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9/2025
🎭 【銷波快】世代衝擊!當情緒價值綁架了行銷真相
Chair回歸啦!
現在隸屬「社會實踐中心」的Chair,分享了與學生社會參與的接觸經驗。
不過這次的對話重點,可能會讓很多行銷人感到不太舒服。
📚 2006年出生的大學生來了
新生代大學生已是2006年出生,產生的世代落差感真的很強烈。
教學現場出現「愛理不理」現象,學生「聽得進去但不回應」的新學習態度,讓人重新思考溝通方式。
💭 情緒價值的過度依賴問題
新世代迷盲盒與「情緒驅動消費」現象值得深思。
行銷設計被迫轉向情緒為主、內容為輔。
但這裡有個關鍵問題:當產品僅販售「爽感」時,它真的值錢嗎?
過度包裝與品牌故事是否掩蓋了品質真相?
這個反思對行銷人來說可能不太好聽,但卻是必要的。
💼 行銷人的職涯短命潮
行銷職位平均任職不到兩年,離職率與跳槽頻繁。
中小企業面臨困境:想請專業人才卻請不到,在外包與內部培養之間擺盪。
年輕人職場價值觀「不爽就離職」「夢想買不起就躺平」,反映了更深層的社會問題。
🤖 AI履歷與面試現實
AI生成履歷可能導致履歷與實際能力落差。
面試建議:讓人「自願離開」比「開除」更有風險控管意識。
🎯 員工管理的新挑戰
年輕世代難以激發成就感,熱情燃點低。
現代管理哲學偏向「情緒管理重於制度管理」,
員工快樂變成第一要務,主管與老闆壓力爆棚。
這些現象背後反映的是更複雜的社會變遷。
情緒價值確實重要,但如果完全取代實質內容,可能會帶來長期問題。
行銷人需要在情緒包裝與真實價值之間找到平衡。
#世代差異 #情緒價值 #職場文化 #行銷反思
你認為情緒價值在行銷中的比重應該如何拿捏?
有沒有觀察到世代差異對工作環境的影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