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2025
📖 AI摘要正在「摧毀」閱讀嗎?來自《紐約客》編輯的深度思考
這兩天《紐約客》(The New Yorker)編輯兼作家Joshua Rothman在專欄「Open Questions」,寫了一篇AI如何改變閱讀的文章〈What’s Happening to Reading?〉。
Rothman提醒我們:閱讀這件古老的行為正在被「AI摘要」壓縮、重塑,文字作品——包括文學——在未來可能成為通往他物的墊腳石。
這觸及了一個根本性的問題:閱讀的本質是什麼?閱讀會消亡嗎?
🗞️🗞️🗞️🗞️
閱讀的讀者正轉變為AI
談AI之前,我們得先理解「閱讀」是變動的,並非鐵板一塊,更像是由不同時代的媒介技術,所框定出的一系列定義。
Rothman引用了一個精闢的理論「古騰堡括號」(Gutenberg Parenthesis),指由印刷術開啟、權威性出版品(如書籍、雜誌)主導的時代。在那個括號裡,閱讀是一趟私密、線性且單向的旅程,作者與讀者之間有著不可跨越的鴻溝。
但網路撬開了這個括號,將我們推入了他所謂的「祖克柏括號」(Zuckerberg Parenthesis)。在這個由社群媒體定義的時代,文本的權威被瓦解,對話與參與成為主流。我們不再只是靜默的讀者,而是活躍的評論者、轉發者,甚至是炎上事件的參與者。
當你在某篇貼文下留下憤怒或贊同的留言時,就成為了文本的共同創作者。這種由「次級口語性」驅動的模式——例如加入聲討你看不慣的貼文,便是我們習以為常甚至厭倦的數位日常。
然而,祖克柏括號的時代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更短暫。如今,我們正又進入了新的紀元。 雖然Rothman並未命名,但可姑且稱為「AI括號」(AI Parenthesis)。
這次的轉變是顛覆性的。如果說前兩個時代的主角都還是「人類讀者」——我們閱讀,我們跟人爭論,那麼在AI括號裡,主角首次讓渡給了非人:一個能夠以超人速度閱讀、理解、並生成文本的AI。 它們才是終極的、最完美的讀者。
在此,Rothman用了個既美麗又令人不寒而慄的比喻:AI透過海量語料訓練,「彷彿是書本活了起來,並透過創造一種新事物來進行報復。」
(全文請見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