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聞香港

時聞香港 我們積極轉載值得關注的時政經濟新聞、評論、觀點,凝聚關心香港前途的網民。
時聞香港,立足香港,放眼世界!
歡迎讃好並分享!

商務部批評美國濫用貿易救濟措施和出口管制措施商務部發表《2025年美國履行世貿組織規則義務情況報告》,指出美國作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及多邊貿易體制的重要創立者和主要受益者,近年罔顧多邊規則與成員期待,以「美國第一」為出發點,任意實施所謂「對等...
18/10/2025

商務部批評美國濫用貿易救濟措施和出口管制措施

商務部發表《2025年美國履行世貿組織規則義務情況報告》,指出美國作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及多邊貿易體制的重要創立者和主要受益者,近年罔顧多邊規則與成員期待,以「美國第一」為出發點,任意實施所謂「對等關稅」等各類單邊關稅措施,濫用貿易救濟措施和出口管制措施,以所謂「去風險」「降依賴」政策將經貿問題政治化、武器化和泛安全化,嚴重背離世貿組織的核心價值和基本原則。

商務部自2023年起發布有關年度報告,今次報告共112頁,指出包括對美國在關稅、產業補貼、農業補貼等方面政策措施的具體關注。

商務部表示,作為世貿組織的重要一員,美國理應帶頭遵守世貿組織規則,維護世貿組織的基本原則和核心價值,敦促美方踐行承諾、遵守規則並早日真正回歸以規則為基礎的開放、透明、包容、非歧視的多邊主義大家庭,盡快取消「對等關稅」等違規措施。

商務部表示,中國反對一切形式的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和霸凌行徑,將繼續密切關注美國履行世貿組織規則義務的情況。

(轉自《香港電台新聞》)

中國成功發射千帆極軌18組衛星中國於昨日下午3時08分,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六號改運載火箭,成功將千帆極軌18組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新華社報道,這次任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601次飛行。(轉自《...
18/10/2025

中國成功發射千帆極軌18組衛星

中國於昨日下午3時08分,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六號改運載火箭,成功將千帆極軌18組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新華社報道,這次任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601次飛行。

(轉自《香港電台新聞》)

Pokémon︱男子無申報帶$18萬遊戲卡 新加坡移民局:全部收服!新加坡一名25歲男子從海外回國時,攜帶了總價值超過3萬坡元(約18萬港元)的寶可夢卡牌,被揭發沒有依規定申報。移民與關卡局(ICA)在facebook發文公布此案,引用寶可...
18/10/2025

Pokémon︱男子無申報帶$18萬遊戲卡 新加坡移民局:全部收服!

新加坡一名25歲男子從海外回國時,攜帶了總價值超過3萬坡元(約18萬港元)的寶可夢卡牌,被揭發沒有依規定申報。移民與關卡局(ICA)在facebook發文公布此案,引用寶可夢經典口號「一定要把他們全都收服」(Gotta Catch 'Em All)提醒旅客要誠實申報。

10月10日,ICA人員在樟宜機場第一航廈截停一名25歲男子,問他有沒有物品需要申報,男子聲稱沒有。然而X光檢查行李發現內有大量各種寶可夢卡總值超過3萬坡元。

根據當地法例,旅客攜帶海外購買物品總值超過500新幣(約3000港元)就必須主動申報並繳納相關稅款。該男子顯然企圖闖關,轉交海關跟進。

ICA在facebook發文時,以寶可夢經典口號「Gotta catch them all!」提醒旅客誠實申報。旅客若不確定是否需要申報,應選擇紅色通道或前往新加坡海關稅款繳納處。

(轉自《星島網》)

特朗普稱兩周內晤習近平 強調要有公平貿易協議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兩星期後會同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特朗普曾經指不確定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月底在南韓舉行期間,會否會晤習近平,不過他接受霍士財經網訪問時表示,兩人會在兩星期後會面。被問到他...
17/10/2025

特朗普稱兩周內晤習近平 強調要有公平貿易協議

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兩星期後會同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

特朗普曾經指不確定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月底在南韓舉行期間,會否會晤習近平,不過他接受霍士財經網訪問時表示,兩人會在兩星期後會面。

被問到他不滿中方收緊稀土出口管制,早前宣布下月起向中國商品額外徵收百分之100關稅,特朗普認為是不可持續,說是他們迫自己這樣做,而兩國代表未來數星期會就貿易議題會面,他相信雙方關係會很好,但強調要有公平的貿易協議。

(轉自《無線新聞》)

關稅戰2.0|特朗普認100%關稅不可持續」 怪罪中國「是他們迫我」美國總統特朗普日前聲稱11月要對華加徵100%關稅,他周五向記者承認100%關稅「不可持續」,將貿易談判的最新僵局歸咎於北京加強對稀土出口的控制。特朗普周五接受霍士商業新聞...
17/10/2025

關稅戰2.0|特朗普認100%關稅不可持續」 怪罪中國「是他們迫我」

美國總統特朗普日前聲稱11月要對華加徵100%關稅,他周五向記者承認100%關稅「不可持續」,將貿易談判的最新僵局歸咎於北京加強對稀土出口的控制。

特朗普周五接受霍士商業新聞網採訪時,被問到如此高的關稅是否可持續,以及可能對經濟造成何種影響。他回答說:「這不可持續,但數字就是這樣。是他們迫我這麼做。」

(轉自《星島網》)

17/10/2025

黃仁勳:英偉達在中國大陸的市場份額已從95%降至0%。

17/10/2025

貓貓:這麼好的東西,怎麼現在才拿出來?

港人可用支付寶在歐洲退稅電子錢包平台支付寶香港(AlipayHK)16日將提供歐洲退稅服務。支付寶香港表示,繼成為首個支持在深圳退稅的香港電子錢包後,支付寶香港將成為首個提供歐洲退稅服務的香港電子錢包。發佈當天起,港人在阿姆斯特丹、米蘭、慕...
17/10/2025

港人可用支付寶在歐洲退稅

電子錢包平台支付寶香港(AlipayHK)16日將提供歐洲退稅服務。

支付寶香港表示,繼成為首個支持在深圳退稅的香港電子錢包後,支付寶香港將成為首個提供歐洲退稅服務的香港電子錢包。

發佈當天起,港人在阿姆斯特丹、米蘭、慕尼黑、羅馬四大國際機場選擇用支付寶香港“秒速退稅”、港幣到賬、零手續費、匯率優的退稅服務,歐洲退稅計劃會逐步覆蓋46個歐洲國家,超過30萬家合作商戶。

據發佈,支付寶香港今年9月初於深圳推出退稅服務。支付寶香港指,服務上線不到一個半月,已成功為港人處理近2000筆退稅款項。

(轉自《香港新聞網》)

香港醫療「經常開支」逾2512億 逾半用於公共醫療系統在香港人口老齡化情況下,公共醫療開支顯著增加。香港特區政府醫務衞生局10月16日發表2023/24年度《本地醫療衞生總開支賬目》,該年度醫療衞生經常性開支高達2,512.07億元,較上一...
17/10/2025

香港醫療「經常開支」逾2512億 逾半用於公共醫療系統

在香港人口老齡化情況下,公共醫療開支顯著增加。香港特區政府醫務衞生局10月16日發表2023/24年度《本地醫療衞生總開支賬目》,該年度醫療衞生經常性開支高達2,512.07億元,較上一個年度(不包括2019冠狀病毒病相關開支)增加約200億元,昇幅8.6%,近52%用於公共醫療系統,十年間升一倍;人均醫療衞生經常性開支為33,334元。

隨著長者人口由164萬增至2036年的244萬,令醫療體系面對嚴峻挑戰,公營醫療收費改革迫在眉睫,對於2026年起公立醫院上調藥物收費及急症室等費用,醫衞局強調調整收費對增加收入作用不大,但額外收入會全數投入公營醫療系統中。

香港特區政府醫務衞生局總數據科學家(數據分析)徐麗卿16日分析指出,2023/24年度醫療衞生經常性開支中,公共醫療衞生佔51.8%(1,300.72億元),佔本地生產總值4.3%,是十年前2.9%的1.5倍,與同期65歲及以上人口比例的增長率相若,反映人口老化是帶動有關昇幅的主要因素之一。

現時市民特別是長者高度倚賴公營醫療系統的住院及日間住院服務,根據統計,平均每千名長者人口的病人總住院日次是非長者的5.3倍,而每名長者人口的醫管局人均服務成本,則為每名非長者人口的4.3倍。

香港長者人口會由2023年年中的164萬,增至2036年年中的244萬,並推算於2046年年中達275萬。隨著人口持續老化及慢性疾病增加,香港醫療體系特別是公營醫療系統的可持續性將面臨不少挑戰。

香港醫衞局副秘書長胡偉文指出,由於長者醫療成本較年輕人高,住院機會亦較多,他反問:“醫療開支增加難免有這個趨勢,但這趨勢會如何走向?快與慢?有多高或多少?”

逾九成市民依賴公院住院服務

私人醫療衞生支出方面,2023/24年度相關支出佔香港醫療衞生經常性開支48.2%(1,211.35億元),佔本地生產總值4%,過去10年私人購買的醫療保險及僱主提供的醫保計劃,佔私人支出比例由33.4%增至44.8%,成為日益重要的私人醫療服務資金來源。

香港特區政府於2019年4月推出的自願醫保計劃,截至去年底保單高達142.8萬張,但自願醫保未能改變市民向公院求醫的傾向,近九成二市民都依賴公立醫院的住院服務,選擇私家醫院只佔約8%。

為提升香港醫療體系的可持續性,胡偉文表示,特區政府正全面深化醫療體系改革,包括積極發展基層醫療,以扭轉“重治療、輕預防”的醫療體系,更好發揮家庭醫生預防、診治和管理慢性疾病作用,減少或推遲使用費用較高昂的第二層及第三層醫療服務(包括急症和療養住院服務;複雜及昂貴的醫院護理服務)。

提升私營醫療收費透明度

同時提升私營醫療服務的收費透明度,胡偉文說:“我們明年會透過一些法例規定,希望提高私營醫療服務收費水平的透明度。配合自願醫保計劃,希望兩者能夠配合,令更多有負擔能力的人去選擇使用私營服務,減輕公營方面的負擔。”

在推展公營醫療收費改革方面,胡偉文強調爭取透過改革精準資助有需要的病人,“現時公營醫療收費改革、資助水平約97.6%,預計2026年首階段收費改革實施後,資助率將減至94%,因而獲得的額外收入,將全數投入到公營醫療系統中,所以特區政府整體開支其實不會因而有任何削減。”特區政府並將加強推動基層醫療,相關開支增至735億元,佔總醫療開支近三成,改變“重治療、輕預防”的醫療體制。

(轉自《香港新聞網》)

17/10/2025

韓國四大集團CEO將赴美國陪特朗普打高爾夫球😎

港藏家獻寶亮相故宮新展 清代犀角雕彌勒佛像成亮點故宮博物院建院百年之際,再度推出新展,這次的展覽旨在引導觀眾深入了解捐獻文物及其背後的故事,呼籲公眾共同參與文化遺產保護事業。「仁風景從——故宮博物院藏捐獻文物展」16日在故宮景仁宮開幕,17...
17/10/2025

港藏家獻寶亮相故宮新展 清代犀角雕彌勒佛像成亮點

故宮博物院建院百年之際,再度推出新展,這次的展覽旨在引導觀眾深入了解捐獻文物及其背後的故事,呼籲公眾共同參與文化遺產保護事業。「仁風景從——故宮博物院藏捐獻文物展」16日在故宮景仁宮開幕,17日起正式對公眾開放。

展覽展出100位捐獻者所捐展品逾百件,包括鄭振鐸、孫瀛洲等捐獻大家的捐獻文物,亦有多件港澳台同胞捐獻的文物亮相,如香港收藏家葉義捐贈的一件清代犀角雕彌勒佛像。展品類別包含書畫、陶瓷、銘刻、玉石器、金銀器、雕塑等,展期一年。

景仁宮是故宮博物院於2005年開設的捐獻專館,立有「景仁榜」鐫刻捐獻者名錄。1945年至今,故宮博物院已累計接受社會各界800餘人次捐獻的3.5萬件/套文物。今次舉辦的「仁風景從——故宮博物院藏捐獻文物展」是在景仁宮舉辦的第10個捐獻文物主題展覽,同時也是故宮博物院建院以來的第49個捐獻展。

大愛守護民族文化瑰寶

故宮博物院文物管理處處長許凱說:「飲其流者懷其源。受場地制約,我們只能以微知著,展出100位捐獻者所捐展品逾100件,分『念其人』『記其功』『彰其德』三個單元,從捐獻者、捐獻文物、捐獻精神的視角,表達對他們的感激和敬意,引導觀眾深入了解捐獻文物及其背後的故事,呼籲公眾共同參與文化遺產保護事業。」

景仁宮前殿為第一單元「念其人」,下設「率先垂範」「家國情懷」「大愛無疆」「紫禁丹心」四個小節。選擇的捐獻者涵蓋國家領導人、社會各界賢達、港澳台同胞、愛國華僑華人、國際友人、故宮同仁等,他們以無私大愛守護民族文化之瑰寶,以拳拳之心鑄就文明傳承的豐碑。

不惜重金回購流散文物

香港文匯報記者在「大愛無疆」小節中看到了多件來自港澳台人士的捐贈文物。該小節前言中寫道:港澳台同胞及海外僑胞始終心繫祖國文化事業的發展。他們竭盡所能,或積極提供文物線索,或捐獻個人及家族所藏,或不惜重金購回流散文物,體現了中華兒女血脈相連的深厚情誼。

香港著名醫生、文物收藏家葉義捐贈的一件清代犀角雕彌勒佛像是重點展品之一。雕像呈深栗色,以圓雕技法隨形刻畫一尊布袋和尚,袒胸露腹,赤足曲肱,開口大笑,神情慈祥,右手持桃,斜倚布袋而坐。又雕小童數人於其身周肩上嬉戲調笑。這件小雕像巧妙利用了犀角本身形態,將人物神態傳達得活靈活現,體現了創作者不俗的藝術水平。同在一個展櫃中的還有一件明代的醬釉筒式爐,由香港收藏家楊永德、張瑞貞夫婦捐獻。1988年他們將個人珍藏的南明永曆朝瓷器兩件捐獻給故宮博物院,為研究南明時期瓷器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此外,澳門的何賢先生1956年將收藏陶瓷2件捐獻給國家,後撥交故宮博物院。其捐獻的北宋鈞窯玫瑰紫釉菱花式花盆托亦是今次展覽的重點展品之一。

飽含守護中華文脈熱忱

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在開幕式上表示,在這些捐獻者中,有黨和國家領導人,有知名學者和收藏大家,有工人、農民等各行各業人員,還有海外華人華僑和國際友人,以及故宮博物院本院職工。每件捐獻文物背後的故事雖各有不同,但都飽含了捐獻者守護中華文脈的樸素熱忱,彰顯了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無私奉獻精神。國家文物局副局長解冰表示,國家文物局正在組織編撰新中國捐獻文物圖集,後續也將加強與相關部門溝通,進一步完善規章制度,為文物捐獻創造更有利條件。

據悉,今次展覽由公益慈善研究院獨家捐助。公益慈善研究院內地首席代表陸怡表示,此次展覽是公益慈善研究院與故宮博物院五年合作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該計劃旨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兼具藝術與科技素養的專業人才。他表示,今次展覽透過逾100件/套展品呈現100名捐獻者的捐獻,不僅展示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彰顯了社會賢達無私捐獻,共同為中華文化貢獻的心。

無償捐獻文物 多位港澳台人士列「景仁榜」

在故宮博物院景仁宮,有一個書寫捐獻文物人姓名的「景仁榜」。「景仁」二字蘊含着「景仰仁德」的深刻寓意,它是對那些心懷家國、無私捐獻文物的各界人士的至高敬意與誠摯感激的象徵。在這一串長長的名單中,有黨和國家領導人、知名學者、收藏大家、故宮同仁,也有工人、農民,還有港澳台同胞、愛國華僑華人、國際友人等。他們讓故宮的館藏得以豐滿,讓名垂青史的佳作得以傳世。

港收藏家藏品贈故宮

自1945年至2025年,「景仁榜」上來自五湖四海的捐贈者,懷着對中華文化的敬畏之心,將3.5萬件/套文物送到故宮博物院。這些捐贈品,不乏國之瑰寶,極大地豐富了故宮的收藏,使故宮的文物品類更為系統和完整。

在「景仁榜」1985年的名錄中,在抗日戰爭中就以醫術仁心聞名香港的葉義,致力於文物保護和傳統藝術研究。他一生收藏文物甚豐,尤以犀角雕刻類器物為精。生前曾立下遺囑,將所藏81件套犀角雕刻作品捐獻給故宮博物院,1985年葉義先生的遺願終得實現。為此,故宮博物院曾於1985年專門舉辦《葉義先生捐獻犀角杯展覽》以示紀念。

在2017年的名錄上,同樣來自香港的許榮茂上榜。他出資將曾於上世紀三十年代流失海外的《絲路山水地圖》,從私人收藏家手中收購,並無償捐贈給故宮博物院。

中國台灣知名作家李敖的名字出現在2006年的名錄中,當年他將自己珍藏的《乾隆題〈王著書千字文〉》送回了故宮博物院。

河南農民捐獻元代銀器

在1985年的名錄上,還有一個叫何剛的名字。2017年6月22日,故宮博物院為這位河南普通農民辦追思會,他曾拒絕了文物販子的高價,不遠千里將19件在老家挖地基時發現的元代文物捐獻該院,彌補了館藏的歷史空白。如今,他捐獻的銀鎏金鏨刻鳳穿牡丹紋玉壺春瓶亮相「仁風景從」展。說明牌上不僅有文物信息,還有他的名字。

「景仁榜」上的名單逐年增加。他們的貢獻一如榜單前言所言:他們獻出的不只是一器一物,更從中體現了愛我中華的仁心義舉,展示了天下為公的佳德懿操。

(轉自《大公文匯網》)

以色列阻撓重型設備進入加沙 重建料需5460億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日前公布的最新報告估算,加沙歷經兩年戰火摧殘,重建工作將需要700億美元(約5460億港元)資金,需要數十年時間才能完成。目前加沙地帶至少有5500萬噸瓦礫亟待清理,有專家指出...
17/10/2025

以色列阻撓重型設備進入加沙 重建料需5460億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日前公布的最新報告估算,加沙歷經兩年戰火摧殘,重建工作將需要700億美元(約5460億港元)資金,需要數十年時間才能完成。目前加沙地帶至少有5500萬噸瓦礫亟待清理,有專家指出,重建加沙「比從零開始還要糟糕」。

以色列政府還阻撓重型設備進入加沙地帶清理廢墟。當前戰火雖暫時平息,但停火協議仍十分脆弱,哈以雙方就交還人質遺體出現爭議,以方威脅或重啟戰爭。

大公報綜合報道,巴勒斯坦總理穆罕默德·穆斯塔法16日表示,埃及將在11月舉行加沙重建會議,有效的治理和管理對加沙地帶的恢復至關重要。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巴勒斯坦特別代表西利爾斯14日表示,加沙地帶破壞程度「目前已達到84%左右。在加沙的某些地區,例如加沙城,破壞程度甚至高達92%。」

5500萬噸瓦礫待清理

據聯合國估計,重建加沙地帶將需要700億美元資金(約5460億港元),僅未來三年的首階段重建工程就需要200億美元。他還指出,重建進程將取決於獲得的資金規模,可能需要數十年才能完成。目前,重建資金有何方出資遠遠未有下文,包括阿拉伯國家、美國和歐洲國家在內,只是初步表示參與意願。

聯合國方面估計,經過以色列長達兩年的狂轟濫炸,加沙地帶瓦礫目前有5500萬噸,相當於13座埃及最大的吉薩金字塔。BBC等通過衛星圖等分析稱,當地瓦礫實際可能高達6000萬噸。聯合國已清理了約8.1萬噸瓦礫,相當於3100輛貨車,即瓦礫總數的不到0.15%。中東安全專家克里格表示,重建加沙「比從零開始還糟糕」,「這不是在沙地上起步,而是在瓦礫堆裏起步。」

瓦礫堆中混雜着許多遇難者的遺骸和未爆炸的炸彈。非政府組織國際殘疾人組織14日警告說,自新一輪巴以衝突以來,以軍共向加沙投擲了約7萬噸炸藥,未爆彈藥將給返回家園的加沙居民帶來巨大風險。環境專家也警告,如果不能迅速將瓦礫與其他廢物分開,其中很大一部分可能會受到石棉、工業化學品和重金屬的污染,影響巴勒斯坦人生存。

半島電視台16日報道,以色列政府尚未批准、並且阻撓重型設備等進入加沙,清理廢墟。

以色列藉口多 稱「戰鬥尚未結束」

加沙地帶當前停火十分脆弱,局部衝突仍有零星發生。加沙衞生部16日表示,自幾天前開始停火以來,以色列已造成至少23名巴勒斯坦人死亡。

在雙方交換倖存被扣押人質之後,以色列與哈馬斯因移交人質遺體問題出現爭執。哈馬斯15日發布聲明稱,已交還所有可以找回的以色列人質遺骸。哈馬斯方面先前表示,一些被扣押人員的遺體被埋在遭以軍空襲建築和地道的廢墟下,還有一些遺體位於以軍控制區,找齊遺體面臨困難。

以色列方面則態度強硬。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16日表示,以色列「決心」確保所有人質的遺體歸還,稱「戰鬥尚未結束」。以國防部長卡茨回應稱,若哈馬斯不遵守停火協議,「將與美國協調,恢復作戰,以徹底擊敗哈馬斯,改變加沙現狀並實現戰爭全部目標。」

瑞典「環保少女」再控以軍虐待

多家以媒報道稱,受到遺體歸還問題影響,加沙停火第二階段談判尚未開始。另據英媒報道,美國正與埃及、阿聯酋和摩洛哥等阿拉伯國家商討在加沙戰爭結束後,籌組多國維和部隊進駐加沙。美軍此前堅稱不會向加沙派兵,而阿拉伯國家認為該行動應由美國領導。沙特阿拉伯等其他阿拉伯國家則拒絕派兵提議。

早前跟隨「全球堅韌船隊」前往加沙運送援助物資被以軍扣押的瑞典「環保少女」通貝里再發聲稱,在被以軍拘留期間遭到虐待。通貝里表示,她被隔離在蟲蛀嚴重的牢房裏,缺少水和食物,被迫飲用廁所水槽旁的自來水。她表示,以色列獄警還在牢房裏插上以色列國旗,「每當旗幟碰到我臉時就踢我」。通貝里還稱,她曾與60多名被拘留者被關進狹小的鐵籠,在陽光下暴曬,多人因此昏厥。

加沙現狀慘不忍睹

逾10%人口死傷

·加沙地帶人口約230萬。據加沙衞生部門統計,兩年來以色列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已造成至少6.7萬人死亡、逾17萬人受傷,其中包括大量兒童、婦女和老人。另有約近萬人失蹤,可能被埋在空襲後的廢墟下。

逾80%建築被毀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巴勒斯坦特別代表西利爾斯表示,加沙地帶的破壞程度目前已達到84%,在加沙市等某些地區,破壞程度甚至高達92%。據估計,目前加沙地帶瓦礫有5500萬噸,相當於埃及吉薩金字塔的13倍。

逾5萬6歲以下兒童營養不良

·以色列的封鎖導致加沙陷入饑荒狀態。聯合國報告顯示,截至9月底,加沙逾64萬人在糧食安全方面處於最嚴重的「災難」階段,114萬人處於次一級的「緊急」階段,另有39.6萬人處於「危機」階段。加沙預計有近5.5萬名六歲以下兒童患有嚴重營養不良。 大公報整理

加沙重建挑戰重重 重建費用5460億

·根據聯合國報告,要重建並恢復加沙地帶,預計需要約700億美元(約5460億港幣)。重建首階段就需要約200億美元。

出資方未定

·歐洲、阿拉伯國家、加拿大和美國表示初步支持意願,但未有具體方案。

重建面臨的挑戰

·清理瓦礫:目前散落在加沙地帶的5500萬噸瓦礫不僅僅是成堆的混凝土和扭曲的金屬,還有許多人體遺骸和未爆炸的炸彈。

·恢復供水供電:加沙電網幾乎被完全摧毀,加沙600個供水和衞生設施中有70%以上遭到損壞或摧毀,六座污水處理廠全部被破壞。

·重建住宅:加沙大部分地區已被夷為平地,建築工作需要大量進口材料,需要建造深水港。

·恢復農業:加沙逾9成農田已被以軍摧毀,需要迫切清除土地上的未爆炸炸彈、炮彈和地雷。

(轉自《大公文匯網》)

Address

九龍
Hong Kong

Website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時聞香港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