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2025
最近很常被朋友問說: #清水斷食難道不會低血糖嗎?
以下是我閱讀王群光醫師的-「生酮飲食的疾病斷根法」ㄧ書中的內容,作為解答。
生酮飲食的疾病斷根法
Part2 迷思篇:正確的生酮飲食(P86 、p87)
👉 #已經進入成功斷醣生酮狀態者反而不易發生低血:
一個已經長期進入生酮狀態者,其血糖值就有可能偏低,維持在55〜75mg之間,因為這時葡萄糖已經不是他的主要燃料來源。而是已經改成酮體做為燃料,但是人體某些重要細胞組織,仍然必須依靠葡萄糖才能運作。
人如果完全不吃碳水化合物,體內哪來的葡萄糖呢?其實人體的葡萄糖、蛋白質之間是可以互相轉換的。
徹底斷醣者,葡萄糖可以來自蛋白質轉換。人所吃下的蛋白質,其中將近50%會轉變成葡萄糖,因此,斷醣生酮飲食者蛋白質的適量補充還是必要的,不然就會消耗小部分的肌肉來轉轉換成葡萄糖供人體使用。
因此只要是身體沒有嚴重疾病的健康人,就算清水斷食(完全不吃任何食物,只喝水)一個月,血液中的葡萄糖濃度還是可以維持在55〜75mg之間,人若長期挨餓,對整體生理來說,是一種壓力(Stress),應付這種壓力會動用到一些蛋白質,但人體不會先
動用到主要器官上的蛋白質,而是先動用骨骼肌(橫紋肌),而不是其他內臟肌肉(平滑肌)上的蛋白質。
👉清水斷食也不易發生低血糖:
以只喝水,不吃任何食物的清水斷食者的生理變化為例子,剛開始挨餓時,身體每天會從肌肉中提取75公克的蛋白質,把它轉變成葡萄糖,供應向來都依賴使用葡萄糖作為燃料的腦脊髓中樞神經、周邊神經及紅血球使用。
雖然剛開始挨餓時,人體會每天損失75公克的蛋白質,把它轉換成葡萄糖來供神經系統及紅血球使用,但蛋白質若長久這樣每天75公克消耗下來並不是辦法,由蛋白質所構成的器官很快就會因為蛋白質極速流失而衰竭掉。因此,人體的DNA中的能源自動調控系統會自我調整,讓神經系統由絕對依賴葡葡萄糖,慢慢調整可以使用酮體作為燃料,把每天消耗掉75公克蛋白質的量逐漸降低,到水斷食10天後,蛋白質消耗量降到每天只消耗20公蛋白質。
20公克蛋白質可提供80大卡的熱量(20公克X4大卡=80大卡),只估每天總熱量的5%以下(80÷1800X100%=4.4%),跟剛開始挨餓時,每日消耗16.8%(75公克X4=300大卡,300大卡÷1800大卡X100%=16.7%)相比,對蛋白質的依賴降低了12.3%(16.7%-4.4%=12.3%) )
一個長期挨餓的人,他每天到底消耗掉多少的自體蛋白質,由他尿液中的尿素氮(urea nitrogen)排泄出量就可以推算出來。
👉蛋白質吃過多,血糖也會過高:
設計出Atkin Diet的阿金博士,他並不吃碳水化合物,只吃,但他死時,體重還達到117公斤,同時也有糖尿病,人不吃碳水化合物,怎麼還是會得到糖尿病呢?這就是因為人所吃下去的蛋白質,有一半會變成葡萄糖,因此人在選擇食物時,每公斤體重只能吃到0.7公克蛋白質,不可超過1公克(0.7g/kg 1day〜1g/kg 1day ) 。
👉蛋白質吃過多,斷醣生酮飲食會破功:
有一次,有一位患者來門診諮詢,他的問題是無法理解為什麼他雖然吃斷醣生酮飲食,但血液中的酮體卻一直上不來,只有在0.2mmol/L左右,作者花不到30秒鐘就給了他答案,因為他肉吃大多,蛋白質有50%都變成葡萄糖,表示他仍是在燃熱葡萄糖啊!並沒有在燃燒脂肪,當然不會出現酮體啦!後來他發現停掉肉食後,血酮就上升到2m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