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4/06/2025
▋這不是一個情懷帳號,我也不是來反AI的。
我很清楚,現在內容的流通方式早就變了。
我也用 AI 幫忙整理、找思路。
只是我慢慢發現——我們的思考,好像也被 AI 訓練成「選最容易的那條」。
說話的節奏、影像的結構、觀點的切口,
都在往「能被演算法判讀」那個方向靠攏。
但問題是:觀眾還記得你嗎?
也許未來我們做影片,不只要好看,還要有 AI 可判讀的語意結構和解答屬性。
講得清楚、有邏輯、能匹配提問,才有可能被「選中」出現在答案裡。
但這種「好看」和「有用」之間的距離,值得我們反覆回頭去想。
▋不為流量,不為炫技,只為 murmur。
我想寫下那些「你也覺得哪裡怪,但說不上來」的瞬間。
那些會議裡我們點頭,心裡卻沒認同的共識;
那些被說服的腳本,但拍出來之後誰也不想轉發的沉默。
MurMur 筆記不是筆記,它是我身為內容決策者的日常後台。
寫下來,不是為了教你怎麼拍影片、怎麼寫腳本,
而是提醒我自己:我們還有選擇的時候,能不能不要自動化地放棄思考。
▋如果你也常常覺得:「這東西好像不差,但就是少了什麼。」
那或許,我們可以一起 murmur 一下。
▋最後,留一個提醒給自己,也給你:
有些內容,是拍來給人看的;
有些內容,是拍來給機器懂的;
而我想留下的,是那種人懂,AI也選得起來的聲音。
👉 MurMur,是我替未來留下的節奏備忘錄,也許你也用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