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評論

大公評論 大公報評論精萃

選舉失利?那就派錢!11月9日, 特朗普宣布,將向大多數美國民眾發放2000美元,資金來源於美國關稅收入。
09/11/2025

選舉失利?那就派錢!
11月9日, 特朗普宣布,將向大多數美國民眾發放2000美元,資金來源於美國關稅收入。

16、17、18,接下去是
09/11/2025

16、17、18,接下去是

荷蘭接管安世的幕後黑手曝光    11月7日,荷蘭籍的歐洲議會人民黨團議員德克·戈廷克(Dirk Gotink)發帖揭露荷蘭現任經濟大臣卡雷曼斯出於選舉原因,直接干預安世半導體。    戈廷克説:「何等恥辱!一位部長想在選舉前向中國展示自己...
09/11/2025

荷蘭接管安世的幕後黑手曝光
11月7日,荷蘭籍的歐洲議會人民黨團議員德克·戈廷克(Dirk Gotink)發帖揭露荷蘭現任經濟大臣卡雷曼斯出於選舉原因,直接干預安世半導體。
戈廷克説:「何等恥辱!一位部長想在選舉前向中國展示自己的實力,既未獲得歐盟的政治支持,也未做好應對經濟後果的準備。政治私利淩駕於國家利益之上,對荷蘭的國際地位造成了災難性後果。」

格局小了,南宋、北宋鼎足而立劃江而治
09/11/2025

格局小了,南宋、北宋鼎足而立劃江而治

英國《展望(Prospect)》雜誌文:中國新能源帶來的危機
09/11/2025

英國《展望(Prospect)》雜誌文:中國新能源帶來的危機

特朗普回應佩洛西退休:邪惡的女人,退休對國家是件好事
08/11/2025

特朗普回應佩洛西退休:邪惡的女人,退休對國家是件好事

【政策建議】胡恩威:借十五運會東風 拓展香港體育發展空間  十五運會火炬首次在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城同時傳遞,這是全運會歷史上的一次創新。作為首次共同承辦全運會的香港特區,正迎來體育發展的歷史性機遇。  隨着啟德體育園等現代化設施投入使...
08/11/2025

【政策建議】胡恩威:借十五運會東風 拓展香港體育發展空間

  十五運會火炬首次在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城同時傳遞,這是全運會歷史上的一次創新。作為首次共同承辦全運會的香港特區,正迎來體育發展的歷史性機遇。

  隨着啟德體育園等現代化設施投入使用,以及史上最大規模香港代表團的組建,全運會給香港體育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動力。而當主火炬在開幕式點燃後,我們應當思考:這場體育盛會結束後,香港如何延續這份激情與動力?香港可以十五運會為起點,與深圳攜手申辦國際頂級體育賽事。這不是夢想,更是香港體育發展的必然選擇。

  十五運會標誌着一個重要里程碑——這是香港首次與廣東、澳門共同承辦這項全國最高級別的體育盛會。

  提升大灣區國際影響力

  十五運會只是起點,香港應當以此為基礎,制定清晰的國際賽事申辦路線圖。短期內,可與深圳共同申辦亞運會,積累國際大賽經驗;中期目標可瞄準申辦奧運會;長期則可考慮由粵港澳大灣區聯合申辦世界盃。這種階梯式的發展路徑,符合國際體育賽事申辦的普遍規律。

  香港與深圳合作申辦國際大賽具有獨特優勢。兩個城市的基礎設施、國際經驗、財政能力和專業人才可以形成完美互補。「港深雙城」模式可以創造一種新型的國際賽事舉辦範式,即利用兩個相鄰城市的資源,共同打造一場無縫銜接的體育盛會。國際奧委會近年來一直鼓勵區域聯合申辦,以降低主辦城市負擔、促進區域合作。未來香港和深圳若能成功合作,將為國際體育賽事舉辦提供全新模板。這種合作不僅限於體育領域,更能促進兩地經濟、社會、文化等領域交融互鑒,提升粵港澳大灣區的國際影響力。

  啟德體育園作為香港近年來最具標誌性的新地標,它已經超越了單純的體育場館範疇,成為香港城市發展的重要象徵。自啟用以來,啟德體育園已成功舉辦多項大型國際體育賽事和盛事。這些高水平賽事的舉辦,將極大提升香港承辦國際體育賽事的能力和經驗。

  不可否認,與內地城市相比,香港在體育設施總量和規模上仍有差距。但北部都會區的建設,為未來建設更大規模的體育設施群提供了可能性。為滿足申辦亞運會、奧運會的需求,香港可借鑒北京「奧運功能區」的經驗,在北部都會區規劃集比賽、訓練、住宿於一體的綜合性體育園區。

  十五運會開創了粵港澳三地共同承辦大型體育賽事的先例,為區域體育合作提供了新模式。這一安排寓意着大灣區城市的深度融合與協作。香港賽區的籌備工作充分體現了跨境合作的特點。特區政府數字政策辦公室負責香港賽區的核心資訊系統建設及網絡基礎設施搭建,並與廣東省及澳門進行賽前聯合系統測試和實戰演練,確保三地系統無縫對接。這種技術層面的合作,為未來大灣區體育資源共享奠定了基礎。

  十五運會是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的重要展現,象徵三地同心,共同為體育事業和國家發展貢獻力量。

  組建委員會申辦國際賽事

  過往香港因為土地資源稀缺,限制了體育發展,北部都會區則為大型體育設施建設提供新的可能。建議可採用公私營合作模式,政府提供土地,私人機構負責投資建設和運營,管理交由專業人士執行。這種模式可減輕政府財政負擔,同時引入市場活力。

  十五運會香港賽區的籌備經驗表明,專業化運作對大型體育項目至關重要。政府應當適當拆牆鬆綁,減少不必要的行政監督,守住底線但提升效率水平,讓專業人才有充分發揮空間。

  國際大賽的申辦和舉辦更需要專業團隊的全程參與。可考慮組建由特區政府和深圳政府、企業界和體育界共同參與的「國際賽事申辦委員會」,統籌規劃申辦策略和準備工作。這種跨界合作機制不僅能提高申辦成功率,也能確保賽事長期效益最大化。

  啟德體育園已成為香港的新地標,未來北部都會區或許將崛起一座集訓練、科研、教育於一體的體育新城,吸引來自灣區所有城市的體育人才集聚。

  當香港與深圳攜手向亞運會、奧運會和世界盃邁進時,這不僅是追逐體育夢想,更是書寫「一國兩制」下區域合作的新篇章。

  香港的體育發展之路,正從十五運會啟程,通向更廣闊的天空,而那片天空中最亮的星辰,正是香港與深圳共同追逐的國際大賽夢想。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許鴻鵠:立法會選舉的生機與使命  12月7日,香港將迎來完善選舉制度後的第二次立法會選舉。是次選舉總共有161人報名參選,當中過半數屬於選舉「新丁」。除了人數之外,今次選舉的參選人背景呈現「五光十色」的多元特徵,既有資深專業人士、青年創業者...
08/11/2025

許鴻鵠:立法會選舉的生機與使命

  12月7日,香港將迎來完善選舉制度後的第二次立法會選舉。是次選舉總共有161人報名參選,當中過半數屬於選舉「新丁」。除了人數之外,今次選舉的參選人背景呈現「五光十色」的多元特徵,既有資深專業人士、青年創業者、地區工作者,也不乏學者、運動員和社福機構的管理層,形成「老中青結合」、「多元融合」的生動局面,體現立法會應當由來自社會不同界別人士均衡參與組成的特質。

  本次立法會選舉共有161人參選,其中首次參選者達107人,佔比53%。在佔30席的功能界別中,13個界別實現「全新人上陣」,即由全新參選者出選,預示近半功能界別席位將由新生力量填補。這種「新人輩出」的格局,與選舉制度完善後形成的良性競爭機制密不可分。

  展現選舉健康生態

  至於地區直選,每個選區最少有五名參選人,九龍中選區出現「六爭二」的情況,選情之激烈,可想而知。不過最值得欣喜的是,在完善選舉制度之後,這種激烈的競爭,並不會導致過往選舉出現的抹黑、攻訐、誣衊等劣質文化,取而代之的是參選人之間比政綱、比理念、比能力,以爭取選民支持,單是這一點轉變已可清楚看到,這樣的健康選舉生態,令選民對這次選舉更加期待。

  自2021年選舉制度完善後,立法會終於成功徹底告別「拉布」、「流會」等亂象,行政立法關係回歸理性互動。以數量計,在過去四年會期內,審議通過的法案便達到130條,較上一屆立法會超出百分之六十。而在審議撥款方面,立法會財委會審批了261個項目,總承擔額共6972億元,當中包括撥款約5200億元支持124個工程項目,成功推動土地發展、增加房屋供應、完善交通基建、社區建設及改善環境。

  立法會的改變,源自反中亂港勢力已經徹底被拒進入管治架構,立法會不再是亂港分子妨礙政府施政、進行危害國家安全活動的舞台,議會運作回歸初心,討論聚焦經濟民生等實質議題。這種制度優勢,已經直接轉化為經濟動能。2025年第三季香港本地生產總值實質上升3.8%、私人消費開支增長2.1%、零售業銷貨價值同比上升5.9%、負資產住宅按揭貸款宗數較第二季末減少6300宗,負資產涉及的按揭金額亦同步下降。

  不同評級機構對香港經濟同樣抱持樂觀的態度。渣打銀行上月發表報告,上調香港今年經濟增長預測,將第三季和第四季本地生產總值(GDP)增長預測分別上調至年增3.2%(之前為2.2%)和1.8%(之前為0.8%),將2025年全年GDP增長預測從先前的2.2%上調至2.8%。

  滙豐環球投資研究近日亦發表香港經濟報告,將2025年及2026年GDP增長預測分別上調至3.2%及2.4%。滙豐環球投資研究大中華區經濟師指出,香港第三季GDP年增3.8%,超乎預期,展現經濟活動的持續韌性,這使滙豐的預測上調了0.4個百分點,預計今年剩餘時間裏,相對活躍的貿易流動將進一步推動需求增長,同時,自第二季以來持續改善的消費也將迎來更強勁的利多因素。

  經濟全面回暖、香港重新回到聚焦發展的正軌,這一切都來自完善選舉制度後,行政立法關係良性互動。這種「政治穩定促經濟」的邏輯,在立法會功能上得到充分驗證。在行政機關和立法機關既互相制衡,又互相配合的前提下,議員們以專業視角提出多元化建議,這些真知灼見,不少都被政府吸納轉化政策正式推行,形成「議題提出─政策完善─經濟受益」的「良性閉環」。

  透過選票為自己發聲

  當然,眼下得來不易的局面,始終要靠香港市民的參與,才能持續。今次的立法會選舉中,參選人背景多元但目標一致,大家都希望推動香港經濟持續有序發展,市民亦應以理性態度審視候選人政綱,選擇那些既能代表行業利益、又能跨領域協作的議員。投票不僅是選民行使的民主權利,更是透過手中選票為香港未來發聲,也是每一位合資格選民的當仁不讓的義務。

  事實說明,當政治制度與經濟發展形成良性互動時,城市將煥發持久生機。今天香港已貫徹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正迎來生機處處的黃金時代,只有大家全情投入,選出能引領經濟創新、保障社會公平、堅定維護國家安全的議員,立法會才可繼續成為香港發展助推器。

  今次的立法會選舉,是香港民主發展的新起點,更是「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新篇章。從提名期的多元參選,到制度完善後的高效議政,再到經濟的全面回暖,香港正以朝氣勃勃的姿態邁向更美好的未來。每一位市民的投票,都是對這份生機的呵護與延續;讓我們共同期待,12月7日的選舉,選出真正能「為香港及自己發聲」的議員,讓立法會成為香港持續繁榮的堅強後盾。

  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成員

井水集/從「跟跑」到「超越」https://www.tkww.hk/epaper/view/newsDetail/1986884058000527360.html  中國第三艘航母「福建艦」近日在海南三亞正式入列,中國正式進入「三航母時代」...
08/11/2025

井水集/從「跟跑」到「超越」
https://www.tkww.hk/epaper/view/newsDetail/1986884058000527360.html

  中國第三艘航母「福建艦」近日在海南三亞正式入列,中國正式進入「三航母時代」。這是中國海軍發展史上的又一個里程碑,提升遠洋投射、突破島鏈封鎖和海上交通線保護能力,也展示了中國建立藍水海軍、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決心。

  「福建艦」入列不僅意味着中國航母「量」的增加,更是「質」的飛躍。首艘航母「遼寧艦」,由外國舊艦改造而來;第二艘航母「山東艦」自主設計,採用傳統的艦載機滑躍起飛方式;「福建艦」採用了最先進的電磁彈射技術,這也是當今世界最成熟的電磁彈射系統,艦載機值勤率大幅提升,意味着航母打擊群的戰鬥力大幅提升。

  美國航母採用電磁彈射技術已多年,但故障頻發,動輒就要大修,成本已超支數十億美元,而戰時更易癱瘓。美國總統特朗普多次炮轟美國的電磁彈射「複雜、昂貴、不可靠」、「數字系統太濫」。上月28日,特朗普在日本橫須賀美軍基地演講時宣稱將簽署行政命令,讓未來航母改回「上帝的蒸汽彈射」,「因為用錘子和噴燈就能維修,還能看到美麗的蒸汽噴射。」

  如果美國航母改回蒸汽彈射,意味着倒退50年。這並非特朗普的偏見和無知那麼簡單,更多的是發洩對美國電磁彈射技術的不滿。尤其是當他看到中國在此領域已經後來居上,讓其標榜的「美國第一」、「美國偉大」淪為笑話,更加怒不可遏。這也從另一個角度反映出,中國在航母發展上由「跟跑」到「並跑」的大趨勢,在部分領域已經實現了對美國的超越。

  國際地緣政治加速演變,中國需要強大的海軍來維護自身和平發展,這決定了3艘航母非上限。中國還要建造多少航母,根據自身的實際需要而定,有自己的節奏,常規動力航母發展到核動力航母被視為大方向。核動力航母的續航力更長、載水量更大、艦載機值勤率更高,有理由相信,中國的下一艘航母將實現自主科技實力的新跨越。

社評/競爭選賢能 投票創未來https://www.tkww.hk/epaper/view/newsDetail/1986884038207606784.html  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主持立法會選舉政府統籌專班會議,統籌各部門全力以赴,辦好...
08/11/2025

社評/競爭選賢能 投票創未來
https://www.tkww.hk/epaper/view/newsDetail/1986884038207606784.html

  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主持立法會選舉政府統籌專班會議,統籌各部門全力以赴,辦好這場選舉,並推動選民在12月7日踴躍投票。《大公報》透過大數據分析參選人情況,發現「新老交替」、「競爭激烈」、「政綱比拼」成為關鍵詞,印證新選制下選舉回歸選賢任能的本質,通過全面競爭、充分競爭,實踐香港高質量民主,將選出歷史上最高水平的一屆立法會。

  此次共有161人報名參加第八屆立法會選舉。根據程序,當參選人通過資格審查,正式成為候選人,激烈的競選活動將隨之展開。特區政府下周起為每一個選區或界別舉辦選舉論壇,屆時各候選人的立場和能力將會全面呈現在公眾眼前,選民將根據候選人的表現作出投票選擇。過去香港選舉期間充斥的抹黑、挑撥矛盾、人身攻擊等歪風,已隨着新選制的落實而絕跡,候選人必須全力拚政綱、拚能力、拚投入,以實績和誠意贏得選民認同。

  《大公報》委託學術機構使用人工智能分析參選人情況,其結果為選舉帶來啟迪。大數據分析指出,今次選舉呈現多個特點,首先是新老交替。第七屆立法會共有89名議員,其中35人放棄競選連任,這種主動讓賢的高風亮節,有助推動立法會的更新換代。今次報名的參選人有許多「新面孔」,有些是服務社區多年的區議員,有些是「政治素人」,多為業有專攻的高質素人士。這些新血的加入,將為立法會帶來新風采,注入新動能。

  競爭激烈是今次選舉的顯著特徵。今次報名參選人數多過上屆,地區直選20個議席,有51人參與競爭,當選率低於一半,難度不小。其中九龍中地方選舉是6人爭2席,競爭最為激烈。28個功能組別分享30個議席,有60人競爭,即有一半候選人將被淘汰,以前功能組別選舉常見「躺贏」、「自動當選」的一幕,一去不復返。選委會界別40個議席,採取全票制選舉,50人加入戰團,意味着選票最少的10人將落選。難怪有人形容,今次選舉是「人人無把握、個個有機會」。

  如何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沒有什麼「祝福名單」,也沒有什麼人享有「特別待遇」,誰的政綱最能打動人心,誰的議政能力最強,誰的實績最雄厚,誰的表現最優秀,誰的當選機會就更大。每一張選票,都要靠全力爭取才能得到。這是公平、公開、誠實、安全有序的選舉,是高質量民主。通過全面競爭、充分競爭,就能讓市民優中選優、強中選強,確保新一屆立法會更貼地、最能反映民意、最能契合香港和國家利益,推動香港管治能力進一步提升。

  新一屆立法會的4年任期,與國家「十五五」規劃高度重疊,香港要在主動對接國家發展戰略中找到新機遇,進一步推動香港由治及興,這需要行政與立法的良性互動。香港「一國兩制」實踐進入新階段,將香港發展得更好,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作出更大貢獻,是香港特區的雙重使命,這需要新一屆立法會議員具備更深厚的國家意識和更寬廣的世界視野。一言以蔽之,新一屆立法會責任更大,市民的要求更高,國家也期待殷殷,做好立法會選舉事關重大,關乎國家、香港利益,也與每一位市民的福祉息息相關。

  香港選舉氣氛日益濃厚,從街頭林立的選舉旗幟,到大企業紛紛為投票員工提供半天假期,從「首投族」躍躍欲試,到各社團組織呼籲投票,充分反映投票不僅是盡公民責任,更是越來越多市民的主動自覺。投下每一張選票,都是為建設香港美好家園添磚加瓦。

這個「正」,是5年、十年?
08/11/2025

這個「正」,是5年、十年?

不到20年時間,改變了世界軍事格局
08/11/2025

不到20年時間,改變了世界軍事格局

Address

香港島香港仔田灣
Aberdeen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大公評論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