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2025
雖然「分享貼文」會減少觸及率
但還是想要紀念這位一直在推動南迴醫療的 #超人醫生 #徐超斌
#愛不是我們要去的地方
#愛是我們出發的地方
今天,我們相當不捨的告別一位「全台灣最帥、全世界最犀利的醫生」——— tjaikung ruveleng 徐超斌醫師。
他於 2025 年 9 月 19 日病逝,享年 58 歲。
/
「我從偏鄉出發,我相信『愛』是從自己的家鄉開始做起,而不是從外面努力去尋找的。」
出生於台東達仁鄉排灣族土坂部落的徐醫師,稱之為這裡是「台灣本島最邊陲的角落」。
他在存幼時親眼看見四歲妹妹,因為家住偏遠地區,無法及時送醫而過世,於是立志「將來我要當醫生,不讓病人在送醫途中枉死」的心願。
他的外婆是部落的 pulingaw(排灣族語,意為靈媒、巫醫),他跟隨外婆協助族人的經驗,學會了醫療不只是技術,更是一種安撫人心、贏得信任的精神,成為他後來踏上醫師之路的核心價值。
/
他就讀小學時,台灣還處在戒嚴下的威權政府時期,有天他向老師表達內心隱藏許久的疑惑:
「老師,你一直在上課中告訴我們是炎黃子孫,發源自黃河流域,但是我的外婆說,我們的祖先來自大武山,是太陽產下的蛋,在陶甕中由百步蛇孵育長大,所以黃帝是誰我不知道,黃河長江的水我更是沒有喝過,我們根本不是龍的傳人,因為我們是太陽之子。」
後來,他北上就讀台北醫學院(現為台北醫學大學),適逢 1980 年代台灣民主化興起的浪潮,許多重大原住民族社會運動也在這時候發生。
學生時期的徐醫師擔任串聯原住民學生的總指揮,參與還我土地、原住民正名、民族自治等街頭遊行,也發起以原住民學生為組織的愛鄉活動隊,以「追尋祖先的足跡,找回原來的自己」為理念,連續多年進到全國各地原鄉部落做服務與學習。
/
成年後,徐醫師返鄉擔任台東達仁鄉衛生所醫師兼主任,看見南迴公路沿線長達 118 公里的範圍,卻沒有提供緊急救命醫療服務等級的醫院,於是倡議成立「南迴醫院」,並創立南迴基金會與南迴健康促進關懷服務協會,推動制度化的急重症醫療與教育關懷。
但是他也知道,成立南迴醫院勢必面臨兩大困境,就是醫院營運一定會賠錢,以及不易招募專業醫療人員前來服務。
於是他反思,醫療到底是基本人權,還是精算成本效益的服務事業?為何都會城市與原鄉部落的人民,繳相同的健保費,卻無法享有同等的醫療照顧?公平與正義到底在哪裡?
但是徐醫師並沒有被眼前困境而阻擋前進的道路,他持續長年奔走南迴各地,為改善原鄉急救與基層醫療不懈努力。
然而在 2006 年,他在大武急救站因過勞而腦中風、導致左半身癱瘓;經過手術與半年復健後,他仍回到部落繼續服務,身體的傷痛從未阻止他守護族人的步伐。
「南迴醫院可以等,長輩的生命不能等。」
「籌建醫院可以等,但老人及兒童教育不能等,尤其兒童教育更是刻不容緩。」
這是徐醫生留給我們的真切叮嚀:資源尚未完善之前,不能把等待的時間,留給最脆弱的人。
/
徐醫師曾說,他小學時學過蔣公遺訓「生活的目的在增進人類全體之生活;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
這令他一直感到納悶,因為自己又不是愛迪生或牛頓,不過只是個市井小民,如何做到這些偉大的事業?於是他後來斗膽修改了蔣公遺訓,調整更貼切他所認同的方向是:
「生活的目的,在追求自身的幸福跟快樂;生命的意義,則是在別人的苦難上,看見自己的責任和使命。」
/
今天,我們緬懷徐醫師為南迴地區的付出與貢獻,更永遠紀念他對原住民族醫療與教育的堅持和願景。
讓我們接下這份承諾,持續行動!
就像徐醫師期盼認識過他的人,能在往後各自的人生旅途中,偶爾夜深人靜時,可以想到他這位全台灣最帥 aka 全世界最犀利的醫生,曾講過的這段話:
「愛,不是我們要去的方向,而是我們出發的地方。」
-
#紀念徐超斌醫師
(圖片 / 文字編輯|kuljelje pati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