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 TV Media Global Ltd 亞太第一衛視

One TV Media Global Ltd 亞太第一衛視 美好生活,國際傳播。
亞太第一衛視主頻道透過亞太5C衛星, 接收頻率: 12537.5MHz 以及NOW TV 552頻道 2

亞太第一衛視傳媒集團總部位於香港。集團主要業務為衛星電視、新媒體網絡電視、移動資訊網絡、期刊出版等傳媒產業,同時涉足影視投資、影視文化地產、影視數碼科技等文化產業,是一家立足亞洲,覆蓋亞太,面對全球的新型文化傳媒集團。
亞太第一衛視主頻道透過亞太五C衛星以及NOW TV 552頻道 24小時直播到全港用戶。亞太五C衛星波段覆蓋亞太區包括香港、中國、南韓、台灣、日本等多個國家及地區。
亞太第一衛視擁有來自全球著名媒體的傳媒運營專業人員,以及資本投資專家組成的精英團隊,總部和編採基地擁有4萬平方呎獨立、先進、完備的設施。

[滙控豪擲千億私有化恒生銀行 有助香港金融市場維持穩定]滙豐控股9日公布,建議以協議安排方式私有化恒生銀行,並撤銷恒生銀行上市地位。這單涉資千億交易,是香港今年最大金融併購。消息一出,引發各方關注,市場普遍認為,私有化對恒生及滙豐均有利,且...
11/10/2025

[滙控豪擲千億私有化恒生銀行 有助香港金融市場維持穩定]

滙豐控股9日公布,建議以協議安排方式私有化恒生銀行,並撤銷恒生銀行上市地位。這單涉資千億交易,是香港今年最大金融併購。消息一出,引發各方關注,市場普遍認為,私有化對恒生及滙豐均有利,且滙豐此舉能維持香港金融市場穩定,符合社會期望。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私有化仍需過數關才能生效。

滙豐控股與恒生銀行發布聯合公告指,滙豐亞太作為要約人,已要求恒生銀行董事會向計劃股東提呈建議,以協議安排方式將恒生銀行私有化。倘若計劃生效,計劃股份將予以註銷。收購作價擬以滙豐集團內部資源支付。

恒生銀行有92年歷史,是香港主要銀行之一,也是港股恒生指數的創立者,大約有400萬個客戶,不少香港市民均對滙控私有化計劃感到突然。

有港人坦言會有失落之感,“(光顧)數十年了,應有三四十年”,“它歷史都很久,一向服務都好。”

不少恒生銀行客戶亦擔心自己的恒生銀行戶口會消失,變成滙豐客戶。

對此,滙豐強調,恒生私有化後仍保留持牌銀行認可,並維持“四個不變”,包括獨立企業管治、品牌形象、獨特市場定位及分行網絡。也就是說,恒生銀行即便被私有化,恒生銀行戶口仍然存在。

滙豐行政總裁艾橋智指出,私有化恒生銀行是促進增長的投資,展現滙豐集團對香港前景的信心,與恒生銀行壞帳情况無關。

滙豐亞洲及中東地區聯席行政總裁廖宜建亦說,明白有很多“長情股東”長期持有恒生,部分投資者甚至跨越幾代人,但相信此次私有化邀約建議,能公平地回報股東長期支持,為股東提供非常具吸引力的變現機會,以顯著溢價實現投資價值。強調此次是集團對香港作為主市場的重點投資,對香港經濟前景抱有很大期望。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9日引述,滙豐集團向特區政府表示,會繼續以至加大在香港以及區內的投資;香港金管局回應查詢時表示知悉有關計劃,一直與相關銀行保持溝通,並按既定機制及程序進行有關監管審批。留意到滙豐表明交易是對香港一項重大投資。交易完成後,香港滙豐銀行及恒生銀行將繼續作為兩家獨立認可機構營運。

這一金融界的大事件也引發市場高度關注。多位分析人士指出,私有化對恒生及滙豐均有利。

香港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指出,恒生的壞帳率高,如由滙豐承擔,可免卻市場及股東的憂慮。同時私有化後,滙豐調配內部資源時會更有彈性,毋須再按上市公司的規定作調動。

作為香港上市銀行,恒生的運營表現需對外維持高透明度,未來若有更多負面新聞,將對其造成影響。經濟學者李兆波評價指,私有化並撤銷上市地位後,恒生業績將併入滙豐的總成績表,可減少內部資料被過度公開的機會。因此,有關決定不僅對恒生有利,對滙豐集團也有利。

“私有化對滙控是有戰略意義的!”還有分析提及,儘管這一英資財團在全球多處都有業務,但經過長期摸索,它發現亞洲才是最具盈利前景的地區,特別是在全球經濟重心東移的背景下,更是如此。

香港是連接內地與全球的“超級聯繫人”,也是主要跨境財富管理中心,而恒生則在香港擁有相當雄厚的網絡,服務400萬名客戶,將其私有化,對滙控鞏固自身在香港的根基、更好地發展中國業務必然有利。同時,在這個爭取更高回報率的過程中,恒生的品牌價值也可發揚光大。簡言之,恒生和滙控是互相促進、互相成就。

此外,市場亦認為,滙豐此舉能維持香港金融市場穩定,符合社會期望。

香港金融界立法會議員陳振英指出,恒生私有化後繼續保留銀行牌照,仍是獨立經營單位,香港總銀行數目不變,但上市公司減少一間。他不認為這會影響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但估計私有化後,兩間銀行的人手會有調整,如資訊科技、風險管理等方面,集團可以聘請同一批人手去管理兩間銀行,節省人力資源。

至於對普通恒生客戶的影響,陳振英稱,日後客戶資料兩間銀行都通用,或對客戶更便利。他稱,雖然日後恒生不是上市公司,不用公布業績,但仍需根據金管局要求公布財務資料。

大行也多數反應正面。標普指,滙豐體系內恒生銀行是香港主要的本地銀行,在零售及中小企業市場擁有強大品牌優勢,認為私有化後恒生仍將以獨立品牌營運,反映滙豐對服務香港市場的長期承諾,同時相信恒生可受惠於更多共享資源,成本效率將得以提升。

瑞銀看法亦甚為樂觀,評價私有化恒生屬積極戰略之舉,可改善恒生效率及競爭力;投行摩根大通則形容滙控此舉屬“短期陣痛、長期受益”。摩通的速評指出,由於私有化涉資1060億元,對滙控2025年及2026年的總股東回報率造成負面影響,短期而言,預期股價將下跌數個百分點,但交易完成後將提升滙控的每股盈利。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私有化仍待相關條件達成後方能生效,包括獲股東投票75%支持,及少於10%的反對票等。

恒生銀行於1933年3月初創立,當年是香港主要華資銀行之一。上世紀60年代初,華資銀行因為過度放貸,加上房地產泡沫,觸發香港於1965年初爆發有史以來首次大型銀行危機。
當時危機牽連甚廣,恒生銀行出現擠兌,其後匯豐入主恒生,以港幣5100萬元收購恒生51%股權,但恒生保持獨立營運,並於1972年在港上市。

來源:香港新聞網

[國際環保博覽推動綠色科技 本月底亞博館開幕]由香港貿易發展局(香港貿發局)及法蘭克福展覽(香港)有限公司合辦,並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環境及生態局協辦的國際環保博覽2025,將於10月28日至10月31日假亞洲國際博覽館舉行,展商和買家亦可...
11/10/2025

[國際環保博覽推動綠色科技 本月底亞博館開幕]

由香港貿易發展局(香港貿發局)及法蘭克福展覽(香港)有限公司合辦,並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環境及生態局協辦的國際環保博覽2025,將於10月28日至10月31日假亞洲國際博覽館舉行,展商和買家亦可於10月21日至11月7日透過「商對易」(Click2Match)智能配對平台進行線上洽商。博覽最後一天(10月31日)為公眾日,將免費開放予公眾人士入場。

香港貿發局副總裁古靜敏表示:「國家主席習近平在9 月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視像致辭中提到,目標2035年,中國全經濟範圍溫室氣體淨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至10%,並『力爭做得更好』,勢帶動環保產品需求。同時,今年特區政府的《施政報告》強調多項與環保相關的政策方向,包括提出建設綠色低碳生活環境,致力加速綠色技術應用,以及推動綠色創科和綠色可持續金融等。」

她亦提及:「國際環保博覽踏入第20屆,以『綠色科技 引領零碳未來』為主題,作為ESG及可持續發展方案的商貿平台,在新能源、綠色生活及環保方面提供多項創新解決方案,展示最新產品與技術。今年博覽吸引來自12個國家及地區、逾300展商參與,並廣邀內地、東盟及『一帶一路』國家政府的服務供應商親臨,協助各地業界把握綠色經濟的龐大商機。」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環境保護署副署長區詩敏博士在記者會上表示:「我們希望透過今年的國際環保博覽,繼續與來自中國內地和『一帶一路』國家,包括東盟國家、中亞國家、南亞國家及中東國家的訪客,分享及實踐應對氣候變化和實現碳中和的最新綠色科技及應用,促進政府、業界與社會的交流合作,共同探索如何推動綠色經濟與低碳生活,為香港邁向更可持續的未來貢獻力量。」

環球展商齊聚多國展團鼎力支持

今年博覽雲集環球頂尖展商。海外展團方面,韓國及意大利首度組團參展,其中韓國展團將展出空氣淨化及除臭、水質管理和廢物處理等技術;挪威、荷蘭及加拿大展團亦載譽歸來。中國內地多個省市展團繼續踴躍支持,除了廣州、深圳等大灣區城市載譽歸來外,廣西、湖南、上海、內蒙古等地亦組織展團參展。由「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 (ANSO)及11家內地企業組成的ANSO 環境科技產業聯盟展館更將首次參展,展示多項與水資源、大氣環境有關的技術。

香港方面,環境及生態局等11個政府單位組成的展區,將展示多項最新環保政策及措施;環境運動委員會第一次組織展館,帶來22家本地初創,展示多元綠色創新成果;香港館由環境保護署支持、香港工業總會統籌,集合20家參展商;而香港科技園公司將率領園區10間初創一同亮相。

大會亦積極建構平台協助港商及內地企業「出海」,開拓綠色貿易新機遇。透過貿發局全球51個辦事處,大會積極邀請內地和海外買家參觀及採購,吸引來自亞洲地區如日本、泰國、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歐洲如匈牙利及波蘭的買家參與。大會將與環境及生態局合作,廣邀內地、東盟及「一帶一路」國家政府的服務供應商,親臨博覽採購環保科技及產品,並會繼續邀請本港不同政府部門及相關機構到場參觀及採購。

聚焦三大領域展示最新環保解決方案

今年博覽匯聚多元綠色科技,將圍繞循環經濟及廢物處理、綠色及智慧出行、以及ESG相關服務三大領域,展示行業最新成果。

在循環經濟及廢物處理展區,香港展商綠色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展示運用了機器視覺和人工智能演算法的AI 智能分類垃圾桶。今年中國光大環境(集團)有限公司亦再次參展,帶來垃圾焚燒發電方案,實現垃圾「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並轉廢為能,助力城市永續發展。

於綠色及智慧出行方面,香港中文大學孵化的新能源項目易池新能有限公司,將帶來全球首個商業化硫基液流電池儲能系統,整體成本較鋰電池低一半。展區內更會有多款電動車及相關充電設備,國內專營環保裝備的盈峰環境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將首次參展,展示自主研發的純電動壓縮式垃圾車。

業界在推動ESG披露和低碳轉型的同時,亦積極尋求各類ESG相關服務,並促成產業和金融機構的合作,加快香港成為綠色可持續金融中心。中國節能環保(香港)投資有限公司將展示創新工具EnvAI,為企業提供一站式ESG服務,包括ESG數據收集及分析、報告自動生成等。Llewellyn and Partners Company Limited將帶來為建築業而設的專利AI 綜合管理平台AutoTwin ,平台可達致優化能源效率、減少碳足跡等,從而促進綠色城市發展。

至於學研機構與初創方面,香港科技園公司帶來初創
afterNATURE Ltd,展出用於海岸線的六角形深水盆,它的表面成為海洋生物的棲息地,以確保岸邊的生物多樣性;另一家園區初創遠見築有限公司將展示AtmosBrick 及於博覽中全球首發的AtmosTile「負碳」綠建材,幫助減少碳排放量。

多元化精彩活動不斷「亞洲環保會議」匯聚業界翹楚
博覽焦點活動「亞洲環保會議」邀請環球政府官員及行業翹楚聚首一堂,就各項環保議題分享真知灼見。會議將在博覽首日(10月28日)探討循環經濟的最新發展,更會首次推出由商界環保協會、香港綠色建築議會及香港建造業議會共同編制的《香港循環建築環境指南》,帶來建造業最新綠色指引及實際案例分享。此外,博覽第三日(10月30日)會議將以「構建可持續未來:邁向淨零建築環境」及「綠色智慧出行— 引領未來出行潮流」為主題,展示建築業及交通運輸行業,如何有效合作實踐碳中和。

其他精彩活動包括博覽首日(10月28日)的「香港工業總會.Q 嘜低碳餐廳大獎」頒獎典禮,由香港工業總會及香港優質標誌局主辦,嘉許在可持續發展及低碳實踐方面表現卓越的餐廳,為餐飲業塑造可持續未來;第二日(10月29日)舉行的第六屆氫能經濟論壇,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和內地及海外不同專家,包括中國城市燃氣氫能發展創新聯盟、國富氫能集團、威立雅及航天氫能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代表,將剖析綠色氫能前沿技術及成功案例,分享如何透過大灣區區內各地合作,共同推動氫能的應用。

博覽第二日(10月29日)的「環保企業『走出去』經驗交流會」將邀請來自「一帶一路」國家的代表簡介不同地區的環境產業投資政策最新概況,同時亦會邀請中國及香港綠色科技公司展示最新技術,分享企業「出海」經驗促進地區交流,開拓綠色貿易新機遇。另外,為推動初創企業在環保業界的發展,博覽亦特意設立一系列活動展示香港環保初創的成果。其中「初創.動起來」論壇將邀請來自不同環保領域的初創代表分享行業現況和發展路向。

公眾日全方位推動綠色生活

為鼓勵市民積極參與環保活動,讓市民體驗綠色生活,博覽最後一天(10月31日)為公眾日,將免費開放予市民入場。當日設一系列環保講座及工作坊,其中海洋公園將會分享「逆瀕行動 Mission R」保護瀕危野生動物與其棲息環境的相關資訊;環保 KOL「大便妹」楊婷將講解如何快樂地過環保生活、共建綠色家園;公眾還可參與豐富的環保工作坊,如「蜂蠟布工作坊」、「桌上遊戲工作坊」等。場內更設有綠色市集Green Mart供市民購買多元環保產品。

[畢馬威:香港今年有望重奪全球IPO市場榜首]四大會計師行之一的畢馬威9日發表《中國內地與香港IPO市場2025年第三季度回顧》,指出香港憑藉前所未有的IPO(首次公開招股)申請浪潮,有望在2025年底重奪全球IPO市場排名首位。截至今年9...
10/10/2025

[畢馬威:香港今年有望重奪全球IPO市場榜首]

四大會計師行之一的畢馬威9日發表《中國內地與香港IPO市場2025年第三季度回顧》,指出香港憑藉前所未有的IPO(首次公開招股)申請浪潮,有望在2025年底重奪全球IPO市場排名首位。截至今年9月30日,香港市場有近300宗上市申請,創下歷史新高。

畢馬威指出,2025年首三季度,全球市場共籌集了1116億美元,上市宗數達930宗,與去年同期相比,集資規模和上市宗數分別上升32%和3%。

香港IPO市場在第三季度延續強勁勢頭,在今年首9個月共錄得67宗新股上市,集資額達1829億港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躍升49%和229%。畢馬威指出,香港IPO市場的整體增長主要由A+H上市推動,前三季度共完成11宗A+H上市,佔總IPO籌資額的50%。一家礦業公司於今年第三季度完成了香港自2021年以來最大宗分拆上市,集資250億港元,成為2025年迄今為止全球第二大IPO。

“市場的強勁勢頭可從正在處理中的公開上市申請達破紀錄的289宗中所見(截至2025年9月30日),而這一數字還未包括自5月以來選擇保密申報上市的特專科技公司(第18C章)和生物科技公司(第18A章)的申請。”畢馬威提到,此外,超過四分之一的上市申請為A+H項目,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內地企業海外融資和國際擴張的首選平台的地位。

港交所今年5月推出科企專線,便利特專科技及生物科技公司申請上市,並允許這些公司選擇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請。

與此同時,香港也迎來兩年多以來的首家中概股回歸。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9月17日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宣布將協助中概股回港上市,畢馬威預計未來中概股來港上市數量將持續增加。

畢馬威中國香港資本市場組主管合夥人劉大昌表示,估值和流動性的提升正在推動香港IPO市場蓬勃發展,A+H及第18C章上市尤為活躍。

憑藉創紀錄的上市申請,畢馬威相信2025年香港將再次登上全球證券交易所的榜首。美國兩大證券交易所緊隨香港,分別排名第二和第三,集資總額較去年同期增長19%,印度國家證券交易所和上海證券交易所則分列第四和第五。

事實上,港股IPO強勢絕非偶然,離不開政策環境支持。中央支持內地龍頭企業來港上市,港交所與香港證監會優化大型A股上市公司申請來港上市程序,加之整體香港市況轉好,更多國際資金流入,每日股市成交大增。

也有美國政策帶來的影響。美國前有禁止哈佛大學招收國際生,後有擬停發中國留學生簽證。香港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表示,除美國外,香港IPO市場排名全球前列,因此企業若考慮出海時避開風險,香港是第一選擇。

IPO市場的活躍也對香港經濟產生多維度積極影響。股市活躍帶來的財富效應相信會傳導至消費市場,為香港經濟復蘇注入動力。從長遠看,更多科技、醫療醫藥等企業來港上市,也有助推動香港經濟結構多元化發展。

[港樂年度音樂盛事 太古“港樂.星夜.交響曲”11月載譽歸來]香港管弦樂團(港樂)年度免費戶外大型交響音樂會——太古“港樂.星夜.交響曲”將於2025年11月26日載譽重臨中環海濱。音樂會門票將於10月30日接受網上免費抽籤登記。今年,港樂...
10/10/2025

[港樂年度音樂盛事 太古“港樂.星夜.交響曲”11月載譽歸來]

香港管弦樂團(港樂)年度免費戶外大型交響音樂會——太古“港樂.星夜.交響曲”將於2025年11月26日載譽重臨中環海濱。音樂會門票將於10月30日接受網上免費抽籤登記。

今年,港樂很高興邀請到國際知名作曲家兼指揮、香港文化推廣大使譚盾執棒,呈獻充滿活力、個性、想像力,以大自然為靈感的節目。港樂首席大提琴鮑力卓(Richard Bamping)及低音大提琴林達僑(George Lomdaridze)的獨奏部分是音樂會的焦點之一;兩位音樂新星——陳蒨瑩與林喆,亦分別以小提琴與敲擊樂演繹雲雀歌聲與《臥虎藏龍》的激烈場景。壓軸是柴可夫斯基震撼非常的《1812序曲》,配以璀璨煙花,為這個晚上劃上圓滿句號。

公眾可於10月30日上午10時至11月4日晚上7時,http://xn--suts-k19h.hkphil.org/reg登記門票抽籤。抽籤結果將於11月7日在上述網址公布;成功中籤人士將會收到電郵通知。
此外,音樂會將會於港樂網站、Facebook、YouTube平台及太古SwireThrive及Swire Pacific Facebook專頁作全球直播。
感謝港樂首席贊助太古集團的鼎力支持,讓這廣受愛戴的活動得以每年舉行。太古集團自2006年起成為港樂的首席贊助,與港樂攜手在藝術水平上精益求精,致力將古典音樂推廣給更多的觀眾。
網上登記抽籤
公眾可於10月30日上午10時至11月4日晚上7時,http://xn--suts-k19h.hkphil.org/reg登記門票抽籤。每名登記人最多可登記抽籤領取四張門票。登記人須提供姓名、聯絡電話及電郵地址。
每人只可參與抽籤一次,如系統發現重複登記,將會以最後登記的資料作準。於登記時段內,所有登記中籤機會均等。成功登記人士將會收到附有登記參考編號之確認電郵。
抽籤結果通知
http://xn--117suts-x96mx21cg7gda50c45jcrc8x5l5cdx88g.hkphil.org/reg公布。所有門票將會透過電郵發送。請以智能電話出示門票上的二維碼或已列印的門票進場。
太古“港樂.星夜.交響曲”
日期: 2025年11月26日晚上7:30(不設中場休息)
觀眾可於下午6時進場
地點:中環海濱
入場費:全免
座位:不設劃位
入場須知:請自備地蓆、食物及飲品,享受是次音樂會
基於安全考慮,會場將不准攜帶玻璃容器進場,包括玻璃瓶、容器及杯。

[香港女總裁峰會 : 引領女性領導力邁向新高峰]香港女總裁會(「WCE」或「WCE 香港」)10月6日宣布,首屆「香港女總裁峰會2025」(「WCE峰會」或「峰會」)將於2025年11月3日在香港金融大會堂隆重舉行,為本港至今最具規模的女性...
09/10/2025

[香港女總裁峰會 : 引領女性領導力邁向新高峰]

香港女總裁會(「WCE」或「WCE 香港」)10月6日宣布,首屆「香港女總裁峰會2025」(「WCE峰會」或「峰會」)將於2025年11月3日在香港金融大會堂隆重舉行,為本港至今最具規模的女性金融領袖高層聚會,將雲集超過200位來自逾30家金融機構的國際及區域領袖參與。此空前盛會突顯香港於促進全球領導對話上擔任的重要角色,以及其國際地位。

WCE由一班香港現職及前任女性金融總裁於2018年創立,致力倡導多元與共融並確保香港作為世界領先國際金融中心的持續發展。WCE的使命由四個主要工作小組推動:「倡議」、「教育」、「青年人才」,以及「社區與福祉」。是次WCE峰會為倡議工作小組的首個重點項目,該小組由盧彩雲女士(瑞銀財富管理亞洲區主席兼瑞銀香港區主管及行政總裁)及禤惠儀女士(渣打銀行香港兼大中華及北亞區行政總裁)聯合領導。

本屆WCE峰會由香港交易所、渣打銀行及瑞銀集團聯手籌辦,以「引領變革世界 — 共融、創新、影響力」為主題,旨在探討在當今瞬息萬變的環境下,具韌性、共融及前瞻性的領袖所扮演的關鍵角色,以及討論這些核心價值如何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領先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WCE峰會榮幸邀請到香港特別行政區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先生擔任主題演講嘉賓,為這些關鍵討論揭開序幕。

峰會亦邀請到來自不同界別的領袖及進行專題討論,包括全球前50大銀行、保險公司及資產管理機構的總裁級別領袖。峰會講者陣容鼎盛,從管理萬億資產的高級管理層、到奧運選手及文化先鋒,進行跨界別交流,講者包括:安思敏女士(德勤全球理事會主席)、顏杰慧女士(滙豐銀行亞洲及中東地區風險管理及合規部總監)、華康堯先生(保誠集團行政總裁)、韓思澄女士(威靈頓投資管理行政總裁兼主理合夥人)、莊麗雅女士(富蘭克林鄧普頓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查史美倫女士(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前主席;洛克菲勒基金會信托委員會成員及華盛頓布雷頓森林委員會董事)、Daniel Pinto先生(摩根大通副主席)、樂思洋女士(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總監)、楊敏德女士(溢達集團董事長)及鄭莉梅女士(香港奧運游泳選手)。

專題討論將聚焦於在變革中的世界重新定義領導力、推動金融業界的組織創新,以及賦能新一代女性領袖。

瑞銀財富管理亞洲區主席兼瑞銀香港區主管及行政總裁及WCE峰會聯席主辦盧彩雲女士表示:「WCE峰會2025不僅是一個峰會,更印證了香港對推動女性領導力的承諾,並彰顯香港作為全球金融樞紐的領導地位。WCE致力提倡多元與共融,及推動香港作為世界領先國際金融中心的持續發展。本次峰會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匯聚非凡的行業領袖及精英,為亞洲乃至全球的女性領袖帶來具意義及深遠的改變、啟發及網絡。」

渣打銀行香港兼大中華及北亞區行政總裁及WCE峰會聯席主辦禤惠儀女士表示:「香港在推動金融業性別多元方面一直走在前列。WCE擁有近60位女性行政總裁作為核心成員,矢志將香港打造為性別多元金融業的全球典範,而WCE峰會正是這項努力的基石。透過這場匯聚超過200位全球資深領袖的盛會,我們旨在推動集體行動,並擴大女性領袖的聲音,確保香港在培育包容和充滿活力的金融生態系統方面繼續樹立榜樣。」

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及WCE峰會聯席主辦陳翊庭女士補充道:「作為交易所營運者,香港交易所致力於倡導多元共融,並賦予金融界女性權力,以及推動資本市場在董事會代表性方面取得實質進展。我們很高興與WCE合作,促成今屆峰會,藉此慶祝金融業界共同取得的成就,並為未來發展訂立清晰藍圖。透過峰會上的見解交流和對話,我們期望能促進跨行業和超越性別的多元化價值,為建設一個更具包容性和前瞻性的社會作出貢獻。」

WCE峰會不僅是一個關鍵平台,更匯聚了領袖的智慧與影響力,旨在啟發和賦予下一代力量,確保香港能持續引領,塑造一個更包容及繁盛的未來。

有關詳細議程及完整講者名單,請參閱附錄。更多資訊亦可於WCE峰會2025官方網站查閱:https://www.plus-concepts.com/wce2025/。

[香港在AI教育方面居前列!理大下學年起推AI語言必修科]人工智能(AI)發展迅速,亦正顛覆高等教育界,香港理工大學副校長曹建農表示,自2026至2027學年起,理大將推出與AI相關的全新必修科目“AI as a Tool for Lang...
09/10/2025

[香港在AI教育方面居前列!理大下學年起推AI語言必修科]

人工智能(AI)發展迅速,亦正顛覆高等教育界,香港理工大學副校長曹建農表示,自2026至2027學年起,理大將推出與AI相關的全新必修科目“AI as a Tool for Language Learning”。此外,理大亦正考慮為教師提供系統性的AI培訓課程。

曹建農近日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自2026至2027學年起,理大將實行新的語文教育框架,推出一門新的必修科目“AI as a Tool for Language Learning”。課程中,教師會向學生傳授如何運用AI工具提升語言能力,涵蓋口語、寫作、工作面試技巧及溝通能力等內容。

據悉,為確保學生符合要求,理大將新增一項名為“AI-powered”的考試,擬設5個等級,學生須取得第3級及格成績才能畢業。不過,學生可在大學期間無限次應考,成績單將標示學生取得的最高等級,以鼓勵他們爭取更好成績。

曹建農強調,調整的核心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讓他們憑藉AI工具持續提升語言水平。

據了解,理大現時提供了多款免費AI程式供全校師生使用,包括ChatGPT、豆包、DeepSeek及Llama等,大學未來希望建立一個整合所有工具的平台,亦計劃逐步拓展AI在校園的應用場景,除已確定的AI情緒管理諮詢外,還將推出“AI辯論”(AI Debate)功能,進一步豐富學生的學習與發展體驗。

理大已成立了“高等教育研究和發展院”(IHERD),推動全校的教育轉型。院內的“Educational Development Centre”現時會舉辦與AI相關的工作坊,供教師自願參與,理大亦正考慮開發一個系統化的AI教師培訓課程。

“AI能強大到什麽樣的程度,我們是不可以想像的!”曹建農認為,未來AI或會代替人類進行研究。因此,學校必須不斷與時俱進,以應對相關挑戰。

曹建農也提到,理大在推動AI教育轉型過程中,積極借鑒海內外高校的成功經驗。除已參考西安交通大學的做法外,還將訪問浙江大學、復旦大學等內地高校;亦計劃邀請已在教育領域廣泛應用AI技術的芬蘭院校加入“諮詢團隊”。

事實上,香港在AI教育方面一直走在前列。早在2023年,香港教育大學就宣布開展第三階段AI素養課程,免費面向中小學教師、家長及中小企行政人員,提供學習運用AI生成工具的機會;為應對“AI海嘯”,香港大學去年亦已開設了計算與數據科學學院,並要求2025學年入學的本科生都要學習AI課程,無論是工程系還是藝術系。港大也正在建設國際創新中心,聚焦AI、能源、健康、物理科學。

此外,香港教育局已在中小學推出初中人工智能課程單元和高小增潤編程教育課程單元,從小培養學生對人工智能的認知及應用。香港特區政府的目標是到2025年,95%的中小學實現AI課程全覆蓋。

來源:香港新聞網

[逾250位代表響應!香港教育界攜手推動愛國主義教育扎根校園]為積極配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的實施,並響應香港特區政府2025年《施政報告》推動愛國主義教育的部署,九龍地域校長聯會於10月4日下午假耀中國際學校演奏廳舉行“抗戰勝...
08/10/2025

[逾250位代表響應!香港教育界攜手推動愛國主義教育扎根校園]

為積極配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的實施,並響應香港特區政府2025年《施政報告》推動愛國主義教育的部署,九龍地域校長聯會於10月4日下午假耀中國際學校演奏廳舉行“抗戰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暨“愛國主義教育協作夥伴計劃”啟動禮。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擔任是次計劃支持機構,南京大學擔任學術指導單位,共118間九龍區中小幼學校參與。超過250多位嘉賓、校長及教師出席啟動禮,共同見證愛國主義教育在香港學界的深入開展。

凝聚力量共建愛國教育平台

啟動禮邀請到教育局局長蔡若蓮、中聯辦九龍工作部副部長郭長勇擔任主禮嘉賓。九龍地域校長聯會主席郭文坤在歡迎辭中表示,聯會自2002年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促進學校間的協作與發展。他強調,今年適逢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聯會特別以此為年度主題,推動一系列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包括專題講座及圖片巡展,讓師生深入認識民族抗爭的歷史,傳承家國情懷。

郭文坤指出,愛國主義教育是一項需要耐心與堅守的事業,今天的啟動禮只是一個開始。未來將在教育局的支持下,持續連結各方資源,為校長和教師提供更有“深度”的專業發展資源,為學生和家長帶來更有“溫度”的學習體驗,讓“愛祖國、愛香港”的種子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

學習抗戰歷史傳承愛國精神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在致辭中強調歷史教育的重要性,她表示:“學習抗戰歷史,傳承堅毅不屈的頑強意志,提振民族精神,是推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一環。教育局非常重視歷史教育,希望年輕一代學好歷史,樹立正確的國家觀念,培養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感、責任感和歸屬感,傳承愛國基因。期望學界繼續與我們攜手同心,以立德樹人為宗旨,培育學生成為愛國愛港的社會棟樑。”

專題講座與啟動儀式點燃愛國熱情

啟動禮首項活動為愛國主義教育專題講座,主題為“銘記抗戰偉績、共啟愛國新篇”,由香港政策研究所創辦人葉國華教授主講,深入闡述抗戰歷史與愛國精神的當代意義。隨後舉行“愛國主義教育協作夥伴計劃”啟動禮,共有118間學校獲授予協作夥伴牌匾,象徵學界齊心推動愛國主義教育的決心。

協作夥伴計劃共建資源共享平台

據介紹,“愛國主義教育協作夥伴計劃”旨在凝聚學界力量,透過專業發展支援、學生活動資訊、資源共享平台及團隊共建共贏四大範疇,深化愛國主義教育的實效性與覆蓋面。參與學校將獲發牌匾,並優先獲取各類愛國主義教育資源與培訓機會。

九龍地域校長聯會表示,將持續與教育局及各界夥伴緊密合作,推動愛國主義教育走得更遠、更穩,為培育具家國情懷的新一代貢獻力量。

[中國外儲規模升至33387億美元 創逾九年新高]10月7日,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末,中國外匯儲備規模達33387億美元,較8月末上升165億美元,增幅0.5%,連續兩個月站上3.3萬億美元,創下2015年12月以來...
08/10/2025

[中國外儲規模升至33387億美元 創逾九年新高]

10月7日,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末,中國外匯儲備規模達33387億美元,較8月末上升165億美元,增幅0.5%,連續兩個月站上3.3萬億美元,創下2015年12月以來新高。

國家外匯局指出,9月全球金融資產價格總體上漲,美元指數小幅震蕩,叠加匯率折算和資產價格變動等因素,推動外儲規模上升。同時,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為外儲穩定提供堅實支撐。

專家分析,美聯儲重啟降息向全球釋放流動性,帶動全球股市和債市“雙強”。9月,美國標普500指數上漲3.5%,日經225指數漲5.4%,歐洲斯托克指數漲1.2%,以美元計價的全球債券指數亦上漲0.7%,對中國外儲形成正向估值效應。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指出,金融資產價格回升是外儲增長主因。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市場對美聯儲降息預期已充分定價,美元指數9月基本持平,匯率折算影響中性,資產價格成為主導因素。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認為,外儲創新高反映中國應對外部衝擊的能力持續增強。

與此同時,中國人民銀行連續第11個月增持黃金儲備。截至9月末,中國黃金儲備達7406萬盎司,環比增加4萬盎司。9月倫敦現貨黃金價格上漲11.6%,創2009年12月以來最大單月漲幅。

專家指出,在地緣政治風險上升、國際環境複雜多變背景下,優化儲備資產結構尤為重要。王青表示,央行持續增持黃金釋放出推進國際儲備多元化、提升抗風險能力的明確信號。展望未來,隨著金融市場開放深化、人民幣資產吸引力增強,叠加經濟基本面支撐,中國外匯儲備和黃金儲備有望繼續保持穩定增長態勢。

[李家超:“共創明Teen”計劃冀改變基層年輕人人生軌跡]住在深水埗劏房熱愛小提琴演奏的基層少年李同學,經香港特區政府推進的“共創明Teen”計劃,憑藉啟動資金和獎學金堅持音樂夢想,先後參與國際交流、全國政協演出,用琴弦奏出逆襲人生。李家超...
06/10/2025

[李家超:“共創明Teen”計劃冀改變基層年輕人人生軌跡]

住在深水埗劏房熱愛小提琴演奏的基層少年李同學,經香港特區政府推進的“共創明Teen”計劃,憑藉啟動資金和獎學金堅持音樂夢想,先後參與國際交流、全國政協演出,用琴弦奏出逆襲人生。李家超今(5日)社交平台發文表示,期望繼續透過多管齊下的精準扶貧措施,改變更多基層年輕人的人生軌跡,帶來更多力爭上游的希望,讓一個有夢想的青少年發揮所長。
李家超回憶2022年上任首月到深水埗區探訪來自基層“劏房”家庭的李同學,當時他在家中為李家超們演奏小提琴,並向李家超談及他的小提琴夢。時隔三年,再見到李同學時,他已是在國慶文藝晚會中,踏上了紅館舞台,與著名小提琴家姚玨和香港弦樂團同台演出,演奏跨界作品《粵劇幻想曲》,令李家超非常驚喜。

圖源:李家超FaceBook。
李家超於當晚活動結束後,特意與李同學見面敘舊。李同學是第一期“共創明『Teen』”計劃的學員,今年升讀中五,當年他因為參加了計劃並透過其提供的啟動資金及獎學金,進修小提琴技藝,並一直堅持到底,他覺得演奏小提琴令他更有自信。這數年來,他不僅參與了姚玨老師發起的賽馬會音樂能量計劃,成為亞洲青年弦樂團團員,還於去年全國政協新年茶話會演出,又曾赴澳洲交流表演。看到李同學三年前種下夢想的種子,並不斷以努力灌溉,結成今天的“果”,李家超實在替他感到高興,並勉勵他繼續努力,踏上更高的舞台,綻放更耀眼的光芒。
李家超表示,改善民生是他施政的最終目標。李同學就是“共創明『Teen』”計劃的成功例證,讓一個有夢想的青少年發揮所長,最終成功踏上紅館舞台。
李家超在今年《施政報告》提出,通過香港賽馬會的1,000萬元撥款,豐富“共創明『Teen』校友會”活動,為青少年提供融合香港潮流文化及中華傳統藝術的培訓和體驗。期望繼續透過多管齊下的精準扶貧措施,改變更多基層年輕人的人生軌跡,帶來更多力爭上游的希望。

[大坑舞火龍明起舉行 邀非華裔學子參與傳承中國文化]今年中秋的大坑舞火龍,於本月5日至本月7日一連3日舉行。今年新增特別環節,安排一批非華裔小學生參與中國文化表演。大坑火龍總指揮張國豪4日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目的是希望這些小朋友更理解中國文...
06/10/2025

[大坑舞火龍明起舉行 邀非華裔學子參與傳承中國文化]

今年中秋的大坑舞火龍,於本月5日至本月7日一連3日舉行。今年新增特別環節,安排一批非華裔小學生參與中國文化表演。大坑火龍總指揮張國豪4日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目的是希望這些小朋友更理解中國文化,並推廣到海外,有助宣傳效果。

張國豪指出,如果天文台改發8號風球,紅色暴雨或黑色暴雨警告信號,就會取消活動,但他相信即使風暴,都不會連續影響3天的活動。

每年中秋節,大坑街頭都因舞火龍而熱鬧非凡。這項傳統可追溯至19世紀,當時居民以插滿線香的火龍驅趕疫症。時至今日,由300多位健兒引領一條點滿過萬支長壽線香,全長67米的火龍,以及由小朋友舞動的LED小火龍,會穿梭大坑的大街小巷,祈求合境平安。這份團結精神一直傳承,吸引眾多市民和遊客慕名前來觀賞,一睹這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體驗珍貴的香港傳統。

[大灣區“三街拍住上,越食月好味——2025深港澳步行街中秋美食薈”舉行]香港廟街、深圳東門老街、澳門官也街,作為大灣區極具代表性的商業與文化地標,不僅承載着嶺南文化與粵港飲食特色,也融匯了中葡交流的深厚底蘊。值此中秋佳節,在油尖旺民政事務...
03/10/2025

[大灣區“三街拍住上,越食月好味——2025深港澳步行街中秋美食薈”舉行]

香港廟街、深圳東門老街、澳門官也街,作為大灣區極具代表性的商業與文化地標,不僅承載着嶺南文化與粵港飲食特色,也融匯了中葡交流的深厚底蘊。值此中秋佳節,在油尖旺民政事務處的大力支持下,油尖旺東分區委員會、油尖旺南分區委員會、油麻地廟街販商商會,聯同深圳羅湖東門商會、澳門離島工商業聯合會攜手舉辦,以“三街拍住上,越食月好味”為主題,通過美食、 民俗、藝術等多元形式,強化三地文化同源性,促進大灣區文化協同發展,帶動三地文旅、媒體等領域的簽約合作和旅遊消費增長,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 “深港澳步行街中秋美食薈”文化交流 IP 品牌,期望透過以美食、民俗、藝術等多元形式,推動大灣區文化旅遊的交流與發展。

活動啟動禮27日在三地同步舉行,今次廟街的香港更特別引人“B. Duck在廟街”作為亮點,將傳統中國文化元素與潮流IP創意融合。大家既能欣賞充滿中華文化特色的牌坊,也能與繽紛可愛的小黃鴨打卡互動。

在深圳主會場,深港澳三地將舉辦文商旅合作儀式,包括油尖旺東分區余煥懷主席、油尖旺楊子熙及潘景和區議員為港方代表。三街文旅活動冀進一步推動三地在文化、旅遊、商業領域的深度融合,為灣區文商旅發展注入新活力。屆時,深港澳三地文旅還將聯動推出多條旅遊打卡路線,推廣嶺南文化,品港式味道,尋中葡風情,一站式介紹本地人推介的遊玩攻略,助遊客輕鬆玩轉三地。

配合活動的啟動,“暢遊深港澳通行證”微信小程式也正式上線,市民遊客只需登錄小程式,就能領取深港澳三地數百家參與商家的專屬優惠券,真正實現“抵食又慳錢”,讓美食與遊玩更具性價比。現場三地直播的線上“雲逛”同步開啟,三地主播將帶領線上觀眾沉浸式走進活動現場,近距離“逛”遍不同攤位的特色美食,還會邀請攤主與彈幕即時互動,介紹店鋪的特色美食與發展歷史,分享三條老街背後鮮為人知的有趣故事,讓大家足不出戶也能感受三地活動的熱鬧氛圍。

[香港雙軌並進:國際法律樞紐與AI治理新範式同步升級]香港正以法律與科技的雙引擎驅動城市再發展。香港律政司司長林定國資深大律師昨(2日)在立法會司法及法律事務委員會會議上,就《行政長官2025年施政報告》有關律政司的政策措施向司法及法律事務...
03/10/2025

[香港雙軌並進:國際法律樞紐與AI治理新範式同步升級]

香港正以法律與科技的雙引擎驅動城市再發展。香港律政司司長林定國資深大律師昨(2日)在立法會司法及法律事務委員會會議上,就《行政長官2025年施政報告》有關律政司的政策措施向司法及法律事務委員會作出簡報,隨著國際調解院總部即將開幕,香港國際法律事務大樓的籌建進一步鞏固其全球爭議解決中心地位,與此同時,跨部門AI法律檢視工作組的成立,標誌著香港在科技治理領域邁出關鍵一步。

林定國在發言中透露,國際調解院總部工程已於今年年中完工,預期總部可於明年年初或之前開幕。律政司會繼續支援成立調解院的最後準備工作,配合調解院開幕在即,積極推廣國際調解並舉辦以國際調解為核心的活動,包括在旗艦活動調解周舉辦國際調解高峰會。接下來,律政司會著手籌備在調解院總部旁興建香港國際法律事務大樓,作為香港國際法律樞紐的地標,匯聚香港國際法律人才培訓學院總部和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機構、國際法律會議設施、國際法律事務研究和仲裁、調解設施等。

他表示,律政司會繼續鞏固香港的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以強化香港作為國際法律樞紐及“調解之都”的地位。

林定國說,律政司一直致力推廣調解文化,將會在諮詢業界後,在今年年底前落實強化規範香港調解專業的認證和紀律事宜制度的建議措施,以及在明年內推進相關立法工作。在社區層面,我們會持續推動社區調解先導計劃及體育爭議解決先導計劃,以進一步鼓勵社會各界更積極使用調解服務。

他強調,香港的仲裁製度成熟、完善,並享負盛名。在倫敦大學瑪麗皇后學院進行的二○二五年國際仲裁調查中,香港獲評為與新加坡並列的全球第二最受歡迎仲裁地,充分展現香港長期保持國際首選仲裁地的領先地位。為持續優化香港的仲裁法律框架,律政司會在明年或之前成立工作小組檢視《仲裁條例》及研究是否需要作出修訂,以確保香港仲裁的法律框架走在國際發展的最前線。

對於推動人工智能(AI)和數據科學產業發展,林定國表示,本屆政府以“有為政府”更好結合“高效市場”的施政理念,透過各種優化措施,促進產業結構轉型,一方面鞏固金融、法律等傳統優勢產業,另一方面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包括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等,以創造更多優質就業機會,增加人員收入,提升經濟效益。

香港現時並無特定法例規範AI的研發和使用。雖然香港的法律在不同範疇保障了個人、企業和其他不同團體組織的合法權益,但在推動科技不斷發展之餘,也需要注意和管理潛在的風險。鑑於AI日益獲廣泛應用,政府有需要檢視相關的法律配套,讓政府在積極推動創科發展以提升香港競爭力和鞏固領先地位的同時,亦能保障社會不同持份者的合法權益。就此,我們會成立跨部門工作小組,協調負責的政策局檢視更廣泛應用AI所需的法律配套。

林定國表示,為繼續發揮香港在“一國兩制”下內聯外通的得天獨厚優勢,做好“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角色,全面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律政司會繼續強化粵港澳大灣區內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的規則銜接和機制對接,包括持續推動三地訂立大灣區仲裁員名冊,並設立大灣區商事調解及仲裁平台,透過更積極主動參與大灣區建設,深化交往合作。

Address

Unit 10A,22/F, Skyline Tower,39 Wang Kwong Road, Kowloon Bay, Kowloon
Hong Kong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One TV Media Global Ltd 亞太第一衛視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Business

Send a message to One TV Media Global Ltd 亞太第一衛視: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