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慧文化圖書有限公司

德慧文化圖書有限公司 台灣校園書房出版社港澳總代理;
德慧文化總辦事處及貨倉:
荃灣橫窩仔街2-8號永桂第三工業大廈2樓B室

讓閱讀成為生活方式、讓思想開啟心靈自由、讓人生綻放美德智慧!
辦公室: 荃灣橫窩仔街 2-8號 永桂第三工業大廈 2樓B室
http://www.vwlink.net ; email: [email protected]

 #新書預購  #重量級著作【《誰是時代的先知?:馬丁路德金恩與葛理翰的公共神學實踐》│羅秉祥】德慧網店及詳細資料:📌https://pse.is/84sryg #八五折  #預計10月中下旬到貨【內容簡介】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兩位教會領袖...
26/09/2025

#新書預購 #重量級著作
【《誰是時代的先知?:馬丁路德金恩與葛理翰的公共神學實踐》│羅秉祥】
德慧網店及詳細資料:📌https://pse.is/84sryg
#八五折 #預計10月中下旬到貨

【內容簡介】
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兩位教會領袖
黑人民權運動鬥士 vs. 白人福音派奠基者
一部關於基督徒如何參與公共、改變社會的史詩之作

教會近年在公共議題的參與和發聲上,頻繁遇到時代的挑戰與內部的提問:
信仰如何與公共世界對話?基督徒要如何有智慧地參與公民社會?
教會該如何看待公民不服從?教會裡適合談論政治嗎?
基督徒是否能與其他宗教攜手,組成「良知聯盟」為公義發聲?
種種問題反映了上帝子民在公共參與上無法迴避的張力,我們迫切需要有力的公共神學洞見與實踐準則,好在時代洪流中回應上帝的呼召。

華人重要的基督教倫理學者羅秉祥有感於此,決定不從抽象的公共神學理論談起,而從具體案例中汲取可資借鑑的準則。《誰是時代的先知?:馬丁路德金恩與葛理翰的公共神學實踐》帶我們走進歷史,從生動鮮活的人物敘事出發,聚焦於兩位美國教會最具代表性的領袖──馬丁路德金恩與葛理翰,透過對比他們的生命軌跡與截然不同的公共神學實踐徑路,呈現出美國教會在面對公共議題上的多元回應。同時,本書也介紹了赫舍爾的先知神學,作為公共神學和公共靈性的深厚基礎。我們很容易就能在書中人物的情境中,看見他們與我們在公共參與上的相似掙扎、類似的信仰盲點,以及他們最終如何做出抉擇、轉向突破。從精采的敘事和評論中,我們能更加具體、深刻地領略公共神學各議題的真實意義。

本書不僅是當代美國教會史的一段見證,也是一場公共神學的探索,充滿鋒利的思辨和澎湃的熱血,既回望歷史,也面向今日,盼望為華人教會提供智慧與啟發,在時代的風口浪尖上,勇敢回應「這一代的先知在哪裡?」的呼召。

澎湃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列)
朱耀明 香港柴灣浸信會榮休牧師
江慕理 BCC雙語社區教會牧師
邢福增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國科會研究學者
李 泉 基督教倫理學者
吳國安 台灣神學研究學院教會歷史與系統神學助理教授
林鴻信 基督教研究智庫創辦人
周學信 中華福音神學研究學院基督教神學與宗教研究中心主任
許家馨 中研院法律所研究員
陳季讓 沙鹿聖教會主任牧師
莊信德 衛理神學研究院專任副教授
陳尚仁 台灣神學研究學院倫理學副教授
葉 浩 政大政治系教授
董家驊 世界華福中心總幹事

【作者介紹】
羅秉祥
於香港出生(1954)及成長,在台大哲學系(1974-1978)就讀期間,愛上思考和華人文化。本計畫赴美僅攻讀西方哲學碩士,隨後即投身神學研究,但在上主安排的機緣巧合中,完成哲學博士(1978-1982),並以康德道德哲學研究在全美學生論文比賽中獲獎(1980)。回望全時間在哲學領域的八年光陰,如今最感慨的是,不少神學容易成為基督教哲學,偏離神學的使命及踐行導向。

於耶魯大學宗教研究系取得宗教倫理學第二個博士(1983-1990),畢業後有股強烈感動要回到香港,放棄了富勒神學院的聘書。在香港浸會大學任教超過三十年(1990-2020),以陪伴這城市的年輕人同行為召命。
成為香港浸會大學榮休教授後,全家移居美國洛杉磯,專心從事神學教育及寫作。先後任教於正道福音神學院與富勒神學院;上主很幽默,原以為富勒神學院是自己事奉的起點,如今成了終點。身在異邦,心繫亞洲,非常享受以中文寫作。受《黑白分明》三十年後仍不斷再印售賣鼓舞,希望能寫出壽命較長的書。

常感人生頗矛盾,曾盼望有兩個羅秉祥就好了,一個當牧師,一個當教授。餘生也很矛盾,既希望每天不是讀書,就是教書或寫書。然而這只能滿足左腦,內心裡還有一團歌唱的火(在香港後期曾學習聲樂約五年,固定參加合唱團,包括歌劇《浮士德》的演出),透過進入音樂世界來接觸人豐富的感情及靈性生活。

【目錄】
推薦序一:這一代的先知在哪裡?|邢福增
推薦序二:成為神摯愛的群體|周學信
推薦序三:將信仰活入時代的現場|董家驊
推薦序四:獻給華人教會的公共神學實踐指南|李泉
推薦序五:時代的召喚|朱耀明
序言

第一章|美國白人福音派對馬丁路德金恩的重新評價
第二章|蒙哥馬利運動:基督信仰主導的社會運動(1955-1956)
第三章|牧職與政治任務的衝突:葛理翰與種族問題(1950-1960)
第四章|學運全面展開與白人福音派的抵抗(1960-1961)
第五章|《伯明罕監獄書信》的公共神學(1963-1964)
第六章|塞爾瑪遊行(葛理翰遺憾沒有參加)(1965)
第七章|牧師在朝或在野?金葛二氏全面分歧(1967-1974)
第八章|中年危機過後,葛理翰脫胎換骨(1974-1997)

附錄:公共神學是什麼?定義、特徵、方法
進深閱讀建議
附註
參考書目

#德慧文化
#校園書房出版社 #總代理
#誰是時代的先知 #馬丁路德金恩 #葛理翰
#公共神學 #實踐

#羅秉祥

   #引爆話題的重量級對談會華人傳統家庭的愛與痛──《長女病》與《家鎖》作者對談會 #感謝支持  #今晚見德慧文化主辦、游擊文化 及 春山出版 協辦《長女病:我們不是天生愛扛責任,台灣跨世代女兒的故事》和《家鎖:華人家庭這個巨獸》這兩本書...
25/09/2025

#引爆話題的重量級對談會
華人傳統家庭的愛與痛──《長女病》與《家鎖》作者對談會
#感謝支持 #今晚見

德慧文化主辦、游擊文化 及 春山出版 協辦

《長女病:我們不是天生愛扛責任,台灣跨世代女兒的故事》和《家鎖:華人家庭這個巨獸》這兩本書面世後,隨即引起華人讀者的關注。無論是生活在香港、台灣、北美的華人,他們總是受到華人家庭文化,就如長幼有序、重男輕女等傳統觀念,深刻地被影響。《長女病》與《家鎖》的兩位作者,透過她們的著作讓讀者直面傳統華人家庭的痛處,以對談和交流尋找改變的出路。

日期:9月25日(星期四)
時間:19:00-20:30
形式:Zoom(Zoom link將於對談會日期前1~2天寄到登記電郵。)
語言:國語
費用:免費
講者:
張慧慈(小花媽)
《長女病:我們不是天生愛扛責任,台灣跨世代女兒的故事》作者
長女,喜歡說話跟寫東西。最近在研究命理,夢想成為命理大師,讓更多人想跟她講話。畢業於台大社會所、清大人文與社會學系。著有《咬一口馬克思的水煎包》、《乾脆躺平算了》。經營臉書粉專「小花媽」,並有Podcast節目《南臺灣大姑娘》 聯絡方式 [email protected]
譚蕙芸
《家鎖:華人家庭這個巨獸》作者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高級講師,獨立記者。著有《天愈黑,星愈亮:反修例運動的人和事》、《文字欲:回應時代的特寫新聞》等書。

德慧網店購買 / 預購:
《長女病:我們不是天生愛扛責任,台灣跨世代女兒的故事》
📌https://pse.is/7yt62l
《家鎖:華人家庭這個巨獸》
📌https://pse.is/83jyq2 (預購中)

#德慧文化 #游擊文化 #春山出版
#長女病 #張慧慈 #小花媽
#家鎖 #譚蕙芸
#華人傳統家庭的愛與痛 #對談會

 #轟動登場  #基督徒必需了解的基督教起源 【《天國崛起:顛覆希羅世界的基督事件》│張楷弦】網店預購及詳細內容:📌https://pse.is/84nh9j #八五折  #預計10月中下旬到貨 【內容簡介】讓厚實的歷史描繪,體現「在世而不...
24/09/2025

#轟動登場 #基督徒必需了解的基督教起源
【《天國崛起:顛覆希羅世界的基督事件》│張楷弦】
網店預購及詳細內容:📌https://pse.is/84nh9j
#八五折 #預計10月中下旬到貨

【內容簡介】
讓厚實的歷史描繪,體現「在世而不屬世」的基督教起源

如果有人問:「基督教是怎麼開始的?」或許我們會說,是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道成肉身,來到世上傳道、行神蹟,最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三日後復活,門徒就此開始傳揚福音,教會也開始建立──這樣的回答固然正確,但如果更細緻地描繪早期基督徒的生活與發展,畫面可能會出乎我們意料。

新約時代的希臘羅馬世界,呈現的是階級嚴明的社會,其中的制度與觀念不僅是社會結構的牢固基礎,更深植人心。而這些社會結構看似「屬世」,卻是早期基督徒群體成長的重要土壤。

在《天國崛起:顛覆希羅世界的基督事件》當中,張楷弦以經文為窗口,透過社會科學方法的「厚實描繪」(thick description),揭開了第一世紀地中海周邊社會的遼闊背景,以及早期基督教背後的帝國真貌。藉由「榮耀與羞辱」、「恩主制度」、「潔淨與汙穢」、「帝國意識形態」、「哲學思想」這些主題,經文背後的希羅世界躍然紙上,為早期基督徒群體的行動提供了舞台:他們誕生於當時的種種組織架構、社會制度、文化觀念,在其中建立了基督徒群體。

然而,他們所建立的更是個「另類的群體」:不同階級的基督徒,竟能同桌共餐;他們不仰仗社會上流,而是信靠慷慨供應的上帝;而且,那些身居高位的基督徒,還能夠不求榮耀、像僕人般卑微地奉獻。上帝的國度就在這群人的活動中,以謙卑、低調的樣貌崛起,其中的一切邏輯,都指向耶穌基督,指向「基督事件」(耶穌的受難和復活)。

翻開本書、踏上這趟「基督教起源之旅」,將使我們親眼見證,受死而復活的基督如何席捲早期基督徒的生命,使他們有底氣、有能力活出另類的群體樣貌,進而轉化世界。而與初代基督徒一同經歷過「死裡復活」震撼的我們,也將發現──我們看待今日世界的眼光,早已不再一樣。

【作者介紹】
張楷弦
中華福音神學院道學碩士、加拿大聖邁克大學(屬多倫多大學)哲學博士,主修新約研究。曾任教於中華福音神學院、香港浸信會神學院,現任教於台灣神學研究學院,並擔任《台神論刊》編輯,以及國際學術期刊Journal for the Study of the New Testament之編輯委員。
研究專長在於保羅書信、對觀福音、第二聖殿時期猶太文獻、希羅文化與社會結構、釋經學、隱喻。著有The Impact of Bodily Experience on Paul’s Resurrection Theology. LNTS Series volume 655. London: Bloomsbury T&T Clark, 2021;《天啟保羅:保羅神學與重構世界的天啟新秩序》。另發表過多篇學術論文,散見JSNT、HTR、BTB、《漢語基督教學術論評》等各主要聖經、神學研究期刊。

【目錄】
致謝/vii
推薦序一:經文背後,那不可忽視的世界/曾思瀚/xvii
推薦序二:在時空之內又超越時空的信仰歷程/張志偉/xxi
推薦序三:不一樣的群體,不一樣的起現/鄧紹光/xxiii
推薦序四:重遊歷史、定位現時、想像未來/胡維華/xxvii
楔子:一份「詮釋」的邀請/###i
緒論:本書的目標、理念與方法…001
基督事件/004
基督教起源:從「耶穌運動」到「群體建造」/006
全書概覽/014
研究方法:以「社會修辭視角」採用「社會科學研究路徑」/017
1塵世中的另類社群:「基督的身體」與「社會科學研究路徑」…………029
2重劃榮辱的另類社群……………077
3踐行恩典神學的另類社群………………123
4突破邊界、尋求復和的另類社群……………173
5不容於帝國意識形態的另類社群………………233
6參與轉化的另類社群……………299

🎯經典課程‧配合新書《天國崛起:顛覆希羅世界的基督事件》推出
張楷弦博士主講,《基督教起源:闖入希羅社會的十字架社群》(2023年課程,共六課)。
⚠️課程詳情:📌https://www.vwlink.net/product/kBQwKvdikBjC1pgs

#德慧文化
#校園書房出版社 #總代理
#天國崛起 #顛覆希羅世界的基督事件
#天啟保羅 #基督教起源
#張楷弦

 #新書預購  #宣教釋經學 【《成為福音:保羅書信中的宣教釋經學》│ #作者:戈爾曼 (Michael J. Gorman)】德慧網店:📌https://pse.is/84854t試讀:📌https://pse.is/84857p #八五...
23/09/2025

#新書預購 #宣教釋經學
【《成為福音:保羅書信中的宣教釋經學》│ #作者:戈爾曼 (Michael J. Gorman)】
德慧網店:📌https://pse.is/84854t
試讀:📌https://pse.is/84857p
#八五折 #預計10月中下旬到貨

【內容簡介】
該怎麼傳福音呢?最重要的是,
傳福音的人,親自成為福音!

結合保羅研究X釋經學X宣教學三大領域,
新約學者戈爾曼帶你重新感受保羅書信的威力!
⭐️使命聯盟2015年十大最佳書籍獎(Missio Alliance Top 10 Books of 2015)

基督徒都知道,傳福音是耶穌升天前交託的大使命——去,使萬民作祂的門徒。我們也盡力去做:無論是街頭佈道、發單張,還是資助宣教師進行跨文化宣教,都看到許多教會投身其中。但時而熱心、時而倦怠的我們,好像很少從初代教會的角度去思考,究竟該怎麼實踐主的吩咐?具體去做,又會發生什麼事呢?也許,重回第一世紀,觀察保羅對他牧養的群體有何激勵,可以帶給21世紀的教會嶄新活力!

美國知名新約學者戈爾曼,帶我們從宣教釋經學的角度,深入閱讀帖撒羅尼迦前書、腓立比書、以弗所書、哥林多前後書、羅馬書,探索福音多元而深刻的面貌:保羅邀請當時與現今的基督徒,不只相信福音,不只傳揚福音,更要成為福音!有別於羅馬帝國追求富裕、宏偉、榮耀的「福音」,耶穌的福音帶給這世界完全另類的選擇,要求祂的跟隨者活出共享、微小、向下移動的生命:不是恩主制度製造的從屬關係,而是不求回報的單向給予;不是強力威懾帶來的屈辱臣服,而是平等的人因著彼此神的形像而相互尊重;情感依附帶來的不是勒索和操縱,而是甘心樂意付出的安全之愛。這樣去做,傳福音的教會得以參與在神的生命與使命中――敘述基督的故事、接續基督故事、帶來平安與正義/公義,流露出信實、盼望、仁愛的生命。作者也列舉了具有保羅精神的當代宣教案例作為典範,邀請世界各地的基督徒在各自特殊的文化背景中,參與在神的宣教使命裡。

你有準備好,讓生命被神的使命徹底翻轉嗎?你也願意像初代教會一樣,即使面對艱難與抉擇,也要走上耶穌的道路嗎?不要害怕,跟著保羅所牧養的群體,一路挖坑、踩坑、填坑!你會發現,成為福音的呼召,不僅不會把我們所有人都刻成同一個模子,而是會創造出我們不能被任何人事物磨滅的個人特質,並且在獨具當地特色的群體中成長、茁壯、品嘗喜樂豐盛――這就是成為福音的模樣,活成基督在這世上獨一無二的見證!

【作者介紹】
戈爾曼(Michael Gorman)
出生於1955年,是美國知名的新約學者。目前任教於馬里蘭州聖馬利亞神學院暨大學(St. Mary’s Seminary & University),自1991年起即擔任布朗講座(Raymond E. Brown)的聖經研究及神學教授。他的專長為新約與書信,尤其擅長保羅的神學與靈修學;他的次要專長為約翰福音和啟示錄的神學與宣教釋經、早期基督教倫理;再者,他對教會與文化的關係有極大興趣。於1994至2012年擔任聖馬利亞普世學院(St. Mary's Ecumenical Institute)院長。
戈爾曼的著作目前約有二十來本,另有數十篇論文,內容包括聖經與神學研究、保羅書信的解經書、基督論、倫理與宣教等議題的作品。

【目錄】
推薦序一 用宣教的濾鏡,打開保羅書信新視界 周學信 / i
推薦序二 當教會成為福音――從保羅神學出發的宣教再思 邱顯正 / v
推薦序三 福音給教會的批判――成為福音,成為世界的見證 謝木水 / vii
致謝
邀請:成為福音
一、保羅與神的宣教工作
二、從宣教使命理解保羅書信
三、成為信(實)、愛、望的福音:帖撒羅尼迦前書
四、成為並敘述基督的故事:腓立比書
五、成為平安的福音(Ⅰ):總覽
六、成為平安的福音(Ⅱ):以弗所書
七、成為神的正義:哥林多前後書
八、成為神正義/公義與榮耀的福音:羅馬書中宣教使命的成神論
最後的省思:再述成為福音
參考書目
主題與人名索引
經文及其他古代資料索引

#德慧文化
#校園書房出版社 #總代理
#成為福音 #戈爾曼

⚠風暴來襲,祈願香港平安🙏九月廿三日(二)德慧總辦事處暨【閱讀不打烊】閱讀空間 全日休息‧暫停開放風暴期間,德慧網店全店8折。📌http://www.vwlink.net/ #德慧文化  #颱風  #樺加沙
23/09/2025

⚠風暴來襲,祈願香港平安🙏

九月廿三日(二)
德慧總辦事處暨【閱讀不打烊】閱讀空間 全日休息‧暫停開放

風暴期間,德慧網店全店8折。
📌http://www.vwlink.net/

#德慧文化
#颱風 #樺加沙

 #德慧讀行  #第52期 【牧者看《創傷‧聖經‧詮釋》課程】全文見:📌https://www.vwlink.net/blog/0skDit7xFrm6t1Zc//牧者需要持續進修,以開拓多角度的思考,為宣講、教導及牧養的質素增值。但我礙於...
22/09/2025

#德慧讀行 #第52期
【牧者看《創傷‧聖經‧詮釋》課程】
全文見:📌https://www.vwlink.net/blog/0skDit7xFrm6t1Zc

//牧者需要持續進修,以開拓多角度的思考,為宣講、教導及牧養的質素增值。但我礙於事奉時間的不穩定和限制,常難以抽身出席現場的課堂「進補」。
感恩今年六月中參與了由德慧文化主辦、FES福音閱覽室協辦的【「創傷‧聖經‧詮釋」—─創傷理論與聖經詮釋】課程,由多位聖經學者介紹近年有蓬勃發展的創傷理論,以及有關理論與不同經卷跨科整合的詮釋。這課程難得匯集了多位鑽研此領域的聖經老師之識見,課堂內容十分豐富(每課我都要多次重看錄影來消化),也很有啟發性,是難得在神學院以外讓我再有這樣的機會學習。在此要感激眾老師們及機構同工的預備。//

關心德慧的各位請立即訂閱《德慧讀行》!以最優先的時間接收每期的主題文章、新書及活動推介。**
https://forms.gle/AbuvRoQ124bpPryb9
**留意如果你已訂閱《德慧讀行》卻收不到電郵,請檢查郵件是否被放到錯誤的收件夾內。

#德慧文化
#德慧網上學習平台 #課程
#創傷理論 #聖經詮釋

 #新書預備  #校園年度禮物書 【《誰來交換禮物?》│楊美恩、林月娥、雷靜如】購買及詳情:📌https://pse.is/85pzjr試讀:📌https://pse.is/85pzjz  #八五折  #預計十月中下旬到貨 【內容簡介】為什...
21/09/2025

#新書預備 #校園年度禮物書
【《誰來交換禮物?》│楊美恩、林月娥、雷靜如】
購買及詳情:📌https://pse.is/85pzjr
試讀:📌https://pse.is/85pzjz
#八五折 #預計十月中下旬到貨

【內容簡介】
為什麼沒有人喜歡我的禮物?
在破碎的友誼中,重新找到付出的勇氣

12封信x 6樣手作禮物 換得最真實的自己 這是一個關於交換禮物和友誼的故事, 美恩與小月姐姐不單交換禮物, 更在友誼關係裡分享真實的悲傷、脆弱與恐懼。

曾經,在美恩的心中,有過一座宛如樹屋的祕密基地,在那祕密基地裡,她想望和朋友最真摯的交流、最真誠的來往,沒有嫉妒比較,沒有欺騙利用,沒有誤會,沒有謊言,更沒有那些讓人痛苦失望的不安、失落與破碎。

然而,事與願違的是,美恩的樹屋凋零了,因為一場與朋友的嚴重衝突,這座樹屋變得破敗不堪,她不再開心,也對人群充滿恐懼,那些過往沉寂心中的自我懷疑和孤單再度浮現,逐步要吞噬她,直到某一天,她開始看見關係中自己的樣貌,發現了丟失的自己, 那座樹屋,竟然再次開出一朵又一朵的小花……。

【作者介紹】
楊美恩|Meien Yang

將溫暖化為故事,將美好變成繪畫。
比起純美術,她更喜歡插畫與兒童繪本,
因為她相信故事與繪畫的結合,能夠傳遞意義和價值到世界每個角落,鼓勵那些有需要的人。

林月娥|Yueh-er Lin

校園福音團契飛躍輔導,投身陪伴和輔導高中生多年,
喜歡透過各種獨具創意的形式來陪伴他們,
無論是縫紉小物、特調靈修和手做點心餅乾等,
她的手巧和文藝少女心, 造就無數學生的信仰,陪他們跨越青澀歲月。

雷靜如|Cherry Lei
校園福音團契多年的輔導,曾任國中老師,
喜愛和學生在一起的每個日子, 永遠和學生有說不完的話,
對他們而言她始終是個大姐姐, 活潑、愛玩、愛旅遊,更愛看韓劇。

【目錄】
楔子
第一話 藍色的筆
回應信函+手作禮物1【水泥杯墊與貝殼擴香石】

第二話 什麼才是朋友?
回應信函+手作禮物2【苔球植栽】

第三話 交換禮物
回應信函+手作禮物3【抱抱餅乾】

第四話 直尺城市
回應信函+手作禮物4【檸檬塔】

第五話 恢復
回應信函+手作禮物5【小花手機掛繩】

第六話 一個困難的邀請
回應信函+手作禮物6【聖誕水果香料熱紅酒】
【給父母、師長與輔導】如何陪伴孩子在同儕關係中成長?

#德慧文化
#校園書房出版社 #總代理
#禮物書
#誰來交換禮物
#楊美恩 #林月娥 #雷靜如

 #快閃好書特大優惠德慧網店週末快閃, #9月限定 星期五‧六‧日全店8️⃣折⚡️⚡️⚡️📌https://www.vwlink.net/*折扣後買滿$500,免本地運費。**已折扣的商品不會享有重覆折扣。週末快閃特別獻禮📌https://...
20/09/2025

#快閃好書特大優惠
德慧網店週末快閃, #9月限定 星期五‧六‧日全店8️⃣折⚡️⚡️⚡️
📌https://www.vwlink.net/
*折扣後買滿$500,免本地運費。
**已折扣的商品不會享有重覆折扣。

週末快閃特別獻禮
📌https://www.vwlink.net/category/特別優惠
1️⃣19~21/9 #開啟學習人生 #由選擇一本好書開始
拓寬心靈的紅線——會遇真實的自己、情感、醫治和信仰
#限時超優惠 $88一本(原價$118)
#認識真正的自己、 #才得治癒
21世紀田立克與榮格的心靈對談與基督教心靈關顧的重構
詳情及報名:📌https://pse.is/84w2g3
2️⃣半透明便利貼(有多款選擇)
每件$10(原價$20)
#本週推介
***禮品折扣後買滿$150,免本地運費(只限禮品訂單,不包含書籍)。
3️⃣王明道日記(十冊)
📌https://pse.is/6skvy5
#本月限定 #75折

#送禮自用佳品
#德慧文化
#快閃優惠

 #重量級課程成雙 德勒茲和伽塔利的《千高原》的政治思想詳情及報名:📌https://pse.is/85s7wg德勒茲(Gilles Deleuze, 1925-1995)與伽塔利(Félix Guattari, 1930-1992)合著的...
19/09/2025

#重量級課程成雙
德勒茲和伽塔利的《千高原》的政治思想
詳情及報名:📌https://pse.is/85s7wg

德勒茲(Gilles Deleuze, 1925-1995)與伽塔利(Félix Guattari, 1930-1992)合著的《千高原》(Mille Plateaux, 1980)是《資本主義與精神分裂》的第二部。《千高原》不是傳統的系統著作,而是以異質混合方式寫成,當中涉及的領域十分廣泛:地質、演化、動物行為學、人類學、神話、歷史、經濟、政治、文學、音樂等等。作者二人在不同領域間穿梭和流動,如同不同的高原之間隨機連接,創造出各種嶄新及具啟發的概念。

是次課程將會分為五個課題,通過探討《千高原》書中的相關內容,集中分析德勒茲與伽塔利對政治的理解,掌握他們政治思想的主要概念,尤其是二人提出的游牧政治(nomadologie)概念,以探討弱勢策略(stratégie minoritaire)與國家機器之間的角力,以及當中的逃逸路線。通過討論兩人關於微觀政治的概念,我們將檢視社會對生命的塑造和構成,並且思考不同政治實踐的可能性。

課程內容:

1. 生成與塊莖
基於對柏拉圖主義的批評,德勒茲提出了差異哲學,他認為生命是持續生成、不斷創造的動態過程。他以生成(devenir)的概念說明生命的流變,流變不只是事物的變化或變動,更是從既定形式或系統的逃離。塊莖(rhizome)作為《千高原》一書的主要概念,不同於樹狀所比喻的主幹般的中心,代表了非線性、非層級、去中心化的模式,如同地下塊莖一般不斷生長和產生連結的蔓延狀態,並可引申為強調多樣性、異常性與遊牧性的理論思考,用以抵抗傳統結構。

2. 結域化與解域化
德勒茲與伽塔利的精神分裂分析(schizoanalyse)以慾望機器取代匱乏來理解慾望流動,兩人認為精神分析將慾望和特定器官或對象綁定,反映了資本主義將慾望禁錮在「伊底帕斯情結」的約束之中,是慾望的結域化(territorialisation)過程。對二人而言,「慾望」如同機器般轉動,涉及「結域-解域-再結域」的過程,不停連結、斷裂的流(flux),其自由流變不會完全被固定,如同游牧者般流動。擺脫既定領域束縛的過程正是解域化(déterritorialisation),但這並不是一勞永逸的事件,流向會以某種形式固定,被陷入再結域化(reterritorialisation)。

3. 微觀政治(micropolitique)
德勒茲和伽塔利視社會為持續變化的系統,他們提出層(strate)、界域性(territorialité)、「逃逸線」(ligne de fuite)、「克分子」(molaire)、「分子」(moléculaire)等微觀概念,用以分析政治場域當中的社會組織的形成和瓦解、權力的流轉、禁忌的打破等現象。

4. 國家與戰爭機器
德勒茲和伽塔利提出「道德地質學」(la géologie de la morale)的概念框架,通過描述分層與解域化等過程,探討思想與生命形式的形成。例如,地圖不是客觀描述地理面貌的方式,而是帝國技術官僚的控制工具,劃定了空間的產生和運用。相對於由帝國建立的灌溉系統而形成了控制流動方向的「條紋空間」(l’espace strié),德勒茲和伽塔利認為允許游牧者以非既定路徑行動的沙漠,則是身體與自然互相影響和作用的「平滑空間」(l’espace lisse)。作為來自外域的戰士,游牧者被視為「戰爭機器」(machine de guerre),他們代表了外在於國家的力量發起針對同質化的反抗,是對於國家權威的挑戰。

5. 生成—小眾與遊牧政治
遊牧者如同非中心化的、複雜多變的逃逸線,與異質的元素連結,對抗國家的同質性,探索新的可能性。遊牧政治的思考指向了各種於國家結構之外所發生的主體化過程和轉化運動,是微觀層面的「分子」(moléculaire)運動,牽涉到多元異質的生成狀態。對德勒茲和伽塔利而言,「生成—小眾」(devenir-minoritaire)代表了去中心化、邊緣化的力量呼喚新可能的過程。不屬於多數(majorité)的少數(minorité)群體,如女性、非白人、非歐洲人等受到主流價值和權威所壓制和貶斥,當他們成為「生成—小眾」,成為突破主流的驅力,能夠產生流變和創造等革命性變化。一如作為他者的女性逃向外部,成為「生成—女性」(devenir-femme),不再從屬或參照主流的男性權威,創造新的價值。

日期:16/10, 23/10, 30/10, 6/11, 13/11(星期四)
時間:8:00-10:00PM(香港時間)/ 12:00-2:00PM(英國時間)
形式:Zoom(設有七日限時重溫;Zoom link將於開課前1~2天寄出)
語言:廣東話
費用:$150單堂;$600 五堂
主持:陳家富博士
山東大學宗教學系教授
講員:Carmen Ip 葉家敏
巴黎西堤大學(Université Paris Cité)政治哲學博士研究生。

#德慧文化
#德慧文化學習平台 #課程
#德勒茲和伽塔利的千高原的政治思想
#德勒茲 #伽塔利 #千高原 #政治
#陳家富

   #引爆話題的重量級對談會華人傳統家庭的愛與痛──《長女病》與《家鎖》作者對談會報名Google form:📌https://forms.gle/GkmRx9gtYKPCxPQR9 #滿額即止 德慧文化主辦、游擊文化 及 春山出版 協辦...
18/09/2025

#引爆話題的重量級對談會
華人傳統家庭的愛與痛──《長女病》與《家鎖》作者對談會
報名Google form:📌https://forms.gle/GkmRx9gtYKPCxPQR9
#滿額即止

德慧文化主辦、游擊文化 及 春山出版 協辦

《長女病:我們不是天生愛扛責任,台灣跨世代女兒的故事》和《家鎖:華人家庭這個巨獸》這兩本書面世後,隨即引起華人讀者的關注。無論是生活在香港、台灣、北美的華人,他們總是受到華人家庭文化,就如長幼有序、重男輕女等傳統觀念,深刻地被影響。《長女病》與《家鎖》的兩位作者,透過她們的著作讓讀者直面傳統華人家庭的痛處,以對談和交流尋找改變的出路。

日期:9月25日(星期四)
時間:19:00-20:30
形式:Zoom(Zoom link將於對談會日期前1~2天寄到登記電郵。)
語言:國語
費用:免費
講者:
張慧慈(小花媽)
《長女病:我們不是天生愛扛責任,台灣跨世代女兒的故事》作者
長女,喜歡說話跟寫東西。最近在研究命理,夢想成為命理大師,讓更多人想跟她講話。畢業於台大社會所、清大人文與社會學系。著有《咬一口馬克思的水煎包》、《乾脆躺平算了》。經營臉書粉專「小花媽」,並有Podcast節目《南臺灣大姑娘》 聯絡方式 [email protected]
譚蕙芸
《家鎖:華人家庭這個巨獸》作者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高級講師,獨立記者。著有《天愈黑,星愈亮:反修例運動的人和事》、《文字欲:回應時代的特寫新聞》等書。

德慧網店購買 / 預購:
《長女病:我們不是天生愛扛責任,台灣跨世代女兒的故事》
📌https://pse.is/7yt62l
《家鎖:華人家庭這個巨獸》
📌https://pse.is/83jyq2 (即將9月中旬到貨)

#德慧文化 #游擊文化 #春山出版
#長女病 #張慧慈 #小花媽
#家鎖 #譚蕙芸
#華人傳統家庭的愛與痛 #對談會

🤝誠意邀請您加入德慧文化的團隊❗We are hiring!【市場推廣助理】✍️工作範疇▪️ 協助市場部採購貨品及聯絡供應商▪️ 進行電子營銷活動及網站管理▪️ 協助處理市場部一般工作⏰工作時間▪️ 星期一至五,每天上午9時至下午6時;每星...
17/09/2025

🤝誠意邀請您加入德慧文化的團隊❗
We are hiring!

【市場推廣助理】
✍️工作範疇
▪️ 協助市場部採購貨品及聯絡供應商
▪️ 進行電子營銷活動及網站管理
▪️ 協助處理市場部一般工作

⏰工作時間
▪️ 星期一至五,每天上午9時至下午6時;每星期五天工作,可享銀行假期

🗞入職條件
▪️ 中五程度,具一年相關工作經驗
▪️ 能操流利粤語,應付一般國語及英語對答,並具備讀寫中英文能力
▪️ 懂Microsoft Office及中文輸入法、具有基本電腦操作知識
▪️ 個性主動,處事細心,有條理,能同時應付多樣工作
▪️ 懂簡單平面設計可獲優先考慮
▪️ 持相關工作經驗者可獲優先考慮

🎁薪酬及員工福利
▪️ 薪酬面議
▪️ 任職滿一年可享有薪年假
▪️ 可享醫療福利、生日假或結婚周年假
▪️ 可享員工購物優惠

有意應徵者,請將附有近照的履歷表發送到電子郵箱📨 [email protected]
查詢請致電📞 24074000 李先生。
(所有求職者之個人資料絕對保密及只作招聘用途。)

#德慧文化
#招聘
#市場推廣助理

 #新書預購  #重量級著作 【《誰是時代的先知?:馬丁路德金恩與葛理翰的公共神學實踐》│羅秉祥】德慧網店及詳細資料:📌https://pse.is/84sryg #八五折  #預計10月中下旬到貨 【內容簡介】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兩位教會...
16/09/2025

#新書預購 #重量級著作
【《誰是時代的先知?:馬丁路德金恩與葛理翰的公共神學實踐》│羅秉祥】
德慧網店及詳細資料:📌https://pse.is/84sryg
#八五折 #預計10月中下旬到貨

【內容簡介】
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兩位教會領袖
黑人民權運動鬥士 vs. 白人福音派奠基者
一部關於基督徒如何參與公共、改變社會的史詩之作

教會近年在公共議題的參與和發聲上,頻繁遇到時代的挑戰與內部的提問:
信仰如何與公共世界對話?基督徒要如何有智慧地參與公民社會?
教會該如何看待公民不服從?教會裡適合談論政治嗎?
基督徒是否能與其他宗教攜手,組成「良知聯盟」為公義發聲?
種種問題反映了上帝子民在公共參與上無法迴避的張力,我們迫切需要有力的公共神學洞見與實踐準則,好在時代洪流中回應上帝的呼召。

華人重要的基督教倫理學者羅秉祥有感於此,決定不從抽象的公共神學理論談起,而從具體案例中汲取可資借鑑的準則。《誰是時代的先知?:馬丁路德金恩與葛理翰的公共神學實踐》帶我們走進歷史,從生動鮮活的人物敘事出發,聚焦於兩位美國教會最具代表性的領袖──馬丁路德金恩與葛理翰,透過對比他們的生命軌跡與截然不同的公共神學實踐徑路,呈現出美國教會在面對公共議題上的多元回應。同時,本書也介紹了赫舍爾的先知神學,作為公共神學和公共靈性的深厚基礎。我們很容易就能在書中人物的情境中,看見他們與我們在公共參與上的相似掙扎、類似的信仰盲點,以及他們最終如何做出抉擇、轉向突破。從精采的敘事和評論中,我們能更加具體、深刻地領略公共神學各議題的真實意義。

本書不僅是當代美國教會史的一段見證,也是一場公共神學的探索,充滿鋒利的思辨和澎湃的熱血,既回望歷史,也面向今日,盼望為華人教會提供智慧與啟發,在時代的風口浪尖上,勇敢回應「這一代的先知在哪裡?」的呼召。

澎湃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列)
朱耀明 香港柴灣浸信會榮休牧師
江慕理 BCC雙語社區教會牧師
邢福增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國科會研究學者
李 泉 基督教倫理學者
吳國安 台灣神學研究學院教會歷史與系統神學助理教授
林鴻信 基督教研究智庫創辦人
周學信 中華福音神學研究學院基督教神學與宗教研究中心主任
許家馨 中研院法律所研究員
陳季讓 沙鹿聖教會主任牧師
莊信德 衛理神學研究院專任副教授
陳尚仁 台灣神學研究學院倫理學副教授
葉 浩 政大政治系教授
董家驊 世界華福中心總幹事

【作者介紹】
羅秉祥
於香港出生(1954)及成長,在台大哲學系(1974-1978)就讀期間,愛上思考和華人文化。本計畫赴美僅攻讀西方哲學碩士,隨後即投身神學研究,但在上主安排的機緣巧合中,完成哲學博士(1978-1982),並以康德道德哲學研究在全美學生論文比賽中獲獎(1980)。回望全時間在哲學領域的八年光陰,如今最感慨的是,不少神學容易成為基督教哲學,偏離神學的使命及踐行導向。

於耶魯大學宗教研究系取得宗教倫理學第二個博士(1983-1990),畢業後有股強烈感動要回到香港,放棄了富勒神學院的聘書。在香港浸會大學任教超過三十年(1990-2020),以陪伴這城市的年輕人同行為召命。
成為香港浸會大學榮休教授後,全家移居美國洛杉磯,專心從事神學教育及寫作。先後任教於正道福音神學院與富勒神學院;上主很幽默,原以為富勒神學院是自己事奉的起點,如今成了終點。身在異邦,心繫亞洲,非常享受以中文寫作。受《黑白分明》三十年後仍不斷再印售賣鼓舞,希望能寫出壽命較長的書。

常感人生頗矛盾,曾盼望有兩個羅秉祥就好了,一個當牧師,一個當教授。餘生也很矛盾,既希望每天不是讀書,就是教書或寫書。然而這只能滿足左腦,內心裡還有一團歌唱的火(在香港後期曾學習聲樂約五年,固定參加合唱團,包括歌劇《浮士德》的演出),透過進入音樂世界來接觸人豐富的感情及靈性生活。

【目錄】
推薦序一:這一代的先知在哪裡?|邢福增
推薦序二:成為神摯愛的群體|周學信
推薦序三:將信仰活入時代的現場|董家驊
推薦序四:獻給華人教會的公共神學實踐指南|李泉
推薦序五:時代的召喚|朱耀明
序言

第一章|美國白人福音派對馬丁路德金恩的重新評價
第二章|蒙哥馬利運動:基督信仰主導的社會運動(1955-1956)
第三章|牧職與政治任務的衝突:葛理翰與種族問題(1950-1960)
第四章|學運全面展開與白人福音派的抵抗(1960-1961)
第五章|《伯明罕監獄書信》的公共神學(1963-1964)
第六章|塞爾瑪遊行(葛理翰遺憾沒有參加)(1965)
第七章|牧師在朝或在野?金葛二氏全面分歧(1967-1974)
第八章|中年危機過後,葛理翰脫胎換骨(1974-1997)

附錄:公共神學是什麼?定義、特徵、方法
進深閱讀建議
附註
參考書目

#德慧文化
#校園書房出版社 #總代理
#誰是時代的先知 #馬丁路德金恩 #葛理翰
#公共神學 #實踐

#羅秉祥

Address

Tsuen Wan

Opening Hours

Monday 09:00 - 18:00
Tuesday 09:00 - 18:00
Wednesday 09:00 - 18:00
Thursday 09:00 - 18:00
Friday 09:00 - 18:00

Telephone

+85224074000

Website

https://linktr.ee/virtue.wisdom.link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德慧文化圖書有限公司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Business

Send a message to 德慧文化圖書有限公司:

Share

Categ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