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森(幸福生活實踐家)

  • Home
  • 卡爾森(幸福生活實踐家)

卡爾森(幸福生活實踐家) 幸福生活才是關鍵,財富自由只是過程。

Outrun 100 2025。每年這個時候,開始進入路跑活動的高峰期,也是Nu pasta舉辦連續跑步100天的起點。今年好多朋友都一起加入這項線上路跑的行列,為自己的健康注入更多的養分。每天 3 公里若能加上 Zone 2 訓練,...
23/09/2025

Outrun 100 2025。

每年這個時候,開始進入路跑活動的高峰期,也是Nu pasta舉辦連續跑步100天的起點。今年好多朋友都一起加入這項線上路跑的行列,為自己的健康注入更多的養分。

每天 3 公里若能加上 Zone 2 訓練,可以讓我們身體的「引擎」變得更強大、更有效率。我們將會擁有更強健的心臟、更輕盈的體態,同時也能享受跑步帶來的平靜或是揮汗如雨的快感。這不僅是為了瘦身或健康,也為了讓我們的生活充滿活力、自信和幸福感,真正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準備好開始100 天挑戰了嗎?我在線上陪伴大家。

#下雨天在家完成超慢跑

很多的細節都在簡報中,看似沒有鬆綁,但實際上已經稍稍呼應行政院的期待了…
18/09/2025

很多的細節都在簡報中,看似沒有鬆綁,但實際上已經稍稍呼應行政院的期待了…

#央行
必須說央行這次記者會很成功,讓媒體清一色認為管制「沒鬆綁」,甚至連「硬著陸」的說法都出現了。

但實際上央行在簡報當中的措辭與政策立場上是有調整的,其中願意針對屬於不動產貸款的「配合政策項目」,包括都更危老、新青安、無自用住宅購屋、社會住宅等部分,在「不動產貸款集中度」的管制上給予銀行更多彈性,就是一種讓步。

另外央行也提到原本打算管制兩年,但內部討論覺得太嚴格,因此決定先觀察到今年第四季,也為下一階段鬆綁埋下伏筆。

還有一點是央行也「正視」貸款排撥的問題,如果是前幾季的央行,都會主張「都是They的錯」、「央行影響有限」,但這次則主動要民營銀行「增加」承做無自用住宅購屋貸款業務,這其實也都顯示出央行的立場有根據先前行政院的表態做出調整。

當然媒體下標題寫「沒鬆綁」還是比較直接且「吸睛」的,因為之前輿論確實對央行這次啟動政策調整是有期待的,但也可以理解央行不希望做出「讓投資客認為可以歸隊」的直接表述,畢竟打房才剛開始明顯見效,多等一季落實「藥效」,顯然是更好的選擇。

#邏輯投資

18/09/2025

《回到生命的喜馬拉雅》讀後心得。

疫情期間的某一年,曾經帶家人去參觀霧峰的亞洲大學,回程來到大里的菩薩寺。當時只覺得這間佛寺有點迷你,但頗為精緻,走到3樓時看到抄經室,我很自然地走進去抄寫了一遍「心經」,順道休息靜心一下。我媽當時還不解地問我老婆:「幹嘛要來這裡寫字?」她不知如何回答,我後來也沒有多加解釋。

當時只Google 了一下,知道住持是慧光法師,但對於他的經歷完全一無所悉。今天看完這本書,才知道他的命運如此的坎坷,現在居然還在尼泊爾建立菩薩沙彌學院,願力之大令人感動。

本書的文字處處充滿智慧,字字句句都直指人心。以下我試著用書中的關鍵字「靜、光、歸」三個字為主題,請Gemini整理並詮釋其中的核心思想。

《靜》:心的安定與力量

「靜」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一種心的狀態。當我們的心能夠安定下來,就能夠產生力量,去面對這個世界的紛擾。

👉🏻靜,是讓心簡單、純粹。當你面對複雜的環境時,心愈單純,愈能讓混亂變得清澈。這份純粹來自於你能夠放慢腳步,不急著做出反應,避免在情緒中失焦,才能看清問題的本質。

👉🏻靜,是接受與柔軟。最大的智慧莫過於像水一樣柔軟。水能包容污濁,也能攻堅克難,這份柔軟來自於它不與萬物相爭,能隨形變化,順應環境。當我們的心能像水一樣,不執著、不抗拒、不傲慢,就能在變動中找到平衡。

👉🏻靜,是自我覺察與反省。當生活太過順遂,我們很難有機會深刻反省。但當我們允許自己檢討、面對不方便,甚至獨處時,心就能沉澱下來,發酵出新的生命能量。這種內在的檢視與修煉,是讓心變強大的關鍵。

《光》:慈悲與智慧的彰顯

「光」代表著內在的光明,它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這份光明源於慈悲與智慧,能夠化解煩惱,轉化生命中的黑暗。

👉🏻光,來自於放下「我」。慧光師父說:「將《我》變小一些,勇氣就會大一些。」當我們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不再執著於個人的得失與感受,就能生出面對困難的勇氣。嗔恨、厭惡和嫉妒都來自於「我」,而當「我」變小,慈悲的光芒就能顯現。

👉🏻光,是將汙穢轉化為能量。就如同有機堆肥,生命中那些骯髒、污穢、厭惡的東西,其實都蘊含著轉化的潛能。當我們不再逃避,而是學會面對與轉化,就能將苦難變成滋養生命的養分,讓內在的光明更加耀眼。

👉🏻光,是精神上的富足。真正的成就並非物質層面的來來去去,而是內在精神的富足。這種快樂無法炫耀,也無法被奪走。當一個人的心被照顧好了,他自然會感到快樂,因為他擁有的是無法被撼動的財富。

《歸》:回歸本源與生命功課

「歸」指的是回歸生命最真實的狀態,理解生命的無常,並完成我們每個人應有的功課。

👉🏻歸,是回歸匱乏的初衷。佛陀與喜馬拉雅山的人們,他們的初始都源於匱乏。這種匱乏迫使他們尋求出路,最終催生出智慧。這提醒我們,人生有時的不順遂、不方便,恰恰是學習與成長的機會。

👉🏻歸,是人生不斷的告別。世界沒有永久的關係,人生就是一場不斷告別的旅程。接受無常,才能放下執著。所謂放下,不是放棄,而是允許生命有其他的可能,並將寬恕視為自己的功課。

👉🏻歸,是心的解脫。真正的解脫不是離開世界,而是將內心綑綁自己的「框框」打掉。當我們不再執著於好的或不好的境界,不懼怕改變,就能成為自己心的主人。這份自由,讓我們能以坦然的態度,接受生命中的一切順遂與不順遂。

這些句子環環相扣,指引我們從「靜」心開始,讓內在充滿「光」,最終找到生命的「歸」宿。他告訴我們,生命的核心不在於外在的擁有,而在於內心
的修煉與強大。

#回到生命的喜馬拉雅
#三采文化

苦民所苦的發聲,希望央行能夠聽得到。
18/09/2025

苦民所苦的發聲,希望央行能夠聽得到。

政府不可失信於民
建請央行取消回溯措施

央行將於今日召開理監事會議,外界對於央行決策有不少的預測,各家預估內容不盡相同。

我個人仍認為,限貸令「回溯條款」是最該取消的一道措施,否則難弭平民怨。不少人當初買預售屋時,第二屋可貸7成,「回溯條款」一來,7成砍到剩6成,再來又只剩5成,突然要擠出2成自備款讓民眾斷頭違約。

為何「回溯條款」應該取消呢?有幾個理由。

1.時空背景不同。央行前總裁彭淮南任內打炒房也實施回溯,但差異在於,如果頭期款不足的家庭,至少可以把預售屋換約轉手,拿回自己的血汗錢。

可是,2023年7月「預售屋禁止轉售措施」上路後,頭期款不足的家庭只能被迫斷頭,建商沒收違約金又拿回房子,唯一受傷的是消費者。

2.傷害無辜的自住客。我個人仍支持央行打炒房,但央行限貸令「回溯條款」是無差別打房,而不是打擊投機。

倘若一心只打擊投機,其實可以藉由聯徵紀錄、甚至與地政機關聯手,將5年內頻繁買賣房產的投機客揪出來。然而,央行顯然不這麼做,而是把買第二屋的人通通視為炒房客,此舉讓人質疑央行言行有所矛盾。

3.違反「信賴保護原則」。這點我們此前已聊過,所有民眾買房都是按照當下政府訂的遊戲規則走,此為「信賴保護原則」的真諦。

可是有一天,政府突然宣布不認舊制,把新制回溯到好幾年前實施,會引發民怨並不意外。假設來說,2025年通過「超速重罰五千元」,並且回溯到N年前,然後要求N年前超速的人,每件超速案要補繳滿五千元,這樣合理嗎?

4.每件斷頭背後都是一個家庭。內政部統計指出,2021年7月至2025年6月全國預售屋買賣案件中,解約件數為4,418件,占比1.1%。

雖然占比不高,但4千多戶背後是4千多個家庭,每個家庭的頭期款都要存很多年。

誠如消基會所說的,在這場由制度引爆的風暴中,唯一站穩腳步的,恐怕只有建商。因為根據現行制度,違約金建商可依法取得上限15%的違約金。

倘若央行能體恤民眾頭期款來之不易,期盼央行能夠調整政策,取消「回溯條款」,讓民眾可以保住血汗錢,更不必因此而被迫賣掉「起家厝」。

別讓靈魂跟丟了
16/09/2025

別讓靈魂跟丟了

【讀《 #遺失的靈魂》】
-今天,你的靈魂跟上你了嗎?
 
「如果有人能從上方俯視我們,他會看到,這世上充滿了匆忙奔馳、滿身大汗、疲憊不已的人們,以及他們遲來的、遺失的靈魂……」
 
 
翻開繪本,越過寂寥的雪地,
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這段話語,
略帶造物者的疏離,
卻亦是溫柔的提醒。
 

 
不知道你是否也曾有這種感覺:
 
明明生活似乎沒什麼明顯壓力,
準時上下班、同事家人間都挺和諧,
甚至多在做著算喜歡的事,
但偶爾,就是會毫無緣由地陷入
對眼前一切都不再關心的漠然,
彷彿與感知隔絕;
 
更偶爾的偶爾,
突如其來的恐慌/黑暗,
令你不由自主想扯住什麼、
助你逃離這種喘不過氣的壓抑…
 
 
有沒有想過,
會不會是靈魂跟不上你了呢? 
 
 
#靈魂知道自己跟丟了主人
#而人們卻通常不知道自己遺失了靈魂
 
 

 
主人翁做事很有效率,
把生活安排得很好,
且早早就把靈魂拋在後頭-
 
直到他在出差的半夜因窒息感而醒來,
突然發現搞不清楚自己是誰,
也不確定自己在哪、為何而來,
翻出護照才知道自己叫「揚」。
 
有智慧的醫生告訴他,
靈魂移動的速度比身體慢得多,
想讓它跟上,
唯一方法就是找個地方靜靜「等待」。
 

 
靜靜等待吧!
這,也是讓我們靈魂追上來的方法。
 
 

 
繪本前半色彩是單調、壓抑的,
直到靈魂找到他,
方才有了翠綠的生機。
 
喜歡作者將靈魂以孩子的樣貌呈現,
慢慢追著、卻也有點悠哉?
與一天天虛度的軀殼形成強烈對比。
 
 
推薦親自閱讀這繪本,
邊思考自己的生活~
 
或許,真正的生命課題,
不在於如何更高效或讓行程更滿,
而是能不能留給靈魂一個位置─
讓它有時間慢慢走來,
與我們重逢。
 
當靈魂跟上,
我們才會重新擁有踏實感,
自在呼吸,享受生命。
 
 
祝福讀到這兒的你,
一起慢下來,靜靜地等待靈魂追上,
再暢快地好好活💝
 
 

#繪本分享
#閱讀筆記2025/35
大塊文化
 

 
所以… 
下次當你悠閒漫步走著、或發呆放空,
卻遭催促的時候,可以這樣回對方:
 
「噓!我正在等我的靈魂跟上來。」
 
相信肯定會讓對方閉嘴、認命繞過喔!
 (應該以為遇到瘋子?!🤣)
 
 
謝謝快樂島主 Happyland in life 麻油的點名與分享!
又藉機讀了一本好書💗喜歡!
 
https://www.facebook.com/happyland92929/posts/pfbid02rYWMSxrRvNBXHFa8wW5VfBT7CymG9zbiF5khNdyAuHL2NCDRPgtRzFrKGsuw1WAol

讀本郝書年度活動《思維進化論》。天下文化副社長稱郝哥為台灣出版社的救星,以及台灣的樊登。第一點我完全同意,但至於第二點,我認為就大可不必,因為郝哥就是郝哥,不需要借樊登老師打知名度!他獨樹一格而且不用講稿的行雲流水式演講,某種程度上根本已經...
15/09/2025

讀本郝書年度活動《思維進化論》。

天下文化副社長稱郝哥為台灣出版社的救星,以及台灣的樊登。第一點我完全同意,但至於第二點,我認為就大可不必,因為郝哥就是郝哥,不需要借樊登老師打知名度!他獨樹一格而且不用講稿的行雲流水式演講,某種程度上根本已經超越樊登!

副社長提到郝哥的說書特色:

1.觸類旁通其他書籍。
2.現代進化版白居易,讓老嫗能解、小孩也能讀!
3.提供生命智慧與指引。

的確,郝哥可以一直講一直生出書單,而且總能用淺顯易懂的小故事,把生硬的理論予以解構,讓聽眾哈哈大笑之餘還能有所啟發。更重要的是,我觀察郝哥是知行合一、落地實作的表率,這也是我將他奉為No.1學習對象的原因。
以下是我用兩個構面:「進化」與「價值」,分享我的心得。

🌱 主題一:進化

核心精神:一點一滴累積,讓自己不斷成長。

1.習慣進化

•所謂的舒適圈其實是「習慣圈」,持續嘗試擴大我們的習慣圈,久了自然變舒適。
•少一點、爽一點、久一點:微習慣(Mini Habits)比原子習慣更容易開始,也更容易持續下去,今天就先從一個伏地挺身開始吧!
•間歇訓練有如番茄鐘:專注 + 適度切換,有氧訓練的道理與工作方法,居然完全相通!

2.思維進化

•反直覺思考:停下 3 秒,再決定。
•先觀察,行動與反饋,最後洞察。
•快思慢想(系統一 & 系統二)→ 把直覺交給思維去驗證
•逆向思維 + 順勢而為

3.學習進化

•知道 → 理解 → 認同 → 行動
•教學相長:輸入必須搭配輸出,說給別人聽更能記得住
•讀書會三元素:有趣、有用、有感
•完美是完成的敵人 → 先做了再修正

4.人生進化

•失敗?其實只是還沒成功。愛迪生找到了6,000個無效的方法,這可是重大貢獻呢!
•真正的進化來自「持續反思 + 行動」。
•記得住的是啟迪,記不住的是洗滌。



💎 主題二:價值

核心精神:創造價值,才有意義。

1.價值觀

•看清本質,做對事。
•價值要對標才有意義。
•安心與信任,是價值的核心。

2.人際價值

•先為自己好,把自己照顧好了,才有能力對別人好。
•存三樣東西:
• 知識(多看多聽多學)
• 能力(多做多錯多修)
• 人心(多幫多給多陪)
•親子溝通三要點:閉嘴、好啊、你覺得呢?讓孩子成為自己。

3.生命價值

•人生最大失敗是「後悔」。
•沒有善後能力就別放任情緒。
•老婆永遠是對的!學會停一下、等一下、問一下。
•自己不願意,什麼都是假的,只要願意並且行動,你就是自己的伯樂。

4.影響力價值

•少說道理,多說故事。
•推拉策略:透過短期「有趣」、「有用」的回報,創造長期堅持累積的價值。(沒有很明白Hank老師的真正意義)
•發揮影響力公式:非常爽 → 持續爽 → 一直爽,別人看你一直爽,就會想要學你。


✅ 總結:

進化,需要持續的累積與反思,而價值則來自於創造信任、安心與影響力。

#讀本郝書
#思維進化論

仿冒帳號再現,請注意。
13/09/2025

仿冒帳號再現,請注意。

昌哥大神這篇與我之前的論述接近,接下來幾季,都會是看房的好時機,首購族不要錯過。
12/09/2025

昌哥大神這篇與我之前的論述接近,接下來幾季,都會是看房的好時機,首購族不要錯過。

央行宣布延長換屋族出售第一屋切結時間至18個月,當日不少人在罵央行假打房。姑且不論批評者誤會了央行,他們反應感謝央行幫忙打出一條「買房人道走廊」。

回顧2000年以後的台灣房市,共經歷4次修正。第一次是2003年的SARS,第二回是2008到2009年的全球金融海嘯;前者屬於突發性的重大傳染病,後者為經濟性因素。

接下來的兩次空頭,主因之一都是央行管制房市所致。一次是在前總裁彭淮南任內,實施數波選擇性信用管制,直到2015年中古屋、預售屋房價同步走跌後,於8月份宣布陸續鬆綁管制。如今回頭去看,彭總裁開闢出來的這條「人道走廊」是房價相對低點,把握機會的民眾能用不錯的價格買到房子。

時隔多年後,楊金龍總裁共祭出7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在經濟強勁成長、股市創高峰的時刻,硬是劈開一道「人道走廊」,購屋族應該多給一點掌聲,而不是罵央行假打房。

畢竟,選擇性信用管制並非永久的,在達成目標後將會功成身退,更別奢談房價會打到骨折。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而不是給抱怨的人,歷史反復上演,從來不變。

不過,購屋族也不必太過擔心房市會極速反彈。我們預期,央行若鬆綁選擇性管制措施,應會「緩慢且漸進式」鬆綁,不可能一下子就鬆手全放。再加上房市交易週期長,景氣轉折過程通常比股市更久,從今年Q3至明年Q3,應該會處在波段相對谷底。之後伴隨政策鬆綁,房市價量會緩步復蘇,購屋族仍有約一年的時間慢慢看房子,挑選自己理想的窩。

Address


320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卡爾森(幸福生活實踐家)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Business

Send a message to 卡爾森(幸福生活實踐家):

  • Want your business to be the top-listed Media Company?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