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9/2025
🔥 #長照10年=一棟房?護理之家 vs 外籍看護:失智長輩每月要花多少
——加上「每年3–6%成本通膨」後的殘酷現實
不是幾萬塊醫藥費,也不是逢年過節的紅包。
是一路十年、步步都在漲的現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境設定
•對象:75 歲、中度失智、無三管
•期間:連續 10 年需要全天候照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選項一:入住護理之家(省心、最花錢)
每月支出(保守)
•機構月費:約 45,000
•雜支/耗材:約 5,000
•小計:50,000/月
若「當年就開始」且費用每年上調
•3%/年:10年合計 ≈ 688萬(比「不調漲」的 600 萬多 14.6%)
•4.5%/年:10年合計 ≈ 737萬(+22.9%)
•6%/年:10年合計 ≈ 791萬(+31.8%)
註:把第一年 60 萬年費,按年增長做 10 年等比級數加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選項二:在家照顧+外籍看護(看似省,不一定)
每月支出(常見)
•外籍看護固定成本:≈ 26,000–30,000
•耗材/營養品/醫療雜支:≈ 8,000–10,000
•小計:34,000–40,000/月(試算用 38,000/月)
若「當年就開始」且費用每年上調(以 38,000/月起算)
•3%/年:10年合計 ≈ 523萬(比 456 萬多 14.6%)
•4.5%/年:10年合計 ≈ 560萬(+22.9%)
•6%/年:10年合計 ≈ 601萬(+31.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別忘了最大宗:看不見的隱形成本
•職涯與退休金缺口:主要照顧者離職/留停,10年累積百萬級缺口很常見。
•心力與時間折舊:管理看護、就醫奔波、夜間突發——錢包以外,你的人生也在加速折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關鍵更新:如果你現在 40 歲,照顧會在 35 年後才發生?
照顧不是現在開始,而是 「35 年後的價格起跑」+「之後每年還在漲 10 年」。兩段通膨一起算,數字會完全不同。
直觀倍數(把今天的總價乘上它)
假設:
‧ 護理之家今天的「不調漲 10 年總價」= 600 萬
‧ 在家+看護今天的「不調漲 10 年總價」= 456 萬
總體倍數 =(等 35 年後才開始的漲幅)×(照顧期內 10 年逐年上調的增額)
解讀:只要你不是「 #今年就開始照顧」,而是 35 年後才用得到,「破千萬」其實是保守值。4.5% 中位假設,長照總成本跳到2,600–3,400 萬區間非常合理;6% #則是四千萬起跳。
不只花錢,更要「用對錢」:三件馬上做
1.家庭財務會議:把數字攤開,誰出多少、缺口多少、怎麼補寫白紙黑字。
2.保單重檢:長照險/失能險要能覆蓋每月5–6萬(未來幣值)的現金流缺口,釐清給付門檻、等待期、保費負擔。
3.用好長照2.0:日照、喘息、交通、輔具補助能降本增效;每年更新,提早建置管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家開始談這筆帳了嗎?
如果你正在支撐,或準備面對,歡迎在留言
讓彼此知道:你不是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