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oryTeller

ZtoryTeller Gallery of stories and creative studio based in Hong Kong.

〈薯條〉她是一個工作狂。她喜歡那種計算得剛剛好的日程表,沒有意外,沒有浪費的時間。就像一個物件剛剛好能放在一個容器裡,那種「剛剛好」,讓她感到很療癒。因此,她也很喜歡計劃一切事情,從工作,到生活,以至身體。她的工作桌上總是整齊劃一,文件分類...
25/09/2025

〈薯條〉

她是一個工作狂。

她喜歡那種計算得剛剛好的日程表,沒有意外,沒有浪費的時間。就像一個物件剛剛好能放在一個容器裡,那種「剛剛好」,讓她感到很療癒。因此,她也很喜歡計劃一切事情,從工作,到生活,以至身體。

她的工作桌上總是整齊劃一,文件分類得井井有條,日曆上每一個時間格都被精確地紀錄著。每天早晨,她都會提前到達辦公室,享受一杯熱咖啡,為忙碌的一天做好準備。她也為自己的每一餐做她準備,計算好卡路里,不容自己長出沒用的贅肉。

然而,在一個加班的晚上,她的手機突然響起。原來是客戶打來說要她再提早交計劃書。她明明就已經作了最完美的安排,但還是預計不了突如其來的改變。明明已經將自己拉扯到極致,去滿足別人的需要,卻還是不足夠。

大概一個人的崩壞也源自世界的崩壞。

當世界崩壞時,我們更想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不再管誰的期望。

那一刻,她實在地崩潰了。

她放下了手機,蓋上了電腦,一手拿起袋子就離開。

一直漫無目的地走到街上,肚子咕嚕叫,她才想起崩潰的自己連晚餐都忘了吃。眼前是一間她已很久沒到訪的快餐店,應該是說她不容許自己步入的店。

她踏進了那快餐店,點了一個加大版的套餐。大口大口地吃下香脆的薯條。聽說薯條在不同層面有著不同的意義:在營養學上,它被視為「澱粉炸彈」或「垃圾食物」。而在文化上,它是速食文化的重要象徵。

而這夜,薯條的意義是放縱。

只是,人的習慣要改變談何容易,離開快餐店後,她依然是一個工作狂。

她,想當一個自己喜愛的工作狂。

Storyteller: .leehoiyee
Featured artwork by

▍About ZtoryTeller

ZtoryTeller 是一個故事藝術平台,於線上曾發佈過千個原創故事,同時也是獨立創意工作室,連結世界各地超過四百位創作人說故事,籌劃製作各種藝術企劃,探索不同說故事的方式。近年積極透過出版書籍和策劃展覽從線上到線下推廣故事藝術。

📩 For advertising or any enquiries : [email protected]

📮 Submit your artwork / story : https://www.ztoryteller.com/submit-a-story/

🚪Visit us : 

𝐰𝐰𝐰.𝐙𝐭𝐨𝐫𝐲𝐓𝐞𝐥𝐥𝐞𝐫.𝐜𝐨𝐦

〈風眼〉明天,超級颱風即將來臨,而我們正處於風眼當中。今天有抬頭看到那風和日麗的藍天嗎?風眼是一個神秘而又奇妙的現象,在強烈的颱風中,這裡卻是驚人的平靜,就像生活中那些突如其來的挑戰。這夜送上本地藝術家黃進曦的美麗畫作,願大家在颱風中都能保...
22/09/2025

〈風眼〉

明天,超級颱風即將來臨,而我們正處於風眼當中。今天有抬頭看到那風和日麗的藍天嗎?風眼是一個神秘而又奇妙的現象,在強烈的颱風中,這裡卻是驚人的平靜,就像生活中那些突如其來的挑戰。這夜送上本地藝術家黃進曦的美麗畫作,願大家在颱風中都能保持安全,平安渡過颱風天。

Featured artwork by Stephen Wong Chun Hei

▍About ZtoryTeller

ZtoryTeller 是一個故事藝術平台,於線上曾發佈過千個原創故事,同時也是獨立創意工作室,連結世界各地超過四百位創作人說故事,籌劃製作各種藝術企劃,探索不同說故事的方式。近年積極透過出版書籍和策劃展覽從線上到線下推廣故事藝術。

📩 For advertising or any enquiries : [email protected]

📮 Submit your artwork / story : https://www.ztoryteller.com/submit-a-story/

🚪Visit us : 

𝐰𝐰𝐰.𝐙𝐭𝐨𝐫𝐲𝐓𝐞𝐥𝐥𝐞𝐫.𝐜𝐨𝐦

🙌🏻Work with us .studio

 〈解憂情趣店〉在性事上,我們往往自有些少前設。覺得性應該是有既定的模樣,所以我們會去迎合、去討好,最終被困在社會的價值裏,形成一層又一層的結。但是你又要怎樣去發掘最深層的自己,去探索自已想要的性原本是什麼模樣呢?或許,更本質地問,你自己想...
20/09/2025

〈解憂情趣店〉

在性事上,我們往往自有些少前設。覺得性應該是有既定的模樣,所以我們會去迎合、去討好,最終被困在社會的價值裏,形成一層又一層的結。但是你又要怎樣去發掘最深層的自己,去探索自已想要的性原本是什麼模樣呢?或許,更本質地問,你自己想要什麼?

一直推廣性教育工作的 Vera 開展了她的事業近 15 年,近年來她跳脫了自己擅長的領域,開始寫書。

Vera 原本是攻讀動畫的,在雷曼兄弟事件那日親眼見證華爾街的崩潰—— 整遍天空漂散多紙張和癱坐街頭哭泣的人,空氣中瀰漫一個時代的幻滅。 Vera 後來從美國回到香港參加表哥婚禮,卻意外邂逅真愛,從此開展了現在性教育工作者的事業及創辦了Sally Coco——香港首個女性友善的Intimate Lifestyle 成人用品性商店。

「平時在影片裡的我像舉著擴音器」鏡頭前與鏡頭後的 Vera 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人。上來她店鋪有形形色色的人,他們有的是受性所困、有的是受情所困。但鏡頭後的 Vera,更多時候更多時候是一個溫柔的輔導員,聆聽著不同的故事。最終發現,即使每個客人所尋求的幫助不同,訴說的故事也不同,但終究最後真正需要的是找回真正的自己和最深層的需要。

「我們在做愛或者手淫時,很多時候都不是一個人的事。但是你又怎樣去發掘自已想要甚麼呢?如果你能夠發掘到,你就可以很如實地面對自己的性,在日常生活都如實面對自己的選擇和慾望。 」

除了出書,Vera 創立的 Sally Coco 成人用品性商店今年亦踏入 15 週年,但無奈業主不續約,她只好告別自己多年來充滿故事的地方。

縱使實體店舖面臨歇業,網店營運仍將持續,這不僅是商業考量,更源於 Vera 對共事團隊的珍視與不捨。然而,實體店歇業的轉折點,也促使Vera展開深刻的自我對話。在思考方向的同時她逐一問每一位同事,而每個同事也同一反問 Vera 「你想做什麼,只要你想做,我們就會支持你。」

這句話讓她很感動,也驚覺自己原來在過往的創業歷程中,自己似乎遺忘了問自己這個問題。

「其實我究竟想做點什麼?」

「但歸根究底,或許我最喜歡最喜歡做就是將自己認識的分享給別人。」她進一步闡釋這份熱情的根源。

這個「求知」與「分享」的循環,構成了她內在最深層的驅動力與喜悅所在。對 Vera 而言,分享不僅是方法或途徑,更是源於對世界的好奇,以及將新知傳遞出去的內在渴望。

Vera 在這些年見證的故事裡,該被記錄的除了是他人如何從性困境中慢慢解開內心的「結」,更是見證了自己的轉變。SALLYCOCO 與 一同建立了個溫暖又療癒的空間,並推出新書及解憂情趣卡,讓人穿梭於不同「結」與「果」之間,聆聽那些藏在身體之間的心事。

Storyteller : .vera

#正式開展 SALLYCOCO X 脂脂肪《解憂情趣店》展覽

展覽日期: 9月19日至28日 *9月26日休息
時間:WED - SUN | 9:00 - 18:00 (MON & TUE Day Off)
地點:ztoryhome (西營盤皇后大道西118號1/F)

 :〈以設計跨越界限—— Pauline〉Pauline熱愛設計珠寶,但在設計的過程中,她總覺得缺少了些什麼。「有一天我意識到,隨著年齡增長,我想把我的熱情傳遞給別人,以一種易明、不傲慢、不複雜的方式。我覺得這正是設計中缺失的部分:傳遞與分...
18/09/2025

:〈以設計跨越界限—— Pauline〉

Pauline熱愛設計珠寶,但在設計的過程中,她總覺得缺少了些什麼。「有一天我意識到,隨著年齡增長,我想把我的熱情傳遞給別人,以一種易明、不傲慢、不複雜的方式。我覺得這正是設計中缺失的部分:傳遞與分享。」

以前在法國的珠寶學校學習時,Pauline曾想或者自己可以成為一個珠寶工匠。「學校裡的學科有很多,而我並不擅長製作工藝方面。當時的老師不停地告訴我,『你做錯了』、『你不行』,我只好在課後和晚上獨自學習。」這種孤單的感受讓她放棄了成為珠寶工匠的想法,並專注在自己擅長的設計上。

「我很失望老師沒有將她對製作珠寶的熱情傳遞給我,她只是不斷否定我。如果當時她能和我分享她的熱情,也許我會在製作上做得更好。」

在和不同的設計師交流後,Pauline發現彼此分享同一種恐懼與疑慮:如何相信自己。「在這個行業之中,自信很重要,卻不常被教授。藝術家往往缺乏自信,充滿懷疑,但也正是懷疑讓藝術更深入。」

這種懷疑與恐懼背後,是對設計的熱愛。因為熱愛,所以希望成品是美麗的。又因為有所期待,才會滋生懷疑與恐懼。

因此,這樣共同的精神讓設計這件事情可以超越語言的邊界。Pauline分享了一個故事,作為一個法國人,她的粵語並不好。一年前她有一個複雜的戒指要製作,經朋友介紹後去找了一位只懂粵語的工匠大師。她展示了自己的設計,大師看了後,說「好的」。三個星期後,大師發來「戒指好了」的訊息,Pauline取回戒指後發現與自己草圖設計中的預想一模一樣。

「雖然我們沒有共同的語言,也沒有相同的文化背景。但通過設計,我們完成了無聲的溝通。設計就是我們的共同語言,不需要文字、也不收文化限制。」

Pauline認為L’ÉCOLE 珠寶藝術學院正是一個可以分享設計的地方。「這裡的課程將掀開高級珠寶的神秘面紗。即便沒有拿過畫筆、沒有設計基礎,也可以輕鬆入門。無需承擔要成為設計師或珠寶師的壓力,這裡的課程只是為了分享專業設計者的熱情。」

Pauline在課程中一再鼓勵學生要有耐性。「成為一個優秀的設計師需要時間,沒人第一天就能做好,但要保持耐心和熱情,才會一步步進步。」Pauline總先向學生解釋「為什麼」要這樣做,她認為理解背後原理是學習的第一步。

展望未來,Pauline認為隨著AI的崛起,設計會趨向同質化。「AI只能複製過去,但人為的設計可以在起哄注入情感和故事,這是設計中無法簡單取替的部分。」

Storyteller : Pauline 
Photos by : 

L’ÉCOLE 珠寶藝術學院與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 榮幸呈獻專題展覽「筆脈珍傳:法國珠寶巧藝二百年(1770–1970)」。在此邀請你蒞臨現場,探索珠寶設計、珠寶傑作,以及貴金屬與寶石藝術創作流程。而在 ztoryhome 舉辦的L’ÉCOLE X ztoryhome 期間限定店亦完滿結束,感謝大家曾來臨欣賞珠寶藝術的故事。


《小女孩與奇怪鏡子》從前有一個小女孩,她身邊有一面會說話的魔鏡。她並沒有很醜,但魔鏡總愛輕聲細語地提醒她:「你不夠特別」、「別人比你好看多了」。於是她學會比較──跟同學比、跟街上的人比、跟網上的完美照片比。越比,越覺得自己不夠。眼睛不夠圓、...
12/09/2025

《小女孩與奇怪鏡子》

從前有一個小女孩,
她身邊有一面會說話的魔鏡。
她並沒有很醜,但魔鏡總愛輕聲細語地提醒她:
「你不夠特別」、「別人比你好看多了」。

於是她學會比較──
跟同學比、跟街上的人比、跟網上的完美照片比。
越比,越覺得自己不夠。
眼睛不夠圓、臉不夠小、笑起來不夠自然,
甚至連性格都不夠溫柔,不夠討喜。

魔鏡裡的自己,總讓她想起:
「我不是最好看的那個人。」

她開始學化妝、模仿穿搭、控制飲食、堅持運動,
努力修正每一處看不順眼的地方。
偶爾會短暫地感到滿意,
但越是模仿別人的完美,心裡卻越覺得空。

直到有一天,她遇見了一塊很奇怪的鏡子。
那塊鏡子甚麼都沒說,沒有評論、沒有標準、沒有「應該」。
它只是靜靜映照出──
她眉心那顆不曾被注意的小痣,
她看人時專注細膩的眼神,
還有那些即使深夜仍然願意陪伴別人的心事,
傷心時也不忘照顧別人的溫柔。

那一刻,她才第一次覺得──
原來自己的好,一直都值得被看見。

我心目中的 Weirdo Beauty,就是這塊奇怪的鏡子。
它不會告訴你「應該怎樣才算美」,
它只會靜靜陪你,重新看見自己的樣子。

當你懷疑、疲倦、覺得自己不夠別人好,甚至渴望變成別人時,
希望你可以在這裡照見那個不必滿分也很可愛的你。
你不完美,但已經很好看,也值得被愛。

也許你和我一樣,
曾經覺得自己不夠瘦、不夠溫柔、不夠有趣;
這個世界總讓我們不敢承認自己的可愛,
但其實──你根本不需要變得多完美,才值得被喜歡。

我們都是故事裡的小女孩,
我知道你一定好努力,
努力去成為更好的自己、努力去不介意目光、努力在這個世界找到位置。

願你也能找到那塊屬於自己的奇怪鏡子。
不是要求你追逐別人的樣子,
而是陪你一起成長,慢慢改變,照見屬於你更好的自己。

我希望,Weirdo Beauty 也可以成為那塊鏡子。
「改變,可以是為了更像自己,而不是更像別人。」

Storyteller : .hk

於 26/9 晚,Weirdo Beauty 誠邀每位怪寶走入這夜——
🌒 This Night Weird on its Own Rhythm
一場為怪寶而設的私人音樂體驗
讓我們在聲線與空間之間,撞出共鳴。

這場屬於 Weirdo Community 的聚會,
我們找來唱作人
用她的聲線承載每位怪寶的脆弱與堅強。

同場加映插畫師 在現場為你畫名,
用他的獨特視覺風格,重塑屬於你的標籤

Weirod Beauty 聯乘非酒精創意飲品品牌
調製出 3 款限定 Mocktail,
免費派送予到場賓客

📅 日期:9月26日(週五)
⏰ 時間:晚上 18:30 – 20:00
📍場地 :

  《di-dar》適逢盂蘭節即將來臨,最近看了香港風車草劇團以死亡鬼魂作為故事元素的黑色幽默喜劇《di-dar》重演。《di-dar》不僅是一部喜劇,更是一場思想上的挑戰。誰想到有人能將自古以來聽到就令人心寒哀痛的喪禮音樂變成受人追捧的潮...
04/09/2025

《di-dar》

適逢盂蘭節即將來臨,最近看了香港風車草劇團以死亡鬼魂作為故事元素的黑色幽默喜劇《di-dar》重演。

《di-dar》不僅是一部喜劇,更是一場思想上的挑戰。誰想到有人能將自古以來聽到就令人心寒哀痛的喪禮音樂變成受人追捧的潮流偶像熱播歌?!老實說,看着台上勁歌熱舞的RIP團,真的有衝動未來自己的喪禮好,應該也邀請這樣的一個快樂組合來表演,讓親愛的親友少一點悲傷,多一點歡樂。我想,這就是故事的感染力。一個有感染力的故事足以改變你一些根深蒂固的思想。感謝風車草劇團創造了一個更荒謬怪誕的世界,卻讓我們樂在其中,不由自主的跟着節拍搖擺,暫時忘記現實生活的傷心與掙扎。這絕對是一部不會令你失望的舞台劇,讓人捧腹大笑的同時,也引發了各種深思。

另外,除了每位演員的出色演出,也不得不讚舞台設計,各種背景和道具都花盡心思,令人着迷。希望未來能看到更多這樣兼具娛樂性與思考性的作品。若你也有幸看過這作品,在盂蘭節走在街上或許不會再害怕,那未知的世界或許沒有我們想像中可怕。未看的,希望你未來也能看到重演,也極度推薦先看由本地漫畫家 Ar-Yu 改編的漫畫版。也希望更多人能支持本地舞台劇的精彩作品。

盂蘭節快樂👻

Text by ZtoryTeller
Storyteller :
Comic by .c

▍About ZtoryTeller

ZtoryTeller 是一個故事藝術平台,於線上曾發佈過千個原創故事,同時也是獨立創意工作室,連結世界各地超過四百位創作人說故事,籌劃製作各種藝術企劃,探索不同說故事的方式。近年積極透過出版書籍和策劃展覽從線上到線下推廣故事藝術。

📩 For advertising or any enquiries : [email protected]

📮 Submit your artwork / story : https://www.ztoryteller.com/submit-a-story/

🚪Visit us :

𝐰𝐰𝐰.𝐙𝐭𝐨𝐫𝐲𝐓𝐞𝐥𝐥𝐞𝐫.𝐜𝐨𝐦

  〈婆婆再見〉 婆婆的抽屜裡有一個小紙盒,我一直覺得她是用來存放寶物的,因為裡面放了她的一個銀包和一疊現金。由於我經常忘記提款,又總是身上有錢就用掉,常常身無分文地回家,翌日又賴床得必須要坐的士到工作目的地,然而趕不及提款了……那個小盒子...
27/08/2025

〈婆婆再見〉
 
婆婆的抽屜裡有一個小紙盒,我一直覺得她是用來存放寶物的,因為裡面放了她的一個銀包和一疊現金。由於我經常忘記提款,又總是身上有錢就用掉,常常身無分文地回家,翌日又賴床得必須要坐的士到工作目的地,然而趕不及提款了……那個小盒子就成了我的提款機,婆婆從裡面拿出數百元給我,我晚上回家還給她。後來我問她,她叫我自己在盒子取。再後來沒有問她,自取自還,盒子是我的居家自助銀行。
 
我只知道盒子最上層是一個銀包,然後是一疊現金,現金下面是甚麼,我不知道,我沒有碰過。婆婆入院前,我還在盒子裡拿了數百元,因為婆婆不在家,我覺得只要在她回家之前還錢給盒子就是了。
 
這兩年,婆婆接近天天進出醫院打針,也很常住院,我們習以為常,覺得她是如往常一樣,身體各項指數穩定一些就會回家。
 
我和母親還在商量婆婆出院後的照顧安排。前陣子,物理治療師來到家裡視察環境,建議我們在哪些位置安裝扶手,給婆婆走動時借力。扶手尚未安裝。
 
昨夜,母親翻箱倒櫃尋找公公的死亡證,在那個提款小盒子裡,找到兩張我和婆婆的即影即有合照。背景是中大聯合書院的草地,畢業第一年,我在中大工作,辦公室在聯合,我猜想是在那段時間拍照的?但我想不起確實發生的事。
 
早上,醫院來電說婆婆命危。婆婆過身。來到醫院病房,握着婆婆愈來愈冰冷的手,我想起了,那年在聯合的辦公室工作,我們習慣在下班之前把電腦與文件鎖進鐵櫃裡,一天回到辦公室,發現忘記帶鐵櫃的鎖匙,只好請婆婆從家裡坐的士到聯合,拿鎖匙給我。婆婆來了,沒理由把鎖匙給我就走,反正沒有任何急事,我帶着婆婆到聯合草地逛了一圈,拍了兩張即影即有照片。我在中大工作和讀書四年,絕少帶婆婆到大學,記憶裡只有兩次,一次是畢業禮,中大很多人,一次是這次,草地很清靜,我們看草看樹很開心。
 
婆婆的家就在醫院旁邊。這兩天,我在婆婆家裡睡覺,睡在一張雙層床的下層,上層是我媽媽的床鋪,這張床供我和媽媽留宿用。很多年來,雙層床的位置都放着一張寬敞的雙人床,可是我很難入睡,很容易醒,我想自己一個人睡,婆婆就立即買了一張雙層床,換走原本的床。後來婆婆病了,我就後悔,她在雙人床睡覺會舒服很多。
 
婆婆患重病這兩年來,因為太習慣她要經常入院,毫無戒心,不知道忽然就是死別。婆婆,謝謝你從我一出世開始,一直慷慨地愛我。我會很想念你。

Storyteller : 趙曉彤 .writing

文字:趙曉彤  插畫:June Ho  

文章節錄:小說《安》(蜂鳥出版) .publishing
二零二一年十二月十六日,原刊《明報》時代版。二零二三年八月修訂。

📗這夜的睡前故事收錄於蜂鳥出版的趙曉彤新書《安》,於8月31日前DM ZtoryTeller訂購可以9折購買。

 :〈一枚戒指的故事——Rosemary Chung〉Rosemary分享了一枚戒指的故事,這枚戒指是一位先生要送給太太的二十週年禮物。二十年前先生並不富裕,那時候他承諾太太,未來會送她一枚紅寶石戒指。二十年過去了,先生卻發現紅寶石已經不適...
25/08/2025

:〈一枚戒指的故事——Rosemary Chung〉

Rosemary分享了一枚戒指的故事,這枚戒指是一位先生要送給太太的二十週年禮物。二十年前先生並不富裕,那時候他承諾太太,未來會送她一枚紅寶石戒指。二十年過去了,先生卻發現紅寶石已經不適合太太的風格了。

Rosemary按照先生的描述,設計了一枚更適合太太風格的藍色寶石戒指。不僅如此,這枚戒指可以打開,裡面藏著另一枚紅寶石戒指。

「珠寶應該要戴在身上,而不是收藏在櫃裡。」這枚戒指在Rosemary的設計下,既表達了先生對太太的心意,也藏著二十年前的承諾。「設計是為人而服務的,當我們透過設計將獨屬於客人的生命故事放在珠寶中時,它便會與客人產生連結,對客人而言,它已不再只是珠寶了,更是一段珍貴的記憶。」

常有人問Rosemary,如何創造自己的珠寶。「這其實很難說,每個人心裡所想的設計都不一樣。不過設計的共同之處是觀察——觀察客人性格、品味、喜好,種種微小的地方,你才會知道自己想設計的款式是怎樣的。」在設計珠寶的過程中,其實也是理解人的過程。

Rosemary在L’ÉCOLE珠寶藝術學院中擔任講師,教授學生怎樣畫寶石的形態和金屬的銳利光,她希望學生們可以設計出自己的寶石。在這個三小時的課堂中,她也在觀察學生。「我會看到他們怎樣拿筆、怎樣控制水份,我曾經也經歷過這樣的學習階段,我想將自己的經驗分享給他們。」

「在聽到設計高級珠寶的課程時,許多人第一個反應會覺得這是很嚴肅的課堂,但在L’ÉCOLE的課堂中,我們更希望學生可以進入到輕鬆自在的氛圍。」Rosemary說,在課堂上除了分享技巧以外,更會分享技巧背後的故事,像是顏料和紙張的特別材質、筆法上的處理,都是源自特定的歷史,而種種的細節環環相扣,才能製造出珠寶自身獨特的感覺。

珠寶不有閃閃發亮的外殼,當中更有屬於自身的故事與時間,因此,它才不只是美麗,而是能與人產生連結。

Storyteller : Rosemary Chung
Photos by :

L’ÉCOLE 珠寶藝術學院與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 榮幸呈獻專題展覽「筆脈珍傳:法國珠寶巧藝二百年(1770–1970)」。在此邀請你蒞臨現場,探索珠寶設計、珠寶傑作,以及貴金屬與寶石藝術創作流程。


  〈在波蘭的Banksy Museum:神秘塗鴉藝術家〉在英國的城市街頭,塗鴉的牆面上,一個女孩伸出手,試圖抓住一個紅色的氣球。這幅畫作引起了無數人的關注,卻也讓人們不禁思考:這位創造者究竟是誰?這正是 Banksy 的魅力所在,一位神秘...
19/08/2025

〈在波蘭的Banksy Museum:神秘塗鴉藝術家〉

在英國的城市街頭,塗鴉的牆面上,一個女孩伸出手,試圖抓住一個紅色的氣球。這幅畫作引起了無數人的關注,卻也讓人們不禁思考:這位創造者究竟是誰?這正是 Banksy 的魅力所在,一位神秘的塗鴉藝術家,他的身份至今仍然是個謎。

Banksy 的故事始於英國布里斯托爾 (Bristol)的街頭。他的早期作品多受當地文化和社會環境的影響。年輕的 Banksy 在街頭塗鴉中找到了自己的聲音,這不僅僅是藝術,還是一種反抗的方式。他的早期靈感來自於街頭藝術和政治運動,這些經歷塑造了他對社會問題的敏銳觀察。

慢慢地,Banksy 的作品開始引起公眾的注意。他的塗鴉風格獨特,結合了黑白的強烈對比和簡潔的圖案,生動地表達了他對現實的看法。一幅幅作品如同一面鏡子,反映出社會的不公與荒謬。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Banksy 在倫敦的某個街區創作了一幅描繪士兵拿著花朵而非武器的作品。這幅作品迅速引發熱議,讓人們重新思考了戰爭的意義。從此,Banksy 不再僅僅是一位街頭藝術家,而是成為了社會運動的象徵。

隨著名氣的增長,Banksy 的作品開始在世界各地引起轟動。他的展覽吸引了成千上萬的觀眾,但他卻始終保持匿名,拒絕接受商業化的邀約。他甚至在一次拍賣中,將自己的作品在成交後自動銷毀,這一舉動震驚了藝術界,讓人們更加關注他所傳達的理念。

在波蘭的克拉科夫(Krakow),Banksy 的藝術作品找到了新的栖息之地。這座專門的 Banksy 博物館於近年開幕,展示了他的眾多經典作品和創作過程的過程。博物館不僅是藝術愛好者的朝聖地,也是對 Banksy 藝術風格和社會評論的深入探索。展覽中不僅包括他的塗鴉作品,還有關於他如何通過藝術挑戰社會不公的多媒體展示,讓更多人能夠接觸到這位神秘藝術家的獨特視角和深刻的社會洞察。

Banksy 的作品不僅是藝術,更是一種社會評論。他的塗鴉常常挑戰權威,揭露社會問題,讓人們在欣賞藝術的同時,反思周遭的現實。無論是在戰爭、貧困還是環保問題上,他的每一幅作品都如同一個警鐘,提醒著我們去關注那些被忽視的議題。

Banksy 是一個時代的象徵,讓與作品相遇的你停下腳步,重新審視自己與這個世界的關係。

Text and photography by ZtoryTeller

*在Banksy Museum買了他的art book,現在可在 看到 :)

 :〈珠寶設計師Tania Chan〉Tania 小時候就已經很喜歡珠寶,經常在古董店裡,看著滿櫃琳琅滿目的珠寶流連忘返。Tania 曾從事法國國際品牌的企業傳訊,每個月都會有兩個星期的 business trip。「後來懷了第一個孩子,不...
18/08/2025

:〈珠寶設計師Tania Chan〉

Tania 小時候就已經很喜歡珠寶,經常在古董店裡,看著滿櫃琳琅滿目的珠寶流連忘返。

Tania 曾從事法國國際品牌的企業傳訊,每個月都會有兩個星期的 business trip。「後來懷了第一個孩子,不能再這樣飛,所以便轉了一個工作。」出於對珠寶的興趣,她開始修讀珠寶鑑定和設計課程,也順利地完成自己第一單的生意。客人朋友邀請她幫忙設計珠寶,她沒有想過自己可否做到,不過覺得既然命運這樣安排,自己試一下也無妨。

就這樣,Tania 開始了自己作為珠寶設計師的道路,一直到今天,不知不覺也已十七年了。

Tania 回顧這十七年來,她感受到潮流不停變化。「人們越來越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喜歡什麼。但是,珠寶不會褪色,從法老到文藝復興,人類沒有離開過珠寶。」

創作高訂珠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Tania到今天仍然跟從傳統的創作步驟。作為第一步的以水粉彩(Gouache)繪畫珠寶更是一道古老的程序,它決定了珠寶兩大核心的特質:顏色與光線。

「這個過程中所用到的紙張、顏料以及筆觸都是特定的,每一筆每一線都需要非常嚴謹和精準。創作高訂珠寶身上有時間的沉澱。」Tania說。

Tania除了是設計師,也成為了 L’ÉCOLE 珠寶藝術學院的講師,Tania 希望學員可以在過程中一起感受創作高訂珠寶身上所經歷的時間。在小班教學中,她專心照顧學員的需要,按每個人的能力做出課程上的調試,用不同的節奏帶領學員們設計出屬於自己的珠寶。

當經歷過親手設計珠寶的步驟,珠寶在他們的眼中就不只是一顆漂亮的寶石。他們可以想像到珠寶所經歷的時間,理解美麗背後的繁複與嚴謹,從而接近每一顆珠寶背後的故事。

對她來說,珠寶,它既經歷時間,也承載時間。

Storyteller : Tania chan
Featured artwork by 

【L’ÉCOLE  POP-UP at ztoryhome】

L’ÉCOLE 珠寶藝術學院與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 榮幸呈獻專題展覽「筆脈珍傳:法國珠寶巧藝二百年(1770–1970)」。在此邀請你蒞臨現場,探索珠寶設計、珠寶傑作,以及貴金屬與寶石藝術創作流程。

而由 L’ÉCOLE 珠寶藝術學院呈獻,我們誠邀讀者於8月30日及9月6日跟隨城市研究者 黃宇軒(Sampson Wong)的腳步,展開一場融合珠寶設計、花藝美學與街頭塗鴉的文化漫遊!

*立即報名:(Link in bio)/ DM 留名


🌟✨ *The Heart Seekers* 期間限定ポップアップアートショップへようこそ!✨🌟“The Heart Seekers” Pop-up Art Shop東京でアーティストたちが集結し、香港とポーランドの素晴らしい才能を紹介しま...
11/08/2025

🌟✨ *The Heart Seekers* 期間限定ポップアップアートショップへようこそ!✨🌟

“The Heart Seekers” Pop-up Art Shop

東京でアーティストたちが集結し、香港とポーランドの素晴らしい才能を紹介します。参加アーティストには、Mateusz Kolek、Andrew Yeung、John Ho、Kai、ZtoryTellerです。

🖼️ アートを通じてあなたの心を見つけ、インスピレーションあふれる空間で少し休憩しよう。

📅 *日程:* 8月18日~24日
🕐 *営業時間:* 13:00 - 19:00
📍 *場所:* The Bee’s Knees Gallery | 東京都江東区清澄3-9-18

Join us for a vibrant gathering of artists in Tokyo, showcasing incredible talents from Hong Kong and Poland, including Mateusz Kolek, Andrew Yeung, John Ho, Kai, and ZtoryTeller.





official

Presented by ZtoryTeller & The Bee’s Knees Gallery

創造性に触れ、インスピレーションを見つけに来てください!💖 #アートポップアップ #東京アートシーン #グローバルアーティスト

Address

G/F, 118 Queen’s Road West
Hong Kong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ZtoryTeller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