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09/2025
▍一個器物所牽引的哲學,足以編寫成書,甚至成為一部聖典
器物是充滿意識的器具,是活於思想之中的物品。 #認識美,是近代人被賦予的一項新工作,是以往的茶人尚未充分接觸的工作,是當今這個意識時代特有的喜悅。每一件作品都是在認識之下成長的,光是被觀賞或使用還不夠,如今得再加上 #思考,才能更明確了解到器物存在的理由。
認識,可以賦予器物全新的性質,這是前所未見的現象。思考者的器物是近代的產物,曾經的茶人們也並非思考者。
一個器物,就是個思索的絕佳對象,更是個非比尋常的參禪公案,一問一答已足夠。不光是美,在這當中還可以追求真與善。未達其境,不知其妙,就難以宣稱經過思索。 #一個器物所牽引的哲學,足以編寫成書,甚至成為一部聖典。
❍
思維世界,變化萬千。器物的名稱與代表的語義是任務範疇。分析材料、釐清性質是知識範疇。探索何處生產、為誰製作是工作範疇。此外,考察引進何種系統、時代及用途為何、及其相關歷史則是思想範疇。
不過此處所說的「 #思考者」,指的並不是那些科學家或歷史學家。他們提倡的論點雖然也是認知的一部分,但是就我來看,這些並不是最主要的。因為就算是間接知識,依舊沒有接觸到與美有關的本質問題。最主要的問題在於 #價值,是與美的內容有關的問題。我認為一件器物擁有的美,其意義遠比針對美的存在而提倡的科學以及歷史意義還更加接近本質。
|摘錄自柳宗悅《茶與美【日本美學大師柳宗悅.立言傳世之作】》
|完整閱讀請見留言處 .ᐟ.ᐟ.ᐟ 謝謝 琅琅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