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通訊

瑪麗通訊 瑪麗醫院最新資訊 | 專題故事 | 熱議趣聞

最新動向
地區網絡
訪問分享
真誠互動

【普通科門診診所改名做「家庭醫學診所」喇🏨❕】「家庭醫學診所」聚焦照顧弱勢社群🫶🏻突顯基層醫療服務以家庭醫學概念提供以人為本嘅服務同埋以預防為重嘅發展方向⏫🩺服務包括:✅診治偶發性疾病✅個人化的健康篩查✅慢性疾病預防及管理✅疫苗接種✅健康教...
11/10/2025

【普通科門診診所改名做「家庭醫學診所」喇🏨❕】

「家庭醫學診所」聚焦照顧弱勢社群🫶🏻突顯基層醫療服務以家庭醫學概念提供以人為本嘅服務同埋以預防為重嘅發展方向⏫

🩺服務包括:
✅診治偶發性疾病
✅個人化的健康篩查
✅慢性疾病預防及管理
✅疫苗接種
✅健康教育

🌟改名之後,港島西醫院聯網6️⃣間家庭醫學診所的聯絡方法維持不變😊

南區👇🏻
-香港仔賽馬會家庭醫學診所
-鴨脷洲家庭醫學診所

中西區👇🏻
-中區家庭醫學診所
-堅尼地城賽馬會家庭醫學診所
-西營盤賽馬會家庭醫學診所
-東華醫院家庭醫學診所

大家可以放心💕診所嘅原有服務唔會受到影響,覆診病人可以繼續按原定覆診日期,帶同覆診文件到原來嘅診所就診👍🏻至於偶發性疾病患者亦都可以繼續經HA Go內「預約家庭醫學診所」或電話預約服務🙂‍↕️

#港島西醫院聯網 #港島西 #家庭醫學診所 #基層醫療 #慢性疾病 #慢性病

【足球猛將⚽🔥 勇奪聯網總冠軍🏆】 #醫管局聯網足球比賽 日前舉行總決賽, #港島西醫院聯網 足球隊一眾猛將以2比0勝出🥇,勇奪總冠軍🌟,係球隊成立廿幾年嚟首次奪冠!當日賽事由港島西  #紅魔鬼隊 對戰九龍中A隊,上半場雙方你來我往,互有攻...
02/09/2025

【足球猛將⚽🔥 勇奪聯網總冠軍🏆】

#醫管局聯網足球比賽 日前舉行總決賽, #港島西醫院聯網 足球隊一眾猛將以2比0勝出🥇,勇奪總冠軍🌟,係球隊成立廿幾年嚟首次奪冠!

當日賽事由港島西 #紅魔鬼隊 對戰九龍中A隊,上半場雙方你來我往,互有攻守⚔️ 對手三番四次嘅攻勢,港島西「門神」都一一瓦解💪🏻兩軍上半場互無紀錄,換邊後紅魔鬼隊憑著一次罰球機會,離門30碼射入一球「世界波」先開紀錄🙌🏻 較後時間港島西再射入多球 12 碼奠勝💯

港島西紅魔鬼隊今年以總入球15球、0失球嘅紀錄力壓群雄摘冠👑,全靠隊員賽前眾志成城,周密部署,磨練默契配合👊🏻,踢出精彩賽事。希望球隊各位健兒繼續努力,來年再創佳績!✨

#瑪麗醫院 #港島西醫院聯網 #足球

22/08/2025

🏃🏻‍♂️喺醫院狂奔!! 🥼陪醫生睇症!!!! 🫀睇開胸手術!!!!!! 香港有幾多中學生有過呢啲體驗😲

今年瑪麗醫院🏥 同港大醫學院🏫 合辦暑期實習計劃,約370位高中生去到醫院唔同部門,零距離體驗醫護人員日常工作🩺

小編跟咗一組喺急症室實習嘅同學仔,體驗胸痛中心處理緊急個案嘅流程🚨,一齊喺醫院狂奔拯救患者!🏃🏻‍♂️(有點熱血🥹🔥)

希望各位同學仔玩得開心之餘,投身醫護行業嘅決心都更加堅定!🫡 來年喺醫學院再見大家啊👋🏻

#瑪麗醫院 #港島西醫院聯網 #港大醫學院 #香港大學 #暑期實習計劃 #中學生

25/07/2025

【謝謝您,救了我和媽媽🩺👭🏻 】

喺人來人往嘅急症室🏃🏻🏃🏻‍♀️,副顧問醫生Soey同Gloria兩度結緣。

第一次,Gloria身體不適輾轉嚟到瑪麗醫院,經過Soey細心檢查同診斷,搵到問題根源🔎,得到所需嘅治療同照顧❤️‍🩹

第二次,Gloria媽媽心臟病發送院🫀,千鈞一髮間再次遇上Soey。Soey即時聯同心臟科團隊提供緊急治療,過程中一直耐心安慰同解釋情況,為慌張嘅Gloria同媽媽注入最溫暖嘅強心針💗💉

雖然急症科醫生同病人相處嘅時間往往短暫,但醫患同行嘅溫度,成為Gloria同媽媽克服病魔嘅勇氣和力量💪🏼💖

一齊睇下呢段緣份小故事🎬✨

#瑪麗醫院 #港島西醫院聯網

【模擬新大樓火警🔥應變能力🆙💪🏻】瑪麗醫院喺即將啟用嘅新大樓進行火警演習🚨,模擬病房起火,消防到場灌救🚒,並指示病房疏散。演習順利完成有賴各個部門同事參與👊🏻,有同事全程扮演坐輪椅或臥床病人👨🏻‍🦽,亦有人以觀察員身份檢視每一個細節👀,力求...
19/07/2025

【模擬新大樓火警🔥應變能力🆙💪🏻】

瑪麗醫院喺即將啟用嘅新大樓進行火警演習🚨,模擬病房起火,消防到場灌救🚒,並指示病房疏散。演習順利完成有賴各個部門同事參與👊🏻,有同事全程扮演坐輪椅或臥床病人👨🏻‍🦽,亦有人以觀察員身份檢視每一個細節👀,力求將演習做到最迫真同全面💯 我哋會持續進行培訓同演練,將經驗帶回工作崗位,保障病人、員工及訪客安全。

#瑪麗醫院 #港島西醫院聯網 #火警演習

18/07/2025

【瑪麗醫院跨部門火警演習🔥】

上星期,超過200人雲集瑪麗醫院新落成嘅「臨床大樓1」,為新大樓即將投入服務做足準備!

醫院聯同消防處🚒、警務處👮🏻‍♂️同中西區及南區民政事務處實地演練,模擬病房發生嚴重火警,觸發大樓全面疏散🏃🏻‍♀️🏃🏻

演習亦涵蓋直升機坪滅火🚁同手術室、急症室嘅即時處理,全方位測試跨團隊協作同應變能力🚨

一齊回顧演習嘅精彩片段🎬

#瑪麗醫院 #港島西醫院聯網 #火警演習

10/07/2025

嚴陣以待‼️

風雨季來臨⛈️,喺惡劣天氣下,醫院嚴陣以待,確保病人同員工嘅安全⚠️

🏥為咗令到醫院暢順運作,病人服務唔受影響,醫院已經喺膳食(Meal)🍜 、員工穿梭巴士及住宿(Bus & Bed)🛌🏻 、交通(Transportation)🚌 ,同埋設施巡視(Inspection)🔎 方面做足準備,無論天氣點變,都同大家風雨同行👫🏻

📽️立即去片,睇下醫院為應對惡劣天氣做咗啲咩準備啦💞

#瑪麗醫院 #港島西醫院聯網 #醫院 #醫療 #醫健 #健康 #天氣 #飲食 #住宿 #交通 #設施 #巡視

04/07/2025

【黑白時裝🖤🤍記錄精神病患者蛻變之路🦋】

精神病患者身上往往貼滿負面標籤。有康復者決心化自身經歷為追夢養分,藉時裝秀出心路歷程,盼以「精神病的新衣」撕破社會成見,推動關愛共融。

數年前,美玲終日被抑鬱、焦慮的情緒縈繞,將自己困在小小的房間內。床上的被窩成為她唯一找到安全感的避風港🥲

自幼喜歡時裝的她,當時將靈感畫下來,替鬱結找解脫,期望終有一天設計可以化成現實,自己能夠直面患病經歷。

今天,美玲學會與情緒共存,尋回自我,夢想亦都成真🥳她製作十套時裝記錄康復之路,期望讓大眾更了解精神病,讓同路人知道他和她並不孤單👩🏻‍🤝‍👨🏼

一直扶持美玲的,包括瑪麗醫院精神科日間醫院 #卓越之友 。透過以「會所模式」運作,職業治療師與會員一同打理會務,為患者建立日常規律及社交生活,找回價值,重投社會。

讓我們一同打破負面標籤💥,正確認識精神病,接納患者與社會大眾共處🫂💕

#瑪麗醫院 #港島西醫院聯網 #精神健康 #卓越之友

26/05/2025

【全港首間胸痛中心🫀】心臟病發,千鈞一髮‼️為令病人得到更及時嘅治療🚨,瑪麗醫院成立全港第一間通過國家認證嘅胸痛中心🏥,將心臟病人嘅分流、診斷、急救等流程大幅簡化及加快,配合消防處嘅緊急救護服務,做到「未送院先通報」,群策群力拯救生命💪🏻 一齊睇片了解胸痛中心服務🎬

香港消防處 Hong Kong Fire Services Department #瑪麗醫院 #港島西醫院聯網 #醫療 #醫健 #健康 #胸痛中心 #胸痛 #心臟病 #心肌梗塞

11/04/2025

【凝住的「遜」間】

「身不由己」的誤會

「曾經有病友乘搭地鐵時,因其需長期服用藥物多巴胺,導致四肢或軀幹有時不自主地亂動,其他乘客以為他精神有問題,紛紛跑到別的車廂──每逢我們身處公眾場所,都要預備隨時出現的挑戰。」

63歲的余女士是柏金遜症患者,亦是一位退休護士,面對社會的有色眼鏡,她既理解亦無奈。「我會形容是『恐懼源於未知』,大家見到行為異常的人,避之則吉乃人之常情。比如最近一次,我過馬路時身體突然僵硬起來,平衡也有障礙以至舉步維艱,雖然頭腦清醒得很,但雙腳卻不聽使喚,站在紅綠燈處大半小時,多次嘗試跨步過馬路也過不了,最終幸得一位途經的司機見狀下車扶我過路。」正因如此,她希望社會對柏金遜症加深認識,減少誤解,讓更多有心人能在患者需要時施以援手。

余女士十多年前開始發現身體有異常,當時她在病房工作,起初只是輕微手顫,後來漸漸出現面部肌肉緊張,說話常常「食螺絲」,走路無法擺手,步姿踉蹌,影響日常工作,最後決定提早退休,靠恆常運動和定時服藥控制病情。奈何至去年底,余女士察覺藥效明顯減弱,大部分時間日常起居也要視乎藥效而定,對生活規律失去自決能力。

她諮詢過醫生意見及經詳細考慮後決定動手術,透過植入電極至腦內並連接皮下刺激器改善病情。「術後手腳震顫情況減輕,身體不自主的異動亦因藥物劑量可以下調而變少,配合藥物及刺激器的輔助,現已恢復大部分活動能力。」余女士說。

誰主身體?

瑪麗醫院神經外科顧問醫生杜明德醫生主治柏金遜症多年,形容此症屬慢性腦神經衰退,患者因腦幹內的「黑質體」退化,大腦未能產生足夠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無法「指揮」肌肉如常活動。初期病徵包括震顫、肢體僵硬、起步及停步有困難、臉部缺乏表情等。隨著病情發展,徵狀會逐漸加劇,甚至完全失去活動能力,出現認知功能障礙、精神錯亂等。

「目前醫學尚未能根治柏金遜症,主要透過藥物或手術盡量紓緩病徵。藥物一般可控制症狀四至六年,但有機會出現『開關現象』,即患者服藥後便『開機』,啟動一定程度的活動能力;一旦藥效消退,便會隨即『關機』,難以郁動。因此,若藥效減退或出現過量副作用,醫生一般會建議施行『深層腦部刺激手術』,在患者腦內植入電極並接通刺激器,激活大腦指揮肌肉活動的能力。研究顯示,過半患者術後整體功能表現均有所提升,隨後有可能把藥物劑量減半。」杜醫生補充。

每年4月11日是世界柏金遜症日,在香港,大約每800人便有一人患有柏金遜症,60歲或以上長者患病比率更達1%。大部分患者發病原因不明,當中約一成人40歲前發病,惟選擇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僅得500多人。杜醫生提醒,若懷疑患上柏金遜症,應盡快接受治療,有助及早紓緩病徵。

#瑪麗醫院 #港島西醫院聯網 #醫院 #醫療 #醫健 #健康 #世界柏金遜症日 #柏金遜症 #神經外科 #多巴胺 #深層腦部刺激手術

【神經外科最新機械人輔助手術系統登場】瑪麗醫院近期引入全港首部「ROSA手術機器人」,透過靈活的機械臂及先進的定位系統,令講求絕對精準的神經外科手術(例如腦癇症手術)更趨安全縝密,減少誤差,手術時間亦可大幅縮減一半,病人術後創傷更小、復元更...
11/02/2025

【神經外科最新機械人輔助手術系統登場】

瑪麗醫院近期引入全港首部「ROSA手術機器人」,透過靈活的機械臂及先進的定位系統,令講求絕對精準的神經外科手術(例如腦癇症手術)更趨安全縝密,減少誤差,手術時間亦可大幅縮減一半,病人術後創傷更小、復元更快。

適逢國際腦癇日,我們請來瑪麗醫院神經外科副顧問醫生劉秀寧分享這部儀器如何為病人帶來更佳的治療成效。

- 甚麼是 「ROSA」 ?

「機器人立體定位輔助 Robotic Stereotactic Assistance」(「ROSA」)主要用於微創腦部手術,配備靈巧、多角度活動的機械臂,以及精準的定位系統,能大大提升手術精確度及效率。

- 如何提升腦癇症手術成效?

腦癇症源於腦電波異常。一般而言,手術時醫生會先將多支電極針插進患者腦內不同區域,以量度腦電波數據,務求找出病發根源,移除相關位置的病變組織。

過往醫生會為患者裝上頭架以作固定,再以人手定位插入電極針,隨後透過傳統開顱手術切除病變組織。

有了全新儀器,臨床團隊可透過電腦更穩定地瞄準落針位置,減少人為誤差;醫生落針時亦無需反覆調校位置及角度,令整體手術時間大大縮短一半。

- 未來發展

參考其他國家及地區的臨床經驗,此儀器配備的電極針亦支援進行微創消融手術。換言之,日後醫生能透過儀器一站式完成「插針」並直接「電死」致病組織,進一步縮減手術時間。

- 新儀器對患者有何重要性?

腦部由大量神經細胞組成,結構精密而複雜,假如手術時電極針插入位置稍有偏差,都可能傷及周遭神經,影響身體功能,甚至導致癱瘓。因此,提升手術精準度,對治療成效尤關重要。

此外,傳統手術涉及開顱,患者復元時間較長,出血風險亦較高。相比之下,微創消融手術能減少創傷,讓患者更快重投正常生活。

不過,微創消融手術的復發風險始終較傳統手術高,醫護團隊會按患者的實際情況,商討不同治療方案的利弊,以便患者作出最合適的選擇。

- 展望

目前,瑪麗醫院神經外科微創手術能透過新機械人輔助手術系統進行,醫護團隊已完成相關培訓,正逐步開展應用,為病人帶來更安全快捷的治療服務。

#瑪麗醫院 #港島西醫院聯網 #醫院 #醫療 #醫健 #健康 #腦癇 #腦癇症 #國際腦癇日 #發羊吊 #神經外科 #神經 #大腦 #腦部 #腦電波

【腦癇症FAQ💭】國際腦癇日定於每年二月第二個星期一,旨在提高大眾認識及關注腦癇症。在本港,每20人就有一人曾腦癇發作(俗稱發羊吊),如曾出現兩次或以上自發腦癇發作,便會被診斷為腦癇症。按病發率估算,全港約有七萬名患者,屬常見的腦神經系統疾...
10/02/2025

【腦癇症FAQ💭】

國際腦癇日定於每年二月第二個星期一,旨在提高大眾認識及關注腦癇症。在本港,每20人就有一人曾腦癇發作(俗稱發羊吊),如曾出現兩次或以上自發腦癇發作,便會被診斷為腦癇症。按病發率估算,全港約有七萬名患者,屬常見的腦神經系統疾病。適逢國際腦癇日,讓我們一同了解腦癇症的成因、預防及應對方法。

- 甚麼是腦癇症?

大腦有數以億計的腦神經細胞。正常情況下,每個細胞都帶有極微的電流,協助傳遞神經訊息,令我們產生思想及感覺,以至活動身體。因此,若腦電波出現異常,大腦便有機會像電線「短路」般被干擾運作,引發短暫腦功能紊亂,即腦癇症,當中又分為兩大類,分別是全腦性腦癇(俗稱「大發作」)及局部腦癇。

- 腦癇症有何症狀?

患者如屬「大發作」,病發時可能會尖叫一聲,繼而全身僵硬及昏倒,四肢痙攣抽搐。發病初期患者可能會暫停呼吸,令臉色轉藍,亦有機會咬破舌尖及失禁,症狀一般維持一至三分鐘便會自動停止,但患者恢復知覺後或會感到神智錯亂、頭痛等。

至於局部腦癇,患者病發時只有臉部或手腳抽搐,可能會有針刺或灼熱感,但未必會失去知覺,惟部分患者可能會產生幻覺、目光呆滯、無意識地重複某些動作,一般持續一至五分鐘,其後會忘記到底發生過甚麼事。

- 遇上腦癇發作可如何應對?

如果目睹有人「大發作」,我們可以發揮「守望相助」的精神──即「守」護患者,記錄其病發情況,以便醫護人員跟進;「望」望周圍,確保患者所在環境安全,空氣流通;然後出手「相」救,讓患者平躺,用較柔軟的物品墊高其頭部,以免抽搐時撞到。緊記切忌將物件放入患者口裡,應解鬆其衣領以助暢順呼吸,待其慢慢停止發作和恢復知覺;如果患者三至五分鐘後仍未醒來,甚至出現呼吸困難,例如吸入嘔吐物、被唾液嗆到等,便應將患者轉為側躺,並立即尋求協「助」,召喚救護車。

至於遇上局部腦癇,由於患者未必會失去知覺,反而有機會無意識地走出馬路等危險位置,我們應馬上制止,並將其帶到安全地方。

- 腦癇症的成因為何?有甚麼誘因引致腦癇發作?

每人都有機會患上腦癇症,而腦部曾經受創、受感染、有腦血管疾病、智力障礙、退化病變、遺傳等都是致病因素。常見發病原因包括過度疲勞、睡眠不足、發燒、感冒、受精神壓力或強烈情緒波動、濫藥、攝取過量酒精等。

- 如何預防腦癇發作?

腦癇症患者應保持充足睡眠,準時服藥和覆診;保持心境開朗、均衡飲食(例如多進食低糖、非加工、營養豐富的食物)及養成恆常運動的習慣,有助降低腦癇發作機率。

- 有甚麼治療方法?

抗腦癇藥是治療首選,七成患者可以透過定時服藥減少甚至停止發作。一般而言,癲癇情況完全受控的病人,經醫生評估後可嘗試停藥,而停藥達十年即視為痊癒。

然而,藥物會帶來反應遲鈍、肝功能受損等副作用。若然病人服藥後病情未如理想,或出現的藥物副作用較多,醫生則會建議接受手術協助控制或嘗試根治病情。

至於餘下的三成患者,因服用兩種以上抗腦癇藥仍未能控制病情,經醫生評估後,一般都會建議接受手術治療。

瑪麗醫院去年引入全港首部「ROSA 手術機器人」,協助醫生更安全和精準地完成複雜的腦部手術,能大幅提高手術效率及準確度,有助腦癇患者根治病症,加快復元時間。

大家記得留意下一則貼文,了解新技術如何提升手術安全及成效!

#瑪麗醫院 #港島西醫院聯網 #醫院 #醫療 #醫健 #健康 #腦癇 #腦癇症 #國際腦癇日 #發羊吊 #神經外科 #神經 #大腦 #腦部

Address

薄扶林道102號
Hong Kong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瑪麗通訊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