feat. 阮劇團余品潔、陳冠彰、阿愷之聲 19:00 - 21:00 (18:30入場) 地點:勇氣書房

See you soon囉 :)

接下來的三週,有點瘋狂。我們要帶著六支烏克蘭記者拍的紀錄片,還有 J 帶回來的故事,走訪五座台灣城市、辦六場放映,與七位不同領域、不同座標的朋友聊聊,聽聽彼此在烏克蘭的戰事裡,看見的自己。#報名請見留言連結這一次的巡迴活動有點特別,因為題目...
28/04/2025

接下來的三週,有點瘋狂。

我們要帶著六支烏克蘭記者拍的紀錄片,還有 J 帶回來的故事,走訪五座台灣城市、辦六場放映,與七位不同領域、不同座標的朋友聊聊,聽聽彼此在烏克蘭的戰事裡,看見的自己。

#報名請見留言連結

這一次的巡迴活動有點特別,因為題目重要、因為題目可能擁有重量,也因為這個題目,貼近每個人現在心裡瀰漫著的情緒或不明白。以下是我們的安排:

#一起進電影院

謝謝in89駁二電影院,讓我們的企劃成真。我們將在電影院裡與哈哈台團隊一起看烏克蘭人的街訪,用電影院的螢幕,感受烏克蘭記者在戰事中拍下的真實紀錄。兩場活動,我們邀請到高雄在地團體,高雄好過日,還有哈哈台團隊專程南下。

我們從不同的角度一起觀看這場戰爭,感受自己心裡的疑問、情緒、對未來的想像。高雄作為交通樞紐、工業城市,過往在戰爭中發生過什麼樣的事情,而從高雄長出的大港開唱音樂祭、社會韌性、在地社群,在衝突動盪中,可以是什麼角色?

我們也想聽聽哈哈台這支獨一無二的街訪影片,幕後製作的思考,以及身為網路內容創作者,製作戰爭相關的題目,他們的想法是什麼?而 J 也會分享在戰爭中,網路創作者的角色,俄羅斯、烏克蘭各自如何與網路上的內容提供者一起行動?

#一起看見烏克蘭

我們準備了六支烏克蘭的紀錄片,每一場活動播放不同影片。

紀錄片主角們包括了一位面對俄軍佔領的地方村長、一座被轟炸的大賣場、一間被俄軍包圍的醫院、一家被俄軍強行帶走的三個孩子、在佔領區裡頭依然持續報導的獨立記者,以及,一整座被強行關進學校地下室的村子,三百多個人,怎麼活過那一個月。

這些真實故事看見的,是人們如何還能彼此扶持,看見的是在地的村里長、地方記者、醫院裡的醫護人員,在敵人的壓迫下,他們如何能堅持?怎麼保護自己?如果真要守護和平與家園,他們在鄰國侵略者的長期欺壓之下,有了什麼覺悟?

#一起交換個人與在地的故事與感受

在此時此刻的台灣,好好的聽見烏克蘭人的故事並不容易,好好的聽見其他台灣人的感受跟想法,更是困難。

其實,每一座烏克蘭城市在戰事中的情況都不同,每一個不同職業的烏克蘭人,在侵略者帶來的戰事中也有不同的選擇跟位置。這一次,我們邀請不同城市、不同職業、不同背景的人,一起來交換念頭。J會在六場活動中,分享不同的烏克蘭人的故事跟經驗,與六場的觀眾、來賓,一起聊。

面對壓迫永遠不是一件舒服的是,可是為了保護自己、家鄉、未來,我們一起打開空間,在不舒服的威脅和侵略中,坦誠的交換念頭,看見彼此。這是我們這一次不計成本的這麼瘋狂的初衷。

謝謝各地的夥伴豪爽地在一週內答應,讓一切成真。歡迎不同年齡層的朋友一起來看電影,歡迎有不同程度認知和焦慮的朋友們,我們一起從零開始的,慢慢的發現真實,聽烏克蘭人要告訴我們的事,看看未來的可能。

#在飛彈掉下來和沒有掉下來的時候
-- 烏克蘭街訪&紀錄片放映+映後聊聊

● 牽成夥伴:蘊芬、祺瑋、秀蘭
● 活動協力夥伴:in89駁二電影院、哈哈台、高雄好過日、台灣教授協會
● 設計:胡筱琪

J趕稿中本週不一定更新但你們看了昨天的哈哈台影片了嗎那個站在基輔街頭拿mic牌的人是不是有點眼熟連mic牌都拿不好的菜鳥菜菜的錄下了烏克蘭人生活的真實樣貌一個小時的長片謝謝  團隊的用心用力讓他們的聲音有機會被聽見難得的街景火車被炸掉的屋頂...
18/04/2025

J趕稿中
本週不一定更新

但你們看了昨天的哈哈台影片了嗎
那個站在基輔街頭拿mic牌的人是不是有點眼熟

連mic牌都拿不好的菜鳥
菜菜的錄下了烏克蘭人生活的真實樣貌

一個小時的長片
謝謝 團隊的用心用力
讓他們的聲音有機會被聽見

難得的街景
火車
被炸掉的屋頂跟大樓
還有烏克蘭人們想跟臺灣人說的話

影片連結見留言

這一集,是來自八個台灣人的大罷免日記,二十出頭到四十歲,他們的所在地包括了花蓮、彰化、台北文山區和加拿大。他們心情是什麼?他們的選區發生什麼事?他們為什麼參加/不參加罷免?有的是志工,有的是一般民眾,不同的視角,收聽連結見留言,可以聽聽他們...
10/04/2025

這一集,是來自八個台灣人的大罷免日記,二十出頭到四十歲,他們的所在地包括了花蓮、彰化、台北文山區和加拿大。

他們心情是什麼?他們的選區發生什麼事?他們為什麼參加/不參加罷免?有的是志工,有的是一般民眾,不同的視角,收聽連結見留言,可以聽聽他們的心聲跟見證。以下摘錄四位。

(有許多聽眾錯過了共筆徵集的時間,未來請緊緊追蹤我們的Instagram,或可以在此留言區留下你們的大罷免日記。勿攻擊謾罵。)

以下摘錄:

● 29歲,選區在台北市文山區-罷免賴士葆嘎啦嘎拉。

「這次知道台北其他選區已經開始有人提出罷免,心中有些期待也有些失落,因為覺得我們台北市文山區這麼深藍的地方,怎麼可能會有辦法有?

後來得知我們這一區竟然通過了第一階段,大為震驚,也非常振奮,所以決定從第二階段開始填志工申請書,也加入志工的行列。 參與罷免的原因是因為之前大學時參與了太陽花學運,在那時一開始並沒有太多的希望,所以純粹是抱著去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多多理解的角度去的,後來回頭看,發現太陽花學運成功了,知道原來我們年輕人站出來發聲也是有力量的,也是能改變社會的,從此之後大大小小的社會運動和遊行,只要我有時間有能力都會參與。

我覺得我們這區要成功很難,因為有太多人是一輩子深藍,我自己跟他們接觸的經驗是他們不是不知道外面在發生什麼事,是不願意聽,不願意改,一看到電視節目上有在講中共威脅、在講罷免消息,一秒轉台(講我自己的外省二代媽媽),我不確定他們到底在怕什麼,為什麼連廳都不願意,但現實的狀況就是這樣,所以我很驚訝第一階段竟然能通過,第二階段竟然目前也超過一萬張連署(4/2更新,數字已經突破一萬五),竟然可以是整個台北市前幾名突破一萬張連署的,我真的很感動,所以我覺得實踐罷免權不難,大家有人願意下去做,就做得起來,就算我們這麼難/藍的選區也一樣,只是真的要撼動全選區25%的人出來投同意票,老實說我真的覺得太難,畢竟他們老是說”日子過得好好的,賴士葆做的這麼好,也沒有喝酒玩女人,為什麼要罷免?”

但我要用我自己的力氣和時間站出來爭取我認同的事和我自己想要的改變,如果我對現狀和對未來要去的方向不滿意,我如果不說,之後就要接受我不認同的現實發生在我身上,我不允許我自己沒有戰鬥過就投降。

我的家人總是問我為什麼我要管這麼多? 也要為自己著想啊,國家大事去幫忙事很好,自己的生活也要顧,也會擔心我被查水錶,被政治秋後算帳,但我也一直跟他們說,我現在在做的事情,其實也是在為我自己的未來著想,我也有一定的自私程度在裡面,不然我現在埋頭工作,存錢,其他什麼事情都不管,未來中共侵略我們了,我的存款我的房子我的車子哪個能留下? 哪個真的算我的? 哪些事業還能繼續? 甚至是我自己的生命還會有嗎? 戰爭已經開始,像鴕鳥一樣把頭埋入土裡,對所有威脅不聞不問,並不會讓威脅離開,唯一能讓威脅離開的方式就是把自己變得更強大。」

●● 37歲,彰化第三選區

「過去未曾參與過罷免活動,而會想參加這次的罷免是出於捍衛台灣人立場的表態,怕如果不站出來,我們生活的這塊土地,就這樣不明不白的被賣了,也為了表達對立法院亂象的不滿。

我覺得罷免很難,非常難。不知道有多少聽眾也跟我一樣是彰化第三選區的選民,這個選區的結構真的很特別,一個一個小村莊,一小塊一小角緊密的鄰里關係,這種人際結構是城市無法相比的靠近,大家多是彼此相識,靠著小圈圈擴散互助,也聯繫彼此的政治關係,這種關係除非某人家一直是游離在鄉里外,不然是很難斷開鎖鏈的。

甚至選舉時,還會有條阿腳蹲守在投票所,計算哪家哪戶有出來投票,哪些人是或不是他們的人(搞笑的是警察甚至就在旁邊😏),而某些機關還會在群組@全部的人去參加某勢力或某無黨籍參選人的競選場合及拜票隊伍。

身處在這樣的鬼地方,我對於沒辦法寫下罷免書的我非常失望......,因為有人是機關的人, 而機關的群組內部可是會互通消息的,怕會受波及。就這樣我被警告不可以去參與連署,只能默默希望罷免團隊能一路過關斬將,讓我們一家有投下同意罷免的機會。

但從國中到現在三十好幾,賄選依舊,綁樁的行為依然沒有改變,我對於南彰化的政治情況還是感到非常無力。曾經國中的我問友人,如果有人拿錢跟你賄選,你會選他嗎?友人回答我「會,因為會拍謝,都收錢了」,這裡就是這麼艱困的選區,但我還是希望有一天第三選區的選民能勇於做出改變,不要在不該講人情的地方被情勒。

謝謝在彰化第三選區參與罷免的每一位,你們都是我的英雄,真的太難了。希望大家能堅定自己的信念,不被情緒假消息左右,即使有人炒話題,意圖淡化人們對罷免的關注,但依然努力的轉發擴散罷免的資訊。

我真的很希望將來的我們也能擁有不用畏懼人情,能自由表態的空間。」

●●● 24歲,桃園第一選區

「這一區的現任立委是牛煦庭,可能比較少聽過他,所以簡介一下他的資歷:他是新黨創黨大老牛廉的兒子,榮獲武陵高中傑出校友的政二代。比較知名的事件包含提出試用期八成薪資法制化;在總質詢質問時任行政院長陳建仁的信仰與禱告內容;協助通過「國會擴權法案」、《選罷法》、《憲法訴訟法》、《財政收支劃分法》等。刪預算、議場暴力等其他內容可以看沃草的整理。

這是我第一次參與罷免,因為希望自己能一直是保有各種民主權利的台灣公民。

我的同儕在對國民黨執政的時代並沒有太深刻的記憶,可以說是民主富二代(?),生活的歲月靜好讓許多人似乎理所當然的不那麼關心社會議題。身為一名大I人,每次鼓起勇氣在社群發表意見,除了少數的一兩名夥伴,多數的回應都是極其的默然,或著是稍微的關心,但認為自己不需要投住更多的心力去了解或行動。也許娛樂或興趣很容易藉由網路彼此串聯,但公民討論在我所接觸到的人們當中總是只能停留在並不厚的同溫層。

三月中旬第二次踏入連署站點,那裡的志工媽媽一邊哄著嬰兒、一邊帶我填寫連署書。那一刻,讓習慣躲在舒適圈、說著自己好忙的我,第一次覺得自己應該再多嘗試做一點什麼(嗯對我後來當了志工😅)。

走上青島東路以來,充滿情緒的社群內容讓我開始試圖遠離,但我發現這只會讓一切更加惡化。關心的人會更加焦慮、不了解的人更加冷漠、而持有相反意見的人只會更加不諒解。因此我終於試著站出來轉傳那些,我認為相對中性的資訊。

那些刻意收斂的焦慮好像慢慢發揮了一點效果,有些人開始更積極的主動找我討論。那些不清楚來龍去脈的人,在了解後主動寫起了連署書;讓一些特定政黨的支持者,稍微減少了一點誤解;也讓對連署進度焦慮的志工夥伴,多了一點彼此的支持。

第一次走進公民行動的場域,我不知道一切能否順利。但我感謝每一個願意來連署的人,珍惜收到的每一份連署書,我親身體會到公民行動的力量,希望我們共同的努力,真的能改善一些什麼。

這些文字聽起來可能總是有點不著邊際,或許是因為「罷免」和「政治」被刻意的消失了,我希望這些詞彙只會消失在這裡,而不是這座島上的人們口中。

最後我想轉達,各地的罷免團體還是很需要更多志工協助完成第二階段連署的各項事務,就算每週只有一兩個小時的時間,也可以一起做點什麼。如果在網路上感到焦慮的話,一起來吧,也許過程中能降低一些焦慮感!(如果有財力的話,可以買午營的咖啡寄給連署站點,志工們會很開心的😆)」

●●●● 花蓮,40

「關注這一屆新國會開始,焦慮與亡國感與日俱增,等到大法官防線失守,行政機關只能被動壓著打,大罷免,慢慢走到了成為守護台灣的最後一道防線。

罷免對我個人來說,只要拿起筆來,寫著吹毛求疵到無比龜毛的民團規定,比起要去煩惱罷免失敗後的下一步,真是TMD的簡單太多。但離開自己本身,轉身看看被列為全國第一戰區,仇恨值最高的花蓮,難度卻跟台灣其他選區又在不同檔次。

除了長期籠罩在傅氏王朝的恐懼與權力結構,讓鄉親每個人第一次聽到連署,直覺反應就是[不會過啦]、[很危險喔]、[你很勇敢]大概就這類充滿情緒的反應。直到查水表爪牙被聲押,議員、議長跳出表態支持...,當然,志工微光團隊鋪天蓋地、前仆後繼的輪班能量。一步一步,微微星光,好像慢慢變成了一種日出將至的可能。

從參與微光志工培訓第一天時,我被團隊的理念與共識所打動,我們不知道成功罷免傅崑萁那天,花蓮接下來會有什麼改變,能否瓦解盤根錯解的共犯結構,甚至大家辛苦的成果會不會被下一個[黃國昌s]收割。但籠罩在逐步嚴重的陰霾23年後,我們,必須還給花蓮一個可能,一個機會。

之前在自己社群做了呼籲,公開表達自己的立場,甚至一個個的私訊通知後,我知道自己可能無法發揮葉霸前輩的號召力與影響,但至少在這個可能光最晚抵達的地方,我希望能把[另一種可能]的火種,偷偷塞進了你的心裡。也希望,在每一個來得及的最後階段,最後,能成為點亮黑暗的最後一點點微光。

最後,要來喊我最愛的口號,傅傅不會德政。花蓮人,不管你之前愛不愛傅崑萁,23年,真的夠了!!!請還給花蓮一個新的可能與未來吧!」

#大罷免 #微光

*收聽節目請在各大podcast平台和Youtube搜尋 #不好意思請問一下

一個去了烏克蘭兩週、採訪了四、五十組組織團體的台灣人,回台後,去了兩天的大港開唱,會怎樣?醜哭,醜哭,又醜哭。J編這兩天在大港,最嚴重的一場,走出場地的時候眼睛是腫的。以下文長,試著解釋一下中年男子的眼淚(?)。🔵一、大家知道去烏克蘭不容易...
30/03/2025

一個去了烏克蘭兩週、採訪了四、五十組組織團體的台灣人,回台後,去了兩天的大港開唱,會怎樣?

醜哭,醜哭,又醜哭。J編這兩天在大港,最嚴重的一場,走出場地的時候眼睛是腫的。以下文長,試著解釋一下中年男子的眼淚(?)。

🔵

一、

大家知道去烏克蘭不容易,落地歐洲之後,要轉車、搭車、再轉車,十幾個小時的車才能到目的地,在每個城市之間只剩巴士跟火車,如果還計算上要緊急移動的次數,行囊,必須最輕便才行。

但即使如此,我從受訪者那裡帶了兩本他們發行的雜誌,那是一本特刊,紀錄2022年大規模入侵以來,各種文化藝術的抵抗。

裡頭,是街頭塗鴉、海報、貼紙、歌詞、詩、現代舞的畫面、變裝皇后的表演,口號、口號、口號,以及展覽、派對、DJ的歌單等等的。

在那些已經被俄軍佔領,被人口清洗過的城市,人們用黃色的膠帶貼在不同角落讓彼此知道自己還在;在那些離散在外面的難民家中,他們聽烏克蘭語的歌單、讀繪本、唸詩,記得自己的根。

壕溝裡的軍人看書,在城市的一棟棟建築,那些被俄國空襲震破的窗戶跟門,臨時蓋上的木板門變成街頭塗鴉的畫紙,讓建築的傷口變成每天活在空襲警報之下,可以暖活被極權摧殘心靈的一幕、一眼,是一個約定。

於是,剛從烏克蘭回來的J,在大港現場宜農的新歌裡淚,在李竺芯在大雄丸(船)上放的燕春阿嬤&海上的島時,也淚,在拍謝少年的旗海,在以莉高露與陳永龍為高菊花女士準備的表演,都忍不住淚。沒有看到灣島變裝皇后們的表演,不然一定也。

🔵

二、

有人說,音樂歸音樂,政治歸政治。活在台灣的中年人們,大概對這句話都膩了,音樂、電影、水果、虱目魚、語言、家電App什麼的,總有人想像著什麼歸什麼的。

烏克蘭人是這麼說的:war touches everyone, everything。

學者們則會跟你說「混合戰」、「灰色地帶」、「數位極權」這些詞,侵略、統戰、影響力,千變萬化、包山包海的滲透進自由社會裡經濟、文化、網路、媒體等等等。這是現實,現時。

今天在聽楊舒雅時,叔叔我一樣淚,但背後的情侶說,「這個女的到底為什麼要戰啊,要戰厭女、要戰政治還要戰罷免,可以趕快換別人出來唱嗎。」

在烏克蘭時,受不了每天晚上空襲、無法睡覺,白天卻還要努力工作的J,問烏克蘭人,你們怎麼能夠撐得住?

從2022年算是三年,從2014年烏東被入侵開始算已經十一年,你們怎麼還可以一直、一直努力?(嘴巴上說不出口的是,怎麼不放棄,連美國變成這樣了,你們還不斷地拼?)

「我們知道不守住,會多慘。」就是這樣。烏克蘭百年來受過太多次強權的侵略,十萬、百萬性命計算的戰爭、人口清洗、文化壓迫,強權端出的和平協議也有至少四次,每次之後,強權繼續以各種形式侵略跟壓迫、要併吞。極權者明明白白地說「你是我們的一部分」,他們都說了,不做,手中「復興民族」的旗會倒。

或許,被壓迫過的人懂得什麼是壓迫,懂得反抗。

在台灣有多少人經歷過戰火?多少人經歷過戒嚴、白色恐怖?多少人參加過學運、農運、性平運動、野百合、太陽花?多少人撐香港而後看著香港走到現在。我們知道不守住的代價嗎?

是什麼原因,覺得只是拿著麥克風的人在「戰」些什麼,抬槓而已?

🔵

三、

楊舒雅在台上說,離大港不遠,高雄歷史博物館裡有鄭南榕特展,希望大家去看看,知道台灣的言論自由是怎麼來的。

以莉高露跟陳永龍的表演則說,就在當時的西餐廳跟club裡面,派娜娜,一位駐唱歌手,就是白色恐怖受害者高一生的長女,名為高菊花。高菊花生前受訪說,她是一個黑掉的人,隨時都「可以」被政權殺掉。她被迫放棄出國深造,她只能用藝名、歌聲,求生。

台下的人們聽著歌泣不成聲。因為那些故事跟被禁錮的生命離我們都不遠的,那些故事甚至就在彼此的家裡頭,我們高雄人的學校牆上有彈孔。

四、

以莉高露跟陳永龍那一場,唱了五種語言,李竺芯放的歌,有原民、華語、世界音樂、碧昂絲、台語。台灣是什麼,我在烏克蘭時常常被這麼問。我說,好難回答。

一個來自烏東的二十幾歲女生跟我說,沒關係,她以前也覺得很難,在烏東的他們,離俄羅斯好近,在工業大城旁,那裡沒有什麼文化跟藝術活動,俄羅斯的宣傳一下子就進來了,進腦裡面,由官宣去定義他們是誰、未來是什麼模樣,接著,2014年,俄羅斯就入侵了。飛彈攻擊,綁架,威脅當地的學校老師,要改課綱不然就關起來。她的小鎮生活變成了那樣,小鎮當時離前線只剩二十公里遠。

「我們那時候開始辦音樂祭,要讓我們自己,下一代的小朋友,喜歡自己,喜歡自己的文化,認識自己是誰。」

🔵

五、

我最後想到烏克蘭前外長告訴我的話,最後一段了:

「為了要讓戰爭能真正停止,我們所有人都必須了解我們的根本處境,並且有最壞準備的覺悟,隨時能再次集體動員起來。

因為所謂終戰,關乎承諾和動員的意識。人們能義無反顧地挺身對抗,我們隨時準備在某個時刻停止戰鬥,也隨時可以重新啟動備戰。這種動員的能力與韌性,本身就能阻止俄羅斯再次發動攻擊。因為當你鬆懈、以為侵略者不會重返之際,對方發動攻擊的風險才會大幅增加。

如果人們因為危機而做出反應,這個社會就是健康的。但當人們分心了、忘記對這個國家來說重要的事情時,就可能做出危害自己、國家和民族的行為。

但我必須再次強調,這與精神和意志有關:如果沒有守護自由的精神,如果沒有意識到生活中哪些珍貴之事需要守護,有再好的武器和戰備也不一定能成事。」

🔵

謝謝大港。明年還得要有大港。

我花了好多時間在思考,為什麼從烏克蘭回來之後參加大港會一直掉淚。可能還需要更多時間沉澱,可能四五十個訪談裡會有更多大家也有興趣聊聊的事情,午營聚樂部或許五六月就用這系列的故事聚聚吧,也聽聽其他夥伴、你們的答案。

Hi大家好,我是人在烏克蘭的J,回國之後,第一場活動,是大港前夜的這個。好像有點奇怪,好像又不會。午營的老朋友應該都知道,有幾次跨年,午營會辦演唱會。遠目。 是不是很久沒有聽到我們邊唱歌邊碎碎念了,是不是很久沒有跟我們一起唱老歌嘻嘻哈哈有時...
18/03/2025

Hi大家好,我是人在烏克蘭的J,回國之後,第一場活動,是大港前夜的這個。

好像有點奇怪,好像又不會。

午營的老朋友應該都知道,有幾次跨年,午營會辦演唱會。遠目。 是不是很久沒有聽到我們邊唱歌邊碎碎念了,是不是很久沒有跟我們一起唱老歌嘻嘻哈哈有時候看我們心裡話很不適宜的跑出來了。是不是該聚聚了。

感謝現流冊店邀約,榮幸榮幸,可以光明正大去凱悅YesKTV跟大家開包廂。

你看看這活動海報,我相當能夠預測當天會來到我們包廂的人應該沒有幾個,記得買票,到時候來跟我們一起唱那九十分鐘,或是不然我們一起按下導唱盯螢幕吃滷味也是可以。我請。

啊對了,應該是不用提醒吧,哈利老闆已經在練歌了,他挑了一首我們之前完全放棄的許富凱的歌,金旋獎團體組冠軍的他,磨刀霍霍又要來嚇死大家了(就跟以前一樣),然後還有更多首他之前已經練好的那些迷惑人心歌單。

90分鐘,請準備好被嚇壞很多次,包括特別嘉賓以及屆時將帶著時差唱歌的那種嚇壞,都有的。

報名連結、活動詳情請見留言。3.28晚上高雄見。

(如果買票了可以在留言區先點歌)
(那種會點死了都要愛或者李佳薇系列的一定會被忽略)
(除非你買一百張票,那我想現流會來唱給你聽的)

Hi 我是哈利,想跟大家聊聊228那天、在共生音樂節,我們想做的事情,aka 行前通知。▍首先,我們策劃了一個小書展。如果你時常收聽節目,應該會發現「共筆」是我們很喜歡邀請聽眾一起加入的小互動。因為大家的參與,我們才有機會用第一人稱視角、沉...
27/02/2025

Hi 我是哈利,想跟大家聊聊228那天、在共生音樂節,我們想做的事情,aka 行前通知。

▍首先,我們策劃了一個小書展。

如果你時常收聽節目,應該會發現「共筆」是我們很喜歡邀請聽眾一起加入的小互動。

因為大家的參與,我們才有機會用第一人稱視角、沉浸式地,一字一句讀出每個題目背後,來自世界各個角落、屬於每個人的記憶與聲音。我們像是一起感受了彼此的快樂與憂愁、也像是一起擁有了共同的記憶。

於是我們發現,那些來過節目受訪的作者、那些曾在「最近看什麼」單元上介紹過的書,很多時候也像是一種「共筆」。

這些作品,可能是家族回憶錄、是訪談集、也可能是一部以歷史為基底的小說;記錄的對象,也許是自己的一生、是年邁的父親、是消失的家人,更多時候,甚至是一整個時代。

他們不帶濾鏡地直面真實,用文字讓記憶顯影,從看似微小的時光刻痕裡,悠然吐出關於家、關於國的綿長嘆息,不只是為了誌前人、更是為了讓後世不再忘記。

在這個以和平為名的紀念日裡,我們將帶上記憶的共筆之書,歡迎來凱道展讀、也順道帶幾本回家!

▍接著,我們想邀你一起開麥!

大部分的台灣人應該都對二二八不陌生,但當我們討論二二八,我們在討論的到底是什麼?

我們不禁好奇,你第一次聽見的二二八是在什麼時候? 二二八和你或家人之間有什麼連結? 甚至,你有聽說過任何關於二二八的謊言嗎?

音樂節當天,我們也會帶麥克風北上,來午營攤位跟我們交換你的經驗與想法吧!

┌ 第13屆 共生音樂節 無息 ┐
時間 2025/02/28 16:00-21:00
地點 台北市 凱達格蘭大道 景福門前

➠➠ 詳細書單請往後滑
➠➠ 收聽本集專訪,請搜尋各大podcast平台「不好意思請問一下」

Address

East District
Tainan City

Website

https://portaly.cc/abreakcafe, https://abreakcafe.oen.tw/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午營聚樂部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Business

Send a message to 午營聚樂部:

Share

Categ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