燧人氏事业 Prometheus Enterprise

燧人氏事业 Prometheus Enterprise Contact information, map and directions, contact form, opening hours, services, ratings, photos, videos and announcements from 燧人氏事业 Prometheus Enterprise, Publisher, K165 Jalan Batu Kentonmen, Off Jalan Ipoh, Kuala Lumpur.

悼念张少宽老师 (1941–2025)张老师毕生致力于守护历史田野和华社记忆,其坚毅治学精神令人敬佩。燧人氏事业有幸出版其二十多年心血成果《槟榔屿华人史话》(2002)。正如张景云先生在序中所言:“在如此恶劣的学术环境里,出现像张少宽这样一...
07/09/2025

悼念张少宽老师 (1941–2025)

张老师毕生致力于守护历史田野和华社记忆,其坚毅治学精神令人敬佩。

燧人氏事业有幸出版其二十多年心血成果《槟榔屿华人史话》(2002)。正如张景云先生在序中所言:

“在如此恶劣的学术环境里,出现像张少宽这样一位特立独行、艰苦卓绝的学人,华社何其幸运,而张君本人又何其不幸。 少宽兄是所谓的民间学者,……学术工作所消耗的每一分时间、精力、物质、钱财、忧思和生命,都一律剥削自他单薄的身心上。 我们看他这样回顾:‘我积极从事艰辛苦涩的田野工作时,既没有基金支持,也欠缺贵人的赞助,更无良师益友指示迷津……’。 这几句告白,读的人和写的人一样都一字一泪,焕发着百年以来马华读书人的苦心孤诣与铮铮风骨。

”少宽兄穷四分之一世纪的生命,搜罗整理槟榔屿华族历史资料,用功之勤,成绩之丰,庶几无人能出其右;而他的治学途径,田野调查与文献梳理两相结合,故而能抉微发幽,多所创获。他是个家无恒产的读书人,日常须得为衣食劳碌奔波,而他竟能不易其志,三十年如一曰,一篇接一篇的将研究与著作的成果贡献给华社。……“

深致哀悼,愿张老师安息。

https://srsbook.blogspot.com/2009/07/blog-post_5882.html

张少宽

小型出版单位诚邀自由业者合作,分别提供以下两种服务:1)书稿文本校对2)英译中 翻译审核 - 作业字数通常数万,按量计酬,内容有关本土人文历史。- 需具相关经验和能力,可使用AI工具辅助,但请说明。- 期待长期合作,协助我们追求出版质量。-...
01/06/2025

小型出版单位诚邀自由业者合作,分别提供以下两种服务:
1)书稿文本校对
2)英译中 翻译审核

- 作业字数通常数万,按量计酬,内容有关本土人文历史。
- 需具相关经验和能力,可使用AI工具辅助,但请说明。
- 期待长期合作,协助我们追求出版质量。
- 有意者 请简述经验、背景和志趣,来函联系:[email protected]
谢谢。
燧人氏事业 敬启
https://srsbook.blogspot.com/

"...her legacy continues to inspire and resonate  with many of us."
09/03/2025

"...her legacy continues to inspire and resonate with many of us."

02/03/2025

■ Book Sharing Session | WHO IS SYBIL KATHIGASU?

■ In conjunction with International Women’s Day 2025, join us for an empowering book sharing session. Together, we will explore "No Dram of Mercy", a compelling memoir of a woman’s struggle during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of Malaya (1942-1945) and the sacrifices she chose to make.

Sybil had not only impacted our history, but also left us with a legacy of examplary humanity; her faith and courage had held her steadfast in the face of adversities.

Come hear the untold stories of Sybil Kathigasu, and what Hong has uncovered in his 22-year journey with the memories of Sybil and those she had affected.

Let’s celebrate women’s strength through Sybil’s heroic legacy of courage!

■ Speaker
Law Siak Hong, a founder member of the Perak Heritage Society and past president. He curates and manages the Shophouse Memorial to Sybil Kathigasu in Papan, just outside Ipoh.

■ Host
Ansell Tan, a Filipino Chinese documentary filmmaker based in Ipoh. He focuses on stories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e is the founder of Story Tinkers.

■ Admission: FREE
□ RSVP by WhatsApp 011-16770532
□ Walk-ins are welcome, but early registration is encouraged to secure your spot.

We’ll be seeing you!




春雷精神:为人民服务         ● 潘永强  21-12-2010[摘录]   由李亚遨主编、大将出版社印行的《于无声处听春雷:1974年春雷事件的回忆与见证》,是一本有非常特殊意义的好书。近年马来西亚学生运动资料纷纷整理出版,对发掘...
29/12/2024

春雷精神:为人民服务
● 潘永强 21-12-2010
[摘录] 由李亚遨主编、大将出版社印行的《于无声处听春雷:1974年春雷事件的回忆与见证》,是一本有非常特殊意义的好书。近年马来西亚学生运动资料纷纷整理出版,对发掘和记录独立以来国内的学生运动,特别是华校生的学运,有重大意义。《于无声处听春雷》正好填补上世纪七十年代马大华文学会经历过的一段动人的学运回忆,也把“春雷事件”和当年社会上蓬勃的基层人民文艺活动,重新发掘出土。
……
当年的马大华文学会有一个很自觉的想法,就是把阶级问题放在种族问题之上,即使在春雷的节目上,也强调“形式是民族的,内容是阶级的”,这显然与当时的思潮背景有关。从后来的社会演变看来,其实马大华文学会和春雷大汇演,正好是处于马来西亚华人政治论述两个大传统之间,恰好是过渡的转折点。
独立后华人社会的政治论述,可以归结为两大传统,一是社会主义,二是族群自救,在华人社会居主流地位的政治论述,大都不出这两大传统。早年的马华公会虽然代表了一支微弱的保守主义论述,但不成气候已经褪色。华人政治也缺乏自由主义的理论传统,即使有所现形,也不过是单薄的民主信念。
可是,社会主义的论述传统却是华人政治中一支激情奔腾的大旋律,自独立前后一直到1970年代中后期,它在华人政治中都享有巨大的动员影响与精神魅力。无论在中文、英文源流的华人政治思潮中,社会主义论述都有拥护者,也曾经有过深广的群众基础。

马大华文学会在进步学生改组后,其实就继承了这个华文左翼的传统,关心工农和社会不平等。但是,马大华文学会的崛起,虽然为社会主义阵营注入新生的活力,然而进入1970年代后,国内社会主义的论述其实已经走到晚期。这股论述传统虽然流露坚毅的意志,也有许多理想乌托邦的想象,但在社会现实议题上,却缺乏较深刻与扎实的、具有本土意义的政治经济分析。左翼论述无法向上提升,就难以回应五一三事件后现实的族群政治。
反而,自1970年代起,华人政治兴起另一股随后影响极大的论述,就是一连串关于族群自救的思考,最后在1980年代达到高峰。李亚遨把这系列族群自救的事件称为“华社维权运动”。

族群自救论述一反过去的社会主义/华文左翼传统,重心从阶级平等转为族群平权,虽然主轴仍是诉诸平等,但主体已从阶级移位到族群身上,并带有一定的文化救亡用意,以及“自强”“寻路”的意图。这是植根于建国后复杂的族群政治,华人政治面临集体重创,以及新经济政策施行后深重的压力。自此华人政治中大多数的动员与集体行动,无不出自族群自救的论述,而论述的核心关怀,则以捍卫语言文化和发展华文教育为重中之重。
马大华文学会和“春自人间来”的巡回演出,算是在社会主义论述走向式微前的最后一波冲击,由于大势逐渐已去,很快就被查禁。它表面上跟后来族群自救的维权运动擦身而过,其实两者仍有所交集。因为马大华文学会转型的主要背景,就是在族群分歧越来越尖锐的低压下出现的,校园内外的种族化和马来化气氛升高,包括面对安华领导的右翼马来学运挑衅。于是,在英文为主的马大校园中,华族学生逐渐形成以华语沟通和互动的群体,产生集体的认同感,还想进一步有所作为,抗衡高吭的种族主义。

另外,这股学运力量,虽有左倾的底色,但从事的活动和工作,仍然与传统的华团社会组织紧密结合,例如依托在华人文艺团体和地方组织,他们固然有社会主义的共同语言,但民族的文化与政治处境也是把彼等结合在一起的重要元素。
部分华文学会成员不一定具有强烈的左翼认同,但在大环境下都面临共同的制度和文化偏差,在参与活动时分享这股集体的感受。早年他们比较重视阶级取向,但这个群体的成员有不少人在1980年代投入民族文教事业,正说明他们没有脱离华人政治上的两大论述传统,既有继承也有接合,在认识上承认马来西亚的问题既是阶级的也是民族的,不能孤立起来一分为二地看待。

学生运动参与者的生命史,往往会受到年轻时参与学运的影响,而在他们后来的生命历程中,留下强烈的烙印,甚至改变了生命的轨迹与方向。许多马大华文学会的主要成员,显然就因为学运改变了人生,即使三十六年之后,华文学会和春雷都还在生命中留下印记。
……
原文收录于 潘永强著《我们的时代精神》,2011年 燧人氏出版
http://srsbook.blogspot.com/2011/11/blog-post.html
Phoon Wing Keong Yaao Lee

Address

K165 Jalan Batu Kentonmen, Off Jalan Ipoh
Kuala Lumpur
51100

Opening Hours

Monday 09:45 - 18:00
Tuesday 09:45 - 18:00
Wednesday 09:45 - 17:45
Thursday 09:45 - 17:00
Friday 09:45 - 17:00

Telephone

+60165500909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燧人氏事业 Prometheus Enterprise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Business

Send a message to 燧人氏事业 Prometheus Enterprise:

Share

Category

微型出版运作

位于马来西亚吉隆坡,自2001年出版本土著作,包括社会/政治/文化评论、方志、随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