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05/2025
東南亞藝術市場的王者—費南度・索培爾逆勢前行
藝術市場探針系列文章,no. 202505
文:詔藝
閱讀摘要:全文5741字,閱讀時間長度約12分鐘,共7小節。
目次
前言:低迷市場中的反向增長
費南度.索培爾是誰
索培爾的主要藝術風格
與抽象藝術天王一起比較
西班牙與菲律賓兩地市場之別
如何看待索培爾的市場潛力
結語
「在繪畫中,我懷疑,在幾乎所有事物中,剩餘的東西都會成為阻礙。剩下的每一條條紋,每一種顏色,都會在畫作和觀眾之間插入一道窗簾。」_____ 費南度.索培爾,1977年*註1
前言:低迷市場中的反向增長
這兩年多來,當代藝術市場歷經從狂熱到冷卻的戲劇性轉折。根據《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集團環球藝術市場報告2025》(The Art Basel & UBS Art Market Report 2025,以下簡稱《2025市場報告》),2024年全球藝術市場總銷售額自去年的650億美元,下降了12%,僅達575億美元*註2。受最大衝擊的是高價位作品的交易,由於銷售大幅下降導致「整體市場價值(指銷售額)下降,(不過)總交易數量卻(反向)增長了3%,達到4050萬筆*註3」。此一現象顯示市場中許多作品或因先前過度炒作難以為繼,或高價品因價格不佳而惜售,收藏家與投資者都得在中低價作品中尋求更穩健的選擇。
如同先前的分析*註4,在此市場交易低迷之際,現代藝術區塊中知名度較低但在交易價格上具備韌性的藝術家,已成為眼光敏銳的高端收藏家所青睞的目標。
其中,西班牙裔菲律賓藝術家費南度.索培爾(Fernando Zóbel de Ayala y Montojo, 1924-1984,本文採蘇富比的翻譯用法)以其作品的文化深度與穩定的市場潛力,悄然吸引著收藏家們的眼光。
費南度.索培爾是誰
費南度.索培爾於1924年8月27日出生於菲律賓馬尼拉,來自財經地位顯赫的阿亞拉(Ayala)家族,該家族的發跡根植於西班牙殖民傳統,甚至可往前追溯有十代之久*註5,至今在菲律賓商界仍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註6。他的父親恩里克·索培爾.德.阿亞拉(Enrique Zóbel de Ayala)是一位商業巨頭和狂熱的藝術贊助人,他支持著名的菲律賓藝術大師費爾南多.阿莫索羅(Fernando Amorsolo, 1892-1972);他的母親康蘇埃洛.蒙托霍(Consuelo Montojo)是西班牙貴族的後裔,這些血統上和文化方面的底蘊,都為索培爾的藝術生涯提供良好的背景*註7。
由於父親的工作性質,索培爾一家經常四處搬家,他的童年在許多不同的地方度過,其中包括菲律賓、西班牙和其他一些歐洲國家。索培爾曾就讀於馬德里的皮拉爾學校 (Colegio del Pilar),但後因病離開。1936年,他們一家返回菲律賓。索培爾之後進入聖托馬斯大學(University of Santo Tomas)接受醫學預科課程。1942年,因自幼年就患有的嚴重的脊椎問題病情加重,令他臥床近一年,在此期間他開始繪畫。1946年,他進入哈佛大學學習歷史和文學,期間他結識了與波士頓表現主義學派(Boston Expressionism School)有所聯繫的藝術家里德.查皮恩.普費弗(Reed Champion Pfeufer,1909/1910-1997),接觸到西方現代主義思想,加深了他對繪畫的興趣,儘管在這一時期他僅將繪畫當作一種愛好。畢業後,索培爾留在大學短暫學習法律,並在霍頓圖書館(Houghton Library)擔任館長的助理,負責雕刻和平面藝術方面的工作。這段期間的歷練,大大提高了了他對藝術和珍稀手稿的欣賞能力。
回到菲律賓後,索培爾與當地的現代主義藝術家取得聯繫,開始收藏他們的作品也多方參與並協助這些藝術家們籌畫許多展覽,甚至後來還當上了菲律賓藝術協會主席(President of the Art Association of the Philippines)。索培爾第一次的個人畫展於1953年在菲律賓藝術畫廊(Philippine Art Gallery)舉行。1954年他進入羅德島設計學院(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短暫學習,在那裡他參觀了馬克.羅斯科(Mark Rothko, 1903-1970)的展覽,羅斯科的作品深刻影響了索培爾在抽象創作方面的思考。回到馬尼拉後,索培爾在某些機緣下開始對中國和日本書法產生了興趣,並將書法的流動性觀念融入他的藝術實踐中。
他也在大學任教,並因其對教育和藝術贊助的貢獻而獲得榮譽博士學位。他創辦阿特內奧藝術畫廊(Ateneo Art Gallery)並被任命為名譽館長,同時積極推動菲律賓現代藝術發展,與菲律賓本地藝術家如阿圖羅.盧茲(Arturo Luz, 1926-2021,菲律賓現代藝術大師,也是該國抽象藝術先驅人物)等合作,奠定了菲律賓抽象藝術的基礎。1961年他離開在菲律賓家族公司的職務,永久移居西班牙,成為全職藝術家。
除了藝術家的身分外,索培爾也是一位具影響力的收藏家,其收藏包括米羅(Joan Miró, 1893-1983)和安東尼.塔皮埃斯(Antoni Tàpies, 1923-2012)等西班牙大師的作品。索培爾晚年曾於1980年前後中風,最終於1984年6月2日在義大利羅馬旅行時因心臟病去世,享年59歲。去世之後,除了依照遺囑將部分作品捐獻給哈佛大學外,他將大部分作品與收藏留給菲律賓的藝術機構,成為菲律賓藝術史上的重要遺產,體現了他對菲律賓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註8。
索培爾的主要藝術風格
索培爾的早期作品多為帶入卡通圖像的具象繪畫*註9,如1953年在菲律賓藝術畫廊(Philippine Art Gallery)舉辦展覽時,還是以具象作品為主。1954年接觸到羅斯科的作品之後,他的創作風格開始發生極大的轉變,開啟了他創作標誌性的「Saetas」系列,該系列始於20世紀50年代末,以西班牙聖週的宗教歌曲命名*註10。在「Saetas」系列中,索培爾使用注射器(syringe)將顏料噴射在畫布上,創造出形狀不甚規則、精細、但可控的黑色線條。這些單色的作品,借鑒了東方書法和西班牙風景作為創作的發想*註11,進而創作出結合帶有動態感和源自風景的抽象畫作。另外,他利用線束的獨特構圖方式,也透露出他對空間的興趣,這可以從以單色為主,逐漸發展出增加其他漸層色調的畫作,並在上面看到越來越強的空間化構圖。*註12
繼「Saetas」之後,索培爾發展出另一個極受歡迎也具標誌性的「Serie Negra」(黑色系列)兩者在創作時期上有些許重疊*註13,因此兩系列就創作時期來說,似乎沒有明確區分的很清楚。「Serie Negra」畫作也可被視為其1950年代「Saeta」系列的延伸,且包含多個子系列,命名上較為隨意,並無一套嚴謹的規律。
他從1960年代開始創作的「黑色系列」作品,「是一組把色彩排除在外的單色研習,著重描繪光線、捕捉動態,缺乏色調,表達出深刻的內心感悟。」*註14這個系列有著更強烈的幾何感,線條的處理更為謹慎內斂,時而奔放、時而克制,這樣的處理似乎對應了他對中國書法的理解,強調揮灑的流動性和有節制的簡約主義,使他的畫作特別帶有一種獨特的抽象表現主義形式,既具有羅斯科的冥想特質,也融合書法的流暢與簡約。*註15
與抽象藝術天王一起比較
當代藝術市場的高端領域常受投機資本推動,價格波動時常相當劇烈。但由於索培爾是一位不屬於主流藝術市場的大師,知名度還不高,尚未被市場過度炒作,得以憑藉其獨樹一格、冷冽俐落的黑色線束搭起的強大磁場,在動盪的市場中吸引著高階收藏家們的目光,展現出其低調卻堅韌的抗壓性。
舉例而言,相較於華人現代抽象藝術中的三大天王:趙無極、朱德群和吳大羽,甚至西方的現當代頂尖藝術家:威廉·德庫寧(Willem de Kooning, 1904-1997)、塞西莉·布朗(Cecily Brown, 1969-)、亞德里安‧格尼(Adrian Ghenie, 1977-)等這幾年間在二級市場中作品價格相對價格高檔時期回跌甚多(幾乎都在20%以上),索培爾的作品波動度則少得多,低於10%(以artprice的藝術家身價演進指數evolution of rating作為觀察標準),索培爾作為東南亞現代抽象藝術中的天王,本文選擇年代區塊和性質上都較為接近,以同樣作為華人現代抽象藝術的天王趙無極做比較,可清楚看到他們各自在市場上價格的趨勢走向。
我們先來看看趙無極市場現今的情況﹔扣除某些年度出現超高價作品而可能拉升均價的情況外,今年(2025)至今的二級市場均價約為180,329美元,已經從均價最高的2018年579,067高點,跌掉2/3,相當於回到約2012均價約186,435美元,波動不可謂不大。當然談到均價可能有均數計算上的盲點,因此我們可以找到一些案例(案例能列舉的不多,主要原因是趙無極的畫作通常動輒上千萬,市況不好期間被拿出變現的案例不多):如《15.02.65》(1965)於2022年10月以7,750萬港元成交,但它前一次交易價格於2019年三月以10,229.8萬港元成交(皆包含佣金),大約跌了25%;其他作品如《10.01.68》(1968)年這樣的鉅作,自2011年起的四次上拍記錄至2024年止,幾乎一直維持在約2.7億港元上下,已經難以再更上一層樓*註16。
另外,截至2025年四月底為止,最近交易的25件趙無極油彩作品中有七件流拍*註17,達四分之一強。由於現今藝術市場中老一輩接手趙無極的藏家已經不多,新一代高資產藏家雖然也肯定趙無極作為華人抽象藝術天花板人物,但據市場上資訊,這群藏家對於趙無極一來也還未達相關財力,二來也比較不符合他們這個世代偏好的風格,因此追價購藏意願都不甚高,種種跡象都使得趙無極作品可能難以再有過去的爆發性動能。基於上述原因,我們觀察到趙無極的高成長期早已過去,在市場冷卻期間,相同作品在近期的交易中很難維持先前價格,若能維持幾年前高價的案例都屬不易。
反之,索培爾的作品價格卻十分穩定,甚至在逆境中還穩步向上。根據artprice數據庫的「藝術家身價演進指數」顯示,從2000年的數值為100,2025年已經達到2004.8,等於在該評價系統上漲約20倍,雖然遠低於疫情期間許多市場熱門藝術家的猛爆性增長,但是作品的價格幾乎從未見大幅回落,反而穩步向上。(參考配圖3)
索培爾絕大部分作品都維持相當質量,代表藝術家對創作品質有高度的自我要求。「Saetas」*註18,這系列創作時間,大部分介於1956至1959年間。自2000年起,該系列作品從一件萬餘美元,到至今最高價有超過100萬美元以上;若進而更進一步比較這一系列類似尺寸作品,大約也穩定升值了數倍不等,這系列在索培爾作品拍賣紀錄的前十大高價排行榜中佔四席;此外,「Serie Negra」系列則佔了三席,在價格上的增長幅度和「Saetas」系列相當。其他沒有那麼標誌性的系列,例如他的《罪名》(Sin Titulo)2017年於菲律賓拍賣公司Leon Gallery拍得含傭金約為19萬美元,之後2022年在香港蘇富比則拍得含傭金約61萬美元。
索培爾的價格曲線平緩而穩定上升,反映出市場趨勢是持續積累而非短期投機。可以依此推得索培爾的買家多是長期收藏者,而非短期炒家。而這種收藏家的結構也更強化了其價格的穩健性。目前大部分的作品價格區間,僅略高於中低價位(25萬美元以上),因此受益於近幾年市場低迷期間中低價位區塊的增長,成為價值型藏家在追求高品質與穩定性兼具要求下的絕佳選擇。
西班牙與菲律賓兩地市場之別
索培爾的西班牙-菲律賓的跨文化身份,以及作品中融合東西文化的成就,在他身處的時代,著實少見,放眼當今亞洲藝術市場也屬異類。他引人注目的個人故事——植根於顯赫的家庭、國際化的教育以及在菲律賓現代藝術的先鋒地位——加上他畫作中內斂而又個性化的美學,與當今充斥市場投機作品的形象大為不同,也引發了收藏家的興趣。
在西班牙與菲律賓兩地的藝術市場上,索培爾作品也呈現出不同情況。在西班牙,他被視為抽象表現主義的一員,但知名度和地位顯然與米羅、塔皮埃斯等大師有相當差距,至今於歐洲市場的關注度依舊有限。根據artprice的數據,索培爾作品在西班牙二級市場中成交價最高僅為30萬美元,這個成績與連在香港和菲律賓的一半都不到。這可能與西班牙市場對本土巨匠的偏好有關,索培爾的菲律賓背景使其像個不太正宗的「外來客」。
反之,對於菲律賓藏家來說,索培爾除了傳奇性的家世背景和人生經歷外,也被奉為現代藝術先驅,對於菲律賓的藝術界和收藏群體來說,有著無可替代的崇高地位,使他的作品在該國市場熱度遠超西班牙。事實和數據都顯示,當索培爾的作品在菲律賓當地上拍時,幾乎場場都是該場次的主打作品,在媒體上也能引起許多話題*註19,優質的作品幾乎都高價成交。
這位藝術家最高價作品前十名全數出自亞洲拍賣行,其中有六件的紀錄就在菲律賓產生。如不久前在Salcedo Auction所拍出的《伊卡羅一世》(Ícaro I (1959))*註20,即在低迷的市場氛圍中,拍出藝術家最高價作品第五位,這些成績反映了菲律賓本地藏家對索培爾的認同。
如何看待索培爾的市場潛力
看好索培爾市場的未來潛力理由大致如下
一、索培爾在藝術史中的價值地位長期未受到重視,但近年來的重新評估凸顯了其作為融合東西文化的先驅者地位。受惠於菲律賓藏家是其市場的基本盤,加上其作品融合東方書法的流動意韻與抽象主義的結構美感,既喚起了本地藏家在文化傳承上的共鳴,又契合西方藏家對現代主義的追求,有很大機會自亞洲推廣至全球市場。索培爾在全球最大的藝術市場——美國市場的知名度和曝光幾乎為零,相較於美國抽象表現主義巨匠們,價格相對可親許多,因此在未來若經過持續推廣,其市場應該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事實上,隨著亞洲藝術市場全球化,索培爾的作品的藏家群也正逐漸擴張中。除了Salcedo Auction和Leon Gallery等菲律賓本地賣行,這十數年來在香港的國際拍賣龍頭蘇富比與佳士得也頻頻見到其作品蹤影。以近期交易為例,2025年香港蘇富比春拍中,《樹(向馬查多致敬)》(El Árbol (Homenaje a Machado), 1967)以含佣金約41萬美元成交,遠超低估價三倍,並比同系列作品均價高出約30%,也顯示其作品在市場低迷期間依舊擁有逆勢上揚的趨勢。
二、主要與他合作的西班牙Galería Cayón雖代理多位大師,但規模屬中型,推廣力量有限。過去二十餘年,索培爾作品價格上漲上揚,主要是透過拍賣公司與本地藏家點對點的支持,國際市場的成長則呈現自然有機的成長(organic growth),未曾有明顯見過度商業操作的痕跡。這種來自作品本身說話的發展軌跡,雖然少了許多市場上受媒體或炒家喜愛的話題性,但卻能夠更穩健地建立起他作品價值的根基。
三、當前藝術市場的藏家行為正從過去的「炫耀性消費」轉向「長期價值導向」。經歷市場熱潮的冷卻,不少藏家開始反思,不再關注同儕間的虛榮或網紅藝術家的潮流之作,而是尋求經得起時間考驗的佳作。
四、索培爾作品的抽象風格既無明顯過於難以理解的地域性元素,亦非小眾美學,展現強烈的跨區域吸引力。其畫面與構圖簡潔同時具高度張力,沒有多數「當代」作品容易產生時代過氣感,讓觀者得以閱讀良久而不厭倦,也是他作品得以歷久彌新的重要元素。
結語
索培爾個人背景東西方融合的縮影,結合歷史定位與當前市場需求,賦予了其超越泡沫化的獨特優勢。展望未來,隨著全球市場的重新定位,索培爾的作品將進一步受到更廣泛的優質藏家的青睞。他的作品不僅禁得起時間考驗,更像是個挑戰市場泡沫的指標:在喧囂的市場外,真正的價值正悄然綻放。
#現代藝術市場 #索培爾畫價 #藝術市場分析 #東南亞藝術市場
註解
1. "In painting, and I suspect, in almost everything, what is left over gets in the way. Every stripe, every color that is left over, interposes a kind of curtain between the painting and the spectator." Fernando Zóbel, 1977,引用自:https://galeriacayon.com/en/exposiciones/fernando-zobel-the-1970s-a-homage-to-rafael-perez-madero/
2. 《2025市場報告》,頁12,低於疫情前的644億美元,以及《2024年市場報告》,頁11
3. "Despite the decrease in value, the number of transactions grew in 2024 by 3% to 40.5 million",《2025市場報告》,頁20
4. 請參閱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5kHVuwoUf/
5. 請參閱https://fernandozobel.es/en/chronology.html
6. 請參閱https://www.ayalafoundation.org/who-we-are/
7. 請參閱https://artplus.ph/features/zobel-de-ayala-family-pioneers-of-filipino-arts-and-culture
8. 相關資訊請參閱https://kahimyang.com/articles/3134/today-in-filipino-history-august-27-1924-fernando-z-bel-was-born-in-ermita-manila;https://en.wikipedia.org/wiki/Fernando_Z%C3%B3bel_de_Ayala_y_Montojo
9. 關於索培爾早期作品,請參閱https://www.geringerart.com/works-by-fernando-zobel-from-the-estate-of-jim-and-reed-pfeufer/ ;https://bilyonaryo.com/2022/09/13/money-doesnt-matter-inigo-zobel-bids-p44m-to-retake-uncles-painting/
10.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aeta_(flamenco)
11. 出處:In the early 1960s, Zóbel resigned from Ayala y Compañía to pursue painting full-time, relocating to Spain. Settling in Cuenca, he found inspiration in its landscapes, particularly the Júcar River, which influenced later works like the Serie Blanca and Las Orillas. ,出自:https://kahimyang.com/articles/3134/today-in-filipino-history-august-27-1924-fernando-z-bel-was-born-in-ermita-manila
12. 圖像請參閱:https://www.sothebys.com/en/buy/auction/2025/modern-contemporary-day-sale/fernando-zobel-fei-nan-dusuo-pei-er-el-arbol
13. 如《Ícaro I (1959)》作品說明的二段開頭所言,請參閱https://members.salcedoauctions.com/item/40804
14. "This particular grouping was viewed as a studied analysis on the deliberate negation of colours from the works themselves, as well as a concentration on light and motion to highlight the absence of hues and concentrate on visceral feelings."
15. 部分引用自:https://www.sothebys.com/en/auctions/ecatalogue/2015/modern-contemporary-asian-art-evening-sale-hk0562/lot.1024.html?locale=zh-Hans
16. 2022年甚至流拍。可參考《藝視》報導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DkApvNgqu/
17. artprice資料庫,查詢時間2025.05.01
18. 命名時不一定都會放上Saetas這個字,如藝術家至今二級市場中最高價作品《Hattecvm》https://www.sothebys.com/en/auctions/ecatalogue/2013/modern-and-contemporary-southeast-asian-hk0457/lot.323.html
19. 如索培爾家族姪子以驚人高價,搶回爸爸早期賣掉由叔叔送拍的畫作的報導https://bilyonaryo.com/2022/09/12/inigo-zobel-brings-home-his-p44-million-zobel-in-a-dramatic-tour-de-force-at-leon-gallery/
20. https://www.instagram.com/salcedoauctions/p/DHAzUu5yKih/;https://members.salcedoauctions.com/item/40804