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09/2025
#新書預購 #重量級著作
【《誰是時代的先知?:馬丁路德金恩與葛理翰的公共神學實踐》│羅秉祥】
德慧網店及詳細資料:📌https://pse.is/84sryg
#八五折 #預計10月中下旬到貨
【內容簡介】
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兩位教會領袖
黑人民權運動鬥士 vs. 白人福音派奠基者
一部關於基督徒如何參與公共、改變社會的史詩之作
教會近年在公共議題的參與和發聲上,頻繁遇到時代的挑戰與內部的提問:
信仰如何與公共世界對話?基督徒要如何有智慧地參與公民社會?
教會該如何看待公民不服從?教會裡適合談論政治嗎?
基督徒是否能與其他宗教攜手,組成「良知聯盟」為公義發聲?
種種問題反映了上帝子民在公共參與上無法迴避的張力,我們迫切需要有力的公共神學洞見與實踐準則,好在時代洪流中回應上帝的呼召。
華人重要的基督教倫理學者羅秉祥有感於此,決定不從抽象的公共神學理論談起,而從具體案例中汲取可資借鑑的準則。《誰是時代的先知?:馬丁路德金恩與葛理翰的公共神學實踐》帶我們走進歷史,從生動鮮活的人物敘事出發,聚焦於兩位美國教會最具代表性的領袖──馬丁路德金恩與葛理翰,透過對比他們的生命軌跡與截然不同的公共神學實踐徑路,呈現出美國教會在面對公共議題上的多元回應。同時,本書也介紹了赫舍爾的先知神學,作為公共神學和公共靈性的深厚基礎。我們很容易就能在書中人物的情境中,看見他們與我們在公共參與上的相似掙扎、類似的信仰盲點,以及他們最終如何做出抉擇、轉向突破。從精采的敘事和評論中,我們能更加具體、深刻地領略公共神學各議題的真實意義。
本書不僅是當代美國教會史的一段見證,也是一場公共神學的探索,充滿鋒利的思辨和澎湃的熱血,既回望歷史,也面向今日,盼望為華人教會提供智慧與啟發,在時代的風口浪尖上,勇敢回應「這一代的先知在哪裡?」的呼召。
澎湃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列)
朱耀明 香港柴灣浸信會榮休牧師
江慕理 BCC雙語社區教會牧師
邢福增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國科會研究學者
李 泉 基督教倫理學者
吳國安 台灣神學研究學院教會歷史與系統神學助理教授
林鴻信 基督教研究智庫創辦人
周學信 中華福音神學研究學院基督教神學與宗教研究中心主任
許家馨 中研院法律所研究員
陳季讓 沙鹿聖教會主任牧師
莊信德 衛理神學研究院專任副教授
陳尚仁 台灣神學研究學院倫理學副教授
葉 浩 政大政治系教授
董家驊 世界華福中心總幹事
【作者介紹】
羅秉祥
於香港出生(1954)及成長,在台大哲學系(1974-1978)就讀期間,愛上思考和華人文化。本計畫赴美僅攻讀西方哲學碩士,隨後即投身神學研究,但在上主安排的機緣巧合中,完成哲學博士(1978-1982),並以康德道德哲學研究在全美學生論文比賽中獲獎(1980)。回望全時間在哲學領域的八年光陰,如今最感慨的是,不少神學容易成為基督教哲學,偏離神學的使命及踐行導向。
於耶魯大學宗教研究系取得宗教倫理學第二個博士(1983-1990),畢業後有股強烈感動要回到香港,放棄了富勒神學院的聘書。在香港浸會大學任教超過三十年(1990-2020),以陪伴這城市的年輕人同行為召命。
成為香港浸會大學榮休教授後,全家移居美國洛杉磯,專心從事神學教育及寫作。先後任教於正道福音神學院與富勒神學院;上主很幽默,原以為富勒神學院是自己事奉的起點,如今成了終點。身在異邦,心繫亞洲,非常享受以中文寫作。受《黑白分明》三十年後仍不斷再印售賣鼓舞,希望能寫出壽命較長的書。
常感人生頗矛盾,曾盼望有兩個羅秉祥就好了,一個當牧師,一個當教授。餘生也很矛盾,既希望每天不是讀書,就是教書或寫書。然而這只能滿足左腦,內心裡還有一團歌唱的火(在香港後期曾學習聲樂約五年,固定參加合唱團,包括歌劇《浮士德》的演出),透過進入音樂世界來接觸人豐富的感情及靈性生活。
【目錄】
推薦序一:這一代的先知在哪裡?|邢福增
推薦序二:成為神摯愛的群體|周學信
推薦序三:將信仰活入時代的現場|董家驊
推薦序四:獻給華人教會的公共神學實踐指南|李泉
推薦序五:時代的召喚|朱耀明
序言
第一章|美國白人福音派對馬丁路德金恩的重新評價
第二章|蒙哥馬利運動:基督信仰主導的社會運動(1955-1956)
第三章|牧職與政治任務的衝突:葛理翰與種族問題(1950-1960)
第四章|學運全面展開與白人福音派的抵抗(1960-1961)
第五章|《伯明罕監獄書信》的公共神學(1963-1964)
第六章|塞爾瑪遊行(葛理翰遺憾沒有參加)(1965)
第七章|牧師在朝或在野?金葛二氏全面分歧(1967-1974)
第八章|中年危機過後,葛理翰脫胎換骨(1974-1997)
附錄:公共神學是什麼?定義、特徵、方法
進深閱讀建議
附註
參考書目
#德慧文化
#校園書房出版社 #總代理
#誰是時代的先知 #馬丁路德金恩 #葛理翰
#公共神學 #實踐
#羅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