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紙

美紙 Breathe art, make piece.
美,由紙起。

【DESIGN】用花瓣拼湊的70年代煙灰缸復古的東西總帶著一種獨特的氛圍,將停留在屬於那個年代的時間重新帶到今天。成立於2021年的韓國復古小店Midnight Service,以「odds and ends」為宗旨在世界各地搜羅古舊小物,...
16/08/2025

【DESIGN】用花瓣拼湊的70年代煙灰缸

復古的東西總帶著一種獨特的氛圍,將停留在屬於那個年代的時間重新帶到今天。成立於2021年的韓國復古小店Midnight Service,以「odds and ends」為宗旨在世界各地搜羅古舊小物,如70年代的意大利床頭燈、80年代的日本計數機、80年意大利膠紙座、美國小孩的舊照等,有些物品經過小店改造後更成為了潮流小品,為家中平凡的角落增添不少時尚氣息。

在各式各樣的復古小物中,這個於70年代於意大利製作的金屬煙灰缸卻帶來不一樣的浪漫。用上堅固又厚重的材料製作出五塊金屬花瓣,繼而拼湊起來成為了一個優雅又獨特的煙灰缸,可以一塊一塊摘下來使用,雖然有點麻煩,還帶有使用過的痕跡,但卻無損這個浪漫的設計。

然而店主認為只是作為煙灰缸有點可惜,推薦可以作為香薰座,或是放置頸鏈、耳環、戒指等小飾物的碟子,為家中的小角落添上浪漫感,很有收藏價值。雖然現在該煙灰缸已經售出了,但Midnight Service仍有很多有趣的小物,等待客人去發掘。

Midnight Service
IG .shop
網址:https://midnightservice.shop/

------------------------------
Follow us on:
www.instagram.com/artandpiecehk
#美紙 #旅行 #旅遊 #旅行 #展覽 #藝術 #文化空間 #文化藝術 #時裝飾物

【EXHIBITION】 首度全面展示創作歷程 金政基回顧展《金政基:無盡線條之旅》韓國藝術家金政基生於1975年、逝於2022年。2001年金政基正式以漫畫家身份出道。他曾為多本雜誌撰稿,並在 Naver 連載網絡漫畫《TLT》。自201...
15/08/2025

【EXHIBITION】 首度全面展示創作歷程 金政基回顧展《金政基:無盡線條之旅》

韓國藝術家金政基生於1975年、逝於2022年。2001年金政基正式以漫畫家身份出道。他曾為多本雜誌撰稿,並在 Naver 連載網絡漫畫《TLT》。自2011年於富川國際漫畫節開始,他通過現場繪畫表演的形式,在大型畫布上創作巨幅插畫作品,從而吸引大眾目光。後來一次來自法國的邀請,更令金政基的名聲遠傳到國際畫壇,在2011年他開始在現場畫作品,他穿梭於各大海外展覽及活動,即席揮毫。

「他往往站在一片白色畫布前一籌莫展,問我這次該畫甚麼好,又別過頭來,去詢問現場觀眾該畫甚麼好。他會依照觀眾的要求把各種東西畫上去,並在這過程中發現自己想要畫甚麼。」策展人金鉉辰館長是金政基生前的好友、伯樂、合作伙伴,亦是金政基美術館的主理人之一。金政基生前曾在訪問打趣,指金館長的最終目標是把他送到月球上去畫,令全世界的人都可以看到他的創作。

到達月球前,近近地先來一次香港。

香港藝術中心獲金政基美術館、Superani Studio 及金政基老師家人的支持,特別策劃《金政基:無盡線條之旅》,回顧這位韓國傳奇漫畫及插畫藝術家,從早期創作到國際現場繪圖表演的精彩歷程。由即日起至8月31日期間,藝術中心包氏畫廊展出金政基二百件珍貴展品,居中囊括漫畫、插畫、素描原稿及跨界合作項目等,是全球首個全面回顧金政基創作歷程的展覽。

金政基的創作生涯以零草稿及即興創作聞名,因此甫進展覽,便見到其多幅大型即興畫作,大部分都是出席海外展覽及活動時即席創作的作品。當中2.5米闊、1.4米高的作品《聖馬可廣場的群像》是首度公開展出,是金政基2017年完成的作品。在比利時一場活動中,他現場手繪威尼斯聖馬可廣場的景致,運用非凡想像力為廣場上眾多人物重新賦予生命。

另一幅名為《母親》畫於法國,金政基在畫中描繪了生命誕生的程,繪上一眾無眼球的天使為肉體縫縫補補的場面,耐人尋味。此外獨有一幅在其韓國的工作室創作,於疫情期間繪畫,作品名為《絕不放棄》。畫中描繪了一場「戰爭」中各種不會放棄的人的故事。

難能可貴的是,金政基各種不具名、隨心塗鴉的作品亦有展出。據金館展表示,金政基早尤其年喜愛軍人及汽車機械的題材。「他留有軍人平頭裝,但憑引擎便能認出汽車款式,他始終不擅長使用智能手機。」金館長笑言,又指著其中幾幅「犯罪嫌疑人」的畫作指:「這幾幅畫作大概最能表達金政基是怎樣的人,他生前常常隨手畫出這樣速寫,讓我去猜這幾個人到底誰是兇手。」

同場亦有多幅金政基不同時期的漫畫原稿,包括早期短篇故事《Funny Funny》及《AWalk》、首部連載網路漫畫《TLT》、於法國推出並奠定其國際藝術地位的漫畫《SpyGames2》等,揭示金氏對於漫畫敍事的探索與實驗。擔任美術導師期間所留下的教學作品,展現其為人師表的風範。而他旅居馬來西亞檳城時期所孕育的作品更是難得全面整合展出,從這些作品當中可以見到馬來西亞各種風土人情以及文化面貌。

除了繪畫馬來西亞,金政基亦畫香港。金館長表示,在舊年代,不少韓國男性都以李小龍作為偶像,而金政基也不例外。因此,在其不同畫作中亦出現過香港的場景。例如他與法國作家 Jean-David Morvan 合作創作了兩部具代表性的作品——第一部作品《SPYGAME 1》於2014年由法國出版社 Glenat 出版。然而,由於行程繁忙,《SPYGAME2》未能緊接推出。直至2020年,他於 YouTube 節目「LIVE Comics」中重新開始創作,但最終仍未完成。該作品以香港為背景,講述各國間諜如同參加奧運會般展開較量。

金政基回顧展
《金政基:無盡線條之旅》
日期:即日起至8月31日
地回:香港藝術中心4樓至5樓包氏畫廊
______________________
Follow us on Instagram
http://instagram.com/artandpiecehk
#美紙 #金政基 #김정기 #香港藝術中心 #金政基無盡線條之旅

【DESIGN】「HKDI年度盛事」開放中,期待你的參與!一覽香港年輕設計師以創意設計探索未來 全文:https://artandpiece.com/852/hkdi-emerging-design-talents-2025/如果你有創意、...
15/08/2025

【DESIGN】「HKDI年度盛事」開放中,期待你的參與!一覽香港年輕設計師以創意設計探索未來
全文:https://artandpiece.com/852/hkdi-emerging-design-talents-2025/

如果你有創意、喜歡觀察、溝通和協作,再加上適當的專業培訓,你都可以成為設計師!

每年香港知專設計學院(HKDI)年度創意盛事,都會展出一眾學生及應屆畢業生的設計作品,今年毫不例外,「2025香港知專設計學院年度設計展」由即日起至9月21日舉辦,展出超過四百多項來自建築、室內及產品設計、傳意設計、數碼媒體和時裝及形象設計不同學系的傑出成果及參與項目。

想了解更多香港設計業的發展,以及有意成為設計師的你,就要來到HKDI參與「2025香港知專設計學院年度設計展」,感受一下設計新血的無限創意!

​「2025香港知專設計學院年度設計展」
日期:即日起至9月21日
時間:上午10時至晚上8時
地址:香港知專設計學院(HKDI) - 新界將軍澳景嶺路3號 (港鐵調景嶺站A2出口)
網站:https://hkdi.edu.hk/EDT2025/
費用:免費入場參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ollow us on:
www.instagram.com/artandpiecehk

#美紙 #香港知專設計學院 #2025香港知專設計學院年度設計展 #荔園 #獅韻潮承 HKDI - Hong Kong Design Institute

【EXHIBITION】美國現代抽象畫大師 Mark Bradford  亞洲最大型韓國個展美國現代抽象畫大師Mark Bradford常在作品中探討各種社會議題,他不僅在作品中體現了自己在洛杉磯的成長經歷,同時也反映了非裔美國人的現實生活...
15/08/2025

【EXHIBITION】美國現代抽象畫大師 Mark Bradford 亞洲最大型韓國個展

美國現代抽象畫大師Mark Bradford常在作品中探討各種社會議題,他不僅在作品中體現了自己在洛杉磯的成長經歷,同時也反映了非裔美國人的現實生活,透過作品探討種族、性別和不平等現狀。而他獨特的抽象作品取材自現成的物品、海報和剪報等日常材料,其中許多都來自他的家鄉。

Mark Bradford最近於韓國首爾愛茉莉太平洋美術館舉行最新的展覽《Mark Bradford: Keep Walking》,今次展示的作品中描繪了旅程與德國漢堡火車站,強烈的對比貫穿了整個Mark Bradford的創作歷程,而這個展覽也是他在亞洲最大型的個展。此次展覽除了可以看到Mark Bradford 20多年的藝術世界外,其中一大重點是巨大的懸掛雕塑《Spoiled Foot》、多媒體裝置《Pinocchio Is On Fire》(2010/2015),以及專為本次展覽製作的可行走、約600平方米的大型裝置作品《Float》(2019/2024)。

《Float》將上百塊撕裂的帆布、紙張和繩子拼接在一起,佈滿展廳的地面,擺脫了將作品掛在牆上的傳統方式,讓觀眾可以親身走上去感受作品,以橫向、觸覺的方式為觀衆帶來全新的體驗,感受不一樣的藝術體驗,喚醒人們的心靈和感官刺激。

《Mark Bradford:Keep Walking》
地點:韓國首爾龍山區漢江大路100號愛茉莉太平洋美術館
展覽日期:即日至2026年1月25日
時間:10:00 - 18:00(星期一休息)
電話號碼: 02-6040-2345

------------------------------
Follow us on:
www.instagram.com/artandpiecehk
#美紙 #韓國旅行 #韓國旅遊 #首爾旅行 #首爾旅遊 #韓國展覽 #韓國藝術 #韓國文化空間 #韓國文化藝術

【MUSIC】爵士樂Omakase!雷柏熹港澳小巡演全文:https://artandpiece.com/852/patrick-lui-tour-2025/作為陳奕迅「Fears and Dreams」世界巡迴演唱會琴手,雷柏熹(Patr...
14/08/2025

【MUSIC】爵士樂Omakase!雷柏熹港澳小巡演
全文:https://artandpiece.com/852/patrick-lui-tour-2025/

作為陳奕迅「Fears and Dreams」世界巡迴演唱會琴手,雷柏熹(Patrick Lui)隨隊三年,從亞洲跑到歐洲北美大洋洲,剛以澳門為終站,但大忙人停不了,他不僅沒有休息一頭半個月,緊接而來又舉辦港澳爵士小巡演,流行模式與爵士模式零秒切換,遊戲人間,遊刃有餘,「玩自己喜歡的音樂,輕鬆!」

在流行樂界與爵士樂界都吃得開的雷柏熹,深諳玩音樂如煮食的道理。作為流行曲樂手,首先要滿足Artist和Band Leader,如果不夠運,要全盤跟足食譜來煮,沒有發揮空間,「但(音樂總監)Jerald本來就喜歡Jazz,他跟Eason都很信任我,而且真的很厲害,我無論怎樣發揮,他們都接得住,『煮甚麼』都覺得好吃,而且懂得欣賞,『吃』得出哪裏好。」

至於個人演出,他就是Artist,煮的是私房菜、Omakase,哪些食材時令當造新鮮好吃,手到拿來,即興入饌,煮出來的,除了是自己最滿意的味道,還有濃郁的個人風味,「看看大家又覺得怎樣?」即興使然,場場演出不盡相同,充滿驚喜。

既然是「私房菜」,這次爵士小巡演場地,從澳門的bookand MACAU,到香港的CODA·Jazz Kissa爵士喫茶、翻騰三周半Fountain de Chopin、Wontonmeen、Lost Stars Livehouse Bar & Eatery、留白Lau Bak Livehouse,各具特色,而且都是小型場地,「這次演出,有小提琴、低音大提琴等樂器,近距離聽到這些樂器的原音,更原汁原味。」他希望,讓觀眾聽到最Acoustic的音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ollow us on:
www.instagram.com/artandpiecehk

#美紙 #雷柏熹

【DESIGN】英國Kew Gardens全新蜜蜂酒店蜜蜂在大自然擔任非常重要的角色,隨著蜜蜂數量下降,為蜜蜂提供生存空間變得愈來愈重要。藝術家Kristina Pulejkova最近就在英國Kew Gardens野生植物園Wakehurs...
14/08/2025

【DESIGN】英國Kew Gardens全新蜜蜂酒店

蜜蜂在大自然擔任非常重要的角色,隨著蜜蜂數量下降,為蜜蜂提供生存空間變得愈來愈重要。藝術家Kristina Pulejkova最近就在英國Kew Gardens野生植物園Wakehurst展示了四件功能性雕塑,命名為授粉者旅館,講述種子的隱秘故事,並為夏季高溫中的蜜蜂提供庇護所。

這項裝置藝術融合可持續性、生態科學和數碼技術,包含四件木製雕塑,設計不僅作為藝術品,還作為蜜蜂在環境挑戰時期的庇護旅館。設計靈感源自Kew Gardens的千年種子銀行,它是全球最大的地下種子銀行和野生植物物種保育資源。雕塑採用未經處理的海洋合板和雪松製作,這些材料具備環境相容性及天然抗真菌和芳香的特性,特別對蜜蜂友好。授粉者旅館的設計基於科學依據,旅館入口根據蜜蜂偏好而設計,顏色針對蜜蜂視覺光譜,設計使研究人員能收集旅館中殞留的花粉,促進研究哪些物種被特定樹種吸引。

四件雕塑融入擴增實境(AR),可通過應用程式進行探訪,使用程式掃描時會展示千年種子銀行中特定種子的教育故事,強調其在氣候保護、生物多樣性和全球糧食安全方面的角色。通過將授粉者旅館融入景觀並結合科學研究,項目為保育工作提供庇護所,促進生物多樣性,並作為研究蜜蜂與植物和環境互動的活實驗室。「種子故事」於即日至9月14日在Kew Gardens野生植物園Wakehurst展出,詳情可於官網www.kew.org查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ollow us on:
www.instagram.com/artandpiecehk
#美紙

【EXHIBITION】FutureTense Exhibition 3rd Edition 展覽 重新定義安全、身份與韌性FutureTense 致力於促進媒體藝術領域內的合作與知識交流。自 2019 年成立以來,一直以非營利性平台的身份...
13/08/2025

【EXHIBITION】FutureTense Exhibition 3rd Edition 展覽 重新定義安全、身份與韌性

FutureTense 致力於促進媒體藝術領域內的合作與知識交流。自 2019 年成立以來,一直以非營利性平台的身份,致力於將藝術、設計和科技帶給大眾。旗下項目「Future Tense Awards」,是一項面向亞洲及全球新銳創意人才的新媒體藝術比賽,目前已經舉辦到第三屆比賽。

第三屆比賽以「定義安全」為題,共收到超過170份來自亞洲各地30歲以下的年輕媒體藝術家的投稿。作品經國際專家評審團於「媒體藝術」及「數碼藝術」兩大範疇嚴選後,將於8月15日至24日於
太古坊ArtisTree籌辦「FutureTense Exhibition 3rd Edition」展覽,重點呈現「大獎得主」、「優異獎」及公眾票選「網絡人氣獎」的獲獎作品。在藝發局及場地夥伴ArtisTree的支持下,展覽將以更大規模及免費入場形式呈獻,讓香港及亞洲年輕藝術家的聲音躍上國際舞台。

本屆展覽以「定義安全」為主題,探討數碼時代下的安全、身份與韌性。如兩位數碼藝術獎得主Jenn LEUNG與Hantao LI——前者透過Nicki Minaj與Elon Musk的數位化身,作品質疑人腦與機器交互技術,探討科技中的身心二元困境;後者則以透過科幻動畫融合了對未來農業的烏托邦與反烏托邦願景,挑戰人工與自然之間的界限。觀眾將透過數碼敘事與互動裝置,重新思考「安全」的邊界。每位得獎藝術家將於ArtisTree展出作品及現身分享創作心得,與觀眾面對面交流。

展覽期間更設兩場特別對談,包括評審團座談會及得獎藝術家對話,皆由知名策展人兼製作人范可琪擔任主持,聯同三位國際知名評審及本屆得獎者繞展覽主題進行深度討論。兩場對談會及導賞團已接受報名,名額先到先得,有興趣可登上eventbrite網站登記。

「FutureTense Exhibition 3rd Edition」
日期:8月15日 (五) 至8月24日 (日)
時間:中午12時至晚上8時 (一至五)
上午11時至晚上8時(六至日)
地點:鰂魚涌英皇道979號太古坊康橋大廈1/F ArtisTree
免費入場

「FutureTense Talk #1:與評審對話」
日期:8月14日 (四)
時間:晚上 6時30分至 7時30分
主持:范可琪 (策展人、製作人、藝術節策劃人及教育工作者)
嘉賓:
Keith Lam / 林欣傑(香港藝術家)
Phoebe Hui / 許方華(香港藝術家)
Ziyang Wu /武子楊(中國大陸藝術家及策

「FutureTense Talk #2:得獎背後」
日期:8月16日 (六)
時間:下午3時至4時
主持:范可琪 (策展人、製作人、藝術節策劃人及教育工作者)
嘉賓:Yerin DOH、Jenn LEUNG、CodeSurfing、Hsin Yu CHANG 和 Simple Noodle Ar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ollow us on: www.instagram.com/artandpiecehk
#美紙

【TRAVEL】 Lucy Sparrow毛氈再造  超治癒倫敦炸魚薯條店 如果你是Jellycat的粉絲,肯定會為這場以毛氈藝術為主題的展覽感到雀躍。位於倫敦的Lyndsey Ingram Gallery,最近展出Lucy Sparrow...
12/08/2025

【TRAVEL】 Lucy Sparrow毛氈再造 超治癒倫敦炸魚薯條店

如果你是Jellycat的粉絲,肯定會為這場以毛氈藝術為主題的展覽感到雀躍。位於倫敦的Lyndsey Ingram Gallery,最近展出Lucy Sparrow最新的沉浸式作品《Bourdon Street Chippy》,將畫廊空間化身成英國人最愛的炸魚薯條店,用65,000件手工毛氈作品重塑地道經典味道。

英國裝置藝術家Lucy Sparrow以獨樹一格的毛氈藝術聞名,專注於還原日常空間,包括角落士多、超市、藥房、情趣用品店等等。她的作品充滿趣味地還原現實世界中的每一個細節,並透過手縫工藝展現出親切感和幽默,讓觀眾由衷地感受藝術和生活的柔韌連結。

Lucy藉著本次展覽全方位重現本地炸魚薯條店的經典格局。空間內的所有物件都是由毛氈打造,包括厚切的炸魚、金黃的薯條、大大粒的青豆,以至茄汁、沙律醬、芥辣等醬料,每一件均帶有手縫的眼睛和微笑,全部都可以被仔細觸摸。其中最受注目的是可愛的薯條家族,Lucy合共為它們製作出15種形狀和5種顏色,以還原現實中的情景。

牆上還掛有許多具有「簽名」的英國名人肖像,包括Michael Caine、Tracey Emin、George Michael等等,暗示他們都是本店的常客。

藝術家自述:「我的創作與食物關係密不可分。這不單是懷舊,更是療癒。」今次展覽正是Lucy用手工和心意將情緒化作療癒和分享的力量,當中每一個視覺細節,都是Lucy與助手歷時八個月以人手逐件縫製。每位入場觀眾均像置身於熟悉的takeaway店,能直接在櫃檯點餐,甚至選購喜歡的毛氈作品,把這份藝術記憶永久收藏。

正當英國高街的飲食文化正在城市發展中漸漸消失,Lucy嘗試藉著這個虛構的平民空間,對今日的倫敦作重新想象。展覽場地位於高端的Mayfair區,與英國傳統的高街氣氛產生強烈對比,也使觀眾對藝術的「階級」和「價值」產生反思。

《Bourdon Street Chippy》展期至2025年9月14日,Lucy會常駐現場,與訪客交流,共同編寫出每一個具有溫度的懷舊故事。

《Bourdon Street Chippy》
展期:即日至9月14日
地點:Lyndsey Ingram Gallery, 20 Bourdon Street, Mayfair, W1K 3PJ Londo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ollow us on:
www.instagram.com/artandpiecehk�
#美紙 #倫敦 #炸魚薯條店 #毛氈藝術

【EXHIBITION】以日常作道場 香港書法藝術家陳靄凝個展繼2023年在香港舉辦個人首展《凝神靜慮》後,本地書法新銳陳靄凝於8月再下一城,在中環NO IDEA GALLERY舉辦個展,展出多項新作,也為她本人書道修行作一個階段性總結。意...
11/08/2025

【EXHIBITION】以日常作道場 香港書法藝術家陳靄凝個展

繼2023年在香港舉辦個人首展《凝神靜慮》後,本地書法新銳陳靄凝於8月再下一城,在中環NO IDEA GALLERY舉辦個展,展出多項新作,也為她本人書道修行作一個階段性總結。

意以筆墨為媒介,構築一方心靈綠洲,靄凝在本次展覽將佛學的深邃智慧與日式庭園的枯山水美學相融,透過書法藝術的流動線條與留白意境,為觀者開闢一處精神憩息之所。那些墨色暈染的痕跡彷彿庭園中的砂紋,引領人們暫忘塵囂,在藝術的靜觀中獲得內在平靜與生命啟悟。

這份創作理念源自一次日本修行的靈光乍現,靄凝表示,自己一直對佛學感到興趣,其中更從禪僧大師枡野俊明的著作中得到不少啟發。未料在機緣巧合下,在日本修行中的她有緣與枡野大師在橫濱見上一面,兩人因此而結緣。靄凝帶上枡野大師的作品《小小的覺悟》赴會,大師在書本送上「無心」二字。

靄凝解釋:「無心在禪宗裡頭一個好重要的術語,講述對事物沒有分別之心,對事物沒有一個價值上批判。不會要與他人比較,誰比較成功誰比較賺錢較多。當人放下這種分別之心,抱著開放態度,個體便會得到自由。」而她也希望參觀者對書法藝術保有這種「無心」,可以放下對書法固有的印象,耐心並投入其中。

「無心」二字,也成為靄凝本次展覽最大尺寸作品的主題,用上三公斤的大毛筆去書寫作品。作品呈現了其獨門用墨特色,無心二字墨色一虛一實、一輕一重,二字鋪陳在畫布上呈豪邁之姿,佈局卻存可遊之境。「無」字墨色虛,墨間卻藏有特別石印與花紋;「心」字墨色實,筆勢似隨心流轉卻是「險中求穩」。如此的虛實佈局,可謂別具禪意,印證「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此「無心」並非空白,而是不固守任何念頭與境界。

除了「無心」,包括「緣」、「變」、「禪」、「色」等書法作品,都是受啟發自枡野大師。靄凝表示:「枡野俊明先生同時也是一位很著名的日本庭園設計師,因此在這次的作品當中,我添上了一些庭園的元素,畫面上鋪上的細砂,其實都是來自枯山水。」除此以外,展場也特意鋪上碎石,呼應作品主題。「至於技法上,這一排作品都以草書、行書為主,當中也夾雜篆書與前衛書寫法。」

作品墨色帶有石頭的質感,留有深淺立體感。「枡野俊明先生都有提到,庭園裡面的石頭是一個很重要的元素,石頭放置在園中不動,正如佛學道理不會被時代改變。」每回提筆皆視作修行,看似隨性的筆觸,實則是心靈與時間對話的累積,如同庭園中經年累月被風拂過的砂礫,終成撫慰現代人心緒的風景。

Photo courtesy of koontauphoto (Facebook)

陳靄凝 個展
日期:即日起至8月31日
時間:周二至周日 中午12時至晚上7時(周一休館)
地點:No Idea Gallery| 中環華懋荷李活中心1703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ollow us on: www.instagram.com/artandpiecehk
#美紙 #陳靄凝 #枡野俊明

【ARCHITECTURE】台灣百大美建築:台北beanroom——永續的變幻空間位於台北的beanroom,是一間咖啡豆體驗專賣店,透過設計展示如何將空間焦點回歸到產品。beanroom創辦人希望藉由這個空間傳遞永續,將咖啡豆視為載體。空...
10/08/2025

【ARCHITECTURE】台灣百大美建築:台北beanroom——永續的變幻空間

位於台北的beanroom,是一間咖啡豆體驗專賣店,透過設計展示如何將空間焦點回歸到產品。beanroom創辦人希望藉由這個空間傳遞永續,將咖啡豆視為載體。空間由水相設計操刀,從門前保留一棵高達6米的榕樹開展,以永續作為設計核心。

店內空間純淨,以白色作主調,木材點綴,除去裝飾性的設計。也沒有咖啡店常見的多組小型餐桌椅、咖啡機,而是以一張偌大的吧檯作為主軸;運用咖啡生豆的麻布袋作為中島外側的立面,並呈現褶皺肌理,宛如注入生命力,擺脫建材的冰冷刻板形象,塑造一種柔軟、舒服的氛圍;也是一種溯源性,將咖啡生豆回歸環境、設計回歸核心。

外觀採用大幅櫥窗,類似裝置藝術的櫥窗設計,也是儲放咖啡豆包裝紙盒的陳列架,包裝盒以顏色分類不同風味的咖啡豆。櫥窗所呈現的畫面由消費者建構,隨消費者風味喜好、消費選擇,透過拿取產生櫥窗面貌的變化,像大自然一樣,如植物,不同自然因素造就不同的面貌,將建築設計注入生命,構成有機的成長畫面,時刻變幻,不是靜止不動。

內部的商品陳列架更有別傳統,團隊運用鉸鏈五金的翻轉特質,隨著使用需求來翻動變化,彈性靈活,對商業需求而言,未來商品尺寸以至規格,不用受陳列空間的局限;翻轉的過程中就像是一幅構圖,可布局成裝置藝術。

Photo Courtesy to 金點設計獎網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ollow us on:
www.instagram.com/artandpiecehk
#美紙 #台灣百大美建築 #台北

【EXHIBITION】穿越時間的物質美學:全新Daniel Arsham古現代展覽《虛構考古學》我們常見的日常物品經過多年洗禮後,也許會漸漸失去色彩,變成出土文物等待被發掘。曾於Dior、adidas等品牌合作的美國視覺藝術家Daniel...
10/08/2025

【EXHIBITION】穿越時間的物質美學:全新Daniel Arsham古現代展覽《虛構考古學》

我們常見的日常物品經過多年洗禮後,也許會漸漸失去色彩,變成出土文物等待被發掘。曾於Dior、adidas等品牌合作的美國視覺藝術家Daniel Arsham,以「未來的考古學」作為創作理念發表了名為《MEMORY ARCHITECTURE》「虛構考古學」的雕塑及裝置藝術系列,並於不同地方展出,最近便來到韓國首爾。

今次,藝術家Daniel Arsham與首爾Perrotin Gallery一起舉辦個人展覽,此次展覽借用了古代雕塑的形式,同時結合現代的技術,展現出藝術家對時間與物質的獨特美學。天生色弱的Daniel Arsham,僅能辨識約20%的色彩,作品大多以單一的白或灰色作為主調,而今次的「虛構考古學」系列亦同樣以簡約的色系為主。Daniel Arsham以石膏像對古代雕塑重新詮釋,結合了古典美與現代美學融合的獨有美學,同時打破過去和現在真實的界限。而此次展覽還同時展示了Daniel Arsham全新的雕塑系列,這些作品以傳統石膏像為基礎,同時以沙為主體,透過歷史遺跡和現代的物品,虛構出跨時空的超現實考古現場,引導觀眾以未來視角審視眼前的遺跡。如此獨特的展覽,更獲BLACKPINK成員Lisa親身到訪支持,讓這場展覽更添話題性。

Daniel Arsham 《MEMORY ARCHITECTURE》
展覽日期:即日至8月16日
展覽場地:PERROTIN SEOUL, 10 Dosan-daero 45-gil, Gangnam District, Seoul
電話號碼:02-545-7978
開放時間:星期二至六 10:00–18:00
IG
------------------------------
Follow us on:
www.instagram.com/artandpiecehk
#美紙 #韓國旅行 #韓國旅遊 #首爾旅行 #首爾旅遊 #韓國展覽 #韓國藝術 #韓國文化空間 #韓國文化藝術

【DESIGN】欣賞吃掉蘋果的過程:紀錄被毛毛蟲吃掉的蘋果鐘「來,吃點水果!」這大概是不少家庭最耳熟能詳的一句說話,而居於加拿大的韓裔藝術家Dona Park,也因為來自家人這句簡單的說話,讓她找到了快樂和歸屬感。Dona以這些特別時刻經常...
09/08/2025

【DESIGN】欣賞吃掉蘋果的過程:紀錄被毛毛蟲吃掉的蘋果鐘

「來,吃點水果!」這大概是不少家庭最耳熟能詳的一句說話,而居於加拿大的韓裔藝術家Dona Park,也因為來自家人這句簡單的說話,讓她找到了快樂和歸屬感。Dona以這些特別時刻經常看到的食物、切開的水果等微型陶瓷製作出飾物、家品,創立了名為Dinky earrings的品牌,盛載著她的溫暖童年回憶。

Dinky earrings每一件飾物都經過精心手工製作和手繪,使其成為獨一無二的飾品,而這些耳環設計精巧,講究細節,而且不僅僅是飾物,更是可穿戴的藝術品,代表著傳統、文化和人與人之間聯繫的故事。然而除了飾物外,最近品牌就推出了「被吃掉的蘋果鐘」。這個時鐘以一顆又一顆不同型態的蘋果代替數字,由一個完整的蘋果代表「1」,直至完全被吃掉的蘋果去代表「12」,而中間的指針則由毛毛蟲和蒼蠅去代替,仿彿毛毛蟲和蒼蠅慢慢吃掉蘋果一樣,讓人每次抬頭看時鐘的時候也會心微笑,令平凡的生活帶來一點樂趣。

------------------------------
Follow us on:
www.instagram.com/artandpiecehk
#美紙 #旅行 #旅遊 #旅行 #展覽 #藝術 #文化空間 #文化藝術 #時裝飾物 #韓國陶藝

Address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美紙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Business

Send a message to 美紙:

Shortcuts

  • Address
  • Alerts
  • Contact The Business
  • Claim ownership or report listing
  • Want your business to be the top-listed Media Company?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