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07/2025
《由岛至岛》纪录片|观后感
以台湾籍日本兵的视角,口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记忆。
290分钟的片长,接近5个小时。
再加上过后导演的Q&A环节,差不多6个小时的内容都充斥着我的脑海,现在要summary出来有点不容易。我觉得导演真的很了解这段历史,也对这段历史很有心,整部片子导演要带出来的核心很明确,也很简单,就是认为我们有「记忆的责任」。
这段历史已经发生了,不是想要你怎么样,但是你有责任去记住它。
廖克发导演在《无本》杂志里的访谈有提到过,大概是说,“历史是由碎片组成,不是中央决定的”,所以导演很重视从个体出发,这些个体在口述当时候的情景,让观众自己去看,去思考。
我们是在韩新学院场看《由岛至岛》的,他们有安排在2个小时左右中场休息,15分钟后才继续看下半场。
导演有分享,原本这部片他是做2个小时左右的版本,导演有给他身边的一些台湾年轻人看,结果那些年轻人看了之后很生气。这2个小时的内容会比较偏向于日本兵是加害者,他们原本的认知是这些台籍日本兵是受害者,兵也只是听从指令,所以当看到这个认知被推翻的时候,就生气。有个年轻人很生气地问他,“你想要讲什么?你给我看这个是想表达什么?”
所以过后导演才会做出这5个小时的版本。
Btw其实如果我只看前面2个小时的话,我也会有这种疑问,“导演,你想要大家看了这个片子有什么感觉?台湾观众看了会愤怒吧,你好像就是想讲他们是加害者而已。”
再接着看后面的时候,就可以看到导演的立场了。他很纯粹觉得这段历史需要被记忆,需要被看见,为什么没有人去谈它?
后半段可以看到,日本有位学者,高岛先生,他每年带「和平团」,团员是一些日本的年轻人。高岛先生带他们去见受害者,去打理受害者的墓碑,去认识真相,去承担这份悲痛的情感。如果没有《由岛至岛》,我还真的不知道有这样的人和事。
导演有强调,我们是生活在和平时代的人,我们绝对没有资格去批判这些必须经历战争,努力存活下来的人,他们有什么情绪,有什么反应,我们都没有资格批评。我超级认同。
当中有几个受访者我都印象挺深刻,听他们描述的时候我眼眶也泛泪。1个是森美兰新村,灭村行动的幸存者,是那边的老村长,才刚开始问,他崩溃大哭了。他没办法言说,他就哭而已,我光是看了也好想哭。
还有1个是1个80多岁的婆婆,事情发生的时候她8岁,她亲眼看着日军怎样残杀她的亲人,口述的时候,她说:“只要我一天还没死,我都会记在心里,现在给我看到他们的孩子,我都敢做他。“
事实证明这种事情,真的不是说隔了那么多年,就能原谅的,更不可能忘怀,我们需要去接住他们。这个也是我觉得导演厉害的地方,让这些人重述当时候的情况,重新回忆,就是2次伤害,相信导演也会觉得难受,要怎么样在顾及他们的情绪的情况下去完成这部纪录片,也很考验导演「身而为人」的功力。
导演在整个访谈都很能讲,他去过冲绳播映过,过后也有安排会去广岛播映,就你能想象吗?他要在日本播映这样的纪录片,导演真的是走进去1个地方,准备颠覆别人的认知,观众会有什么反应,他都要准备迎接。
导演他在创作不流于风格化,可以看到他身上对于社会议题的关注度,对于事情的批判能力,这样的角度出发也是我们在追崇的。整个纪录片分享会,我只能讲真的是收获满满。最后,谢谢韩新学院 X 隆雪华堂民权委员会 X Agora Society Malaysia 主办这场分享会,太棒了。
#由島至島 #廖克發
由島至島 From Island to Is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