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ject RAW

Project RAW Founded in 2018, Project RAW cites RAW in the photography dictionary as a concept, with the intentio

【RAW HIGHLIGHT】藝鵠簽書會《中平卓馬 森山大道:日本攝影家的故事》 - 黃勤帶藝鵠書店將於 3 月 29 日(星期六)下午 4 時至 6 時,舉辦一場《中平卓馬 森山大道:日本攝影家的故事》的新書發布及簽書會。作者及攝影師黃勤...
22/03/2025

【RAW HIGHLIGHT】藝鵠簽書會《中平卓馬 森山大道:日本攝影家的故事》 - 黃勤帶

藝鵠書店將於 3 月 29 日(星期六)下午 4 時至 6 時,舉辦一場《中平卓馬 森山大道:日本攝影家的故事》的新書發布及簽書會。作者及攝影師黃勤帶將親臨現場,與讀者分享他的這部著作的創作點滴!

「這是自己以攝影師的身份,追尋兩位日本重要攝影家相互交纏的攝影足跡,獲得的共鳴,藉新年伊始,與大家分享。」 - 黃勤帶

這本新書將於當日正式上架,記錄了日本攝影界傳奇攝影家中平卓馬與森山大道在 1960 年代以來的創作歷程,帶您深入探索日本攝影藝術近五、六十年來的輝煌發展。

活動當天,黃勤帶將與讀者近距離交流,分享新書背後的故事,並為讀者簽名留念。喜愛攝影與日本文化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

簽書會詳情:
地點:藝鵠書店(香港灣仔軒尼詩道 365-367 號富德樓 14/F)
時間:3 月 29 日(星期六)下午 4 時至 6 時

預購連結: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debcfbKwZ_0wnarESbkzYiOauEVVfs8-FnPqBpMvAs5eWljw/viewform

#攝影 #攝影書 #黃勤帶 #中平卓馬 #森山大道

【RAW HIGHLIGHT】 在牆上看風景-陳的《面壁思過》攝影展覽陳的於2015年重返童年成長地裕民坊,當時「觀塘市中心重建計劃」正進行得如火如荼。他漫步於人去樓空的裕華大廈,凝視牆上電線拆除後留下的曲折痕跡,靈光一閃,彷彿看見山峰輪廓...
21/03/2025

【RAW HIGHLIGHT】 在牆上看風景-陳的《面壁思過》攝影展覽

陳的於2015年重返童年成長地裕民坊,當時「觀塘市中心重建計劃」正進行得如火如荼。他漫步於人去樓空的裕華大廈,凝視牆上電線拆除後留下的曲折痕跡,靈光一閃,彷彿看見山峰輪廓與青馬大橋的影子;另一面牆的波浪凹痕,又似浮世繪海浪,喚起紅磡望向中環的風景。那天,他拍下七幅作品,牆身化作高積雲或星軌,展現其獨特的想像力。這系列與其代表作《柴灣消防局》同期創作,卻一直從未公開展出。

「故地重遊,風光不再,看牆景也看心境。」-陳的 Chan Dick

2025年初,陳的母親離世,這輯作品不僅是他對裕民坊重建的反思,更寄託對母親的思念。《面壁思過》展覽由攝影平台 顯影 PhotogStory 策劃,將首次展出這系列結合牆身與香港城市風景的照片。十年後,裕華大廈已成碎石,陳的拾起瓦礫,百感交集。這場展覽不僅重現逝去場景,同時亦探討城市重建與保育的平衡。

展覽詳情:
日期:即日至2025年4月13日
時間:星期二至日11am-1pm, 2pm-6pm
地址:石硤尾白田街30號JCCAC二樓二室 光影作坊 Lumenvisum LUMOS Mini Gallery

#攝影
#陳的


#香港藝術節 #藝術展覽 #展覽推薦

【RAW HIGHLIGHT | 攝影獎】第六屆Leica 女性攝影項目獎:在多元共生中尋找影像共鳴為紀念「三八國際婦女節」及慶祝 Leica I 型相機誕生 100 周年,Leica Camera 於3月8日公布了第六屆女性攝影項目獎(L...
20/03/2025

【RAW HIGHLIGHT | 攝影獎】第六屆Leica 女性攝影項目獎:在多元共生中尋找影像共鳴

為紀念「三八國際婦女節」及慶祝 Leica I 型相機誕生 100 周年,Leica Camera 於3月8日公布了第六屆女性攝影項目獎(Leica Women Foto Project Award)獲獎名單。該獎項以「多元共生,影像共鳴」為主題,邀請全球女性攝影師以其獨特視角探討當代分裂時代中的聯結意義。本屆獲獎者來自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和英國,分別以各具風格的作品脫穎而出,展現了女性攝影的多元力量與敘事角度。

四位攝影師的獨特敘事:一場跨越文化與情感的旅程
1. Priya Suresh Kambli(美國賽區獲獎者)——《以檔案陪伴》(Archive as Companion)
Priya Suresh Kambli 的作品植根於移民經歷的背景中,極富個人色彩。受 Alkazi 基金會印度手繪 工作室人像展的啟發,她開始介入自己的家庭檔案,探求身份源起、記憶斷層和情感歸屬等主 題。從此,二十餘載的創作長卷徐徐展開:通過重訪、重構、重置家族人像與傳世遺物,她編織出橫跨故土血脈與棲居之地的視覺人類學檔案庫。

2. Jennifer Osborne(加拿大賽區獲獎者)——《仙女溪》(Fairy Creek)
Jennifer Osborne 引人入勝的影像詩篇將觀者引向溫哥華島原始森林保衛戰的核心現場——環保活動者的精神營地“仙女溪”。早在強制清場前一周,她已深入封鎖線,用鏡頭定格活動初期 原始而真實的瞬間。此後三個月,她持續記錄環保活動,親眼見證著這場生態保衛戰中覺醒的勇氣與信念。來自不同背景的守護者們棲身帳篷與車輛,為保護這片土地不懈奮鬥。

3. Koral Carballo(墨西哥賽區獲獎者)——《血的召喚》(Blood Summons)
Koral Carballo 的攝影散文融合了攝影與口述歷史,深入探索了墨西哥韋拉克魯斯州非裔與混血 社區對身份的追尋。透過強而有力的影像,藝術家揭開了覆雜家庭創傷的根源,邀請觀者反思 自身與過去的聯結。她的作品《血的召喚》(Blood Summons,或西班牙語“La Sangre Llama”),引用了一句廣為流傳的墨西哥諺語,意指對追尋祖先的召喚。

4. Anna Neubauer(英國賽區獲獎者)——《石中灰燼》(Ashes from Stone)
仍在進行中的紀實系列《石中灰燼》是一部攝影散文,描繪了那些挑戰社會對美麗、 力量與身份傳統定義的個體。通過極具視覺沖擊力的肖像,Anna Neubauer 在這一項目挑戰刻板印象,重新定義美麗,是一部擁抱圍繞家庭、關系與母性的多元敘事詩。
�影像的未來:不止於畫面
作為 Leica I 型相機百年慶典的一部分,2026 年第七屆 Leica 女性攝影項目獎將正式並入全球著名的 Leica 奧斯卡·巴納克攝影獎(LOBA)。「每年,此獎項的參與者以影像為鏡,既折射了時代的沉思,也點燃了慶典的火花。」Leica 畫廊藝術總監兼首席代表 Karin Kaufmann 如此詮釋該項目的意義:「女性攝影項目獎所匯聚的非凡才華,始終將鮮明個性置於創作的核心。每位獲獎攝影師的攝影創作都獨樹一幟,並令其與自己講述的故事共振回響。」

Leica 女性攝影項目獎的背後,是對多元化影像敘事的堅定支持。從 2019 年創立至今,該獎項通過與 Women Photograph、Women Street Photographers 和 Photoville 等專業機構的合作,持續推動視覺敘事的擴展。

All images courtesy of Leica

為紀念「三八國際婦女節」及慶祝 Leica I 型相機誕生 100 周年,Leica Camera 於3月8日公布了第六屆女性攝影項目獎(Leica Women Foto Project Award)獲獎名單。該獎項以「多元共生,影像共鳴」為主題,邀請全球女性攝影師以其獨特視角....

【RAW HIGHLIGHT】MÉNOS-The Weight of SilhouetteThe Weight of Silhouette是MÉNOS出版的第二本攝影書,MÉNOS是一個以香港為基地的團體,成員來自不同的背景包括電影導演、大...
20/03/2025

【RAW HIGHLIGHT】MÉNOS-The Weight of Silhouette

The Weight of Silhouette是MÉNOS出版的第二本攝影書,MÉNOS是一個以香港為基地的團體,成員來自不同的背景包括電影導演、大學講師和建築工人等,根據他們的社會地位捕捉獨特的觀點,並致力透過社區參與和義工主導的工作坊,推廣香港的攝影文化。The Weight of Silhouette捕捉了香港過去四年來的精髓,透過視覺詩歌講述香港的故事。影像以含蓄曖昧的方式呈現,蘊含豐富的隱喻、符號和抽象表徵,讓觀者可以開放地詮釋。每張照片都傳達了攝影師的情感,集體而言,目的是創造一個永恆的作品集,透過成員的不同觀點,記錄不太顯眼的集體回憶。這項計畫是他們通力合作,為後代訴說城市故事的見證。

MÉNOS- The Weight of Silhouette
展覽日期: 2025年3月20日至4月30日
展覽地點:La Galerie Paris 1839 (中環荷里活道74號地下)
時間:星期二至星期日,上午11時至下午7時 (公眾假期休息)

La Galerie - Paris 1839 Ménos



20/03/2025

【黃勤帶 X 獵人書店:《中平卓馬 森山大道:日本攝影家的故事》新書分享會】

//香港攝影師黃勤帶,本月出版首部文字書《中平卓馬 森山大道:日本攝影家的故事》,並將於3月30日晚上,到獵人書店進行分享活動。介紹新作以外,活動亦設有問答和簽書環節。//

活動詳情:
日期:3月30日(星期日)
時間:晚上8-10時
語言:廣東話
費用:港幣50元(出席將回贈港幣50元獵人書店書卷)
活動連結:https://forms.gle/Mz1wcKYodqAgB79Q6 (ig link in bio)

新書簡介:
在他首部以文字為主的作品中,黃勤帶以中平卓馬和森山大道兩位日本重要攝影家為照,探究在影像生命中經歷的混沌與突破,試圖抽取讓人繼續前行的智慧。

從千禧年開始資料搜集,至去年寫作完成。而更重要的是,八十年代曾於東京修讀攝影的黄勤帶,除了閱覽大量日文資料之外,更是以自身攝影師的經歴,去追尋森山及中平所走過的曲折攝影路。他的共鳴,在書中飄浮,還有那六、七十年代日本攝影中人的因緣際會。

兩位在他眼中「以生命作注碼」的攝影師,如今都是日本現代攝影史的重要人物,但黃勤帶著眼中平卓馬和森山大道共同體驗的,物質上的囹圄以及思想上的自我質疑,亦指出兩位攝影師如對方的影子般,每每在對方的作品中留下痕跡。

照片來源:林振東 @ 端傳媒

*填表等同成功報名,會有專人聯絡你付款,付款後報名作實
*活動為私人活動,只有報名人士可以入內

【RAW HIGHLIGHT】探索藝術及攝影的無限可能|HKAC Collect Hong Kong and Photo Book Fair 2025香港藝術三月百花齊放,展覽及藝術活動都相繼舉行,Hong Kong Arts Centre...
18/03/2025

【RAW HIGHLIGHT】探索藝術及攝影的無限可能|HKAC Collect Hong Kong and Photo Book Fair 2025

香港藝術三月百花齊放,展覽及藝術活動都相繼舉行,Hong Kong Arts Centre 香港藝術中心(HKAC)獨家主辦的Collect Hong Kong 2025 將於3月22日至4月4日在包氏畫廊及賽馬會展廊盛大舉行兩年一度的大型展覽,匯聚香港藝術學院、新一任香港藝術學院校友會及多個受邀藝術院校、機構和畫廊的支持,凝聚新世代藝術力量。

同時,香港藝術中心亦將於2025年3月21日至23日舉辦為期三天的Photo Book Fair 2025,誠邀攝影愛好者一同沉浸於攝影藝術的無限魅力當中。是次書展邀來包括北京三影堂、東京 Zen Foto Gallery、柏林 Buchkunst Berlin 等等的國際出版社,以及多家本地攝影藝術書店和出版單位,讓來賓可一覽無遺地探索多樣化的攝影書籍,感受攝影媒介的豐富創意與深度。

不論您是攝影師、藝術收藏家還是視覺藝術愛好者,這兩大活動將激發您對攝影與當代藝術的熱情,開啟與藝術社群的深刻聯繫,共同參與香港藝術三月的視覺盛宴!

參展書商包括:
Asia One Books
Blue Lotus Gallery
Buchkunst Berlin
EastPro Limited
无像
三聯書店
光影作坊
MCCM Creations
Meteor (HK) Ltd.
Muddyisland
翌藝文舍
顯影
Some Books
TASCHEN
文化者
三影堂艺术商店
VERY ORDINARY AND
Zen Foto Gallery

HKAC Photo Book Fair 2025
展覽時間:
3月21日 下午3時至9時
3月22日及23日 上午11時至下午7時
地點:
香港藝術中心 G/F、賽馬會展廊(2/F至4/F)
(灣仔港灣道2號)

Collect Hong Kong 2025
展覽時間:
3月22日至4月4日,上午 10 時至下午 8時
地點:
香港藝術中心包氏畫廊及賽馬會展廊



【RAW HIGHLIGHT 展覽】Austin Bell 《Shooting Hoops. 全港2,549個籃球場》來自美國的攝影師Austin Bell於2017年首次造訪香港,有別於美國平平無奇的籃球場,他被香港籃球場的色彩和設計所震...
21/01/2025

【RAW HIGHLIGHT 展覽】Austin Bell 《Shooting Hoops. 全港2,549個籃球場》

來自美國的攝影師Austin Bell於2017年首次造訪香港,有別於美國平平無奇的籃球場,他被香港籃球場的色彩和設計所震撼,更於2019年展開對籃球場的拍攝項目,結集於新書《Shooting Hoops-All 2,549 Basketball Courts in Hong Kong!》 ,並於Blue Lotus Gallery 舉行展覽,精選香港的籃球場讓公眾一睹攝影師對這座充滿活力城市感覺。

他的拍攝過程包括無數次的尋訪和140天的拍攝,拍攝了40,000多張照片,最終記錄了2,549個籃球場。

https://www.projectrawhk.com/home/austinbell-shooting-hoops

Austin Bell《Shooting Hoops. 全港2,549個籃球場》
日期:2025年1月17日至2月23日
地點: BlueLotusGallery(香港上環磅巷28號)
時間:週二至週日上午11 時至下午6 時

#藝術 #文化

美國攝影師Austin Bell於2019年展開對籃球場的拍攝項目,結集於新書《Shooting Hoops- All 2,549 Basketball Courts in Hong Kong !》他的拍攝過程包括無數次的尋訪和140天的拍攝,拍攝了40,000多張照片,最終記錄了2,549個籃球場。

【RAW HIGHLIGHT 展覽】麥烽攝影展《香港曾經是這樣的》已故攝影師 麥烽(1918-2009)自1940年代中開始拍攝,自始與攝影結下了不解之緣,記錄了殖民地建築、街頭場景及香港人的日常生活,使我們在21世紀依然能夠回顧舊時代的面...
02/12/2024

【RAW HIGHLIGHT 展覽】麥烽攝影展《香港曾經是這樣的》

已故攝影師 麥烽(1918-2009)自1940年代中開始拍攝,自始與攝影結下了不解之緣,記錄了殖民地建築、街頭場景及香港人的日常生活,使我們在21世紀依然能夠回顧舊時代的面貌。麥烽 的作品範圍廣泛,涵蓋街頭建築、漁村風光和名人肖像,全面展現了二戰後香港社會的各個方面。在1997年回歸前夕,他出版了攝影集《香港曾經是這樣的》。現在,於他去世的15年光陰後,攝影平台「顯影」策劃同名展覽,以緬懷這位已故的攝影師及那段令人懷念的時光。

展覽《香港曾經是這樣的》將展出 麥烽 在1946年至1980年間拍攝的多幅黑白照片,包括舊郵政總局、香港會所大廈及聖佐治行等殖民地建築,還有反映草根生活的影像,如香港仔的舢舨、熱鬧的嘉咸街露天市集及大澳曬鹹魚的場景。這些在九十年代沖曬成銀鹽相片的作品,至今依然珍貴,成為展覽的重要內容。

除了卓越的攝影技藝,麥烽 在推廣攝影方面的貢獻也頗具意義。他曾培育許多攝影人才,包括知名攝影師 鍾文略亦曾於五十年代在「香港華人文員協會」跟隨他學習攝影。在紗廠從事身為會計的 麥烽 身兼多職,還與攝影刊物緊密相連,1956年至1960年期間擔任《新中華畫報》副刊《攝影俱樂部》的編輯,1960年至1963年間則在《攝影藝術》工作。

從1964年到1986年,他先後擔任《攝影畫報》的執行編輯及主編,並在2003年成為執行董事,撰寫了大量攝影文章,出版多本攝影相關書籍,深刻影響了多代攝影愛好者。

是次展覽現場將展示 麥烽 撰寫的多本著作,包括《攝影術無師自通》等,以及1997年和2010年出版的《香港曾經是這樣的》攝影集的精裝版,讓參觀者更深入了解這位攝影巨匠的藝術貢獻。

此外,《香港曾經是這樣的》展覽期間,更邀請了 麥烽 先生兒媳、前《攝影畫報》主編 伍小儀 女士舉行一場分享 麥烽 先生的生平趣事與生活點滴的講座,機會難得切勿錯過。

麥烽攝影展講座
時間:12月14日(六) 3pm-4pm
地點:銅鑼灣告士打道223號海聯大廈9樓A室 EastPro Gallery
報名:https://www.eventbrite.hk/e/1097241120729

麥烽個展《香港曾經是這樣的》
日期:2024年12月7至21日
時間:2:30-7pm (星期三至五), 2:30-6pm (星期六及日)
地址:銅鑼灣告士打道223號海聯大廈9樓A室 EastPro Gallery

#麥烽 #藝術 #文化 顯影 PhotogStory

【RAW FEATURE 訪問】快遞以外——專訪2024年徠卡奧斯卡·巴納克獎入圍攝影師牛童在2024年徠卡奧斯卡·巴納克獎(Leica Oskar Barnack Award, LOBA) 的入圍名單中,牛童的名字格外引人注目。他的作品《...
30/11/2024

【RAW FEATURE 訪問】快遞以外——專訪2024年徠卡奧斯卡·巴納克獎入圍攝影師牛童

在2024年徠卡奧斯卡·巴納克獎(Leica Oskar Barnack Award, LOBA) 的入圍名單中,牛童的名字格外引人注目。他的作品《快遞》以鏡頭描述一群城市邊緣勞動者的故事。牛童以既遠還近的距離,以鏡頭穿梭於快遞站點、宿舍、街道與家鄉,捕捉了快遞員們在城鄉之間的遷徙、勞動與生活。牛童的作品蘊含的社會觀察,讓觀者透過其作品理解這個群體背後的矛盾與掙扎。牛童將中國快遞員這一平凡卻具社會深度的群體融入其鏡頭,呈現出一幅既真實又動人的生存畫卷。

牛童坦言自己對這次入圍感到榮幸,並將其視為對自身攝影實踐的認可:「感到榮幸。因為 LOBA、Leica、德國,這些詞彙曾經離我太遙遠了,我以前從未想過我會和這些產生交集。這是對我攝影實踐的認可,讓我確信我可以這樣創作下去。」牛童坦言自己想思考,他的行為是否有價值,但是次的入圍的肯定,讓他知道這樣的故事與視覺呈現是有意義的——談論現實世界是需要勇氣的。

《快遞》的創作來源,源於他對母親的深刻關注。2020年,牛童考上了碩士研究生,開始學習攝影,而母親則加入了極兔速遞工作。電商的出現,改變了普羅大眾的消費方式,也改變了大家的生活。快遞成為這個網絡生活的重要部分,支撐著整個系統的有序運轉。而在牛童的家鄉——江浙滬地區,快遞行業宛如經濟的血管,源源不斷地輸送著商品,保障了無數人的生計,但同時也引發了許多問題。

上一輩人懷揣著離開農村、探索外界的夢想,但在他們漸漸老去之時,這份夢想又傳遞給了下一代。牛童將這種流動與快遞的本質聯繫起來,並用一千多公里的空間跨度和四季的時間變化,拍攝了這群人的生命軌跡。他說:「我想關注在這樣時代下的遷徙,與現代化、夢想有關的流動。所以我在拍攝上,空間上跨越了一千多公里,時間上經歷了春夏秋冬。從黑夜離開快遞工廠回家,再到白天返回工作,周而復始,直至中國最重要的春節到來, 返回久違的家鄉。春節後離開家鄉,離開親人,再回到原本的循環中去。我始終認為,雖然我們經歷了經濟迅猛發展的 40 年以及城市化,但我們依然保留了傳統的土地關係,對家的思念,對故土的執著,這是一種鄉愁,也是殘存的農耕文化,這也讓我找到了『中國人』內心深處的記憶和溫情。」

牛童的作品中,總能捕捉到一種靜謐的情感。褪色的頭髮、雨中的街道、深夜的倉庫,在他的鏡頭下呈現出古典油畫般的質感。「這種感受可能源於我的成長。由於特殊的家庭環境,我常獨自生活, 這會讓我喜歡一些寧靜且溫和的感受,在裡面能夠尋求一種安全感。」這份溫和的感受,讓他的作品充滿了溫存與情感共鳴。

對於深夜場景的拍攝,牛童尤為用心,他將快遞員的肖像拍攝得莊重而真誠,從光影的細節中展現他們的堅韌與尊嚴。他的照片中,光影有著油畫般的質感,帶著莊重與溫暖。「在夜晚,如果能有一束光亮,能有一盞路燈或一扇窗戶的亮光,在寂靜的街道上 我們也能感受到一些暖意。我在人物的光影上,更傾向於古典油畫的質感,我希 望他們以一種莊重的姿態呈現,這也與我內心情感有關。」他刻意讓畫面中的人物帶著一種「古典油畫的莊重」,試圖用光影去捕捉快遞員的尊嚴與生命的重量。

牛童的作品不僅記錄了快遞員的工作場景,更關注他們的生活空間——鐵路旁的自建房、合租的宿舍、雨中的歸途。

他回憶在小時候,坐在母親的自行車後座上,如果下雨,他母親就會披著雨衣, 我鑽在雨衣裡,並且看不到外面的世界,他只能看到車輪、馬路和母親的背影。對於幼稚園時候的他,那樣的背影是偉岸的。這樣的記憶啟發了他對空間的理解——即便是最小的空間,也能承載無限的情感與記憶。

在牛童的作品中,「等待」是一個重要的主題——等待收件、等待送件、等待與家人團聚。「『等待』聽起來有些像宿命,我現在也常陷入『等待』的狀態。」拍攝過程中,他觀察到不同的快遞員如何度過等待的時光:有些人刷短視頻,有些人用方言打電話,還有些人默默無聞,將自己的世界隱藏在勞動之外。

整個系列中,能注意到牛童經常使用建築物、倉庫、宿舍等空間作為敘事元素, 這些空間既是勞動場所,也是生活場域。舊工廠改建為中轉站、岸邊的倉庫改造等現象,這些空間的轉變似乎暗示著某種社會變遷。「這些城市空間既可以讓我關注到人的存在,也可以找到城市空間的氣質與變化。他們是城市化過程中的切片,仍然保留著當時的氛圍。」

《快遞》以細膩而富情感的視角,書寫了快遞行業這個時代切片中的人性與溫情。在牛童的鏡頭之下,每一位快遞員都不只是齒輪中的一部分,而是帶著情感與夢想的個體。這些影像,或許讓我們停下步伐,重新思考在生活的煙火味之下的意義與價值。

(文經省略,全文見 網站 : https://www.projectrawhk.com/home/2024-loba-tong-niu-express-delivery
)
All images ©牛童, Images courtesy of Leica Oskar Barnack Award, LOBA

【RAW HIGHLIGHT 書市】第三屆澳門藝術書市「Bookery 開爐!」相約大龍鳳茶樓「茶樓裏有個藝術書市?!」「Bookery 開爐!」是一項由澳門創作者共同策劃的藝文計畫。自2022年起以圖像和獨立出版物的 Bookfair 作...
27/11/2024

【RAW HIGHLIGHT 書市】第三屆澳門藝術書市「Bookery 開爐!」相約大龍鳳茶樓

「茶樓裏有個藝術書市?!」

「Bookery 開爐!」是一項由澳門創作者共同策劃的藝文計畫。自2022年起以圖像和獨立出版物的 Bookfair 作為主軸,致力發掘不同形式的實驗書、攝影觀點、繪本、漫畫、社區誌、zine等有趣作品,打破大眾對書的想像,為觀眾帶來新鮮的閱讀體驗。讓藝文討論與互動在社區中開花。除書市外,Bookery 在活動期間亦會同時舉辦包括展覽、音樂表演及主題講座多項延伸活動,務求為大家提供一個獨一無二又多元的「Art Book Fair」。

本年度作為第三年舉辦的 Bookery Artbook Fair 書市主場地將會移師擁有超過七十年歷史、澳門僅存的粤曲茶座 大龍鳳茶樓,為大家帶來一場有趣書市!除以往傳統的書市寄賣形式外,書市亦特別邀請了多個攤位來自不同國家及地方的創作者作為攤主親臨現場,與大家介紹作品及交流創作心得。除了書市外的攤主外,澳門咖啡品牌 Folkoffee 為各位光臨書市的讀者即席提供現場特調。

此外,Bookery Artbook Fair 亦會在活動期間推出一系列配套藝文活動,包括展覽、演出、講座、工作坊及音樂表演等。而在11月29日 (五) Bookery Artbook Fair 開幕當日,Bookery 團隊更特別邀請來自香港的行為藝術創作者 彭靖 為書市帶來其個人展覽及行為藝術展演。另外,上年大受歡迎 Bookery 小誌馬拉松亦將載譽歸來,並於書市期間隆重再登場,參加者將由來自上海的「好多現象」團隊帶領下放鬆身心,通過不同的身體主題討論,深入了解自我並製作成一本屬於自己的小誌。而在12月1日 (日) 閉幕當日,Bookery 團隊亦邀請了來自澳門唱作人 Christine K 在書市現場為大家進行表演項目,為大家帶來一個不一樣的的週末!

BOOKERY 開爐!大龍鳳贏(書)市
地點:大龍鳳茶樓 1F
(澳門亞美打利庇盧大馬路127號)
日期:11月30日 星期六 - 12月1日 星期日
時間:12:00 P.M. - 6:00 P.M.
入場費用:澳門幣100元 憑票入場
購票:https://linktr.ee/bookeryfair

#開爐書展

【RAW HIGHLIGHT 展覽】從巧遇到十周年:陳的《柴灣消防局》攝影展2024年,剛好是香港攝影師 陳的 (Chan Dick) 代表作《柴灣消防局》完成創作的十周年。陳的 聯同香港攝影平台「顯影 PhotogStory」一同策劃同名...
24/11/2024

【RAW HIGHLIGHT 展覽】從巧遇到十周年:陳的《柴灣消防局》攝影展

2024年,剛好是香港攝影師 陳的 (Chan Dick) 代表作《柴灣消防局》完成創作的十周年。陳的 聯同香港攝影平台「顯影 PhotogStory」一同策劃同名攝影展,回顧這十年前的巧遇,分享由創作之初到出版成攝影集的點滴。展覽展出多幅不同尺寸的《柴灣消防局》作品,現場更提供從未曝光的打稿及簽名習作等。

「一切從巧遇和好奇開始。我在工作室六、七年了,本來廁所氣窗一直關閉,沒留意街外風景。直至一天,突然聽到有人叫囂,忍不住到窗邊看看。原來有消防員在打排球!工作室的窗正對著柴灣消防局,操場上的一舉一動,如集隊、抹車、小學生參觀、打排球等,通通一目了然,揭開我好奇窺探的一章。那天的初遇,我只拍一張隨性的照片,其後一個月,一張照片也沒拍,反而是好奇地觀看,但越看得多,那些畫面越靚,後來那些畫面連閉眼也會想起,我就不捨得不拍。一開始了,便停不了。」 —攝影師 陳的

從2013年中到2014年末,陳的 幾乎每天都在工作室的小窗口拍攝外面的柴灣消防局,在15個月的期間一共拍攝了超過1,500張照片,記錄了柴灣消防局的獨特故事。高處的視角提供了有趣的場景:有時能看到消防員在噴水和清洗消防車,有時則是他們在練習步操或打排球,甚至還有小學生來參觀消防局。這組作品的構圖簡約,充滿線條美,畫面既明亮又平靜。

起初,陳的 並未考慮何時公開這些作品,但隨著租金上漲令他不得不搬離工作室。在搬遷後偶爾重新翻閱照片,於是產生了出版攝影集的想法。於2015年,他的照片在香港攝影集比賽中獲得冠軍,首本《柴灣消防局》於翌年問世,收錄了40張印製品。2017年,這些作品受到日本出版社的青睞,推出了再版精裝攝影集,同樣獲得了廣泛好評。

適逢本年是《柴灣消防局》十周年,陳的 推出小尺寸的十周年特別收藏記念版,精選了十張攝影作品,透過四色印刷在金屬面卡紙上,從新演繹這套作品另一面的可能性。封套更是由他親手摺疊,模仿消防局的紅色拉閘,精美而盡現心思。該紀念版作品集在展覽現場有售,亦可從購買連結填寫訂購表格: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f2FKugRbC0UvqUOqbRpPHSkHubytQuM4pPF7CKb0KeoWkxOA/viewform?fbclid=IwY2xjawGvs21leHRuA2FlbQIxMAABHQtzJYnqVhVtuUkRYcrkAcstuup3U_Mke2HaEk_n-n8-r9tvIqUPl3lmiQ_aem_gAXYSO9qHIi93bSR4wbPcg&pli=1

《柴灣消防局》十周年攝影展
展覽日期:即日起至12月8日
開放時間:星期三至日(11am-6pm)
地址:ztoryhome 西營盤皇后大道西118號

Chan Dick 顯影 PhotogStory #陳的 #消防員 #柴灣消防局 #消防車 #消防船 #救護站 #消防局 #柴灣消防員 #救護員 #救護車 #消防局閘口
#攝影比賽 #藝術 #文化

【RAW HIGHLIGHT 獎項】2024年LOBA攝影獎:探索能源轉型與家園歸屬的深刻敘事在十月上旬清冷的秋夜,德國Leica總部的燈光亮著,而2024年徠卡奧斯卡·巴納克攝影獎(LOBA)在此揭曉,兩位攝影師Davide Montel...
30/10/2024

【RAW HIGHLIGHT 獎項】2024年LOBA攝影獎:探索能源轉型與家園歸屬的深刻敘事

在十月上旬清冷的秋夜,德國Leica總部的燈光亮著,而2024年徠卡奧斯卡·巴納克攝影獎(LOBA)在此揭曉,兩位攝影師Davide Monteleone及Maria Guțu以作品脫穎而出,成為當晚的焦點。經過評委會評選,攝影師 Davide Monteleone 憑藉《關鍵礦產——能源地貌》系列獲得第 44 屆LOBA 主獎項,而摩爾達瓦攝影師 Maria Gutu憑藉《家園》系列斬獲新人獎。獲獎系列從大約 250 份參賽作品中選出。

主獎項得主:Davide Monteleone
駐瑞士的攝影師Davide Monteleone的作品《關鍵礦產——能源地貌》如同一幅鋪陳於全球化背景下的宏大畫卷,將重心轉向可再生資源的趨勢反覆敲問,他還以智利、剛果民主共和國和印尼的銅、鋰和鈷開採為例,揭示了可再生能源對地緣政治、社會和生態造成的複雜影響。

Monteleone的鏡頭不僅捕捉到了能源地貌的壯麗與蒼涼,也將當地工人的命運置於作品的核心。他分享:「這個獎項讓我的攝影作品和背後的故事被更多人知曉,這令我無比激動。綠色能源轉型和資源公平分配都是需要關注的重要議題,從這方面而言我很樂意自己的攝影作品能得到廣泛宣傳。」他透過作品反覆敲問,綠色能源的轉型並非一條平坦的康莊大道,而是一場涉及資源分配的議題。

新人獎得主:Maria Guțu
Maria Guțu的《家園》系列如同一首低迴的詩歌,訴說著摩爾多瓦的鄉村故事。透過作品,Guțu講述自己的故事:由於經濟原因,她的父母被迫離開祖國謀求生計,所以她從小和祖父母一起長大,而這在她的家鄉並不罕見。在過去二十年中,大約四分之一人口離開了摩爾多瓦這個小國。Guțu以詩意的筆觸和細膩的鏡頭,揭示了根源與歸屬的流動與變遷。

「我經常去摩爾多瓦的村莊,那裡的靜謐與淳樸深深打動了我。」Guțu的作品仿佛是一面鏡子,反射出她對過去的眷戀和對未來的渴望。

奧地利Leica畫廊藝術總監Karin Rehn-Kaufmann發表了感言:「這兩位攝影師的作品雖然風格迥異,但都完美契合了徠卡奧斯卡·巴納克攝影獎的宗旨,探討了人類與環境之間的微妙關係。」評委Dimitri Beck補充道:「毫無疑問,LOBA是國際攝影領域的一個里程碑,它對推廣優秀的視覺敘事具有非凡意義。公佈 12 位入圍攝影師名單及其作品對於探索現今世界豐富多樣的願景和故事非常重要。」

2024LOBA的獲獎作品,讓我們在這個紛擾的時代,再一次開展關於未來的反覆叩問與思考。

All images courtesy of Leica

https://www.projectrawhk.com/home/2024-loba

Address

Central District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Project RAW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Business

Send a message to Project RAW:

Share

Our Story 我們的故事

“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 Charles Dickens, A Tale of Two Cities

或許我們每天都一直在打拚,早已忘了心中那一塊藝術的境域。但是,只要有人跟你提到有關藝術文化的資訊,相信很多人都不會拒絕。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我們決定從本土出發,創造一個分享世界各地不同藝術的面向的藝文平台 ― Project RAW,因為我們深信創意文化、獨立創作,都需要一個共生的空間。Project RAW的成立源於一個社區空間的念頭,致力推動視覺藝術文化,讓我們作為創作的木筏,引領讀者去了解更多藝術創作背後的小故事。

Project RAW引用攝影字典中的RAW作理念,意旨保留微小的細節,原始無修飾之意,代表藝術家創作最原始的初心。我們希望肩負起文化承傳的角色,毫無保留地為讀者築起澄澈的空間,交流創作點滴,了解文化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