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書釘 Nose in the Books

打書釘 Nose in the Books 香港首個對社區開放的人文圖書館
The First Library of Humanities Open to the Local Community in Hong Kong

打書釘是全港第一家人文圖書館,藏書由多名本地退休教授捐出,內容涵蓋性別研究、文化研究、城市研究、香港研究、文學、哲學、電影。

As the first library of the humanities in the city, the collection of Nose in the Books combines the donations of local retired professors. It covers a wide range of topics including Hong Kong, gender, culture, urban studies, literature, philosophy and cinema

上星期日,香港英語詩人葉晉瑋(Eric Yip)來到打書釘,分享他的詩集《Exposure》及新作,並探討了在主題和形式上的寫作實驗。在《Exposure》中,不少詩作都以香港地點為題材,如馬頭圍道、百老匯電影中心和天星碼頭。Eric嘗試以...
11/11/2025

上星期日,香港英語詩人葉晉瑋(Eric Yip)來到打書釘,分享他的詩集《Exposure》及新作,並探討了在主題和形式上的寫作實驗。

在《Exposure》中,不少詩作都以香港地點為題材,如馬頭圍道、百老匯電影中心和天星碼頭。Eric嘗試以不尋常的角度,結合個人經驗,重新詮釋這些地方。例如,在〈Star Ferry Pier〉中,他擺脫後殖民和共同記憶的框架,以天星碼頭為地標,書寫酷兒經驗;而〈Ma Tau Wai Road〉和〈Broadway Cinematheque〉則聚焦於地方和家庭記憶,前者以豬膶麪的意象探討死亡與哀悼,後者則以近乎蒙太奇的手法交織電影與現實畫面。

Eric還分享了其詩作的視覺元素。在〈Ardently Love〉中,他透過描述美國藝術家David Wojnarowicz的攝影作品,刻劃了酷兒的疏離與孤獨。在他的最新詩作中,Eric以超現實手法書寫香港,並嘗試消弭抒情主體(Lyric I),以獨特視角敍述現實經驗。這在某程度上是對抗英美文學界對少數作家再現自身經歷的自傳式書寫要求。Eric的寫作實驗反映了他對形式的重視,他認為優秀詩作的形式和主題必須高度融合。

他亦提到,酷兒性(Queerness)是一種觀察世界的方式,即使某些作品未必直接書寫同志經驗,酷兒性依然形塑詩歌的底藴與質感。無論主題和形式如何,Eric認為真誠是好詩的關鍵,這種真誠也體現在對主題模糊和不確定性的接納。

這次讀詩會內容豐富,未能盡錄。再次感謝Eric的精彩分享。
ycw

在 10 月及 11 月的兩個周六( 10 月 18 日、11 月 1 日),《偵探冰室》系列的兩位作者陳浩基及冒業來到打書釘,分享作為本地推理小說作家,如何在《偵探冰室》這個「實驗場」,實踐自己的「奇怪」想法。《偵探冰室》是首本以香港元素...
06/11/2025

在 10 月及 11 月的兩個周六( 10 月 18 日、11 月 1 日),《偵探冰室》系列的兩位作者陳浩基及冒業來到打書釘,分享作為本地推理小說作家,如何在《偵探冰室》這個「實驗場」,實踐自己的「奇怪」想法。

《偵探冰室》是首本以香港元素為主體的推理合集,過去七年中,每年均會出版一本書籍,除了第一年外,每本均有不同主題。在首節分享會中,他們笑言雖然構思主題的過程隨意,但作者之間會有默契地互相協調故事題材、完成初稿後交流意見,互相切磋。

第二節分享會則深入討論《偵探冰室》劇、金、食的三本著作,特別是兩人的作品,談及創作源起、靈感、寫作技巧,以及文中伏筆等,在此不劇透。

分享會亦提及,故事包括大量香港歷史及文化元素,寫作前會作詳細資料搜集,包括翻查舊報紙、實地考察等,盡量在不涉及他人私隱的前提下,用寫實的資料加強文章的可信度,讓「外行人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陳浩基多次提及,《偵探冰室》對作者而言是一個實驗,不斷嘗試新想法,例如以廣東話呈現故事對白、選擇極端的設定等等。

再次感謝兩位的詳盡分享,打書釘藏有《偵探冰室》系列的書籍,歡迎大家預約閱讀。

上周末,劉偉成博士來到打書釘,分享如何在生活中積極地培養「編輯力」,發掘解難的創新角度。他以安坐於巴黎聖母院上的怪物石雕雨漏「思提志」(stryge)引入,簡而精地說明「編輯力」的要義——透過思考提高意志和行動力,再啟動下一次的思考,形成正...
05/11/2025

上周末,劉偉成博士來到打書釘,分享如何在生活中積極地培養「編輯力」,發掘解難的創新角度。

他以安坐於巴黎聖母院上的怪物石雕雨漏「思提志」(stryge)引入,簡而精地說明「編輯力」的要義——透過思考提高意志和行動力,再啟動下一次的思考,形成正面循環。除了講述編輯力的理論框架,他亦詳細講述了研究「香港文學中的電車情結」之思路,配合鑒賞巴比松畫派作品、行銷小思「香港關懷系列」套裝與李慧詩《身上的每道傷疤》等案例,旁徵博引,說明編輯力的各種應用。

講座妙趣橫生,連問答環節歷時近三小時,氣氛熾熱。再次衷心感謝劉博士。

被譽為「百變鼻祖」的  #羅文,一生為香港樂壇開創無數先河,其地位舉足輕重。然而,關於他的資料整理與保存工作,卻直到他逝世 23 年後才正式展開,反映出香港樂壇在文化保存方面存在明顯缺口。面對逐漸模糊的記憶,我們是否能趕在時光流逝之前,妥善...
03/11/2025

被譽為「百變鼻祖」的 #羅文,一生為香港樂壇開創無數先河,其地位舉足輕重。然而,關於他的資料整理與保存工作,卻直到他逝世 23 年後才正式展開,反映出香港樂壇在文化保存方面存在明顯缺口。

面對逐漸模糊的記憶,我們是否能趕在時光流逝之前,妥善保存這段珍貴的音樂歷史?是次講座將從羅文的音樂旅程與藝術成就談起,回顧他對後輩及 #香港流行文化 的深遠影響,並探討現時有關他的資料保存情況。

講座亦將延伸至本地樂壇在檔案保存方面所面對的挑戰與發展,探討新一代如何重新認識這段光輝歲月。當年的旋律與精神,有否被好好承傳?我們又能如何守護屬於香港的音樂記憶?

誠邀各位參加講座,一同走進羅文的音樂世界。

【嘉賓簡介】

朱耀偉
香港大學中文學院香港研究課程教授,香港人文學院院士,研究範圍包括香港文化、全球化及後殖民論述,著有專書三十餘種。

梁明暉
華威大學表演學博士。

留情
1999 年生於香港。畢業於倫敦中央聖馬丁藝術及設計學院藝術系。曾於香港、台灣、英國三地策劃香港粵語流行曲歷史相關展覽:《Dearest Anita,》(2018,台北)、《Leslie’s Week》(2019,台中)、《梅艷芳親密愛人三十年》(2020,台中)、《今夜真暖——樂壇經典舊物展》(2022,香港)、《鹹魚白菜也好好味》(2024,倫敦)。著有《歌影留情》(2020)、《粵語流行曲七十年》(2024,合著)、《未來之歌》(2025,合著/編)。



從羅文說起:七、八十年代香港樂壇的傳承與未來
日期|2025 年 11 月 16 日(星期日)
時間|下午 2 時半至 4 時半
地點|打書釘(銅鑼灣恩平道 54 號唐四樓)
講者|朱耀偉教授、留情
主持|梁明暉博士
費用|免費
報名|https://forms.gle/R1mevPQpzZY2o4vr6

「你好!我叫野原新之助,今年五歲!」、「你返嚟喇~」、「你唔好咁樣讚我啦~」,無論是什麼年代看蠟筆小新的動畫迷,應該都會記得這些經典對白。蠟筆小新在 90 年代誕生,仍有電視台播放蠟筆小新動畫,亦有電影在暑假檔期上映,可算是跨年代的集體回憶...
01/11/2025

「你好!我叫野原新之助,今年五歲!」、「你返嚟喇~」、「你唔好咁樣讚我啦~」,無論是什麼年代看蠟筆小新的動畫迷,應該都會記得這些經典對白。

蠟筆小新在 90 年代誕生,仍有電視台播放蠟筆小新動畫,亦有電影在暑假檔期上映,可算是跨年代的集體回憶。而廣東話配音幫助香港人看得傳神,你還記得成長年代那位配音員的聲線嗎?

11 月的真人圖書館,打書釘請來第三代蠟筆小新香港配音員王慧珠(Kimmy),分享 10 年來擔任小新配音員的點滴,究竟是如何表達低沉而又「萌」的趣怪聲線,在時代更替下,她當時怎樣消化外界對新的廣東話配音的評語?

她同時為多部動畫、電影、綜藝配音,聲音多變,原來要入行殊不容易,但她未有放棄,決意要從事配音員,屢敗屢戰,終被賞識,擔任家傳戶曉的蠟筆小新香港配音員。

讓我們一起來到打書釘,聽聽 Kimmy 的故事,亦揭開配音員的神秘面紗。



日期|2025 年 11 月 15 日(星期六)
時間|下午 2 時 30 分至 4 時 30 分
地點|打書釘(銅鑼灣恩平道 54 號唐四樓)
嘉賓|王慧珠(Kimmy)
費用|免費
報名|https://forms.gle/GvmqZuUvmFNCZ6wZ6


【嘉賓簡介】
王慧珠(Kimmy)自 2007 年開始從事配音行業,一直以自由身配音員活躍於業界內。至今已有十多年配音經驗,包括各類劇集,卡通,電影,廣告等。她的部份配音角色包括《SPY x FAMILY間諜家家酒》席爾薇雅·薛伍德、《蠟筆小新》野原新之助、《膽大黨》 星子嫲嫲等。

In this episode of BookcastHK, we speak with Dr Tony Banham about his book, The Sinking of the Lisbon Maru: Britain's Fo...
31/10/2025

In this episode of BookcastHK, we speak with Dr Tony Banham about his book, The Sinking of the Lisbon Maru: Britain's Forgotten Wartime Tragedy (2006). The publication was turned into a documentary and released in summer. Our discussion also covers Tony's role as the editor of the Journal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Hong Kong.

Guest | Dr Tony Banham
Moderator | Dr Chloe Lai
Technician | Chu Wai Kit

Title | The Sinking of the Lisbon Maru: Britain's Forgotten Wartime Tragedy
Publisher |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ISBN | 9789888083138

👂 Please check our bio for listening to Bookcast HK on different platforms.

香港空間史研究計劃 Hong Kong Spatial History Project

香港英語詩人葉晉瑋(Eric Yip)去年出版了詩集《Exposure》,並繼續在文學雜誌出版新作品。Eric 將會在打書釘閱讀詩歌並分享對詩和意象的見解,探討記憶、藝術、香港都市風景、超現實主義等主題。【嘉賓簡介】葉晉瑋(Eric Yip...
31/10/2025

香港英語詩人葉晉瑋(Eric Yip)去年出版了詩集《Exposure》,並繼續在文學雜誌出版新作品。Eric 將會在打書釘閱讀詩歌並分享對詩和意象的見解,探討記憶、藝術、香港都市風景、超現實主義等主題。

【嘉賓簡介】

葉晉瑋(Eric Yip)曾獲英國國家詩歌大賽冠軍及英國作家協會頒發的 Eric Gregory Award。其詩集《Exposure》於2024年出版。作品散見於《衛報》、《詩歌評論》(The Poetry Review)、《倫敦詩歌》(Poetry London)、《牛津詩歌》(Oxford Poetry)等刊物。現任《茶》雜誌詩歌編輯。



𝐸𝑥𝑝𝑜𝑠𝑢𝑟𝑒 & beyond — 與葉晉瑋讀詩
日期|2025 年 11 月 9 日(星期日)
時間|下午 2 時 30 分至 4 時
地點|打書釘(銅鑼灣恩平道 54 號唐四樓)
嘉賓|葉晉瑋(Eric Yip)
語言|以廣東話討論英文文本
筆記費|$100
報名|https://forms.gle/Vs225EkTdRKYrGeQ7

(為方便統計人數,請每位參加者都填妥表格,不設替人留位。)

與其說「編輯」是「職分」,不如說是「思考」模式,或者更正確地說,是「訓練思考」的模式。今次分享會通過一些編輯出版的個案闡釋,展現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修練自己的編輯力來達至「創意解難」的目標。⚯編輯力的日常修練日期|2025 年 11 月 2 日...
20/10/2025

與其說「編輯」是「職分」,不如說是「思考」模式,或者更正確地說,是「訓練思考」的模式。今次分享會通過一些編輯出版的個案闡釋,展現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修練自己的編輯力來達至「創意解難」的目標。



編輯力的日常修練

日期|2025 年 11 月 2 日(星期日)
時間|下午 2 時 30 分至 4 時 30 分
地點|打書釘(銅鑼灣恩平道 54 號唐四樓)
嘉賓|劉偉成博士
費用|免費
報名|https://forms.gle/LhxVC3yme3EZ7hHS9



嘉賓簡介

劉偉成,香港土生土長,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及創作學系哲學博士,現於牛津大學出版社任副編務總監。

散文集《持花的小孩》(2007)獲得第十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散文組推薦獎。2014年出版的詩集《陽光棧道有多寬》,獲第十三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新詩組首獎。2021年獲第15屆香港藝術家年獎(文學藝術)。出版詩集有《果實微温》(2020)、《窗池不皺》(2024);散文集《影之忘返》(2020)。

昨天 FACE Saxophone Quintet 五位成員來到打書釘,以色士風演繹橫跨年代與地域的經典電影配樂,包括《侏羅紀公園》、《珠光寶氣》、《反斗奇兵》、《天空之城》等電影的主題曲和插曲,每一首都展現了色士風時而細膩、時而澎湃的獨特...
13/10/2025

昨天 FACE Saxophone Quintet 五位成員來到打書釘,以色士風演繹橫跨年代與地域的經典電影配樂,包括《侏羅紀公園》、《珠光寶氣》、《反斗奇兵》、《天空之城》等電影的主題曲和插曲,每一首都展現了色士風時而細膩、時而澎湃的獨特音色。

感謝FACE Saxophone Quintet的精彩演出與分享,期待下次再聚,繼續用旋律連結彼此。

#色士風

昨天,風景畫家黃進曦(Stephen)來到打書釘,與參加者分享其藝術創作歷程,談談怎樣捕捉風景中的空間與時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Stephen提到,香港地勢特殊,若想看比較壯闊的風景,往往須先走一段山路,才能到達理想的寫生位置。所以,...
06/10/2025

昨天,風景畫家黃進曦(Stephen)來到打書釘,與參加者分享其藝術創作歷程,談談怎樣捕捉風景中的空間與時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Stephen提到,香港地勢特殊,若想看比較壯闊的風景,往往須先走一段山路,才能到達理想的寫生位置。所以,輕裝上陣尤為重要。他講述怎樣從David Hockney、John Constable等前輩的風景畫,推敲他們所用的工具,學習他們攜畫移動的方法。Stephen更以這些藝術史知識為基礎,特製貼合自己需求的寫生背囊。

目前,除了油畫及水彩,Stephen更會用科學毛筆、注水筆等較新的工具寫生。這些畫具較簡便,不用另外準備墨水或顏料。例如,最近在日本單車旅行時,他嘗試以科學毛筆作畫,抄起手掌大的畫簿,把握每次停車的十分鐘間隙速繪。過程中,他發現科學毛筆的墨水快用光時,可以繪出較乾身的筆觸,帶些飛白,變化更多。

被問及如何確立自己的繪畫風格,Stephen的建議是多觀察自己在畫畫,尤其是寫生期間,面對眾多變項時,如何有意識地選擇下筆的方式。直至練到能夠不假思索,順心稱意。而且,更應保持內省,避免定型。

衷心感謝Stephen的分享。打書釘仝人祝大家中秋人月兩團圓,能與你所愛的結伴看風景。

一群本地推理小說作家在 2019 年起初次合作,推出偵探小說結集系列,他們以推理的角度述說香港這個城市。在首本著作中,六位小說作家創作六篇充滿香港元素的短篇推理小說,及後每年均以不同主題,邀請不同推理小說作家加入投稿。過去曾出版的主題包括「...
04/10/2025

一群本地推理小說作家在 2019 年起初次合作,推出偵探小說結集系列,他們以推理的角度述說香港這個城市。在首本著作中,六位小說作家創作六篇充滿香港元素的短篇推理小說,及後每年均以不同主題,邀請不同推理小說作家加入投稿。過去曾出版的主題包括「靈」、「疫」、「貓」、「食」、「劇」,以及「金」等主題,系列更曾經榮獲「香港出版雙年獎」文學及小說類出版獎。

打書釘邀請到《偵探冰室》的其中兩位固定作者──冒業和陳浩基,來為大家分享系列的源起、每位作家的個人特色,解構每年如何訂定主題等,更會解讀台版與港版的分別。



《偵探冰室》系列:如何談香港推理故事?

日期| 2025 年 10 月 18 日及 11 月 1 日(星期六)
時間|下午 2 時半至 4 時半
地點|打書釘(銅鑼灣恩平道54號唐四樓)
嘉賓|冒業、陳浩基
語言|廣東話
報名費|$200(不設單節報名)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B1hKPDSZhpJyQYhRA



【嘉賓簡介】

冒業
於九十年代出生。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國際成員。著有長篇小說《無盡攻殿》、《千禧黑夜》、《記憶管理局》。除了創作也從事評論活動,目前與獨步文化合作連載專欄「今天獨步獨什麼」介紹日本推理小說評論最新狀況,藉此推廣推理小說評論普及。

陳浩基
香港中文大學計算機科學系畢業,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國際成員。著有《遺忘.刑警》、《13.67》、《網內人》、《山羊獰笑的剎那》、《第歐根尼變奏曲》、《氣球人》、《魔笛》、《魔蟲人間1》、《魔蟲人間2:黑白》、《隱蔽嫌疑人》等多部作品。

Address

3/F, 54 Yun Ping Road
Causeway Bay

Website

https://forms.gle/7gAYdzRB52xUeWHv7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打書釘 Nose in the Books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Business

Send a message to 打書釘 Nose in the Books:

Share

Category

Our Story

支持我們 Support us: paypal.me/NoseintheBooksHK

打書釘是全港第一家人文圖書館,藏書由六名本地退休教授捐出,內容涵蓋性別研究、文化研究、城市研究、香港研究、文學、哲學、電影。

As the first library of the humanities in the city, the collection of Nose in the Books combines the donations of six local retired professors. It covers a wide range of topics including Hong Kong, gender, culture, urban studies, literature, philosophy and cine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