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給所有人的歷史

故事:給所有人的歷史 認識過去,想像未來,描繪世界的輪廓。
投稿請洽:[email protected]
授權請洽:[email protected]

 #有故事要說 Podcast 🎤 昭和不死,但究竟特別在哪裡?專訪那位報導你未在意(但很有趣)的小新聞的 龍貓大王通信 ➪➪ https://reurl.cc/qYEaV3​「昭和是日本歷史上非常『激動』的時代。」​從 1926 年到 1...
09/10/2025

#有故事要說 Podcast 🎤 昭和不死,但究竟特別在哪裡?
專訪那位報導你未在意(但很有趣)的小新聞的 龍貓大王通信 ➪➪ https://reurl.cc/qYEaV3

「昭和是日本歷史上非常『激動』的時代。」

從 1926 年到 1989 年,昭和見證了日本的戰前輝煌、戰爭廢墟、經濟奇蹟,再到泡沫崩潰,最好的、最壞的,都在這個時代裡發生。

而對像龍貓大王通信這樣活過昭和的臺灣人來說,昭和有點近又有點遠。第一次在電視上看到《怪醫秦博士》(就是《怪醫黑傑克》)、第一次玩任天堂的紅白機、第一次聽到「大瀧詠一」這個名字⋯⋯很多「第一」都在昭和發生。

——換句話說,昭和可說是形塑了我們現在認識的日本,甚至是整個東亞文化。

這集「乾杯臺灣人」,我們邀請往往在螢幕後寫出有趣故事的龍貓大王,現身麥克風前,和大家分享:
📺「龍貓大王」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
📺 昭和的影響力,如何滲進日本與臺灣人的日常?
📺 為什麼現在的我們要回望昭和?

「理解昭和,可以理解宇宙間唯一不變的真理,就是永遠都在變。」一起聽龍貓大王聊他眼中的昭和與此刻的我們⋯⋯

🎙️ 想知道昭和為什麼至今仍不死嗎?請聽 ▶▶
❖ Apple Podcast:https://reurl.cc/qYEaV3
❖ Spotif:https://reurl.cc/GN1gMv
❖ SoundOn:https://reurl.cc/9nl0dj
❖ KKBOX:https://kkbox.fm/Qy1LGy


▋《昭和感性:昭和 100 年特別編集》裡,龍貓大王也有寫一篇故事喔! 👉https://reurl.cc/ZNm7Mg
《昭和感性:昭和 100 年特別編集》是有理文化全新 MOOK 書系「故事別冊 The Story+」創刊第一彈,以昭和 100 年為時間節點,回望昭和時代在社會、軍事、政治與大眾文化等領域的重要發展軌跡。昭和不是一種單一記憶,而是一面多棱鏡,折射出日本現代史最斑斕也最矛盾的光影與感性。除了梳理日本昭和的歷史之外,本刊也試圖探究昭和的痕跡如何彰顯在當代臺灣當今的建築、食物、城市街景上,使昭和感性亦成為臺灣的一部分。

🎶這個秋天,邀請你放慢腳步,展開一場「LIVE IN TAIWAN」的五感體驗之旅.ᐟ.ᐟ  台湾です|ᴠᴏʟ. 𝟨𝟦𝟥在高雄港邊,數萬人一起歡唱跳躍的大港開唱;在沙灘上,夕陽餘暉中的浪人祭;夜幕低垂後,走進臺南 TCRC 或高雄 Mars...
08/10/2025

🎶這個秋天,邀請你放慢腳步,展開一場「LIVE IN TAIWAN」的五感體驗之旅.ᐟ.ᐟ 台湾です|ᴠᴏʟ. 𝟨𝟦𝟥

在高雄港邊,數萬人一起歡唱跳躍的大港開唱;在沙灘上,夕陽餘暉中的浪人祭;夜幕低垂後,走進臺南 TCRC 或高雄 Marsalis Bar 馬沙里斯爵士酒館,讓音樂在小空間裡迴盪。再往南,恆春的半島世界歌謠祭傳唱著土地的記憶,海鮮、民謠、綠豆蒜,構成最在地的文化風景。

臺北西區的小島裡、秋波名曲珈琲,探訪新舊交融的個性小店;The Wall、Legacy Taipei、女巫店的現場演出,每個音符都訴說著這座城市的故事,臺北流行音樂中心更是不能錯過的音樂聖地!

從苗栗火車頭園區體驗蒸汽時代,沿著舊山線鐵道探索功維敘隧道、內社川橋,在臺灣客家文化館認識客家智慧,最後在櫟・莊園美術館感受自然與藝術的對話。

走訪新北市立美術館、鶯歌陶瓷博物館,還有鶯歌老街上的陶聚、釉藥堂、安達窯⋯⋯在這座因陶而生的小鎮,感受工藝如何融入生活。

不只是旅行,更是一場值得細細回味的深度探險。用耳朵聆聽、用呼吸感受,這座島嶼正等著與你相遇.ᐟ.ᐟ

想更認識這趟聲音的旅行嗎?請看〈LIVE IN TAIWAN:從南到北的音樂現場與文化慢旅〉>>>https://storystudio.tw/article/gushi/travel-in-taiwan-643

✨ 如果昭和還沒結束,今年就是昭和一百年⋯⋯但是,為什麼我們還要關心昭和?「昭和感性」又是什麼?​昭和感性並不是單一的、同質的概念。昭和時代為期 64 年,跌宕起伏,變化眾多。一般來說,以二戰作為分界點,分成了前期與後期。前期常被視為「摩登...
08/10/2025

✨ 如果昭和還沒結束,今年就是昭和一百年⋯⋯但是,為什麼我們還要關心昭和?「昭和感性」又是什麼?

昭和感性並不是單一的、同質的概念。昭和時代為期 64 年,跌宕起伏,變化眾多。一般來說,以二戰作為分界點,分成了前期與後期。前期常被視為「摩登時代」,延續由大正時代而來的風氣,昭和城市街頭的摩登男孩和女孩,身著西洋服飾,流連於咖啡館與舞廳,聽爵士樂、看新式電影,展現出一種與傳統日本社會截然不同的生活風景。這種摩登文化曾帶來一種開放與自由的幻覺,彷彿日本正邁向世界主義的現代。

1930 年代爆發的戰爭,則將這一切摧毀。雖然戰爭也曾是夢想的載體,日本帝國的擴張,曾受到民眾的熱情支持。而關東軍占領的滿洲,一度被描繪成「新天地」,吸引著無數懷抱開墾想像的青年與農民。甚至到了戰爭期間,大東亞共榮圈也曾被宣傳為「解放亞洲」的烏托邦構想,讓戰爭被賦予理想主義的正當性⋯⋯

想繼續了解在夢想與挫折中擺盪的昭和,請看〈今年,是昭和一百年?看似結束,卻從未遠離的昭和〉 >>> https://storystudio.tw/article/gushi/showa-100th-year

⸝⋆ 網站專題「故事別冊 Vol. 001 昭和感性」,閃亮登場 >>> https://storystudio.tw/featurette/200661

⸝⋆ 吃布丁、喝氣泡飲、聽兩位總編輯聊聊「 #昭和感性」是怎麼一回事 ⋆⸜名額有限,立刻報名 ➙ https://reurl.cc/EQ9lna​有理文化 Uli Books 全新創刊的 MOOK 書系《故事別冊》以《昭和感性:昭和100年...
07/10/2025

⸝⋆ 吃布丁、喝氣泡飲、聽兩位總編輯聊聊「 #昭和感性」是怎麼一回事 ⋆⸜
名額有限,立刻報名 ➙ https://reurl.cc/EQ9lna

有理文化 Uli Books 全新創刊的 MOOK 書系《故事別冊》以《昭和感性:昭和100年特別編集》為起點,邀請你走進昭和的百年時光!

《 #故事別冊》總編輯涂豐恩與《 #秋刀魚》總編輯陳頤華,將在充滿昭和氛圍的「炭波波・喫茶」舉辦新刊座談,以兩種不同的媒體視角對談,邀請大家一邊品嚐「昭和感性」限定套餐,一邊探索臺灣與日本昭和文化之間的連結與想像。

你將在對談中聽到⋯⋯
⟢《故事別冊》創刊號為何選擇以昭和為主題?昭和之於台灣意味著什麼?
⟢《秋刀魚》為臺灣第一本多面向日本文化誌,他們關注日本文化的初心又是什麼?
⟢ 臺灣的哪些街景、飲食、建築,藏著想像到/想像不到的「昭和感性」?

✦──────────✦

《故事別冊》 X 炭波波・喫茶「 #昭和感性」限定套餐 (布丁及氣泡飲各擇一)
⟢ 原味鮮奶油昭和布丁
⟢ 抹茶鮮奶油昭和布丁(限定款)
⟢ 藍柑橘風味
⟢ 哈蜜瓜風味
⟢ 草莓風味
⟢ 芒果柚子風味
⟢ 梅酒風味( 含酒精,限定款)
警語:「禁止酒駕,酒後不開車 安全有保障」、「未滿 18 歲禁止飲酒」

✦──────────✦

▌時間:10/16(四)19:45–21:30(19:15 開放進場)
▌地點:炭波波・喫茶(臺北市大安區溫州街 74 巷 3 弄 11 號)
▌費用:600 元(含《昭和感性:昭和100年特別編集》乙本+「昭和感性」限定套餐一份)
*如您已購買《昭和感性:昭和100年特別編集》,現場出示刊物或購買證明,加贈特別小禮物一份


ᴡʜᴇʀᴇ’ꜱ ᴛʜᴇ ᴇᴠᴇɴᴛ 🍮 ​ 炭波波喫茶
炭波波名字取源於日文的蒲公英。希望就像蒲公英一樣,被微風輕輕的一吹,可以將溫暖散播到各地,也象徵著我們喜歡自由的靈魂。我們心中都住著老靈魂,在資訊蓬勃下,不受時代變遷及科技綁架,而影響生活步調,維持著老派生活方式。

 #2025政治檔案解讀研習工作坊南部場 #遺忘診療室 #最終場​🌇 南部場|《遺忘診療室:記憶去哪了?檔案重組行動》🌇​✦◉✦──正取名單公布──✦◉✦​錄取通知信已寄至信箱,各位學員趕快去收信確認啦~~要記得在三日內(10/10 23:...
07/10/2025

#2025政治檔案解讀研習工作坊南部場 #遺忘診療室 #最終場

🌇 南部場|《遺忘診療室:記憶去哪了?檔案重組行動》🌇

✦◉✦──正取名單公布──✦◉✦

錄取通知信已寄至信箱,各位學員趕快去收信確認啦~~
要記得在三日內(10/10 23:59前)繳納保證金,詳細資訊請見通知信件!

-----------------------------------逾期直接視同棄權---------------------------------

03/10/2025

【當我們生活在熱蘭遮】戲劇工作坊 🎩

2025 年 9 月 20 日,週六的午後,在臺南生活美學館5樓阿伯樂戲工場的排演場,聚集著許多戲劇工作坊的參與者;活動一開始,燈光一轉暗,想像回到 1661 年 4 月 30 日鄭成功帥軍來襲的前夕,由荷蘭東印度公司戰前情資的簡報開始,「如果荷蘭東印度公司要舉行一場戰前簡報」,會是什麼情況呢?

其實,這是一場由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主辦、故事 StoryStudio 與阿伯樂戲工場合作舉辦的戲劇工作坊【當我們生活在熱蘭遮】。

除了由故事 StoryStudio 透過《熱蘭遮城日誌》與荷蘭時期的圖像史料,重現 17 世紀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臺灣、以及他們認識鄭氏及其部眾的樣貌外,最重要的是,邀請阿伯樂戲工場透過故事引導、角色扮演,一起「體驗」生活在熱蘭遮的感覺。

📌 至於,更多工作坊精彩的過程,請繼續觀賞〈成為熱蘭遮的一角:【當我們生活在熱蘭遮】戲劇工作坊側記〉>>> https://storystudio.tw/article/gushi/zeelandia-drama

✨ 什麼,今年是昭和一百年?【故事別冊 Vol. 001 昭和感性】專題特輯,熱騰騰上線!➨ 專題文章搶先看:https://storystudio.tw/featurette/200661​​如果昭和年號並未結束,日本將在今年迎來昭和一百...
02/10/2025

✨ 什麼,今年是昭和一百年?【故事別冊 Vol. 001 昭和感性】專題特輯,熱騰騰上線!
➨ 專題文章搶先看:https://storystudio.tw/featurette/200661


如果昭和年號並未結束,日本將在今年迎來昭和一百年。

「昭和」之名,蘊含著期盼國民和平、世界共存共榮的理想,然而它卻註定是變動與戰火不斷的紀年。

那是一個大眾的時代,橫跨戰前、戰後,承襲大正的摩登、戰敗後的失序、復興後的盛世再起,都在我們心中留下了各種「昭和」印象,是一個這樣在挫折與夢想中擺盪的時代。

除了政治軍事上的轉變外,也是當時的政治、社會、藝術、文學及大眾文化,一步步形塑出現代化日本的骨幹,偶像、漫畫、歌謠、音樂等大眾流行文化全面盛放,廣泛地輸出至全世界,廣大影響力至今仍迴盪不散。

談起昭和、人們總是懷念。我們關注的「昭和感性」,不僅是一種時代氛圍,更是為了捕捉這個時代常民與大眾的生活感受,理解這個鼓勵理想與自由的時代,是如何成為人們心中浪漫、狂熱的象徵物。

✦──────────✦

這次的專題,出自有理文化全新 MOOK 書系《故事別冊》,採取獨特的雜誌書形式,結合雜誌的態度、媒體的速度與書籍的深度,從臺灣出發、與世界對話,拆解與我們切身相關的文化議題,以編輯手法整合圖文,呈現多變風貌。

《故事別冊》Vol. 001 創刊號,我們從「昭和一百年」出發,聚焦的這段歷史不只是日本的紀年,也是影響東亞、包括臺灣的重要時代。

對臺灣而言,昭和的歷史,既是窗,也是鏡。

透過這扇窗,我們看見日本的矛盾年代:從摩登時代到軍國主義,從戰敗到重建,再到高度經濟成長與流行文化輸出。

藉由這面鏡,我們也照見自身:昭和時代在臺灣留下的痕跡,如何延續到今日,又如何影響我們對自己的認識與對世界的想像。

✦──────────✦

專題文章陸續上架中,敬請期待~

 #有故事要說 Podcast ✨【特別節目!】熱蘭遮觀察記事:四百年前荷蘭人離開臺灣的那一天,發生了什麼?久違的故事小劇場上線啦 ➪➪ https://reurl.cc/NxKjOm🍗 為什麼 17 世紀的臺灣原住民養雞卻不吃雞?🐢 一場...
30/09/2025

#有故事要說 Podcast ✨【特別節目!】熱蘭遮觀察記事:四百年前荷蘭人離開臺灣的那一天,發生了什麼?
久違的故事小劇場上線啦 ➪➪ https://reurl.cc/NxKjOm

🍗 為什麼 17 世紀的臺灣原住民養雞卻不吃雞?
🐢 一場船難,竟靠海龜救活了水手?
🎭 荷蘭人筆下的「Wayangen」,其實是早期的布袋戲?
🌪️ 沒有氣象預報的年代,颱風如何摧毀整座城鎮?
🚢 荷蘭人離開熱蘭遮堡那天,有哪些人選擇留下?

就在今年 6 月,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舉辦了「【述說熱蘭遮的故事】說故事工作坊」。在這個工作坊裡,我們邀請民眾一起從《熱蘭遮城日誌》出發,根據自己關心的主題,尋找荷蘭時代能引起共鳴的故事。最後,大家把這些碎片拼湊起來,創作出一篇屬於 21 世紀的「熱蘭遮觀察記事」。

這集故事小劇場,帶你聽見五個來自 17 世紀的臺灣片段——飲食禁忌、海上求生、娛樂表演、天災浩劫、權力交替。細碎卻真實的日常,讓我們離荷蘭時代更近了一點⋯⋯

🎙️ 想聽這五個故事嗎?請點這裡 ▶▶
❖ Apple Podcast:https://reurl.cc/NxKjOm
❖ Spotify:https://reurl.cc/MzKv9m
❖ SoundOn:https://reurl.cc/4NVRGV
❖ KKBOX:https://kkbox.fm/Oy1gu8

🍕 故事新書出版啦 .ᐟ.ᐟ.ᐟ 從夏威夷披薩到嘉義火雞肉飯,來一場跨界食物饗宴——《故事餐酒館:混口飯——一場跨界的食物饗宴》⁣⁣每一種地方與民族的傳統料理,受到了當地的氣候、風土、作物、生產形式的機緣與限制,發展出了特有的飲食文化。然而...
29/09/2025

🍕 故事新書出版啦 .ᐟ.ᐟ.ᐟ 從夏威夷披薩到嘉義火雞肉飯,來一場跨界食物饗宴——
《故事餐酒館:混口飯——一場跨界的食物饗宴》
⁣⁣
每一種地方與民族的傳統料理,受到了當地的氣候、風土、作物、生產形式的機緣與限制,發展出了特有的飲食文化。

然而,隨著人類的大遷徙,人們必須嘗試在嶄新陌生的環境建構熟悉的味覺,藉由新環境的物產、近便的食材來重建傳統料理。這些偶然的實驗嘗試混同嫁接,意外地創造了新的料理形式與全新的食物,而全新的飲食文化也更加多元有趣。

比如⋯⋯
✦ 麥當勞的美式鬆餅,原來不是美國人的發明?
✦ 香港人最愛的西多士,其實源自於歐洲?
✦ 一秒惹怒義大利人的夏威夷披薩,竟來自一位不會做菜的德國演員?
⁣⁣
「故事餐酒館」探究跨界食物,十六位各界重磅級人文歷史專家考據研究,
帶給你有深度沒難度的飲食文化衝擊!
⁣⁣
▋作者群
陳恬緣、吳宜蓉、神奇海獅、O爸爸、陳韋聿 Emery、小松俊、廖品硯、塞呷Sai-Jia阿吸、胡川安、石明謹、卓皓右、周品華、林聖峰、shain 子墨、艾德嘉、涂欣凱

——✴✴✴——
⁣⁣
▋「早晚都要混口飯:跨界的食物學」
鬆餅、班尼迪克蛋、夏威夷披薩、西多士、
長崎蛋糕、部隊鍋、冰淇淋、港式燒臘
⁣⁣
▋「有深度沒難度的故事食譜:跨界料理DIY」
瑞典肉丸、海軍咖哩、海南雞飯、凱薩沙拉、美國通心粉
⁣⁣
▋「你有一個新回憶:臺味原來如此」
西式早餐店、三色豆、火雞肉飯、臺啤、泡麵、牛肉

——✴✴✴——

想讀更多跨界的美食歷史故事,請看《故事餐酒館:混口飯——一場跨界的食物饗宴》
🍜 讓故事為你上菜 🍜

。博客來 |https://reurl.cc/2KjqXn
。讀書花園|https://reurl.cc/Dql5W6
。金石堂 |https://reurl.cc/eMyYjW
。誠 品 |https://reurl.cc/qGveMn
。MOMO |https://reurl.cc/eMyYjQ

👨‍🏫 教師節快樂!今年是時隔多年來第一次教師節重新放假,不過,你知道教師節為什麼訂在 9 月 28 日這天嗎?其實,當教師節剛誕生的時候,它根本不在 9 月 28 日。它甚至跟孔老夫子沒什麼關係。/事情要從 1930 年的 6 月 6 日...
28/09/2025

👨‍🏫 教師節快樂!今年是時隔多年來第一次教師節重新放假,不過,你知道教師節為什麼訂在 9 月 28 日這天嗎?

其實,當教師節剛誕生的時候,它根本不在 9 月 28 日。它甚至跟孔老夫子沒什麼關係。



事情要從 1930 年的 6 月 6 日開始說起。

這一天,在南京,有群教師發起了中華民國史上第一場的「教師節慶祝大會」。不過,這個活動與其說是慶祝大會,倒不如說是一場自救會。

對參與群眾來說,這一天其實沒什麼好慶祝的。當時的教師,不但收入微薄,學校甚至還常常欠發薪水。此外,當時政局動盪,老師時常要面對「校長更換,黨派傾軋,社會排擠」等等狀況。為了改善這個狀況,當天有 300 多位中小學的教師集合在一起。

至於為什麼要訂在 6 月 6 號?根據發起人的說法,並沒有太特別的原因,只不過比較好記,「便於號召」。另外,因為 6 月已經接近學期末,是個向政府提出建言的好時機,因為如果有改良的方案,可以趕在下一個學期實行。



這個六六教師節,在南京發起之後,很快得到其他地方的響應。但是這個活動,等於是在批評當時政府的教育政策。聲勢越大,豈不越顯得政府主持的教育體系出了問題?

或許是為了抗衡這股聲浪, 1934 年,當時執政的中國國民黨,推出了一份「孔子誕辰紀念宣傳大綱」。相較於六六教師節強調保障生活待遇,充滿社會主義色彩的主張,這份大綱高舉了民族主義和反共的大旗,它說:

「我全國同胞,應從思想上撥亂反正,以為根絕赤匪之動力」,並且要力行新生活運動,「以整潔簡樸為規律,以禮義廉恥為鵠的。」如此,「則國難可紓,國恥可雪矣。」

1939 年,國民黨更明令將孔子誕辰定為教師節。通令裡頭說:「際此民族復興,期止至善,允宜恭藉誕辰,定為佳節,冀於兆民康樂之中,深寓景仰至聖之意。」

但當時的教師節仍然不是 9 月 28 日,而是 8 月 27 日──後來人們才發現,這是把農曆當成了陽曆,日期搞錯了。



直到 1952 年,中華民國撤退到臺灣後,這個問題才被重新提起。畢竟,對這個搖搖欲墜的政權而言,如果還要以儒教與海峽對岸爭奪統治正統性,怎麼能夠連孔子的生日都搞不清楚呢?

因此,一群認真的學者開始推算、爭論,最後終於得到一個答案:9 月 28 日,才是孔子的生日⋯⋯

📌想知道更多教師節的由來,請看〈九月二十八日如何變成了教師節?〉>>> https://storystudio.tw/article/gushi/teachersday

 #有故事要說 Podcast 🎤李登輝逝世五週年,留下來的我們如何記住他?專訪李登輝基金會執行長、八角塔男聲合唱團團長 鄭睦群 ➪➪ https://reurl.cc/bmrRb3👨 阿輝伯過世滿五週年了。人走了之後,該怎麼記住他?「我很...
26/09/2025

#有故事要說 Podcast 🎤李登輝逝世五週年,留下來的我們如何記住他?
專訪李登輝基金會執行長、八角塔男聲合唱團團長 鄭睦群 ➪➪ https://reurl.cc/bmrRb3

👨 阿輝伯過世滿五週年了。人走了之後,該怎麼記住他?

「我很可惜,是總統過世之後才去基金會服務的。」

對鄭睦群來說,「李登輝」三個字意義深遠。作為歷史學者,他從研究長老教會與臺灣民主化的軌跡開始,到後來結識李登輝之女、同時也是李登輝基金會董事長的李安妮女士,一路走到擔任李登輝基金會執行長,親身面對:當「民主先生」不在場時,我們要怎麼讓下一代記得他?

在沒有李登輝的年代,他選擇用各式各樣的方式串起記憶。2021 年起,基金會將例行的募款餐會改為紀念音樂會,他規劃 10 首與李登輝人生階段相扣的歌曲,並邀請吳念真導聆,讓現場的感動化為實際支持:「我們讓感動走在前面,捐款才會跟著來。」

而今年,基金會更與資策會、臺圖和故事攜手推出《PROTOTYPE:民主先生2.0》數位李登輝特展,打造能用中、英、日、臺語對話的「AI 李登輝」。「我們不是要複製一個全知全能的大腦,而是讓他變成一個溫暖的標的物,或是年輕世代理解民主真諦的敲門磚。」

這集「乾杯臺灣人」,我們邀請鄭睦群來分享:
✨ 當年為何決定接下基金會轉型的挑戰?
✨ 他怎麼看李登輝在民主化過程中的關鍵角色?
✨ 又如何透過不同媒介,讓「李登輝」持續活在臺灣社會裡?

李登輝逝世五週年,記憶該如何被保存、轉化,才不會只剩課本上的三行字?來聽 Podcast 跟我們一起尋找答案⋯⋯

🎙️ 聽聽基金會想怎麼記憶阿輝伯 ▶▶
❖ Apple Podcast:https://reurl.cc/bmrRb3
❖ Spotify:https://reurl.cc/WOmLZy
❖ SoundOn:https://reurl.cc/ZNk7da
❖ KKBOX:https://kkbox.fm/Oy1anQ

▋ PROTOTYPE:民主先生2.0 數位李登輝特展 👉https://reurl.cc/mYOn1G

李登輝基金會與資訊工業策進會、國立臺灣圖書館、以及故事StoryStudio合作,於國立臺灣圖書館 6 樓推出【PROTOTYPE:民主先生2.0 數位李登輝特展】,透過人工智慧(AI)科技,建立一位能夠與他對話、共同成長的「民主先生2.0」。

問他現在身在何處,他或許會說:「我已化身為千縷微風,翱翔在無限寬廣的天空。」——《千風之歌》

其實李登輝就在那裡,始終引領我們向前邁步。

展覽地點:國立臺灣圖書館 6 樓(新北市中和區中安街 85 號)
開放時間:2025 年 7 月 30 日~2027 年 7 月 30 日,配合國立臺灣圖書館 6 樓開放時間

📷 在 2025 年 7 月 19 日的午後,展開了一趟「穿越時空的視覺旅行」,背景是 17 世紀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簡稱 VOC)所在的臺灣,起點卻是 2025 年的臺南。臺南夏季總帶著溽熱,光線斜灑在紅磚牆上,斑駁的痕跡閃爍著潮濕的質地...
26/09/2025

📷 在 2025 年 7 月 19 日的午後,展開了一趟「穿越時空的視覺旅行」,背景是 17 世紀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簡稱 VOC)所在的臺灣,起點卻是 2025 年的臺南。

臺南夏季總帶著溽熱,光線斜灑在紅磚牆上,斑駁的痕跡閃爍著潮濕的質地,街角小攤飄來油炸點心的香氣,機車呼嘯而過,與遠方廟埕傳來的人間煙火交疊。

沿著赤崁街,走讀隊伍從大天后宮旁的小巷下行至小關帝廟,腳下明顯的坡度顯露出滄海桑田的變化,地形的高低差印證了人文地理的脈絡。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故事StoryStudio團隊與鏡好映像工作室以《熱蘭遮城日誌》(1629 年-1662 年)為起點,邀請生活在臺南的人們,透過鏡頭探索普羅民遮(赤崁樓)的文化遺痕。

不同於單純的導覽,這場結合歷史、攝影與個人感受的實驗性走讀,經由故事引導人張哲翰與攝影師林家賢的穿針引線,開展出歷史與攝影的雙重維度,讓參與者理解荷蘭時代如何將「大員」建構成遠東貿易基地,同時透過隨身攜帶的手機鏡頭,在古都巷弄間尋訪轉瞬即逝的靈光。

當我們舉起手機,放慢腳步時,便已成為這座城市的見證者,或許真正的旅行不在遠方,而是練習用新的視角觀看身邊熟悉的街景。如此,當影像與歷史互文,行路上的每一道磚縫、每一次快門,已然將城裡人的生活歲月,延展成寫給未來的共同日誌。

更多故事,請繼續觀賞〈以攝影重訪城市史:「穿越時空的視覺旅行」臺南攝影工作坊側記〉>>> https://storystudio.tw/article/gushi/provintia-walking

Address

台北市

Opening Hours

Monday 10:00 - 19:00
Tuesday 10:00 - 19:00
Wednesday 10:00 - 19:00
Thursday 10:00 - 19:00
Friday 10:00 - 19:00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故事:給所有人的歷史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Contact The Business

Send a message to 故事:給所有人的歷史: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