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8/2020
本來打算 2020 年辦 Sci-fi Only, 無奈現實比科幻片更科幻, 是沒法成事的了, 可是無礙我們繼續分享科幻片。先問各位一個問題, 你, 覺得自己安全嗎? 你身處 的社會, 安全嗎?
科幻故事通常帶有對未來「理想社會」的預言和揭示濫用科技的可怕後果, 這種設定通常稱為「反烏托邦」。 有趣的是, 這些反烏托邦世界, 很多時是極為安全的, 對大部份人來說更是適合安居樂業的美好社會, 為何主角要不惜一切推反這種「進步」呢?
舉例說, 《未來報告》的世界,擁有 0 犯罪率, 因為你犯罪前, 警察就拘捕你了。他們無意中開啟青少年的先知能力, 可以預測任何罪案, 可以在有人受傷之前就制止悲劇。 沒人質疑先知的預言正確與否, 沒人質疑有否可能造假, 不止是「未審先判」,是「未犯先判」。 現實世界我們相信無罪推定原則, 但在《未來報告》那樣的世界, 你要如何抗辯自己是清白?
沒人會信你是無辜的, 大家都生活安好, 很安全, 不會為你一個放棄安穩的生活。 「只有少數壞份子才會害怕這制度, 因為他們犯事。只要不打算犯罪就不用害 怕」, 平民百姓才不在乎有沒有冤案。主角 (Tom Cruise 飾演) 是一個警察, 制度的 一份子, 直至在先知的「犯罪預言畫面」看到自己, 才急著逃跑 ----「不可能的! 末來的我不可能殺人!我是無辜的!」
可是當一個制度發展得那麼完善時, 是不是一下子可以逃離呢?「大不了不入商場?」「大不了隱居?」。在《未來報告》, 你可得找黑市醫生換掉眼球才行。因為這些未來世界的身份證明並不是一張紙、一本 passport、一張付晶片的硬卡, 而是你的身體。出入任何一個地方、商埸、餐廳, 無孔不入的人面監測器都把你鎖定, 知道你是誰。當然, 政府不會說是為了監視你, 他們說這些科技只是方便商家打廣告。街上的廣告版能辨認你的身份, 播出乎合你喜好的商品廣告,還可以禮貌地打招呼:「早晨, 陳先生。要試一下我們新出的特濃巧克力味早餐片嗎? 我記得你喜歡巧克力。」賓至如歸, 為何不好。
當然如果你是潛罪犯, 機械人則未必那麼好相處。面對裝有生物探測儀的機械人, 你還可能需要用冰把自己的體溫冷卻到不像一個活人。而這一切苦難把你折磨得痛不欲生時, 你還未知道自己犯了什麼罪。然後,由你逃避制度一刻, 制度就宣判你 犯罪了。不是你死, 就是制度亡。制度背後不止有政府, 還有一班受制度「保護」、 安居樂業, 樂於安全地生活的平民, 一班支持者。
科學和科技, 有人會說是中立的, 只要用得其所, 就是造福萬民, 被惡人濫用, 才是惡。比如說, 電力, 可以照亮黑夜, 也可以用來執行死刑。智能手機, 造就方便的
現代生活, 同時也等如每人綁了一個追縱器。我們還可能嘲笑不便用電子銀包的人是科技盲、古老石山。
Herbert Marcuse 批評工業文明的世界, 科學和科技令 我們看待人也好比看待機器, 是一個個可以有效利用的物質、按時間計算的勞動力、一片肉、一個內臟。所有事物必須要有其用途, 科學必須被應用, 所有事物 都是工具。在這邏輯下發展出來的科技, 必然志在操控, 因為它必須有用才有價值。它們削弱人的尊嚴, 自然界的尊嚴, 令我們失去思考抽象概念的能力。對, 正義、愛、自由這些概念是不能量化的。所以我們不時聽到「民主可以當飯食嗎?」 的說法。為了爭取正義, 推反一個保障全社會安全的「犯罪預言」制度, 為了自由和尊嚴, 拒絕健康碼制度, 可能在部份「技術先行」的人眼中是不合理, 是政治化科技。
但其實科技不可能完全獨立於政治。一旦置入人類社會, 它就是政治工具。科幻片的有趣, 在於它們把科技和社會的互動以極端的故事呈現, 預言我們未來的困 境, 質疑現實各種仿似合理的事是否真的合理。如果我置身一個極端的科幻世界, 我會擁抱他們的價值觀,還是對抗它?
你今天覺得安全嗎?
你希望明天比今天更安全嗎?
——————————
「只要人民接受不合理的事只是『進步』的副產品, 壓迫、失業只是不可避免的 犧牲, 他們就不會理解為何要否定這種『進步』。人們樂於承認經濟和政治上的 瘋狂,他們購買這樣的瘋狂。但是,這類關於『進步』另一面的知識是事情僵化過 程的重要成份,是把阻礙質變的對立面完全統一起來的重要成分,因為它屬於一種 毫無希望或完全被事先決定的存在,這種存在,在一個不合理即理性 the irrational is reason 的世界中,已找到安身立命之道。」
《單向度的人 - 發達工業社會的意識型態研究》
#健康碼 #未來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