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 海外校园杂志及新媒体

  • Home
  • OC 海外校园杂志及新媒体

OC 海外校园杂志及新媒体 《海外校园》杂志与“有盏灯”新媒体网站(yzd.oc.org ),以有情、有理、有灵的文字,清新、知性、时尚的设计,与多元文化对话,呈现基督信仰的三观与生活方式。盼望与追寻真善美的你成为同路人。登录网站yzd.oc.org,阅读精彩文章。

有时候,我们自以为背负着沉重难当的苦楚,直到遇见比我们更坚韧的人,才明白什么叫做“内心的强大”。朋友静柔的人生,经历过至亲骤逝,如今又与病痛同行,但她却散发出一种出奇的平和与安祥。她的故事让我们看见:命运纵然不公平,但心灵却能因信仰与盼望而...
16/09/2025

有时候,我们自以为背负着沉重难当的苦楚,直到遇见比我们更坚韧的人,才明白什么叫做“内心的强大”。朋友静柔的人生,经历过至亲骤逝,如今又与病痛同行,但她却散发出一种出奇的平和与安祥。她的故事让我们看见:命运纵然不公平,但心灵却能因信仰与盼望而芬芳。愿你也能在她的见证里,找到面对困境的勇气。
https://ocfuyin.org/20250915-2/

#生命的坚韧 #病痛中的平安 #信仰与盼望 #灵魂的芬芳

这段时间,我的生活有点不顺,真是祸不单行。虽不是什么大祸,但搞得我头昏脑涨,心力交瘁。我很想找个知心朋友聊聊,忽然想起一年多没见的静柔。我们不在一个教会,很难见到她。她是一个耐心的、能倾听的人。还好我...

在忙碌与机械重复中,我们是不是慢慢失去了工作的意义?电影《坠落》讲述移民仓库员工奥罗拉的日常:重复推车、扫码、搬货,甚至连“休息”都是被压缩的低光时刻。她那种慢慢被制度消磨、被效率量化、被绩效“哔——”声提醒自己还在醒着的状态,太让人心疼。...
13/09/2025

在忙碌与机械重复中,我们是不是慢慢失去了工作的意义?
电影《坠落》讲述移民仓库员工奥罗拉的日常:重复推车、扫码、搬货,甚至连“休息”都是被压缩的低光时刻。她那种慢慢被制度消磨、被效率量化、被绩效“哔——”声提醒自己还在醒着的状态,太让人心疼。这篇影评不仅停在批判,更用信仰的视角提出:即使在最普通、甚至被忽视的工作里,我们仍然可以有微光;即使生活被系统压缩,也有可能与神的呼召重连。 如果你最近也在问“我为什么要这样劳作?”“我的工作还有意义吗?”“在这个效率至上的世界里,我还能保留人性吗?”──那推荐你读这篇文章。
#意义感被剥夺 #当代打工人 #慢性疲惫 #绩效与效率 #信仰与呼召 #孤独与连接

葡萄牙导演劳拉·卡雷拉以一种接近纪录片的手法,拍摄了电影《坠落》(On Falling)。影片描绘的不是生存之战,而是一种缓慢、持续、难以挣脱的疲惫感。 主角奥罗拉是葡萄牙移民,受雇于一家电商仓库。她的工作,是一套.....

10/09/2025

在这个追逐掌声与认可的时代,我们很容易被“甜味剂”般的称赞吸引,却忽略了其中潜藏的陷阱。作者从艺术创作的经历出发,真诚地分享了对“被选中”的渴望与挣扎,并提醒我们:世界的赞许或许短暂,而天父的“选中”才是最宝贵、最恒久的。我的才华和努力,是为了赢得世人的目光,还是为了回应神不变的爱?
https://ocfuyin.org/20250910-2/

很多人初次了解基督信仰,或多或少听过这样的说法:“信耶稣,上天堂”、“信了主,一切就平安稳妥了!”而之后的信仰生活,也常常听到“信仰正确”的见证。这一方面是深受中国民间信仰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有成功神学的印记,正如作者所说,由于我们“信仰叙事...
08/09/2025

很多人初次了解基督信仰,或多或少听过这样的说法:“信耶稣,上天堂”、“信了主,一切就平安稳妥了!”而之后的信仰生活,也常常听到“信仰正确”的见证。这一方面是深受中国民间信仰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有成功神学的印记,正如作者所说,由于我们“信仰叙事的贫乏”。当然,上帝会以他的主权,使我们经历生命中的另一种可能性,但这并非信仰的核心,因为还有很多现世的苦难、疼痛与未解的怅惘。而关怀、陪伴、体恤他者的痛与爱,才让信仰更接地气。成为基督徒,需要先成为一个真实的“人”。

06/09/2025

她,出生成长于中国陕西西安, 20 多岁时移民加拿大。十几年来,她在电力工程师的本职工作之外,因着在《海外校园》发表的一篇小说引发创作热情,先后在国内外各大主流文学期刊发表小说作品,引发读者共鸣。
在斜杠人生的奋斗中,她对生命、漂泊、信仰、文化,有哪些心路历程与感想?本期访谈,或许能呈现一代人在寻梦过程中的艰辛、盼望与追寻。

当下,人口的流动已成为这个时代的重要议题之一。在宏观层面,人口迁移会影响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而在微观层面,每一次迁移,都会对文明进程下的个体,带来影响和冲击。许多人在漂泊中感受到心理与情感的双向孤独。如何关怀这些个体,或许是上帝给...
03/09/2025

当下,人口的流动已成为这个时代的重要议题之一。在宏观层面,人口迁移会影响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而在微观层面,每一次迁移,都会对文明进程下的个体,带来影响和冲击。许多人在漂泊中感受到心理与情感的双向孤独。如何关怀这些个体,或许是上帝给今日教会和基督徒的使命。
为此,《海外校园》特别采访了正道福音神学院的彭怡珍博士。她的研究范围包括基督教教育概论、讲道学、灵性陪伴;著有《生命中不可缺少的灵性陪伴:和耶稣一起成为最好的倾听者》《从心跟随耶稣》等。她结合自身服侍经历与体会,分享漂泊年代如何营造灵性陪伴空间。
https://ocfuyin.org/oc171-6/
#灵性陪伴 #彭怡珍 #人口迁移 #孤独 #采访 #陪伴 #倾听 #漂泊感

灵性陪伴,顾名思义,指一个人陪伴另一个人。这个陪伴有一个目的,就是帮助Ta在追寻灵魂、灵性、生命的过程中有一些深层的探索,以及怎样陪伴Ta在这些探索过程中,体会、感受、发现主耶稣与圣灵的工作在其中——无论.....

在人际关系里,我们常常习惯给人贴标签:“出轨男”、“残疾人”、“失败者”……但这些标签并不能定义一个人。在基督里,我们的身份不是由过错、外表或成就决定,而是由救赎决定。神先称我们为“圣徒”,然后我们才一步步活出这个身份。真正能改变人心的,不...
02/09/2025

在人际关系里,我们常常习惯给人贴标签:“出轨男”、“残疾人”、“失败者”……但这些标签并不能定义一个人。
在基督里,我们的身份不是由过错、外表或成就决定,而是由救赎决定。神先称我们为“圣徒”,然后我们才一步步活出这个身份。
真正能改变人心的,不是审判和标签,而是爱、宽恕与给人悔改的空间。就像神一次次接纳我们,也邀请我们用同样的眼光去看待身边的人。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不贴标签,是修复关系的一种属灵勇气,也是爱的深层力量。
#不贴标签 #身份在基督里 #宽恕 #关系修复 #神的爱 #公义与怜悯 #圣徒身份 #爱能造就人

我们在人际关系中,常常会因为一个人的外在行为给对方贴标签。比如给一个身体残障人士贴上“残疾人”的标签;给对婚姻不忠的丈夫贴上“出轨男”的标签。仿佛这些标签就是他们的属性。但换一种表述也许是更好的方法,...

01/09/2025

如果你的“家”有两个坐标、三种语言、无数次打包与再开始——这篇文会温柔地陪你走一段路。作者没有经历断裂式的逃离,却在一次次“季节性的迁移”里学会了:以天家为锚,在地上做客旅也能扎根;在缝隙里感到游离,却在关系与委身中慢慢生出归属。从上海日常的脚步,她写出“如何在流动中安家”的实操:探索城市、进入群体、认真工作、持续可被呼召。

https://yzd.oc.org/oc171-04/

#客旅 #归属感 #天家 #迁徙 #信仰与城市 #在世寄居 #扎根与委身

他曾在父母离异的阴影下长大,辗转漂泊、心灵无所归依。孤单的中秋夜,他独自对着烤鸭和啤酒发问:我的家,在哪里?直到他遇见耶稣,才明白:真正的家,不在地上的房子,而在基督里。这是一段关于迷失与寻回、伤痛与医治的生命故事。读完,你或许也会发现:原...
29/08/2025

他曾在父母离异的阴影下长大,辗转漂泊、心灵无所归依。
孤单的中秋夜,他独自对着烤鸭和啤酒发问:我的家,在哪里?
直到他遇见耶稣,才明白:真正的家,不在地上的房子,而在基督里。
这是一段关于迷失与寻回、伤痛与医治的生命故事。
读完,你或许也会发现:原来最深的归属,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位救主。

https://yzd.oc.org/oc171-05/

#父母离异 #漂泊 #孤独 #家乡 #归属感 #中秋 #耶稣 #生命故事 #心灵医治 #真正的家

我出生在中国一个普通工薪阶层家庭。父亲是一名司机,母亲是一位纺织工人。在我出生的那一年,小平同志南巡,中国迎来了经济腾飞的好时代。我的父母由于都懂技术,借着这波潮流,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拥有了可以...

27/08/2025

这篇文章不是“吓你别用AI”,而是教你“怎样在AI时代把隐私与尊严守住”:从“别把私密放云端、分账号分场景、慎选无广告型服务、减少数字足迹、不把隐私喂给AI”等6 个可立即上手的动作,到如何用群体监督去牵制政府与巨头的“抓数”冲动;还把焦点延伸到劳工保护与利益共享,提醒自动化不应只裁员,更要训练与分红。最后用 Sally & Mary 的小故事,示范“让AI增能,而不是被AI挤压”的可操作路径。
读完这篇文章,我觉得咱们能做三件小事:少上云、多加密;少留痕、多分身;少围观、多监督。

#隐私保护 #数字足迹 #群体监督 #劳工权益 #利益共享 #自动化 #数据最小化

那是“外面世界”闯入的一刻。我们怎么也没想到,它居然是一个“人”的形状——是创造主道成肉身来到世界,为挽回无力自救的罪人而牺牲。那和真理一样坚稳决绝的爱,将我们熟悉的旧世界撞出了破口,从那边吹来我们从未感受过的风,朝那边确实望见了另一片风景...
26/08/2025

那是“外面世界”闯入的一刻。我们怎么也没想到,它居然是一个“人”的形状——是创造主道成肉身来到世界,为挽回无力自救的罪人而牺牲。那和真理一样坚稳决绝的爱,将我们熟悉的旧世界撞出了破口,从那边吹来我们从未感受过的风,朝那边确实望见了另一片风景。
它也令我们渐渐变得“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很多时候,那不是一种愉快的感受,就像一种我们从没想过的新的乡愁。
#乡愁 #阿不壳 #风景 #搬迁 #信心 #异乡 #家 #道成肉身

来美三年,不管住在市区还是郊区,眼前常有美景。可我也发现,面对周围的景色,心里常常缺乏与之联结的感情。 我们见过沉静如油、蔚蓝无波的芝加哥湖。湖面似海非海,大气却柔美,很难用任何对“水”的经验来表达临.....

这篇文章,作者把宣教的迁移写成一首温柔的诗:呼召无声,像黎明进入黑夜;房间空了,心却满了,离开不是失去而是更新;在异地开花,发现“那不是放逐,是安置”;学会以笑容作为旅程的语言,因为信靠比悲伤更大;在恩典里轻轻转身,即使还在路上,也已提前尝...
25/08/2025

这篇文章,作者把宣教的迁移写成一首温柔的诗:呼召无声,像黎明进入黑夜;房间空了,心却满了,离开不是失去而是更新;在异地开花,发现“那不是放逐,是安置”;学会以笑容作为旅程的语言,因为信靠比悲伤更大;在恩典里轻轻转身,即使还在路上,也已提前尝到“家的气息”。
https://yzd.oc.org/20250822-2/

#宣教旅途 #国际搬家 #离开与更新 #恩典在路上 #属灵转身 #搬家与迁徙 #信靠

作为宣教士,走在宣教旅途中,我们不只是从一地迁往另一地,也在一次次的迁移中,让自己的心,学会了另一种语言——那种只有神与我们心灵之间才读得懂的轻声细语,如晨雾般扩散开来…… 我们在决定长期宣教后,就已.....

Address

MD

Opening Hours

Monday 09:00 - 17:00
Tuesday 09:00 - 17:00
Wednesday 09:00 - 17:00
Thursday 09:00 - 17:00
Friday 09:00 - 17:00

Telephone

+13013288200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OC 海外校园杂志及新媒体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Business

Send a message to OC 海外校园杂志及新媒体:

  • Want your business to be the top-listed Media Company?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