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9/2025
美國雖然醫師收入高,但據傳約有1/3的醫學畢業生並未執行臨床工作,而且缺醫師仍在進行當中。因此靠著國際醫學畢業生來填補缺口、特別是醫療資源缺乏區,就變得重要。有多重要呢?
最新發表在JAMA提出了分析,美國預估至2025年底將出現約9萬名醫師短缺。過去,國際醫學畢業生(IMGs)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人力缺口,但近15年來,其角色相較於美國本地醫學畢業生(USMGs)所佔比例的變化並不清楚。本研究利用2010至2022年間公開的縣級資料,分析USMG與IMG在美國各地醫師人力中的相對貢獻,並依城鄉差異及醫療資源不足區(MUA)進行比較。
研究方法為回溯性縱斷分析,涵蓋全美3067個縣與等同行政區。結果顯示,USMG人數由2010年的平均183人增至2022年的228人,增幅24%;IMG則由58人增至74人,增幅27%。然而,IMG所佔比例在整體上始終維持在約18%,未呈現顯著上升或下降趨勢。
城鄉差異方面,農村地區人口平均約2.5萬人,醫師密度為每萬人10名;城市地區則平均24.1萬人,醫師密度為每萬人19名。農村地區約88%、城市地區約86%被劃為MUA。在這些地區中,IMG比例最高的情況出現在「城市MUA」,約達21%;相對而言,USMG在農村地區占比更大,約85%。此外,MUA地區整體上比非MUA地區的IMG比例略高0.5%,且此差異具統計顯著性(P = .003),但隨時間並無明顯變化。
綜合而言,2010至2022年間,IMG在美國醫師人力中的比例相對穩定,但在MUA,特別是城市MUA,IMG扮演較大角色;而USMG則在農村地區較為突出。這些結果顯示,儘管近年美國醫學院與畢業生數量顯著增加,IMG仍在彌補醫師人力缺口上佔有重要地位。若未來美國收緊IMG工作簽證,可能加劇醫師短缺,尤其衝擊MUA地區。
另外,去年JAM也有同樣一篇文章討論IMG在各專科的比例,這些國際醫學生占了約1/4的住院醫師名額(23.5%)但大多散落散病理、內科、家醫、兒科和精神科;但一般外科 (10.4%)、麻醉科 (8.0%)、神外 (8.3%), 婦產 (6.2%), 皮膚 (3.3%), 整外 (2.8%), 耳鼻喉 (2.1%), and 骨科 (0.9%)。所以可見美國也是陷入普遍〝美麗比生命〞還重要的困境;IMG相對弱勢、所以多往不受USMG青睞的領域,但IMG越少的科別就表示越受USMG競爭的科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