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簡創業實驗室

極簡創業實驗室 Contact information, map and directions, contact form, opening hours, services, ratings, photos, videos and announcements from 極簡創業實驗室, Digital creator, Taipei.

Yi姐 (Yi-Ning) 自由工作 | 極簡創業 | 自動化工作流顧問

ThrinkIt - Threads AI &自動化工具開發者
💻 10+ 年矽谷新創全端工程師&技術總監
🐢 現為 Honu Lab 創辦人
打破傳統職涯,用極簡創業,找回自由的人生
-
《Yi 姐/自由工程師的冒險人生》換日線專欄作家
《極簡創業實驗室》Podcast 主持人 “ Honu ” 是夏威夷語裡「海龜」的意思,海龜無論在地球的任何地方,都能知道自己所在的位置,永遠不會迷航,彷彿內建GPS定位系統。這個奇妙超能力也成了海龜來去自如的憑依,這也是我所嚮往的職涯狀態。

「我們有沒有可能像海龜一樣,擁有更自由不受限的生活?」在辭去矽谷工程師的工作後,我在夏威夷旅行,心裡浮出了這樣的想望,而 Honu Lab 的故事也從這裡開始。

擔任資深工程師、工程師面試官數年,從0到1開發過無數產品,離開光鮮的頭銜

及優渥的薪資, 成功轉型為一名技術顧問、APP開發者、職涯教練及專欄作者等多元斜槓的自由工作者,靠著對夢想的堅持,我不僅離自己的心之所向「創作、利他」更接近,更帶來翻倍的收入。

我想透過我的經驗及方法,告訴大家「一切都有可能!」

未來,我期待透過分享人人都能實踐的極簡的創業模式,找回自己的自由人生。

如果你也相信職涯的選擇權始終在自己手中

相信「只工作,不上班」的模式真實存在

相信生活不該為迎合體制內的KPI而犧牲

那麼,Honu Lab 能帶你發掘自身的無限潛力,脫離迷茫迴圈。

【不想再討好演算法?五種不用演算法也被記住的方法】看看你適合哪一種?最後有我推薦的搭配!​▍演算法、流行變來變去!過去圖文爆紅、前年短影音、現在是 Threads!​你累了嗎?​除了追演算法,我們也能把重心放回建立關係試試看以下幾個建立關係...
24/07/2025

【不想再討好演算法?
五種不用演算法也被記住的方法】
看看你適合哪一種?最後有我推薦的搭配!

▍演算法、流行變來變去!
過去圖文爆紅、前年短影音、現在是 Threads!

你累了嗎?

除了追演算法,我們也能把重心放回建立關係
試試看以下幾個建立關係的方式…

1. 私密社團:互動和潛水都可以!
例如:FB 群組/LINE/Discord/Skool 等

適合喜歡聊天、互動的人
需要保持社群熱度、丟話題、回留言

內容壽命較短,舊討論常被淹沒
可透過「分類」、「精選」功能輔助

2. 部落格/電子報:直接推播到讀者信箱!
例如:Wordpress/Substack/Ghost 等

適合喜歡長文字、使用文字提供價值
需要固定寫長篇文章

內容壽命較長
若文章有價值就能被 Google 找到

3. Podcast:
透過聲音的溫度,建立獨特的信任感

適合擅長口語表達,喜歡用聲音建立關係
需要安靜的錄音空間、剪輯技巧、節目企劃能力

可與其他創作者合作,
形成多人節目,創造獨有火花

內容壽命長,
聽眾一但發現你的節目有趣,
通常會回頭補聽舊集

4. 舉辦活動:
最貼近受眾的方式,互動和信任感極高!
例如:
線上線下讀書會/主題聚會/工作坊/講座

適合希望建立即時互動、善於帶領活動節奏
需要主持活動、簡報製作、口語表達能力等

內容壽命短,活動辦一次就結束了,
可透過錄影回放、筆記精華增加長尾效應

5. 參加社群/客座合作:
用輕鬆方式拓展人脈、曝光自己
🚩參加社群如 CWO、Weekend Assembly、台灣數位遊牧村、小藍月社群等
🚩 上 Podcast 接受採訪
🚩客座他人的課程、活動、講座

記得留下聯絡資訊,讓遇到你的人找到你!

快速破圈,不需長期維護自己的場域
但不是自有資產,品牌還是要有主場

▍我的建議:高互動+低互動各選一

高互動:私密社團、舉辦活動、參加活動、社群平台
低互動:電子報、Podcast、部落格

如:電子報+每季一次主題小聚
如:Podcast+私密社團

用不同形式互補長短
有了關係,演算法也不重要了…

但還是拜託演算法,這篇先推一下可以嗎?😉

▍我自己的方式…
低互動:電子報、Podcast
高互動:IG、Threads、舉辦活動、參與他人社團

在留言區告訴我
你想嘗試和嘗試過的組合!

A. 私密社團
B. 部落格/電子報
C. Podcast
D. 舉辦活動
E. 參加社群/客座合作

創作內容好痛苦?!她用這 3 個步驟,無痛開啟創作飛輪你今天也可以試試看!「創作內容好痛苦! 好花時間!我不喜歡!」90% 的客戶第一次諮詢,都是這樣開場…放心——你不是一個人!問題不在自律 而在動機和期待錯位為什麼創作會卡關?外部聲音:「...
22/07/2025

創作內容好痛苦?!
她用這 3 個步驟,無痛開啟創作飛輪
你今天也可以試試看!

「創作內容好痛苦! 好花時間!我不喜歡!」
90% 的客戶第一次諮詢,都是這樣開場…

放心——你不是一個人!
問題不在自律 而在動機和期待錯位

為什麼創作會卡關?
外部聲音:
「一定要每天發文!」
「非做不可」的成功學
讓我們感覺自己沒有選擇

內在期待:
「我每篇文章都要美美的!」
明明行程已經爆滿,搞到壓力爆大,直接放棄!

試試看這三個步驟啟動「創作飛輪」:

1. 找回動機:我為誰而寫?寫了能帶來什麼改變?這個改變現在對我多重要?

2. 調整期待:現在馬上能做的最小輸出是什麼?什麼是必要、什麼是非必要?

3. 微創作練習:透過每天 1 則「照片+一句話」,連續 7 天,喚醒創作肌肉

真實案例:
客戶 A 是一位忙到沒時間更新社群的職涯教練
進修、工作、育兒三頭燒

第一次諮詢,她說:我就是不太喜歡社群…

在請她釐清使用自媒體的目的後,我建議她:
其實你不一定要經營自媒體,
但可以試試看每天一張日常照+一句話限動

兩週後她跟我說:
持續更新限動幾天後,
舊客戶看到我的分享,主動回流下單!

如果你抗拒創作、討厭創作
我想邀請你,先試著和創作當朋友

試試看「微創作」
也許,這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 用​​​​ AI+自動化,幫你抓住每個靈感瞬間!】​​​​「好,今天要來寫點東西。」​​​於是你……​​​​​​🐱​​​​ 那天散步想到什麼⋯⋯想不起來​​​​😴​​​​ 翻翻最近日記本寫了什麼​​​​😼​​​​ 上次看那本書好像...
17/07/2025

【​​​ 用​​​​ AI+自動化,幫你抓住每個靈感瞬間!】​​​​
「好,今天要來寫點東西。」​​​於是你……​​​​
​​
🐱​​​​ 那天散步想到什麼⋯⋯想不起來​​​​
😴​​​​ 翻翻最近日記本寫了什麼​​​​
😼​​​​ 上次看那本書好像還不錯……​​​​
   ​​​​  ​​​​
兩個小時過後⋯⋯​​​靈感還是不來!​​​​
​​你也是這樣嗎?​​​​

【靈感沒來就不動筆?​​​】  ​​​​  ​​​​
我們習慣「等靈感來」才開始寫,​​​​
但靈感早散落在筆記、截圖、書本角落——​​​​
沒有整理、沒有分類,也沒有入口可以搜尋。​​​​

怎麼把散落的靈感​​​​
變成隨取即用的素材?​​​​

【打造主動的靈感系統​​​】​
沒靈感時寫作,就像煮飯才發現冰箱空空;​​​​
只能乾瞪眼,最後臨時衝出去「找靈感」!​​​​

​​​但如果你有一個靈感資料庫​
就像冰箱隨時備好菜——​​​​
只要打開看看有什麼,靈感馬上端上桌!​​​  ​​​​  ​​​​
​​​​
【自動化+AI​​​​ 這樣做​​​】​
1️⃣​​​​ 輸入靈感到​​​​ Google​​​​ Sheet​​​​
2️⃣​​​​ AI​​​​ 小編提案​​​​ 5​​​​ 個不同方向的內容​​​​
3️⃣​​​​ AI​​​​ 自動加標籤、分類主題​​​​
4️⃣​​​​ 自動寫入​​​​ Notion​​​​ 資料庫​​​​

想要也有自己的「靈感冰箱」?​​​​
我幫你準備好製作教學+AI​​​​ 提示詞啦!​​​ ​
  ​​​​  ​​​​
👇​​​​ 在留言區告訴我:​​​​
「寫作時,你最常卡關在哪一步?」​​​​
我就把教學寄給你!

感謝 布姐陪你聰明工作創意生活  的邀請,聊完才發現:原來我的每一次 pivot 都是「願意的力量」在推動,如果你想聽聽我們聊了什麼,快到 布姐的沙發 來聽這兩集:EP326|金錢焦慮、低潮:轉職創業的矽谷工程師如何找回創業能量 EP327...
15/07/2025

感謝 布姐陪你聰明工作創意生活 的邀請,聊完才發現:原來我的每一次 pivot 都是「願意的力量」在推動,如果你想聽聽我們聊了什麼,快到 布姐的沙發 來聽這兩集:
EP326|金錢焦慮、低潮:轉職創業的矽谷工程師如何找回創業能量
EP327| 創業孤獨怎麼辦?她用「願意的力量」走出低潮

【 願意的力量 !矽谷工程師的勇氣與極簡創業轉型之路】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想法:
「這份工作好像不是我要的,但離開又很不安。」
「創業很吸引人,可是真的能養活自己嗎?」
「如果我跨出去,萬一失敗了怎麼辦?」


•┈┈┈┈┈୨♡୧┈┈┈┈┈•

這次 podcast 來賓YiNing,
正是這樣一個曾經卡在「想轉變卻焦慮」的人。
她原本是矽谷的新創工程師,
受到環境的鼓勵與內心的渴望,
她選擇離開企業的軌道,
走向自由接案與內容創作之路。

這個決定,
讓她一度跌入不安與焦慮——
她甚至說,雖然有幾年存款,
但沒有固定薪水的那幾個月,
讓她天天焦慮到睡不好。


▎失敗後的體悟


她的故事裡沒有「一夜成功」。
她說最一開始的創業點子完全失敗,
App 推出去沒人用,
讓她體會到「產品再好,
沒有市場還是活不下來」。


但她沒有放棄,
而是勇敢求助,找接案,從小案子做起。
她也因為這段經歷,
才真正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現在她不僅服務知識型創業者,
還用自己的專業幫助更多人用「極簡創業」的方式走出第一步。


▎願意的力量

YiNing在節目裡說了一段話我很喜歡:

「人生跟創業一樣,
要學會不斷 pivot,
調整方向,
才會更接近想要的樣子。」


好同意啊!

遇到不如預期的工作結果,那就....
調整目標或換工作。

創業方向不順利,那就....
嘗試新的市場或服務模式。

甚至中年轉型本身,
就是一種人生 pivot!


•┈┈┈┈┈୨♡୧┈┈┈┈┈•


如果你也正站在人生十字路口,
或曾經有「想轉型卻不敢跨出第一步」的掙扎,
來收聽:

🎧EP326|金錢焦慮、低潮:轉職創業的矽谷工程師如何找回創業能量
🎧EP327| 創業孤獨怎麼辦?她用「願意的力量」走出低潮



讓我們一起聽聽YiNing怎麼從焦慮不安中,
找到穩定與成長的方法,
也許這會是你的啟發與勇氣來源。
別讓「完美準備」阻礙行動,
願意,就是開始。


*聊到矽谷
那就放張去Apple Park Visitor Center 的照片吧。


•┈┈┈┈┈୨♡୧┈┈┈┈┈•

如果你想走出現在的狀態,
想要有人一起陪伴前進,
《六個月的蛻變2.0陪伴課程》即將開跑。
價格也即將微幅調漲。
還在觀望的你,
這可能是個不錯的時間點。
詳細內容請看老地方。

【別再等靈感了!想靠創作變現,你需要的是「創業者」與「工程師」的腦袋】   有一次,一位 Podcast 主持人問行銷大師 Seth Godin:「你如何每天都有靈感可以寫作?」Seth 笑著回問:「你會問水電工,怎麼每天都有靈感修水管嗎?...
11/07/2025

【別再等靈感了!想靠創作變現,你需要的是「創業者」與「工程師」的腦袋】
 
有一次,一位 Podcast 主持人問行銷大師 Seth Godin:
「你如何每天都有靈感可以寫作?」
Seth 笑著回問:「你會問水電工,怎麼每天都有靈感修水管嗎?」
 
這句話以前我聽不懂,現在我懂了。
穩定的創作,不靠靈感,是一種職業思維。
 
▍如果你也靠內容工作
 
不論你是教練、顧問、創作者,或是想經營個人品牌,
「每天出現在讀者面前、解決他們的問題」
這份責任,就是你身為內容創作者的專業。
 
而要把創作做出來,我發現需要兩種思維:
 
▍創業者思維:把內容當成滿足需求的商品
 
過去我總以為內容創作只是分享知識和引起共鳴
但後來我發現——真正有價值的內容
其實像產品一樣,是為了解決某個具體問題而存在的
 
「如何聰明理財?」
「怎麼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泰國哪間住宿高 CP 值?」
 
這些都是真實的痛點,也是你內容的市場
 
我學會觀察點擊率、留言、分享,
來測試哪些主題有市場、哪些方向值得持續
 
有價值,就不怕沒人看
 
▍工程師思維:把內容變成可交付的專案
 
以前寫程式的我,一年會處理無數個專案。
每個需求都不同,但我從來不會說「我今天沒靈感寫程式」。
因為專案有明確目標、有時間、有拆解流程。
 
我開始問自己:那創作,為什麼不能這樣?
 
1. 我先定一年 52 篇的目標
2. 拆成年、季、月、週任務
3. 把常用的創作流程模組化(自由書寫、架構優先、AI 提問法)
4. 用 AI 工具幫我發問,我再回答 → 更快進入狀況
創作變得不再看心情、不再每次都從 0 開始
 
有流程,就不怕沒靈感
 
▍找到你的創作節奏,從「觀察自己」開始
 
我知道,有些人一聽到「流程」就覺得壓迫
但其實流程不是限制,而是理解自己的方式
 
觀察你是怎麼開始創作的?靈感從哪來?寫作有什麼習慣?
創作不再靠靈感和天賦
而是靠你設計一個屬於自己的「創作工作流程」
 
▍打造熱情變現的創作模式
 
如果你是個創作者,想靠內容打造收入與影響力
與其苦等靈感,不如現在開始動手,打造你的創作系統
 
因為當創作從一場看天吃飯的「等待」
變成一套能穩定產出的「工作」時
你才真正踏上了將熱情變現的道路

【你也常常對錢感到不安嗎?】學會理財,是我給自己最實用的心理安全感。 辭職、買房、退休⋯你也在煩惱這些問題嗎? 明明帳戶還有錢,心裡卻還是焦慮總覺得好像還不夠 其實這個焦慮,我也一直都有…… ▍我發現:焦慮的根源是「無知」 裸辭創業之前我會...
07/07/2025

【你也常常對錢感到不安嗎?】
學會理財,是我給自己最實用的心理安全感。
 
辭職、買房、退休⋯
你也在煩惱這些問題嗎?
 
明明帳戶還有錢,心裡卻還是焦慮
總覺得好像還不夠
 
其實這個焦慮,我也一直都有……
 
▍我發現:焦慮的根源是「無知」
 
裸辭創業之前
我會經對「沒有穩定收入」感到焦慮
 
當時我的教練只問了我一句:
「你有算過你的存款,可以讓你活幾個月嗎?」
 
我一算,才發現存款足夠活好幾年
我的擔憂,其實非常不理性 
 
從那天起,我開始學習理解金錢
 
▍從抗拒到慢慢學習投資
 
小時候家人投資失利的印象
讓我一直對金錢和投資感到恐懼
 
創業後,我開始記帳、管理預算
也因為在投資理財非常利組織當義工
慢慢學會了投資
 
我不再「什麼都要省」
而是知道什麼該花、什麼該投資⋯
 
對我來說,這還是很難
但就像創業一樣,是需要時間練習的事
 
▍這門課教的是心態,不是技術
 
感謝 MasterTalks 的邀請
最近我試聽了 摩根・豪瑟《致富心態養成課》
它教的不是艱深的操作技術、財報分析
反而是我們常忽略的投資心態!
 
▍學到最重要的賺錢觀念,創業、職涯、投資選擇都用得上!
 
很多人做投資、創業或職涯選擇時,
總是問「怎樣賺最多?」
 
摩根・豪瑟《致富心態養成課》提醒我
更重要的是「能穩定賺多久?」
 
只有能長期持續的策略,才能讓人安心走得遠
不管職場、創業還是投資,穩定,才是關鍵
 
下次做選擇前,問問自己:我能持續多久?
 
成長的背後,總是藏著起起落落。
能穩定持續下去,才是真正的自由。
 
▍台灣視角提問更實用!
 
最後還有台灣創作者與作者的對談
從「台灣在地的焦慮視角」切入很實用! 
 
作為在美國出社會的移民,我才發現
文化和地區不同,焦慮也大不同!
 
結帳輸出 yi(小寫) 即日起至 7/29 前
於 MasterTalks 購買下列任一課程
或合購皆可折抵 $300 元
・摩根・豪瑟《致富心態養成課》
・伯恩斯坦《投資金律實踐課》

【你也被「結果」綁架了嗎?】——解放創作焦慮,從愛上「過程」開始 ▍你是不是也曾有過這樣的體驗?花了好幾個小時寫好了貼文,按下送出鍵後,卻只得到三個愛心。 苦心籌備數月、精心打造的一款產品,好不容易上市,業績卻慘不忍睹。 於是,你開始懷疑自...
03/07/2025

【你也被「結果」綁架了嗎?】
——解放創作焦慮,從愛上「過程」開始
 
▍你是不是也曾有過這樣的體驗?
花了好幾個小時寫好了貼文,按下送出鍵後,
卻只得到三個愛心。
 
苦心籌備數月、精心打造的一款產品,
好不容易上市,業績卻慘不忍睹。
 
於是,你開始懷疑自己:
「是不是做錯了什麼?」
「這個點子肯定有問題!」
「也許我根本不適合⋯⋯」
最後,乾脆說:算了,不繼續了。
 
如果這段描述說中了你的心聲,我想告訴你:
放心,你不孤單,99% 人都走過,
因為我們活在被結果綁架的時代。
 
▍為什麼我們那麼在意結果?
從進入教室的那一天起,
我們就被訓練成追尋結果的機器。
一百分等於好結果,六十分便是不及格。

老師一句「這題會考喔」,我們才願意抄筆記,
好奇心被慢慢磨掉,只剩「如何拿高分」。
 
踏入職場後,成績單變成業績與 KPI。
達標就加薪升職,沒達標可能被降級甚至裁員。

於是,我們研究怎麼 Game the System,
用最小努力換最大回報,
只做安全、可預期的事,
遠離真正重要、具突破性的工作。
 
整個社會告訴我們:
過程不重要,結果才是一切。
 
▍當你只在乎「結果」,焦慮和平庸便隨之而來
害怕失敗——擔心得不到好結果,
不敢嘗試新事物,只選最安全、最平庸的道路;
許多有趣的點子胎死腹中。
 
內在焦慮——面對創作瓶頸,
「可能結果不好」的焦慮感,
讓我們下意識滑手機、看短影音,
或躲進速得成就感的遊戲裡。
 
失去創意——
滿腦子想著「這做法能不能帶來流量?」
「這樣說話客戶會不會買單?」;
焦點不再是「如何創作真正有價值的東西」,
而是「如何迎合演算法與市場」。
創意就在算計裡被消磨殆盡。
 
短視近利——許多企業只盯結果,
犧牲客戶信任,選擇偏門捷徑,
背離初衷與願景,企業壽命更短、更危險。
 
▍將「結果導向」轉為「過程導向」
這世界不斷要我們盯著結果,
但我們常忘了:好結果誕生於紮實的過程。
要有結果,先得有過程。
 
所以,我們要刻意練習,
把焦點從無法完全控制的「結果」
轉向 100% 能掌控的「過程」。

重新定義成功──不是終點,而是投入:
.每天寫作二十分鐘
.每天與粉絲或受眾互動十五分鐘
.每週學習一項新技能或深度訪談五位潛在客戶
 
當你專注完成這些「過程」,
而非焦慮於不可知的結果,
你會發現:焦慮感降低;
行動力提升;結果自然到來。
 
▍他們只看結果,但你要享受過程
專注過程似乎違背直覺,
卻是少數真正通往長期創作與創業韌性的道路。

當你真心愛上過程,
那些分心的追蹤數、
市場反饋只是實驗的一部分;
別人稱羨的成果,不過是水到渠成的禮物。
 
▍輪到你了!你的第一步,選哪個?
A.寫一百字「我今天學到的事」
B.用十分鐘和一位追蹤者真心聊天
C.列出三個明天就能行動的小步驟
D.分享你自己的行動
 
留言告訴我:你選了哪一步。

【創業不是賣商品,而是幫助一群人】  ——什麼是極簡創業? ▍募資創業:從錢開始,不是從人開始講到創業,尤其我人在矽谷,  大家常聯想到的就是——先募資,再創業。找投資人、寫 pitch deck、談融資,  這成了創業的預設劇本。但我一直...
27/06/2025

【創業不是賣商品,而是幫助一群人】
——什麼是極簡創業?

 

▍募資創業:從錢開始,不是從人開始

講到創業,尤其我人在矽谷,
大家常聯想到的就是——先募資,再創業。

找投資人、寫 pitch deck、談融資,
這成了創業的預設劇本。

但我一直覺得,
不是每一種創業都需要募資。

有時候,募資甚至反而害了很多公司。

我過去在新創圈工作多年,
這些公司幾乎都有拿資金。

但創辦人一半的時間,
都花在找錢,而不是服務用戶。

產品其實不錯,客戶會續約、團隊很努力,
營收也一季比一季高。

我們真的會賺錢,
但還是得不斷募資。

為什麼?

因為投資人要的不是能活下來的公司,
而是十倍、百倍回報的公司。

所以我們得不停擴張、進攻新市場,
不能只靠一個產品線,也不能成長太慢。

我心裡有個疑問:

一間穩定獲利、養活二十人的公司,不夠嗎?
為什麼創業的標準,一定要是獨角獸?

直到我注意到一群很不一樣的創業者。
他們不講募資,只做一件事:

找問題、解決問題,從中獲得報酬。

 

▍極簡創業:從社群開始,不是從商品開始

從真正在意的社群開始——

Notion 愛用者、媽媽工作者、搖滾樂迷⋯
觀察他們的日常,傾聽他們的煩惱。

你不用是專家,也能開始,
在社群中,當一個有貢獻的人就好。

分享你用 Notion 的方法,
整理演出資訊、聊時間管理的訣竅。

但記得,不要潛水。
要成為有價值的那個人。

除了資訊,更重要的是陪伴。
真正關心社群裡的人,才是建立信任的根本。

因為創業不是推銷產品,
而是建立信任,提供需要的東西。

 

▍第二步:發現問題

你在社群裡待得夠久,就會聽到大家的抱怨。
那些重複出現的挑戰,就是起點。

很多問題表面看起來簡單,
但深入了解後,會發現根本原因不同。

像「我沒時間學英文」,
可能其實是沒動機、沒習慣、不知道為了什麼要學。

當你理解問題的本質,
就能設計出更貼近人心的解法。

你可以透過內容,測試你的想法。

例如你發現大家筆記卡關,
就寫一篇「懶人 Notion 模板」文章。

看有沒有人下載、有沒有留言,
你就知道這是不是個值得深入解的問題。

 

▍第三步:打造解法,做價值交換

當大家都來問你那個模板,
你就能設計進階版來販售。

第一批買單的人,
往往就是那些你曾經陪伴過的人。

創業,從來不是從商品開始,
而是從人開始。

 

▍回到創業的本質

極簡創業不是比較簡單或快速,
相反,它需要時間,陪伴你在乎的社群。

你不需要一開始就有錢、有產品,
你只需要這四件事:

一個你願意投入的社群
一雙願意觀察的眼睛
一顆想幫助人的心
一點時間,反覆練習與修正

這讓我想到小時候的雜貨店。
沒上過創業課,也不懂行銷,
卻默默撐起了整個社區的日常。

這就是最原始的創業:
觀察需求,回應需求,陪伴成長。

 

如果你正在考慮創業,卻不知道從哪開始,
也許可以回到一個簡單的問題:

你最想服務哪一群人?
你能幫他們解決什麼問題?

如果你對這樣的創業方式有共鳴,
歡迎私訊我,我也想聽聽你的故事 ❤️

前陣子在飛機上看了一部改編自真實故事的電影《THE FIRE INSIDE ME》——雷————雷————雷————雷————雷————雷——講的是一位來自貧困家庭的女孩無意間接觸到拳擊教練發現她天賦異稟從此傾盡心力栽培她她也沒讓人失望一路...
26/06/2025

前陣子在飛機上看了一部
改編自真實故事的電影
《THE FIRE INSIDE ME》
——雷——
——雷——
——雷——
——雷——
——雷——
——雷——
講的是一位來自貧困家庭的女孩
無意間接觸到拳擊
教練發現她天賦異稟
從此傾盡心力栽培她
她也沒讓人失望
一路打進世界大賽、拿下冠軍
聽到這裡,你可能會以為:
她終於脫離貧困,一切苦難都劃下句點⋯
但沒有
即使成為世界冠軍
她依然一貧如洗
她的教練到處幫她找贊助商
卻總是被拒絕:「沒人想看女生打拳。」
這不是個案
在美國
女性運動員的薪資長期遠低於男性
NBA、MLB、NFL 這些能賺大錢的聯盟
清一色都是男性主導的賽事
甚至在女性觀眾比例其實不低的情況下
贊助商、媒體、轉播資源
仍然不願投注在女性運動員身上
去年超強的 NCAA 女籃選手
Caitlin clark
Top pick 被選入 WNBA,年薪為七萬美元
遠比許多男性 NBA 球員的
一場出賽費用 還要低⋯

很多人以為經營內容,公開創作就是動筆寫文章、申請社群帳號、拍一支影片就結束了但你我都知道,沒那麼簡單 :)內容創作,就是從各種糾結開始⋯像是:「會不會有酸民?」「如果沒人看呢?」「我會不會不夠專業?不夠有料?」其實,這就是創作者的日常⋯每一...
10/06/2025

很多人以為經營內容,公開創作
就是動筆寫文章、申請社群帳號、
拍一支影片就結束了

但你我都知道,沒那麼簡單 :)
內容創作,就是從各種糾結開始⋯

像是:
「會不會有酸民?」
「如果沒人看呢?」
「我會不會不夠專業?不夠有料?」

其實,這就是創作者的日常⋯
每一個願意公開創作的人,或多或少,都經歷過



每次寫貼文、錄 podcast、按下送出前,
我腦中總會浮現一堆聲音:

這樣寫對嗎?標題吸不吸引人?
該大字還是小字?粗體會不會太誇張?

終於發出去,又會開始想:
會不會得罪誰?這主題太無聊嗎?
講話卡詞還露臉,好丟臉

後來我發現:
那些擔心不會消失,只會換一種方式出現。

是不是該換定位?內容太不像我?
寫太生活不夠專業?別人帳號怎麼成長那麼快?
是不是我也該拍短影音?

我才明白:
內容創作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這一路上,我也曾改變經營的方向
每一次改變,都是很不容易的決定

但最後,我還是選擇跟著自己的心走:

寫自己 100% 認同的內容
而不是「最有效果」的內容

為「一個需要我的人」創作
而不是為了「取悅一群人」而創作

我每一次的創作
就是給世界一個「我在這裡」的訊號
是一次讓對的人,找到彼此的機會



也許你現在,不管在創業或創作,
也經常糾結和擔心,我想跟你說:

謝謝你沒有放棄,你的每一篇文章
都是在為你最理想的客戶,創造那一個機會

創作,不是為了被所有人看見
而是讓對的人,找到你



分享給那個也在默默努力的創作者朋友
讓我們知道——我們都不是一個人

06/06/2025

【創業就像畫畫,讓人生成為你想要的模樣】 ft.凱若 MiVida Carol

你是否也曾問過自己:
「我能不能邊陪伴家人,邊打造自己的事業?」

這集的來賓 Carol 凱若
就是這個問題最真實的解答

從婚禮顧問起家
到旅居西班牙創立《Mi Vida 就是生活》食材品牌
她用二十年走出一條理想人生的樣子:

有人可愛,有事可做,有夢可追

這一路並非偶然,而是她始終清楚:
我為什麼要開始

【當你清楚「為什麼出發」,才能走得長遠】
凱若創業的理由很單純:她想陪在孩子身邊

這份初衷,成了她每次做選擇時最安穩的依據

即使面對中國市場的邀約、爆炸成長的機會
她都能堅定地說不,因為不想離開孩子太久

「你要清楚,為什麼你要做這件事。」

這會讓你在關鍵時刻,做出不後悔的決定

【當你偏離了自己的方式,就容易懷疑自己】

初創《MiVida 就是生活》 西班牙食材品牌時
她試圖模仿其他大型進口商的模式經營

結果水土不服,團隊疲憊、資金吃緊
她也開始懷疑自己⋯

直到她重新問自己:

「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我喜歡的是什麼方式?」

於是她做了人生最重要的決定——
用自己的方式重組團隊,回歸初心,找回快樂

「不是你不行,是你離你自己的方法太遠了。」

創業,不是只有「賺錢」,更是一種創作
把你腦海裡的理想生活,一筆一筆畫出來

如果你想打造一份
能配合生活節奏、有選擇權的事業
歡迎透過下方連結收聽完整節目內容
聽聽凱若的故事

05/06/2025

【如何打造高產又無痛的自由工作生活?】ft. 朱弟 / Judy

Judy 自由工作以來,始終不吝於分享,卻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她把自己正在做的案子、對內容的觀察、甚至生活中的小靈感,當作素材整理成貼文,在微信、Instagram、小紅書與 Podcast《嘿啾 Hey Jude》上持續經營。

這些內容不只成為與讀者對話的橋樑,也成為她的行銷系統之一。

【P 型人格也能高產?她靠「哄自己」準時交稿】
「怎麼做到每天交稿?」「如何維持自律?」這些是自由工作者常見的挑戰。

Judy 坦言自己並不喜歡長遠規劃,每次規劃,最後做出來的事情都跟原本想的不一樣,但她反而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節奏:

1. 預估寫作時間時直接 x1.5,給自己「摸魚」的空間
2. 用日常儀式(如泡茶、泡咖啡)騙過腦袋,騙進工作狀態
3. 把「休息」當成 Deadline,一樣排進交稿表裡

「P 人不是沒有行動力,而是需要一點自由與彈性,才能活出高效。」

聽完 Judy 的故事會發現,不管你是 J 還是 P,
是內向還是外向,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做事方式,都有機會打造一份能配合生活節奏、有彈性的事業,歡迎透過下方連結收聽完整節目內容,聽聽 Judy 怎麼做。

Address

Taipei

Website

https://yistartup.dev/podcast/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極簡創業實驗室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Business

Send a message to 極簡創業實驗室: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