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拾Jap

伍拾Jap 減少負能量,用籃球學習人生。

雜說一下,在學習帥,我這雜碎。

[ Muoka's Chance ]今天 Nets 宣布,將簽下香港球員 David Muoka。這次的合約,雖然細節尚未公開,但已令人聯想到這是否是 NBA 與 Nets 的操作策略之一。NBA 將會再度把季前熱身賽帶到中國。之所以說「再...
16/09/2025

[ Muoka's Chance ]

今天 Nets 宣布,將簽下香港球員 David Muoka。

這次的合約,雖然細節尚未公開,但已令人聯想到這是否是 NBA 與 Nets 的操作策略之一。

NBA 將會再度把季前熱身賽帶到中國。之所以說「再度」,是因為在 2019 年「莫雷事件」後,NBA 中國賽被迫無限期停辦。直到去年暑假,NBA 與美資賭場企業金沙集團合作,在澳門威尼斯人舉辦 NBA 傳奇名人賽,才打破僵局。

接著在 2024 年 10 月,NBA 與金沙集團更簽下十年合作協議,而首年 NBA 中國賽的戲碼,將會是 Suns 對上 Nets。說實在,對 NBA 球迷來說,這個對戰組合或許吸引力不大,但若從亞洲甚至整個中國市場來看,Suns 至少能保證有明星球員 Devin Booker 出場;至於重建中的 Nets,則絕對需要額外的話題來吸引球迷到澳門觀賽。

雖然 NBA 只派出兩支並非爭冠等級的球隊,但這次的中國賽依然是被高度重視的季前熱身賽。Nets 老闆蔡崇信,無疑能在 NBA 的中國賽中扮演 NBA 與中國市場之間的橋樑。去年,中國年輕球員崔永熙加盟 Nets,確實增加了亞洲球員在 NBA 出場的機會。

不少球迷認為,Nets 在這個時間點簽下在香港土生土長的 Muoka,或許也是為了吸引中國與香港球迷到澳門威尼斯人觀賽,提升中國賽的關注度。

無論真相如何,J*p 只想對 Muoka 說:「請好好把握這次 NBA 中國賽的機會。」

Muoka 在 7 月參加的夏季聯賽裡,上陣機會並不多。上季他在 G League 平均拿下 11.6 分、9.9 籃板、2.1 封阻與 2.4 助攻,雖不是頂尖數據,但足以顯示他是一位 6 呎 10 吋、235 磅的吃餅型中鋒,在防守與護框上有一定水準。他之所以尚未擠進 NBA 名單,主要問題顯然在於低位腳步和中距離投射仍停留在初階水準,身體對抗性也必須加強。

因此,不管這次 Nets 簽下他的原因是什麼,這很可能是 Muoka 在 NBA 比賽亮相的最後機會。如果能把握住,憑藉「半主場」的優勢打出身價,他不僅有望爭取留在 Nets,更可能讓更多球隊看到他的能力。

香港的籃球迷們,如果時間和金錢允許,請在 10 月中前往澳門現場,為香港球員 David Muoka 加油,支持這位有望正式站上 NBA 舞台的球員吧!

#香港籃球 #香港籃球員

[ Greek Freak's Accomplishment ]「這是我職業生涯上最大的成就。」Giannis Antetokounmpo 在 EuroBasket 2025 銅牌賽贏下比賽後,哭著說了以上的話。來自希臘的字母哥,已經在 N...
15/09/2025

[ Greek Freak's Accomplishment ]

「這是我職業生涯上最大的成就。」

Giannis Antetokounmpo 在 EuroBasket 2025 銅牌賽贏下比賽後,哭著說了以上的話。

來自希臘的字母哥,已經在 NBA 裡達成許多明星球員都無法達到的高度—NBA 冠軍、總冠軍賽 MVP、例行賽 MVP、年度最佳防守球員、最佳進步球員、明星賽 MVP、連續 7 年入選年度最佳陣容一隊⋯⋯其實已經 30 歲、征戰 NBA 12 季的他,就算贏得 EuroBasket 對爭取奧運參賽資格沒有直接幫助也好,字母哥還是選擇穿上希臘國家隊的球衣。

所以,為什麼只是一面銅牌,會比 NBA 冠軍還重要?

字母哥出生於希臘,但父母是奈及利亞移民,童年一直沒有取得希臘國籍,直到 18 歲才正式拿到希臘護照。雖然他一直都在希臘成長,但長期以來卻被視為「外來人」。直到 2013 年宣布要參加 NBA 選秀,才在外界壓力下獲得希臘護照,正式被承認是希臘人。

字母哥在 NBA 的出勤率一直很高,這有賴於他進 NBA 後持續的個人訓練,也讓他更有能力選擇為國家隊上陣。即使童年遭遇過不被接納,他並沒有因此厭惡為希臘國家隊效力,反而是抱著報恩的心態,為國家而戰。

「我不是為合約打球,
我是為我的國家、我的隊友、我的家人而戰。」

在相隔 16 年後,再度率領國家隊贏得獎牌,對字母哥來說是非常難得的創舉。希臘不像法國、西班牙、塞爾維亞等「人才厚度」極強的球隊,整體陣容相對薄弱。
這次賽事裡,字母哥平均上陣 29.7 分鐘,拿下 27.3 分、10.6 籃板、4.1 助攻、1.1 抄截和 0.9 阻攻,全隊第一。

在銅牌賽裡,對手芬蘭當然也了解「Greek Freak」在內線的影響力,從比賽一開始就圍剿他,也造成字母哥 7 次失誤。但同時他也展現出傳球能力,多次 cross-court 傳球極具威脅,在這場比賽送出 7 次助攻,外加 30 分、17 籃板,幫助球隊早早建立領先優勢。

雖然差點被芬蘭從後追上,但他在比賽尾段的一次 and-1 入球,徹底展現出他在內線無人能擋的能力,也間接把勝利帶回希臘。

「這銅牌比 Bucks 的冠軍更有意思。在 NBA 贏得冠軍是一個巨大的成就,密爾沃基是一個偉大的城市,但當你能讓 1200 萬希臘人快樂時,當你能激勵下一代─
就像 2005 年歐洲籃球錦標賽的那支希臘代表隊一樣,而他們又曾被 1987 年的那一支希臘隊激勵─今天,對我來說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事情。」

為希臘取得這面銅牌後,字母哥也和西班牙的 Pau Gasol、克羅埃西亞的 Toni Kukoc、以及德國的 Dirk Nowitzki 齊名,成為希臘男籃歷史裡流芳百世的人物。

也難怪這麼多歐洲球員都如此重視國際賽,尤其是 EuroBasket,因為在國際賽取得勝利,能夠把名字刻進國家的史冊—這是 NBA 無法給予的回報,與親兄弟們一起完成這項任務,更是難得。

從一個沒有國籍的街頭小孩,到舉起 NBA 冠軍金盃的巨星,再到站上歐洲舞台,讓整個希臘為之歡呼—這一刻,他不是字母哥、不是兩屆 MVP、不是籃球機器,
他只是那個終於被祖國擁抱的孩子。所以當他流下眼淚時,那不是脆弱,而是屬於整個希臘的驕傲。

🇬🇷

[ Slim Jesus ]如果你有留意這一屆 EuroBasket 2025 的比賽,一定聽過「Slim Jesus」這名字。除了「芬蘭司機」Lauri Markkanen 外,6 呎 11 吋高的 Miikka Muurinen,在 E...
14/09/2025

[ Slim Jesus ]

如果你有留意這一屆 EuroBasket 2025 的比賽,一定聽過「Slim Jesus」這名字。

除了「芬蘭司機」Lauri Markkanen 外,6 呎 11 吋高的 Miikka Muurinen,在 EuroBasket 裡一次又一次地上演灌籃,令球迷印象深刻。雖然在芬蘭國家隊裡,他只是以板凳球員姿態上陣,但他在整個賽事的表現,尤其是一個又一個精彩的灌籃鏡頭,令人會覺得這位年僅 18 歲的年輕球員,將會是芬蘭、甚至是 NBA 的明日之星。

Muurinen 的父親曾是芬蘭國家隊球員,母親也代表過芬蘭女籃國家隊,讓他從小就接觸籃球,對這項運動有一定的基礎與理解。他約在 15 歲時轉往西班牙,在馬德里的 Zentro Basket 青訓體系裡繼續發展,然後再到美國就讀高中。

「他可能比我 18 歲時更有運動能力,在那個時候的我,在投籃上可能會好一點,所以我們的打法有些不同。」芬蘭的主力球員、效力 NBA 球隊 Jazz 的 Markkanen 這樣稱讚著國家隊的小伙子。其實 Muurinen 現在還只是高中生,最初先在 Kansas 的 Sunrise Christian Academy 就讀,之後轉學到亞利桑那州的 AZ Compass Prep 來提升競爭強度與曝光度。他在高中的表現其實沒太多資訊,但自從在 17 歲首次入選芬蘭成年隊後,在奧運資格賽裡開始被人看見。

在這一屆的 EuroBasket,作為隊上最年輕球員,他的表現令人難忘。這不止於他在 EuroBasket 裡多次上演灌籃,在 16 強對上塞爾維亞的比賽更是他的代表作,第四節在 Nikola Jokic 面前投進兩記三分球,幫助球隊取得領先並在最後贏得比賽。其實在之前的比賽,他的三分命中率都慘不忍睹,但在需要的時刻,他仍敢於出手。

一開始 J*p 看他打球,讓我想起了有「Birdman」之稱的 Chris Andersen——擁有優於一般白人球員的身體質素。在這次的 EuroBasket 裡,就算 Markkanen 在對手夾擊後投失,也多次看到「Slim Jesus」從天而降,搶下進攻籃板並直接把球灌進籃框裡。

Muurinen 擁有 7 呎 2 吋的臂展,加上靈活的腳步,令他成為一個「能移動的封阻手」。他曾在分組賽對上立陶宛的比賽中,在 14 分鐘內錄得三次封阻,除了內線的護框外,也多次利用腳步和爆炸力,成功干擾對方的三分球出手。

在 FIBA 特別介紹這位「Slim Jesus」之前,美國的大學如 Duke、Kentucky、North Carolina 等名校,也相繼找他加盟。在這次比賽後,更有專家預測 Muurinen 將會成為 2027 年 NBA 選秀的潛力球員,更有很大機會成為首輪前段的選手。

「Slim Jesus」的稱號沒有一點宗教意味,只是因為他只有約 200 磅,身型瘦削,而且他在場上很少情緒激動,投進關鍵球後也不會大肆慶祝,總是神情冷靜、目光專注,所以隊友才這樣稱呼他。不過,他若要進入大學或職業層級的比賽,仍必須增肌、改善場上的判斷力,以及開發出更穩定的外圍投射。

Muurinen 的硬件條件絕對很不錯,但 J*p 看過他的比賽後,最深刻的是他對比賽的企圖心,以及毫不畏懼場上任何一位球員的決心——這種心態不是靠訓練就能建立的。所以我會留意「Slim Jesus」是否能在兩、三年後打進 NBA,來幫忙拯救 NBA 的收視。

13/09/2025

香港女桌球手吳安儀,剛在2025 年 English Open打出 137 分,創下公開賽女性最高桿紀錄,附上她淡定演出的影片。

早在2018年,她已在澳洲女子公開賽創下 139 分 的單桿紀錄,同年更成為女子桌球世界排名第一人。

香港有很多人都喜歡英式桌球,在香港一直是主流的活動。吳安儀早在13歲便因為爸爸在桌球館內工作,而接觸到英式桌球及後爸爸成為他的教練,訓練出這位來自香港的「四眼cue 后」。

桌球是一項經常要跟自己心理比賽的一個運動,要成功就必須要抗得住壓力。今天吳安儀仍可打出這樣高水準的表現,絕對是令人敬佩!

#吳安儀 #桌球 #桌球比賽

[ Saving the Spotlight ]恭喜 Paige Bueckers 成為 2025 WNBA 新人王,也入選當季全 WNBA 陣容二隊,成為繼 2016 年的 Breanna Stewart 和 2024 年的 Caitli...
13/09/2025

[ Saving the Spotlight ]

恭喜 Paige Bueckers 成為 2025 WNBA 新人王,也入選當季全 WNBA 陣容二隊,成為繼 2016 年的 Breanna Stewart 和 2024 年的 Caitlin Clark 之後,史上第三位以新人身分入選全 WNBA 陣容的球員。

幸好有 Paige,讓 WNBA 能在 Caitlin Clark 因傷休戰大部分賽季的情況下,仍有一位像她這樣的得分手站出來,用整季的比賽好好展現自己進攻技能包裡的各種技巧。

J*p 很愛看 Paige 的比賽。她的進攻不僅限於單打,Wings 教練也因為她的得分能力,漸漸安排她以無球跑動的方式進攻,減少她在其他環節消耗體力。如果有看過 Paige 的比賽,就會發現她在擋拆後的判斷、閱讀防守的能力非常成熟,很像資深球員,不像典型的新秀會亂衝亂打。即使是球隊的進攻重心,她場均也只有 2 次失誤,對新人來說已經是相當不錯的表現。

Paige 在新秀歷史上的得分排名第三(692 分)與助攻(194 次)都相當亮眼,也創下了新秀球員史上最高的單場得分紀錄——單場 44 分,同時也是本季全聯盟單場最高得分。她連續 30 場比賽得分達雙位數,是 WNBA 歷史上第三長的紀錄,僅次於 A’ja Wilson 與 Candace Parker。

或許會有球迷認為 Paige 不值得入選全 WNBA 陣容二隊,因為即使她展現了驚人的進攻能力,球隊仍以聯盟墊底的戰績完成賽季。但其實 Wings 的進攻配置本來就比較單薄,近年主力得分來源只有單打型後衛 Arike Ogunbowale 和常受傷困擾的 Satou Sabally,其他角色球員大多偏向防守或藍領角色。而 Wings 之所以僅拿下 10 勝,我仍認為主要問題出在教練未能建立穩固的防守體系,尤其是 Wings 在防守淨值和讓對手快攻得分上,都是聯盟倒數第二的水準。

Paige來到Wings也讓主場平均進場人數比去季提升約 15%,到客場也有約5%的升幅,Wings當然也很努力推廣Paige,讓她成為門票行銷重心。雖然收視率跟「Caitlin Clack Effect」有著一段距離,但是ESPN、CBS 偶爾會安排 Wings 比賽進黃金時段播出,表示 Paige 已被視為具吸引力的「新生代看板球星」之一。

當然,Paige 是否能成為真正的巨星級球員,仍需要更多比賽來證明。來季 Wings 仍有機會取得高順位的新秀籤,如果球隊在休賽季能補進實力派內線,以及足夠的外線火力,那麼才能真正釋放 Paige 的實力,也許屆時,我們看到的將不只是年度最佳新秀,而是一位能改變整支球隊命運的球星。

還有,要證明Paige是否能成為WNBA的看板球員,就要期待一下來季她與CC的對決了。

[ 制度 ]請不要以為中華籃協被臺北市職業籃球員職業工會追討過去瓊斯盃的球員出場費,以及選手肖像未經授權被商業使用的損失,是首次發生的事件。有關心台籃的朋友一定了解,過去籃協的處事方式並非沒有爭議。譬如「選手肖像權未經授權而被商業使用」的事...
12/09/2025

[ 制度 ]

請不要以為中華籃協被臺北市職業籃球員職業工會追討過去瓊斯盃的球員出場費,以及選手肖像未經授權被商業使用的損失,是首次發生的事件。

有關心台籃的朋友一定了解,過去籃協的處事方式並非沒有爭議。譬如「選手肖像權未經授權而被商業使用」的事件,早在 2016 年瓊斯盃舉辦期間就曾出現。當時籃協與廠商合作推出了一套「瓊斯盃球員卡」,卡片上印有中華隊球員的照片與姓名,在現場與相關通路販售。但後來有球員指出,籃協並沒有事先徵得球員同意,也沒有支付肖像授權費。最後籃協公開致歉,並支付總額 100 萬元補償金,分配給受影響的球員。

相隔八年後,於 2024 年的瓊斯盃,再度爆出中華隊球員的肖像在未被授權下被用於週邊產品上,兩起事件極為相似。不同的是,這次有工會收集球員訴求,並代為向籃協提出民事求償。但這也證明,雖然上一次籃協確實道歉並賠償,然而在制度上並沒有跟上。

至於出場費的問題,工會指出在 2018、2019、2023 年的瓊斯盃期間,籃協未依法支付代表隊出賽費用。這些年份並不包含 2020 至 2022 年的瓊斯盃,顯示那三年的球員出場費都有支付,只有 18、19 和 23 年出現問題。這再次令人質疑,籃協在舉行其招牌活動——瓊斯盃——的時候,行政制度是否足夠健全,能避免球員的權益受損。值得注意的是,去年 12 月女籃才取回 2024 年瓊斯盃的出賽費,當時工會也已提及 18、19 和 23 年男籃出場費的情況,但再過 9 個月後,依舊音訊全無。

籃協是否有財務困難?籃協是法人團體,長期有政府補助,加上企業贊助、賽事票房、轉播權益與會員費等收入,理論上不應該出現財困。但過去也曾出現瓊斯盃因政府補助延宕,一度傳出辦不下去,最後仍靠臨時籌措經費解決。可見籃協具備籌錢能力,卻在肖像權問題上視而不見,或在出場費上屢屢拖延,顯示制度上存在巨大問題——或者有制度,卻沒有落實執行。

這次工會的提告,再次凸顯籃協的問題,形成另一個惡性循環:

「缺乏制度化 → 出問題 → 外界批評/抗爭 → 口頭承諾/補償 → 缺乏後續改善 → 同樣問題再發生」

其實,多數台灣球迷並不是要挑剔籃協哪裡做錯,而是希望台籃能夠持續進步。台職籃的出現,不只要求球員、教練技術不斷提升,其他配套也必須同步改善,例如裁判執法、球員肖像保障、年輕球員培養等,而這些正好是籃協的管理範圍。在我看來,這些「配套事項」比舉辦瓊斯盃更為重要。

今天工會對籃協提告,無疑是擺在剛上任運動部長李洋面前的一份功課。他不能偏袒任何一方,而是必須從制度改革著手,包括加強財務透明度,甚至推動籃協理監事改選時納入運動員代表席次,讓球員聲音真正進入決策層。

這些改革絕非易事,但在李部長談「統一職籃」之前,這些才是台籃成長的必經階段。

#中華籃協 #籃協 #台籃 #台職籃 #李洋 #體育部 #瓊斯盃

Charlie Kirk 被槍殺的影響,比我想像中大。我很愛看Kirk 在各校園的辯論影片,不止是人文,科學還是政治,他都能把持著自己的觀點,以數據和論述跟不同的人辯論。記得有人曾問過他:「Michael Jordan 和 LeBron ...
11/09/2025

Charlie Kirk 被槍殺的影響,比我想像中大。

我很愛看Kirk 在各校園的辯論影片,不止是人文,科學還是政治,他都能把持著自己的觀點,以數據和論述跟不同的人辯論。記得有人曾問過他:

「Michael Jordan 和 LeBron James兩個誰是GOAT」

他也可以用這樣的方式,去讓人明白和同意自己的觀點。

也許他的辯論影片可以流芳百世,可是現在人已不在,遺下家人才是最令人心痛的事。與其討論左 VS 右,不如學習人生各樣的對錯。

RIP Charlie.

LeBron James與Nike合作,為紀念亞洲巡迴之旅 20 週年,舉行了九月造訪上海、成都的《詹姆斯中國行》。完成了這行程後,中國《人民日報》於 2025年9月8日的體育版,刊登了一篇名為《籃球是連接彼此的橋樑》的文章,署名為「勒布朗...
11/09/2025

LeBron James與Nike合作,為紀念亞洲巡迴之旅 20 週年,舉行了九月造訪上海、成都的《詹姆斯中國行》。

完成了這行程後,中國《人民日報》於 2025年9月8日的體育版,刊登了一篇名為《籃球是連接彼此的橋樑》的文章,署名為「勒布朗·詹姆斯」。文章內容除了提到他即將開啟職業生涯第23個NBA賽季,還談及他第十五次中國行,並表達對中國球迷的感謝、對年輕球員的鼓勵,以及希望為中國籃球發展貢獻力量等情感與理念。

但外媒的焦點在於:這篇文章最後一句是這樣註明——
(作者为美职篮洛杉矶湖人队队员,本报记者王亮采访整理)

根據包括 The Athletic 在內的美媒報導,LBJ其實並未為《人民日報》撰文。文章內容是他在中國巡訪期間,在不同公開場合與媒體互動、受訪時所說的話,由記者整理而成。

為什麼美媒這麼重視LBJ是否有撰寫這文章?原因在於中美關係一直緊張,這類「文化交流」與「運動外交」性質的文章或發言,很容易被視為具有外宣意味的媒體操作,因此而引起關注。LBJ是NBA的看板人物,也是全世界籃球迷無人不曉的球星,這樣的文章刊登出來,自然會受到放大檢視。

更重要的是,一般讀者未必留意到最後的「採訪整理」標註,而在標題下直接署名「勒布朗·詹姆斯」,容易讓人誤以為是他親自撰寫的專欄或發言稿,有部分美媒認為這存在誤導成分。

其實,這並不是中國官媒首次釋出對LBJ的支持態度。有中國網友列出相關事件,例如:

- 央視在湖人於2020年奪得NBA冠軍後,重新恢復轉播NBA。
-《人民日報》在轉發巴黎奧運組委「12巨星」報導時,特意將LBJ排在第一位。

有中國網友更評論,正常思維下不難得出「詹姆斯是官方指定的籃球統戰對象、海外國際友人、籃球外交抓手」的結論。另一些網友則認為,所謂「LBJ文章」之所以能刊登在《人民日報》,部分或許與Nike的宣傳計畫有關。LBJ相隔20年再度踏足中國,如此具份量的宣傳看來是無可避免的,只是這種呈現方式,未必能讓西方輿論買單。

J*p會覺得,LBJ的處境與港台藝人不同,他並不需要透過發表愛國言論來維繫中國市場。但他的全球商業合作,相信仍會讓中國成為他退休後規劃的一部分。

#中國行

「只靠 Luka 還是不太行。」斯洛文尼亞在 EuroBasket 2025 遇上不敗之師德國,最終以 91:99 輸掉比賽,八強止步。比賽在香港/台灣時間凌晨才開打,加上賽事播放點不多,許多球迷只看精華和數據,就認為這場比賽仍然只是由 L...
11/09/2025

「只靠 Luka 還是不太行。」

斯洛文尼亞在 EuroBasket 2025 遇上不敗之師德國,最終以 91:99 輸掉比賽,八強止步。比賽在香港/台灣時間凌晨才開打,加上賽事播放點不多,許多球迷只看精華和數據,就認為這場比賽仍然只是由 Luka Doncic 的 39 分 10 籃板撐著整支國家隊。

但在看畢整場比賽後,我認為昨天這場,是斯洛文尼亞在整個歐洲盃裡打得最好的一場。

其實斯洛文尼亞的進攻除了靠 Luka 之外,球隊往往也有第二、第三得分點。他們場均得分排在整個賽事的第二名,平均達 92 分。雖然 Luka 是賽事的得分王,平均攻進 34.7 分,但他的上場時間只有 33.3 分鐘,跟許多國家的頭號主將差不多,而且命中率也有 45.8%。

從分組賽到八強賽,教練 Aleksander Sekulic 在戰術上其實也做出了明顯的改變。在進攻上最大的變化,是讓 Aleksej Nikolic 成為隊中的主控手。他的命中率雖然不算高,但有傳球視野、防守努力,而且失誤率低。讓他負責持球上前場,能減低 Luka 的體力負擔。所以這次 EuroBasket,Luka 也只有一次大三元紀錄,但把他變成純得分手,成效相當明顯。加上把老將射手 Klemen Prepelic 放在第六人位置,提供較平均的進攻火力。

內線防守欠缺一直是斯洛文尼亞的問題。他們原本的歸化中鋒 Mike Tobey 因傷缺陣,所以 Sekulic 用上兩名 3D 球員 Gregor Hrovat 和 Edo Murić,強化側翼防守。值得一提的是,減重後的 Luka 在單防和協防上比過去在 NBA 時更為專注,場均 2.7 次抄截還入圍 EuroBasket 最佳防守球員名單。

當然,對上攻守俱備、身為 FIBA 世界盃 2023 冠軍的德國,絕對是一場硬仗。斯洛文尼亞在比賽一開始就建立 13 分的優勢,而且不是只靠 Luka 才能打成這樣。球員們很努力地衝搶進攻籃板,爭取更多進攻機會,也會透過戰術設計,讓 Luka 或射手群取得空檔。

德國除了有主將 Dennis Schroder 攻下 20 分 7 助攻外,他們能贏下世界盃,靠的是一系列的鋒線球員。兩位 NBA 前鋒 Franz Wagner 和 Daniel Theis 分別拿下 20 分 7 籃板和 22 分 9 籃板,整體臨場表現也比斯洛文尼亞更好,並在最後一節開始時把分差追回。比賽末段雖然 Luka 開始接管比賽,但仍無法同時應對 Schröder、Wagner 和 Theis 的攻防壓力。

J*p 認為,要不是 Luka 在第三節大部分時間背著 4 犯在打,影響了自己的節奏,或許還有機會抵擋德國的反撲。賽後他也坦言自己有責任控制犯規數量。雖然輸球,但隊員——尤其是老將 Prepelic——以及教練都強調,這支隊伍值得驕傲,也有未來,希望年輕球員能從中學到經驗。

人口只有200萬的斯洛文尼亞,以及Luka 都是我追看EuroBasket 的主因。 EuroBasket 2025 四強賽將會是希臘對土耳其,以及德國對芬蘭。這四支球隊都擁有至少一位 NBA 主將級球員助陣,且看明晚哪兩支球隊能打進決賽。

[ Reference ]一個多月前,我才為當時四位受限自由球員 Jonathan Kuminga、Josh Giddey、Cam Thomas 與 Quentin Grimes,分析過他們在新 CBA 下,當新人合約快將完成後,與球隊談續...
10/09/2025

[ Reference ]

一個多月前,我才為當時四位受限自由球員 Jonathan Kuminga、Josh Giddey、Cam Thomas 與 Quentin Grimes,分析過他們在新 CBA 下,當新人合約快將完成後,與球隊談續約時所面對的新挑戰。

當時他們都不約而同地希望爭取一份平均 3000 萬美元年薪的合約。離開季還有一個多月,他們爭取到了嗎?

Nets 的 Thomas 表明自己仍在追逐年均 2000–3000 萬的合約,所以選擇與球隊簽下一年 600 萬美元的「合格報價」。這樣能讓 Thomas 在下季結束後成為完全自由球員。此舉對雙方算是最好的結果,畢竟 Nets 仍處於重建階段。

至於 Grimes 仍未有續約消息,還要看 76ers 是否打算長期留下他。

過去兩個月,Giddey 與 Bulls 的談判消息不斷傳出。最終雙方達成 4 年 1 億美元的合約。雖然這不是 Giddey 團隊原本想要的價碼,但若他下季表現未能延續去季末 22 場比賽平均 20 分、9.9 籃板、8.5 助攻、1.4 抄截的水準,考慮到不少球隊的薪資已集中在 2–3 位球星身上,像他這類二哥或三哥角色的球員,要找到一份年薪 3000 萬的合約並不容易。於是 Giddey 選擇留在 Bulls,而球隊也希望以他和 Coby White 打造成新的芝加哥後場組合。

Thomas 和 Giddey 的選擇,確實會影響到 Kuminga 與 Warriors 的續約發展。

Kuminga 也想要一份 3000 萬年薪的合約,但隨著 Jimmy Butler 加入 Warriors,基本上代表球隊仍全力爭冠,年輕且具潛力的 Kuminga 未必會是下季的建隊重心。Steph Curry、Butler 和 Draymond Green 還有兩年合約,顯然 Warriors 不想讓 Kuminga 的新約阻礙兩年後可能進入重建期的靈活性。同時薪資制度的壓力,也令球隊不會輕易開出大合約。

據悉 Warriors 曾開出 2 年 4500 萬美元的合約,當然被 Kuminga 團隊拒絕;而球員方面則提出過 3 年 8200 萬的建議,但球隊尚未回應,仍維持原本立場。

Giddey 平均 2500 萬年薪,幾乎成了 Kuminga 的參考指標。就現況而言,Warriors 甚至更傾向只與他簽下 1–2 年的合約,一來要預留 Curry 未來退役後的空間,二來也要再觀察 Kuminga 的表現。畢竟 Butler 加盟後,他上季的發揮並不理想。如果在 10 月 1 日前,Kuminga 與 Warriors 未能達成協議,那麼他只能像 Thomas 一樣簽「合格報價」,明年成為自由球員。

但問題是:Giddey 已被 Bulls 視為主力,甚至是季後賽的關鍵,而 Kuminga 在現時 Warriors 的陣容裡仍未真正站穩。如果簽了「合格報價」,他是否有足夠的上場時間去證明自己、吸引其他球隊?這仍是個大大的問號。

別忘了,一星期前 PJ Washington 才與 Mavs 簽下 4 年 9000 萬的合約,這也可能是 Kuminga 的另一個參考案例。

Kuminga 最終會怎麼選?10 月 1 日前就會揭曉。

[ Different Direction ]我承認,Angel Reese 場上場下的行為,確實吸引了我的注意。不是因為她的「MeBound」名號,而是她在籃板球上的真正實能。這一季,Reese 成為 WNBA 史上最快累積 600 分與...
09/09/2025

[ Different Direction ]

我承認,Angel Reese 場上場下的行為,確實吸引了我的注意。

不是因為她的「MeBound」名號,而是她在籃板球上的真正實能。這一季,Reese 成為 WNBA 史上最快累積 600 分與 600 籃板 的球員,再次入選明星賽,還超越名宿 Candace Parker,成為史上最快達成 30 次職業生涯「雙十」 的球員。她也極有機會連續第二年成為 WNBA 籃板王,數據證明她的籃板能力幾乎無可挑剔。

當然,質疑聲也不少。作為內線球員,Reese 新人球季命中率不足四成,不少球迷和媒體便放大「MeBound」這個說法,認為她的籃板數字很大程度來自於「自己投失、自己搶回」的補籃堆疊。但其實 Reese 本季的命中率已有明顯進步,提升到 45.8%;尤其在 3 至 10 呎的投籃命中率,從上季的 25% 提升到 42.7%,已回到聯盟內線球員的平均水平。

「MeBound」並不是 Reese 受歡迎的唯一原因,她的敢言與真性情才是流量密碼。早在大學時期,NCAA 總決賽對上 Caitlin Clark 領軍的 Iowa 時,她當眾對 CC 做出「You can’t see me」手勢,瞬間成為全美焦點,並帶領 LSU 奪下冠軍。來到 WNBA,她依然受到年輕球迷與黑人社群的熱烈支持,但同時也有人批評她 trash talk 太多、犯規過多、情緒化。

最近 Reese 連續遭遇場上與場外風波。她先因累積 第八次技術犯規 被自動停賽一場,之後又因「公關言論」被 Sky 隊追加禁賽。其實 Reese 一直是社交平台上的敢言代表,聲量從不缺乏。只是當球隊休季解僱教練 Teresa Weatherspoon 時,她公開表示自己加盟 Sky 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 Weatherspoon。換上新教練 Tyler Marsh 後,球隊戰績依舊不振,延續無緣季後賽的低潮,這讓 Reese 直言不滿:

「我會直言不諱地講出我們需要什麼、我想要什麼。我想在這裡完成職業生涯,但如果事情發展不夠好,會讓我不得不朝著另一個方向前進,為自己作出最好的選擇。但在我還在這裡時,我仍會努力保持開放心態,並盡全力發揮能力。」

這段話最終導致 Sky 出手處分她,甚至出現極為罕見的「禁賽半場」——只讓她缺席上半場比賽。這樣的做法在職業聯盟實屬少見,究竟是懲戒還是警告,至今仍眾說紛紜。巧合的是,Reese 當場因背傷連下半場也無法上陣。

事後,Reese 也明白到言語的影響力,向隊友公開道歉:

「我不認為自己是對 Sky 感到沮喪,可能更多是對自己不滿。只是語境被斷章取義,讓人覺得我在把沮喪連結到隊友身上。但事實是,我們這一年都在一起,無論順境逆境,他們都在場上場下支持我。」

Reese 的敢言,恰好符合當今網路時代的氛圍。她場上的挑釁、trash talk,甚至對球隊的直白批評,雖然帶來風險,卻讓 WNBA 更受關注。再加上她與 Caitlin Clark 之間的「世仇」話題,她已經成為聯盟最受矚目的年輕招牌之一。

但下一季,Angel Reese 是否還會繼續身披 Sky 球衣?J*p 也存着疑問。

[ One Man Army? ]斯洛文尼亞在 EuroBasket 2025 打進 8 強,但無論是賽前,還是昨天擊敗意大利之後,外界都不太看好他們能夠爭奪歐洲冠軍。昨天 Luka Dončić 再次施展魔法,首節就轟下 22 分,全場更...
08/09/2025

[ One Man Army? ]

斯洛文尼亞在 EuroBasket 2025 打進 8 強,但無論是賽前,還是昨天擊敗意大利之後,外界都不太看好他們能夠爭奪歐洲冠軍。

昨天 Luka Dončić 再次施展魔法,首節就轟下 22 分,全場更拿下 42 分 10 籃板,幾乎以一己之力殲滅意大利。但這一場比賽,也剛好說明了為什麼球迷認為斯洛文尼亞難以走到最後。

Luka 一開賽就火力全開,因為意大利的先發球員根本無法單防他,基本上 Luka 想怎樣打就怎樣打。直到第二節,意大利才開始加強防守,無論是協防還是單防,都以限制這位 EuroBasket 得分王為首要任務。雖然這個反應稍嫌太遲,但也因此讓意大利逐漸站穩陣腳,把比分慢慢追上。

比賽剩下 1 分 53 秒時,效力於 Heat 的 Simone Fontecchio 命中中距離,把原本 19 分的差距縮小到只剩 1 分。關鍵時刻,球交到 Luka 手上,他靠著搏得對手犯規並穩穩罰進 4 球,才幫助斯洛文尼亞驚險取勝。

這場比賽,Luka 攬下了全隊將近一半的分數,而隊友的整體命中率僅 35.5%。教練不是沒有為其他球員設計戰術,但就是投不進,所以才會讓不少球迷感嘆:「要不是 Luka,斯洛文尼亞早就出局了。」

J*p 之前就寫過,Luka 是一位非常投入國家隊比賽的球員。2017 年他與前斯國傳奇 Goran Dragić 一同拿下 EuroBasket 冠軍,從那位老大哥身上,Luka 深受影響。他深知代表國家出戰無法帶來大合約,但就算去年在完成 NBA 總決賽後身體受傷,他仍堅持為了幫助國家打進奧運會而披甲上陣。所以 J*p 絕不會質疑他對勝利的執著,這份執著也包含了國家隊的比賽。

斯洛文尼亞是一個僅有 200 萬人口的小國,因為位於阿爾卑斯山脈附近,滑雪、跳台滑雪和單板滑雪一直是強項,足球也相當盛行。但在過去 20 年,籃球才逐漸成為最具代表性的運動。

從 Goran Dragić 到如今的 NBA 門面 Luka Dončić,斯洛文尼亞甚至能稱霸歐洲,證明這個國家的人民對籃球的熱愛。雖然外界常批評國家隊除了 Luka 之外支援不足,但我從未看過 Luka 公開批評國家隊。無論戰績如何,他與前主帥 Aleksander Sekulić 以及現任主帥的合作,都沒有傳出矛盾。反而是媒體和外界經常炒作球權過度集中在 Luka 身上,以及他的情緒管理問題。

接下來,斯洛文尼亞將面對強敵德國,後者在 EuroBasket 2025 仍保持不敗,許多人並不看好斯洛文尼亞能突破 8 強。但作為一個小國,Luka 經常強調必須以團隊力量才能贏球。本屆 EuroBasket 已經出現過兩次爆冷,也許下一場,他能再度複製上屆單場 47 分的超人演出,帶領球隊創造奇蹟。

或許斯洛文尼亞真的是一支單人軍團,但看著Luka 對國家隊的執著,體現的就是「榮譽」與「團結」。

Address

Xinbei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伍拾Jap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