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6/2025
【集合來分享|造訪韓國漫畫博物館】
隨著《集合!》漫畫飛到韓國,小編們除了首爾國際書展,還造訪了位於京畿道富川市的「韓國漫畫博物館(Korea Manhwa Museum)」。
富川位於首爾與仁川之間,是首都圈的重要衛星城市。地鐵𝟳號線「三山體育館站」一出站,映入眼簾的便是兩棟灰白水泥色的建築體——一棟是致力推動韓國漫畫產業的韓國漫畫影像振興院(Korea Manhwa Contents Agency),另一棟則是我們此行的目的地:韓國漫畫博物館。
走進常設展,展覽從「什麼是漫畫?」這個問題出發,梳理韓國漫畫發展的百年歷史——最早可追溯至1909年,李道榮(이도영)在《大韓民報》上發表的插圖,畫中一位穿著西裝的紳士嘴裡吐出一股噴泉,末端附上文字,此一似於「對話泡泡」的形,揭開了韓國漫畫起源於報紙媒體的序章。
而在日治時期,受到日本殖民與言論審查影響,漫畫創作轉向結合圖文、具有諷刺意味的「時事漫畫」。這些作品一邊迴避審查,一邊反映時局,成為記錄社會氛圍的重要工具。然而,隨著戰爭加劇,漫畫產業一度中斷。
直至戰後韓國光復,漫畫才逐漸從壓抑中萌芽,迎來敘事漫畫的新篇章。1950年韓戰爆發後,紙張短缺使得市面上流通的是以再生紙印製、手掌大小的「小冊漫畫」。即便如此,漫畫家們仍不放棄表達,奠定了韓國漫畫的生命力。
1950年代末期,漫畫產業隨著漫畫租書店的興起而蓬勃發展。雖然1961年漫畫審查制度上路,打壓了創作自由,但運動漫畫、歷史漫畫、科幻與歡樂題材仍百花齊放。
館內還特別復刻了漫畫店的空間,重現50至70年代街頭的漫畫租書店文化。
其實,韓國漫畫的發展歷程,與台灣有著許多相似之處——同樣受日本漫畫風格影響、也同曾經在政治壓力下掙扎創作,甚至亦經歷過租書店文化的盛行與漫畫產業的起伏。在兩地不同的歷史脈絡下,漫畫都曾被視為庶民的娛樂、知識的載體,也是世代之間共感與記憶的重要媒介。
漫畫博物館既是回顧了一段產業與文化的歷史,更以完整清晰的展示告訴我們:漫畫不只是輕鬆的閱讀形式,也承載著時代的風景、人民的情感與社會的變遷。
📌韓國漫畫博物館 (한국만화박물관)
地址:京畿道富川市遠美區吉州路1 (上洞)
交通:地鐵𝟳號線 #三山體育館站 步行約3分鐘
網站:http://www.komacon.kr/comicsmuseum/
公休日:每週一、元旦、春節、中秋節當天及前一天
開放時間:10:00~18:00
門票:5,000韓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