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rendezvous

集合!rendezvous 我們是「澄波藝術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專事出版「集合!RENDEZVOUS」系列漫畫,風格主打少年奇幻冒險故事,出版日固定為每單數月3日,相關活動資訊將隨時公布於此,歡迎大家踴躍追蹤!

我們是「澄波藝術文化有限公司」,專事出版「集合!RENDEZ-VOUS」系列漫畫,風格主打少年奇幻冒險故事,出版日固定為每單數月3日,相關活動資訊將隨時公布於此,歡迎大家踴躍追蹤!

集合來分享|島嶼之眼——台漫裡的時空旅行你曾經想過,如果《集合》做成展覽,會是什麼模樣嗎?如果漫畫的格子打開,讓故事角色走出書頁,他們會帶我們走向怎樣的時空?由《集合》合作的出發點書店屏東 繫。本屋 ,聯手由屏東女中同學們組成的策展小隊,在...
09/07/2025

集合來分享|島嶼之眼——台漫裡的時空旅行

你曾經想過,如果《集合》做成展覽,會是什麼模樣嗎?
如果漫畫的格子打開,讓故事角色走出書頁,他們會帶我們走向怎樣的時空?

由《集合》合作的出發點書店屏東 繫。本屋 ,聯手由屏東女中同學們組成的策展小隊,在今年暑期共同策劃了一檔以《集合》系列漫畫為主題的展覽。

希望透過展覽實作的過程,凝聚屏東在地青年的同時,也向屏東的讀者們推廣《集合》。

展場內還有學生們參與設計的互動裝置及腳色介紹。
快來看看他們怎麼用展覽詮釋眼中的《集合》漫畫吧!

•┈┈┈┈┈┈┈୨୧┈┈┈┈┈┈┈•

🌊《島嶼之眼——臺漫裡的時空旅行》
▍展覽期間|7/29(二)- 8/24(日)
▍展覽地點|屏東縣立圖書館總館 4F 文學館

集合出版誌| 集合15《燈猴搖晃了!》 上市!後天就是7月5日了,你聽過有關這一天的預言嗎?日本漫畫家龍樹諒在作品《我所看見的未來》中,曾預言今年7月5日將發生大災難,甚至波及台灣與香港。雖然這則預言從未被證實,卻再次引起人們對「地震」的集...
03/07/2025

集合出版誌| 集合15《燈猴搖晃了!》 上市!

後天就是7月5日了,你聽過有關這一天的預言嗎?

日本漫畫家龍樹諒在作品《我所看見的未來》中,曾預言今年7月5日將發生大災難,甚至波及台灣與香港。雖然這則預言從未被證實,卻再次引起人們對「地震」的集體焦慮與關注。

事實上,《集合》早在多年前便著手籌畫地震主題的漫畫哦!
今天上市的第15集《燈猴搖晃了!》,靈感取材自台灣民間傳說中的「燈猴」,本集漫畫將其轉化為地方廟宇的神明,同時也改寫了清領時期曾協助諸羅城(今嘉義)百姓震後重建的地方官——姚瑩。

燈猴與姚瑩,象徵著古人對地震的兩種理解:一為神明祈安,一為人事重整。而這也正是本集漫畫的核心:不同時代的人們,該如何面對災難?又如何重建信任與秩序?

這一集,陽擇在一次突如其來的地震後再度穿越時空,來到動盪不安的清代諸羅,成為朝廷官員牧大人的書記官。面對預言中即將降臨的大震,牧官員不信、百姓不安,城中更有人趁機作亂——陽擇夾在官與民之間,左右為難。

當信任尚在建立,災難卻已悄然逼近。
而這座城市,準備好了嗎?

✎全台各書店(見留言處)與線上平台同步發售!

集合活動誌|錄音室實戰紀錄還記得前兩週與大家分享《集合》在小獸書屋 BBBooks的台語配音工作坊嗎?歷經數週課程的累積,昨天我們終於走進錄音室,要把成果錄下來啦!在錄音開始前,老師特別提醒:「錄音時,聲音的情緒表現,只能加強,不能削弱。」...
29/06/2025

集合活動誌|錄音室實戰紀錄

還記得前兩週與大家分享《集合》在小獸書屋 BBBooks的台語配音工作坊嗎?

歷經數週課程的累積,昨天我們終於走進錄音室,要把成果錄下來啦!

在錄音開始前,老師特別提醒:「錄音時,聲音的情緒表現,只能加強,不能削弱。」
因為人的聲音在透過設備收音時,效果與細節往往會遭到壓縮,因此,唯有在表現時投注更豐富、誇張的情感,才能讓角色的情緒準確地傳遞給聽者。

為了讓語氣更貼近角色,老師也指導學員嘗試改變姿勢,例如在詮釋憤怒時,身體擺出「蹺腳插腰」的動作,語氣隨之就產生了大幅的變化,語調更具張力,角色也更為鮮明。

而在一人分飾多角的演出中,學員們也要注意透過聲線高低、語氣輕重的調整,創造出清晰的角色區隔。

當然,台語配音最重要的,就是台語發音絕對不能跑掉。所以,三個小時的租借時間,五組人馬各錄一場約五分鐘的段落,就在這些反覆雕琢、重來的過程裡,被大家利用得淋漓盡致呢!

至於錄音成果,待後製剪輯完成後,也再來和大家分享!

集合來分享|京都漫畫博物館:臺日漫畫的百年邂逅✍️​除了首爾國際書展和漫畫博物館,小編們其實兵分兩路,另一邊到了日本京都的國立漫畫博物館,參觀「台湾の少年と日本の少年 巡り合うマンガ文化の百年(臺灣少年與日本少年─臺日漫畫‧百年邂逅)」特展...
28/06/2025

集合來分享|京都漫畫博物館:臺日漫畫的百年邂逅✍️

除了首爾國際書展和漫畫博物館,小編們其實兵分兩路,另一邊到了日本京都的國立漫畫博物館,參觀「台湾の少年と日本の少年 巡り合うマンガ文化の百年(臺灣少年與日本少年─臺日漫畫‧百年邂逅)」特展,觀看台日雙方的漫畫研究者,如何在兩者的漫畫歷史中,找到相似與相異之處。

展覽以一句日本諺語作為開始:「風が吹けは桶屋が儲かる(颳風時,木桶店就會生意興隆)」,意指一件事情發生後,無獨有偶地,許多現象與事件會因此彼此串聯,並帶來出乎意料的結果。策展團隊提到,這是在台灣與日本漫畫關聯的考察過程中,不斷在他的腦海中浮現的一句話。

展覽以蔡焜霖生涯過程為主題的漫畫『來自清水的孩子』,以及漫畫家手塚治虫『手塚治虫物語』為軸線,呈現兩人生命中「漫畫」的腳色與意義。重要的是,展覽將兩人與漫畫的關聯,置放在當時的台灣與日本的時代背景之下,觀眾不僅可見兩位主題人物的創作,更可見1940-1980年代台日的社會氛圍、傳播媒體的改變,如何影響漫畫讀者的市場與喜好。

令小編印象深刻的是,展覽特別提到台灣與日本其實有著「共同的源流」,在19世紀近代化的過程中,漫畫扮演著教育普及的重要推手,尤其在義務教育之下人們的識字率大幅提升,漫畫是第一個能夠打破階層與性別限制的娛樂媒體。亦可從《少年画報》、《新寶島》等諸多展示作品,看見少年勵志、成長冒險,以及偵探、科幻與科普知識等主題,更是跨越國際且歷久不衰的作品主題呢。

綜觀整個展覽,小編不禁也開始設想:假使要將集合漫畫放在台灣與日本乃至國際間的位置上,該如何定位、又該下什麼關鍵字呢?也許,有機會的話,透過如同展覽般的系統性介紹,也會萌生「風が吹けは桶屋が儲かる」般的感受,在與他者的比較之中,親身體會「台灣性」與台灣漫畫的意義也說不定。

補充分享:本次京都漫畫博物館的展覽已結束,其後將移至台灣的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處(台中)展覽,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屆時前往觀展喔~

【集合來分享|造訪韓國漫畫博物館】隨著《集合!》漫畫飛到韓國,小編們除了首爾國際書展,還造訪了位於京畿道富川市的「韓國漫畫博物館(Korea Manhwa Museum)」。富川位於首爾與仁川之間,是首都圈的重要衛星城市。地鐵𝟳號線「三山體...
27/06/2025

【集合來分享|造訪韓國漫畫博物館】

隨著《集合!》漫畫飛到韓國,小編們除了首爾國際書展,還造訪了位於京畿道富川市的「韓國漫畫博物館(Korea Manhwa Museum)」。

富川位於首爾與仁川之間,是首都圈的重要衛星城市。地鐵𝟳號線「三山體育館站」一出站,映入眼簾的便是兩棟灰白水泥色的建築體——一棟是致力推動韓國漫畫產業的韓國漫畫影像振興院(Korea Manhwa Contents Agency),另一棟則是我們此行的目的地:韓國漫畫博物館。

走進常設展,展覽從「什麼是漫畫?」這個問題出發,梳理韓國漫畫發展的百年歷史——最早可追溯至1909年,李道榮(이도영)在《大韓民報》上發表的插圖,畫中一位穿著西裝的紳士嘴裡吐出一股噴泉,末端附上文字,此一似於「對話泡泡」的形,揭開了韓國漫畫起源於報紙媒體的序章。

而在日治時期,受到日本殖民與言論審查影響,漫畫創作轉向結合圖文、具有諷刺意味的「時事漫畫」。這些作品一邊迴避審查,一邊反映時局,成為記錄社會氛圍的重要工具。然而,隨著戰爭加劇,漫畫產業一度中斷。

直至戰後韓國光復,漫畫才逐漸從壓抑中萌芽,迎來敘事漫畫的新篇章。1950年韓戰爆發後,紙張短缺使得市面上流通的是以再生紙印製、手掌大小的「小冊漫畫」。即便如此,漫畫家們仍不放棄表達,奠定了韓國漫畫的生命力。

1950年代末期,漫畫產業隨著漫畫租書店的興起而蓬勃發展。雖然1961年漫畫審查制度上路,打壓了創作自由,但運動漫畫、歷史漫畫、科幻與歡樂題材仍百花齊放。

館內還特別復刻了漫畫店的空間,重現50至70年代街頭的漫畫租書店文化。

其實,韓國漫畫的發展歷程,與台灣有著許多相似之處——同樣受日本漫畫風格影響、也同曾經在政治壓力下掙扎創作,甚至亦經歷過租書店文化的盛行與漫畫產業的起伏。在兩地不同的歷史脈絡下,漫畫都曾被視為庶民的娛樂、知識的載體,也是世代之間共感與記憶的重要媒介。

漫畫博物館既是回顧了一段產業與文化的歷史,更以完整清晰的展示告訴我們:漫畫不只是輕鬆的閱讀形式,也承載著時代的風景、人民的情感與社會的變遷。

📌韓國漫畫博物館 (한국만화박물관)
地址:京畿道富川市遠美區吉州路1 (上洞)
交通:地鐵𝟳號線 #三山體育館站 步行約3分鐘
網站:http://www.komacon.kr/comicsmuseum/
公休日:每週一、元旦、春節、中秋節當天及前一天
開放時間:10:00~18:00
門票:5,000韓元

集合說故事|酒吧裡的「小寡婦」:從黃春明《小寡婦》看集合漫畫《欠我一首歌》🎤​上週我們介紹了台灣文學家王禎和的《玫瑰玫瑰我愛你》,並提到從鄉村來到都市,到酒吧工作的吧女們,原來有過學習「英語和美國文化」的歷程。有趣的是,無獨有偶地,另一位著...
26/06/2025

集合說故事|酒吧裡的「小寡婦」:
從黃春明《小寡婦》看集合漫畫《欠我一首歌》🎤

上週我們介紹了台灣文學家王禎和的《玫瑰玫瑰我愛你》,並提到從鄉村來到都市,到酒吧工作的吧女們,原來有過學習「英語和美國文化」的歷程。有趣的是,無獨有偶地,另一位著名的台灣文學家黃春明,也曾以吧女為主題,寫下一篇名為〈小寡婦〉的小說。

是什麼身分的人,在什麼樣的時空,變成了「小寡婦」?

小說描述1965年開始,美國政府為遠赴越戰前線的美軍制定了「R&R休息復原計畫」(Rest and Recuperation Program)鼓勵他們在休假時間到戰場之外的亞洲地區度假,而台灣也名列計畫下的度假勝地之一。於是,台灣興起一陣酒吧浪潮,許多新興工作機會也隨之而起,舉凡酒吧工作者、運輸業者、餐飲業者與吧女,都乘著這波浪潮而來。〈小寡婦〉的故事背景描述台灣在這波「美軍襲來」的浪潮下,一間位在台北的酒吧為「訓練」店內的吧女,特別聘請曾遠赴美國學管理的馬善行,以打造美軍理想中的吧女。這位馬善行讓吧女們各個穿上傳統中國服飾,在美軍眼中刻意營造東方的異國情調,更要求她們在美軍面前聲稱自己是死了丈夫的「小寡婦」,於報紙上大肆刊登廣告,就是為了讓小寡婦的形象深植人心。

奇怪,這群吧女們明明不是寡婦,平常也不穿中式服飾,何以這麼刻意的裝扮呢?讓我們回想一下第14集中登上艷牡丹歌廳的彩霞,底下的人們是什麼樣的裝扮、彩霞又身穿什麼樣的服飾呢?

原來,進入歌廳或酒吧,就像是進入非日常空間,人們在裡面展演自己,並不真實互動。所以當這群「小寡婦」成為美軍在亞洲的溫柔鄉,也成為他們體驗異國情調的一環。儘管這集漫畫並未特寫彩霞與其他賓客的互動,卻能看見賓客滿意與否,決定了彩霞的歌廳地位與去留。這麼一想,也許不難想見何以黃春明作品中的吧女們,不論分背景,凡進入酒吧工作,都不惜盡力扮演一名「稱職、盡責」的小寡婦。

原來彩霞身處的時代背景,遠比我們所見與認識的更複雜呢!
而彩霞的每一位「同事」──紅雲、芙娘或其他吧女,她們的背後,也都有另一段我們還不知道的故事。此外,這也是集合漫畫裡以女性視角出發的集數之一,也許這些集數也為讀者帶來不一樣的閱讀感受與力量也說不定!

集合來分享|《集合》到首爾啦!今年首爾國際書展,臺灣館首度以「主題國」身分參展,並以「臺灣感性」為展覽主軸,而《集合!》也入選主題書區,跟著飛到韓國展出啦!首爾書展的現場人潮十分洶湧!韓國各家出版社花招百出,無不發揮創意,推出各式各樣的文創...
25/06/2025

集合來分享|《集合》到首爾啦!

今年首爾國際書展,臺灣館首度以「主題國」身分參展,並以「臺灣感性」為展覽主軸,而《集合!》也入選主題書區,跟著飛到韓國展出啦!

首爾書展的現場人潮十分洶湧!
韓國各家出版社花招百出,無不發揮創意,推出各式各樣的文創小物,以及互動體驗。常常是十點一開展,排隊結帳的人龍就已看不見盡頭。

在展場的空間規劃上,展位的劃分幾乎是整齊方正的,主走道寬敞通透,使每個攤位都能一目了然。但在這樣整潔一致的格局中,各家出版社的視覺風格卻爭奇鬥豔:有的清新溫潤、有的色彩繽紛、也有不少充滿實驗精神與巧思,讓人忍不住駐足欣賞。

整體觀察下來,小編也留意到一個很不一樣的現象:首爾書展的重心,似乎是展示大於銷售。

在台灣,書展的促銷手段相對自由,出版社多可依營運彈性,大幅降價吸引眼球,尤其常見「多本多折」、「特價」、「滿額折扣」等優惠;然而在韓國,由於受到「圖書定價制」的法律限制,書籍售價只能在一定的範圍內小幅折扣,因此出版社並無法以低價作為吸引力——也正因如此,展場幾乎不見促銷標語,反倒更像一場內容與文化的展演現場。

他們將更多精力投注於「文化行銷」:從精緻的小物設計、主題策展、講座規劃,到與讀者面對面的體驗互動,意在凸顯書籍的文化價值與公共性。

對於對韓文一竅不通的小編來說,這次的書展也讓人深刻體會——當語言無法成為溝通橋梁時,圖像便是最直接的交流工具。

無論是書封、插畫、繪本或是圖文書,他們都能穿越語言的藩籬,創造許多共感的瞬間。因此,我們也期許像《集合!》這樣的作品,也能夠以簡單易懂而精緻的漫畫圖像,傳遞台灣的故事。

集合說故事|吧女學英語─從王禎和《玫瑰玫瑰我愛你》看集合漫畫《欠我一首歌》🌹​在這一集中,除了彩霞的故鄉生活,我們也看見來到都市的她,搖身一變成為當紅女歌星。而事實上,戰後的台灣社會也確實有過這樣一段時間,女性來到城市港都的美軍俱樂部,為了...
19/06/2025

集合說故事|吧女學英語─
從王禎和《玫瑰玫瑰我愛你》看集合漫畫《欠我一首歌》🌹

在這一集中,除了彩霞的故鄉生活,我們也看見來到都市的她,搖身一變成為當紅女歌星。而事實上,戰後的台灣社會也確實有過這樣一段時間,女性來到城市港都的美軍俱樂部,為了討生計,展開在美軍俱樂部的駐唱生涯。

關於這段女性前往都市打拼的戰後台灣史,在文學史上,也有過不少記載。

例如:王禎和的《玫瑰玫瑰我愛你》。小說描述花蓮港的美軍俱樂部裡的吧女,為了把握機會、從美軍身上撈進鈔票,這群以「服務美軍」為業的吧女們,因此開始學習英語和美式文化。
於是,吧女們需要能教導她們的老師,「吧女訓練班」於是成立。這批吧女的補習班老師──醫師、老師、律師與民師(民意代表),在小說中卻盡出洋相,尤其以英文老師董斯文最顯滑稽,這群本來講著國語、台語或日語的吧女,一夕間要轉為英語,不僅適應不良,很多拼音也都是用台語或國語來記誦,甚至連老師也不求甚解地如此教導,並自我陶醉的將自身行為美名為「國際外交」。

當時的美軍俱樂部,確實有著吧女講著流利英語,不僅短暫來台度假的美軍留下難忘印象,更從他們的口袋賺進大把鈔票。

這或許能說明何以彩霞的原型高菊花女士,年輕時在歌廳駐唱時,曾取過西洋味十足的藝名派娜娜,也曾演唱過英語或其他語言的歌曲,為的便是要迎合這群西方賓客的口味,讓他們在外地也能 ”Feel like home”。若對戰後台灣社會變遷稍為敏感的話,也會發現當時的台灣除了開設美軍俱樂部,更身處美援時期,迎合美國的需求亦是當時台灣社會由上至下的共識。

了解到當時的吧女是怎麼「被訓練」的,相信讀者們更能同理何以彩霞、紅雲等人,必須離鄉背井來到城市,並在歌廳走唱的背景了吧!

【集合活動誌|第二堂台語配音工作坊,小獸開講!】昨天下午,小獸書屋 BBBooks再次熱鬧滾滾,迎來《集合》台語配音工作坊的第二堂課。學員們可說是「攏總集合」——有的台語講得輪轉有力,氣口(khuì-kháu)十足;也有的雖然台語還在加強中...
15/06/2025

【集合活動誌|第二堂台語配音工作坊,小獸開講!】

昨天下午,小獸書屋 BBBooks再次熱鬧滾滾,迎來《集合》台語配音工作坊的第二堂課。

學員們可說是「攏總集合」——有的台語講得輪轉有力,氣口(khuì-kháu)十足;也有的雖然台語還在加強中,但聲音一開口就讓人想說:「欸這聲線也太好聽!」

這堂課由郭雅瑂老師傳授配音的「眉角」,比方說:

🎙️ 在《死族的流星》裡,角色汪玉茹邊跑步邊講話,喘氣的節奏該怎麼模擬?

🎙️ 對話中突如其來的打斷,該怎麼自然地演繹?

🎙️ 還有錄音室小技巧:台詞稿得「拆頁」才不會把翻紙聲也錄了進去。

老師教的每一招都讓人驚嘆:「啊~原來如此!」

小編昨天下海挑戰後更確認:配音果然是一項高難度的運動!
不僅要確保台語發音不「走鐘」,還必須注意角色的語調、所處情境與情緒。
這份工夫,真不是「念念就好」,得練、得聽、還得演!

月底,大家就要正式進錄音室錄製成果啦,到時候再來和大家分享學員們的錄音華麗初體驗,敬請期待~

集合說故事|從《欠我一首歌》看美援時期的風景在漫畫《欠我一首歌》中,彩霞從山上來到都市,在舞台燈光下唱著外語歌、穿著西式禮服。若說彩霞成為鼎鼎大名的歌星,是命運推著她走向的結果,那麼,驅動這一切的,或許正是整個時代的作用力──那是1950年...
12/06/2025

集合說故事|從《欠我一首歌》看美援時期的風景

在漫畫《欠我一首歌》中,彩霞從山上來到都市,在舞台燈光下唱著外語歌、穿著西式禮服。若說彩霞成為鼎鼎大名的歌星,是命運推著她走向的結果,那麼,驅動這一切的,或許正是整個時代的作用力──那是1950年代,台灣進入「美援時期」的年代。

自1951年起,美國為了鞏固亞太戰略,展開對台長達十餘年的援助計畫。
糧食、建設資金、生活物資、美製機具紛紛湧入,隨之而來的是美國顧問、美軍人員,以及成套的美式生活與娛樂文化。

在此背景下,協防美軍、美軍顧問團,以及來台渡假的美軍陸續進駐,台灣各地,尤其是港口城市如基隆、高雄、花蓮,陸續出現專為美方人員設置的「美軍俱樂部」。這些俱樂部成為戰後台灣與外來文化接觸的重要場域。

俱樂部裡的酒吧、舞池與現場表演,既為駐台美軍提供了休閒娛樂的空間,也催生出一條嶄新的娛樂產業鏈。許多女性,來自農村或勞動階層,離鄉背井進入這些場所擔任歌手、舞者與服務人員,藉此獲得更穩定的收入,改善原本困苦的處境。

美式流行音樂、洋酒、洋裝與英語對話,在這些場域中悄然重構了台灣對時尚、成功與國際化的想像。在這些場域中,人們學唱外語歌曲、說英語、模仿美式風格——這不僅是娛樂,更是應對新社會需求的生活策略。當時的台灣仍處於高度依賴的國際位置,許多人在不得已的條件下學習適應,換取生計與機會。

回望這段歷史,美援不僅是在經濟與軍事上的援助,更在無形中重塑了台灣人的日常生活。雖然當年美軍俱樂部的夜色舞台早已落幕,但這份記憶,未曾隨舞台謝幕而散去,反倒成為台灣故事的一部份。

集合說故事|那些不能唱的歌 - 禁歌令🚫🚫🚫​在第十四集《欠我一首歌》中,彩霞父親的歌曲不被當局容忍,但他也毫無顧慮的在廣播中播放,而遭到通緝。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台灣的禁歌歷史由來已久,從日治時期就有對本土民謠限制,以及戰爭下的歌詞管制...
05/06/2025

集合說故事|那些不能唱的歌 - 禁歌令🚫🚫🚫

在第十四集《欠我一首歌》中,彩霞父親的歌曲不被當局容忍,但他也毫無顧慮的在廣播中播放,而遭到通緝。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台灣的禁歌歷史由來已久,從日治時期就有對本土民謠限制,以及戰爭下的歌詞管制,但到了戰後,隨著戒嚴開啟,對歌曲的控管更是佈下天羅地網,越禁越多。

禁歌的查禁理由,主要可以分成意識左傾、妨害社會治安、違背善良風俗,像是〈何日君再來〉、〈四季紅〉被列為禁歌的原因,竟是被聯想在暗示共產黨的到來,以及民謠〈燒肉粽〉則是因為歌詞描寫人民貧困的生活,而被懷疑在批評執政者無能,但就算跟政治無關的流行歌,如〈今天不回家〉、〈熱情的沙漠〉,也是因傷風敗俗遭到禁止。

這些被查禁的歌曲,結局可能是改寫、禁止公開演唱與發行,許多歌手也遭到唱片下架、歌星證被吊銷,甚至被關押。不過限制之下音樂仍有出路,流入地下的歌曲,反而成為私下流行傳唱的作品,也帶來了解嚴前後創作的自由和迸發。

Address

台北市

Opening Hours

Monday 09:00 - 18:00
Tuesday 09:00 - 18:00
Wednesday 09:00 - 18:00
Thursday 09:00 - 18:00
Friday 09:00 - 18:00

Telephone

+886225560109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集合!rendezvous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Business

Send a message to 集合!rendezvous:

Share

Categ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