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文化

野人文化 http://yeren.pixnet.net/blog 「野人」的思維,就是開創更異想天開的視野、更靈?

野人,種出一望無際的閱讀森林。台灣Top10出版社。

2004年栽育第一顆種子,初以環保小說萌芽,後以親子教養書茁壯,繼以華文歷史小說耕耘,續以歐美、日本經典文學開疆闢土。

小說代表作:《裝幀師》《群》《步步驚心》《隋亂》《手斧男孩》《悲慘世界》《項塔蘭》《一九八四》《反烏托邦三部曲》《人間失格》等。

非小說代表作:《諾蘭變奏曲》《世界大局·地圖全解讀》《如果歷史是一群喵》《雖然想死,但還是想吃辣炒年糕》《會開瓦斯就會煮》《愛妻瘦身便當》《德國媽媽這樣教自律》《運動改造大腦》《帖木兒之後》《從搖籃到搖籃》等。

童書代表作:《手斧男孩》《給孩子的世界歷史大地圖》《問個不停的小孩,加斯東》《千千萬萬個聖誕老公公》《叢林躲貓貓》《小銀魚三部曲》

野人新書報到✨《動物學校(1)+(2)套書》跟動物一起學游泳、練體育,讓孩子從玩中學、動中學,越動越聰明,越玩越專注!👉孩子想學會在水裡換氣嗎?→ 和「最愛吹泡泡的海獅」一起慢慢下沉、「啵啵啵…」吐氣,再「哇!」的浮出水面大口吸氣!👉孩子一...
09/10/2025

野人新書報到✨《動物學校(1)+(2)套書》
跟動物一起學游泳、練體育,
讓孩子從玩中學、動中學,越動越聰明,越玩越專注!

👉孩子想學會在水裡換氣嗎?
→ 和「最愛吹泡泡的海獅」一起慢慢下沉、「啵啵啵…」吐氣,
再「哇!」的浮出水面大口吸氣!

👉孩子一開始運動,覺得身體有些卡卡的嗎?
→先跟在「好奇心旺盛的熊」教練後面,
用四肢到處走一走,暖身一下吧!

一套專為3~8歲孩子設計的「身體學習繪本」,
把動物的動作變成孩子每天都能練的遊戲課,
讓他們在玩樂中建立協調力、平衡感與自信!

俄烏戰爭、台海局勢、AI軍事化——全球正在進入新一輪「國防產業革命」。從重工業到軟體、航太,再到AI技術轉型,這不只是國家安全的戰場,更是經濟與科技角力的前線。《國防產業地緣政治學》由日本防衛省智庫研究官撰寫,透過最新防衛數據與國防支出分析...
08/10/2025

俄烏戰爭、台海局勢、AI軍事化——
全球正在進入新一輪「國防產業革命」。
從重工業到軟體、航太,再到AI技術轉型,
這不只是國家安全的戰場,更是經濟與科技角力的前線。

《國防產業地緣政治學》
由日本防衛省智庫研究官撰寫,
透過最新防衛數據與國防支出分析,
帶你一次掌握13國防衛產業動向,
從美中俄到歐亞各大軍工巨頭的佈局全揭密。

如果你關心世界局勢、想理解軍工產業背後的邏輯,
這本書,會是你建立「地緣政治思維」的起點。

川普背後,有一位被稱為「對等關稅之父」的核心智囊——彼得.納瓦羅。這位川普欽點的白宮貿易顧問,早在20年前就斷言:中國的崛起將帶來威脅,美國必須用關稅、軍事、科技戰全面迎擊。《美中開戰的終極指南》就是納瓦羅親手寫下的「世紀對抗藍圖」。它不是...
03/10/2025

川普背後,有一位被稱為「對等關稅之父」的核心智囊
——彼得.納瓦羅。

這位川普欽點的白宮貿易顧問,
早在20年前就斷言:中國的崛起將帶來威脅,
美國必須用關稅、軍事、科技戰全面迎擊。

《美中開戰的終極指南》就是納瓦羅親手寫下的「世紀對抗藍圖」。
它不是單純的地緣政治分析,
「地緣政治推理小說」的筆法展開,把嚴肅的國際局勢,
寫成一場充滿懸念的多邊博弈:
美國、中國、台灣、俄羅斯、印度、日本、韓國……
全部都是這場棋局上的角色。

讀完,你會更清楚:
美國為什麼這麼強硬?
中國又為什麼步步進逼?
台灣該如何自處?

這不是一本「如果」的書,
而是一本「當局勢真的發生時,你必須先知道」的指南。

◉野人x小樹-誠品書展,正式登場◉🔶時間:10/1-10/31🔶參展書 單書79折 | 雙書75折千萬別錯過開展的優惠!(清空購物車的機會來了!)世界每天都在洗牌,新聞一滑就瞬息萬變。💸 優惠直接給力還能撿便宜,這才是人生最穩的局勢!
01/10/2025

◉野人x小樹-誠品書展,正式登場◉
🔶時間:10/1-10/31
🔶參展書 單書79折 | 雙書75折

千萬別錯過開展的優惠!(清空購物車的機會來了!)
世界每天都在洗牌,
新聞一滑就瞬息萬變。
💸 優惠直接給力還能撿便宜,
這才是人生最穩的局勢!

如果成語故事長這樣——有漫畫、有笑點,還順便把歷史人物、古代八卦、生活民俗都扯進來,那背成語根本像在追劇!《萌漫大話成語王》一次推出 全五冊套書,直接打包五大主題:歷史故事、風雲人物、器物建築、生活民俗、各行各業。每冊都有滿滿的冷知識+搞笑...
30/09/2025

如果成語故事長這樣——有漫畫、有笑點,
還順便把歷史人物、古代八卦、生活民俗都扯進來,
那背成語根本像在追劇!

《萌漫大話成語王》一次推出 全五冊套書,直接打包五大主題:
歷史故事、風雲人物、器物建築、生活民俗、各行各業。
每冊都有滿滿的冷知識+搞笑解釋,
讓孩子邊笑邊記,爸媽也可以放心不用再苦口婆心。

而且這套書不只教成語,還附贈:
【超長成語故事大海報】+【成語大舞台劇本】
讀成語,第一次這麼有趣!

《上船囉!跟著航海爸爸出海去》一次收藏大船的祕密與驚奇🚢☀這本書裡有什麼?不是單純告訴你「這是捕蟹船」「那是消防船」而已。而是把整艘船「剖開」給你看:駕駛室、魚艙、實驗室、健身房、廚房……甚至船員休息時還會在海上寫詩!每一頁都有小驚喜,孩子...
26/09/2025

《上船囉!跟著航海爸爸出海去》
一次收藏大船的祕密與驚奇🚢

☀這本書裡有什麼?
不是單純告訴你「這是捕蟹船」「那是消防船」而已。
而是把整艘船「剖開」給你看:
駕駛室、魚艙、實驗室、健身房、廚房……
甚至船員休息時還會在海上寫詩!
每一頁都有小驚喜,孩子會忍不住一看再看,
爸媽也會偷偷被吸引。

「為什麼帝王蟹捕撈船要這樣設計?」
「為什麼魚眼長在同一邊?」
「Mayday 是什麼意思?」
答案全在書裡,還有權威的專家審訂,
知識正確,爸媽放心。

作者湯姆原本是一位船員,也是爸爸。
因為常年出海,他把對孩子的思念,
畫成一本本「大船祕密手繪圖」。
所以這不只是知識,更是一份爸爸寫給孩子的海上明信片。

✔ 超大開本,細節滿到爆炸
✔ 10 艘最壯觀的海上英雄船,一次看個夠
✔ 科學、冒險、生活知識,全部打包

有些書,是孩子一翻就停不下來。這本就是。
因為它不只是一本文字+圖片的繪本,
而是一本「會讓孩子變身小小船長」的海上冒險圖鑑!

 #關心台灣處境與未來必讀。即將上市!今天9/26網路書店全面預購中!45個台灣必須掌握的地緣政治關鍵問答★《  #美中開戰的終極指南》川普財經軍師、「對等關稅」之父──彼得.  #納瓦羅(Peter Navarro)對中鷹派的終極實踐之作...
26/09/2025

#關心台灣處境與未來必讀。即將上市!
今天9/26網路書店全面預購中!
45個台灣必須掌握的地緣政治關鍵問答
★《 #美中開戰的終極指南》
川普財經軍師、「對等關稅」之父──彼得. #納瓦羅(Peter Navarro)
對中鷹派的終極實踐之作
從川普思維的底層邏輯,看懂世紀強權之爭的未來布局
▲10/1(週三)上市

彼得.納瓦羅(Peter Navarro)是誰?
納瓦羅是川普「全球對等關稅」戰略締造者,川普兩屆任期親自任命的貿易顧問。早在20年前,他就看清中國以武力崛起,斷言與中國維持經濟合作,只會迎來更多威脅。作為川普政治決策的靈魂人物,納瓦羅對中政策態度為何始終強硬?背後的底層邏輯究竟是什麼?
沉浸式解謎,輕鬆掌握最嚴肅的世界局勢!
本書以「地緣政治推理小說」的筆法展開,每章開篇,作者都拋出一個震撼性的地緣政治「大哉問」,並提出數個可能的解答,邀請讀者化身「推理大偵探」,逐步抽絲剝繭,全面推演美中衝突的多邊賽局。
全民必備.第一本全球軍工產業分析全解讀
★《 #國防產業地緣政治學》
日本防衛省 防衛研究所主任研究官 #小野圭司力作
從重工業、軟體業、航太業到AI技術轉型,揭祕軍工產業最新數據,看懂全球防衛布局,打造政經投資視野!
▲10/3(週四)上市
俄烏戰爭爆發觸動世界各國國防產業的脆弱性及供應鏈劇變
「國防預算」飆升、「軍工股」爆紅,AI軍武啟動戰爭新趨勢
而你,是否已準備好理解這股改變世界的力量?
【本書將解答你的關鍵疑問】
➤供應鏈安全:俄烏戰爭引發各國積極提升國防供應鏈韌性,哪些國家將受惠?
➤國際合作:全球軍火市場高度國際化、集中化,大國合作面臨哪些關鍵問題?
➤AI軍事趨勢:除了「無人機」,最新「國防科技」將如何顛覆未來戰爭?

謝謝 哲學開箱文 分享《手機時代的孤獨哲學》📱✨「快樂後的空虛」其實是手機時代最普遍卻最難說出口的感受。✨「無聊」不是內容的問題,而是我們離開了手機的即時刺激。這本書帶我們重新思考:在永遠被通知與娛樂包圍的世界裡,孤獨不再是寂寞,而是稀缺的...
18/09/2025

謝謝 哲學開箱文 分享《手機時代的孤獨哲學》📱

✨「快樂後的空虛」其實是手機時代最普遍卻最難說出口的感受。
✨「無聊」不是內容的問題,而是我們離開了手機的即時刺激。

這本書帶我們重新思考:
在永遠被通知與娛樂包圍的世界裡,
孤獨不再是寂寞,而是稀缺的能力。

有誰今天可以控制滑手機的時間,
在1小時以內的嗎?

《手機時代的孤獨哲學》

1.最大亮點是指出憂鬱的快樂/快樂的倦怠,簡單說就是快樂後的空虛狀態。

「我也會靠娛樂來掩蓋焦慮。」

「要是沒有刺激,就會突然覺得寂寞。」

「這個形容精準得害我以為自己被偷窺了。」

當然這類狀況早就有了。但在手機時代,無疑是更氾濫了。

但是要怎麼解呢?這看來是個問題,但又不是特別迫切,更像是後工業時代的一種文化氛圍。

2.引用Mark Fisher之說。Fisher曾經出過一份閱讀文章的作業,結果連成績比較優秀的學生都抱怨功課「很無聊」。

他的判斷是,學生之所以感到「無聊」,跟內容是否有趣無關。

「(學生所謂的)無聊,僅僅意味著從簡訊、YouTube跟速食所構成的交流與感官刺激矩陣被抽離,短暫地失去了隨手可得的甜蜜滿足。」

這一點我是相當同意。我聽過學生抱怨無聊,抱怨被管,抱怨「為什麼我這樣不能過」。

但從未聽過有人抱怨「學這個沒用」。關注焦點,可見一斑。

所以我常覺得,對某些學生而言,大學課堂有如去區公所申請證件。我填完表格送上去,就是應該拿到東西,怎麼會有「被駁回」這種事呢。

當然他們發現自己會被駁回後,直覺是換另一個櫃台送件,也就是選另一堂課去了。

3.面對複雜多變的環境,人會想要透過單一的感覺或節奏,來獲得安定感。

抖腳、擠青春痘、反覆玩已通關的遊戲,大概都可以算。

這有點拗口。但精神分析家Thomas Ogden,將這類藉由肌膚感官刺激來調節內在,為自家體驗找到定位的心理狀態,稱作「自閉—毗連心理位置(Autistic-Contiguous Position)」。

當然,很多人開始用這點來解釋,為什麼現代人常常忍不住要滑手機。

這類解釋比較中性。儘管學生們知道會被手機拉走很多注意力,但他們會強調「自己隨時可以控制」。

就像我以前做過調查,在承認頗有負面影響的情況下,手機是讓人變笨、變懶還是變不專心?

絕大多數人選擇第三項,因為「只要我想就可以馬上避開負面效果」。

事實是如此嗎?總之,如果推給一種既有的心理傾向,大家聽起來都舒服點。

4.作者明確意識到「說教哲學」的問題。就他經驗,很多人在遇到說教時的反應是:

「現在的我沒問題,沒有必要改變作法。無論是我自己,還是我的公司、家庭,都不需要反省或調整。」

以手機帶來的影響而言,問題多半是存在,但人們的心理防禦往往更堅強。

所以我覺得講哲學必須學會自嘲,當然實作上不太簡單就是了。

5.作者的立場比較硬,他認為哲學是一種文化傳統。

也就是說,讀哲學就是要讀經典,你不太可能跳開古人自己去想一套。

這個跟我的想法相左。實作上經典讀太多的結果,就是經典沒涉及到的東西你就不想碰,甚至不懂得怎麼碰。

新科技不停帶來新思維,所以哲學需要的主要是解釋新趨勢,而非同義反覆自己熟悉的東西。

當然,兩種說法要針對的問題可能相同,就是打破不停回音的小圈圈。無論是你小圈圈在幾本經典裡,還是小圈圈在自家說法裡。

5.承上,作者也反對一種「速食哲學」。

「有些學生渴望尼采的哲學,就像他們渴望一份漢堡。但他們無法理解的是,那些難以消化、難以掌握的特質,正是尼采的本質。」

我相信很多人會承認,一本能開拓你世界觀的好書,讀來絕不會是輕鬆的,因為那本來就是要挑戰你的固有想法,要把你拉離認知上的舒適圈。

但當我們沒太多動力去改變現狀時,這很容易被看成「沒苦硬吃」。

雖然就我自己的經驗,你如果想要擴大受眾,就很難完全避免一種「速食哲學」。速食或許是很有問題,但好歹賣得了。

「速食」這個譬喻還不錯,還有很多發揮空間。

6.作者用寶可夢訓練家來比喻哲學。

你平常就要讀些好的哲學書,有如你平常就要蒐集強力寶可夢。

當然這一樣會被萬用挑戰法反擊:我要用時再上網搜或問AI,不就好了?

這也沒有太好的解。依我經驗,無論你拿出多好的論據,到最後常是「我做什麼事我決定,我有本事對自己負責」。

7.「已經習慣注意力被手機分散的我們,就連不使用手機時,也無法專心與人互動。 」

「當我們暫時停止專注,讓感覺被支解成碎片時,相當於將對象的多重面象與多元意義拆解開來,只執著於碎片中當下最能吸引自己的部分。」

我自己覺得,這鍋主要是在手遊或社群媒體上,不斷推送片段資訊的那些。

所以我現在早上盡量不開。完全不碰大概不可能,但至少留到下午或晚上看,一些本來就比較零碎的時段。

尤其不用threads。我自身的實證結果是,早上看threads,容易一整天都心情不穩定。

8.作者提出的主要解法是,學會享受孤獨狀態,就不會一直受手機推送的資訊所左右。

或者是說,把自己放在可以享受孤獨的環境裡。現代人選擇太多、誘惑太多、待辦事項也太多,「享受孤獨」反而是稀缺的。

17/09/2025

《手機時代的孤獨哲學》 | 谷川嘉浩 著

「你們受夠了自己,你們的拚命工作只是一種自我逃避罷了。」
——尼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在時隔近兩百年的今天,
尼采精闢的見解仍一針見血地刺痛了忙碌卻迷惘的現代人。

2025 文化部「 #第47次中小學生讀物選介」出爐!野人文化入選2本!謝謝評審😍這2本野人編都好喜歡~家裡有國高中生,都很推薦閱讀喔!☀️《星星婆婆的雪鞋 【30週年暢銷紀念版】》▶馴鹿民族流傳兩千年的勇氣傳說☀️《艾蜜莉的精靈百科【首部...
16/09/2025

2025 文化部「 #第47次中小學生讀物選介」出爐!

野人文化入選2本!謝謝評審😍
這2本野人編都好喜歡~
家裡有國高中生,都很推薦閱讀喔!

☀️《星星婆婆的雪鞋 【30週年暢銷紀念版】》
▶馴鹿民族流傳兩千年的勇氣傳說

☀️《艾蜜莉的精靈百科【首部曲】》
▶風靡歐美,颳起精靈旋風。奇幻書迷最驚喜的年度之選✦

謝謝 鐘穎老師分享《手機時代的孤獨哲學》✨我們總在線上,卻感到更空虛、更焦慮、更不知所措。本書以哲學為路徑,結合心理學、神經科學與大眾文化,談「孤獨」這個主題~這本書極具穿透力,也極富啟發性(還有幽默感!),是少數能引導讀者在現代生活中停下...
15/09/2025

謝謝 鐘穎老師分享《手機時代的孤獨哲學》✨

我們總在線上,卻感到更空虛、
更焦慮、更不知所措。

本書以哲學為路徑,結合心理學、
神經科學與大眾文化,談「孤獨」這個主題~

這本書極具穿透力,
也極富啟發性(還有幽默感!),
是少數能引導讀者在現代生活中停下腳步、
重新與自己對話的作品。

很棒的一本哲學書,講我們這個時代的孤獨。

為了方便理解,先講兩點結論:

1、嗜好是寂寞的解方。

因為嗜好與真正的對話一樣,都是一種「創造」,都指向「未知」,而不是熟悉事物的重複。

2、孤獨所帶來的焦慮是一種重要的「消極能力」

作者的消極指的是「不抵抗」,是刻意忍受模糊與不確定,而不是有問必答,或者急著獲得廉價多巴胺所提供的立即滿足。他的用語是「糾結」。



谷川嘉浩在使用孤立(isolation)、孤獨(solitude)與寂寞(longliness)等概念時,採用的是漢娜 ‧ 鄂蘭的觀點:

‧ 孤立:與他者切斷連結的狀態
‧ 孤獨:在沉默中與自己同在的狀態
‧ 寂寞:在他人的陪伴下最容易尖銳顯現出來的渴望。

請讀者注意一下這些詞,當你獨處的時候,你屬於孤立,獨處時若能與自己同在(而非看書、滑手機、看劇),你才有機會孤獨。

所以孤獨是一種「與自己同在」,也是能展開自我對話的前提。

至於寂寞,則弔詭地,它發生在身邊有人,卻未獲得理解或歸屬感的時刻。現代人多數時候感受到的所謂孤獨,其實指的都是寂寞。

因為自智慧型手機普及以來,我們幾乎不可能處於孤立狀態,我們的身邊總是有人,一直有人,臉書、脆、IG傳來的各種訊息與資訊,時時淹沒了我們。

我們連結得越多,就越覺得自己需要更多連結。手機成癮,很多時候是「連結」的成癮。注意一下,我用的不是「關係成癮」這個詞。因為有連結並不代表有關係。

換言之,我們真正想要的是關係,但卻把連結誤解成了關係。

所以本書才說,「寂寞就像注定的報應,壓在生活於傳統社群瓦解後的都市社會現代人身上。」(引用鄂蘭的說法)



我用這種方式介紹這本書其實已經違背了作者的初衷。因為哲學不只是知識,甚至是以推薦文或書介這種形式出現的「零碎的知識」。除了知識之外,哲學更包含了想像力。

同時,哲學也不只是「獨立思考」,因為這種形式的思考通常不會有足夠的「深度」。我們其實應該跟天才借腦袋來用才是。

從這個觀點出發,他做出了兩點延伸:

‧ 學習哲學要受一點忍耐未知的苦,人要有與焦慮共處的心理準備。
‧ 所謂獨立思考與聽從內心,都是一種毒雞湯。

第一點我們剛剛已經提到,所以這裡來談第二點。本書強調:過度關注內在其實是在阻礙自我對話。

我注意到作者其實沒有把這一點論述清楚,讓我幫他做個補充。

過度關注內在,其實引發的更多是「認知反芻」,或者說,當事人聽到的經常只是內心不同「情結」的對話。它們不僅破碎不連貫,而且是造成憂鬱症的原因之一。

但真正的自我對話,指的是澄清內心,從而與真我/自性(Self)對話。這件事相當不容易,瑜伽、苦行、正念、靜心,所追求的都是這一點。

因為沒有區分這兩種品質的對話,所以作者雖然說「過度關注內在其實是在阻礙自我對話」,這似乎是對「自我對話」的重要性做出了肯定,但書中幾乎所有的篇幅都是在對自我對話提出質疑,並將其與後福特主義做連結。

對他而言,自我啟發論,也就是所謂的「聽從內心、改變自己」這樣的觀點其實反而會讓人迷失自我。

剛已提過,心理學已經觀察到了前者,但同時我們也發現,還存在著另一種深度的自我對話。我相信,鄂蘭所說的「孤獨」指的正是這件事,是我們能跟自己安然相處,而非陷於焦躁或自大的狀態。



是改變社會還是改變自己?

作者的文意顯然傾向於前者,但其提出的解方(孤獨練習)卻是後者。也就是說,作者肯定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的複雜性。

我們之中有多少人在談改變社會的時候,期待的其實是他人為自己改變?

多數人要的,其實是不利於我的部分要改變,有利於我的部分不用變。這一點只要看多年來升學制度的不停修改就知道了。

成績好的要求加重考試成績的比重,成績不好的要求則希望加重校外表現與學習歷程的比重。所以到底改變社會的目的是為了利社會,還是利己呢?

「埋首於自我」的自我啟發論確實會如作者所言,逐漸形成一座利己主義的迷宮。但埋首於改變社會恐怕也是一樣的,而且經常從一開始就是如此,連「逐漸」這個歷程都不會出現。

所有活生生的象徵經常變成政治動員的符號,「女神」二字就是一個標準的例子。個人將自身議題投射其中,究竟是為了利己,還是為了利他呢?

《手機時代的孤獨哲學》確實如作者所說,是一本企圖動搖內在,擾論心境的作品。它有幾個地方非常吸引人:

‧ 要我們放下對即時連結的執迷,去體驗與自我對話的不安。

‧ 論述消費主義、手機成癮、與孤獨感之間的連結

‧ 點出許多通俗觀念的弊病,例如:獨立思考、持續成長

書名雖有「哲學」二字,但作者並不打算帶我們考古哲學家的理論,而是以哲學家的思考方式關注我們的社會以及當下的生活。雖然不完全同意書中觀點,但仍是一部非常吸引人的好作品。

#理解黑暗心存光明
#手機時代的孤獨哲學

野人文化

🎈孤獨的練習,入世的涅槃。神話學大師喬瑟夫 ‧ 坎伯探索東方宗教的經典之作,《意識之光》線上導讀,和你一起澄清內心,與真正的自我對話~🙏

(報。名。請。見。留。言)

Address

民權路
Taipei
231

Opening Hours

Monday 09:00 - 17:00
Tuesday 09:00 - 17:00
Wednesday 09:00 - 17:00
Thursday 09:00 - 17:00
Friday 09:00 - 17:00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野人文化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Business

Send a message to 野人文化:

Share

Category

Our Story

野人,種出一望無際的閱讀森林。台灣前二十大出版社。 2004年栽育第一顆種子,初以環保小說萌芽,後以親子教養書茁壯,繼以華文歷史小說耕耘,續以歐美、日本經典文學開疆闢土。 小說代表作:《群》《步步驚心》《隋亂》《手斧男孩》《悲慘世界》《項塔蘭》等。 非小說代表作:《德國媽媽這樣教自律》《教出好兒子》《佛陀教你不生氣》《24節氣三合一養生法》《運動改造大腦》《帖木兒之後》《從搖籃到搖籃》《好房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